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实验报告全版.doc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串口通信实验,深入了解串口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实现简单的数据传输。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 掌握串口通信的硬件连接方式;3. 学会使用串口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4. 实现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
三、实验器材1. 一台个人电脑;2. 一块开发板;3. 一条串口数据线。
四、实验步骤1. 将开发板与个人电脑通过串口数据线连接起来;2. 打开串口通信软件,并进行相应的设置;3. 在开发板上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4. 在个人电脑上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显示;5. 进行数据传输实验,观察数据是否能正常传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并能够正常地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观察数据接收端的显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被准确地接收并显示出来。
这说明我们的串口通信实验是成功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
串口通信在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串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1] XXXX. 串口通信原理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八、致谢感谢实验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无法顺利完成本次实验。
九、附录实验中使用的程序代码如下:发送端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Windows.h>int main(){HANDLE hSerial;DCB dcbSerialParams = { 0 };COMMTIMEOUTS timeouts = { 0 };// 打开串口hSerial = CreateFile("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if (hSerial == INVALID_HANDLE_VALUE){printf("无法打开串口\n");return 1;}// 配置串口参数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if (!G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获取串口参数\n");return 1;}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9600;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if (!S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设置串口参数\n");return 1;}// 设置串口超时时间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if (!SetCommTimeouts(hSerial, &timeouts)){printf("无法设置串口超时时间\n");return 1;}// 发送数据char data[] = "Hello, Serial!";DWORD bytesWritten;if (!WriteFile(hSerial, data, strlen(data), &bytesWritten, NULL)){printf("无法发送数据\n");return 1;}// 关闭串口CloseHandle(hSerial);return 0;}```接收端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Windows.h>int main(){HANDLE hSerial;DCB dcbSerialParams = { 0 };COMMTIMEOUTS timeouts = { 0 };// 打开串口hSerial = CreateFile("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if (hSerial == INVALID_HANDLE_VALUE){printf("无法打开串口\n");return 1;}// 配置串口参数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if (!G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printf("无法获取串口参数\n");return 1;}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9600;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if (!S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设置串口参数\n");return 1;}// 设置串口超时时间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if (!SetCommTimeouts(hSerial, &timeouts)){printf("无法设置串口超时时间\n");return 1;}// 接收数据char data[100];DWORD bytesRead;if (!ReadFile(hSerial, data, sizeof(data), &bytesRead, NULL)){printf("无法接收数据\n");return 1;}// 显示接收到的数据printf("接收到的数据:%s\n", data);// 关闭串口CloseHandle(hSerial);return 0;}```十、联系方式作者:XXXEmail:XXX。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通信实验报告基于Labwindows/CVI的串⾏通信接⼝实验报告⼀、实验⽬的通过软件Labwindows/CVI编写仪器⾯板,通过该⾯板实现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串⼝通信。
设置好通信端⼝,波特率等参数后,在Text Box控件中输⼊数据字符,当点击发送按钮时,单⽚机开发箱中的指⽰灯发⽣相应的变化。
仪器⾯板如下图所⽰。
⼆、实验器材PC机⼀台,单⽚机开发箱,220V交流电源,Labwindows/CVI软件,导线若⼲等。
三、实验原理由于LabWindows/CVI提供了⼤量与外部代码或软件进⾏连接的机制,所以实现串⼝通信,可以使⽤其本⾝提供的RS⼀232函数库。
1.RS—232函数库RS—232函数库提供了各种⽅式的串⼝通信控制函数和I/O函数,包括:打开/关闭函数;I/O读写函数;调制解调器控制函数;串⼝设置函数;寄存器状态函数;回调函数等。
(1) 打开/关闭函数:OpenCom,OpenComConfig和CloseComo。
(2) I/O读写函数:总计有7组函数,以下为其中常⽤的四组:1) ComRd:从串⼝的接收缓冲区读指定长度的字符;2) ComRdByte:从串⼝的接收缓冲区读取⼀个字符;3) ComWrt:向串⼝的输出缓冲区中写指定长度的字符;4) ComWrtByte:向串⼝的输出缓冲区中写⼀个字符。
(3) Xmodem函数:它使⽤了⼀种包含出错检测的⽂件传输协议进⾏串⼝通信。
在这种协议中,⽂件通过信息包来传送,信息包中不仅包括了⽂件中的数据,还包括了校验和同步信息。
(4) 串⼝控制函数:总计有7组函数,以下为其中常⽤的四组:1)SetComTime:设置I/O操作超时的时间限制;2)SetCTSMode:禁⽌或允许硬件握⼿并设置硬件握⼿⽅式;3)FlushlnQ/FlushOutQ:清空输⼊/输出队列。
(5) 状态函数:主要包括端⼝状态信息和通信错误代码信息等。
