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要求
高职高专《机能实验学》课程研究
高职高专《机能实验学》课程研究机能实验学是以机体的机能活动为观察对象,研究正常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病理状态下的变化特点及药物对机能活动影响的一门基础医学实验学科。
机能实验学涉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并将这些内容进行科学地系统整合,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实验学科。
现在我校的机能实验学教改正在进行,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经验,我科室全体教师都能够独立带领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全部综合性实验。
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机能实验学这门课在我校经历从无到有的改革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成果凝聚着许多领导和教师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
通过历时几年几届学生的实践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现对高职高专机能实验学课程部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机能实验学是以机体的机能活动为观察对象,研究正常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病理状态下的变化特点及药物对机能活动影响的一门基础医学实验学科。
1.课程总体安排课程总体安排包括两部分:实验内容和实验考核。
现将实验总体内容安排实验一具体内容进行介绍。
实验内容总学时32学时,分8次课完成,每次4学时。
表1是8次实验的内容安排。
2.课程实施过程下面以实验一机能实验学概述及手术器械和仪器的使用为例,说明课程实施过程。
2.1 概述2.1.1机能实验学的概念机能实验学是以机体的机能活动为观察对象,研究正常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病理状态下的变化特点及药物对机能活动影响的一门基础医学实验学科。
机能实验学涉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并将这些内容进行科学地系统整合,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实验学科。
2.1.2机能实验学教学目的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机能实验学在保留了部分经典的电生理、人体生理和药理实验的基础上,将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实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通过各种病理实验模型的制备、药物及其他方法救治,将生理、药理及病理生理融会贯通。
2.1.3机能实验学的教学要求实验前。
浅谈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体会
浅谈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体会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机能实验学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放在第一位。
一、教学目标准确清晰。
机能实验学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各种机能实验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并通过对这些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要求自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确定每个实验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精选。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于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
(一)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初步掌握心脏检查方法和心电图描绘方法。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的,因此,我在上机能实验学课时,会对学生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思维要活跃、不要怕困难、敢于质疑等。
三、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个别差异比较大的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而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则应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以便形成各具特色的学习群体。
(一)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脏电活动的基本规律,认识心脏工作的特性。
(二)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识别心电图,掌握简单的操作技术,包括心电图的阅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的热情,树立献身医学事业的志向。
教学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讲解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实验设计的原理
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实验设计的原理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生理教研室白瑞樱2022-10-29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授课老师姓名及职称:白瑞樱助教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2022.10.29机能学实验设计与方法【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及要素。
2.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完成实验设计,分辨出三种药物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和毛果芸香碱。
【实验原理】〔一〕实验设计的根本程序立题、设计、预备和正式实验、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统计分析^p 、总结和撰写论文等方面。
立题要注意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设计的三项根本原那么1.对照原那么:〔1〕阴性对照:1〕空白对照;2〕实验对照;3〕抚慰剂对照。
〔2〕阳性对照〔3〕自身对照〔4〕互相对照2.重复原那么:3.随机原那么:〔1〕完全随机〔2〕平衡随机〔三〕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1.明确实验目的2.确定实验方法和指标强调客观性、特异性、重现性和灵敏性3.选取实验样本要注意选择接近于人类而又经济的动物,动物年龄、体重、性别最好一致,并且实验样本要根据实验目的、方法和指标而定。
〔四〕三种药物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和毛果芸香碱的药理学特性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是胆碱能神经递质,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水易分解。
由于作用非常广泛,且在体内为胆碱酯酶迅速破坏,故除作为药理学研究的工具药外,无临床实用价值。
