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伍德》元素化学
高中化学竞赛书单
高中化学竞赛常用书单一. 无机化学1.《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配套习题集: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普通化学原理》(第4版)华彤文 王颖霞 卞江 陈景祖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配套习题集:普通化学原理习题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推荐)4. 《无机化学》(第2版)张祖德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5. 《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 南开大学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二. 有机化学1.《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邢其毅 裴伟伟 徐瑞秋 裴坚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注:目前第四版只出版上册2.《有机化学》(第三版)王积涛 王永梅 张宝申 胡青眉编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配套书籍较多,此处不一一列举3.《有机反应机理的书写艺术》科学出版社出版4.《有机化学切断法》原书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出版5.《有機反応機構》福山透6.《有机合成中命名反应的战略性合成应用》 科学书版社三. 结构化学1.《结构化学基础》(第4版)周公度 段连运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高等无机结构化学》(第2版)[Advanced Structural Inorganic Chemistry] 麦松威,周公度,李伟基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无机化学丛书》(11)周公度编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四.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化学学院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注:阅读物理化学之前,需阅读 高等数学五. 元素化学1.《普通无机化学》(第二版)严义申 王长富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元素化学》 格林伍德编著 曹庭礼等人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无机化学丛书》(1-10)科学出版社出版六. 竞赛习题集1.《中国化学奥林匹克试题习题解析》 裴坚 卞江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教程》张永久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3.《新编高中化学竞赛竞赛教程(A·B级)》张永久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七.分析化学1.《分析化学: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八.模拟题1.化学竞赛吧吧赛2.胡波题3.COBP模拟题特别鸣谢化学竞赛突破计划全体共同商讨者:实验中学于跃 耀华中学钱希宁汉沽一中张贺 外大附校霍浩男2016.09.27。
元素化学教学的革新
元素化学教学的革新大一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一直是根底课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最少有3位从事根底课教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给予了关心[1]1-6[2-3]。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种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的不同安排,所取得效果的不同,又将这一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将原有的无机化学分为两段教学,在大三开设了中级无机化学[4],并整合了原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内容,编写并出版了《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5]作为大一化学教材,其中元素化学教学安排在30学时左右。
12年的改革和实践,使我们对大一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局部有了深入的认识和可行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必须抑制大一化学中弱化元素化学教学的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元素化学的内容庞杂、头绪繁多,大局部是枯燥的纪实材料,因而虽然它易懂、不难,但掌握好却又不易。
对于此局部内容素有"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听"之论。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3个方面:(1)元素化学涉及的内容庞杂,资料琐碎,化学反响和化学现象繁多,仔细记忆非常困难,学习过程常感枯燥,似乎杂乱无章、无规可循;(2)教学中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局部内容常常发生脱节,讲到元素局部时,许多教师通常仅按教材照本宣科,往往又只侧重于物质的存在、制备、性质和用途,而对于决定物质性质、制备方法、存在状态的原因那么较少与前面的理论联系加以分析,造成了学生对元素化学局部学习兴趣不浓;(3)不能及时增加新材料、新知识内容,降低了学生对元素化学局部学习的热情。
于是,有许多教师对理论局部大讲特讲,似乎越深越好,占用了绝对的学时;对元素化学的讲解却轻视和弱化了。
反映在教学中是:(1)大量减少课时;(2)用一些元素化学小故事的穿插以及生活中的应用代替教学;(3)更多的是采用所谓的"自学式"学习。