(6) 回调函数InstallComCallback:为指定的串⼝安装回调函数。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与实践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串口通信编程学号:S*********姓名:职荣豪日期:2015-9-28一、实验要求使用VS2010编写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两个窗口分别使用两个串口;使得这两个窗口可以进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与接收..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使用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利用这个ActiveX控件;只需要编写少量代码即可轻松进行通信..该控件相关的函数如下:put__CommPort:设置串口号put_Settings: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波特率、奇偶校验位n-无校验;e-偶校验;o-奇校验、数据位数、停止位数put_InputMode:设置接收数据的类型0-文本类型;1-二进制类型put_InputLen: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的字节数;0表示全部读取put_InBufferSize:设置接收缓冲区大小put_OutBufferSize:设置发送缓冲区大小put_RThreshold:设定当接收几个字符时触发OnComm事件;0表示不产生事件;1表示每接收一个字符就产生一个事件put_SThreshold:设定在触发OnComm事件前;发送缓冲区内所允许的最少的字符数;0表示发送数据时不产生事件;1表示当发送缓冲区空时产生OnComm事件put_PortOpen:打开或关闭串口;传入参数为true时打开串口;传入参数为false时关闭串口get_CommEvent:获得串口上刚发生的事件;事件值为2表示接收到数据get_InBufferCount:获得缓冲区中的数据位数get_Input:获取缓冲区数据;返回类型为VARIANTput_Output:发送数据三、设计思路需要添加一个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用于进行串口通信..由于要求同一程序可运行两个窗口进行相互通信;需要两个窗口开启两个不同串口;故需要添加一个Edit Control控件用于输入串口号;并添加打开串口按钮;在点击该按钮时对串口控件的参数进行设置并开启串口..同时添加关闭串口按钮;点击后关闭串口并可以对串口号进行修改..需要添加两个Edit Control 分别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以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需要添加一个发送按钮;点击后发送输入的数据..四、实验步骤1.建立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2.添加界面控件并设置ID与Caption添加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用于进行串口通信添加一个Edit Control控件;用于输入串口号;ID设置为IDC_PORT添加一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标注端口号;将Caption设置为“串口号:”添加两个按钮;分别用于打开串口、关闭串口..IDC分别设置为IDC_BTN_OPEN、IDC_BTN_CLOSE;Caption分别设置为“打开”、“关闭”添加两个Edit Control;分别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以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ID分别设置为IDC_RECEIVE、IDC_SEND添加两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标注接收区与发送区;Caption分别设置为“接收区”、“发送区”添加一个按钮用于发送数据;ID设置为IDC_BTN_SEND;Caption设置为“发送”调整控件的大小与位置..完成后如图:3.给控件绑定变量右键单击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选择“添加变量”;变量名为m_com 打开类向导给控件添加变量:给IDC_PORT绑定变量;用于存放输入的端口号;数据类型为int;变量名为m_port给IDC_RECEIVE绑定变量;用于存放接收到的数据;数据类型为CString;变量名为m_strReceive给IDC_SEND绑定变量;用于存放输入的待发送的数据;数据类型为CString;变量名为m_strSend4.给控件添加事件响应函数右键单击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选择“添加事件处理程序”;点击“添加编辑”;生成响应函数;此函数用于接收数据..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UpdateData TRUE; //更新m_strReceive的值int nEvent = m_com.get_CommEvent; //获取事件值if nEvent == 2 { //时间值为2;此时为收到数据int k = m_com.get_InBufferCount; //获取缓冲区位数if k <= 0 //位数小于等于0时则返回return;char str = char m_com.get_Input.parray->pvData; //获取接收到数据的字符数组的首地址str + k = '\0';//字符数组最后一位的下一位设置为'\0';为字符串的结尾标志m_strReceive += const char str; //在用于显示的字符串末尾添加刚接收到的字符串}UpdateData FALSE; //将m_strReceive的值显示到控件中双击IDC_BTN_OPEN控件;即“打开”按钮;生成响应函数;此函数用于设置串口参数并打开串口..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UpdateData TRUE; //更新m_port的值if m_port <= 0 //端口号不小于等于0{AfxMessageBox"请输入正确的串口号";return;}m_com.put__CommPort m_port; //设定串口为m_port的值m_com.put_Settings"9600;n;8;1"; //设定波特率9600;无奇偶校验位;8作为数据位;1作为停止位m_com.put_InputMode1; //设定数据接收模式;1为二进制方式m_com.put_InputLen0; //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的字节数;0表示全部读取m_com.put_InBufferSize1024; //设置输入缓冲区大小为1024bytem_com.put_OutBufferSize1024; //设置输出缓冲区大小为1024bytem_com.put_RThreshold1; //每接收到一个字符时;触发OnComm事件m_com.put_SThreshold0; //每发送一个字符时;不触发OnComm事件m_com.put_PortOpen true; //打开串口GetDlgItem IDC_BTN_OPEN->EnableWindow FALSE; //打开按钮设为不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 TRUE; //关闭按钮设为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SEND->EnableWindow TRUE; //发送按钮设为可用双击IDC_BTN_CLOSE控件;即“关闭”按钮;生成响应函数;该函数用于关闭串口..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m_com.put_PortOpen false; //关闭串口GetDlgItem IDC_BTN_OPEN->EnableWindow TRUE; //打开按钮设为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 FALSE; //关闭按钮设为不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SEND->EnableWindow FALSE; //发送按钮设为不可用双击IDC_BTN_SEND控件;即“发送”按钮;生成响应函数;该函数用于发送数据..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UpdateData TRUE; //更新m_strSend的值;读取编辑框内容m_com.put_Output COleVariant m_strSend;//发送数据5.在对话框初始化函数中添加额外初始化代码在对话框刚打开时;此时串口没有开启;故“关闭”按钮与“发送”按钮需设为不可用..在OnInitDialog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GetDlgItem 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 FALSE; //关闭按钮设为不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SEND->EnableWindow FALSE; //发送按钮设为不可用五、实验结果对话框1 运行结果如下:对话框2 运行结果如下:六、实验心得通过课上的学习;我学习到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对网络的分层结构以及相关协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串口通信的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并对MFC界面制作更加熟练..总之;在本课程中我收获很多;不仅在通信方面的知识有所提升;同时也锻炼了编程能力;VC++软件的使用更加熟练..。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试验三双机通讯试验【1 】一、试验目标UART 串行通讯接口技巧运用二、试验实现的功效用两片焦点板之间实现串行通讯,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三、体系硬件设计(1)单片机的最小体系部分(2)电源部分(3)人机界面部分数码管部分按键部分(4)串口通讯部分四、体系软件设计#include <STC.