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柜)设备布置及工艺要求
计算机机房达标建设技术标准
计算机机房达标建设技术标准一、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1、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2)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
(3)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
(4)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2、机房不宜设在办公楼的一层或顶层,一般应设在办公楼的二层至四层。
3、机房的空间组成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1)二级**机房应参照国家C级机房标准,由主机房和支持区等功能区域组成,机房总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2)县级**作为**网络终端节点和数据应用前台,分区可参照二级**机房标准,总面积一般不小于20平方米。
4、主机房是指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传输等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一般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功能区域。
5、支持区是指支持并保障完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稳定运行的必要技术作业场所,包括UPS区、电池区、消防设施用房等区域。
6、机房内各区域根据机房面积及空间布局情况,进行功能区域的逻辑划分。
7、机房内不得设立行政办公区或库房。
8、机房内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应放置于计算机专用机柜内。
9、机柜内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
10、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米。
(2)“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
(3)“背对背”布置的机柜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米。
(4)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
(5)成行排列的机柜,其长度超过6米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
二、机房环境1、二级**机房的温度、湿度控制应采用节能环保的专用恒温恒湿精密空调设备。
对机柜或机架高度大于1.8米、设备热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或热负荷大的区域,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
机房 施工方案
机房施工方案1. 引言机房是现代企业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设备的核心场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房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机房的稳定运行和保障设备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机房施工方案,包括机房的选址、设计、施工工艺和设备布局等方面。
2. 机房选址机房选址是机房施工方案的第一步,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机房运行的效果。
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周边环境:机房周边环境应尽量避开潮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最好选址在安全、通风、干燥的地区。
- 基础设施:选址应考虑到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如供电、供水、供气等条件是否满足机房的需求。
- 交通便利性:机房选址应方便用户和管理员的出行,最好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设备维护和管理。
3. 机房设计机房设计是机房施工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设计机房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面积和高度:根据机房所需设备的数量和尺寸,确定机房的面积和高度。
面积要足够大,以容纳设备和人员活动;高度要够足够高,以便散热和布线。
- 接地系统:机房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的合理布置可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减少静电和雷击的损害。
- 供电系统:机房需要可靠的供电系统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计时需要考虑备用电源和电源稳定性。
-空调系统:机房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配置合适的空调系统来保持机房的温度和湿度。
- 防火系统:机房内的电子设备容易引发火灾,必须配置防火系统来避免火灾发生和迅速扑灭。
4. 施工工艺机房施工工艺是机房施工方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机房的运行效果和使用寿命。
- 地面处理:机房地面需要进行防静电和防水处理,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 吊顶和墙壁处理:机房的吊顶和墙壁需配置合适的隔音、隔热材料,同时还要考虑防潮和抗震的要求。
- 布线和电缆走线:机房的布线和电缆走线应符合标准和安全要求,避免电缆交叉和接触,方便设备维护和管理。
机房建设规范