采用"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或"演示试验"等方法代替教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O2固+固Δ气(O2,NH3,CH4)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Δ(此外,2H2O2MnO22H2O+O2↑也是实验室制方法之一)一、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有时闻到有氯气的气味,并看到有白烟产生。
这是为什么?1、KClO3热分解反应较复杂KClO3晶体单独加热到368°C时熔融,约在395℃时生成KClO4、KCl和O2,此时发生两个放热反应:4KClO3→3KClO4+KCl…①,KClO3熔化后进行;2KClO3→2KCl+3O2↑…②,反应慢;此时仅有少量KCl和O2等生成:继续加热至400℃以上时,KClO4分解为KCl和O2.~500°C发生的化学反应是KClO4→KCl+2O2,771°CKCl熔融。
单独加热MnO2在808K也能分解,3MnO2→Mn3O4 +O2↑,此反应是吸热反应。
利用酒精灯加热,不易达到这个温度,∴MnO2不会分解。
*相关链接:KClO4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
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斜方系晶体, 熔点610℃,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2KClO4=2KClO+O2,Δr=-16.36kJ/mol;完全燃烧时的分解反应为:2KClO4→2KCl +4O2,Δr m=-71。
10 kJ/mol;当有氯化钾、溴化钾、碘化钾、铜、铁等存在时,分解反应加剧.基于这一性质(高氯酸盐均具有此性质),高氯酸钾用作火箭及喷气推进器的助燃剂、潜艇等的供氧剂,在炸药、照相、化学试剂方面也得到应用。
∴单独加热KClO3实验,在加热到400~500℃时分解放出氧气。
2、MnO2作催化剂,KClO3受热分解2KClO3MnO2△2KCl+3O2,约70°C开始反应,至100°C剧烈,分解温度至150°C,在实验室制时O2,控制在200℃左右(150℃~240℃)。
产物中除KCl和O2外,还有高达3%的ClO2、Cl2等。
4 《格梅林无机和有机金属化学手册》
Gmelin手册检索依据
Gmelin 系统号
+
最后 位置原则
4.2 正编,补编,附卷,新补编等
正编 各系统号元素首批出版的卷册。主要有A、B、C、D四辑, 论述不同方面。 补编 正编出版后,一般情况下隔一定时间出版补编,对正编 的补充。 附卷 只有氧和钾出版了附卷。 新补编 针对1970-1979年间一些重要领域专门出版了54卷新补编。
对一本已确定的编卷在使用时先查目录,其第一部分是德 语目录,第二部分是英语目录,都是黑体字书写,并互相 指出目录所在页码,因此不懂德语读也可以读者也可以使 用《Gmelin手册》,这是它的一大优点。 第8版新补编有些卷册的目录和内容全用英语书写,更便 于使用。 正文内容比较简短,但收集齐全,同一数据有各种作者的 研究成果,有图有表有数据,给出出处,读者可进一步深 查,这一点与文摘相似。 手册名为无机化学手册,收集了几乎全部无机物,但是与 系统号元素有关的有机化合物也全部收入,因此诸如元素 有机化合物也可使用该手册,不可忽视。
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机铁化合物》39册,《有机锡化合物》25册,《有机 钼化合物》、《有机锇化合物》各出版10册,《有机镍化合 物》还出版了补编。 专题 对某类化合物另立标题专门出版的系列卷册。 索引卷 整卷全是索引的卷册,用来定位化合物。分专题索引、 系统号索引、分子式索引。
一个江苏省高中生的化学竞赛之路
之路江苏省高中化学竞赛之路笔者今年高三毕业,来贴吧时间也不短了,可惜一直在潜水。
上次看到高手写的物理竞赛,觉得走之前还是把经验留下供后人参考比较好,在老师的劝说下写了这篇化学竞赛的经验介绍。
事先声明,写这篇文章是供对化学竞赛有兴趣的童鞋们参考的,并不代表笔者鼓励童鞋们搞竞赛。
相反,笔者这届是享受省里就有保送资格的最后一届,后面的童鞋想拿保送难度极高(具体情况我在下面会详细介绍),所以笔者建议大多数童鞋别把竞赛当主业,当做课外兴趣就好。
对于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搞化学竞赛,套用汤女神高手的说法,一道解几35分钟以上还搞不出来的就可以考虑化学。
开个玩笑啦,但化学竞赛对于计算的要求的确没有数学物理那么变态(至少不学到结构化学的计算之前是这样,学到之后也会发现,那一块学不好的主要问题是物理学的太少而不是数学的问题)。
学化学竞赛要求你的毅力足够,要耐得住寂寞,心理承受能力要强,我们要看很多很厚的书,做很多毫无题型规律可言的题目,还要接受堪称最拖时间的竞赛历程,而且自招还不考化学。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但化学竞赛一直是各个竞赛班之中最团结最欢乐的,这里互相帮助的氛围也是特别好的,所以竞赛的过程并不痛苦。
下面我会以我自己的竞赛经历为基础,谈谈我对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的理解。
首先,一群新的附中人来到了附中这片土地上。
进校不久会有几场考试,数理化生各有一场,有志于竞赛的童鞋要好好考,这是竞赛老师挑选学生的方式之一。
虽说考的不好也可以上竞赛班,退一步说不上竞赛班不等于不能搞竞赛,但能得到竞赛老师的关注总是件好事。
想当年笔者可是考了第二呢。
不过考的不好也无所谓,后面好好努力也有很多机会,这只是开始,而开始如何并不意味着结束也是如何。
由于笔者并不是来自树人,而是在没有任何优惠的条件下压线考上的,还被分到了普通班,高一之前那个暑假似乎有一个在南师大的培训班,我也并不知道。
加上树人的一部分人在初中学过相当一部分,刚上竞赛班觉得周围大神特别多是很正常的,不要在意这些,努力下去,任何人都有成神的可能。
高中化学竞赛推荐书目
高中化学竞赛推荐书目一、无机化学:1、基础教材类:《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第三版,高教社,1994)很多人极崇拜的无机教材,的确很适合竞赛。
竞赛需要的元素知识大部分都在其中,编排思路也不错,但错误较多,看的时候需要慎重。
《无机化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第四版,高教社,2004)我的启蒙教材啊。
普遍认为不如第三版,个人感觉理论部分还可以,条理比较清晰。
元素就不用看了,或者对照第三版找找新的东西就行。
《无机化学》(北京、华中、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人教社,1981)初中时查资料用的书。
感觉比第四版要好一些,不过很罕见。
《无机化学》(北京、华中、南京师范大学,第四版,高教社,2002)吴国庆的书,对于竞赛来说有一些参考价值。
理论部分很好,元素就是照格林伍德的书抄的,而且漏洞百出。
无机拓展知识部分值得一看,已经从中出过很多道竞赛题。
《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陈景祖等,第三版,北大,2005)北大普化教材,相当基础,相当细致,做启蒙教材比较适合。
《基础无机化学》(尹敬执、申泮文,第一版,人教社,1980)很老的一套教材,排版较乱,不过毕竟是院士的书,某些方面还是有值得借鉴之处的。