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void send();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sbit H1=P3^6;sbit H2=P3^7;sbit L1=P0^5;sbit L2=P0^6;sbit L3=P0^7;uint m=0,i=0,j;uchar temp,prt;/***y延时函数***/void delay(uint k){uint i,j; //界说局部变量ijfor(i=0;i<k;i++) //外层轮回{for(j=0;j<121;j++); //内层轮回}}/***键盘扫描***/char scan_key(){ H1=0;H2=0;L1=1;L2=1;L3=1;if(L1==0){ delay(5);if (L1==0){ L1=0;H1=1;H2=1;if(H1==0){ m=1; //KEY1键按下return(m);}if(H2==0){ m=4; //KEY4键按下return(m);}}}if(L2==0){ delay(5);if (L2==0){ L2=0;H1=1;H2=1;if(H1==0){ m=2; //KEY2键按下return(m);}if(H2==0){ m=5; //KEY5键按下return(m);}}}if(L3==0){ delay(5);if (L3==0){ L3=0;H1=1;H2=1;if(H1==0){ m=3; //KEY3键按下return(m);}if(H2==0){ m=6; // KEY6键按下return(m);}}}return(0);}/***主函数***/main(){P1M1=0x00;P1M0=0xff;SCON=0x50;//设定串行口工作方法1TMOD=0x20;//准时器1,主动重载,产生数据传输速度 TH1=0xfd;//数据传输率为9600TR1=1;//启动准时器1P0&=0xf0;while(1){if(scan_key()) //假如有按键按下{SBUF=scan_key(); //发送数据while(!TI); // 等待数据传送TI=0; // 消除数据传送标记}if(RI) //是否稀有据到来{RI=0; // 消除数据传送标记temp=SBUF; // 将吸收到的数据暂消失temp中}P1=code0[temp]; // 数据传送到P1口输出delay(500); //延时500ms}}五、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串行口和准时器的工作方法设定是症结,本次是按需传输的是两位十六进制数,串行口为工作方法1,准时器为8位主动重载;(2)采取P0&=0xf0语句使4个数码管静态点亮;(3)在发送和接收进程中,用标识位TI和RI来检测发送和接收是否完成;(4)在用电脑和单片机进行串口通讯测试时,电脑的传世速度必定要和单片机的传输速度相等,不然显示会消失错误.指点先生签字:日期:。
串口通信实验(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实验报告(附页)一、实验内容1、串口通信设置:波特率为115200bps, 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2、按键传输数据到串口助手显示;(1)按1,串口显示:“This is Key 1”; D5亮(2)按2,串口显示:“This is Key 2”; D6亮(3)按3,串口显示:“This is Key 3”; D7亮(4)按4,串口显示:“This is Key 4”; D8亮(5)按“*”Key ,串口显示“All LEDs is Closed” ; 灯全灭;(6)按其它Key,串口显示:”Wrong Key”3、通过串口小肋手,向实验设备发送信息:发送字符:”D5”、”D6”、”D7”、”D8” ,则对应的D5、D6、D7、D8亮;若发送“5”、“6”、“7”、“8”则对应的D5、D6、D7、D8灭,如发送其它字符,则在串口助手中显示:“Error Code”;二、实验方法(1)利用参考代码构建工程。
(2)编写实验要求的实现实验要求的功能。
(3)连接实验箱,写入程序,测试代码。
三、实验步骤1)正确连接JLINK 仿真器到PC 机和stm32 板,用串口线一端连接STM32 开发板,另一端连接PC 机串口。
2)用IAR 开发环境打开实验例程:在文件夹05-实验例程\第2 章\2.3-uart 下双击打开工程uart.eww,Project->Rebuild All 重新编译工程。
3)将连接好的硬件平台通电(STM32 电源开关必须拨到“ ON”),接下来选择Project->Download and debug 将程序下载到STM32 开发板中。
4)下载完后可以点击“Debug”->“Go”程序全速运行;也可以将STM32 开发板重新上电或者按下复位按钮让刚才下载的程序重新运行。
5)通过串口小助手检验实验结果四、实验结果Main函数#include"stm32f10x.h"。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串口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串口通信的实际操作,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 学会使用串口通信的相关指令和函数;3. 掌握串口通信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 单片机开发板;2. 电脑;3. 串口线;4. 串口调试助手软件。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使用串口线将它们连接起来;2.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设置串口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3.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串口通信功能;4. 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开发板上,并启动程序;5. 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中发送数据,并观察单片机开发板上的反应;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串口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功能。
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中发送数据时,单片机开发板能够正确接收并处理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反馈。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口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长距离数据传输;2. 串口通信的速度较慢,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场景;3. 串口通信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方便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学会了使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进行串口通信调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串口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通信失败等。
但通过不断调试和排查,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实验的重要性,只有亲自动手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还意识到串口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无论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还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串口通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掌握串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串行传输比特流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串口实验来了解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串口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1. 串口模块2. 电脑3. 串口线4. 软件调试工具【实验步骤】1. 连接串口模块和电脑:将串口模块与电脑通过串口线相连。
2. 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在电脑上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并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
3. 配置串口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串口的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等参数。
4. 发送数据: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观察数据是否成功发送。
5. 接收数据: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接收数据,确认数据是否成功接收。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串口模块进行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数据的传输过程,并确认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串口通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自动化、电子设备控制等。
