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平面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并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规律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课件。
2. 教具:投影仪、白板、彩色笔、图形模型等。
3. 学具:纸、铅笔、尺子、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图形的平移和翻转,提问:你们还记得图形的平移和翻转是什么吗?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图形的旋转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量:图形的旋转是指将图形按照一定的角度和方向进行转动,旋转中心可以是图形内部的一个点或者图形外部的一个点。
请问,图形的旋转有哪些特点?3. 基本方法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思量: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是以旋转中心为基准,按照一定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旋转。
请问,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有哪些?4. 规律总结(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图形旋转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量:图形旋转的规律是指图形旋转一周后,原来的图形和旋转后的图形有何关系?请举例说明。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操作,并填写旋转先后的图形特征和旋转角度。
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解释旋转过程和结果。
6.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图形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量:图形旋转在建造、艺术等领域有何应用?请举例说明。
7. 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图形旋转的概念、基本方法、规律和应用,并进行归纳总结。
8.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变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几何图形的旋转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难点:图形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图形旋转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图形旋转的性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应的教学PPT,包括图形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实例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门、翻转手机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图形旋转?图形旋转有哪些性质?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PPT,详细讲解图形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8平面图形的旋转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2、经探索和操作,发现并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
3、在旋转及其性质的形成、获得的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究旋转性质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播放一首有“旋转”意思的歌曲,紧接着出示“转动的风车、爱玩的摩天轮、工作中的电风扇、荡动的秋千”动画图片。
这些图形中的转动,都包含着旋转,那么,什么是旋转呢?【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具体实例出发,引出课题,播放的流行歌曲、动画图片给学生新鲜感,为本节课的学习增添激情。
二、新知探究(一)、旋转的概念从荡动的秋千上抽象出点、汽车雨刷上抽象出线、三角形抽象出面三个方面讲解旋转,出示旋转的概念: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过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原图形上的点A旋转后是点B,这样的两个点叫作对应点。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数学。
(二)、旋转的性质钟表指针的转动、旋转木马的飞转、风扇扇叶的转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蕴含着旋转的知识。
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这个点可以是图像上的一点、也可以是图形外的一点、还可以是图形内的一点,那么,旋转有什么性质呢?三角形ABC绕着旋转中心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θ角后,得到三角形A’B’C’,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发现: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3、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动画演示三角形的旋转,形象直观。
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旋转,风车旋转重复着历史的记忆;木马旋转幻想着青春的旋律;地球旋转带来日夜的交替;钟摆旋转追赶着时间的极限。
你感受到旋转了吗?三、作业预习旋转图形的画法。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旋转》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8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概念,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旋转的度数和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判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图形旋转后位置的判断和旋转度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个可以展示图形旋转的教具。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概念。
然后提问:“什么是旋转?旋转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的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的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旋转概念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如将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
2024《图形的旋转》说课稿范文
2024《图形的旋转》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的旋转》,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几何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图形的旋转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旋转角度的度量方式。
②能力目标:在图形旋转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和应用的实用性。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能够根据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进行旋转运算。
难点是:理解旋转角度的度量方式,掌握旋转运算的具体步骤。
二、说教法学法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需要通过感知、思考、实践等活动来主动构建新知识。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概念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是: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丰富的图像和动画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给学生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引导他们思考地球的自转。
进而引入今天的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旋转的概念,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1、图形的旋转:首先,我会通过以一个正方形为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
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旋转过程,并发现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与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平面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轴对称、平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性质。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探索平面图形旋转特征的过程,体会图形旋转的性质,能正确运用旋转变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图形的旋转,对旋转有一定的认识,但主要是从直观的角度去感受旋转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衔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观到理性的认识图形旋转的性质。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变换和运动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图形的变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面图形的旋转性质,学会用旋转变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旋转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旋转性质,以及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实例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以便进行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车轮转动、风扇旋转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8平面图形的旋转-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图形的旋转;2.掌握平面图形绕给定点旋转的方法;3.能够通过旋转得到的图形,合理解释旋转后的图形特征;4.能够应用平面图形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平面图形绕给定点旋转的方法;2.通过旋转得到的图形特征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图形的旋转,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引出旋转时与图形有关的两个基本概念——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3.借助课件,向学生演示平面图形绕给定点旋转的动画。