《基础无机化学》(F.A.科顿、G.威尔金森,南开大学译,第一版,科学,1984)当代著名无机化学家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共同编写的基础教材,有一些个人色彩,在有机金属化合物方面有较详尽的介绍。
2、元素化学类:《普通无机化学》(严宣申、王长富,第二版,北大,1999)与一般的教材思路不同,很有看的价值。
《化学元素周期系》(车云霞,申泮文,第一版,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书中有两个申老先生的科研成果,但整体较简略。
价值不大《大学普通化学》(傅鹰,人教社,1981)院士的书,其下册可以算是我看过的最经典的元素教材了。
语言相当风趣,讲述知识的同时也讲述科研方法、思想,而且适时地介绍做人的道理。
全书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对主要元素的介绍很到位,而且有一些独到的东西,看过之后大部分元素知识就不会再忘了。
铯
铯(Caesium)·Cs·55IA族,原子量132.9,体心立方晶体高二(1)陈正昊铯是一种非常柔软、延展性很强的的白色金属,其莫氏硬度(一种利用矿物的相对刻划硬度划分矿物硬度的标准)在所有的元素中最低,熔点为28.4℃,接近室温的条件下为液态。
汞是唯一的熔点低于铯的金属元素。
沸点仅有641℃,铯的化合物燃烧时具有蓝色或紫色。
铯可以和除锂之外的碱金属混合形成合金,并且摩尔比例为41%铯,47%钾以及12%钠的合金的熔点为-78℃,在所有已知的金属合金中熔点最低CsHg2为黑色并具有紫色金属光泽,而CsHg 具有金色,同样具有金属光泽。
铯具有高度的活性,非常容易自燃。
在空气中能够自发燃烧外,在很低温度下就能与水发生爆炸性反应,比碱金属中的其他元素更剧烈。
铯可以在温度低达-116℃的条件下与冰发生反应。
铯通常在矿物油等的干燥的饱和烃中储存和运输。
必须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处理铯。
然而,铯-水的爆炸威力通常比同样量的钠-水的威力小,这是由于铯在接触到水的时候立即爆炸,聚集氢气的时间很少。
2Cs+2H2O→2CsOH+H2↑铯的化学性质与其他碱金属类似,但是更接近于其上面的铷的化学性质。
其通常的化合价为+1。
铯是电正性最强的化学元素。
注:电正性是指元素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难易度Cs+的盐通常无色,除非阴离子有颜色。
许多具有潮解性,铯的乙酸盐、碳酸盐、卤化物、氧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可溶于水。
复盐通常溶解度较小,硫酸铝铯溶解度较小的性质常用来从矿石中提纯铯。
氢氧化铯(CsOH)是一种具有强烈吸水性的强碱。
它能迅速腐蚀半导体材料(例如硅)表面。
过去化学家曾认为CsOH是“最强的碱”,因为Cs+与OH-的相互作用很微弱。
但是许多无法存在于水溶液中的化合物的碱性远比CsOH强,例如正丁基锂和氨基钠。
铯与金的化学计量1:1的混合物加热后可以反应形成黄色的金化铯。
这里的金阴离子表现为拟卤素。
该化合物能够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铯、金属金以及氢气。
化学竞赛书目
化学竞赛书目一、无机化学:1、基础教材类:《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第三版,高教社,1994)很多人极崇拜的无机教材,的确很适合竞赛。
竞赛需要的元素知识大部分都在其中,编排思路也不错,但错误较多,看的时候需要慎重。
《无机化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第四版,高教社,2004)我的启蒙教材啊。
普遍认为不如第三版,个人感觉理论部分还可以,条理比较清晰。
元素就不用看了,或者对照第三版找找新的东西就行。
《无机化学》(北京、华中、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人教社,1981)初中时查资料用的书。
感觉比第四版要好一些,不过很罕见。
《无机化学》(北京、华中、南京师范大学,第四版,高教社,2002)吴国庆的书,对于竞赛来说有一些参考价值。
理论部分很好,元素就是照格林伍德的书抄的,而且漏洞百出。
无机拓展知识部分值得一看,已经从中出过很多道竞赛题。
《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陈景祖等,第三版,北大,2005)北大普化教材,相当基础,相当细致,做启蒙教材比较适合。
《基础无机化学》(尹敬执、申泮文,第一版,人教社,1980)很老的一套教材,排版较乱,不过毕竟是院士的书,某些方面还是有值得借鉴之处的。
《基础无机化学》(F.A.科顿、G.威尔金森,南开大学译,第一版,科学,1984)当代著名无机化学家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共同编写的基础教材,有一些个人色彩,在有机金属化合物方面有较详尽的介绍。
2、元素化学类:《普通无机化学》(严宣申、王长富,第二版,北大,1999)与一般的教材思路不同,很有看的价值。
《化学元素周期系》(车云霞,申泮文,第一版,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书中有两个申老先生的科研成果,但整体较简略。
价值不大《大学普通化学》(傅鹰,人教社,1981)院士的书,其下册可以算是我看过的最经典的元素教材了。
语言相当风趣,讲述知识的同时也讲述科研方法、思想,而且适时地介绍做人的道理。
全书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对主要元素的介绍很到位,而且有一些独到的东西,看过之后大部分元素知识就不会再忘了。
钾元素发现历程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钾元素发现历程中两个问题的探讨摘要200年前英国科学家H.戴维通过电解实验首次获得金属钾。
借助文献方法探讨了该电解实验中的含钾化合物及其聚集状态这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为在当今课程改革进程中继承并发扬渗透化学史教育起到启迪及借鉴作用,同时也为纪念钾元素发现200周年而作。
关键词钾元素发现化学史聚集状态但凡教授高中化学的老师在讲到碱金属一章时,大都会给学生介绍关于碱金属元素发现历史的小故事,而这些故事的核心人物当然就是我们熟知的英国科学家H.戴维。
众所周知,正是戴维第一个发现了钾元素之后,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又发现了钠、镁、钙等,因而名声鹊起,获得了国际一致的公认和赞许。
后世的化学教育者也都莫衷一是地将这一段历史作为很好的化学史教育材料传递给青少年学习者。
然而笔者发现,人们虽然对戴维首先发现钾这一史实没有异议,但对金属钾的获得过程却众说纷纭,疑点颇多,归结起来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问题1:化学家戴维在做他的著名的电解实验时,用的究竟是哪种含钾化合物?问题2:在电解实验中,是使被电解物先熔化后电解还是先给被电解物通电,而后在电解的过程中又发生了熔化?关于第1个问题,笔者在翻阅有关书籍及在有关专业网站上查询后,发现总体上有2个版本的说法:版本1是KOH(potassium hydroxide)说:支持资料1:《元素的故事》(依·尼查叶夫著,滕砥平译)一书中关于戴维的电解实验的记述:“……白金片上,有些极小的珠子从熔融的苛性钾里滚出来。
