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讲解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城市 & 生态城市
城:墙,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 市:场,买卖场所, market 城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
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City+town——urban area;
生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
农业文明——村落&城市,特点:生产力水平低下;污染少,生态和谐 工业文明——工业化城市,特点:生产力水平较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特点:生产力水平很高;污染少,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 现状值
万元/人 2.5
吨标煤/ 万元
1.4
m3/万元 10
0.7
Kg/万元 300
%
60
%
2.05
%
100
%
95
%
100
%
90
%
0.5
%
100
%
0.5
%
20
%
49.82
%
15.78
%
-
一级指标 社会和谐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绿色建筑率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市场占有率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
自然、经济、社会和谐高效、生态平衡。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
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 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及自然协调发展的 新型社会关系,是最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 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 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和 框 架 .通 过 6 步 骤 来 完 成 生 态城 市 指 标 体 系 的选 取 :( ) 定 个 1确
生 态 城 市 发 展 目标 ; () 定 指 标 分 类 框 架 ;( ) 定 指 标 选 取 标 2确 3确
本 文 旨在 介 绍 中 国城 市科 学 研 究 会 开展 的生 态 城 市 指标 体 系 构 建项 目最 新 进展 。本 指 标体 系充 分 参 考 著 名 国际 机 构 和 中 国各 部 委制 定 的 指标 体 系 ,采 用德 尔菲 法 意 见 征询 、专 家 小 组讨 论 案例 城 市 实 践等 多种 方 式 ,确 定 生 态 城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通 过 综 合研 究 ,确 定 资源 节 约 、环境 友 好 、经 济持 续 、社 会 和 谐 、创 新 引领 5 目标层 水 资源 、能源 等2 个 专题 ,3 个 定 量指 标 9 个 8 6 个
特 别 关 注
T S eci cu he p al Fo s
■ 项 目背景
生态城 市指标体 系构建 与生态城市示范评 价
中国城 市科 学研 究 会研 究 项 目— — 《 态城 市 指标 体 系构 生
举行 的第 七 届 国 际绿 色 建 筑 与建 筑 节 能 大 会 上 举 行 了 生态 城 市 指 标 体 系构 建 与 生态 城 市 示范 评 价 年度 成 果 发 布会 ( 0 O 2 1 一 2 1 )” 。 中国城 科 会 秘 书长 李 迅 介 绍 了该 课 题 的 立题 背 景 及 01 研 究进 展 .课题 组 李 海 龙 博 士 和刘 琰 助 理 研 究 员分 别介 绍 了 生 态城 市指 标体 系 和生 态城 市示 范 案例 ( 期特 约 刊 登 )。 本
1 生 态城 市 指标体 系构 建 方法 与特 点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
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
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明年出台(2004-11-22 05:59:15)【南京日报报道】(记者朱文君通讯员徐小怗)2008年,我市将建成“全国生态市”,按相关指标,届时,我市一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将达到330天以上,城市将无4类水体。
日前,由中科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和南京市环科所共同完成的《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通过以中国科学院李文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评审,《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将于明年出台。
规划大纲展示了目前我市的生态状况:我市人均水、土地资源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单位GDP水耗约400立方米/万元,高于全国对于生态市的要求。
南京城区水质大部分达不到所属功能区类别要求,郊区水质总体尚可,但局部恶化现象尤其是工业区附近水质超标现象不容忽视。
全市空气质量总体转好,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较严重,尤其在市工程建设量较大的地区和车流交通量大的地区,超标严重。
规划大纲对南京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
主城、都市发展区和市域构成南京生态建设空间的3个圈层,以主城外围山林、高速公路绿带、农田、湖泊、河流为依托,构筑南京生态基础设施网架。
同时,以区、乡行政区界为单元,将它们分为“生态保护与禁止开发区”、“生态修复与限制开发区”、“生态缓冲与控制开发区”以及“生态建设与引导开发区”。
针对土地资源的紧缺,避免城市无序外扩,规划将对主城用地进行约束。
规划大纲将生态市的建设分为3个阶段,即2004年至2008年,达到国家“全国生态市”生态标准的要求,高淳、溧水两县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
在对生态市考核的28项指标中,我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森林覆盖率等9个指标基本达标,人均GDP、城市空气质量等15项指标经过努力可以在近期创建中达标。
2009年至2012年,我市将主要通过实施生态产业和重点生态领域的建设,使市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基本形成生态产业体系框架;2013年至2020年为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全面提升阶段,初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生态社会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任何生态城市建设都应遵循“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的原 则, 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 , 实现其最佳的生态功能。本 文运用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对山东省 1 个地 ( ) 7 市 生态 系统 的结构 、 能和 协调 度进行 了直 观评价 分析 。 功 在 此基 础上 进行 聚类 分析 , 获取 各城 市 的生态信 息 , 提 出 山东 省生 态城 市建设 的对 策 和措施 。
_ __ __ ___ _ ’
T k h n o g P o i c o  ̄ t  ̄ a e S a d n r vn e f rEx p l
C N Ja WA i HE un, NG L —Hom  ̄ adE vom n,hnogN ra U i ri ,i n20 1 , h a C lg f ou tnR s v n ni n etSadn o l n e t J a 04 Ci ) l ao o r m v sy n 5 n A s atT en aL fh l ,osut dI nglo o g a c p vm n W Sh o 0 c osutnbsdo dxs bt c:h l S/ t pa cnt c a aae f e l i l i i r e et a ee l  ̄ i cnt co ae i ee r e 1  ̄o e n r n n " r oc t m o c y t c o y t r i nn
势,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 而且对全 国东、 西部 省 、 和 自治区生态建设 具有重要 的示 范意义 。 市
2 评 价指 标体 系的 建立及 其评 价方 法 2 1 三级 指标 的选 取 .
