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能实现实物和数学图形的互相转化。
2.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学习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学习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预习指导1.仔细观察P114图4.1-1,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什么是立体图形?例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什么是平面图形?例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4.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
(二)预习检测1.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③⑤;D. ③④⑤⑥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识别简单几何图形1.(1)观察P114页图4.1-1和图4.1-2中的多姿多彩的图片,你能从中看出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与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图形.(2)由图4.1-2你发现了什么?探究点2:实现实物和数学图形的互相转化1.什么是立体图形?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观察P115图4.1-3和图4.1-3,你能由实物想到几何图形及其形状吗?完成P115思考的问题,并与你的同学交流.2.什么是平面图形?找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与同学交流.完成P116思考的问题探究点3: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他们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个立体图形图形是由一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看看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围成的?2.立体图形分类:三、达标测评(见练习册)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建 设和 谐 沾益学习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的图形是不一样.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3.能画简单立体图的展开图形,能由展开图形判断出原几何体。
学习重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1.举例说明:观察你身边的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2.下面这几个几何体,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你得到了怎样的几何图形?3.在你想象的基础上,请将准备好的长方体、圆柱、圆锥和三棱柱的纸盒剪开展平,看看与下面的展开图一样吗?圆柱 圆锥长方体(二)预习检测1.如图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这个物体的图是( )2.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 )A .和B .谐C .沾D .益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下面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1)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2.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课本P 117页探究中图4.1-7这个图形,分别画出得到的平面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2.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3.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课前预习】1.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段、棱锥、棱柱C.角、三角形、正方形、圆D.点、角、线段、长方体2.按组成面的平或曲划分,与圆柱为同一类的几何体是()A.长方体B.正方体C.棱柱D.圆锥3.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A.中B.考C.顺D.利4.不透明袋子中装有一个几何体模型,两位同学摸该模型并描述它的特征.甲同学:它有4个面是三角形;乙同学:它有8条棱.该模型的形状对应的立体图形可能是()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5.乐乐玩橡皮泥时,将一个底面直径为4cm,高为4cm的圆柱,捏成底面直径为3.2cm的圆柱,则圆柱的高变成了()A.7.5cm B.6.25cm C.5cm D.4.75cm6.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A.图2B.图1或图2C.图2或图3D.图1或图37.如图,点D,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BC,CA的中点,现沿着虚线折起,使A,B,C三点重合,折起后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A.正方体B.圆锥C.棱柱D.棱锥8.下列几何体中,属于棱柱的有()A.6个B.5个C.4个D.3个9.下列所述物体中,与球的形状最类似的是()A.电视机B.铅笔C.西瓜D.烟囱冒10.奥运会的标志是五环,这五环的每一个环的形状与下列图形中类似的是()A.三角形B.正方形C.圆D.长方体【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下列几何图形(1)图中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六个面,它们的各部分不都在__________内。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空间观念的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对几何图形的空间位置关系理解困难。
举例:在讲解几何证明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已知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同时,针对面积计算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难点的突破,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举例:在讲解点、线、面时,教师要强调它们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础元素,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几何图形的抽象概念: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明的逻辑推理过程掌握不足,难以运用性质定理进行证明。
-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面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点、线、面
4.1.1了解点的概念,掌握点的基本性质
4.1.2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全章 分课时)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我们能否把它们进行分类?你的标准是什么?要点归纳2. 观察小茗的房间,说说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探究点3:平面图形观察与思考: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又有什么共同特点?画一画A. ①⑤①B. ①C. ①⑤⑥D. ⑤⑥4. 月球、西瓜、易拉罐、篮球、热水瓶胆、书本等物体中,形状类似圆柱的有6. 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 位置.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习目标:1. 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2. 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3. 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 同的平面展开图.4. 通过展开与折叠,了解棱柱、棱锥、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 展开图或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重点:了解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能够得到平面图形,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的关 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有多种展开图.难点:会画简单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能够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 图,或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 合作探究:画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四棱锥、三棱柱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这些展开图有没有什么规律?哪些展开图可以分为一类,为什么?2. “坚”在下,“就”在后,“胜”和“利”在哪里?3. 下面图形是一些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二、课堂小结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1. 下图所示的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对应的是 ( )2. 下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3. 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三个平面图形,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 )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4. 下列的三幅平面图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有(多选) ( )5. 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使展开图沿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求:a= ;b= ;c=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包,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这可以说成点动成线. 类如下图,围成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请把下图中的平面图形与其绕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宽为2cm的长方形,绕其一边进行旋转得到一几何体.这个几何体是什么?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 直线、射线、线段.. ..将你联想到的图形填在图形下边的横线上(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自己动手,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和线段. A ,B 可以画几条直线? .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并使其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你知道这样做 .A.B相交于点O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 直线、射线、线段... ....AB )等于已知线段(a )的作法: AC 上截取AB=a.,CD 的长短.AB 、CD 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几何语言:∵ M 是线段 AB第3题图第1题图第2题图要点归纳:1.两点的所有连线中,_____最短.简称:两点之间,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两个村庄,如图,现在要在公路l上建一个汽两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请在图中画出汽车站的位置第2题图4.3 角4.3.1 角.... ._______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叫做角的两条边.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要点探究探究点1: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问题1 有哪些方式可以表示如图所示的角?问题2 下图中有哪些角?如何表示?还能用∠O 表示∠AOB 吗?