”支持材料2.《元素化学·上册》(英N.格林伍德,A.厄恩肖著,曹庭礼等译)一书摘录为:“1807年H.戴维通过电解熔融苛性钾分离出金属钾。
”支持资料3.笔者从国外有关元素化合物教育的知名网站www.webelements.com上查到的记述为:“Potassium was isolated in 1807 by Sir Humphry Davy,who obtained it through the electrolysis of very dry molten caustic potash (KOH,potassium hydroxide).Potassium collected at the cathode.” (http://www.webelements.com/webelements/elements/text/K/hist.htm)(笔者译:钾是由H.戴维在1807年分离出来的,他通过电解非常干燥的熔化状态的具腐蚀性的苛性钾(KOH,氢氧化钾),在电解装置的阴极获得。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
绿木测试题内容:∫Greenwood d(chapter)+CIntroductions:1.由于字体较小,有些下标或上标没有打出来(要不然看不清楚),敬请谅解。
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找监考员确认。
2.全卷分为2个部分,一共8题,满分100分。
限时3小时。
Wish you good luck!第一部分:C的元素化学(15分)第1题:(15分)1-1 (1)分步写出下列反应的所有含碳产物。
(最后加水水解,R1=R2=CH3)(2) P4-t-Bu是一种强碱,pKb=42.写出下列反应所有含苯环的产物。
1-2 (1) TosMIC试剂是van Lausen反应的底物,其结构如下:它不是很稳定,虽然有市售的试剂,有些人仍然选择临用时自制TosMIC。
TosMIC的一种自制方法是用对甲基苯亚磺酸钠,甲酰胺和化合物M混合后用甲酸酸化,回流制备。
写出M 的结构式。
(2)经典的TosMIC用法如下,请填出带苯环的所有产物:(3)如下反应也是van Lausen反应的一种应用,填出带萘环的所有产物结构1-3 将过量(Gly)用LiAlH4还原,得化合物A.60°C下,A的溶液可逆地吸收CO2生成B,130°C下又可逆地将CO2放出,这个过程可以用来吸收贮存CO2.写出吸收反应的方程式,并标明正反应的△H的符号。
第二部分:无机化学(85分)第2题:(20分)2-1 下图是BeMe2的结构示意图,从中看出BeMe2与BeCl2的结构类似。
结构测定表明,两个相邻Be原子之间的间距d和两个相对的甲基桥配体的C原子之间的间距D满足d/D=0.663。
α-AlH3的结构已经经过测定:每个Al周围有6个H原子形成八面体配位,所有Al-H键长均为x,Al-H -Al键角是141°,各八面体之间用桥键连接,每个Al参与6个桥键,最近的Al-Al距离为324pm。
α-Al(OH)3的结构与α-AlH3相似,只是后者作桥的H被OH替换了。
化学竞赛感想
化学竞赛感想2010-8-24 14:16:00我的竞赛历程一、进入整合班:初二第二学期伊始,年级从四个平行班中选出一个作为整合班,我有幸被选入整合班学习。
同时,学校决定比平行班提前半年加开化学课。
在学期初,看到课表中赫然写着“化学”,我的心中充满期待。
第一节化学课,我认识了化学启蒙老师――吕继红老师。
活泼的课堂、绚丽的实验,无一不吸引我继续深钻。
由于当时初中化学竞赛并没有开展,更不清楚高中化学竞赛的情况。
因此并未刻意为竞赛做什么准备。
初中的一年半,也只是学好课内知识,看些高中书籍而已。
二、高一上半学期:开学初,我参加了一商局党校竞赛课,初步进入了竞赛的学习。
第一次课时,组织老师在介绍竞赛赛程时说:“每年会从全国初赛一等奖中选拔出五人进入北京代表队参加全国决赛,我希望两年后在座的诸位当中能有人进入到那五人之中。
”正是这句话,又一次点燃了我对化学竞赛的热情。
首先花两周的时间补齐高中化学知识,随后开始看大学教材。
虽然那时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大学书看的很慢。
但每当学到新的理论,学会新的方法,我都感到十分愉快。
参考书:《无机化学》(北师大等四校合编,第四版上册,高教出版社)《普通化学原理》(严洪杰等著,第二版,北大出版社)《无机化学》(吉大、武大合编,第三版下册)《奥林匹克化学》(吴国庆、李克安、严宣申、段连运、程铁明,第一版,北大,1993)三、高一寒假:在学期末,一商局党校老师通知寒假期间在中础宾馆举行为期十天的化学竞赛培训。
当时权衡再三还是决定试一试。
现在看来,那次做出的正确选择,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中础班里,第一次结识了众多有着同样追求的朋友,认识了诸位性格迥异的教授,更认识了在我竞赛路上影响颇深的刘建珍老师。
在北大严洪杰教授的推荐下,我进入了北大附中周日的竞赛班学习。
参考书:《普通无机化学》(严宣申、王长富著,第二版,北大出版社)《化学原理选讲》(严宣申,南方出版社,2001)四、高一下北大附竞赛班:来到北大附竞赛班已是高一下半学期,有幸听到了曹居东教授的有机化学、段连运教授的结构化学、高盘良教授的物理化学以及赵凤林教授的分析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等编.无机化学.习题解析(第一章)
=
ℎ ������������
=
6.626×10−34 9.1×10−31 ×3×108 ×0.2
= 12������������
ℎ ℎ 6.626 × 10−34 = = = 9.47 × 10−16 ������ ������ ������������ 7.02 × 1.66 × 10−24 × 10−3 × 3 × 108 × 0.2
1-22 *垒球手投掷出速度达 153km/h 质量为 142g 的垒球,求其德布罗意波长。 解:������ = ������ = ������������ = 142×10−3 ×153×103 ÷3600 = 1.098 × 10−34 ������ 1-23 处于 K、L、M 层的电子最大可能数目各为多少? 解:n 层的电子最大可能数目为 2n2 则 K:2;L:8;M:18 1-24 以下哪些符号是错误的?6s;1p;4d;2d;3p;3f 解:错误的有:1p;2d;3f 1-25 略 1-26 以下能级的角量子数多大?1s;4p;5d;6s;5f;5g 解:1s-0;4p-1;5d-2;6s-0;5f-3;5g-4(P35:s-0;p-1;d-2;f-3;g-4 等) 1-27 4s、5p、6d、7f、5g 能级各有几个轨道? 解:4s-1、5p-3、6d-5、7f-7、5g-9 1-28 根据原子序数给出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 (a)K
λ 1 1
2 ������1
−
1
2 ������2
)其中λ=103nm,RH=1.09677×107/m,莱曼系 n1=1。