。。
结
人与 自 然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传统的城市建设注重
城市 的职能 , 政 治经 济 中心 、 化 教育 中心 、 融 贸 如 文 金 易 中心 等 , 生态城 市建 设 注重其 规模 和效 益 , 市环 而 城 境建 设 的 目的是 为 了让城 市更 适合 人居 住 。生态城 市 建设 注重 因地制 宜 , 根据 城市 的特 色建设 生态城 市 ; 但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价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也加速了人们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价的研究。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概述生态城市是一种以生态为中心,尊重自然、优化资源、提高生活质量和满足未来世世代代需求的城市,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低碳、清洁、健康、智能、可持续的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它强调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尊重自然环境,积极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推行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把城市绿地、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垃圾处理、交通方式、建筑材料等方面纳入考虑,将环保生态理念贯穿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征1.低碳环保: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彻底改变以往的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着重建设低碳环保城市。
2.绿色生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加强城市的绿地建设和环保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
3.智能化: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将IT技术引入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4.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长远利益为前提,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评价标准1.环保性评价:测评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环保设施的建设情况。
2.生态平衡评价:测评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情况和绿地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3.低碳环保评价:测评城市的碳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
4.智能化评价:测评城市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情况。
5.空间布局评价:测评城市建筑密度和道路规划情况,判断城市的城市空间格局特征。
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案例1. 新加坡生态城市概念: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以可持续性和杜绝环境损害为目标。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1. 可持续性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要以可持续性为原则,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在满足当前人类生活需求的也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影响后代子孙的生存空间。
2. 生态保护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合理利用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并且要推广循环利用的理念,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景观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营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绿地和公园数量,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5. 社区参与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尊重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使城市规划更加人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 生态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指导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 生态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将生态保护区、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合理融入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态性。
3. 生态节能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推广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郭秀锐等,2001)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从生态系统角度)(郭秀锐等,2001)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
生态城市应满足以下八项标准:(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6)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7)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8)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在自然物质——经济物质——废气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投入少,经济物质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
该系统的有效运行在产业结构方面的表现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的倒金字塔结构。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以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3)整体性和前瞻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时,不仅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利益,协调发展,而且还要满足不同地区,社会,后代的发展需求。
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会因眼前利益而用“掠夺”其他地区的方式换取自身暂时的“繁荣”,或牺牲后代的利益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4)高质量的社会人文环境发达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础和智力条件之一,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和相合的社区环境。
(5)环境质量指标国际化生活环境优美,管理水平先进,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1、引言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而建设生态型城市现在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接下来,我们就对生态型城市的规划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以此来让大家了解到,生态型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环境质量优秀发展科学的城市,更重要的是要对生态的保护和设计。
在建设生态型城市时,还要在设计和建设时对自然的生态基础进行充分的利用。
一个城市的建设是否科学,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这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传承。
城市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同样他也是人们生活的乐园。
但是,目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
那么,建立生态型城市,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如何使城市得到持续的发展,我们就要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污染,使城市健康发展。
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好。
目前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科学建设模式。
它对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2、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的城市建设目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我国传统的不科学的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水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些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活,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阻碍作用。