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验,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1. 《串口通信原理及应用》2. 《串口通信技术与应用》3. 《串口通信实验教程》【致谢】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对本次实验的悉心指导,也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完成本次实验的动力来源。
【附录】实验中使用的串口调试工具下载链接:[下载链接](请自行搜索并下载合适的串口调试工具)以上为本次串口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关于串口的实验报告
关于串口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并实践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串口通信的理解,掌握串口通信的使用技巧和开发工具。
同时,了解串口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实验原理串口是一种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标准。
在计算机中,串口通常通过RS-232或RS-485等标准来实现。
串口通信采用的是异步通信方式,即接收方和发送方的时钟不同步,通过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下:- 串口通信通过一个物理接口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 通信数据被分为一个个字节进行传输,每个字节由一定的控制信息和实际数据组成。
- 发送方通过发送字节的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
- 接收方通过接收字节的方式将数据接收并进行处理。
3.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实验环境为了进行串口通信的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设备:- 一台计算机- 一个串口转USB转换器- 一个外部设备(如Arduino、传感器等)步骤二:安装串口驱动程序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安装串口转USB转换器所需的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的安装方式因不同的设备而有所差异,一般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并按照说明进行安装。
步骤三:编写串口通信程序根据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编写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
该程序应包括以下功能:- 打开指定的串口端口- 配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循环读取串口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写入串口发送缓冲区步骤四:测试串口通信将串口转USB转换器插入计算机,并将外部设备连接至串口转USB转换器。
运行编写好的串口通信程序,并观察实验结果。
测试串口通信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来验证通信是否正常。
步骤五:总结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并分析串口通信的性能和应用场景。
可以考虑以下问题:- 串口通信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串口通信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串口通信可能遇到哪些常见问题,如何解决?4.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
PLD串口通信实验报告(DOC)
PLD与数字系统设计实验报告--A组选做实验(串口通信)1 实验要求串行通信实验,设置波特率为9600或19200。
计算机通过RS232接口向实验板发送数据,要求实验开发板能够正确接收到这些数据,并且将接收到的数据显示到实验开发板的LCD液晶屏上;当按下实验板的按键时,将接收到的数据正确地发给计算机,并将实验板上的按键值也发给计算机,计算机能够显示实验板发出的数据。
2 实验原理2.1 串口接口(RS232)串行接口是连接FPGA和PC机的一种简单方式。
使用9针的"DB-9"插头,允许全双工的双向通讯(也就是说计算机可以在接收数据的同时发送数据),最大可支持的传输速率为10KBytes/s。
如下图1所示:图1 DB-9插头它一共有9个引脚,但是最重要的3个引脚分别是:引脚2:RxD (接收数据),引脚3: TxD (发送数据),引脚5: GND (地),,其他线由于握手,可以不使用,本次实验仅使用3跟电缆实现发送和接收数据。
2.2 串口通信协议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数据以每次一位的方式传输;每条线用来传输一个方向的数据。
由于计算机通常至少需要若干位数据,因此数据在发送之前先“串行化”。
通常是以8位数据为1组,先发送最低有效位,最后发送最高有效位。
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位。
对于两个进行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①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
RS-232使用异步通讯协议,也就是说数据的传输没有时钟信号,接收端必须有某种方式,使之与接收数据同步。
波特率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
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
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
②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
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
比如,标准的ASCII码是0~127(7位)。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实验项目名称: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时间:2017.5 一、实 验 目 的:1.了解什么是串口,串口的作用等。
2、了解串口通信的相关概念3、利用keil 软件,熟悉并掌握中串口通信的使用4、通过实验,熟悉串口通信程序的格式,串口通信的应用等二、实 验 原 理 1、串口通信概念:单片机应用与数据采集或工业控制时,往往作为前端机安装在工业现场,远离主机,现场数据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发往主机进行处理,以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可靠性。
如下图所示。
2、串口数据通信方式及特点★ 数据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 所传送数据的各位同时发送或接收,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多少根数据线。
特点: 速度快,成本高,适合近距离传输 如计算机并口,打印机,8255 。
★串行通信:所传送数据的各位按顺序一位一位 地发送或接收。
只需一根数据,一根地线,共2 根特点:成本低,硬件方便,适合远距离通信, 传输速度低。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示意图如下:成 绩:指导老师(签名):3、串行通信基本格式①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传送。
②半双工通信:通信是双向的,但每一时刻,数据流通的方向是单向的。
③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流动,即通信双方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是同时进行的。
4、异步串行通信/同步串行通信①异步串行通信:异步串行通信采用如下的帧结构:起始位+ 8位数据位+ 停止位或起始位+ 9位数据位+ 停止位其中:起始位为低电平,停止位为高电平。
优点:硬件结构简单缺点:传输速度慢②同步串行通信:在同步通信中,发送方在数据或字符开始处就用同步字符(常约定1~2个字节)指示一帧的开始,由时钟来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步,接收方一旦检测到与规定的同步字符符合,下面就连续按顺序传送若干个数据,最后发校验字节。
见下图:5、串行通信过程与UART基本的计算机异步串行通信系统中,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三根信号线TxD、RxD和GND连接起来,TxD与GND构成发送线路,RxD与GND构成接收线路。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篇一:串行口通信实验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六串行口通信实验一、实验内容实验板上有RS-232接口,将该接口与PC机的串口连接,可以实现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本实验要求当PC机向实验板发送的数字在实验板上显示,按实验板键盘输入的数字在PC机上显示,并用串口助手工具软件进行调试。
