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5 浙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5 浙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ee9a501c281e53a5802ffd0.png)
细胞膜与细胞壁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浙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分子组成的理论基础上,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阐述,通过细胞膜的模型学习,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这部分知识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以及免疫等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细胞的显微结构和前面细胞的分子组成,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深入到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多种化合物如何有序排列构成细胞膜并表现其特性,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模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描述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2.知道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探究磷脂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排列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团队合作、运用信息于学习的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介绍细胞膜结构的发展史,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其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
2.通过参与质膜结构模型的学习过程,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验材料(浸泡玉米籽,其中2粒煮5分钟)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非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思考与讨论:1.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分析得出结论:根据相似相溶性原理,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
细胞膜和细胞壁
![细胞膜和细胞壁](https://img.taocdn.com/s3/m/7407a04759eef8c75fbfb3c5.png)
细胞膜和细胞壁第三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二、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②简述细胞膜的成分;③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功能;2、能力目标:①培养实验能力。
体验用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与过程;3、德育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①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难点: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1. 你知道通常细胞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吗?一般分成哪两类?2.你知道变形虫是怎样摄取食物的吗?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引导自学]:阅读P35页“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部分,完成下列知识目标。
1、划分依据:按照和,细胞可以分为和两类。
2、原核细胞:(1)原核生物有:。
(2)原核细胞的主要特点:3、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结构要比原核细胞复杂的多,不仅,而且还形成了许多。
总结:①区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依据:。
②真核细胞是真核细胞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启发•引申]: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
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类比•扩展]:设疑:我们如何判断一种生物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呢?1.)生物的分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生物没有典型细胞核: 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核: 生物原核生物有、、、支原体等。
真核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物四大类2.)细菌与真菌的区分:细菌是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名称前面一般都有形状的描述,如“杆”、“螺旋”、“弧”、“球”等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但也有例外,如乳酸菌。
真菌是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可分为三类:食用菌、酵母菌、霉菌。
典例1 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 禽流感病毒B.痢疾杆菌 . 变形虫 D .酵母菌典例2 蓝藻细胞与海带细胞的主要区别是()A. 有无核糖体B.有无细胞结构 . 有无核物质 D.有无核膜二、细胞膜和细胞壁[引导自学]:阅读P36页“细胞膜结构”部分,完成下列知识目标。
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
![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569d1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1.png)
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不同类群生物的细胞壁分别由什么构成。
二、教学重点:掌握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类群生物的细胞壁分别由什么构成。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讨论。
五、教学内容: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磷脂双层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排列而成,其中磷脂头部亲水,尾部疏水。
这使得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性,即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
细胞膜还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助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些蛋白质作为通道蛋白,帮助溶质穿过细胞膜。
其他蛋白质则扮演重要的信号传导和识别细胞的角色。
2.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由不同的物质构成。
这些物质因细胞类型和生物种类而异。
在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聚合物构成。
这些物质使细胞壁非常坚硬,有助于支撑和保护细胞。
在真菌和植物中,细胞壁也具有免疫功能,保护细胞免受病原体的攻击。
在细菌中,细胞壁由胞外多糖组成,这些多糖有助于细菌对抗环境中的化学和生物压力。
3.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区别和联系:细胞膜和细胞壁都是细胞的外层结构,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壁则是由不同种类的聚合物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功能。
在大多数细胞中,细胞膜都存在,但细胞壁只存在于某些细胞中,在不同的生物种类中也有所不同。
六、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教具,向学生介绍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Step 2 授课和演示:详细讲授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和功能,并通过图表和模型等演示教具进行生动形象的解释。
Step 3 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认识和体验,并通过互相提问的方式帮助彼此加深理解。
《细胞膜和细胞壁》 说课稿
![《细胞膜和细胞壁》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18dc0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2.png)
《细胞膜和细胞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细胞膜和细胞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细胞膜和细胞壁》是高中生物学必修 1《分子与细胞》中的重要内容。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重要功能。
细胞壁则为植物细胞提供了支持和保护。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后续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命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缺乏深入的了解。
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微观结构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阐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2)通过构建细胞膜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膜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2)通过构建细胞膜模型理解细胞膜的结构。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自主获取知识。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模型构建法:通过构建细胞膜模型,加深对细胞膜结构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从而引出细胞膜的话题。