机房建设规范为加强对机房建设进度、成本与质量管理,明确建设管理流程与职责分工,适应全业务发展对基础资源的需求,提高机房工程建设质量、设备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机房内设备的布置要充分考虑机房的使用效率,不需维护或无背后散热要求时采用背靠背方式;机架的维护面要求尽量保持平齐。
机房的平面布置应合理,设备排列整齐、便于维护,归属于不同网络的设备布置之间应有一定的分隔,应尽量提高建设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考虑工程远期发展需求适当地预留设备扩容位置。
第一章对机房的要求一、电源配置1、要求采用三相交流电进机房,普通汇聚机房外电容量应在20KVA以上,汇聚机房外电引入负荷一般应在60KVA以上,最低的外电负荷如表1。
考虑申请用电批复等实际情况,可分阶段组织外电引电建设,根据设备用电的需求逐步建设多套电源设备。
机房电源系统可分阶段组织建设时,初期外电引入不低于24KVA,从业主单位引入时不低于30KVA。
2、蓄电池的配置:机房蓄电池要求应符合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部门(通知)网通[2005]363号关于下发《蓄电池组后备时间配置指导意见》的通知;汇聚机房按10小时后备时间计取蓄电池的配置容量(可按照15小时完成充电计算充电电流)。
应采用使用过程中性能比较可靠、售后服务比较好的品牌。
3、AC箱安装:1)新建汇聚机房属于地下室、一层商铺,且离公路或停车场50米以内,油机接口箱安装在汇聚机房内。
2)新建汇聚机房不在地下室或一层商铺的情况,油机箱需安装在室外,离公路或停车场较近的地方,为便于维护,油机接口箱建议离地1800mm,方便维护人员为机房发电。
表1:外电需求、油机接口箱规格4、机房内在绕墙每隔5~10米需安装一个带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插座设置应符合机房整体规划,不得与需靠墙安装的设备、空调等相冲突。
插座电源不应与照明电源同一回路,若不能单独成一回路时,应选择带有保险丝的插座。
二、防雷与接地、防静电1、在电源上逐级加装电源避雷器,实现多级防护。
机房工程(机房建设)施工工艺
机房工程(机房建设)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施工技术准备审查拟装修工程地点、总平面与现场情况是否一致,各专业的原设计功能和更改后使用要求是否能达到各方面要求。
审查总平面与其它设计图在内容、坐标、尺寸、标高等方面是否一致;图纸与招标文件有无冲突和遗漏。
审查设计图是否齐全、完整,招标文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和规范。
审查新的设备安装图和与其配套的施工图,核实坐标、标高是否统一及是否影响装饰标高,并对原有的机电设备系统进行现场勘察。
审查设计图中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同时对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以分析研究。
对比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质量和工期要求并采取适当调整措施,巩固施工技术力量。
明确工期(据实际情况排定)分列工程所用的主、辅材、机械设备和人员安排并落实供货期及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上述工作完成后组织考察施工现场并提出整改方案,为确保技术力量,同由公司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项目经理一同编制施工总体方案及技术难点交底并定期去现场指导工程施工,解决技术难点。
前期工作组织技术组,负责现场各项技术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在进场 日后提交业主部分项目的工艺图、需设计变更部分汇总表、材料采购计划及其它相关资料。
进场前了解业主各项要求并组织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各项培训,为便于安排工人加班,就近联系住所及食堂,以保障施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请业主对供货厂家进行系统考察,使业主能提前掌握全面情况并预先感受设计效果。
、入场准备我公司收到入场通知后即可全方位进入施工状态,临设用具到现场拼装即可,机具设备按工艺要求配齐调入,用完后撤出现场。
进场后按编制好的《施工进度计划》指导施工。
进场前还要做好施工图预算,确定材料使用量并组织材料封样和签订采购加工合同。
布置临时办公室及仓库。
、精确放线根据总平面图纸进行计算、测定、编制坐标定位。
在总平面中按功能要求分区域及平面轴线及结构几何尺寸定位。
根据立面图的设计要求,采用水准仪标识,水平管定位法,标出各功能区域的实际标高定位。
机房工艺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
机房工艺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机房工艺设计是指在机房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机房满足特定的要求和标准。
以下是机房工艺设计标准要求的一些常见内容。
1.机房布局与平面设计:机房布局应按照安全、通风、美观等原则进行设计,合理利用空间。
机房平面设计应合理安排通道、设备位置、进出口等要素,以保证机房的运行效率和工作安全。
2.通风与空调设计:机房应设计合适的通风通道和空调系统,确保机房内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通风系统应包括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保证机房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3.电力设计:机房应设计合理的电力系统,包括供电线路、配电柜、电缆布线等。
电力系统应满足机房设备的用电需求,并考虑备用电源、过载保护、接地等安全要求。
4.消防设计:机房应设计合理的消防系统,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等。
消防系统应具备自动探测火灾的能力,及时发出警报,并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进行及时灭火。
5.安防设计:机房应设计合理的安防系统,包括监控系统、进出口控制系统等。