代入数据解得,n2=2.95,取整 n2=3,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 M→K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 年后 30 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 …。 解:略 1-21 当电子的速度达到光速的 20.0% 时,该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多大?当锂原子(质量 7.02amu)以相同速度飞行时,其德布罗意波长多大? 解:������ = ������ =
高中生化学竞赛全程规划及推荐书籍
中学生化学竞赛全程规划及举荐书籍我们把从高一入学起先到高三12月份的两年零三个月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里,我们会分别告知大家:用哪些教材?做什么习题?来打算化学竞赛。
高一9月~高二9月全部教材学完中学化学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学完中学化学的全部教材。
对于这个阶段的竞赛练习题而言,我举荐的一套书是《金牌奥赛化学教程》。
三本书在高一一年过完的,里面的内容比较适合初学者,因为首先它广而不深,初学者可以按部就班的接受。
里面题目的难度也不是特殊难,但是能为竞赛生打好基础。
里面的分类特殊清楚,简单在初学者心里建立一个化学学习的大框架。
这个阶段要反复练习预赛真题。
高二9月~高三9月省赛一等奖全面冲击这个阶段,起先分模块地学习省赛的考试内容:无机、有机、结构、分析和物化。
教材要过3-4遍,部分习题要做2遍以上,这样才能达到省赛一等奖水平。
无机化学教材——·高等教化出版社《无机化学》(蓝皮上下册)·高等教化出版社吉林高校编《无机化学》·中国科技高校出版社《无机化学》这几本书的内容大同小异,都较为全面,个别的内容互补,均可运用。
习题——以上三本书的全部课后题。
这三本书的课后习题答案本书自带的不全,但是百度文库上有全面的答案。
课后题肯定要全部做(竞赛范围内),因为要打好基础。
《胡波元素卷》一共32套,按元素分套。
在网上有,可自行下载。
题目新奇有意思,但一半的题目都偏难怪。
建议水平较高者运用。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上下册)元素部分的题特别不错。
有考验基础学问的填空等题型,如考察颜色,性质等;也有特别不错的综合推断题、计算题。
《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指导》考研题并不高深,它主要考察基础学问的理解和综合应用。
里面还有对学问的总结。
《国际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化解题》(题典)包含各种题目,题目巨多,讲解具体。
缺点是题目都很老。
有机化学教材:·邢其毅高等教化出版社《有机化学》(上下册)·高鸿宾高等教化出版社《有机化学》(上下册)·南开高校出版社《有机化学》没有什么太大区分。
铯
铯(Caesium)·Cs·55IA族,原子量132.9,体心立方晶体高二(1)陈正昊铯是一种非常柔软、延展性很强的的白色金属,其莫氏硬度(一种利用矿物的相对刻划硬度划分矿物硬度的标准)在所有的元素中最低,熔点为28.4℃,接近室温的条件下为液态。
汞是唯一的熔点低于铯的金属元素。
沸点仅有641℃,铯的化合物燃烧时具有蓝色或紫色。
铯可以和除锂之外的碱金属混合形成合金,并且摩尔比例为41%铯,47%钾以及12%钠的合金的熔点为-78℃,在所有已知的金属合金中熔点最低CsHg2为黑色并具有紫色金属光泽,而CsHg 具有金色,同样具有金属光泽。
铯具有高度的活性,非常容易自燃。
在空气中能够自发燃烧外,在很低温度下就能与水发生爆炸性反应,比碱金属中的其他元素更剧烈。
铯可以在温度低达-116℃的条件下与冰发生反应。
铯通常在矿物油等的干燥的饱和烃中储存和运输。
必须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处理铯。
然而,铯-水的爆炸威力通常比同样量的钠-水的威力小,这是由于铯在接触到水的时候立即爆炸,聚集氢气的时间很少。
2Cs+2H2O→2CsOH+H2↑铯的化学性质与其他碱金属类似,但是更接近于其上面的铷的化学性质。
其通常的化合价为+1。
铯是电正性最强的化学元素。
注:电正性是指元素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难易度Cs+的盐通常无色,除非阴离子有颜色。
许多具有潮解性,铯的乙酸盐、碳酸盐、卤化物、氧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可溶于水。
复盐通常溶解度较小,硫酸铝铯溶解度较小的性质常用来从矿石中提纯铯。
氢氧化铯(CsOH)是一种具有强烈吸水性的强碱。
它能迅速腐蚀半导体材料(例如硅)表面。
过去化学家曾认为CsOH是“最强的碱”,因为Cs+与OH-的相互作用很微弱。
但是许多无法存在于水溶液中的化合物的碱性远比CsOH强,例如正丁基锂和氨基钠。
铯与金的化学计量1:1的混合物加热后可以反应形成黄色的金化铯。
这里的金阴离子表现为拟卤素。
该化合物能够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铯、金属金以及氢气。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是核心历史性的一个元素化学理论,它探明的最先进的概念是元素的组成。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多种微小元素构成的,在每种元素内都包含了不同种类的小原子,不同原子拥有不同的物质性质。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建立了元素周期表的基础。
格林伍德元素周期表分为8个组,每组又分为7个周期,每一行表示一种元素的性质。
格林伍德元素周期表所选择的元素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其中一些元素被归入向日葵组,另外一些元素则被归入月亮组。
这种元素可以按照某种规律来分组,根据这种分组规律可以把相同归类的元素联系起来,将它们视为一组。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还探讨了元素表现出的性质与元素中子数有关系。
格林伍德认为,原子的数量的增加会使得原子的结构更为稳定。
根据格林伍德的理论,原子的结构会随着其中子数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稳定,这是因为增加的中子会增加原子的质量,使得原子的结构更加稳定。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见解和理论对现代化学家的概念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彻底地解释了元素及其组成非常简单:一切物质都是由微小的元素组成,而且可以按照周期表对元素进行归类。
