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血管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肝脏炎性假瘤(IPT)是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肝脏局部组织 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病理特点的肿瘤样病变。 平扫:低密度; 增强:动脉期多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环状 强化;分隔强化 边缘有厚薄相对一致的纤维层,增强后相对缩小,境界 更为清楚。 炎性假瘤的内部及及其周围的大量纤维间隔组织是产生 CT强化的原因。
来自百度文库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以破坏快速生长和不成熟的血管,使血管瘤缩 小或消失,被认为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推荐剂量4~ 600 cGy,但放射治疗可引起邻近正常肝组织及其他器官 的损伤和放射性恶性肿瘤,如放射性肝炎、白血病等,故 不作为首选疗法。
手术指针
1)血管瘤体>5cm,且有明显的源于血管瘤的症状;
诊断
肝脏血管瘤AFP测定一般为阴性,血AFP测定对于 新生儿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意义不大,新生 儿期AFP可显著升高,在生后数周逐渐下降,足月 婴儿5~6月时达成人水平(<20ngmL。1),超过年 龄段正常范围的高水平AFP可作为判断婴儿肝脏良 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
超声检查对于肝脏内>1 cm的肿块即能早期发现和 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直径<3 cm的肝脏血管 瘤多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结节,巨大的血管瘤可 有高回声及低回声的混合反射区,有时瘤内有液 性暗区。
肝母细胞瘤
小儿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CT表现:早期边缘或整个瘤体明 显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很少出现等密度充填旧。CT 平扫, 瘤体表现为较大圆形、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光滑。 具有“ 十多、一低、一少”的特点。“ 十多”:即单发病灶多、右 叶多、外生型多、跨叶多、瘤体呈圆形多、实性多、具有假包膜的多、 出血坏死多、囊变多、钙化多。。“一低”即无论平扫或增强扫描, 肿瘤密度及强化程度总是低于正常肝实质,肿瘤与正常肝组织的分界 明显。“一少”即肝硬变少见,肿瘤周围的肝组织正常。
发病机制
1.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 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肝血 管瘤。
2.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 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 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肝血管瘤组织学分类: 1.海绵状血管瘤 2.毛细血管瘤 3.硬化性血管瘤 4.血管内皮细胞瘤,
对于肝脏血管瘤患儿.准确评估其身体状况,积极治疗合 并症是治疗新生儿肝血管瘤的关键。手术等侵袭性治疗反 而有增加并发症的危险,不宜作为新生儿肝血管瘤的治疗 选项。
小儿先天性肿瘤多,恶性肿瘤多,肿瘤的发生具有明显的 “年龄段”特征。年龄越小恶性病变愈多,瘤体大、易出 血、坏死及囊性变,肝硬化极少见,恶性肿瘤预后差。
小儿肝脏良性肿瘤以肝脏血管瘤、肝间叶性错构瘤 (mesenchymal hepatic hamartoma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 生(FNH,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肝细胞腺瘤多 见。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 47 d,约80%的肝脏血管瘤在出生后3个月内确诊。
小儿肝血管瘤
从解剖生理结构上看,小儿肝脏相对体积较大、厚而脆, 血管丰富,肝细胞和肝小叶的分化不全,8岁时才接近成 人,故肝功能代偿能力差,但小儿肝细胞再生能力较强。
从肝脏肿瘤的类型来看,小儿肝脏肿瘤主要分为:上皮性 肿瘤(如肝细胞腺瘤、肝母细胞瘤、肝细胞癌、纤维板层 癌、胆管腺瘤、囊腺瘤或细胞癌等),非上皮性肿瘤(如 血管内皮瘤、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瘤、 血管肉瘤等),错构瘤(如间叶性错构瘤、胆管错构瘤、 混合性错构瘤等),瘤样病变(如胚细胞性肿瘤、肝再生 结节、炎性假瘤等)和转移性肿瘤。