1.M样作用静脉注射小剂量Ach即能冲动M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相似的作用,引起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兴奋,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以及腺体分泌增加等。
舒张血管可能是冲动血管内皮细胞的M受体使内皮细胞释放依赖性舒张因子所致。
2.N样作用剂量稍大时,Ach也能冲动N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全部植物神经节和运动神经相似的作用。
还能兴奋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组织〔此组织在胚胎发育中与交感神经节的来一样,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使之释放肾上腺素。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医学机能学实验是一种通过仪器检测人体生理功能,了解身体机能状态的实验。
在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
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讨论。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核心,也是实验进行的初衷。
在医学机能学实验中,实验目的一般是为了探究某一生理功能的特征,评估生理状态的变化,或者研究某些治疗手段的效果等。
在确定实验目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明确研究对象:实验目的应该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例如正常人、疾病患者或特定人群。
(2)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应该具有明确的实验内容,例如检测某一生理指标的变化、评估某种治疗手段或对比不同人群的生理指标等。
(3)可操作性:实验目的应该能够被实际操作,并得到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二、实验对象医学机能学实验对象一般为人体,因此实验对象的选择需要尽可能符合实验目的,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人群年龄范围:根据实验目的需要,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群年龄范围。
(2)身体健康状况:选择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群,避免个体因身体不适而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对象数量:根据实验目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数量,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4)代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群作为实验对象,以便将实验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三、实验方法医学机能学实验在实验方法上包括多种技术手段,例如测量血压、心率、血糖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前准备:对实验对象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空腹等。
(2)实验仪器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并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3)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个人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4)实验过程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等。
四、数据分析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数据分析中,常用到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要求
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要求医学是实验性科学,对生物功能的了解、疾病发生机制的探讨和药物作用规律的掌握等各种医学知识无不来源于医学实验。
可以认为,医学研究进步的历史就是医学实验进步的历史。
医学实验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因此,在学习医学课程时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
学习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有如下几方面。
通过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不但学习和掌握机能实验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在实践中认识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正常功能、疾病模微及药物作用基本规律。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启发创新思维。
2.学习机能实验学课程的要求科学实验研究工作需要定的专专业知识和实验科学的基本常识,因此需要实验者做到:(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①应提前预习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目的、原理、要求以及实验步骤和操作程序。
②登录虚拟课程网站,学习和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
③结合实验内容,准备相关理论知识,事先有所理解,力求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果④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各个实验步骤的可能做出预测,并尝试予以解释。
(2)实验中认真操作.缜密观察,如实记录:①认真听取教师对实验的讲解,注意观察示教操作的演示。
要特别注意教师所指出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②严格按照实验教材中所列出的实验步骤,以及带教老师的要求操作。
在以人体为对象的实验项目中,应格外注意人身安全。
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播散的可能。
③实验小组成员在不同实验项目中,组内成员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统一指挥,并轮流承担各项实验操作,力求每个人均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④实验过程中,在认真操作和仔细观察的同时,要及时如实记录,积极思考。
经常给自己提问题,例如,发生了什么实验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有何意义等等。
⑤在实验过程中若遇到疑难之处,先要自己想办法予以排除。
解决不了时,应向指导教师汇报情况,请求其予以协助解决。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仪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六、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本次机能实验学的实验设计旨在通过对机能原理的研究,了解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掌握机能的性能表现和使用方法,以及探究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机能是指物体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