要点归纳:角的表示方法:①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该大写字母表示的点为顶点;②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③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小写希腊字母表示.注意:①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共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②当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必须把顶点字母放在中间;③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在图形中用角弧标出.思考: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 如图,射线OA 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OB 和起始位置OA 成一条直线时,形成什么角?继续旋转,OB 和OA 重合时,又形成什么角?1.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_____2.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_____或∠_____3.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或数字表示:∠_____图中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O 表示∠AO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平角是一条直线填写下表,将图中的角用不同方法表示出来.°.1°=′;针对训练1.计算:(1)5°=(3)36″=当堂检测5.如图所示:-1) 条呢?4.3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针对训练如图所示:(1) ∠AOC是哪两个角的和?(2) ∠AOB是哪两个角的差?(3) 如果∠AOB=∠COD,则∠AOC与∠BOD的大小关系如何?(1) 如图①,若∠AOC=35°,∠BOC=40°,则∠AOB=度.(2) 如图②,若∠AOB= 60°,∠BOC=40°,则∠AOC=度.(3) 若∠AOB=60°,∠AOC=30°,则∠BOC=度.易错提醒:在计算角的度数时,若无图,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试一试:如图,借助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15°和75°的角,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例2计算(1)120°-38°41′;(2)67°31′+48°49′.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4.3.3 余角和补角... . 1+∠2= °, 图① 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 (简称为两个角______ ). 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或∠1和∠2互余.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 (简称为两个角______). 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或∠3和∠4互补.的补角探究点3:方位角八大方位 正东: 正南: 正西: 正北: 西北方向: 西南方向: 东北方向: 东南方向:例4 如图,货轮O 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 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 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 (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 ,货轮C 和海岛D . 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 ,货轮C 和海岛D 方向的射线.针对训练1. 如图,说出下列方位(1) 射线 OA 表示的方向为 . (2) 射线 OB 表示的方向为 .(3) 射线 OC 表示的方向为 . . (4) 射线 OD 表示的方向为 .2.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时,我国当时派出远望一号~四号船队,跟踪检测. 其中远望一、二号停在太平洋洋面上,某一时刻,分别测得神舟六号在北偏东60°和北偏东30°的方向,你能在下图中画出当时神舟六号所处的位置吗?的北偏东60°的方向上,那么点A在点C。
七年级上数学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导学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第1课时几何图形(1)核心概念: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核心思想:分类核心方法:观察认知一.预习案得分一.课前导读请认真阅读课本P116-P118,完成下列内容. 1.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2.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图形(如小学学习过的)称为几何图形。
3.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都是________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__________图形.)4.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是常见的________图形.)5.如下图所示,圆柱的上、下底是_______的几何体;圆锥的底面是______,上面是一点,正方体所有的面是_________.(3)二.尝试练习1. 如图,请在每个实物图下面写出几何体的名称,(1)_____(2)______(3)______(4)____ 2.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你认识下面平面图形吗3.请在如图所示几何体下面写出它们的名称.三.回顾拓展:1.-2+3= ,(-12)-(-18)=2.某市某日的气温是-2℃~6℃,则该日的温差是3.已知a与b互为倒数,c与d互为相反数,求3ab-(c+d)= .4.计算:-12009+[(-4)2-(1-32)]×25.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骑350米;乙练习跑步,平均每分跑250米.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反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又经过多少时间再首次相遇?二.学习案得分【知识点拔】1.几何图形包括_______ ,_______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征?举出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课内训练】1.生活中有许多立体图形,想象下列物体分别与哪些图形相类似?(1)易拉罐;(2)铅笔盒;(3)一堆沙子;(4)足球;(5)螺母;(6)金字塔2.下列图形中为圆柱体的是().(A)(B)(C)(D)3.圆柱和圆锥的不同之处在于()A.底面的形状 B.底面的个数C.侧面的个数 D.无法确定4.下面几种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圆锥;⑥圆柱.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③⑤⑥ B.①②③ C.③⑥ D.④⑤5. 如图所示,写出下列平面图形的名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5.柱体包括圆柱和________,锥体包括棱锥和_______,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6.如下图所示,把下面几何体的标号分别写在相对应的括号里面.长方体:{ };棱柱体:{ }圆柱体:{ };球体:{ }圆锥体:{ }.三.反馈案得分1. 如图所示,立体图形是柱体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B.棱柱的侧面都是四边形C.柱体的上下底面形状相同D.圆柱只有底面为圆的两个面3. 写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名称.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4. 如图各几何体中,三棱柱是_______.(1) (2) (3) (4)5. 将下列几何体分类,柱体有:,锥体有(填序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导学案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德奥弗拉斯多课题:几何图形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几何图形,并了解其分类;1、通过观察,能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并能从不同方向展开或折叠立体图形;2、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3.何直觉. 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难点:教学行为提示及方法指导学习内容及学习流程(2分钟)每组抽一位学生(学生)温故: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行为提示: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再对子互评。
每组起步满分为分。
110分,错一个扣)圆(3)三角形(4)(1)长方形正方形(2(5)圆锥(6)圆柱(7)正方体(8)长方体学生阅读教材后,先独立完行为提示:成“自学自研”的全部内容,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快速完成,做完的小组长及时督促组员快速完成。
教师及时巡查并(10分钟)帮助自学中有困难的学生。
先完成的组知识模块一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员可以先进行小组的对子,组内小展示,阅读教材P112~P113,完成下面的内容:准备预展,组长督促,然后才是全班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点、线段、三角形、四边形等,它们都.展示是从各式各样的物体外形中抽象出来的图形,这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1、观察图,上一排实物图形与下一排中哪个相应的几何图形对应。
魔方水杯西瓜金字塔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我教师提示:们仅关注实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5)不考虑实物的颜色、材料、质量等因素。
页1 共页1 第——德奥弗拉斯多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归纳:和球体。
锥体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三类:柱体、教师提示: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长方形、平面图形,如有些图形的各个部分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类:一种是按柱、锥、球体分类;一种正方形、圆等。
是按平面和曲面分类。
范例:将下面的几何体分类:柱体有:①②③;锥体有:⑤⑥。
202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全章汇总) (5)

直线、射线、线段【学习目标】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线段;2. 会比拟两条线段的长短;3.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画一条线段等于线1.画一条线段等于线段:线段a ,画线段AB ,使AB =a .(想一想 ,你有几种画法) (在数学中 ,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这就是尺规作图) a段的长短 :方法一 (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线段AB 、CD 的长度;操作过程:量得AB = , CD = ; (填测得的数据 )所以AB CD (填 ">〞 "<〞或 " =〞 )方法二 (叠合法 ):点A 与C 重合 ,点B 落在C 、D 之间 ,说明线段AB 线段CD ,记作思考:什么情况下线段AB 大于线段CD ?什么情况下线段AB 等于线段CD ?请画图说明 .【合作探究】:3.线段a 、b , (1)画一条线段 ,使它等于a +b (2)画一条线段 ,使它等于a -ba b三:线段的等分点问题1: 线段的中点 如右图 ,(1 )像这种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MB ,我们就说点M 是线段AB 的_______ (也可叫做二等分点 )(2 )根据 (1 )你可得AM = ;AM =21 ;BM =21 ;A B =2 ;AB =2 . 2.如图 ,如何利用线段的和差表示线段AC .A B C D C (A ) B D A B BM A A B C D问题2:线段的等分点如图 ,假设M 、N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三段 ,你认为M 、N 是线段AB 的 等分点 ? 那么你可得AM =MN = :AM =31 ;AB =3 =3 =3 ; (3 )思考:你知道线段的四等分点、五等分点……n 等分点的含义吗 ?请画图说明 .【达标测试】1.如图:线段a 、b ,画一条线段 ,使它等于2a -b.a b2、线段MN =7 ,点P 在直线MN 上 ,且MP =3 ,那么NP =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假设AP =12AB ,那么P 是AB 的中点 B.假设AB =2PB ,那么P 是AB 的中点 C.假设AP =PB ,那么P 是AB 的中点 D.假设AP =BP =12AB ,那么P 是AB 的中点4、点C 在直线AB 上 ,BC =21AB ,D 为AC 的中点 ,假设DC =4厘米 ,求AB 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5 ,如图 ,线段AB =8cm ,C 是AB 上一点 ,且AC =3cm ,又M 是CA 的中点 ,N 是BC 的中点 ,求M 、N 两点的距离.6.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 =3cm ,BC =1cm ,求AC 的长 . (提示:分两种情况 . ) 1).当点C 在AB 之间时 ,如图2)当点C 在A B 之外时 ,如图N BM A A M C NB B AC · · · C A B · ·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角的度量等。