二、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的通信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三、实验原理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信。
进行串行通讯信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5~-15V为1,+5~+15V为0),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大于+2.4V为1,小于- 0.7V为0),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实现RS232电平与TTL电平的相互转换。
为了能够在PC机上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免费的串口调试程序SSCOM32或Windows的超级终端。
单片机串行接口有两个控制寄存器:SCON和PCON。
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时,可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实现串并行转换。
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为8位,只能从RXD端输入输出,TXD端用于输出移位同步时钟信号,其波特率固定为振荡频率的1/12。
由软件置位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的REN 位后才能启动,串行接收,在CPU将数据写入SBUF寄存器后,立即启动发送。
待8位数据输完后,硬件将SCON寄存器的T1位置1,必须由软件清零。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时,其硬件接口技术主要是电平转换、控制接口设计和远近通信接口的不同处理技术。
在DOS操作环境下,要实现单片机与微机的通信,只要直接对微机接口的通信芯片8250进行口地址操作即可。
WINDOWS的环境下,由于系统硬件的无关性,不再允许用户直接操作串口地址。
如果用户要进行串行通信,可以调用WINDOWS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函数,但其使用较为复杂,可以使用KEILC的通信控件解决这一问题。
浙大-串行口通讯实验报告.docx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指导老师:彭勇刚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串行口通讯实验实验类型:_ _____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实验三串行口通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80C51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初始化的设置方法和串行通信编程。
2.掌握数据传送的校验方法(奇校验)。
3.编写简单的通信协议(如串行口工作方式、波特率、校验方式、出错处理等)。
二、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将内部RAM中20H开始的连续16个单元的数据,通过串行口自发自收而转移到以内部RAM中30H开始的单元内。
2.编写程序,实现双机通信。
3.所传送的数据采用奇校验。
传送出错则重发,重发超过三次则退出,并置出错标志。
三、实验器材1.Micetek仿真器一台2.实验板一块四、硬件连接1.将实验板上的T针与R针短接,实现串行口的自发自收。
T针为串行口的TXD,R针为串行口的RXD引脚.2.将双机TXD引脚与RXD引脚互连。
五、程序代码:ORG 0000HMOV 21H, #01HMOV 22H, #02HMOV 23H, #03HMOV 24H, #04HMOV 25H, #05HMOV 26H, #06HMOV 27H, #07HMOV 28H, #08HMOV 29H, #09HMOV 2AH, #0AHMOV 2BH, #0BHMOV 2CH, #0CHMOV 2DH, #0DHMOV 2EH, #0EHMOV 2FH, #0FHMOV 20H, #00HMOV R0, #20HMOV R6, #10HMOV R1, #30HMOV TMOD, #20H ;设置定时器T1为定时方式2MOV TH1, #030H ;设置T1定时常数(串行口波特率为2400)MOV TL1, #030HSETB TR1MOV PCON, #00H ;设置波特率不倍增MOV SCON, #40H ;设置串行口方式1SETB EA ;开总的中断CLR ES ;关串行中断SETB REN ;允许串行接受CLR TI ;清发送结束标志位CLR RI ;清接受结束标志位AJMP TRANSTRANS:MOV A,@R0MOV SBUF, AJNB TI,$CLR TIINC R0JNB RI,$CLR RIMOV A, SBUFMOV @R1,AINC R1DJNZ R6,TRANS ;循环16次之后结束生成的LST文件:ORG 0000H0000 752101 MOV 21H, #01H0003 752202 MOV 22H, #02H0006 752303 MOV 23H, #03H0009 752404 MOV 24H, #04H000C 752505 MOV 25H, #05H000F 752606 MOV 26H, #06H0012 752707 MOV 27H, #07H0015 752808 MOV 28H, #08H0018 752909 MOV 29H, #09H001B 752A0A MOV 2AH, #0AH001E 752B0B MOV 2BH, #0BH0021 752C0C MOV 2CH, #0CH0024 752D0D MOV 2DH, #0DH0027 752E0E MOV 2EH, #0EH002A 752F0F MOV 2FH, #0FH002D 752000 MOV 20H, #00H0030 7820 MOV R0, #20H0032 7E10 MOV R6, #10H0034 7930 MOV R1, #30H0036 758920 MOV TMOD, #20H ;设置定时器T1为定时方式20039 758D30 MOV TH1, #030H ;设置T1定时常数(串行口波特率为2400)003C 758B30 MOV TL1, #030H003F D28E SETB TR10041 758700 MOV PCON, #00H ;设置波特率不倍增0044 759840 MOV SCON, #40H ;设置串行口方式10047 D2AF SETB EA ;开总的中断0049 C2AC CLR ES ;关串行中断004B D29C SETB REN ;允许串行接受004D C299 CLR TI ;清发送结束标志位004F C298 CLR RI ;清接受结束标志位0051 0153 AJMP TRANSTRANS:0053 E6 MOV A,@R00054 F599 MOV SBUF, A0056 3099FD JNB TI,$0059 C299 CLR TI005B 08 INC R0005C 3098FD JNB RI,$005F C298 CLR RI0061 E599 MOV A, SBUF0063 F7 MOV @R1,A0064 09 INC R10065 DEEC DJNZ R6,TRANS ;循环16次之后结束符号值类型AC = 00D6H CONST 常量ACC = 00E0H CONST 常量B = 00F0H CONST 常量DPH = 0083H CONST 常量DPL = 0082H CONST 常量EA = 00AFH CONST 常量ES = 00ACH CONST 常量ET0 = 00A9H CONST 常量ET1 = 00ABH CONST 常量EX0 = 00A8H CONST 常量EX1 = 00AAH CONST 常量F0 = 00D5H CONST 常量F1 = 00D1H CONST 常量IE = 00A8H CONST 常量IE0 = 0089H CONST 常量IE1 = 008BH CONST 常量IP = 00B8H CONST 常量IT0 = 0088H CONST 常量IT1 = 008AH CONST 常量OV = 00D2H CONST 常量P = 00D0H CONST 常量P0 = 0080H CONST 常量P1 = 0090H CONST 常量P2 = 00A0H CONST 常量P3 = 00B0H CONST 常量PCON = 0087H CONST 常量PS = 00BCH CONST 常量PSW = 00D0H CONST 常量PT0 = 00B9H CONST 常量PT1 = 00BBH CONST 常量PX0 = 00B8H CONST 常量PX1 = 00BAH CONST 常量RB8 = 009AH CONST 常量REN = 009CH CONST 常量RI = 0098H CONST 常量RS0 = 00D3H CONST 常量RS1 = 00D4H CONST 常量SBUF = 0099H CONST 常量SCON = 0098H CONST 常量SM0 = 009FH CONST 常量SM1 = 009EH CONST 常量SM2 = 009DH CONST 常量SP = 0081H CONST 常量TB8 = 009BH CONST 常量TCON = 0088H CONST 常量TF0 = 008DH CONST 常量TH0 = 008CH CONST 常量TH1 = 008DH CONST 常量TI = 0099H CONST 常量TL0 = 008AH CONST 常量TL1 = 008BH CONST 常量TMOD = 0089H CONST 常量TR0 = 008CH CONST 常量TR1 = 008EH CONST 常量TRANS = 0053H CODE 标号公有符号: 57私有符号: 0六、实验结果截图:七、实验中产生的错误与改正方法:这次的实验主要是考察我们对于串行输出输入的基本用法,因此,程序较为简单。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使用串口通信协议,我们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实验设备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讨论与总结。