2. 理论讲解1.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总结平面图形绕给定点旋转的方法;2.引导学生运用旋转方法得到平面图形的旋转后特征,并与原图形进行比较;3.引导学生思考旋转时如何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以及旋转方向的问题。
3. 练习与巩固1.基础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平面图形绕给定点旋转的方法,例如维数张纸片旋转的练习等;2.拓展练习: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将旋转方法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一个干杯的活动中,旋转杯子的角度等。
4. 课堂检测1.集中力量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例如旋转中心的选择、旋转角度的计算等;2.设计开放性问题,检测学生是否能够将旋转方法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绕给定点旋转的方法,以及旋转后图形的特征分析。
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精髓。
在练习环节,我们旨在通过生活场景的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展示了本节课知识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针对本节课教学反思,需要在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及方法等方面不断加强改进,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8平面图形的旋转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8平面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平移、翻转和轴对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平面图形旋转的过程,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图形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翻转和轴对称等知识,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旋转的性质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和总结旋转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
2.学会用旋转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
2.难点: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
2.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旋转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具和教学课件。
2.准备一些实际的旋转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旋转变成一个圆形?”引发学生对旋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的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8平面图形的旋转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2.8节“平面图形的旋转”是本册内容中的重要一环。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平面图形的旋转,使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旋转的应用。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旋转现象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进而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学会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旋转操作,加深对旋转现象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2.准备旋转的操作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旋转操作。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扇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图形的旋转。
【课件一】2.8平面图形的旋转
体会到……
我有哪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些收获?
明白了……
旋转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学会了……
旋转图形的基本构成。
懂得了…… 合作交。流得重要性,敢于动手实验、
探究,并勇于表达自己得思想。
课后作业:习题AB
A
四边形AOBC
E
与四边形DOEF,有
什么关系?
AC=DFO BC=EF OA=OD OB=OE
• ∠ A= ∠D ∠C= ∠F AOD• =∠85B°= ∠ E ∠AOB= ∠DOE
图形上的每一个点
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 相同的角度.(旋转
• 应用新知(1)
• △ABO绕点O旋转得到△CDO,则:CABOD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旋转充满兴趣,而且让学生从
生活中感受数学,应用数学。
感受新知
• 在生活中,转动的现象很多,欣赏并观察: (1)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3)若变化,在怎样改变? • 根据自己的理解,该如何描述旋转呢?
旋转 定 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 沿某个方 向 转动一个角度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趣味互 动
引入新知
八个名气不小的大演员应邀到一个剧场演出, 他们向剧场经理提出了同一个要求:在剧场门口的 海报上必须把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否则不仅将 退出演出,而且剧场还需要赔偿他们的损失。八位 名演员同台献技的消息不胫而走,剧场门票一售 而空,生意特别红火。可八位演员的要求却令剧 场经理大伤脑筋,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你要是经理,该怎么办
• 方案1、遵从“女士优先”原则。 • 方案2、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的顺序。 • 方案3、取消演唱会。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8平面图形的旋转 教案
2.8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2、经历探究平面图形旋转性质的过程,提高观察、猜想、操作和概括的能力;3、体会图形的旋转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对旋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旋转性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在屏幕上有个什么?它在做什么运动?生答:风车,在转动。
今天的学习就和转动有关系。
教师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旋转。
课件呈现flash动画,让学生观察汽车、摩天轮、齿轮和钟表的运动情况,说一说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出示目标和重难点:学生齐读。
三、温故知新: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请你说一说。
其中,有一种定义的方式是通过旋转的来获得。
即:角也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课件展示射线旋转成角的过程。
结合图形让学生说一说旋转的概念,以及识别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等概念。
四、探究性质1、观察与猜想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旋转得到的。
请指出图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和对应线段。
小组合作:学生用课前制作好的三角形纸片,演示旋转过程,观察并猜想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之间又怎样的关系?组内交流后,小组代表发言。
2、验证猜想如上图所示,三角形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到三角形A′B′C′的位置。
(1)分别连结对应点A、A′与旋转中心,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A′,它们有什么关系?任意找一对对应点,量一下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量一下∠AOA′的度数,再任意找几对对应点,分别量一下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先独立完成,在组内交流。
3、归纳总结:小组代表发言,师生评价,并将旋转的性质板书。
五、旋转作图已知三角形ABC和点O,请画出三角形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110°后的图形。
师先演示点A的对应点A′,再由学生完成作图过程。