本章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判断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圆规、模型、实物等。
2.课件:制作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面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操作题,如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几何图形的画法。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和后续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可能感到抽象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归纳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概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章末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

章末复习一、复习导入1.导入课题:同学们,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后,你对本章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要点、知识应用等方面是否有个清醒的认识呢?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本章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对本章进行小结复习.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会画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②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会进行线段、角的基本运算.(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章知识点,建立知识间联系.②结合图形,指导学生进行线段与角的计算,形成识图和解题能力.(3)情感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学习重、难点:重点:知识要点及简单应用.难点:运用几何知识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二、分层复习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教材第146页至第147页第二行.(2)复习时间:5~8分钟.(3)复习方法:边看书、边回顾、边交流总结归纳,将知识结构和概念性质、解题方法技巧、简单的几何应用,整理记录笔记并相互展示交流.(4)复习参考提纲:①②点、线、面之间有什么联系?直线、线段、射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③线段、角的大小如何度量?角度单位间如何换算?线段的长度用刻度尺来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度量.1°=60′,1′=60″.④如果∠α与∠β互余,那么∠α+∠β=90°,反过来成立吗?成立⑤如果∠α与∠β互补,那么∠α+∠β=180°,反过来成立吗?成立⑥如图,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B=10 cm,求MN的长.由题意,MC=12AC,CN=12CB,所以MN=MC+CN=12AC+12CB=12AB=5 cm⑦如图,∠AOB=90°,∠BOC=30°,OM、ON分别平分∠AOB和∠BOC,求∠MON的度数.由题意:∠MOB=12∠AOB,∠BON=12∠BOC,所以∠MON=∠MOB+∠BON=12∠AOB+12∠BOC=60°⑧在本章知识中,直线、线段和角有哪些重要结论?相互交流一下.2.自主复习:学生可参照复习指导进行复习.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巡视,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倾听交流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生们反馈的疑难信息.②差异指导:教师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或突出的个性问题适时点拨引导.(2)生助生: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疑点在生与生之间交流互助解决.4.强化复习:(1)知识结构.(2)知识要点.(3)重要结论.(4)研究问题的方法.(5)知识运用.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典例剖析.(2)复习时间:8分钟.(3)复习方法:按例题的分析引领,积极思考,并予以解答.(4)复习参考提纲:例1:如图,是一个建筑材料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的图形,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单位:cm),请你求出这个几何体的体积.分析:根据三个不同方向看的图形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再依据它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图中数据进行计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2×1×1=2 (cm 3).例2:①如图,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6 cm ,BC=14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②在①中,如果AC=a cm ,BC=b cm ,你能猜测出MN 的长度吗?请用一个代数式表述你发现的结果,并说明理由.③如果第①题叙述改为:“已知线段AC=6 cm ,BC=14 cm ,点C 在直线AB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MN 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分析:①根据中点的概念易求出MN 的长;②按①中的思路写出含a 、b 的代数式;③分析“点C 在直线AB 上”和“点C 在线段AB 上”的区别,想一想,点C 与点A 、B 的位置关系确定吗?若不确定,该如何考虑解决?③ MN=10 cm ;②2a b +; ③Ⅰ.C 在AB 中间,此时MN=AC+BC2=10 cm;Ⅱ.C 在A 左边,此时MN=2BC AC +=4 cm. 2.自主复习:同学们在复习指导下进行复习,力求独立求解,若有困难,可请教他人或相互协作完成.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尤其关注例2的第③小题.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互帮互学.4.强化复习:(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得出例题的规范解答.(2)练习:①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比平角少10°,求这个角的度数.②已知∠AOC=86°,∠BOC=42°,射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求∠DOE 的度数.解:①50°;②第一种情况:,∠DOE=64°;第二种情况:,∠DOE=22°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各组学生代表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如何复习,如何交流探讨,有哪些新收获、新发现和悬而未决的问题.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和成效进行归纳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检测题.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关键是要抓住基本概念,并通过图形将全章知识串联起来,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加强理解,便于实际应用,提高计算能力.一、基础巩固1.(10分)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C)A.圆柱体B.球C.圆D.三棱锥2.(10分)若∠1=35°12′,∠2=35.1°,∠3=35.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A.∠1=∠2B.∠1=∠3C.∠2=∠3D.∠1=∠2=∠33.(10分)下列用几何语言叙述图形的含义正确的有(D)点A在直线l外直线l经过点O 直线a、b交于点O 点A,B,C在直线l上A.1个B.2个C.3个D.4个4.(10分)如图所示,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AC=2B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BC=12AB B.AC=12ABC.BC=13AB D.BC=13AC5.(10分)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从下列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则这个立体图形是圆锥.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上向下看6.(10分)时钟显示为7:3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45°.7.(10分)如图所示,已知点O是直线AB上一点,∠AOC=90°,∠EOD=90°,那么图中互余的角的对数有4对.二、综合应用8.(10分)设∠α,∠β度数分别为(2n-1)°和(68-n)°,且∠α,∠β都是∠ν的补角.(1)试求n的值;(2)∠α与∠β能否互为余角,为什么?解:(1)n=23;(2)能,当n=23时,∠α=∠β=45°,此时∠α+∠β=90°,所以∠α与∠β互余.9.(10分)计算:(1)133°15′16″×4(2)31°42′÷5(精确到1″)解:133°15′16″×4=532°60′64″=533°1′4″解:31°42′÷5=6°+1°42′÷5=6°+102′÷5=6°+20′+2′÷5=6°20′+120″÷5=6°20′24″三、拓展延伸10.(10分)如图,∠AOB=90°,在∠AOB外部作锐角∠AOC,且∠AOC=30°,射线OM平分∠BOC,ON平分∠AOC.(1)求∠MON的度数;(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如果(1)中,∠A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从(1)、(2)、(3)中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规律?解:(1)∠MON=∠MOC-∠NOC=12∠BOC-∠AOC=45°.(2)∠MON=∠MOC-∠NOC=12∠BOC-∠AOC=2α.(3)∠MON=∠MOC-∠NOC=12∠BOC-∠AOC=45°得出规律:∠MON的度数与∠AOC的度数无关,与∠BOA的度数有关,且等于∠BOA度数的一半.。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认识导学案新人教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认识德育目标: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目标:1、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学习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学习难点: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知识复习)一、课堂引入:你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学生观察课本P114中图4.1-1,,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说明结论:(至少写4种图形)、、、、二、自学教材:P114---116完成填空。
学生尝试画一些几何图形。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从称为几何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圆柱、正方体等)的各部分____都在______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的各部分都在__________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三、例题讲解:1、认识P114图4. 1-2和P115图4. 1-3中的有关图形(至少三个)写出名称:2、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练习:请同学们看课本P115图4.1-4 完成连线4、学生完成课本P116面思考图4.1-5 在这幅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学生尝试举例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的性质、角的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等知识。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几何语言的表达。
