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程文件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电路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12060 课程类别:工程技术基础、必修适用专业: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时:80 学分:4.5大纲执笔人:范爱华大纲审定人:大纲审批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意义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自控、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后续课程所必须的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和处理电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关于理论知识:对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要做到概念清楚,原理明白,方法熟练,并应当对有关知识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
相比较而言,“理解”在要求程度上要弱一些。
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应当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相关知识,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关于方法与应用技术:对要求“掌握”和“能够”的内容,要做到全面认识应用对象,能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相关的计算和电路设计方法,相比较而言,“能够”在要求程度上要弱一些。
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应当概念清楚,知道相应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的结论。
三、教学内容1 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8学时)1.1电路和电路图了解电路,电路图概念。
1.2 电流、电压和功率⑴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及功率概念。
⑵掌握判断电流、电压实际方向及判断吸收、发出功率方法。
1.3 耗能元件和储能元件⑴熟练掌握耗能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及功率计算方法。
⑵熟练掌握储能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及能量计算方法。
1.4 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⑴熟练掌握独立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关系。
⑵熟练掌握受控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关系1.5 基尔霍夫定律⑴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 电阻的连接掌握电阻的化简方法和应用。
1.7 电源的连接及等效变换⑴掌握电源的化简方法和应用。
⑵掌握电源的等效变换。
1.8 简单电路的分析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课程编码:020*******英文名称:Electric Circuits学时:64 学分:4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材:《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邱关源主编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路原理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电路原理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电子技术等课程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定律、分析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及掌握的程度要求为:1. 熟练掌握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定义、性质及伏安关系,透彻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2. 掌握常用的电路等效变换分析方法。
3. 能正确列写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和结点电压方程,并对电路进行计算。
4. 能正确使用电路定理进行电路分析计算。
5.掌握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6.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7.掌握电路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8.了解电路分析和设计的新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教学基本内容:1. 电路和电路模型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 电功率和能量4. 电路元件5. 电阻元件6. 电压源和电流源7. 受控电源8. 基尔霍夫定律重点:1.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2. 元件、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3. 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4. 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1. 功率计算;2. 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电路模型、电路元件的概念,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掌握元件、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熟练掌握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并能熟练应用该定律进行电路的分析计算。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623111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Electric Circuit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88/5.5(讲课学时:88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路原理是电气类工科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技术基础课,也是电气类工科学生将来学习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电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解。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
后续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器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课程和学生将来工作需要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运用数学分析的能力和工程观念,达成毕业要求1.2。
2.使学生初步具有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对实际电路问题进行抽象、建模、分析和求解的能力,能够分析工程活动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给出合理解释,达成毕业要求2.3。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解释实验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锻炼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达成毕业要求4.5。
4.推荐外文课外参考书,并安排布置适当章节进行讨论自学,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文献资料查询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等现代化手段,自主搜寻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达成毕业要求12.2。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自学及测验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3)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回路法、节点法;叠加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
4)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求解一阶电路的经典方法和三要素法。
5)二阶电路响应性质,二阶电路动态分析,单位阶跃响应与单位冲激响应,卷积积分求动态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状态方程的列写。
2)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4学时)
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方程的列写,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段线性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方法。
用MOSFET构成模拟系统的基本单元——小信号放大器。
3)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8学时)
电容和电感,动态电路中起始条件的确定。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求解一阶电路的经典方法和三要素法,MOSFET反相器的传输延迟,含正反馈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支路法、回路法和节点法。
电路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方程列写、求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分段线性法和小信号分析方法。用MOSFET构成的小信号放大器。