它是物体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机能有许多种类,如力学机能、热力学机能、电磁机能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机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三、实验器材与仪器1. 电动车模型;2. 电池;3. 电线;4. 万用表;5. 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和电动车模型:将正极连接到电动车模型上,负极连接到地线上。
2. 测量电动车模型转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动车转速,并记录数据。
3. 观察示波器波形: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动车模型的波形,并分析其特点。
4. 改变电池电压:改变电池的电压,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5. 改变负载:改变负载,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电池电压的增加,电动车模型的转速也在增加。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当负载增加时,转速会下降。
这是因为负载增加会导致机能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减慢了机能运作的速度。
此外,在观察示波器波形时,我们发现当机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时,其波形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态;而当机能处于低速运转状态时,则呈现出较为简单的周期性波形。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我们了解了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并掌握了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熟悉了一些常用仪器和工具,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报告机能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观察和记录不同机能学实验的现象和数据。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电动机2.滑轮3.蓄能弹簧4.滑块5.拉力计6.直尺7.手机计时器8.实验台9.杂物刻度尺三、实验原理1.机能学是研究力学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机理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
2.Hooke定律:F=kx,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
3.功=力×位移×cosθ,功率=功/时间。
四、实验步骤1.实验1:验证Hooke定律。
(1)将弹簧固定在实验台上。
(2)将拉力计挂在弹簧一侧,并将另一侧用滑块挂起。
(3)慢慢引起滑块及弹簧一起向下,记录弹簧两端的拉力。
(4)重复以上操作,计算弹簧拉力与位移的比值,验证Hooke定律。
2.实验2:测定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
(1)将电动机固定在实验台上。
(2)将滑轮挂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并用杂物刻度尺测量滑轮半径。
(3)将拉力计挂在滑块上,并将弹簧挂在滑轮上。
(4)以恒定速度转动电动机,记录拉力计的读数和滑轮的转速。
(5)根据功率的公式计算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
五、实验结果1.实验1:验证Hooke定律。
当位移为0.1m时,拉力为20N;当位移为0.2m时,拉力为40N。
则弹簧拉力与位移的比值为20N/0.1m=200N/m,40N/0.2m=200N/m。
两次测量结果一致,验证了Hooke定律。
2.实验2:测定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
拉力计读数为15N,滑轮转速为600r/min,滑轮半径为0.05m。
功=15N×0.1m×cosθ=1.5J,时间一般为2s,功率为1.5J/2s=0.75W。
六、结论1.通过实验1验证了Hooke定律,即弹簧拉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
2.通过实验2测定了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结果为0.75W。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机能学实验,我对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机能实验学 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1.实验目的(1)学会记录牛蛙在体心脏功能活动的方法。
(2)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出现的反应,了解心肌兴奋性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动物动物:牛蛙,雌雄不拘2.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PcLab,蛙类手术器械,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铁支架,滴管试剂:任氏液2.3实验方法与步骤①流程:破坏牛蛙脑和脊髓→固定牛蛙→打开胸腔暴露心脏→连着细线的小勾夹住心尖→细线连接换能器→放置电极→调整PC-Lab参数→PC-Lab采集正常心肌收缩波形→给予电刺激→PC-Lab采集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②操作:1)取牛蛙一只,破坏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掉,然后从剑突向两侧锁骨肩峰端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2)将与张力换能器有连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
将刺激电极固定,使其两极与心室壁在舒张期与收缩期均能接触。
选择实验项目,调节刺激强度,预设刺激强度为0.5V.3)观察项目:①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分清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
②分别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及时按下PcLab的“刺激”按钮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的出现。
③在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及时按下PcLab的“刺激”按钮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的出现。
④刺激如能引起期前收缩,观察其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
3.结果(1)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可见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是一段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多峰曲线,每个周期包括一个波峰和一段较平缓间歇,其中,波峰的上升阶段对应收缩相,波峰的下降阶段及其后的平缓间歇对应舒张相。
(2)舒张早期后刺激用单刺激(5V)刺激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4 讨论(1)实验中发现改变心尖的角度与高低,会影响心搏动曲线。
因为这时心脏是不正常的搏动,所以应该等一段时间之后再采集.如果没有将蟾蜍的脑和脊髓完全捣碎,那么肢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心搏动曲线的采集。
《机能学》教学大纲