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智能设备等领域。
串口通信通过连接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串口接口,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可靠、易于实现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步骤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以下设备进行串口通信实验:- 一台计算机- 一块开发板或者单片机- 两根串口线-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2. 实验步骤(1)连接串口线首先,将一根串口线的一个端口连接到计算机的串口接口,另一个端口连接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的串口接口。
然后,将另一根串口线的一个端口连接到计算机的另一个串口接口,另一个端口连接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的另一个串口接口。
(2)设置串口参数打开软件串口调试助手,在设置界面中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并设置其他参数,如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等。
(3)发送和接收数据在软件串口调试助手的发送界面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
然后,在接收界面中即可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三、实验结果本实验通过串口通信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软件串口调试助手的发送界面中,我们输入了一段文本,并成功发送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
在接收界面中,我们成功接收到了从开发板或者单片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并正确显示在接收界面上。
四、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串口通信具有不同的参数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串口接口的连接问题,确保连接正确、稳定。
另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数据的格式和校验问题,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串口通信的应用领域。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串行通信系统,掌握串行通信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1. 一台个人电脑2. 两台串行通信设备3. USB转串口线三、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将数据按位顺序传输,相对于并行通信来说,节省了传输线的数量。
串行通信一般采用帧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两台串行通信设备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
四、实验步骤1. 将一台串行通信设备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转串口线上,使用USB接口将其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接口上。
2. 打开串行通信设备的电源,并将其与个人电脑连接好。
3. 在个人电脑上打开串行通信软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并建立通信连接。
4. 在串行通信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
5. 在另一台串行通信设备上观察接收到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串行通信系统,并进行了数据传输。
在发送端输入的数据在接收端得到了正确的接收,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行通信较并行通信更经济和节省资源,因为它只需一根传输线,而并行通信需要多根。
2. 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相对较慢,但可以通过改变波特率提高传输速度。
3. 串行通信的稳定性较强,不容易出现数据冲突和传输错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搭建串行通信系统实际操作了一次串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实验目的得到了满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较慢,不适合传输大量数据;同时,串行通信的配置稍显复杂,需要设置多个参数。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使我们对串行通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我们在日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中更好地应用和掌握串行通信技术。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编程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方式。
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率较低、通信距离较近等特点,但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等优点。
在单片机应用中,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远程通信等领域。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如UART、USART等)发送和接收数据。
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通常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三、实验设备1.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STM32等)2. 串口调试助手(如PuTTY、串口调试助手等)3. 仿真软件(如Proteus、Keil等)四、实验内容1. 串口通信硬件连接2. 串口通信软件编程3. 串口通信调试与验证五、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单片机的TXD、RXD、GND等引脚与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相连。
(2)将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与串口调试助手相连。
2. 软件编程(1)在仿真软件中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在串口调试助手中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 调试与验证(1)在仿真软件中运行单片机程序,观察串口调试助手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
(2)修改单片机程序,改变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在串口调试助手中,可以观察到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被正确接收,同时也可以向单片机发送数据。
2. 实验分析(1)实验验证了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的设置,以保证通信的准确性。
(3)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通信协议,如ASCII码、十六进制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七、实验心得1. 串口通信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单片机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串口传输实验报告
串口传输实验报告篇一: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学号: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班级:08031102 姓名:张泽宇康启萌余建军时间:XX年11月13日学校:西北工业大学 XX301966 XX301950 XX301961一.实验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基于串口通信的信息发送和接受界面二.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RS232串口标准及原理。