3、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
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
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
生态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的环境指标体系研究摘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必须立即转变,以民主、文明、高效、健康、创新为特征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国内外城市已开展建设实践,但是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加以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加快生态城市理论研究显得特别迫切。
关键字:生态城市;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指标体系1 生态城市概述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1]。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所谓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经济——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具体地说,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拥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2]。
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居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推广生态产业和生态工程技术。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是指为了实现城市低碳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对城市环境、社会经济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测的指标体系。
该体系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
1.碳排放指标低碳生态城市的最核心指标是碳排放量。
通过监测城市工业、交通系统和居民生活等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城市的低碳发展程度。
该指标可以分为单位面积或人均碳排放量,用于反映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低碳经济水平。
2.能源利用指标能源利用指标是评估城市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包括城市总能源消耗量、能源供给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3.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是评估城市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
包括城市绿地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空气质量等指标。
该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4.环境治理指标环境治理指标是评估城市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指标。
包括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
通过监测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和质量,评估城市环境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5.社会经济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是评估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指标。
包括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低碳生态城市必须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6.资源利用指标资源利用指标是评估城市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指标。
包括用水量、用电量、用地率和资源回收率等方面。
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各个指标之间有着相互关联和交互作用。
它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的统一,推动城市向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同时,该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城市政府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促进城市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持 续发 展 的重要 性 ,可 持续 发展 不仅 仅是 经济 和 社会 的可 持 地成效 ,其 中德 国的埃尔兰根 市被确定 为最接近 生态城市 的城
公 共 管理 Ⅱ
生态城市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纪晓 东 代 同亮
前 言 :随着社 会 的发 展 ,作 为人 类城 市建 设发 展方 向的 洁 、优 美、舒适 、安全 ,失业率低 、社 会保障体系 完善,高新 生态 城市 建设 逐渐 引起 社 会各 界 的广泛 关注 。本 文在 研 究 国 技术 占主导地位 ,技术 与 自然达到 充分融合,最大 限度 的发挥
广 、信 息 多的教 育作 用 ,努力 占领职 工 思想 阵地 。
政 治工 作 的方法 和手 段应 该 率先 有所 突破 。电化 、 电信 、电 参 考文 献 :
脑 也 应 是思想 政 治工 作适 时选 择 的最 佳教 育工 具 。当前 及 今 [ 1 ] 侯宁 .浅谈公路体制改革过程 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 后 要 掌握 并运 用好 互 联 网络这 个 “ 第 四媒 体 ”,使 思想 政 治 要性 .中国公路 人 . 2 0 0 8 年9 月 工 作 的 内容在 互联 网上 占有一 席之 地 ,要研 究 网络特 点 ,趋 [ 2 ] 毛尚平 . 浅谈公路体 制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团 利 避 害 ,开展 网络 宣 传 。公路 部 门的局 域 网 、 电子 邮件 等现 结报 . 2 0 0 3 年9 月
的关键所在 ,为生态城市 的建设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
社会 、 自然 的顺 序 依次进 行 分解 ,其 中在经 济系 统 中的经济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引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量化评估生态环境现状,发现问题,规划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手段。
在科学和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支持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和准确。
本篇文章旨在探索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概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简称生态指标体系,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核心。
生态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资源环境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生物学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规划指标。
其中,资源环境指标包括水、土、气、自然保护区等环境要素的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反映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生物学指标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和生殖力等方面的指标;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化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指标;规划指标反映了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目标和规划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生态指标体系的建设建设生态指标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依据评估目的及数据可获得性确定指标评价的目的不同,所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也不同。
要建立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需首先明晰评价目的。
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需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2.制定评价指标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评价指标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标准。
指标的定义、数据的采集方法、权重的确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评价等都需要有详细而严格的标准和方法。
同时,应定期更新指标及标准,保持其时效性和科学性。