CT被认为是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 之一。典型的CT表现平扫为密度均一边界清楚的 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显示为由周边开始的密度 增强,此后逐步向中心充盈,并且与周围肝组织 呈等密度,再延迟1h后病灶会恢复到平扫时低密 度(快进慢出)
检查中要求比对剂注射速度要快,开始扫描要快, 延迟扫描要长,即“两快一慢”的CT扫描技术。
鉴别诊断
肝间叶性错构瘤
一种肝脏先天性肿瘤样畸形,其病理特点是以肝细胞为 主要成分,且含有胆管血管及结缔组织等排列混乱的正常 肝组织,并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增生。以肝右叶多见,具有 “ 巨块和多个囊泡”的特征,边界清楚,无包膜。CT 平 扫,瘤体呈多房囊性低密度影,其中有厚薄不均的间隔。 也可表现为含有许多小囊的囊实质性包块。。MRI 检查, 囊性肿块呈多房分隔的长T1长T2信号,可随囊液内蛋白质 和碎屑含量及成分的变化而不同,间隔可为等信号。增强 扫描囊内容物无强化,间隔强化。
MRI的典型影像特征为在T2加权像上,瘤体呈明显高信号, 称“灯泡征”。
鉴别诊断
FNH亦称局限性肝硬化、增生性结节等。病理表现为单发 孤立结节,边界清但无包膜,病灶中央为星状瘢痕组织。
B超检查表现为低回声像;
平扫FNH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增强:(1)动脉期扫描:FNH 因富含血管,动脉期均有明显 强化且除中心瘢痕外强化均匀一致。(2)门脉期扫描:大多 数病灶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伴有中心瘢痕者,瘢痕未见强 化;(3)延迟期扫描: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 密度反映了FNH的富血供的特点,为与其他肝内占位性病变 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帮助。瘢痕延迟强化是FNH的特征性CT 表现。
肝脓肿
肝脓肿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 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
典型B超表现:脓腔的无回声、脓肿壁的强回声及周围的 低回声形成了所谓的“环中环征”。
畸胎瘤是一种真性肿瘤,多发生于骶尾部、卵巢、纵隔、 腹膜后等,偶可发生于肝、胃等部位。
CT、B超可显示肝内占位含有水、脂肪、粘液、软组织、 骨骼、钙化等多种成分的混合性团块。
治疗
新生儿肝脏血管瘤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应根据患者病情选 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新生儿 期手术时机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疾病本身的性质及其对机体 的危害程度,以患儿的安全为首要原则。
肝血管瘤的治疗包括皮质激素、a一干扰素、手术切除、 肝动脉结扎或栓塞、射频治疗、冷冻治疗、放射治疗、及 对症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
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仍然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常推荐剂量为泼尼松 2~5 mg/kg,d,连续用2~4周,3~5周后逐渐减量停药。
激素治疗长期可影响小儿骨骼生长发育。
栓塞或结扎治疗
肝动脉栓塞或结扎通过减少动静脉分流对部分激素治疗无 效,并伴有心力衰竭的患儿有治疗成功的报道.但对广泛 侧支开放的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有时可引起肝坏死和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
肝脏血管瘤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儿瘤体巨大可出现相应 临床症状,部分患儿在产检或体检时发现,无明显临床症 状。临床表现包括伴有肝肿大的腹胀、腹部包块、腹痛、 呼吸困难、黄疸、充血性心衰、呕吐、贫血、血小板减少 症和消耗性凝血等等。
肝血管瘤往往伴随其他部位的血管瘤,最常见为皮肤,其 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肠、肺等,且多脏器的血管瘤临床症 状重,死亡率高。
2)血管瘤出现恶变破裂出血,继发严重血小板减少、 贫血等;3)对于解剖位置深,手术风险大的及肝内多发弥 漫生长的中央型血管瘤是否手术治疗应慎重处理。
3)对于位于肝边缘手术风险小的瘤体及进行上腹部手 术的附加手术时手术指症可适当放宽。
肝血管瘤可以视肿瘤的大小、数量和部位的不同,而采用 不同的手术方法。如不规则肝切除、半肝切除或肝多叶切 除。当肝肿瘤巨大并累及肝门,估计手术时间长、出血多 时,宜行肝血流阻断法切除,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常温下 肝血流阻断不宜超过30分钟,低温灌注下肝血流阻断则可 达60分钟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