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工程专业、临床检验专业、临床药理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等前言课程简介:机能实验学是研究生物正常功能、疾病发生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实验教学的设置总共104学时,分为总论4学时、基本实验68学时、整合实验32学时等三部分。
实验总论介绍实验的总体要求等实验相关理论,实验设计介绍与实验有关的科研知识,为开放实验打好基础;基本实验为经过筛选的原机能学科的实验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机能学科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整合实验是综合各机能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验项目,目的是启发学生将有关机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实验包括16个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了神经组织动作电位、大脑皮层功能、机体感受器等基本生理学实验内容;缺氧、急性右心衰竭等基本病理生理实验内容;药物机理、药代动力学参数、半数致死量等基本药理学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设计等内容。
整合实验包括4个实验。
包括家兔有机磷中毒及解救、正常家兔磺胺嘧啶钠药动学参数的测定、呼吸运动的调节与呼吸衰竭的治疗以及多媒体模拟实验等。
每个实验8学时。
实验动物以蟾蜍、家兔、小鼠等为主;实验操作包括动物分组、捉拿,家兔耳缘静脉给药、麻醉、离体心脏标本制备;家兔耳缘静脉给药、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小鼠腹腔内注射及颈椎脱臼处死等。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能实验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机能实验学实验方法,促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培养机能实验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课程负责人及授课团队:课程负责人:赵红教授授课团队:李亘松教授张倩茹副教授宋阳副教授陈航副教授李凡高级讲师考评方式: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实验设计使用教材及其他建议参考书:《人体机能学实验教程》2010年2月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生理学》2013年3月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理学》2013年3月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2013年3月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培养机能实验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机能实验学离体肠实验
机能实验学离体肠实验机能实验学离体肠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离体肠实验,了解胃肠道中葡萄糖酶的活性及其对碳水化合物消化的作用机制,掌握离体器官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消化道生理学方面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离体肠实验是指将新鲜的肠道组织或动物的小肠、大肠等离体,置于温度和pH值适宜的生理盐水中,再加入所需的药物、盐酸等药剂,从而对肠道组织的生理功能进行研究。
本次实验中,离体肠道组织通过消化酶葡萄糖酶的作用下,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并通过检测葡萄糖的浓度变化,来研究葡萄糖酶的活性及其对碳水化合物消化的作用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 实验所用材料:1. 实验动物(如豚鼠、鼠等)的小肠、大肠等离体组织;2. 生理盐水、重铬酸钾(K2Cr2O7)、亚甲蓝、淀粉溶液;3. 6支试管、吸管、定量移液管、滴定管等器材;4. 葡萄糖测定仪或光度计等测定葡萄糖浓度的设备。
(二) 实验步骤:1. 取新鲜的小鼠小肠或大肠,放入含有生理盐水的洗涤碗中,沿着肠子的长轴切下一小块(2 cm左右),用小剪刀剪成约5 mm宽,约20 mm长的均匀大块,称量其重量(约0.3 g)。
2. 在滴管底部用橡皮头接上小肠或大肠组织,将其浸泡在含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使其与淀粉溶液充分接触。
(试管中的淀粉浓度为1%或2%)3. 原地变性:用70%酒精浸泡处理过的肠道块,将其浸泡在70%酒精溶液中,15min后取出,洗去酒精,以煮沸水煮5min即可。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将细胞膜过膜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良好状态保留下来,保证葡萄糖浓度是从肠道上皮细胞内部扩散出来,以充分保证葡萄糖酶反应从肠道内部开始。
4. 生理盐水洗涤:取1支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将肠道块放入试管中,轻轻摇动,使其与生理盐水充分接触,洗涤掉表面的残留物质。
5. 模拟肠液:取1支干净的试管,加上2 ml的氯化钠溶液(0.9%),加3 ml的磷酸氢二钾盐酸盐缓冲液(pH 7.0-7.5),加入含有亚甲蓝的淀粉溶液,制成模拟肠液。
机能实验学 人体心电图描记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人体心电图描记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1了解人心电图各个波形的正常形态及其生理意义1.2学会使用心电图机和测量心电图波形的方法2.材料与方法2.1实验对象对象:人,20岁,65公斤2.2实验器材器材:心电图机、检测专用床、酒精棉球2.3实验方法与步骤(1)让受试者安静放松的平躺在检测用床上。
(2)用酒精棉球擦拭即将被电极覆盖的位置。
(3)将不同颜色的电极放置到正确的位置上:红电极夹-右手腕、黄电极夹-左手腕、绿电极夹-左脚踝、黑电极夹-右脚踝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V3-V2与V4之间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点V5-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4)心电图机检测出受试者的心电图图像(5)描述各导联心电图。
(6)分析心电图A. 辨认三个波、两个间期(P-R、Q-T)、S-T段:B. 测量II导和V5导联的P波、R波、T波波幅、P-R、Q-T、R-R间期(心电图纸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1mv)C.计算心率(心率=60/P-P间隔时间):测量P-P或R-R 间期,测定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
4 讨论4.1辨认三个波、两个间期(P-R、Q-T)、S-T段;如下图,已在Ⅱ导和V5导联中标注4.2 Ⅱ导和V5导联记录;4.3测心率;根据心率测量计算公式:心率 = 60/(R-R间期时间)其中受试者R-R间期时间的平均值为0.672,则受试者的心率为:心率 =89次/min5.结论实验测量可得,受试者心率为89次/分,为窦性心律,心率正常。
机能实验学 利多卡因抗氯化钡致心律失常作用
《利多卡因抗氯化钡致心律失常作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的方法2.以心电图变化为指标,观察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3.观察过量利多卡因引起的心律变化(二)实验原理:1.氯化钡能促使浦氏纤维的钠离子内流,提高舒张期的除极速率,从而诱发室性心率失常,可表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也是一种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模型。
2.奎尼丁、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对之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三)实验方法:(1)大鼠的麻醉与固定:10%水合氯醛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0.3ml/100g,麻醉后进行背位固定。