电容和电感,线性动态电路(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卷积积分,状态变量法。
正弦激励下动态电路的稳态分析,频率响应和滤波器,电路中的谐振,互感和变压器,三相电路,周期性非正弦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响应。
③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④李瀚荪.简明电路分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①Electric Circuits (8thEdition),James W. Nilson and Susan A. Riedel,Prentice Hall,2007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教学基本要求一、性质、地位和任务电路原理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电路的网络方程分析法,电路基本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串、并联谐振电路,具有互感的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二端口网络,磁路等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
2.熟悉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的概念;理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
3.熟悉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及其伏安特性,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功率和能量的计算。
4.熟悉电压源、电流源及其模型。
5.了解电路中的受控源及其四种基本形式。
6.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1.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变换。
2.掌握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3.掌握电源、受控源的等效变换。
第三章电路的网络方程分析法1.理解电路网络方程分析法的概念。
2.熟练掌握支路电流分析法、网孔电流分析法、节点电位分析法的步骤和规律,并会加以应用。
第四章电路基本定理1.理解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熟练掌握各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熟悉正弦交流电的相关参量。
2.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3.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伏安关系,功率消耗及能量转换。
4.理解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5.掌握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其相量图。
6.掌握正弦交流电路功率的计算方法。
7.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因,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8.熟练掌握相量法在一般正弦交流电路计算中的应用。
第六章串、并联谐振电路1.理解串联谐振的条件及其特点2.理解串联谐振的频率特性及其通用谐振曲线。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学分:4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导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电路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各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与电有关的各类课程的必修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相关实验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实践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电路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电路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电路原理系统地论述了电路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电路的分析、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及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三个大的方面。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掌握理想元件、电路模型、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等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二,理解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第三,熟练掌握电阻电路的分析、线性动态电路时域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路原理实验课时共16时,其中包括电路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定律、各种常见电路元器件的测量方法及分析检查与排除故障等实验。
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熟悉各种电路元器件,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0 6 4二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6 4 2三网络定理10 6 4四动态电路12 10 2五正弦交流电16 14 2六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8 6 2七综合练习 2 2 0合计64 48 16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目的要求】了解:电路基本公式的推导过程。
《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大纲(Theories of Circuit)学时:88学时学分:5.5(授课:88学时实验:另计)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电路原理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电气信息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电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1.电路基础知识(l)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掌握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4)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特性。
(5)掌握电功率和电、磁能量的计算。
(6)掌握并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7)理解端口的概念。
(8)理解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概念。
(9)理解图论的基本概念:图、树与树支,连支、割集、平面图。
2.电阻电路分析(1)掌握电路等效的概念和串、并联及混联电阻电路的计算。
了解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
(3)能用支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
(4)掌握回路分析法。
(5)掌握结点分析法。
(6)掌握叠加定理,理解替代定理和互易定理。
(7)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及其应用。
(8)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概念和应用。
(9)能分析简单的含受控源电路。
(10)掌握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复变函数初步(1)掌握复数及其代数运算、复数的几何表示、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2)掌握区域的概念、复变函数的定义、映射的概念、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3)掌握解析函数的概念、解析函数的充要条件。
(4)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反双曲函数。
4.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课程编码:06英文名称:Electric Circuits学时:64 学分:4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材:《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邱关源主编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路原理课程理论周密、逻辑性强、有广漠的工程背景,是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电路原理课程,对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把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电路分析的大体方式和大体实验技术,为学习电子技术等课程成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大体要求:本课程要紧介绍电路的大体概念、大体定理、大体定律、分析方式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把握的知识、内容及把握的程度要求为:1. 熟练把握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电容、电感等元件的概念、性质及伏安关系,透彻明白得基尔霍夫定律。
2. 把握经常使用的电路等效变换分析方式。
3. 能正确列写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和结点电压方程,并对电路进行计算。
4. 能正确利用电路定理进行电路分析计算。
5.把握动态电路的大体概念和分析方式。
6.把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式。