安防系统应能有效保护机房内的设备和数据的安全,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机房。
6.接地设计:机房接地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机房内设备的安全运行。
接地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接地电阻,以保护设备和人员免受电击的危险。
7.噪声控制设计:机房应设计合理的噪声控制措施,以减少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噪声控制措施可以包括隔音材料的使用、噪声消除器的安装等。
8.设备布置设计: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合理,以便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和通道,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9.灯光设计:机房应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以提供足够的光线供工作人员操作和维护设备。
照明系统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能效标准。
10.环境监测设计:机房应设计合理的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温度、湿度、气体等参数,及时发现并报警异常情况,避免设备故障或工作人员受伤。
总之,机房工艺设计标准要求涵盖了机房的布局、通风、空调、电力、消防、安防、接地、噪声控制、设备布置、灯光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可靠的机房环境。
机房建设施工方案
机房建设技术工程方案一、概述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房作为信息技术的支撑平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现代化、高效能的机房,以满足信息技术的需求,提高运营效率。
二、机房布局1.机房总体布局机房采用平面布局,将整个空间划分为机房区、设备区和办公区。
机房区用于部署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关键设备,设备区用来放置主机、存储设备等设备,办公区用于设置工作人员的工作台、管理文档等。
2.设备安排a)服务器架设:采用标准机柜,配置冷却系统、防火系统和UPS不间断电源等。
b)网络设备: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c)安全系统:包括监控摄像头、入侵报警等设备。
3.空调系统机房内部将安装空调系统,以确保设备运行温度的稳定。
采用精密空调系统,能根据机房温度自动调整制冷能力,并具有远程监控和报警功能。
4.电源供应机房将配备备用电源,如UPS不间断电源和柴油发电机组。
UPS将为关键设备提供短期电源支持,发电机组将在长时间停电时自动启动并为机房提供电源。
5.网络布线采用规范的网络布线系统,将设备与网络设施连接起来,确保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
三、安全保障1.防火系统机房将配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备火灾探测器和手动启动装置。
同时,机房内禁止存放易燃物品,确保防火安全。
2.门禁控制机房设置门禁系统,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机房,并通过进行身份验证后才能进一步进入关键设备区域。
3.监控系统机房将安装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机房内部情况,并将录像保存到可靠的介质中,以供后期审核和调查。
四、电气系统1.布线规范机房内的电气布线需要符合国家电气设计规范,所有电线都应采用阻燃材料。
2.接地系统机房内的设备和电源都需要进行良好的接地,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
3.继电保护系统配备继电保护系统,及时检测并应对电流过载或短路等电气问题。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1.定期巡检设备维护人员将定期进行巡检,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2.清洁维护机房内的设备将进行定期的清洁工作,确保设备表面的灰尘不会影响设备的散热和运行。
机房设计规范国标
机房设计规范(国标)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
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S (2.2.2-1)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K--系数,取值为5~7;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N (2.2.2-1)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机房建设标准及规范
★设备间内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其中包括计算机主机,网络连接设备等。
★设备间的地面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
★设备间至少提供离地板255CM高度的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210CM,门宽应大干90CM,地板的平均荷载应大于5kN/m2。
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漆。
★设备间应采用全封闭房间,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O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0℃至25℃之间,相对温度应保持60%至80%。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防盗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