2.实现PC机通过RS232串口进行数据的收发。
3.熟悉VC语言编写程序的环境,掌握基本的VC语言编程技巧。
三.实验内容程序代码:P// PC1PC2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include "stdafx.h"#include "PC1PC2.h"#include "PC1PC2Dlg.h"#ifdef _DEBUG#define new DEBUG_NEW#undef THIS_FILE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endif/////////////////////////////////////////////////// ///////////////////////// CAboutDlg dialog used for App Aboutclass CAboutDlg : public CDialog{public:CAboutDlg();// Dialog Data//{{AFX_DATA(CAboutDlg)enum { IDD = IDD_ABOUTBOX };//}}AFX_DATA//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AFX_VIRTUAL(CAboutDlg)protected: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Implementationprotected://{{AFX_MSG(CAboutDlg)//}}AFX_MSGDECLARE_MESSAGE_MAP()};CAboutDlg::CAboutDlg() : CDialog(CAboutDlg::IDD){//{{AFX_DATA_INIT(CAboutDlg)//}}AFX_DATA_INIT}void CAbout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DoDataExchange(pDX);//{{AFX_DATA_MAP(CAboutDlg)//}}AFX_DATA_MAP}BEGIN_MESSAGE_MAP(CAboutDlg, CDialog) //{{AFX_MSG_MAP(CAboutDlg)// No message handlers//}}AFX_MSG_MAPEND_MESSAGE_MAP()/////////////////////////////////////////////////////////////////////////////// CPC1PC2Dlg dialogCPC1PC2Dlg::CPC1PC2Dlg(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PC1PC2Dlg::IDD, pParent){//{{AFX_DATA_INIT(CPC1PC2Dlg)m_send = _T("");m_receive = _T("");m_bt = _T("");//}}AFX_DATA_INIT// Note that LoadIcon does not require a subsequent DestroyIcon in Win32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void CPC1PC2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DoDataExchange(pDX);//{{AFX_DATA_MAP(CPC1PC2Dlg)DDX_Control(pDX, IDC_MSCOMM1, m_Comm);DDX_Text(pDX, IDC_EDIT1, m_send);DDX_Text(pDX, IDC_EDIT2, m_receive);DDX_CBString(pDX, IDC_COMBO1, m_bt);//}}AFX_DATA_MAP}BEGIN_MESSAGE_MAP(CPC1PC2Dlg, CDialog) //{{AFX_MSG_MAP(CPC1PC2Dlg)ON_WM_SYSCOMMAND()ON_WM_PAINT()ON_WM_QUERYDRAGICON()ON_BN_CLICKED(IDC_BUTTON1, OnButton1)ON_BN_CLICKED(IDC_BUTTON_SET, OnButtonSet)ON_BN_CLICKED(IDC_BUTTON2, OnButton2)//}}AFX_MSG_MAPEND_MESSAGE_MAP()/////////////////////////////////////////////////// //////////////////////////// CPC1PC2Dlg message handlersBOOL CPC1PC2Dlg::OnInitDialog(){CDialog::OnInitDialog();// Add "About..." menu item to system menu.// IDM_ABOUTBOX must be in the system command range.ASSERT((IDM_ABOUTBOX & 0xFFF0) == IDM_ABOUTBOX);ASSERT(IDM_ABOUTBOX CMenu* pSysMenu = GetSystemMenu(FALSE);if (pSysMenu != NULL){CString strAboutMenu;strAboutMenu.LoadString(IDS_ABOUTBOX);if (!strAboutMenu.IsEmpty()){pSysMenu->AppendMenu(MF_SEPARATOR);pSysMenu->AppendMenu(MF_STRING, IDM_ABOUTBOX, strAboutMenu);}}// Set the icon for this dialog. The framework does this automatically// when the application's main window is not a dialogSetIcon(m_hIcon, TRUE);// Set big iconSetIcon(m_hIcon, FALSE); // Set small icon // TODO: Add extra initialization here m_Comm.SetCommPort(1);//选择COM1m_Comm.SetInputMode(1); //输入方式为二进制方式m_Comm.SetRThreshold(1); //参数1表示每当串口接收缓冲区中有多于或等于1个字符时将引发一个接收数据的OnComm事件// CString str;// str="9600,n,8,1";// m_Comm.SetSettings(str);m_Comm.SetPortOpen(TRUE);//打开串口return TRUE; // return TRUE unless you set the focus to a control}void CPC1PC2Dlg::OnSysCommand(UINT nID, LPARAM lParam){if ((nID & 0xFFF0) == IDM_ABOUTBOX){CAboutDlg dlgAbout;dlgAbout.DoModal();}else{CDialog::OnSysCommand(nID, lParam);}}// If you add a minimize buttonto your dialog, you will need the code below // to draw the icon. For MFC applications using the document/view model,// this is automatically done for you by the framework.void CPC1PC2Dlg::OnPaint(){if (IsIconic()){CPaintDC dc(this); // device context for painting SendMessage(WM_ICONERASEBKGND, (WPARAM) dc.GetSafeHdc(), 0);// Center icon in client rectangleint cx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XICON);篇二:串口传输实验报告基于单片机的RS232和RS485总线的数据传输张裕卓 XX班摘要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RS232和RS485总线的数据传输实验设计。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实验项目名称:串口通信实验实验时间:2017.5一、实验目的:1.了解什么是串口,串口的作用等。
2、了解串口通信的相关概念3、利用keil软件,熟悉并掌握中串口通信的使用4、通过实验,熟悉串口通信程序的格式,串口通信的应用等二、实验原理1、串口通信概念:单片机应用与数据采集或工业控制时,往往作为前端机安装在工业现场,远离主机,现场数据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发往主机进行处理,以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可靠性。
如下图所示。
2、串口数据通信方式及特点★数据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并行通信:所传送数据的各位同时发送或接收,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多少根数据线。
特点:速度快,成本高,适合近距离传输如计算机并口,打印机,8255 。
★串行通信:所传送数据的各位按顺序一位一位地发送或接收。
只需一根数据,一根地线,共2 根特点:成本低,硬件方便,适合远距离通信,传输速度低。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示意图如下:成绩:指导老师(签名):3、串行通信基本格式①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传送。
②半双工通信:通信是双向的,但每一时刻,数据流通的方向是单向的。