3.建立数据库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繁琐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这个过程需要完整和正确的数据来源、数据共享和数据处理手段。
四、结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估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案,帮助决策者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人类的长期福利。
安徽省出台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安徽省出台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为了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以指导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介绍。
首先,该指标体系从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角度出发。
一个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这个指标体系要求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和功能区划。
此外,还要求城市规划的建设与运营要具备可持续性,即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其次,该指标体系从能源与环境角度出发。
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要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减排。
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求城市要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排放,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些要求的落实将有助于建立低碳、节能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再次,该指标体系从社会与文化角度出发。
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环境,还要提升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品质。
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求城市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关注居民的健康和福利,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同时,要推广文化艺术,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
这些要求的落实将有助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最后,该指标体系从经济与产业角度出发。
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求城市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环保和节能产业的投资,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优质的产业园区和经济发展区,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总之,安徽省出台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能源与环境、社会与文化、经济与产业等多个方面。
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诋碱 鼍 莨
中 国 生 态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构 建 研 究
李 海 龙 于 立
( .中 国 城 市 科 学 研 究 会 , 京 ,0 8 5 2 1 北 10 3 ;.英 国 C ri 大 学 规 划 研 究 国 际 中 心 , ad , F 03 a f d C ri C 1 WA, K) f U
与 能 源 安 全 、 食 安 全 和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带 来 更 大 的 粮
影 响
方 向 , 真正 的生 态 城 市 建 设 仍 处 于起 步 阶 段 , 但 具
有 长 期 性 、 巨 性 和 复 杂 性 等 特 点 。 因 此 急 需 从 国 艰
正 在按 生态城 市 目标 进行 规 划 与 建设 , 美 国 的伯 如 克 利市 , 欧洲 的芬 兰 、 国 、 大利 亚 、 洛 伐克 、 德 澳 斯
匈 牙 利 、 大 利 和 西 班 牙 参 与 的 欧 洲 生 态 城 项 意
展 中大 国 , 市化 水平 已 由 1 7 城 9 8年 的 1 .2 提 高 79 % 到 21 0 0年 的 4 . % , 7 5 预计 到 2 2 0 0年将 达 到 5 % ~ 5
1将 超 过 l : 3 0亿 。我 国 城 镇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也 从
18 年 的 91 62 k 增 加 到 70 m 2 0 年 底 的 08 3 1 0 5 m , 均 增 加 超 过 10 k 2 年 间 增 长 94 . k 年 2 0 m ,7 了 5 8倍 。 可 以 预 测 , 国 未 来 快 速 城 市 化 进 程 . 我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开始逐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然而,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来衡量其成效。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1.生态环境指标生态城市建设首要考虑的指标就是生态环境指标。
其中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的指标,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
大气污染的指标可包括PM2.5、NOx、SOx等,而水环境的指标则包括COD、BOD、TN、TP等,土壤方面可从重金属、有机物、PH值等角度考虑,另外,由于城市噪声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噪声污染指标也是不可或缺的。
2.生态景观指标除了生态环境指标之外,生态景观指标也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景观指标包括园林绿地覆盖率、湿地面积、城市森林覆盖率等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生态景观状况,也能够展示出生态城市的美丽与舒适。
3.交通、居住、能源等指标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和景观,还需要从交通、居住、能源等多个角度考虑。
其中可包括公共交通的完善程度、住宅用房面积、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既能够反映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能够体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方法1.多维度综合评价法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多维度综合评价法来衡量其成效。
这种方法可以将生态环境指标、生态景观指标、交通、居住、能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全面地了解生态城市建设的情况,并依据评价结果通过调整来优化生态城市建设。
2.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它可以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可以代表全部信息的主成分。
这种方法使评价数据简化,同时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生态景观、交通、居住、能源等方面。
3.AHP法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在生态建设中也可以应用。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
( 1 )指标 体 系 不全 面 ,层 次结 构 不 文 化 等 多 方 面 ,而 国家 生 态 城 市 指 标 体 合 理 系 只 列 出 了城 市化 水 平 、采 暖 区 集 中供 热 普 及 率 和公 众 对 环 境 的满 意 率 三 个 指 标 ,不能 全面 反 映城市 社会 发 展状况 。 ( 2 )指标 体 系未 分配 权重 权 重 是 反 映某 一 指 标 在 整 个 评 价 体 系 中相 对 重 要 程 度 的定 量 分 配 ,而 国 家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中并没有考虑各指标 对 实 现生 态 城 市 总 目标 的权 重 ,并 且 指 标 权 重 的分 配 得 当 与否 ,关 系 到 整 个 指 标 体 系能否 客 观反 映考 核对 象 的实 际 。 ( 3 )指标 体 系不 能体 现 各城 市 的 特 点 国家 颁 布 实 施 的指 标 体 系 虽 能够 反
0 . 0 1 7 1 0 . O 5 1 2
济 经济水平 发 展 经济结 构 城市 化 住房保 障
农 民年人均纯收入 人均T业增加值 ★ 第三产业 占 G D P比例 # 城市化水 平指数 # 人均住 房面积★
二氧化硫 日 平 均浓 度达二级标准天数 ★ 0 . O 5 1 2 水 环境质量 声 环境 质量 城市水环境功能 区水 质达标率 集 中式饮用水水 源达标 率 环境噪声达标 区覆 盖率 万元 G D 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元 G D P氨氮排放量 ★ 污染 物排放 强度
1 . 生态 城市 的概 念 生态城 市的概念是在 2 0世 纪 7 0 年 代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发 起 的 “ 人 与 生 物 圈 ” 研 究 计 划 中首 次 提 出 来 的 。有 关 生 态 城 市 的 概 念 和 内 涵 先后 出 现过 三 种观 点 。第 一 种 观点 将 生 态城 市 进 行 简 单 化 和 现 实 化 ,第 二 种 观 点 将 城 市 完 美 化 和 理 想 化 。 目前 , 国 内外 学 者 普 遍 接 受 和 认 同 的 是 第 三 种 观 点 。该 观 点 认 为 生 态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简述