7.把握电路的实验方式,取得实验技术的大体训练。
8.了解电路分析和设计的新方式。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教学大体内容:1. 电路和电路模型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 电功率和能量4. 电路元件5. 电阻元件6. 电压源和电流源7. 受控电源8. 基尔霍夫定律重点:1.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2. 元件、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3. 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4. 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1. 功率计算;2. 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本章要紧教学要求:了解电路模型、电路元件的概念,明白得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把握元件、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熟练把握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明白得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并能熟练应用该定律进行电路的分析计算。
2024《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2024《电路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电路原理》是一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设计技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流分流定律等进行电路分析。
2.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功率等基本概念,能够准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3.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和计算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4.理解电路中的电感、电容等元件的特性和作用,能够分析和计算包含电感、电容元件的电路。
5.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方案并进行实践。
6.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电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电流、电压和电阻1.3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1.4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南-诺顿定理2.直流电路分析2.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析2.2电压分压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2.3超节点法和超网孔法2.4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3.交流电路分析3.1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3.2正弦波和复数表示3.3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3.4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计算4.电感和电容4.1电感和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4.2电感和电容的串联和并联4.3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元件分析5.电路设计5.1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电路设计实例分析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2.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分析和计算能力。
3.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搭建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of Circuit课程编号:022学时数:88其中实验(实训D学时数:课外学时数:学分数:5.5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自动化(试点)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以及电信(试点)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正确理解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及方向的定义;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及电阻星形、三角形电路的等效互换;熟练掌握独立源、受控源的伏安特性及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互换;掌握无源一端口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
重点:KCL定律、KVL定律;电压源、电流源伏安特性及其等效变换。
难点:无源一端口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
(二)电阻电路的分析熟练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节点法、网孔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重点:节点法、网孔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难点:节点法、网孔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三)相量法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角、初相角、相位差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及相量运算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表示。
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及相量运算;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表示。
难点:相量运算。
(四)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熟练掌握复阻抗及功率的概念;熟练掌握相量法在分析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中的应用;掌握谐振的定义及串联谐振特点;正确理解并联谐振的定义及特点;正确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正确理解最大功率传输问题。
重点:复阻抗及功率的计算;相量法在分析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相量法在分析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原理(一)/(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电路原理(一)/(二)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s Theory(Ⅰ)/(Ⅱ)课程编号:C1280/ C1281学分:3/2学时:48/32 (其中:讲课48/32学时实验0学时实践0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使用教材:1.吉培荣、佘小莉. 电路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中文授课使用)2.Charles K Alexander,Matthew N O Sadiku.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Circuits,Fifth Editio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双语授课使用)3.吉培荣、李宁、胡芳. 电工测量与实验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中文和双语授课使用)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与学位课,具有理论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电气信息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目标:(1)、掌握实际电路分析的一般步骤,建立实际电路模型化的概念,掌握实际电路模型化的处理原则,掌握实际电路具有的基本特性,具有初步的对实际电路(器件)建立电路模型的能力。
(2)、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独立源、受控源、互感、理想变压器等元件的元件约束,掌握拓扑约束(KCL、KVL),深刻理解模型电路分析方法的实质。
(3)、掌握电压、电流、功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时间常数、功率因数、网络函数、特性阻抗等参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掌握等效变换法、系统化方法(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变换域法(相量法、拉普拉斯变换法)、分解法(傅立叶级数展开法)等分析方法,能够对复杂线性电路进行分析。
(5)、掌握重要电路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并可将其用于电路分析。
(6)、掌握图解法、小信号分析法,能够对简单非线性电路进行分析。
(7)、掌握均匀传输线方程,能够对简单分布参数电路进行分析。
(8)掌握常见电工仪表工作原理,对通用电路分析软件有一定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两类约束(4学时)(1)掌握实际电路与模型电路;(2)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3)掌握电能量与电功率的计算;(4)掌握集中参数电路与分布参数电路的概念;(4)掌握元件(电阻、电导、独立电源)的特性;(5)掌握拓扑约束;(6)了解电路的分类。
重难点:模型化的概念、关联参考方向、电阻(电导)和独立电源的特性、拓扑约束。
考核要点:KCL、KVL、电阻元件约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1-1、1-2、1-3、1-6、1-7、1-9中选4-6题。