2.难点: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如教室的黑板、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几何图形。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介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线段、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等。
202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全章汇总) (1)

点.线.面.体【学习目标】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 .2.明确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3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开展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能准确识别几何体的点线 (棱 )面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119页至|120页 ,完成下面学习内容包着体的是_____________,面有两种:________和___________线有两种:________和___________立体图形又叫几何体 ,简称为______点动成_____ ,线动成_______ ,________动成体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__________ ,线与线相交成_____________几何图形是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 是构成图形的根本元素 .【合作探究】究:正方体:个顶点 .五棱柱:个顶点 .六棱柱:个顶点 .n棱柱:个顶点 .三棱锥:个顶点 .四棱锥:个顶点 .五棱锥:个顶点 .n棱锥:个顶点 .2.线的研究:正方体:条棱 .五棱柱:条棱 .n棱柱:面;三棱锥:条棱 .四棱锥:条棱 .五棱锥:条棱 .n棱锥:棱 .面的研究:3.包围着体的是面 .正方体:个面 ,均为正方形 .长方体:个面 ,相对的两个面 ,为形 .圆柱体:个面 ,上下底面为 ,侧面为 .圆锥体:个面 ,底面为 ,侧面为 .球体:个面 ,为曲面 .一般棱柱和棱锥的面有棱数来决定 .n棱柱有各面 ,侧面有个 ,是行 ,底面有个 ,是行 .n棱锥有各面 ,侧面有个 ,是行 ,底面有个 ,是4.旋转体:三角形的旋转体:长方形的旋转体::直角梯形的旋转体:圆的旋转体:【经典题例】5、一个正方体缺了一个 "角〞后 ,增加了两个顶点 ,那么这个几何图形是 ( )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英文字母 ,这说明了____;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 ,这说明了___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 ,形成一个圆锥体 ,这说明了____.【达标测试】1.长方体共有个面 , 个顶点 , 条棱 .2.五棱柱共有个顶点 , 条棱 , 个面 ,它的侧面展开图是形 ,两个底面是形 .3.按组成面的平与曲来分类 ,与圆锥不属于同一类的几何体是 ( )A 球B 圆柱C 棱柱D 圆台4.正方体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分别是 ( )A 6 ,8 ,10B 8 ,12 ,6C 8 ,10 ,6D 6 ,12 ,85.把下面第|一行的平面图形绕线旋转一周 ,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 ,请用虚线连一连:3-1-2 -14中该正方体A、B、C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字 ,可推出 " ?〞处的数字是____.图17.飞机飞行表演在空中留下漂亮的 "彩带〞 ,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8.长方体有____个顶点 ,____条棱 ,____个面;圆锥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 ,其中____个面是平的 ,____个面是曲的.。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
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1.几何图形(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思考:课本118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3.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2.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3.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学习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学习难点:一些常见物体的立体图形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P114-116,完成下列问题:⑴对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几何学)关注的是它们的、、。
⑵常见的立体图形有:。
⑶常见的平面图形有:。
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2、.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3、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③⑤;D.④⑤二、合作探究想一想:说说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异同三、随堂练习课本116页练习四、当堂检测::1.下列立方体图形有9个面的是()A、六棱锥B、八棱锥C、六棱柱D、八棱柱2.如图,左面的几何体叫三棱柱,它有五个面,9条棱,6个顶点,中间和右边的几何体分别是四棱柱和五棱柱。
(1)四棱柱有个顶点,条棱,个面;(2)五棱柱有个顶点,条棱,个面;(3)你能由此猜出,六棱柱、七棱柱各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吗?(4)那么n棱柱呢?3.边长为2cm和4cm 的长方形绕其一边旋转得到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4.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到的标号为P、Q、M、N的四组图形,试按照对应关系填空。
五、直击中考(2014.天津)(5)如图,从左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能得到的平面图形是(A)(B)(C)(D)六、总结反思:知识梳理:反思与困惑:第(5)题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学习重点: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结果学习难点:画出图形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还不够清晰,对于证明和推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对于几何图形的证明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线段长度、计算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段、角、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导学案

第四章4.1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 课时认识几何图形学习目标1.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2.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重点难点识别简单几何体;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下列物体的形状类似于球的是(A)2.从下列物体抽象出来的图形可以看成圆柱的是(B)3.如图,你从漂亮的游艇中看到哪几种熟悉的图形,请把它们写出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称为几何图形.2.生活中的物体可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几何体.(1)足球球;(2)金字塔棱锥;(3)魔方正方体;(4)漏斗圆锥;(5)砖块长方体;(6)六角螺母六棱柱.3.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特别强调: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4.下列图形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C)做一做,展示你的才能例填表:立体图形续表名称正方体圆锥五棱柱三棱柱三棱锥表面中包含的平面图形正方形圆五边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第三环节课堂检测基础闯关1.下面几种几何图形中,属于平面图形的是(A)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四棱锥;⑥圆柱.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⑥D.④⑤⑥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属于锥体的是(B)3.下列图形属于棱柱的有(B)A.2个B.3个C.4个D.5个4.说出与下列物体类似的立体图形名称:(1)数学课本类似于长方体;(2)西瓜类似于球;(3)日光灯管类似于圆柱.5.下列所示的物体都类似于哪些几何体?写出它们的名称.解:(1)长方体;(2)圆锥;(3)圆柱;(4)球;(5)五棱柱.6.如图所示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解:图一是由两个梯形、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图二是由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拓展提升1.如图,下列图形全部属于柱体的是(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C)①圆锥和圆柱的底面都是圆;②棱锥底面边数与侧棱数相等;③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④正方体是四棱柱,四棱柱是正方体.A.1个B.2个C.3个D.4个第四环节课后小结第2课时折叠、展开与从不同方向看学习目标1.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2.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重点难点1.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2.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如图所示,指出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得到的.解:①上面②正面③左面2.下列不是三棱柱展开图的是(C)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一般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2.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为圆的是(C)3.(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2)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3)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组成的.(4)棱锥的侧面展开图都是三角形.4.下列图形是四棱锥的展开图的是(C)做一做,展示你的才能例如图所示的图形都是由6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成的,哪些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解:图(1)(2)(3)(4)(6)都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温馨提示:正方体有11种不同的展开图,可归为四类:(1)一四一型;(2)三三型;(3)二二二型;(4)一三二型.如果展开图中出现“田”字形和“凹”字形排列,那么它一定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第三环节课堂检测基础闯关1.下列各图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D)2.下列几何体中,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矩形的是(B)3.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B)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你”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D)A.遇B.见C.未D.来5.如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C)6.