《细胞膜和细胞壁》 作业设计方案
![《细胞膜和细胞壁》 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0a151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6.png)
《细胞膜和细胞壁》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巩固1、绘制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要求:学生需用铅笔绘制,线条清晰,标注准确。
通过绘制,加深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的印象。
2、简述细胞膜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回答要点: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因生物种类而异,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等。
(二)实验探究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1)简述实验原理。
(2)描述实验步骤。
(3)分析实验结果,说明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分别说明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哪些特性。
2、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1)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
(2)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知识拓展1、查阅资料,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举例说明。
例如,细胞膜参与细胞的物质交换、信号传递等,细胞壁对植物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
2、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可以选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细胞等进行比较。
(四)实际应用1、思考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知识在农业生产、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比如,利用细胞壁的特性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基于细胞膜的通透性研发药物等。
2、假设你是一名生物工程师,如何利用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特点来设计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绘制结构图、简答题、论述题等,要求学生书面完成,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探究部分,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与汇报针对知识拓展和实际应用部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汇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2f4d090912a21614792987.png)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案设计必修1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一、教学目标: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5、能熟练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一、质膜的成分和结构质膜的取材质膜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究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细胞图片: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细胞酵母菌要求学生比较不同细胞的差异【实验探究】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总结】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活细胞的选择性与细胞膜有关细胞膜又叫质膜为细胞把守大门的任务物质的进出由质膜掌控质膜有允许某种物质透过的特性称为质膜对该物质的透性【讲述】质膜为什么有选择透性这应该与质膜的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质膜的成分和结构【提问】要分析质膜的成分首先要分离出质膜再做研究分析那么取一种细胞来分离质膜是最好的为什么【投影展示】人的成熟红细胞图片【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红细胞的质膜【讲述】材料一:1895年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膜【投影展示】磷脂分子的结构示意图: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提问】磷脂分子置于水中的排列形式材料二: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et用有机溶剂丙酮提取人的红细胞膜中的脂质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该实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讲述】脂肪酸分子的尾部可以摇摆使得整个磷脂分子能发生侧向滑动所以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提问】质膜中除了含磷脂还有其他成分材料三:Danielli和Harvey分别于1931年和1935年发现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显著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已知脂滴表面如吸附有蛋白质成分时表面张力则降低材料四:1959年Robertson用高锰酸钾或酸固定细胞时电镜超薄切片中细胞膜显示出暗一亮一暗三条带材料五:科学家将质膜冰冻然后将其撕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撕裂面上有许多颗粒【提问】综合以上的结论,描述一下质膜的成分和结构【讲述】另外质膜中还含有糖类等物质所以质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质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性【提问】细胞壁的成分作用学生思考、回答: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酵母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菌没有完整细胞核只有核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其它都有细胞壁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回答:人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成熟后只有质膜的膜结构没有细胞核和其它结构的膜分离容易便于取材加蒸馏水让红细胞吸水涨破经过离心提取较纯净的质膜结论:根据相似相溶性原理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中的磷脂分子学生讨论回答头部朝外尾部朝内结论:质膜是由脂双层组成并不是一层脂质物质组成的结论:质膜中含有蛋白质结论:两层蛋白质夹着中间的脂双层结论:这些颗粒就是镶嵌在脂双层中的蛋白质质膜是由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的;脂双层形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在其中答: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作用是保护和支撑作用相对质膜而言细胞壁是全透性提高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课堂的引入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仅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学习的态度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印象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察七、板书: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膜和细胞壁一、质膜的成分和结构1、质膜的取材2、成分和结构二、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八、作业设计。
《细胞膜和细胞壁》 作业设计方案
![《细胞膜和细胞壁》 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c48c1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7.png)
《细胞膜和细胞壁》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作业类型1、书面作业(1)绘制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比较细胞膜和细胞壁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形成表格进行总结。
2、实验作业(1)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通过显微镜绘制观察到的图像,并描述观察结果。
(2)设计实验探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探究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在不同生物种类中的差异和特点。
(2)探究细胞膜和细胞壁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相互作用。
三、作业内容(一)书面作业1、绘制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示意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相关资料,用铅笔绘制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示意图。
在绘制过程中,要注意比例和细节,准确标注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链等结构,以及细胞壁的成分(如纤维素、果胶等)和层次。
通过绘制,加深学生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的直观认识。
