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概述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①广泛性: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 能发生。 ②区域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频率不同。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 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 (4)联系性 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5)危害的严重性:地震、干旱、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可以防御。
答案:(1)C (2)D (3)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有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
【素材链接】
2011年(截至9月28日)发生的典型台风 (西北太平洋) 编号 第1 号 名称 起编、停编时间 影响省市(或国家) 菲律宾 广东、福建、海 南、台湾、广西 台湾、福建、江 苏、浙江、上海、 山东、辽宁
(3)此次地震灾害中日本人员伤亡远小于一年前海地地震,试从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角度分析原因。
【解析】该题以日本地震为切入点考查地震带来的次生自然灾害 及人类活动对灾害的影响差异。第(1)题,地震引发的海啸使海 水剧烈上涨,淹没了沿海的低地,导致了洪涝灾害。第(2)题, 日本福岛核电站位于太平洋沿岸,此时正值冬半年,盛行西北季 风,加上北太平洋暖流影响,使得核电站泄漏范围向东扩展。第
暴雨、冰雪融化以
危害
分布
洪水 洪 灾害
及水利工程失事等
原因引起江河湖泊 水量迅猛增加,冲 垮河道、堤坝 大雨、暴雨或持续 降雨等使低洼地区 淹没、渍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危害农作物;②破 ①陆地沿
坏房屋、建筑及各种 河、沿湖、 设施等;③人员伤亡 沿海地区; ②南亚、 东南亚、 ①农作物减产、绝收; 中国多发 ②破坏农业及其他产 业的正常发展
升,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少形成的。(3)由图可分析出我国自然
灾次和灾种的季节变化。 答案:(1)A (2)D (3)夏季灾次多,灾种以水旱灾害为主,灾种
比春季少;春季灾次少,灾种多,有寒潮、干旱、沙尘暴等。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条灾害带上,即
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 主要 自然灾害
上海、浙江、江苏、 7月29日14时~ 强台风“梅花” 山东、辽宁、吉林、 8月9日8时 河北
(3)简析我国自然灾次和灾种的季节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变化。正确解答 本题需明确以下关键点:(1)长江流域的洪灾是降水引起的,而
长江流域的降水主要受季风的影响。(2)我国是一个旱涝多发的
国家,旱灾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季节和原因是不同的,江淮地区 是伏旱,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华北地区是春旱,主要是气温回
【探究演练2】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
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2011年5月~9月底,
强热带风暴(台风)已发生19起,主要影响我国沿海、日本及朝 鲜半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 ③震中距
【特别提醒】自然灾害成因的关联性 (1)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许多灾害的组合。
(2)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引发和诱
发其他灾害。比如,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同时可能诱发山崩、滑 坡、泥石流灾害;地震同时造成地裂、土地沙化,并诱发火灾、 海啸、山崩、滑坡以及由于人员伤亡所引起的疫病蔓延等;黄河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高,使下游泥沙淤积,引发洪涝 灾害。

雨涝
灾害
类型
成因
危害 形成狂风、暴雨、
分布 孟加拉湾北部沿海 地区,我国东南沿
热带 气旋
热带海洋上 风暴潮、洪涝,造
发生的强烈 成陆地生产、生活
空气涡旋 损失,海难事故和 人员伤亡
海,日本和东南亚
国家,加勒比海和 美国东部海岸
2.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
①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区别:震级是地震本身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指标,一次地震只 有一个震级;烈度是反映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
度的指标,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联系:烈度除与震级有关外,还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建 筑抗震能力等影响,具体如下: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 ②危害 引起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③分布: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 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 顺坡下滑的现象 主要分 布在山 区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软弱面的存在;自然 或人为因素破坏了原 有的平衡状态
答案: (1)C (2)D (3)都分布在环太平洋灾害带(环太平洋地 区)。 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临近西北太平洋
热带、副热带海域,多台风。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
生态破坏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土壤侵蚀、土地沙化、 森林枯竭、草原退化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加剧了洪水、风沙、干旱、滑 坡、山崩、泥石流等发生的频 度和成灾强度
将引发约6米高的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
啸最高达到23米。此次地震引发了核泄漏。
(1)此次地震所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A.暴雨 B.洪涝 C.滑坡
) D.泥石流
(2)本次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泄漏范围向东扩展,其主要影响因 素是( ) B.洋流、海陆分布 D.风向、洋流
A.地形、风向 C.地形、海陆分布
北半球 中纬度 灾害带
①不同气候带的 地震、滑坡、 北纬 边缘→水旱灾害; 位于中低 泥石流等地 20°~ ②热带、副热带 纬度地带, 质灾害,水 50°之间 海域→台风→风 人口稠密, 旱灾害、风 的环球自 暴潮;③地势高 经济密度 暴潮灾害、 然灾害带 差大,地形复杂 大 台风灾害 →山地地质灾害
越大,破坏越大
A.①②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多形成于赤道洋面