如图是由8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解:拓展提升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外表面展开图,则这个正方体是(C)2.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其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B)A.3B.4C.5D.6第四环节课后小结4.1.2点、线、面、体学习目标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重点难点1.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2.利用旋转平面图形形成相应的立体图形,进一步拓展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6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12条棱,棱和棱相交成8个顶点.2.如图是一个圆柱,由3个面围成.它有2个底面,是平的;有1个侧面,是曲的.底面与侧面相交形成的线有2条,是曲的(填“直的”或“曲的”).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点.2.(1)三棱锥有4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6条棱,这些棱的交点有4个;(2)圆锥由2个面组成,其中一个是平面,另一个是曲面.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4.将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C)做一做,展示你的才能例圆柱是由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那么下图是以下四个图中的哪一个绕着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A)第三环节课堂检测基础闯关1.汽车的雨刷把玻璃上的雨水刷干净属于的实际应用是(B)A.点动成线C.面动成体B.线动成面D.以上答案都不对2.如图所示的花瓶中,(B)的表面,可以看作由所给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3.将一块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A) A.圆锥 B.三棱锥 C.圆柱 D.三棱柱4.如图的四棱锥有5顶点,有8条棱,有5个面.5.下列几何体中只有一个面的是③,有两个面的是②,有三个面的是①.6.观察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说出它们各有几个面,是什么样的面,面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是什么样的线.解:正方体:6个面,都是平面,12条,直线;三棱锥:4个面,都是平面,6条,直线;圆柱:3个面,两个平面和一个曲面,2条,曲线;圆锥:2个面,一个平面和一个曲面,1条,曲线;球:1个面,曲面,没有交线.拓展提升如图,(1)①三棱柱有5个面,6个顶点,9条棱;②四棱柱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③五棱柱有7个面,10个顶点,15条棱;…(2)①由此可以推出,n棱柱有(n+2)个面,2n个顶点,3n条棱;②若设顶点数、面数和棱数分别用字母V、F、E表示,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V+F-E =2.第四环节课后小结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重点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建立几何语句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手电筒发射出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是(B)A.线段B.射线C.直线D.折线2.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需要钉子的枚数是(B) A.1枚 B.2枚 C.3枚 D.任意枚3.如图,在直线l上有A、B、C三点,则图中线段共有(C)A.1条1.类型直线射线线段B.2条 C.3条 D.4条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图形表示方法直线AB或直线l射线OA或射线l线段AB或线段a特征①无端点②两方延伸③无长短①一个端点②一方延伸③无长短①两个端点②不延伸③有长度特别强调:表示射线时,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前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B.射线OA与射线AO是同一条射线C.直线AB和直线l是同一条直线D.高楼顶上的射灯发出的光是一条直线3.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4.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是根据数学原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5.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6.下列写法中正确的是(B)A.直线a、b相交于点nB.直线AB、CD相交于点MC.直线ab、cd相交于点MD.直线AB、CD相交于点m做一做,展示你的才能例读句画图.(1)点P在直线AB上,点Q在直线AB外;(2)过点P的三条直线a,b,c;(3)直线AB与直线AC相交于点A.解:如图所示:第三环节课堂检测基础闯关1.下列各选项中直线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C)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射线BA是直线AB的一半B.延长线段ABC.延长线段BAD.反向延长线段BA3.如图,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其中能相交的图是( B)4.2017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在开会前,工作人员进行会场布置时在主席台上由两人拉着一条绳子,然后以“准绳”使摆放的茶杯整齐,这样做的理由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5.如图所示,可以用字母表示出来的不同射线有3条.6.作图,在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请你用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1)作射线CD;(2)作直线AD;(3)连接AB;(4)作直线BD与直线AC相交于点O.解:如图所示:拓展提升1.平面上有任意三点,过其中两点画直线,共可以画(C)A.1条B.3条C.1条或3条D.无数条2.由上饶到南昌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上饶—横峰—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东乡—莲塘—南昌,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C)A.9种B.18种C.36种D.72种解析:每两站点都要设火车票,所以从一个城市出发到其他8个城市有8种车票,但是已知中是由上饶到南昌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上饶-横峰-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东乡-莲塘-南昌,故没有往返车票,是单程车票,所以要为这次列车制1作的火车票有×8×9=36(种).2第四环节课后小结第2 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学习目标1.会用两种方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能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理解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并会应用线段的中点进行计算.重点难点1.比较线段的大小.2.应用线段的和差、中点进行计算.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在跳绳比赛中,要在两条绳子中挑出较长的一条参加比赛,选择的方法是(A) A.把两条绳子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绳子,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的情况D.没有办法挑选2.用圆规比较图中的四条线段,其中最长的是(B)A.ABB.BCC.CDD.DA3.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1)BC=BD-CD,AB+BC+CD=AD;12(2)如果AB=BC=CD,则AB=AC,AC=A D.23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2.比较下列每组线段的长短,满足EF>CD的是(D)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1温馨提示: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C=CB=AB或AB=2AC=2CB.24.如图,C是线段BD的中点,AD=3,AC=7,则AB的长等于11.做一做,展示你的才能例如图,已知线段a、b(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2B.解:画法(如图):①画射线AF;②在射线AF上顺次截取AB=BC=a;③在线段AC上顺次截取AD=DE=b,则线段EC即为所画的线段.第三环节课堂检测基础闯关1.下列可以比较长短的是(B)A.两条射线B.两条线段C.两条直线D.直线和射线2.点C在线段AB上,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是线段AB中点的是(B)A.AC=BCB.AC+BC=ABC.AB=2AC1 D.BC=AB23.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C)A.AC>BDB.AC<BDC.AC=BDD.无法确定4.如图,已知AB=8,AP=5,OB=6,则OP的长是3.5.如果点C在线段AB上,E是A C的中点,D是BC的中点,若E D=6,则A B的长为12.6.如图所示,点C是线段AB 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2,AC=8,求CD的长.解:因为AB=12,AC=8,所以BC=AB-AC=4.1因为点D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CD=BD=BC=2.2拓展提升1.已知线段AB=6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AC=2cm,则线段BC的长是(D)A.4cmB.3cm或8cmC.8cmD.4cm或8cm2.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9,求线段MC的长.解:设AB=2x,则BC=4x,CD=3x.因为CD=9,所以x=3,所以AB=6,BC=12,AD=AB+BC+CD=27.1因为M是AD的中点,所以MD=AD=13.5,2所以MC=MD-CD=4.5.第四环节课后小结第3课时线段的基本事实及两点间的距离学习目标1.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2.理解两点的距离的定义.重点难点1.应用线段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理解并掌握两点的距离.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D)A.CD=AC-DBB.CD=AD-BCC.CD=AB-ADD.CD=AB-BD2.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AD的长为3.3.小强从A到B共有三条路线:①A→B;②A→D→B;③A→C→B.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小强走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短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根据的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4.如图,已知线段AB=6cm,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即B点右侧)有一点C,且B C=4cm,若点M、N 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C)A.1cmB.4cm做一做,展示你的才能C.5cmD.无法确定例AB的长.1如图,点C、D 在线段AB上,D是线段AB的中点,AC=AD,CD=4,求线段31解:因为AC=AD,CD=4,312所以CD=AD-AC=AD-AD=AD,333所以AD=CD=6,2因为D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B=2AD=12.第三环节课堂检测基础闯关1.如图,小华的家在A处,书店在B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B)A.A C D BB.A C F BC.A C E F BD.A C M B2.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直线架设,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C)A.线段有两个端点B.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线段可以比较大小3.如图,点C在线段AB外,则AC<AB+BC,BC<AB+AC,AB<AC+BC(填“<”或“>”),其中的数学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长度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 的长度为8cm.5.