2、比较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异同设计表格,让学生从结构、成分、功能等方面对细胞膜和细胞壁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项目|细胞膜|细胞壁||||||结构|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镶嵌、贯穿或覆盖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层次||成分|主要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主要由纤维素、果胶等组成||功能|分隔细胞内外环境,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支持和保护细胞|(二)实验作业1、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提供植物细胞样本(如洋葱表皮细胞),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在观察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
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形态、位置等特征,并绘制简单的图像。
观察结束后,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描述观察结果和自己的体会。
2、设计实验探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选择透过性。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一 第三章 细胞膜和细胞壁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一 第三章 细胞膜和细胞壁](https://img.taocdn.com/s3/m/9b16121e8762caaedc33d432.png)
4.根据细胞结构对生物分类
总结:①病毒(如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等物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
切不要把它们当成原核生物。
②原核生物种类较少,仅有蓝藻、细菌、放线菌等。
③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引起人体疟疾的病原体)等是真核生物,凡动物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不要把它们误认为原核生物。
④如何判断细菌。
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
乳酸菌是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
【例1】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
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容易获得材料,而且方便操作,加入蒸馏水可让其破裂。
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器膜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质含量较低;细胞膜都含糖类,而细胞器膜不含糖类。
答案:(1)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内膜系统,方便操作(2)蒸馏水大量吸水
(3)都有脂质和蛋白质细胞膜都含糖类,而细胞器膜不含糖类。
细胞膜和细胞壁
![细胞膜和细胞壁](https://img.taocdn.com/s3/m/bb8f01b9ce2f0066f53322eb.png)
新授课预学案使用时间:2018.10.30 编辑:任燕慧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 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学习重点)。
2. 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体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构建生物膜模型的过程,总结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考情分析】1.课标要求:描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3.分值:0-6分【课前预习案】阅读P65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限时10分钟)。
【课上学习案】一、预习检查组内讨论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答案(限时2分钟)。
二、学习新课(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阅读p65文字和P66思考和讨论,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再回答下面的问题,最后小组展示结果(限时6分钟)。
小组活动一:请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建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的分布模型。
思考:为什么磷脂在空气——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小组活动二: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可能是怎样排布的呢?3.阅读p66“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第四、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再回答下面的问题,最后小组展示结果,限时5分钟)。
(1)罗伯特森(J.D.Robertsen)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大胆提出什么假说?“三明治”结构模型有什么不足之处?(2)蛋白质在细胞膜上有几种形式分布的?(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用的什么方法?实验得出什么结论?3.小组活动三:尝试画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并文字标注结构。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阅读P68文字并结合图4-6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独立完成,限时3分钟)。
《细胞膜和细胞壁》 学历案
![《细胞膜和细胞壁》 学历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e3e74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b.png)
《细胞膜和细胞壁》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2、比较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异同点。
3、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2、难点(1)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机制。
(2)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在学习细胞膜和细胞壁之前,我们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四、学习过程(一)细胞膜的结构1、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
脂质中以磷脂最为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糖类通常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972 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该模型认为,细胞膜中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这使得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细胞能够独立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一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另一些物质通过。
例如,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而细胞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则被排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三种:(1)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如激素。
(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
(3)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三)细胞壁1、植物细胞壁(1)成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2)功能:支持和保护细胞。
(3)特性:全透性,即各种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细胞壁。
2、细菌细胞壁(1)成分:肽聚糖。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f8ebf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c.png)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围绕细胞展开,章节内容从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生长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从而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为后面学习更加复杂的生命现象奠定基础。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则是必修一重点的开始,正式开始介绍细胞的构成。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该章内容是必修一后续内容乃至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及结构,是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学习后的延续,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分析探究细胞的结构功能,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内化和加深,也为后续的“生物膜系统”、“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上看,本节课是适合学生接触了解生命科学史的好素材,通过把科学家探索细胞膜的有关实验整理并转化为适合学生课堂探究的小课题,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中的魅力,同时加强了科学方法教育。