六、运用练习1、如图,指出图形(2)、(3)、(4)中哪个是图形(1)绕点O旋转后得到的?2、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CD边上的任意一点,以A点为中心,把三角形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旋转》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8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平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平移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体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和演示。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位置关系等,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巩固和拓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等,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播放一段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旋转?旋转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探索旋转的性质。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概念。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数学 七年级 上册 冀教版教学设计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数学七年级上册冀教版教学设计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链接小学旧知,温故知新)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见许多物体的旋转现象,旋转应用广泛。
请举出一些旋转现象的实例。
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他们的转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呢?2.(课本87页B组2题)如图,网格图中的每一小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请分别画出线段AB绕点P 和△DEF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二.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结合实例,认识旋转问题1钟表的指针和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在做什么样的运动?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他们的转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归纳概括平面图形的旋转的定义:【学习任务二】观察、操作,探密旋转 1.观察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识别旋转三要素,观察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角。
① 点A 的旋转; ②线段AB 的旋转; ③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旋转;2.积累活动经验,分析解决问题问题2 如下图,已知A 、B 是射线OM 上的两点,且OA =1cm, OB =1.5cm.(1)当OM 旋转到ON 的位置时,点A 、B 分别旋转到A '、B ’的位置,请画出点A '、B '.(2)OA 和OA'、 OB 和OB'分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问题3 如上图,△ABO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CDO ,则:(1)点A 的对应点是_________; (2)旋转中心是_____________;旋转角是_______________;(3)∠A 的对应角是_______, 线段OB 的对应线段是_____.问题4 请找出问题3的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归纳提升】旋转背景问题中寻找边等、角等的方法3.理解概念内涵 .归纳旋转的性质认真观察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探索归纳旋转的性质,完成填表:从整体上看 从对应点满足的数量关系看 从对应点满足的位置关系看B'A'B A C【学习任务三】应用性质,旋转作图思考1:如图,画出点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的点A1的位置.变式1:如图,画出线段AB绕点O按顺时针旋转60°后得到的线段A1B1.变式2:如图,画出△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的△A1B1C1.图1 变式1 变式2【归纳提升】变式3:如何做一个多边形旋转后的图形呢?并总结旋转作图的步骤。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说课稿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几何图形的画法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通过这一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规律,以及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内容时,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对平面图形的旋转概念理解不清晰,不能准确描述旋转的性质和规律;2. 对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难以理解和掌握;3.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旋转性质和规律,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旋转性质和规律。
2.教学难点: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软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面图形的旋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平面图形的旋转性质和规律,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过程和效果。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和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旋转的性质和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面图形旋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掌握了平移、轴对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理解旋转变换的性质,学会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旋转变换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移、轴对称等基础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但旋转变换作为一个新的变换类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掌握旋转变换的性质。
2.学会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2.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旋转变换的性质。
2.利用直观教具,如图形、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旋转变换。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
2.设计好实例分析的问题。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旋转变换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初步了解旋转变换,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通过直观教具,如图形、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旋转变换。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变换与平移、轴对称的异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旋转变换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可以包括简单的图形旋转变换和实际问题解决。
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2.8平面图形的旋转 精品教案
2.8《平面图形的旋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图形的旋转》,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进行陈述.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点、线段和角等基本几何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旋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实际背景的感知和提炼,而图形旋转的性质的认识则是一个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画图会练习性质的应用,平面图形的旋转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所以本节课的探究和动手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会为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其它变换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对旋转变换有了一些接触和认识,又因为生活中的旋转无处不在,学生对旋转的有些知识并不陌生,但要求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旋转的性质,以及应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探究出的一些表述不严谨的结论,要加以肯定和评价,并及时的引导.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分析研究旋转现象,抽象概括出旋转的概念,探索发现旋转的性质.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旋转过程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演示操作及运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旋转变换的性质,加深对旋转变换的三要素的理解.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并注意同学间的互相协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做到循序渐进,逐步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鉴于初一学生思维的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旋转变换的概念.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观察与操作—探究与思考—表达与交流”.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学法指导:数学是一门培养人、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资源:(1)学生准备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 平面图形的旋转》是初中的几何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旋转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点的坐标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对平面图形旋转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旋转解决问题感到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培养其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面图形旋转的概念,性质,并能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其对几何图形的美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旋转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对平面图形旋转的理解和实际问题中应用旋转解决问题的关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使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几何软件的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旋转。