★机房内的尘埃要求低于0.5um;对于开机时机房内的噪音,在中央控制台处测量时应小于70dB。
★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为0.15—1000MHz时不大于120d B。
机房内磁场干扰场不大于800A/m。
★计算机房内的照明要求在离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200lx,其它房间的照明不应低于5lx,主要通道及有关房间可根据需要设置,但其照度要求是在离地面0.8m处不低于1lx。
★设备间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防止停电造成网络通讯中断。
UPS电源应提供不低于2小时后备供电能力。
UPS功率大小应根据网络设备功率进行计算,并具有20-30%的余量。
设备间电源设备应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已防止对设备的不良影响和冲击。
★防雷接地可单独接地或同大楼共用接地体。
接地要求每个配线柜都应单独引线至接地体,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2欧姆;采用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欧姆。
机房建设所涉及系统★机房装修系统★机房布线系统(网络布线、电话布线、DDN、卫星线路等布线)★机房屏蔽、防静电系统(屏蔽网、防静电地板等)★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机房保安系统(防盗报警、监控、门禁)★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机房专业空调通风系统★机房网络设备放置色设备(机柜、机架等)★机房照明及应急照明系统★机房UPS配电系统机房环境1.空调机房环境温湿度:温度:冬季:20±2℃夏季:23±2℃温度变化率≤5℃/h 相对湿度:50%±5%洁净度:符合标准ASHRAE52-76,粒度≥0.5mm,个数≤10000粒/dm 噪声:关闭主设备的条件下,在工作人员正常办公位置处测量不高于6 8dB(A).(GB)机房单位面积的冷负荷为:257w/m2h系统控制室单位时间换气数:≥23次/h数据中心机房单位时间换气数:≥22次/h2.防火防火系统基于以下原则建设:- 采用高灵敏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环保型FM200气体灭火系统;FM-200气体火火系统保护区及存储环境温度为0~54℃,存储压力25kg/cm2-本气体灭火系统能以自动、机械手动和远程启动三种方式启动;设有备用电源,操作时间为24小时。
机房标准建设方案(应标必备)
机房标准建设方案是确保机房设施运行稳定、高效、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机房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详细介绍机房标准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机房建设规划机房建设规划是机房建设的第一步,它涉及到机房的规模、布局、设备配置、供电、空调、消防等多个方面。
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机房规模: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信息化建设规划,确定机房的规模和面积,以及机房内设备的数量和种类。
2. 机房布局:根据机房规模和设备数量,合理规划机房的布局,包括设备摆放、通道设置、人员进出等。
3. 设备配置: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机房内所需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UPS电源等。
4. 供电和空调:确保机房的供电和空调系统能够满足设备的运行需求,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消防和安全:机房建设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包括设置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等,确保机房内设备的安全。
二、机房设计机房设计是机房建设的核心,它涉及到机房的建筑结构、电气设计、空调设计、消防设计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结构:机房的建筑结构必须满足机房的特殊要求,包括承重、抗震、防水、防尘等。
2. 电气设计:机房的电气设计必须满足设备的供电需求,包括UPS电源、备用电源、防雷接地等。
3. 空调设计:机房的空调设计必须满足设备的运行环境要求,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等。
4. 消防设计:机房的消防设计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烟雾排放等。
三、机房施工机房施工是机房建设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机房的土建、装修、设备安装等多个方面。
在施工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土建施工:机房的土建施工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机房的建筑结构符合规范。
2. 装修施工:机房的装修施工必须满足机房的特殊要求,包括防尘、防水、防火等。
3. 设备安装:机房的设备安装必须按照设备厂商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机房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标准
机房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标准1. 引言本文档是为了规范机房机械设备安装工艺而编写的标准。
机房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机械设备安装是机房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遵循本标准,可以确保机房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提高机房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机房正常运行。