二、学习者分析【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经历过中考后学习更加刻苦,乐于思考,对知识的求知欲更强,逻辑上也逐渐有了概括的思维方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对细胞的分子组成及各种有机大分子的功能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已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对有机分子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为本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模型的建立奠定了知识基础.【学习障碍及解决策略】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概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能力目标①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科学假设②领悟并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②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③关注科学史的学习价值④探讨实验技术进步在生物学发展史中的作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细胞膜和细胞壁》 作业设计方案
![《细胞膜和细胞壁》 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80b9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3.png)
《细胞膜和细胞壁》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增强学生对细胞这一生命基本单位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作业内容1、知识回顾(1)要求学生绘制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成分。
2、观察与比较(1)提供不同类型细胞的图片或显微镜下的观察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
(2)思考这些差异与细胞的功能和生存环境有何关系。
3、案例分析(1)给出一些与细胞膜和细胞壁相关的疾病案例,如某些细胞壁缺陷导致的细菌感染,或者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引发的疾病。
(2)要求学生分析这些疾病发生的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研究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4、实验设计(1)假设要验证某种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
(2)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细胞壁对细胞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
5、拓展阅读与报告(1)提供一些关于细胞膜和细胞壁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文章或科普资料,让学生阅读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总结其中的主要观点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知识简述、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的书面表述。
(2)书面报告要求语言清晰、逻辑严谨,字数根据具体任务而定。
2、口头报告(1)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设计或阅读报告,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汇报,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四、作业难度分层1、基础层(1)侧重于对细胞膜和细胞壁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结构组成、基本功能等。
(2)以简单的绘图、简述和填空形式呈现作业。
2、提高层(1)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疾病案例的分析。
(2)进行较为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拓展阅读报告。
《细胞膜和细胞壁》 作业设计方案
![《细胞膜和细胞壁》 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ea793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1.png)
《细胞膜和细胞壁》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成分。
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功能,并能举例说明。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模型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二、作业类型1、书面作业知识梳理:让学生绘制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概念填空:设计一些关于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概念性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简答题:提出一些与细胞膜和细胞壁相关的问题,如“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不同生物中的差异是什么?”,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实践作业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模型制作: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模型,加深对其结构的理解。
3、在线作业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布置一些与细胞膜和细胞壁相关的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学生可以在线完成并即时得到反馈。
三、作业难度分层1、基础层次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如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基本结构等。
例如:“细胞膜主要由_____和_____组成。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_____。
”2、提高层次对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增加一些理解和应用类的题目,如分析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方式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比如:“比较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异同,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细胞中的作用。
”3、拓展层次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和创新性的作业,如探讨细胞膜和细胞壁在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能够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发挥治疗作用,请查阅资料并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
(高一)六合高级中学沈琨
一、教材分析
《细胞膜和细胞壁》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结构与功能。
本节是在学习了生物中的大分子以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细胞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细胞中的化合物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是对于组成细胞膜的各种化合物如何有序组合而形成完整的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都是初次接触。
本节课从微观的领域认识细胞膜,较为抽象,且结论性知识较多,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准确说出细胞膜的成分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2.技能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细胞膜亚显微模型,描述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式的能力;
(2)根据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依据科学史构建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引导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内部结构组成与特点。
2.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结构成分以及细胞膜的流动性。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光镜下未经染色动物细胞图片和光镜下气泡图片,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你是如何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答案提示:气泡中间光亮,里面只有空气;边缘颜色较深。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过渡】那么,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呢?它又具有哪些功能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想办法获取细胞膜。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验体验一下细胞膜的制备。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要想研究细胞膜的结构与成分,必须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我们往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细胞器。
那具体操作方法如何呢?