3.利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面图形旋转的概念,性质和实际应用。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如正方体,圆柱等,用于直观演示。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图形旋转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让学生感受旋转现象。
提问:滑滑梯时,我们是怎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平面图形旋转的概念。
2.8平面图形的旋转-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图形的旋转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旋转;2.学会使用正北、正东、正南、正西的概念表示旋转方向;3.理解旋转不改变图形的长度和角度,并能够通过实例进行验证;4.能够通过旋转得到相似图形,并能通过对比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旋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2.正北、正东、正南、正西等方向的确定;3.旋转不改变图形的长度和角度的验证。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平面图形的旋转概念;2.旋转中心、旋转方向的确定;3.通过实例验证旋转不改变图形的长度和角度;4.通过旋转得到相似图形。
2.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板书演示;3.实例演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认知导入: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对旋转的认知兴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知识点提醒: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回忆旋转与平移的区别和联系。
2.讲授(30分钟)1.概念讲解:旋转的概念、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的确定;2.原理讲解:旋转不改变图形的长度和角度的原理;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旋转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4.反思总结: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总结并升华旋转的重要作用。
3.练习(20分钟)1.分组练习:设计旋转图形,让学生自行旋转并标记出旋转中心;2.个人练习:要求学生完成旋转图形对称的例子,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归纳(5分钟)1.归纳总结旋转的概念、操作方法、变换规律;2.帮助学生总结旋转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3.总结本课内容,展望下一步学习的主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与旋转相关的课后练习;2.分享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及其意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兴趣引导、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了平面图形的旋转和相应的实例演练活动,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建立坐标系后进行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平面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尊敬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旋转》。
【教学分析】本节的基本定位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性质【教学难点】掌握画出把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
【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选择了如下教法学法。
【教学环境】我选择在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图。
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向大家介绍。
融合点一:视频欣赏,激发兴趣本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视频。
利用网络素材自制视频短片供学生观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回答视频中的问题,接着我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这样特征的运动或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展示,最后用白板以填空的形式出示旋转及相关概念,学生在白板上完成。
对于一节抽象的概念课,如何让学生尽快入情入境呢?解决的方式是以视频、学生活动以及白板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同时又渗透了平面图形旋转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融合点二:动手操作,高效学习此环节我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究活动。
1、直观感知先在电子白板中调出钟表工具,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接着动态演示三角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体会旋转中心、对应点、对应线段、旋转角,让学生合作交流得出旋转的性质。
2、微课激趣我引入一节微课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然后给出一些基本图形让学生自由地创作旋转图形,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使学生通过感知和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通过微课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教师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创作和数学学习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培养自信互动的学习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平面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沙河市第三中学赵小霞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8节《平面图形的旋转》。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部分来说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学习的第一种图形变化,为今后学习中心对称等其他图形的变化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旋转,能准确找出旋转图形的旋转中心、
旋转角及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②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使学生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旋转三要素和旋转的性质。
难点:(1).找旋转角
(2).旋转作图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对图形的旋转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旋转”并不陌生,但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旋转的性质,以及应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恰当引导和示范,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2、说学法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评互助,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本节课综合PPT 和几何画板的优点,从突破难点的角
度出发制作了动画演示课件,并利用学乐云教学平台和微课等媒体辅助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我制作了预习微课和课后复习微课。
学生准备:学生利用头一天第四节自习课认真预习2.8,并初
步尝试完成预习案,晚上回家利用网络平台观看预习微课,将自己的困惑,通过微课的学习尝试初步解决,并把解决不了的困惑写到预习案“我的困惑”中,以备上课后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
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几幅动态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
转现象,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运动?”由此引入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两幅动态图片一顺一逆,为后面寻找旋转方向打
好基础。
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
(二)新知初探,合作交流(15分钟)
预习案
自学课本P 85-8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AOB 可以看做由 绕 按 方向旋转到 位置所形成的。
OA 叫做∠AOB 的 ,OB 叫做∠AOB 的 。
2、如图(2),线段AB 绕 按 方向旋转到线段CD 的位置就得到图(2)。
图(1) 图(2) 3、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过一个角度,
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 ,这个定点叫做 ,转过的这个角叫做 。
如图(2)点A 与点C 叫做 ,O B A C
B A D
点B 与点D 也是 ,线段AB 与线段CD 叫做 。
4、如图(3),已知A 、B 是射线OM 上的两点,且OA=1cm,OB=2.5cm.
