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一.绪论
当你能对世界进行测量的时候,就可以把世界变成数据来了解。
1.研究误差的意义
分析误差产生原因,从而消除误差;
正确处理所得数据,从而接近真值;
选择合理的方法,设计合理的系统。
2.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测量值—真值
约定真值:对于给定用途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量值|
修正值:与误差大小近似相等,但方向相反。修正值本身还有误差。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
3.误差来源
测量装置误差:标准量具的误差、一起误差、附件误差
环境误差: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照明、加速度、电磁场等。
方法误差
人员误差
4.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该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均值和真值之差)系统误差分类:已定系统误差、未定系统误差、不变系统误差、变化系统误差(线性、周期性、复杂规律)
随机误差:大小、方向均随机不定,不可预见,不可修正。(抑制、统计分布规律)
粗大误差: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异常因素或疏忽)
5.精度
准确度:系统误差的大小(偏移程度)
精密度:随机误差的大小(分散程度)
精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确度(精度)在数值上一般多用相对误差来表示,但不用百分数。如某一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001%,则其精度为10-5。
重复性:指在相同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同一个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一般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来定量表示。
复现性:指在变化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一般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来定量表示。
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示值误差:指测量仪器的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由于真值不能确定,故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约定真值。
偏移:指系统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有时也称为允许误差限。
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用于合理表征被测量值分散性大小的参数。
6.有效数字
最末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而倒数第二位数字是可靠的。在进行重要的测量时,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可再多取一位数字作为参考。
二.误差基本性质与处理
1.随机误差产生原因
测量装置、环境因素、人为因素。
随机误差整体具有统计学规律,多数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单峰、对称、有界、均值趋于零)
2.算术平均值
由于实际上都是有限次测量,因此,我们只能把算术平均值近似地作为被测量的真值。
一般情况下,被测量的真值为未知,这时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被测量的真值进行计算。此时的随机误差称为残余误差,简称残差
残余误差代数和为零这一性质,可用来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计算的
正确性。但当实际得到的为经过凑整的非准确数,存在舍入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