如图所示,线段AB=8cm,E为线段AB的中点,点C为线段EB上一点,且EC=3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解:因为线段AB=8cm,E为线段AB的中点,1所以BE=AB=4cm,2所以BC=BE-EC=4-3=1cm,所以AC=AB-BC=8-1=7cm,因为点D为线段AC的中点,1所以CD=AC=3.5cm,2所以DE=CD-EC=3.5-3=0.5cm.拓展提升1.如果A,B,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3cm,BC=2cm,那么A,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C)A.1cmB.5cmC.1cm或5cmD.无法确定2.已知线段AB=6cm,直线AB上画线段BC=4cm,若M,N分别是AB,BC的中点.(1)求M、N之间的距离;(2)若AB=a cm,BC=b cm(a>b),其他条件不变,此时M,N间的距离是多少?解:(1)如图1所示,∵线段AB=6 cm,线段BC=4cm,∴AC=AB-BC=6-4=2cm.∵M,N 分别是AB,BC的中点,11∴MB=AB=3(cm),NB=BC=2(cm),22∴MN=MB-NB=3-2=1(cm).图1如图2所示,∵线段AB=6cm,线段BC=4cm,∴AC=AB+BC=6+4=10cm.∵M,N 分别是AB,BC的中点,1∴AM=AB=3(cm),21BN=BC=2(cm)2∴MN=MB+BN=3+2=5(cm).图2答:M,N间的距离是3cm或5cm;a-b a+b(2)MN=cm或cm.22第四环节课后小结4.3 4.3.1角角学习目标1.认识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及四种表示方法.2.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的计算.重点难点1.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2.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下列各角中,不可能是钝角的是( D)1 A.周角32B.平角32C.钝角32D. 直角32.如图所示,用量角器度量角,可以读出角的度数为(B)A.45°B.55°C.125°3.钟表在3∶00 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90度.第二环节合作探究D.135°1.角的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特别强调: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与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角是一条线段绕它的一个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C.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3.角的符号是“∠”,读作“角”,其表示方法有四种,如下所示:表示方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OB,∠BOC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B用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如∠1,∠α图形特别强调:(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必须把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2)当角的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角.4.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D)5.(1)1°=60′,1′=60″,1°=3600″.(2)1周角=2平角=4直角.6.(1)用度、分、秒表示35.12°=35°7′12(2)89°25′48″=89.43°.(3)2700″=0.75°.第三环节课堂检测″.基础闯关1.如图,在∠AOB内部从O点引出两条射线OC、OD,则图中小于平角的角共有(A)个.A.6B.5C.42.如图,下列表示角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B)D.3A.∠AB.∠EC.∠α3.下列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平角是一条线段B.周角是一条射线C.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小于平角D.反向延长射线OA,就形成一个平角4.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D)D.∠1A.35.5°=35°5′C.35.5°<35°5′B.35.5°=35°50′D.35.5°>35°5′5.时钟显示为8∶3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75°.6.(1)8.31°=8°18′36″.(2)118°20′42″=118.345°.(3)45°=拓展提升如图:111直角=平角=248周角.(1)在已知角内画射线,画1条射线,图中共有个角;画3条射线,图中共有10个角;3个角;画2条射线,图中共有6(n+1)(n+2)(2)画n条射线所得的角的个数为(用含n的式子表示).2第四环节课后小结4.3.2角的比较与运算学习目标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2.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在操作中认识角的平分线.3.会进行角的有关计算.重点难点1.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2.会进行角度的“加、减、乘、除”运算.3.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会进行有关计算.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如图所示,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C)A.∠AOC=∠AOB+∠BOCB.∠AOC=∠AOD-∠CODC.∠AOC=∠AOB+∠BOD-∠BOCD.∠AOC=∠AOD-∠BOD+∠BOC2.下列角中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直接画出的是(C)A.75°B.135°C.160°D.105°3.已知∠A=40°18′,∠B=40°17′30″,∠C=40.18°,则(A)A.∠A>∠B>∠CB.∠B>∠A>∠CC.∠C>∠A>∠BD.∠A>∠C>∠B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角的比较方法有:度量法和叠合法.2.如图所示,∠AOB>∠AOC,∠AOB>∠BOC(填“>”“=”或“<”).3.角的平分线: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温馨提示:若OB是∠AOC的平分线,则∠AOC=2∠AOB=2∠BOC,∠AOB=∠BOC=12∠AOC.4.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DOB,若∠COB=35°,则∠AOD=110°.做一做,展示你的才能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解:360°÷7=51°+3°÷7=51°+180′÷7≈51°26′.答:每份是51°26′的角.特别强调:度、分、秒是60进制的.第三环节课堂检测基础闯关1.将∠1,∠2的顶点和其中一边重合,另一边都落在重合边的同侧,且∠1>∠2,那么∠1的另一边落在∠2的(C)A.另一边上B.内部C.外部D.无法判断2.射线OC在∠AOB的内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得出OC是∠AOB的平分线的是(B)A.∠AOC=∠BOCB.∠AOC+∠BOC=∠AOBC.∠AOB=2∠AOC1D.∠BOC=∠AOB23.如图,∠AOB是直角,∠AOC=38°,OD平分∠BOC,则∠AOD的度数为(C)A.52°B.38°C.64°4.计算:(1)15°37′+42°51′=58°28′;(2)52°37′-31°45′12″=20°51′48″;(3)13°24′15″×5=67°1′15″;(4)58°34′16″÷4=14°38′34″.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则∠AOB=105°.D.26°6.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BOD,射线OE平分∠BOC,∠EOD=42°,求∠EOC的大小.解:设∠AOC=x°,则∠BOE=(42+x)°,根据题意,知:∠AOC+2∠BOE=180°,即:x+2(42+x)=180,解得:x=32,所以∠EOC=∠BOE=(42+x)°=74°.拓展提升1.如图是一个长方形纸片ABCD沿其上一条线EF折叠后的图形,已知∠BEF=105°,则∠B′EA等于(B)A.15°B.30°C.45°D.60°2.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180度.第四环节课后小结4.3.3余角和补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学习目标1.认识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并能熟练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2.经历探究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会用其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难点余角、补角的定义及性质的运用.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在一副三角板中同一块三角板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度.2.若∠1=60.5°,∠2=29.5°,则∠1+∠2=90°.3.如图,已知点A、O、B在同一直线上,∠COD=90°,那么∠1+∠2=90°.4.若∠1=115°,∠2=65°,则∠1+∠2=180°.5.如图,已知点A、O、B在同一直线上,∠AOC=150°,那么∠BOC=30°.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1)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如果∠α+∠β=90°,那么∠α与∠β互为余角.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那么∠α+∠β=90°.(2)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如果∠α+∠β=180°,那么∠α与∠β互为补角.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补角,那么∠α+∠β=180°.2.完成下表:∠α∠α的余角∠α的补角45°45°135°64°30′25°30′115°30′37°53°143°74.4°15.6°105.6°84°30′5°30′95°30′108°无72°温馨提示:同一个锐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小90°.3.(1)若∠1+∠2=90°,∠2+∠3=90°,那么∠1=∠3;若∠1+∠2=90°,∠3+∠4=90°且∠1=∠3,那么∠2=∠4.温馨提示: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2)若∠1+∠2=180°,∠2+∠3=180°,那么∠1=∠3;若∠1+∠2=180°,∠3+∠4=180°且∠1=∠3,那么∠2=∠4.温馨提示: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4.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AOC=∠BOC=90°,∠1=∠2,则图中互余的角共有4对.做一做,展示你的才能例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射线OA表示北偏西65°方向;射线OB表示南偏东15°方向;(2)画方向为北偏东40°的射线OC;(3)画方向为南偏西30°的射线OD;(4)画方向为东南方向的射线OE;(5)求∠DOA、∠EOC的度数.解:(2)(3)(4)如图所示,(5)∠DOA=180°-65°-30°=85°,∠EOC=180°-40°-45°=95°.第三环节课堂检测基础闯关1.已知∠1=40°,则∠1的补角的度数是(C)A.40°B.50°C.140°D.150°2.下列图形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一个角的余角一定是钝角 B.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 C.锐角的余角一定是锐角 D.锐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4.如图,在一次定向越野活动中,“超越”小组准备从目前所在的A处前往相距2km的B处,则相对于A处来说,B处的位置是(A)A.南偏西50°,2km C.北偏西40°,2kmB.南偏东50°,2 kmD.北偏东40°,2km 15.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大15°,则这个角的度数为40°.46.如图,已知点O 是直线AB上的一点,∠BOC=40°,OD、OE分别是∠BOC、∠AOC 的角平分线.(1)求∠AOE的度数;(2)写出图中与∠EOC互余的角;(3)∠COE有补角吗?若有,请把它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解:(1)因为∠BOC=40°,所以∠AOC=140°,因为OE是∠AOC的角平分线,所以∠AOE=140°÷2=70°.(2)因为OD、OE分别是∠BOC、∠AOC的角平分线,所以∠AOE=∠EOC,∠COD=∠BOD,所以∠EOC+∠COD=90°,所以∠BOD+∠EOC=90°,所以图中与∠EOC互余的角有∠COD,∠BOD;(3)∠COE有补角,理由:因为∠AOE=∠EOC,∠AOE+∠BOE=180°,所以∠COE+∠BOE=180°,所以∠COE有补角是∠BOE.拓展提升1.如果从甲船看乙船,乙船在甲船的北偏东30°方向,那么从乙船看甲船,甲船在乙船的(A)A.南偏西30°方向B.南偏西60°方向C.南偏东30°方向D.南偏东60°方向2.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 的度数比∠2的度数小24°,则∠1的度数为33度.