2. 安装环境准备2.1 机房环境机房应保持干燥、通风、无尘、温度适宜的环境。
在安装机械设备之前,应对机房进行充分清洁和整理,确保没有杂物、灰尘等影响安装和设备运行的因素。
2.2 安全措施在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操作,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
安装人员要佩戴符合要求的安全帽、安全鞋,并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确保人身安全。
3. 机械设备安装步骤3.1 设备验收在机械设备安装之前,应进行设备验收。
验证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等信息是否与采购合同一致,并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损坏和缺陷。
3.2 安装设备支架根据设备的尺寸和重量,选择合适的支架进行安装。
支架应牢固、稳定,能够承受设备的重量。
在安装支架时,应保持水平,避免倾斜。
3.3 连接电源和网络按照设备的要求,连接相应的电源和网络线缆。
在连接电源时,应确保电源负载均衡,避免过载。
网络连接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通信。
3.4 安装附件根据设备的具体要求,安装相关附件。
附件可以包括散热装置、风机、隔音材料等。
安装附件时,应按照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指南操作,并确保附件与设备的兼容性。
3.5 调试设备完成设备安装后,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
通过启动设备并进行功能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在调试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6 安装设备警告和指示标识在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安装相应的警告和指示标识,以提醒使用人员注意设备运行状态,防止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4. 安装质量控制4.1 安装验收在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是否与采购合同一致,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稳定,设备的连接是否牢固,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机房综合布线安装规范
一、机房综合布线工程1. 1、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机房采用下走线方式,安装镀锌走线槽,强电主线槽300*200,强电支线槽200*100,弱电主线槽 300*150,弱电支线槽 200*100 。
强电主线槽主要用于从强电井引入交流电源;强电支线槽用于给各机柜里的设备供应电源;弱电线槽用于布放综合配线柜到设备机柜的网线等信号线缆,布放ODF 到设备机柜的光缆。
一边布放列头柜到设备柜的电源线,一边布放网线等信号线缆,上层布放设备柜到ODF柜的光缆。
电源线和信号线交叉时,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
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 2mm;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刺;5、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1. 2、综合布线系统整体技术要求A、线缆类(a)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类型:六类 UTP 电缆芯线规格:内部须采用分隔结构以减少线对信号传输干扰和增加物理机械抗性。
芯线对数:4 对电缆外皮:低烟无卤外皮。
符合 IEC61034,IEC60754 标准。
标准:符合 TIA/EIA 568B 和 ISO /IEC 11801 及相关国内标准,并符合国际第三方测试实验室。
(如 ETL/3P)带宽:≥250MHz特性阻抗:(1 - 100 MHz)---(100 ± 15) ?(100 - 250 MHz)---(100 ± 20) ??(b)多模光缆规格:室内光缆:低烟无卤外护套(束状软光缆)标准:50\125μm,满足 ISO 的 OM2+多模万兆光缆传输标准最小带宽:2000MHz-Km@雷射光源@850nm1500\500MHz-Km@红外光源@850\1300nm纤芯衰耗:最大3.0dB\1.0dB@850\1300nm光缆 10G 传输应用要求支持距离达 150 米。
机房综合布线安装要求规范
机房综合布线工程1. 1、机房综合布线系统1.1.1、机房走线架的布置机房采用下走线方式,安装镀锌走线槽,强电主线槽300*200,强电支线槽200*100,弱电主线槽300*150,弱电支线槽200*100 。
强电主线槽主要用于从强电井引入交流电源;强电支线槽用于给各机柜里的设备供应电源;弱电线槽用于布放综合配线柜到设备机柜的网线等信号线缆,布放ODF 到设备机柜的光缆。
一边布放列头柜到设备柜的电源线,一边布放网线等信号线缆,上层布放设备柜到ODF柜的光缆。
电源线和信号线交叉时,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
1.1.2、线槽的安装要求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刺;5、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1. 2、综合布线系统整体技术要求A、线缆类(a)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类型:六类UTP 电缆芯线规格:内部须采用分隔结构以减少线对信号传输干扰和增加物理机械抗性。
芯线对数:4 对电缆外皮:低烟无卤外皮。
符合IEC61034,IEC60754 标准。
标准:符合TIA/EIA 568B 和ISO /IEC 11801 及相关国内标准,并符合国际第三方测试实验室。