B.印度洋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C.越往台风中心,风力越强,降雨强度越大 D.台风能引起海啸和暴风雨 (3)材料中地震和台风在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的关键点是理解地震、台风的概念、成 因。第(1)题,地面的破坏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 物的牢固程度等因素有关。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大,破坏越
【特别提醒】认识自然灾害时间上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与空间上
区域性特点,可以在防灾减灾中明确自然灾害的多灾期和多发
区,从而更有效地防灾减灾。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第9号超强台风“梅花”中心于2011年8月8日18
时30分前后在朝鲜西海岸北部沿海登陆。8月4日以来,“梅花” 致辽沪苏浙鲁5省市360余万人受灾。
第一讲
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对比如下: 类型 成因 危害 分布
①农作物、林木干枯 ①全球干旱、半 干旱 长期降水偏 死亡;②河湖干涸、 干旱地区,季风 少或无降水 用水困难;③局部地 气候区;②非洲、 区社会动荡 印度、中国多发
类型
成因
结合地转偏向力可判断上海市的风向。第(2)题,“梅花”在黄
河入海口引起的海水猛涨易引发风暴潮,而狂风、暴雨在黄河 入海口和山东半岛内部都能形成,泥石流在黄河入海口不易发 生,在山东半岛内部则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第(3) 题,西北太平洋是世界最主要的台风发源地,主要是该地有广 阔的暖洋面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形成原因 自然地 理背景 人文地 理背景
灾害带
位置
环太平洋 环太平 沿岸,宽 洋灾害 数百千米 带 的地带
①板块交界处→多 地震、火 火山、地震→多海 山、台风、 啸;②热带、副热 海啸、风 带海域→台风→风 暴潮等 暴潮
人口集 中,经 济发达
灾害带
位置
主要 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
自然地 理背景 人文地 理背景
材料二
“梅花”路径图
(1)受超强台风“梅花”影响,8月6日17时上海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2)“梅花”在黄河入海口与山东半岛内部造成的不同次生灾害 是( ) B.狂风 C.暴雨 D.风暴潮
A.泥石流
(3)简要分析西北太平洋洋面台风多发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成因及引发的次生灾害。第(1)题, 台风是强热带气旋,找到8月6日17时台风的中心,即低压中心,
概念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 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 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布
主要分 布在山 区
控制因素
充足的水;足够的堆 积物;足够的地表和 沟谷坡度
泥石流
3.海洋灾害
(1)主要类型: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2)风暴潮与海啸的成因及分布。 风暴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海啸的表现及危害和风暴潮具有
相似性,但成因不同。
类型 风暴 潮
成因 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 运动引起海面异常升降 由海底突然变动(如海底地震、
分布 孟加拉国、日本、美 国和荷兰等国家
海啸
海底火山爆发等)引起海水的大 幅度升降而形成巨大波浪
日本、智利及东南亚
等一些环太平洋地区
4.生物灾害 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 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
大型水库蓄水,水文地
质环境改变
诱发地震
【特别提醒】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范 围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会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会扩 大。
【探究演练】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 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 震源深度约20千米。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
(3)题,从防灾减灾教育、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
答案:(1)B (2)D (3)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减灾工程更加完善,对灾情的变 化有“缩小”的作用。日本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日本国民有较 强的防震意识;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防震加固措施效 果良好等。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自然灾害的概念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 程。 (2)三要素:诱因(自然变异)、承载体(人类生命财产、生存条 件)和灾情(造成危害)。
2011年5月7日 热带风暴“艾 14时~5月11日 利” 23时 热带风暴“海 6月21日凌晨~ 马” 25日5时 强热带风暴 “米雷” 6月22日下午~ 27日5时
第4 号
第5 号
编号 第6号
名称
起编、停编时间
影响省市(或国家) 日本
超强台风“马 鞍”
7月12日14时~ 7月22日14时
第9号
严重;震源越深,传到地面时能量减小,破坏减小;越靠近震中,
破坏越大;断层越发育,产生的能量会越大,破坏越大。第(2)题, 赤道地区因地转偏向力很小,故不能形成热带气旋(台风);西北 太平洋地区由于热带洋面广阔,故形成台风的频率最高、强度最 大;台风眼区域气流下沉,风力较小;台风能引起海水的剧烈运 动,产生海啸,同时带来狂风、暴雨。第(3)题,由材料知,地震、 台风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处板块交界处,临近台风多发的 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
海平面上升;气象灾害加剧; 气候变暖
环境污染 臭氧层破坏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影 响人类健康 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 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
传染病发病率增加
人类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过量开采、矿区 采空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表沉降塌陷、地裂缝
工程活动
工程建设挖高填低
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
【探究演练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
)
A.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 B.分布在中上游地势较陡的地区 C.多发生在春、夏秋季,以春季最为集中 D.位于阶梯的交界处,多背风坡 (2)关于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江淮地区,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②西南地区, 受东南季风、干热风影响,形成旱灾;③华南地区,雨带推移 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④华北地区,春季 气温回升慢,蒸发量小,雨季未来临,形成春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