第2章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1)掌握等效变换和等效电阻的概念;(2)掌握电阻的各种连接及其等效变换;(3)掌握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4)掌握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5)了解无伴电源的等效转移;(6)了解电源的不同连接方式及其等效变换。
重难点:等效变换的概念、等效变换的方法。
考核要点: 各种连接的等效、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2-1、2-3、2-5、2-10、2-2、2-16中选4-6题。
第3章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6学时)(1)掌握支路约束和独立拓扑约束;(2)掌握支路法;(3)掌握网孔电流法;(4)了解寻找独立回路的系统化方法;(5)掌握回路电流法;(6)掌握节点电压法。
重难点:支路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考核要点: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3-1、3-2、3-4、3-6、3-9、3-13、3-15、3-16、3-17中选6-9题。
第4章含受控电源的电路(3.5学时)(1)掌握受控电源的特性;(2)掌握含受控电源时的网孔电流法;(3)掌握含受控电源时的回路电流法;(4)掌握含受控电源时的节点电压法;(5)了解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重难点:受控电源的特性、含受控电源时的回路电流法、含受控电源时的节点电压法。
考核要点: 含受控电源回路电流法、含受控电源节点电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4-2、4-3、4-8、4-10、4-13、4-14、4-18、4-19中选4-6题。
第5章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0.5学时)(1)了解实际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点(自学);(2)了解实际运算放大器的常用模型(自学);(3)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4)了解运算放大器特性的一些相关内容(自学);(5)了解有源电路和无源电路的概念与判断方法(自学)。
重难点: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考核要点:不做要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不做要求(说明:电路课程中,对该章内容只做简介,对应的详细内容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学习)第6章电路的基本定理(4学时)(1)掌握叠加定理与齐性定理;(2)掌握替代定理;(3)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4)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5)了解特勒根定理(自学);(6)了解互易定理(自学);(7)了解对偶原理。
重难点: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考核要点: 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6-1、6-3、6-7、6-9、6-13、6-17、6-19中选4-6题。
第7章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3学时)(1)掌握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2)了解忆阻元件的特性(自学);(3)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串联等效与并联等效;(4)掌握动态电路的方程;(5)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换路定理;(6)掌握动态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
重难点: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的特性、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换路定理、动态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
考核要点:电容与电感的VCR、电容和电感的换路定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7-1、7-3、7-5、7-6、7-7、7-9中选3-5题。
第8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7学时)(1)掌握RC电路的时域分析;(2)掌握RL电路的时域分析;(3)掌握一阶电路响应求解的三要素法;(4)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5)了解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6)掌握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7)了解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8)了解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自学);(9)了解一阶电路正弦激励时的零状态响应(自学)。
重难点:RC、RL电路的时域分析、三要素法、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考核要点:一阶电路响应求解的三要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8-1、8-4、8-9、8-13、8-14、8-18、8-21、8-27、8-27中选6-9题。
第9章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基础(2学时)(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掌握相量形式的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
重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相量形式的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
考核要点: 相量形式的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9-1、9-3、9-6、9-10中选2-3题。
第10章正弦稳态电路(6学时)(1)掌握阻抗和导纳及其串联与并联;(2)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3)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概念和计算方法;(4)了解谐振电路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重难点: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考核要点: 相量分析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10-1、10-5、10-8、10-16、10-24、10-26、10-28、10-30、10-33中选6-9题。
第11章含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4学时)(1)了解耦合线圈的磁耦合;(2)掌握耦合线圈的同名端;(3)掌握耦合电感元件特性;(4)掌握变压器的耦合电感模型;(5)掌握耦合电感的去耦合等效;(6)掌握理想变压器特性;(7)了解理想变压器传输直流特性及分析(自学)。
重难点:耦合电感元件、理想变压器。
考核要点: 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的元件约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11-1、11-5、11-7、11-9、11-15、11-18中选4-6题。
第12章三相电路(4学时)(1)掌握三相电源;(2)掌握三相电路的连接与结构;(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4)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5)掌握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
重难点: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
考核要点:三相化一相方法、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12-1、12-2、12-4、12-10、12-15中选6-9题。
第13章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2学时)(1)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和信号的频谱;(2)掌握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3)掌握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计算。
重难点: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和信号的频谱、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计算。
考核要点: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计算(叠加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从13-3、13-4、13-7、13-9、13-15中选2-3题。
附加章电工测量仪表原理及现代电路分析软件简介(4学时)(1)磁电系仪表工作原理;(2)电磁系仪表工作原理;(3)电动系仪表工作原理;(4)现代电路分析软件简介(Multisim、MATLAB、Electronics Workbench 等)。
重难点:电动系仪表工作原理。
考核要点: 常用仪表工作原理、软件使用(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不纳入卷面考核)。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仪表内容学习报告,软件应用体验报告。
(说明:学生应在暑假中完成该项作业,秋季学期开学提交作业,结果纳入秋季学期平时成绩中,占平时成绩50分的10%,即记5分。
)第14章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6学时)(1)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性质;(2)掌握拉氏变换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3)掌握元件约束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4)掌握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