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优质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为排遣 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 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体现了一种超然 乐观、旷达洒脱的气度。
本文说的赤壁,在 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 的长江边上,是一处 风景胜地。那儿矗立 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 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 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 面墙壁,所以它也被 称为赤壁。
—悲 哀吾生之须臾
感慨 羡长江之无穷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英雄不在之悲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平凡渺小之悲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短暂之悲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超脱不得之悲
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本段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
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 物写志”(指赋的形貌,铺陈文采。运用大
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 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语音上要 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 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 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 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 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由对天地自然界浩渺的赞美之乐引出 了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并借客
人悲凉的箫声反映出来。
赏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 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先是采用比喻、通感的修辞, “怨、慕、泣、诉” 四字抓住了箫
声幽咽哀怨的特点。箫声起,悲意
生。从开篇至此处,情绪变化正是
由欢乐转为悲哀。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 无常的悲观情绪。
三.写因悲生议 (主客问答)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诗句:月明、乌鹊
曹操
(怀古)
写景: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叙事: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 议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吾与子
(伤今)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从江水、明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苦闷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表 现了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
度。
取与不取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
不取
毫而莫取
竭之
物 各 有
耳朵听到的
适 )
( 吾 与
无 禁 ,

眼睛看到的
子用 共之
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寺》 ④《题西林壁·横看成岭
侧成峰》 ⑤《饮湖上初晴后雨》 ⑥《记承天寺夜游》 ⑦《惠崇春江晚景》 ⑧《饮湖上初晴后雨》

壁 宋

轼赋
·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蛾眉共比高。
苏洵 苏轼 苏辙
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 三苏祠的题词语
作者介绍
• 苏轼:北宋 朝 文学 家、 书画 家。 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眉州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 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 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 “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 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如此,就将情、
景、理结合在一起了。
第四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内容?
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 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 达开朗的心情。
1、壬戌(rénxū )
10、酾酒(shī )
2、桂棹(zhào )
11、横槊(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尊(páo )
6、愀然(qiǎo )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zàng)
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多才多艺,在诗、 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
文 艺 全才
韩 愈 柳宗元
文——“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曾巩
诗—— “苏 黄” 与黄庭坚并称 词—— “苏 辛” 与辛弃疾并称 书、画——“宋四家” 与蔡襄、黄庭
“苏黄米蔡” 坚、米芾并称
诗神 诗仙 诗圣 诗佛 诗魔 诗鬼
文学常识
诗狂
诗豪 诗杰 诗囚 诗奴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 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 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 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 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 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 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 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了事。
•乐
一、写夜游赤壁 ——乐

清风徐来
白露
月出
水波不兴
水光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二、先写歌声,后写箫声
——由乐转悲
乐 歌 箫声
怨慕 泣诉
第1段写了“乐”情之后, 本段为何又转入写“悲”情?
诗人高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写 出了自己的忠君的殷切,希望能重用 自己,为朝廷分忧,然而现在遭受贬 谪,理想无法实现,作者的心情于是
是谁在江边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的惆怅;
是谁在月下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的思念;
是谁在沙场上豪言:“西北望,射天狼” 的威武;
是谁在赤壁诵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的豪迈;
是你----一生坎坷永不服输的苏轼
已学苏轼所作篇目 ①《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②《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浣溪沙·游蕲水清泉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人生感悟的?
天地万物,各有各的主宰,人对自然界万物, 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因此不必因“哀 吾生之须臾”而“羡长江之无穷”。大自然是个 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人要使 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 趣。进一步表现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
情怀。
四、写苏子说理
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 无穷。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话, 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①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 夫都不能保持不变,即天地宇宙是瞬息万变的, 就如同江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
水 与 变:逝者、盈虚 月 不变:未尝、卒莫
又何羡乎? 且夫
曾不能以一瞬 物与我皆无尽也
清风、明月 吾与子之所共适
旷达乐观的态度 —喜
五.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喜
但作者的这种超脱,却是 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 我排遣,在旷达的外表下, 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
总结全文:构思和表达艺术
赤壁之景
8、舳舻千里( zhúlú) 17、狼籍( jí )
9、旌旗(jīng )
18、枕藉( jiè )
整体感知
• 一 (1)
月下泛舟

• 二 (2--3) 吊古伤今

• 三 (4--5) 阐述哲理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的情景, 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 境界。
• 一个字概括诗人此时的情感,
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
②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存在 的,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 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暂。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 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 旷达的情怀。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暂的, 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 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
(“清风徐来. 水波
不兴” ,“白露横江.

乐 水光接天”)
夜游之行 (“举酒
属客”,“诵明月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之诗,歌窈窕之

章”)
美苦
景情
乐极生悲 , 释
悲生议

借景议理,
解客之悲
哲 理
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 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 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 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合 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 与不幸。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 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