我国著名生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所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是目前对于国内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它追求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和谐,目前国内诸多学者给出的生态城市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一级指标即为“社会”、“经济”、“自然”。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利用这种方法构筑的评价体系: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种对于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从生态城市的环境、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对生态城市进行了分解,并对于每个子系统中比较重要的方面进行了选择性评价,例如环境系统中的绿化、环境治理,社会系统中的人口结构等等。
按照三级指标的操作定义计算出各三级指标之后,该评价系统又针对各三级指标选取了一阈值,阈值的选择可以参照国际通用标准或召开专家座谈会来进行测定,之后该系统将各项指标现值同阈值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价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并指导后续建设。
但本系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生态城市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强调各系统之前的协调发展,同样的,各系统直接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套指标系统仅仅从微观层面剖析了生态城市各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却无法反映出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也无法如实反映出各系统之间的联系。
其次,生态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生态城市的内涵中就包含了能量流、物质流等得良性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套评价体系侧重于对现状值与阈值的对比评价,虽然有少数指标的现值对可持续发展水平有一定测度,但却无法形成一个能够综合评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体系。
另外,生态城市的建设同样需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城市建设生态城市都需要依托城市现有的自然、地理、人文等资源,因此,要想真正科学、客观的评价一个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加入具有本地特色的评价指标。
最后,该评价系统所采用的最终评判标准仅仅是各现状值与阈值的对比评判,并没有设计各指标的权重,因此很难直观的用某一指数表现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
若从生态城市功能的角度来考虑,生态城市要达到的一个最终目的即为可持续发展,而这里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狭义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是一个生态城市所应实现的最终目标,因此,亦可从生态城市的功能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
生态省——定义
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 级行政区域。生态省建设的具体内涵是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与生态经 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住产业结构 调整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区域生态 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和实施环境保护、 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基本实现区域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衡量某一特定城市是否是生态城 市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时,就必须 构建衡量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 。
1 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
(1)综合性原则
在理解生态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可
直接、全面反映生态城市特征的综合指 标
1 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
(2)代表性原则
生态城市的内涵广泛、复杂,要求选用
% 达到功能 区标准
12 水环境质量 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13 噪声环境质量 14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
15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工业用水重复率
千克/万元 <4.5 (GDP) 且不超过国家 总量控制指标 % ≥60 ≥40
生态县指标——环境保护21个
环 境 保 护 16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100 ≥80 无危险废物 排放 m2 ≥12 % 100 % ≥30 % 100 % ≥90 % ≥90 % ≥80 千克/公顷 <250 % 100 % % % 100 100 <10 %
生态市——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
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 (2)、全市80%以上的县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 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获 命名。 (3)、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 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 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 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党委、政府领 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晓山1.国内外研究动态规划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生态城市由理论研究到实际操作的关键所在。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是从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角度提出的。
从碳减排角度进行的研究基本上在概念理论阶段。
较少考虑碳减排的内容和标准(吴琼等,2005;莫霞,王伟强,2010;谢鹏飞等,20lO;付允等。
2010)。
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研究项目从区域与城市文脉、城市结构、交通、物资与能源、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核心思想是构建人类和环境友好关系的可持续居住模式(薄力之,2008)。
美国重要港口城市克里夫兰的生态城市议程中包含了空气质量、气候改良、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空间、基础设施、政府领导、邻里特色构建、公共卫生、精明增长、区域主义、交通选择、水质保持以及滨水区建设等多个层面的标准要求。
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固体废弃物、交通运输、能源、空气排放、土壤与水、绿色空间、建筑等。
目前,研究生态城指标的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6类:①第1类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解为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子系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组、付允等(2010)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②第Ⅱ类为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吴琼和王如松(2005)、杨志峰等(2005)、颜文涛等(2007)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③第Ⅲ类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宋永昌等(1999)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④第Ⅳ类为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结合,将各种生态规划指标融人到传统城市规划内容中去,黄光宇等(2002)和沈清基等(2008)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⑤第V类根据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在传统城市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直接融入生态指标,欧盟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美国克里夫兰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指标体系、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此类型:⑥第Ⅵ类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科学研究会提出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国家园林生态城市标准属于此类。