(1)当OM 旋转到ON 的位置时,点A、B分别旋转到A',B'的
位置,请画出点A',B'的位置.
(2)OA OA ',OB OB '(填>、<或=) 5、如图(4),三角形AO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三角形COD ,
E 是线段BA 上一点,请回答以下问题(填>、<或=):
(1)对应线段OB OD ,OA OC ,AB CD 。
(2)对应角∠A ∠C ,∠B ∠D ,∠AOB ∠COD 。
(3)∠BOD ∠AOC 。
(4)画出点E 的对应点F 。
图(3) 图(4)
6、图形旋转的性质:在平面内,一个图形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
原来的图形之间有如下的结果: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
离 ;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边连线所成的角都是 的角,它们都等于 。
7、.完成课本P 87A 组1、2题
本环节预计用时15分钟,学生交流讨论8分钟,学生质疑答疑
和教师质疑7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课上8分钟的时间将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进行小
组间合作交流,答疑解惑,将共性的的困惑写到黑板上的
疑惑区,然后进行小组间答疑。
教师活动:1.巡视小组间合作交流情况,并实时进行辅助指导。
2.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并利用动画
对图形的旋转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图形运动中掌握知识,
加深理解.
3.就学生的困惑,与自己预设的学生的困惑进行对照,
将学生没用涉及的重点知识以教师质疑的形式进行提问,
规范数学语言。
教师质疑:1. 旋转三要素是什么?
A B O D C E N M A B
2.什么叫旋转角,如何找旋转角?
3. 旋转的性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质疑有利于弥补学生没有注意的问题或对重点知识进行加深理解,为下一环节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奠定基础。
(三)应用新知,动手操作(25分钟)
展示案
1.如图,在方格纸上有一面“小旗子”,它的柄端在点O处,作出“小旗子”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º后的图案。
O
2、将三角形ABC绕顶点B按要求旋转,分别作出旋转下列角度后的图形.
(1) 顺时针转30°(2)逆时针转60 °
3、将三角形ABC绕点O按要求旋转,分别作出旋转下列角度后的图形.
(1) 顺时针转120°(2) 逆时针转180°
O O
本环节预计教师示范6分钟,学生动手作图交流互助10分钟,
学生点评7分钟,教师点拨总结2分钟。
教师活动1:(5分钟)
教师示范——旋转作图,强调旋转作图的重要步骤:
①找: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
②连:把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线;
③转:按要求的内容旋转;
④定:确定旋转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对于出学旋转作图的初一学生而言,小学出现的作图只是在格纸上画出旋转90°的图形,对于一般的旋转作图,学生并没有接触,此时教师应给出规范的作图步骤,让学生明确旋转作图方法。
教师活动2:
教师利用PPT再次演示旋转作图的步骤,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动画功能,对不同情况的作图进行演示,使学生明旋转三要素的改变对旋转作图的影响。
【设计意图】: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将作图的所有情况展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作图,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教师活动3:
教师把展示案中的题目分配给各组,派各组3号上黑板上作图,其他学生做到展示案上。
学生活动:
每小组3号学生上黑板展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案,完成后组内互助,对手组找错,学生互评。
在此期间:
教师活动4:
(1)教师可利用手机APP与学乐云教学平台连接,巡视学生作
图情况,使用随堂反馈功能对典型的错误进行拍照捕捉,实时上传到网络课件中,以备学生评析。
【设计意图】:
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实时纠正提醒,使学生少犯错或不犯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真实在现学生最原始的错误,这正是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反思,深化提高 (3分钟)
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在知识上……在能力上……在思想方法上……
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作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思考体会本节课所学,在知识、能力、思想上的收获,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巩固,查漏补缺。
(五)布置作业,复习掌握(1分钟)
1.反复观看课后微课《旋转作图》,真正理解利用旋转性质作图的方法。
2.利用旋转做一个美丽的图案,并赋予它意义。
【设计意图】:本节课设计的这两个课后作业,使学生对本节重点难点的再巩固,通过设计图案,在实际应用中掌握课堂所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2.8图形的旋转
绕:旋转中心
1:旋转三要素: 沿:顺/逆时针方向
转: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旋转前后:
①对应线段相等;
②对应角相等;
③旋转角相等;
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作图的方法:
①找,②连,③转,④定.
以上是对本节课的一点说明,对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敬请各位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