第四环节课后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二)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2.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掌握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形,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一、温故知新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二、自主学习(一)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1.说一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2.画一画: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3.探究活动1: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小组合作学习,动手画一画,并进行展示.探究: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课本P117图4.1-7这个图形,分别画出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1.试一试:在你想象的基础上,请将准备好的长方体、圆柱、圆锥和三棱柱的纸盒剪开展平,看看与下面的展开图一样吗?圆柱圆锥三棱柱长方体思考:请你指出上面展开图各部分与几何体的哪一部分相对应?2.剪一剪、画一画:动手把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再将所有的展开图画出来.以上画出了部分展开图,除此之外还有5种,共有11种,请你画出其余5种.(三)立体图形的折叠探究:下图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怎样的立体图形?凭想象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就把它画在纸片上,剪下来折叠.正方体圆柱四棱柱三棱柱圆锥做一做:下面是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你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吗?四棱锥四棱柱正方体三棱柱课本P118练习题.1.我知道了什么?2.我学会了什么?3.我发现了什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一、温故知新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形的世界去看看吧.二、自主学习 1.几何图形(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质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2.立体图形观察P115,并出示实物(如茶叶盒、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 思考:课本P115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3.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思考:课本P116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 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立体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1.课本P116练习.1.现实物体――→ 看外形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2.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立体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4.1.2 点、线、面、体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一、温故知新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2.回答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与线相交成几个点?二、自主学习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公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2.几何体的概念(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还学过哪些几何体?(2)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3.面的分类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得出面的分类:__平__面和__曲__面.面与面相交成线,线有__直__线和__曲__线;线与线相交成__点__.4.点、线、面、体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P119~P120内容,观察图片能发现什么结论?点、线、面、体的关系:点动成__线__,线动成__面__,面动成__体__.请你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5.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0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__点__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课本P120练习1,2.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2.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4.2 直线、射线、线段(一)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难点: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一、温故知新1.在小学已经学过了直线、射线、线段.请你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一条线段?直线射线线段2.填写下列表格:端点个数延伸方向能否度量线段 2 不能延伸能射线 1 向一方延伸不能直线无两端延伸不能二、自主学习1.直线的性质(1)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操作一下,试试看.答:至少需2个钉子.(2)经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请画图说明.O·答:无数条.(3)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请画图试试.··A B答:有且只有一条.猜想:如果将细木条抽象成直线,将钉子抽象为点,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__一__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举例说明直线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在挂窗帘时,只要在两边钉两颗钉子扯上线即可,这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拉参照线,木工师傅锯木板时,用墨盒弹墨线,都是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应用直线的基本性质的例子吗?试试看:如:栽树时先把两端栽好,再拉上线沿着线栽.2.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①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②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平面上一个点与一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3.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如图:显然,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图①中的线段记作线段AB或线段a;图②中的射线记作射线OA或射线m.注意: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表示端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前面.思考: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下列表示线段正确的是( B )A.线段M B.线段mC.线段Mm D.线段mn2.如图,若射线AB上有一点C,下列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的是( B )A.射线BA B.射线ACC.射线BC D.射线CB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有( C )①直线MN与直线NM是同一条直线;②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③线段PQ与线段QP是同一条线段;④直线上一点把这条直线分成的两部分都是射线.A.1个B.2个C.3个D.4个4.课本P126练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4.2 直线、射线、线段(二)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重点:线段的中点概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一、温故知新1.过A,B,C三点作直线,小明说有三条,小颖说有一条,小林说不是一条就是三条,你认为__小林的说法是对的.二、自主学习问题:现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上面的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数学问题: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作法:(1)作射线AM;(2)在AM上截取AB=a.则线段AB即为所求.应用: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a+b.解:(1)作射线AM;(2)在AM 上顺次截取AC =a ,CB =b .则AB =a +b 即为所求.做一做:作线段AB =a -b .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两条线段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那么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我们先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一是用尺子测量;二是站在一起比(脚在同一高度).如果把两个同学看成两条线段,那么比较两条线段就有两种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从而进行比较.(2)叠合法: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一端对齐,从而进行比较.(如图)AB <CD AB >CD AB =CD3.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如图(1),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记作AM =MB 或AM =MB =12AB 或2AM =2MB =AB .如图(2),点M ,N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三段AM ,MN ,NB ,点M ,N 叫做线段AB 的三等分点.类似地,还有四等分点,等等.4.线段的性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8的思考. 结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你能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吗? 两点的距离的定义: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注意:距离是用“数”来衡量的,它是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1.课本P128练习1,2,3.2.在直线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 AB =4 cm ,BC =3 cm ,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OB 的长度是( C )A .2 cmB .1.5 cmC .0.5 cmD .3.5 cm3.已知线段AB =5 cm ,C 是直线AB 上一点,若BC =2 cm ,则线段AC 的长为7_cm 或3_cm.1.画一条线段等于一条已知线段. 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线段的性质是什么?4.什么是两点的距离?4.3.1 角1.在现实情景中,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的计算.重点:角的表示和角度的计算;难点:有关角度的计算.一、温故知新观察课本P132图4.3-1,思考问题:如图,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直尺相交的两条边,给我们什么平面图形的形象?二、自主学习1.角的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2.