此外,格林伍德元素周期表还帮助现代化学家理解了元素的物质性质如何结构性地发展,这也使得现代化学研究得以深入发展。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格林伍德元素化学是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受到当时新兴化学理论的显著影响,并受到多年研究的巩固,迅速发展起来。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以20世纪初期英国化学家威廉格林伍德(William Grinwood)名字命名,不仅把元素分类提出为研究对象,而且开发出以活性度排序元素的概念。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研究着重于元素的性质,重在活性和配位性的研究,并发展出元素的各种化合反应性质。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把化学中最基本的元素分类工作改变了认识和理解,使许多元素的性质更明显,并帮助化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元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元素的化学性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发展考虑了元素的质量、量子数、素价、活性及结构性质等,把元素的活性以及它们相互间的作用,碰撞,偶合作用分类概括成一个系统,有助于元素的性质、性状、能谱等的研究,也反应出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元素间的化学性质,推动了发展化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发展,有助于发展理论化学研究。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原理是以元素的活性强弱为基础,将元素按照活性强弱顺序进行分类,以活性度划分表示出元素之间的大致反应性。
例如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在格林伍德元素化学中主要是按元素的活性来判定的,推导出的大多数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性质,经过验证后都是正确的,这也是格林伍德元素化学最显著的优势之一。
此外,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发展也带动了配位化学的发展。
它不仅把元素分类提出为研究对象,而且开发出以活性度排序元素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以活性度作为配位化学研究的基础。
因为这种排序方法更能反映出配位物质的活性,以及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能力,所以这种方法也帮助化学家们在配位化学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最后,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留给科学世界的不仅仅是一个以活性度排序元素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对元素性质、活性和配位性等方面的深入理解,以及它对配位反应活性的研究,它给研究化学性质和理论化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格林伍德元素化学是研究氢、碳、氧、氮等元素的元素化学,也是金属元素及其组合的中心课题。
本文旨在就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元素反应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元素化学提供参考。
一、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格林伍德元素化学是根据乔治格林伍德(George Greenwood)于1820年发表的著作“元素化学(Elementary Chemistry)”而得名。
元素化学是一门研究元素和分子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涉及元素的可见、易操作性,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子式、构造和化合式等,以及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元素反应的模式和机制等。
二、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历史发展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历史发展可追溯至古希腊元素论学家阿基米德及罗素,他们提出“四大元素”论说,即水(H2O),火(O2),土(SiO2),以及气(CO2)。
随后,法国化学家居里夫人(Marie Curie)提出了元素的基本概念,成为现代元素分类的基础。
接着,美国化学家拉里威尔金森(L. T. Wilkinson)于1845年在他的著作《元素化学》中提出了“格林伍德元素分类法”,把元素分成三大类,即液态,气态和固态。
1880年,瑞典化学家坎德拉夫(Kandler)提出了“格林伍德周期律”,首次把元素按周期组织起来,使得元素的性质可以被断定,从而使元素的特性和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得以预测,更好地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元素反应性格林伍德元素化学的经典反应有气体的吸收反应、混合反应、熔合反应、放电反应和热分解反应等,也可以把根据不同反应性分类为不同的元素,如活性元素、稀土元素、过渡金属元素、常见金属元素等。
活性元素,是指吸收多种气体的元素,如氢、氧、氯等;稀土元素,是指能溶解于某些溶液,如石墨、铜、硼等;过渡金属元素,是指能和酸、碱等元素发生反应的元素,如钴、钛、钼等;常见金属元素,是指能和元素结合组成复合物的元素,如铁、铝、锌等。
NCl3中元素的化合价问题讨论
杂化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因此每一种元素
的电负性实际表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依据水解产物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资料表明 NCl3 水解生成 NH3 和 HOCl,有人依据正负电性的相 互吸引判断 NCl3 中元素的化合价:N 为-3 价,Cl 为+1 价。
实质,NCl3 的水解机理与 PCl(3 水解产物为 H3PO3 与 HCl)的 水解机理不同,NCl3 水解并不是由 H2O 分子中的羟基进攻 N 原子 而引起反应,而是 N 原子进攻 H2O 中 H 原子,这主要是因为 N 原 子半径较小,且 N 原子没有 P 原子那样具有能够接受孤对电子的
有空的 3D 轨道,可以接受羟基提供的孤对电子。因此,依据 NCl3
参考文献:
的水解产[1]格林伍德(Greenwood,N,N).元素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明确物质的水解机理的情况下,试图依据物质的水解产物判断元 社,1996.