③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流动,即通信双方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是同时进行的。
4、异步串行通信/同步串行通信①异步串行通信:异步串行通信采用如下的帧结构:起始位+ 8位数据位+ 停止位或起始位+ 9位数据位+ 停止位其中:起始位为低电平,停止位为高电平。
优点:硬件结构简单缺点:传输速度慢②同步串行通信:在同步通信中,发送方在数据或字符开始处就用同步字符(常约定1~2个字节)指示一帧的开始,由时钟来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步,接收方一旦检测到与规定的同步字符符合,下面就连续按顺序传送若干个数据,最后发校验字节。
见下图:5、串行通信过程与UART基本的计算机异步串行通信系统中,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三根信号线TxD、RxD和GND连接起来,TxD与GND构成发送线路,RxD与GND构成接收线路。
串口通信的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的实验报告串口通信的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学习串口通信的配置和编程方法;3.实现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计算机;2.串口通信模块;3.串口线;4.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连接串口通信模块和计算机,确保电源供应正常;2.打开计算机的串口通信软件,并进行相应的配置;3.编写串口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4.通过示波器观察串口通信的波形。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
在发送端,我们通过编程将一段字符串发送到串口通信模块,然后通过串口线将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在接收端,我们通过串口通信模块接收到数据,并将其显示在计算机上。
通过示波器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在串口通信线上的传输波形。
六、实验分析串口通信是一种相对简单而稳定的数据传输方式。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率较低、传输距离较短等特点。
然而,由于其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和广泛应用等优势,串口通信在很多领域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配置串口通信软件和编写相应的程序,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传输。
通过示波器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串口通信的波形,验证了数据的传输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对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还亲自实践了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串口通信是一种可靠且实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中。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串口通信的高级应用,如串口通信的协议、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串口通信模块和软件,进一步提高串口通信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之,串口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实验一串口通讯实验一.实验的主要内容:了解并掌握UART相关寄存器的功能,熟悉系统硬件的UART的相关的接口,修改处理器的串口通讯程序,监视串行口并将接受到的字符回送。
二.实验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在程序编译完成后,烧入到ARM的过程中,出现了驱动问题。
答:在option选项中,选择debugger选项,并且将其中的dirver改为J-Link即可。
2在开始时,设置的波特率为115200,ARM上电后,计算机超级终端出现了上电初始化信息,并且提示我们是选择linux还是选择vivi。
但后来我们修改程序后,将波特率改为57600时,重新上电,超级终端不再显示上电初始化信息了。
答: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每当断电再上电后,处理器恢复了默认设置,默认设置中,波特率为115200,这与我们在超级终端上设置的57600不匹配,于是不会出现上电初始化信息,甚至有时还会出乱码。
所以,我们修改波特率的时候,不应该断电,即开始上电的时候,使用的波特率为115200,等上电结束,选择vivi后,再修改波特率为57600,然后在不断电的情况下重新实验三.实验的思考:3.1 232串行通讯的数据格式是什么?串行通信包括空闲位,数据位,可选的奇偶校验位,停止位。
3.2 串行通讯最少需要几根线,分别如何连接?两根线,但是最好加上GND连接方式:3.3 ARM的串行口有几个,相应的寄存器是什么?ARM 自带三个UART 端口,每个UART 通道都有16 字节的FIFO(先入先出寄存器)用于接受和发送。
MODEM控制寄存器UMCONnUART线控制寄存器包括ULCON0,ULCON1和ULCON2,主要用来选择每帧数据位数、停止位数,奇偶校验模式及是否使用红外模式UART控制寄存器包括UCON0, UCON1 and UCON2,主要用来选择时钟,接收和发送中断类型(即电平还是脉冲触发类型),接收超时使能,接收错误状态中断使能,回环模式,发送接收模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if(L3==0)
{ delay(5);
if (L3==0)
{ L3=0;H1=1;H2=1;
if(H1==0)
{ m=3;//KEY3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6;// KEY6键按下
return(m);
}
}
}
return(0);
}
/***主函数***/
sbit H2=P3^7;
sbit L1=P0^5;
sbit L2=P0^6;
sbit L3=P0^7;
uint m=0,i=0,j;
uchar temp,prt;
/***y延时函数***/
void delay(uint k)
{
uint i,j;//定义局部变量ij
for(i=0;i<k;i++)//外层循环
{
SBUF=scan_key(); //发送数据
while(!TI);//等待数据传送
TI=0;//清除数据传送标志
}
if(RI)//是否有数据到来
{
RI=0;//清除数据传送标志
temp=SBUF;//将接收到的数据暂存在temp中
}
P1=code0[temp];//数据传送到P1口输出
delay(500);//延时500ms
实验三 双机通信实验
1、实验目的
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
2、实验实现的功能
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3、系统硬件设计
(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部分
(2)电源部分
(3)人机界面部分
数码管部分 按键部分
(4)串口通信部分
4、系统软件设计
#include <STC.H>
return(m);
}
if(H2==0)
{ m=4;//KEY4键按下
return(m);
}
}
}
if(L2==0)
{ delay(5);
if (L2==0)
{ L2=0;H1=1;H2=1;
if(H1==0)
{ m=2;//KEY2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5;//KEY5键按下
main()
{
P1M1=0x00;
P1M0=0xff;
SCON=0x50;//设定串行口工作方式1
TMOD=0x20;//定时器1,自动重载,产生数据传输速率
TH1=0xfd;//数据传输率为9600
TR1=1;//启动定时器1
P0&=0xf0;
while(1)
{
if(scan_key())//如果有按键按下
{
for(j=0;j<121;j++); //内层循环
}
}
/***键盘扫描***/
char scan_key()
{ H1=0;H2=0;
L1=1;L2=1;L3=1;
if(L1==0)
{ delay(5);
if (L1==0)
{ L1=0;H1=1;H2=1;
பைடு நூலகம்if(H1==0)
{ m=1;//KEY1键按下
指导老师签字:
日期:
}
}
5、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串行口和定时器的工作方式设定是关键,本次是按需传输的是两位十六进制数,串行口为工作方式1,定时器为8位自动重载;
(2)采用P0&=0xf0语句使4个数码管静态点亮;
(3)在发送和接受过程中,用标识位TI和RI来检测发送和接受是否完成;
(4)在用电脑和单片机进行串口通信测试时,电脑的传世速率一定要和单片机的传输速率相等,否则显示会出现错误。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send();
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
sbit H1=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