从低碳生态城内涵及系统构成、建设内容、规划内容4个方面评价上述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更多强调了生态指标,较少涉及减碳指标:②提出了生态城建设评价指标,较少针对性提出规划过程控制的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规划可控性(即对规划编制过程和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③有些指标体系结构和目标清晰,但指标综合性太强,很难在规划过程中有效控制,而有些指标体系强凋过程控制,但结构层次不清晰。
2.国内外生态指标体系标准建设概况2.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目前,在国际影响最为广泛,指标体系建立相对先进的有美国LEED, 英国BREEAM,德国DGNB,法国HQE。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综合考虑环境、能源、水、室内空气质量、材料和建筑场地等因素,这些都对建筑物的高性能表现起着关键影响。
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将会确保建筑物的实际建造能满足预期的设计和表现。
LEED是目前国际上商业化运作模式最成熟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
目前广为世界各国引用。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建筑研究所与1990年制定。
BREEAM体系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体系涵盖了包括从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
BREEAM体系关注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这种非官方评估的要求高于建筑规范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环境影响。
如今,在英国及全世界范围内,BREEAM体系已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DGNB(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组织德国建筑行业的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
DGNB覆盖了建筑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并致力于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其2008年版仅对办公建筑和政府建筑进行认证。
其2009年版将根据用户及专业人员的反馈进行开发。
HQE(High Environmental Quality),法国高环境品质评价体系。
该体系致力于指导建筑行业在实现室内外舒适健康的基础上将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中国在借鉴以上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也在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并以此为设计和评判依据,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对新建建筑进行评审,给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1、2、3星级,3星级为最高级别。
建设部设“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创新奖”等政策以支持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国际生态住区评价标准英国建筑物环境评估体系(BREEAM)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公认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之后多个国家制定本国的评估体系都借鉴了其内容和框架,BREEAM-C ommunities体系是英国于2009年颁布的BREEAM体系的社区版本,标志其评价对象从建筑扩展到了住区。
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是当前国际上商业化最为成功的评估体系。
2009年正式发布邻里开发体系(LEED-ND)。
借鉴上述两个评估体系,中国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第四版。
2.3国际生态城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全球建设生态城的案例有许多,但还没有像绿色建筑和生态住区出台明确的生态城评价指标体系标准规范。
3.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指标选介3.1构建目标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是为了在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过程中落实“三和”、“三能”,并运用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新理念,建设“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宜居、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旨在节地节水、节能减排、生态宜居等规划理念和建设标准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对生态城规划的引导,将生态城建设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通过指导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促进以下主要目标的实现:(一)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企业和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二)促进社会和谐和广泛包容的社区的形成,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三)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四)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更好的利用资源,产生更少的废物;(六)改善居民的总体生活状况;(七)为中国其它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
3.2指标体系选取原则(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即指标概念必须有明确的科学内涵,数据选取应客观、真实,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
指标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有可取性(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有可测性(所选的指标变量必须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的)。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衡量生态城的指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但对于一些在目前认识水平下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三)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一方面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综合指标,以便全面反映生态城建设涉及的各个领域,并利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区域自身生态环境特点,突出区域特色。
(四)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要考虑目标的近期可达性和远期的前瞻性。
一方面指标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在近期是可实现的。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 本着以上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确定工作。
在指标选取上,主要采取通用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生态特色的城市指标,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区域的实际,力求突出区域特点。
在指标值确定上,参考及类比了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等相关政策和研究中的指标值以及国内外先进生态城市的现状值,向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后,结合本区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后确立。
3.3生态城控制性指标3.3.1 自然环境良好(一)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时限1:即日开始国内对比:全国“十一五”规划针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为:全国75%的主要城市在2010年前全年有292天以上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二)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2指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IV 类水体水质要求时限:2020年之前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
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三)水喉水达标率3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四)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五)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150吨-C/百万美元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
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