素的化合价也就变得不太现实。 三、依据偶极矩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键角
107.8°
102.5°
107.1°
标度,N 的电负性为 3.07,Cl 的电负性为 2.83,据此判断出 NCl3 中 元素化合价:N 为-3 价,Cl 为+1 价。这个结论与依据 Pauling 标度
判断得出的结论恰恰是相反的。
为什么依据两种电负性标度判断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这是
因为,元素的原子在不同分子中的价态、所带电荷量以及原子轨道
空轨道,此外 N 原子具有孤对电子也使得 N 原子能够去进攻 H 原
子。NCl3 最初水解产物为 NHCl2 和 HOCl,经过多次取代,最终产物
为 NH3 和 HOCl。NCl3 的水解过程示意图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木测试题内容:∫Greenwood d(chapter)+CIntroductions:1.由于字体较小,有些下标或上标没有打出来(要不然看不清楚),敬请谅解。
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找监考员确认。
2.全卷分为2个部分,一共8题,满分100分。
限时3小时。
Wish you good luck!第一部分:C的元素化学(15分)第1题:(15分)1-1 (1)分步写出下列反应的所有含碳产物。
(最后加水水解,R1=R2=CH3)(2)P4-t-Bu是一种强碱,pKb=42.写出下列反应所有含苯环的产物。
1-2 (1)TosMIC试剂是van Lausen反应的底物,其结构如下:它不是很稳定,虽然有市售的试剂,有些人仍然选择临用时自制TosMIC。
TosMIC的一种自制方法是用对甲基苯亚磺酸钠,甲酰胺和化合物M混合后用甲酸酸化,回流制备。
写出M的结构式。
(2)经典的TosMIC用法如下,请填出带苯环的所有产物:(3)如下反应也是van Lausen反应的一种应用,填出带萘环的所有产物结构1-3 将过量(Gly)用LiAlH4还原,得化合物°C下,A的溶液可逆地吸收CO2生成B,130°C下又可逆地将CO2放出,这个过程可以用来吸收贮存CO2.写出吸收反应的方程式,并标明正反应的△H的符号。
第二部分:无机化学(85分)第2题:(20分)2-1 下图是BeMe2的结构示意图,从中看出BeMe2与BeCl2的结构类似。
结构测定表明,两个相邻Be原子之间的间距d和两个相对的甲基桥配体的C原子之间的间距D满足d/D=。
α-AlH3的结构已经经过测定:每个Al周围有6个H原子形成八面体配位,所有Al-H键长均为x,Al-H -Al键角是141°,各八面体之间用桥键连接,每个Al参与6个桥键,最近的Al-Al距离为324pm。
α-Al(OH)3的结构与α-AlH3相似,只是后者作桥的H被OH替换了。
求:(1)Be-C-Be的键角值;(2)d和x的值;(3)作图表示出α-Al(OH)3结构中一个Al(OH)6八面体与另外几个八面体的连接方式。
2-2 MgCl2和MgH2在THF中按1:1计量比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该化合物为溶剂化的二聚体,其中所有Mg原子均为4配位,整个分子具有较高对称性。
画出它的结构。
2-3 Grignard试剂(RMgX)在有机合成中比烃基镁试剂更加常见(后者我反正还没见到过)。
它的制备一般采用RX+Mg的方法。
制备它最需要注意哪一点2-4 加入一小粒碘晶体可以加速RMgX的合成,解释原因。
2-5 配合物A(CrN4H10(SO4)2)和B(CrN3H9O4)分别是+2价和+4价Cr的代表性化合物。
(1)A中Cr配位数为6并且也是无限长链结构,每2个Cr原子之间有2个桥配体,画出A的结构式(2)B的构型比较正常,是下面3个选项中的哪一个①单帽八面体②单帽三棱柱③五角双锥(3)Cr溶于盐酸,生成一个蓝色溶液,它可以在气体分析中除去气体中的O2,写出吸收O2的反应式。
2-6 在空气中用氨水缓慢处理RuCl3溶液,得到一个鲜红色溶液,主要成分是一个三核的+6价阳离子。
它可以用作检测哪一类物质的非常灵敏的试剂(当溶液中有这类物质时,它会变成一种黄色的阳离子,溶液当中只需要1ppm的Ru即可以检测出这种变化。
)NaBH4是一个常用的还原剂,它的还原性比LiBH4弱,但是它的选择性比较好。
例如LiBH4可以把RCOOR 还原到醇,而NaBH4一般不能。
NaBH4在工业上的另一大用途就是化学镀。
在标准状态(lg(PH)=)时,它被氧化到硼酸根的电极电势为,比连二亚硫酸根的大。
它和NaH2PO2都可以用来化学镀Ni,即通过还原NiCl2使得Ni沉积在镀件表面。
2-7 写出下面反应的产物。
2-8 写出次磷酸钠化学镀Ni的离子方程式。
2-9 实际发现,用硼氢化钠化学镀Ni时,镀层重量的a%是硼,整个化学式可以写成这样:本题中认为镀层全部由上式中的硼化镍组成。
那么a的理论值是多少2-10 染料工业可以用A和光气在AlCl3存在下反应,生成B,B的氧含量是%。
A分子的点群是D6h,并且氢含量为%。
写出这个反应配平后的反应方程式。
第3题:(10分)市场上出现过一种一氧化碳检测器,其外观像一张塑料信用卡,正中有一个直径不到2cm的小窗口,露出橙红色固态物质。
若发现橙红色转为黑色而在短时间内不复原,表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有中毒危险。
一氧化碳不超标时,橙红色虽也会变黑却能很快复原。
已知检测器的化学成分:亲水性的硅胶、氯化钙、固体酸H8[Si(Mo2O7)6]·28H2O、CuCl2·2H2O和PdCl2·2H2O(注:橙红色为复合色,不必细究)。
?3-1 CO与PdCl2·2H2O的反应方程式?3-2 上一小问的产物之一与CuCl2·2H2O反应而复原,化学方程式3-3 上一小问的产物之一复原的反应方程式Pd是一种贵金属,价格不菲但没有Pt贵。
它可以作为许多优良催化剂的核心成分,备受有机化学家和工业化学家的关注。
2010年Nobel化学奖的获得者Heck,Suzuki,Negishi都是因为对Pd催化反应的研究而获奖。
3-4 已知如下反应:该反应经历中间体A,得到产物B(A和B均为原料的同分异构体),画出A,B的结构。
第4题:(10分)每次我的卷子总会跟其他人的卷子撞题,比如上次化合HBr的反应机理被drug撞了。