播放制备细胞膜的实验视频,让学生明确制备方法——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到清水里,红细胞会因吸水而胀破,从而获得纯净细胞膜。
【过渡】已经获取了细胞膜,如何分析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
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探索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环节一:探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资料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脂溶性物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
思考:从资料中你可得知细胞膜中含有什么成分?依据是什么?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思考:由此推测,细胞膜上最有可能还含哪种化合物?
小结:通过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的深层研究发现:细胞膜上确有蛋白质分子存在。
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屏幕出示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包括磷脂、蛋白质和糖类,分示意图如下:(边画图边讲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知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问题: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怎样进一步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细胞膜?
环节二:探索细胞膜的结构
资料3:1917年,郎姆瓦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挥发完后,磷脂分子分布散乱,经过推挤,磷脂分子排成单层,而且其磷酸基团的极性头部都浸入水中。
(如下图)空气
思考:从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看,磷脂分子的头部和尾部与水的亲和力有什么不同?
资料4:1925年,科学家们把红细胞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抽提出来,发现其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思考:这提示了什么内容?(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层组成)
讲述:我们知道细胞主要生存在液态环境中,细胞膜的外侧直接与液体接触,细胞膜的内侧也直接与液体接触。
问题:那么,细胞膜中的双层磷脂分子应该怎样排布才能稳定地存在于液体
中?(提示:结合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和尾部具有疏水性将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试着画出其排布情况,并讲出其排布特点。
)
屏幕出示排布结果如下:
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示意图
小结: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其在细胞膜上的排布特点是——头朝两侧尾相对。
问题: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怎样组合?
屏幕出现图示,让学生回答蛋白质分子分别以三种方式和磷脂双分子层结合。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蛋白,糖蛋白起什么作用?(识别、信息传递等)
小结:
蛋白质的位置:(1)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2)嵌入在磷脂双分子层中;(3)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总结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
环节三:探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问: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否静止?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资料5:人细胞与熟悉宝融合过程示意图。
问题:人细胞和鼠细胞为什么能融合?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么样进行的?实验反应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
提示:这是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构成细胞膜的绝大多数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因此,我们又将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称之为“流动镶嵌模型”。
问题: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何意义?
启发实例: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伸出伪足来捕食;精卵结合的过程等。
环节四: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细胞膜的功能
问题:结合课本,从细胞膜的位置和结构以及其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小结:(1)细胞的边界;(2)控制膜内外物质的交换;(3)与活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有关。
环节五:植物细胞壁
问题:细胞膜是动植物都有的细胞结构,为何植物细胞能够维一定的形态,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这与植物细胞的何种结构有关?(细胞壁)自主阅读课本,简述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功能。
小结: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保持细胞正常形态;支持、保护细胞。
七、课堂小结
1.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糖类;
蛋白质对细胞膜的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约多。
3.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八、板书设计
3.2《细胞的结构与类型——细胞膜》
一、细胞膜
1.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1)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2)蛋白质分子镶在、嵌入、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3)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表面
3.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4.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二、细胞壁
1.化学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2.功能:支持、保护作用;维持细胞形态。
九、作业设计
1.最能代表细胞膜的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A.C、H、O、N B.C、H、O、N、S
C.C、O、H、P D.C、H、O、N、P
2.下列不属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的是()。
A.保护性屏障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D.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3.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下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做实验(填字母)。
A.人的成熟红细胞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蛙的红细胞D.鸡肝研磨液
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填标号)。
(3)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有关(填标号)。
(4)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
十、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运用科学实验史料让学生分析、探究,培养学生建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这样不仅强化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感受到培养学生建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这样不仅强化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感受到通过分组合作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本节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