(如ETL/3P)带宽:≥250MHz特性阻抗:(1 - 100 MHz)---(100 ±15) (100 - 250 MHz)---(100 ±20)(b)多模光缆规格:室内光缆:低烟无卤外护套(束状软光缆)标准:50\125µm,满足ISO 的OM2+多模万兆光缆传输标准最小带宽:2000MHz-Km@雷射光源@850nm1500\500MHz-Km@红外光源@850\1300nm纤芯衰耗:最大3.0dB\1.0dB@850\1300nm光缆10G 传输应用要求支持距离达150 米。
机房设计规范(国标)
机房设计规范(国标)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 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第 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 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
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S (2.2.2-1)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K--系数,取值为5~7;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N (2.2.2-1)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机房(柜)设备布置及工艺要求
附件3: 机房(柜)设备布置及工艺要求一、自建机房建设要求(一)机房土建建设要求1.自建砖混机房及彩钢板房应优先选用标准化机房方案, 土建机房设置双层屋顶,在平顶上设置彩钢板坡顶.下部混凝土楼板平顶应现浇,上部坡顶排水坡度宜≥5%,用于隔热及防水,彩钢板钢板厚度宜为0。
7mm,坡顶彩钢板为蓝色。
2.基站机房应设置乙级防盗门,机房门应外开,颜色宜为暗红,并配安全门锁。
盗窃严重区域,可在机房门两侧增加两个现浇构造柱,并在防盗门内增加一块钢板,构造柱与外墙颜色和处理工艺一致,均使用灰色镜面瓷砖加白色外墙涂料的方式处理。
图1—1 机房防撬柱示意图3.基站机房应设置单相与单相带地电源插座2~3个,普通插座应装在设备附近的墙上,下沿距地0。
3m明装,空调插座底距地1.8米明装.4.机房内建设照明度(在离地面0。
8米水平面上)应为150-200LX。
可采用荧光灯或节能灯,灯管靠墙安装垂直墙面固定。
5.自建机房梁下净高宜为3米,机房应密封,防尘.6.不建议在基站建设围墙,土建机房不得建设围墙。
在以下情况可建:有防盗要求的一体化机柜平原站或三管塔配一体化机柜的平原基站。
围墙推荐做法如下图所示:参照国标图集《室外工程》12J003选用。
院内地坪做法(由下到上):素土夯实;100厚碎石垫层;60厚C20素混凝土,随捣随抹,原浆抹光。
7.空调应根据通信设备的安装情况分期装机 ,空调出风口应朝向设备的进风侧,达到“先冷设备,再冷机房”的目的,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室外机优先安装在机房北面或东面,避免暴晒并尽量靠近室内机安装,应根据室外机尺寸选用合适的室外机防盗笼。
(二)机房设备布置要求1.机房与铁塔相对位置见图1-1、1—2,受地理环境影响,可征地宽度窄,但长度较长的,可将手井,铁塔,馈线窗同时移到机房短边,馈线窗及下走线孔需与图1-1右侧机柜位于一条直线上。
表1-1 自建机房规格选型图1-1 机房(3。
3*4m)共享模式总平布置示意图图1—2 机房(3*5m)共享模式总平布置示意图图1-3 3。
机房设计规范(国标)
机房设计规范(国标)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
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S(2.2.2-1)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K--系数,取值为5~7;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N(2.2.2-1)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机房设备安装施工标准规范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根据通信设备的类型,本规范分为程控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接入网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程控交换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一安装工艺1机架设备1.1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1.2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1.3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5mm。
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
1.4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1.5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
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1.6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1.7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
2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2.1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2.2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
3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3.1总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
跳线环位置应平直整齐。
3.2总配线架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稳,滑梯轨道拼接平正,手闸灵敏。