这个题目很早就出好了,原本还有一问是要求根据拓扑结构写styx数码的,结果被张驰考了,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4-1硼有显着的亲氧性,硼氧化合物的结构丰富多彩,硼酸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下面是几个硼酸根离子的拓扑结构图,请判断从PH=1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PH=14的过程中,这些离子依次出现的顺序。
(从左到右,依次用A—D表示)4-2已知B(OH)3的pKa=,求:4-2题中的B离子的L溶液的pH值。
4-3B(OH)3在无水H2SO4中表现为一种强酸,产生酸性的同时得到一种结构与B(OH)4-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的阴离子。
写出它表现强酸性的方程式。
4-4B-N键与C-C键等电子,并且C的电负性恰好接近B和N的平均值,于是含B-N键的化合物与含C-C 键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种类丰富。
由B2H6与NH3在873K下反应得到的(BN)x与石墨结构类似,但是石墨是导体,它却是一个优良的绝缘体,为什么4-5B2H6与NH3反应还可以制得C6H6的等电子体,画出它的结构和它与HCl反应的产物的结构。
第5题:(14分)铁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生物体内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973年夹心化合物的研究者获得了Nobel化学奖。
5-1 在二乙胺存在下环戊二烯和氯化亚铁反应可以制备二茂铁,写出反应方程式。
5-2 写出二茂铁与醋酸回流,经过两次傅氏反应得到的化合物的名称。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5-3至5-8题。
铁在生物体内多半以血红素形式存在,血红素中都含有Fe被卟啉环的4个N以平面型配位的结构。
不同的血红素加上不同的修饰基团可以得到结构复杂的多种细胞色素,它们都可以参与呼吸链,最基本的呼吸链如下:电子由NADH首先传递给细胞色素还原酶,然后在各种细胞色素间不断传递,这其中伴随着Fe 在+3价和+2价之间不断转变的过程,最终由细胞色素氧化酶(本题中提到的一个细胞色素)将电子传递给O2,完成将氧气还原的过程。
本题主要讨论的细胞色素有细胞色素aa3,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1。
不同细胞色素的Fe(III)和Fe(II)电对的标准电势分别是:细胞色素aa3 ,细胞色素b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1 。
(细胞色素a与细胞色素a3无法分离,总是一起完成生命活动并表现出活性,因此一般叫做细胞色素aa3.)5-3 本题的呼吸链中细胞色素起作用的先后顺序为A.b,c,c1,aa3 B. aa3,c,c1,b ,c1,c,aa3 ,c1,c,b5-4 根据上述材料,细胞色素氧化酶应该是哪种细胞色素5-5 细胞色素b在生物体内有时可以与一种细胞色素结合在一起,你觉得是哪一种5-6 上面几种色素中,有一种细胞色素的Fe是5配位的,其他的色素中Fe都是6配位。
这种5配位的色素由于空出一个配位点,特别容易被CO,CN-等毒害。
这是哪种细胞色素为什么5-7 判断生物大分子中两个基团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可以用如下方法:假设A,B两个基团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a和b。
当用波长为a的光照射该分子时,如果在波长为b处存在显着光吸收,则可初步判断A,B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结合本题材料,说出这个方法的原理。
5-8 NADH在细胞生物呼吸链中作为什么A.氧化剂 B.还原剂 C.电子给体 D.电子受体第6题:(13分)N的氧化物的数目是非常多的。
当然,有几种不太稳定。
6-1用N2O4的EtOAc溶液可以制备许多无水硝酸盐或是一些奇怪的化合物。
用BeCl2溶于上述溶液,再加热到323K得到1,1在398K突然分解成Td点群的碱式硝酸盐2。
写出1和2的化学式。
6-2 用TiX4与N2O4在EtOAc中反应制取无水硝酸钛。
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卤素用X表示),并指出X应该选A----D中哪种卤素离子最好A.F6-3 判断如下反应在液氨中向左进行还是向右进行,并说明理由。
(提示:这两个硝酸盐都溶于液氨)2AgBr+Ba(NO3)2=======2AgNO3+BaBr26-4 生物选修(bei)1课本上测定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的方法在定性分析化学教材中也有,只不过用了α-萘胺而不是3(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请写出该方法中偶联反应显色一步的反应式。
6-5 某个N的氧化物(4)在有机化学中也有作用。
以下是关于4的一系列描述,推断4—8是什么。
4与某个酸5反应可以制得化合物6和H2O,4的水溶液和苯胺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6,得到一个沉淀,沉淀加热分解得到带苯环的7和无机化合物8,过量的(非常多的)8与H2O反应可以得到酸5。
6-6 试用有机合成路线的格式写出一条以N2为底物制HNO3的工艺路线。
第7题:(8分)化合物A---F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单质,它与Cl2化合可以制得D,D中A占%,将D逐步氧化,先得到E,最终得到F,F中A占%。
A与G化合生成B,B与G进一步化合可以得到C。
B与PCl5反应或C与D反应均可以制得E,后一个反应在工业上用处更大。
F可以由B和单质H反应,在活性炭表面制得。
试写出A----H的化学式,并写出题目中提到的两种制E方法的反应方程式。
第8题:(10分)8-1 光气很活泼,在液氨中生成尿素,加热时分解。
这是光气分解的机理。
请直接写出反应的总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