(2)股静脉插管:1.股静脉部位:位于大腿内侧,不股动脉伴行,顺其走向剪开皮肤约2cm长,暴露并分离股静脉2.操作方法:提起近心端线以阻断血流,远心端剪一小口插入股静脉插管,双重结扎固定,结扎远心端。
3.备用方法:股静脉插管失败,可采用舌下静脉给药(3)描记II导联正常心电图:把心电图机的肢体导联的针形电极揑入大鼠四肢皮下(黑色-右下肢、白色-右上肢、红色-左下肢)(4)给药,记录心电图变化:1.iv.氯化钡4mg/kg(0.05ml/100g)2.iv.治疗量利多卡因5mg/kg(0.1ml/100g)3.iv.过量利多卡因5~20mg/kg(0.1~0.4ml/100g) 5.观察项目4.iv.氯化钡4mg/kg(0.05ml/100g),观察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出现。
5.iv.治疗量利多卡因5mg/kg(0.1ml/100g),观察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记录心电图。
(四)实验结果:(1)正常心电图(2)注射氯化钡(室性心律失常)(3)注射治疗量利多卡因(恢复过程)(五)实验讨论:1.氯化钡增强蒲肯野纤维对Na+的通透性,促进Na+内流,K +离子外流。
动作电位4相自动除极加快,促进异位自律性增高,表现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可制作心律失常病理模型。
2.利多卡因轻度抑制Na+内流,同时促进K+外流,能减慢动作电位4相除极速率,降低自律性。
课程名称机能学实验
课程名称:机能学实验英文名称:Functional Experiment适用专业:麻醉学编写人员:日期:年月日审定人员:日期:年月日机能学实验Functional Experiment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机能实验学是融合传统的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实验课程为一体的新型课程,是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富于创新精神、适应未来医学科技竞争的新型医学人才。
机能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①机能实验学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②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手术;③实验基本操作技术;④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⑤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探索设计性实验;⑥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
通过机能实验学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复制某些疾病模型以及应用多种手段防治,以巩固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在实验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会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
机能学实验教学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程,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人体机能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综合运用功能学科群知识的能力,培养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深入学习临床医学和其他医学课程打下良好、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1.心肌特性的观察心肌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的生理特性是心脏完成泵血功能的前提。
心肌收缩表现为全或无式收缩,不能发生强直收缩,这与骨骼肌收缩不同,均与其生理特性有关。
基本内容:熟悉蛙心脏的解剖,学习暴露心脏的方法,利用结扎方法来观察蛙心起搏点和蛙心不同部位的自律性高低。
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证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要求
医学是实验性科学,对生物功能的了解、疾病发生机制的探讨和药物作用规律的掌握等各种医学知识无不来源于医学实验。
可以认为,医学研究进步的历史就是医学实验进步的历史。
医学实验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因此,在学习医学课程时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
学习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有如下几方面。
通过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不但学习和掌握机能实验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在实践中认识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正常功能、疾病模微及药物作用基本规律。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启发创新思维。
2.学习机能实验学课程的要求
科学实验研究工作需要定的专专业知识和实验科学的基本常识,因此需要实验者做到:
(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
①应提前预习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目的、原理、要求以及实验步骤和操作程序。
②登录虚拟课程网站,学习和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
③结合实验内容,准备相关理论知识,事先有所理解,力求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果④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各个实验步骤的可能做出预测,并尝试予以解释。
(2)实验中认真操作.缜密观察,如实记录:
①认真听取教师对实验的讲解,注意观察示教操作的演示。
要特别注意教师所指出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②严格按照实验教材中所列出的实验步骤,以及带教老师的要求操作。
在以人体为对象的实验项目中,应格外注意人身安全。
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播散的可能。
③实验小组成员在不同实验项目中,组内成员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统一指挥,并轮流承担各项实验操作,力求每个人均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④实验过程中,在认真操作和仔细观察的同时,要及时如实记录,积极思考。
经常给自己提问题,例如,发生了什么实验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有何意义?等等。
⑤在实验过程中若遇到疑难之处,先要自己想办法予以排除。
解决不了时,应向指导教师汇报情况,请求其予以协助解决。
⑥对于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项目,要及时认真总结分析其原因。
条件许可时,可重复部分实验项目。
⑦所进行的实验结果均应完整、如实记录。
⑧实验结束后,将用具整理清洁,回归原位。
注意取下连在动物身上的器械和装置。
如发现器材和设备损坏或缺少,应立即向指导教师如实报告,并予以登记备案。
临时向实验室借用的器材和物品,实验完毕后应立即归还。
3.认真总结分析实验结果
①认真仔细整理收集实验所得的记录和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尤其应重视那些“非预期”的结果,并尝试做出解释。
②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按时送交指导教师评阅。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