3.3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含数字配线架、中间配线架等)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2mm。
3.4配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各种标志完整齐全。
3.5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
3.6总配线架直列告警装置及总告警装置设备安装齐全。
4电缆走道及槽道4.1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
4.2安装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2)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
3)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
4.3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子口保护。
机房设备布局规划
机房设备布局规划数据机房是多功能、多专业的系统工程,除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各类设备外,还有各类环境保障设备,只有合理的规划设备布局,才能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便于今后的扩充,方便运维人员的管理,节省投资。
设备布局建议考虑如下原则:(1)主机、存储设备、服务器机柜宜分区布置,主机、存储设备、服务器机柜及UPS、空调机等设备应按产品要求留出检修空间,允许相邻设备的维修间距部分重叠。
(2)设备之间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3)合理规化分阶段进入机房的设备及预留扩充设备的相对位置,既要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工艺流程,又要方便今后扩充设备的进场就位及线缆的连接。
(4)服务器机柜侧面可无间距排列以便于强、弱电线(缆)的敷设。
每排机柜之间的距离最好符合地板模数,以避免机柜前后出现小于30Omm的补边地板。
(5)放置发热量较大的服务器如IBM690、670等服务器机柜时,其机柜前面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2.lm,以免热密度太高从而影响设备的散热。
(6)设备较多的服务器机房建议列头柜方式,使综合布线线缆汇集到列头柜而不是核心柜从而节省双绞线与光纤,同时便于使用二级网络交换设备,也便于安装使用服务于某列机柜的KVM系统。
(7)新风机的安装位置应保证新风是取自室外新鲜、清洁的空气,新风人口应不影响大楼外观,迸风口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新凤入口设在绿化地带时,进风口下缘不宜小于lm,以减少尘埃污染,延缓空气过滤器的清洗时间,延长空气过滤器的寿命。
(8)机房精密空调机在有效送风距离内,送风方向应与设备排列方向一致;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时,空调机送风方向应与地板下强、弱电线槽顺向布置的方向一致,以减少空调系统的阻力、充分发挥空调系统效率。
(9)排风机安装位置应保证其排风口高于新风入口并避免送风、排风短路。
(10)新风管道的送风口位置应使新风与空调机回风充分混合。
(11)配电柜布置宜靠近末端负载以减少线缆,方便维护管理。
(12)应有畅通的疏散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机房(柜)设备布置及工艺要求一、自建机房建设要求(一)机房土建建设要求1.自建砖混机房及彩钢板房应优先选用标准化机房方案, 土建机房设置双层屋顶,在平顶上设置彩钢板坡顶。
下部混凝土楼板平顶应现浇,上部坡顶排水坡度宜≥5%,用于隔热及防水,彩钢板钢板厚度宜为0.7mm,坡顶彩钢板为蓝色。
2.基站机房应设置乙级防盗门,机房门应外开,颜色宜为暗红,并配安全门锁。
盗窃严重区域,可在机房门两侧增加两个现浇构造柱,并在防盗门内增加一块钢板,构造柱与外墙颜色和处理工艺一致,均使用灰色镜面瓷砖加白色外墙涂料的方式处理。
图1-1 机房防撬柱示意图3.基站机房应设置单相与单相带地电源插座2~3个,普通插座应装在设备附近的墙上,下沿距地0.3m明装,空调插座底距地1.8米明装。
4.机房内建设照明度(在离地面0.8米水平面上)应为150-200LX。
可采用荧光灯或节能灯,灯管靠墙安装垂直墙面固定。
5.自建机房梁下净高宜为3米,机房应密封,防尘。
6.不建议在基站建设围墙,土建机房不得建设围墙。
在以下情况可建:有防盗要求的一体化机柜平原站或三管塔配一体化机柜的平原基站。
围墙推荐做法如下图所示:参照国标图集《室外工程》12J003选用。
院内地坪做法(由下到上):素土夯实;100厚碎石垫层;60厚C20素混凝土,随捣随抹,原浆抹光。
7.空调应根据通信设备的安装情况分期装机,空调出风口应朝向设备的进风侧,达到“先冷设备,再冷机房”的目的,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室外机优先安装在机房北面或东面,避免暴晒并尽量靠近室内机安装,应根据室外机尺寸选用合适的室外机防盗笼。
(二)机房设备布置要求1.机房与铁塔相对位置见图1-1、1-2,受地理环境影响,可征地宽度窄,但长度较长的,可将手井,铁塔,馈线窗同时移到机房短边,馈线窗及下走线孔需与图1-1右侧机柜位于一条直线上。
表1-1 自建机房规格选型图1-1 机房(3.3*4m)共享模式总平布置示意图图1-2 机房(3*5m)共享模式总平布置示意图图1-3 3.3*4机房电池不地埋平面示意图图1-4 3.3*4机房电池地埋平面示意图图1-5 3*5机房电池不地埋平面示意图图1-6 3*5机房电池地埋平面示意图2.城区基站和农村有传输汇聚设备或BBU池的宜建设5m*3m标准户型,一般农村基站宜建设4m*3.3m户型。
3.各类线缆应埋地引入,尽量避免架空方式进入机房。
4.基站机房和铁塔之间的线缆(馈线除外)连接宜埋地,对三管塔配室内机房的,应从馈线窗过桥上塔。
5.机房馈线窗应靠近铁塔设置,满足规范要求。
馈线孔洞开在铁塔侧的外墙上。
机房宜设置1个馈线窗,预留的馈线洞应进行封堵。
馈线窗净高度不大于500mm ;馈线窗安装在走线架的正上方。
6.基础设计时,应预留电池地埋空间,并考虑挖掘地下室后相应安全要素。
7.开关电源安装在设备列头。
蓄电池采用双层双列(立式电池)或四层卧放(卧式电池)方式安装。
为节省电力电缆使用长度,降低压降损耗,蓄电池靠近开关电源安装且蓄电池组正面操作空间不小于600mm,两组电池间距宜大于200mm。