角的表示: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OB;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O;③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a;④用一个阿拉伯数学表示:∠1.思考: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1)∠B或∠ABC(2)∠AOB,∠BOC,∠AOC.(不能用∠O表示)演示:把一条射线由OA的位置绕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如图(1)射线开始的位置OA 与旋转后的位置OB组成了什么图形?3.角的定义2: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如图(2),当射线旋转到起始位置OA与终止位置OB在一条直线上时,形成__平__角;如图(3),继续旋转,OB与OA重合时,又形成__周__角.思考:平角是一条直线吗?周角是一条射线吗?为什么?4.角的度量阅读课本P133,填空:1周角=__360__°,1平角=__180__°,1°=__60__′,1′=__60__′′.如∠a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作∠a=48°56′37′′.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注意:角的度、分、秒与时间的时、分、秒一样,都是60进制,计算时,借1当成60,满60进1.例计算:(1)53°28′+47°35′;解:原式=100°63′=101°3′;(2)17°27′+3°50′.(学生自己完成)解:原式=20°77′=21°17′.课本P134练习1,2题.1.什么是角、平角、周角?2.怎么表示角?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1.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分线.重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一、温故知新回顾线段大小的比较,怎样比较图中线段AB,BC,CA的长短?(1)度量法;(2)叠合法.AB<AC<BC那么怎样比较∠A,∠B,∠C的大小呢?二、自主学习1.比较角的大小(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2)叠合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教师演示:(1)∠AOB <∠AOB ′;(2)∠AOB =∠AOB ′;(3)∠AOB >∠AOB ′. 2.认识角的和差思考: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中共有3个角:∠AOB ,∠AOC ,∠BOC .它们的关系是: ∠AOC =∠AOB +∠BOC ; ∠BOC =∠AOC -∠AOB ; ∠AOB =∠AOC -∠BOC . 3.用三角板拼角探究:借助三角尺画出15°,75°的角. 一副三角板的各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90°,60°,30°,45°学生尝试画角. 你还能画出哪些角?有什么规律吗? 还能画出120°,105°,150°等规律是:凡是__15__的倍数的角都能画出. 4.角平分线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如图(1)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如图(2)中的OB ,OC .OB 是∠AOC 的角平分线,可以记作:∠AOC =2∠AOB =2∠BOC 或∠AOB =∠BOC =12∠AOC .5.例题学习例1 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 =53°17′,求∠BOC 的度数. ∠BOC =180°-53°17′=126°43′.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解:360°÷7=51°+3°÷7 =51°+180′÷7≈51°26′.答:每份是51°26′的角.课本P136练习1,2,3.1.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角的和差关系;2.用一副三角板画角;3.角的平分线及表示.4.3.3 余角和补角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3.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重点: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难点:正确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一、温故知新思考:(1)在一副三角板中,同一块三角板的两个锐角和等于多少度?(2)如图1,已知∠1=61°,∠2=29°,那么∠1+∠2=__90°__.(3)如图2,已知点A,O,B在一直线上,∠COD=90°,那么∠1+∠2=__90°__.二、自主学习1.互为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思考:(1)如图3,已知∠1=62°,∠2=118°,那么∠1+∠2=180°.(2)如图4,A,O,B在同一直线上,∠1+∠2=180°.2.互为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问题1:以上定义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问题2:若∠1+∠2 +∠3 =180°,那么∠1,∠2,∠3互为补角吗?三、新知应用例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解: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180-x=4(90-x),3x=180x=60.答:这个角的度数为60°.例2如图,∠AOC=∠COB=90°,∠DOE=90°,A,O,B三点在一直线上.(1)写出∠COE的余角,∠AOE的补角;(2)找出图中一对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解:(1)∠COE的余角为∠COD,∠BOE;∠AOE的补角为∠BOE,∠COD.(2)∠AOD=∠COE,∠DOC=∠BOE.一、师生合作1.探究补角的性质:例3如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分析:(1)∠1与∠2互补,∠2等于什么?∠2=180-__∠1__,∠3与∠4互补,∠4等于什么?∠4=180°-__∠3__.(2)当∠1=∠3时,∠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4(等量减等量,差相等).上面的结论,用文字怎么叙述?补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__补角__相等.2.探究余角的性质:如图,∠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余角性质:同角(等角)的__余角__相等.二、跟踪练习课本P139练习1,2,3,4.6.方位角:(1)认识方位: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2)找方位角:乙地对甲地的方位角;甲地对乙地的方位角例4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师生共同完成)1.∠α和∠β都是∠AOB的补角,则∠α__=__∠β.2.如果∠1+∠2=90°,∠1+∠3=90°,则∠2与∠3的关系是相等,理由是同角的余角相等.3.A看B的方向是北偏东21°,那么B看A的方向( D )A.南偏东69°B.南偏西69°C.南偏东21° D.南偏西21°4.在点O的北偏西60°的某处有一点A,在点O的南偏西20°的某处有一点B,则∠AOB 的度数是( A )A.100° B.70°C.180° D.140°1.余角、补角的定义;2.余角的性质,补角的性质;3.方位角的画法.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知识;2.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能利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性质和运用;难点:角的运算与应用、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一、知识结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展开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线段长短的比较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平分线余角和补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二、回顾与思考1.下面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数学名词,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描述它们吗?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展开图 两点间的距离 余角 补角2.与以前相比,你对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有什么新的认识? 3.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线段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5.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的意义(1)若点C 把线段AB 分为相等的两条线段AC 和BC ,则点C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角的概念1.角的定义和表示(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是从静止的角度来定义的.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是从运动的角度来定义的. (2)角的表示: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③用阿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 2.角的度量1°=60′;1′=60′′. 3.角的比较比较角的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4.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表示为∠AOC =∠COB 或∠AOC =∠COB =12∠AOB 或2∠AOC =2∠COB =∠AOB5.余角和补角(1)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90°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180°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注意:余角和补角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只与数量有关,而与位置无关.(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6.方位角 三、例题导引1.如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2.(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 =8 cm ,CB =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MN =7 cm.(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 =a 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MN =12a .(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 =b 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MN =12b .3.如图,∠AOB 是直角,∠AOC =50°,ON 是∠AOC 的平分线,OM 是∠BOC 的平分线. (1)求∠MON 的大小;(2)当∠AOC =α时,∠MON 等于多少度?(3)当锐角∠AOC 的大小发生改变时,∠MON 的大小也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解:(1)∠MON =45°.(2)∠MON =45°.(3)不发生变化,∠MON =12∠AOB =45°.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B.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C.平角是一条直线D.若∠1+∠2=90°,∠1+∠3=90°,则∠2=∠32.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是( C )A.210°B.30°C.150°D.60°3.如图,射线OA表示( B )A.南偏东70°B.北偏东30°C.南偏东30°D.北偏东70°4.下列图形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C )5.若∠A=20°18′,∠B=20°15′30″,∠C=20.25°,则( A )A.∠A>∠B>∠C B.∠B>∠A>∠CC.∠A>∠C>∠B D.∠C>∠A>∠B二、填空题6.38°41′的余角等于51°19′,123°59′的补角等于56°1′.7.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1)长方体(2)三棱柱(3)三棱锥8.互为余角的两个角之差为35°,则较大角的补角是117.5°.9.45°52′48″=45.88°,126.31°=126°18′36″;25°18′÷3=8°26′.10.如图,已知CB=4,DB=7,D是AC的中点,求AC的长度.解:AC=6.11.如图,直线l表示一条笔直的公路,在公路两旁有两个村庄A和B,要在公路边修建一个车站C,使车站C到村庄A和B的距离之和最小,请找出村庄C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解:连接AB交l于C,点C即为所求,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