室外一体化基站电池应因地制宜,结合地下水位情况和施工环境和实施难度,优先采用电池地埋。
8.交流配电箱、防雷箱、环境监控箱等设备应壁挂安装,挂高离地1.4米。
交流配电箱宜靠门安装,离门0.3~1米,且宜设置在交流市电进线孔处,为减少电力电缆用量,交流配电箱应靠近开关电源安装。
地排应安装在走线架上方,交流配电箱应紧邻总地排和垂直走线架。
基站内所有墙挂设备在墙壁上走线时,均需套用PVC走线槽。
9.机房内同一家运营商设备宜放在同排。
为优化气流组织,节省维护空间,两列设备机柜采用面对面摆放方式,正面维护通道宽度宜为800mm,同一列设备机柜正面对齐;需要后维护的机柜,后维护空间宜不小于500mm 。
10.室内接地排若设置2块,宜设置在不同的墙面上,方便设备就近接地。
室外接地排基于防盗可以布置在室内馈线窗附近,但不得混用为室内接地排,机房内应在浪涌保护器下方预留单独接地点。
11.机房采用单层走线架,安装在设备正上方,走线架与设备前沿齐平。
走线架下沿距机房地面高度设置为2400mm,12.室内水平及垂直走线均宜采用 400mm宽的标准定型产品。
走线架采用顶棚吊挂及终端对墙加固等加固方式;室内走线架及各类金属构件必须接地,各段走线架之间必须采用电气连接。
13.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信号线必须分开敷设绑扎,间距应不小于100mm。
线缆走线应保持平直顺畅,避免有交叉和空中飞越的现象。
二、室外一体化机柜建设标准(一)一体化机柜柜体建设要求1.室外机柜宜采用隔热型机柜,隔热层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于0.035 W/m. K 的材料。
2.在盗窃严重的地区,为加强一体化机柜的防盗,一体化机柜外应加装钢筋防盗笼,钢筋笼建议采用直径为12mm的钢筋,网格尺寸不大于200mmx200mm,所有钢材应做热镀锌防腐。
并设置警示标识。
如图:图2-1一体化机柜钢筋防盗笼示意图3.室外机柜应配置温控系统,应能承受风、雨、雪、冰雹、地震、沙尘、太阳辐射、空气污染等外部环境及气候的变化。
4.设备柜摆放应靠近手孔,电源柜摆放应在手孔远端。
(二)一体化机柜基础建设要求1.机柜混凝土基础应高于花坛、绿化带等邻近构筑物高点。
2.室外一体化柜混凝土基础板高度应高出地面250mm。
遇低洼地带,为避免设备水淹,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承台高度。
3.室外一体化柜混凝土基础板与手井间应预埋2-3排走线管道,使用三通方式连接,确保柜间,机柜与手井间均能互通。
靠机柜门侧管道用于空柜与铁塔间的线缆互联,远离机柜门侧用于市电引入至电源柜。
图2-2 A型三柜+单管塔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3 A型两柜+单管塔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3 B型三柜+单管塔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3B型两柜+单管塔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3 A型排列1号PVC管剖面示意图图2-4 A型排列2号PVC管剖面示意图图2-5 A型排列3号PVC管剖面示意图图2-8 B型排列φ110PVC管布置示意图图2-9 B型排列φ60PVC管布置示意图图2-10 B型排列侧剖面示意图三、施工工艺及附属设施建设要求(一)穿线及手井孔建设要求1.室内机房部分:外市电引入应尽量地埋入机房,引入钢管进机房后与室内机房地面平齐;其他传输等管道应使用Φ110PVC管进入机房,与室内机房地面平齐,安装完成后使用防火油泥封堵。
2.室外一体化基站部分:线缆引入应尽量地埋入机柜,管道穿出机柜基础后应高出基础顶面2cm,安装完成后使用防火油泥封堵;线缆进入机柜后,应使用盖板遮挡,避免线缆外露。
接地扁钢在机柜底座范围出地面,高出机柜底座12cm,开2个Φ8孔,供总接地线入机柜,并在接线处抹黄油或凡士林,接地扁钢不得外漏。
3.应使用具有防盗功能的成品复合材料圆形井盖,承载能力应不小于10KN,井盖有车辆经过的承载能力应不小于50KN。
4.手井由土建单位施工完成,应做好水泥壁底和护壁,确保线孔出口齐整。
为防止浸水,手井应高出场地地面100mm或以上。
(二)电池地埋建设要求为防盗、节能及延长电池寿命考虑,室外一体化基站电池原则上应实施地埋,埋地的电池应为2V系列。
遇场地大小限制,机房不在一楼,或地下承压水位高于-1.2米的,室内站可不地埋安装在机房电池架中,室外站可使用12V电池,安装在户外柜电池仓中。
1.对于室内站电池地埋,需在机房内挖掘地下室实施地埋;地下室在土建施工时完成,具体要求如下:1) 地下室制作时应做好防水措施,并在水泥盖板上预留一个Ø60mm 的圆孔,定期检查积水情况并使用手摇油泵排水。
图3-1 室内站电池地埋地下室手摇泵2) 水泥盖板应牢固并考虑防盗要求,盖板内应预埋异型螺栓(丝扣间距为标准螺纹的1.5倍),使用专用工具方可开启。
3) 电池安装时应在电极涂抹凡士林,防止结露。
表3-1 机房地下室尺寸对应表2. 对于室外一体化柜基站电池地埋,应将电池装入地埋箱后埋地,地埋箱可选用塑料箱体(或铁箱浸塑)、不锈钢箱体,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宜采用不锈钢箱体,地埋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1) 地埋箱设计应做好防水措施,埋地后需保证6年内箱体不漏水。
2) 应在地埋箱四周及底部砖砌保护,底部需使用渗水砖,并保证底部平整,顶部使用水泥板盖牢,确保箱体腾空后,再用粘土回填,回填时在地窖顶部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散水形式。
3) 室外站地埋开挖及水泥护壁由土建施工单位负责,地埋箱及电池安装、电缆布放、回填等由地埋箱专业厂家负责,确保地埋效果。
3.为防止露出地面部分导线被盗,应在露出地面部分加装镀锌钢管,并用水泥硬化到机柜底部。
4.地埋前需对电池进行核对性放电,确保埋入地下的电池质量良好。
5.为后期维护方便,应在地埋箱内配置水淹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并对电池单体电压进行测量,将相应数据送动环监控采集器。
图3-2 室外站地埋蓄电池组平面图图3-3室外站地埋蓄电池组立面图图3-6 室内站(3*5m)地埋蓄电池组示意图图3-7室内站(3*5m)地埋电池横向室剖面示意图图3-7室内站(3*5m)地埋电池纵向室剖面示意图图3-6 室内站(3.3*4m)地埋蓄电池组示意图图3-7室内站(3.3*4m)地埋电池横向室剖面示意图图3-7室内站(3.3*4m)地埋电池纵向室剖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