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精选

《有趣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身边科学》第二章《生活中科学》第三节《有趣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产生、声音传播、不同物体声音特点以及声音与我们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 培养幼儿对声音敏感度,能分辨不同物体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分辨不同物体声音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锣、口琴、气球、塑料瓶、米粒、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鼓、小锣、口琴、气球、塑料瓶、米粒、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玩“听声音找物品”游戏,引导幼儿关注声音,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产生:通过敲鼓、摇塑料瓶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声音产生。
(2)声音传播:让幼儿把耳朵贴在鼓面上,感受鼓面震动,理解声音传播。
(3)不同物体声音特点:展示音响、鼓、锣等物体,让幼儿分辨不同物体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学具进行实践,观察不同物体声音特点,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空气传播3. 不同物体声音特点:音响、鼓、锣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三个物体,记录它们声音特点,并说给家长听。
2. 答案示例:瓶子(沙沙声)、铃铛(清脆声)、纸盒(闷闷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声音产生、传播和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避免直接告诉答案。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声音交响乐”活动,让幼儿用不同物体创作出美妙音乐。
还可以让幼儿解声音在生活中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二、例题讲解例题讲解是本节课核心,尤其是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教案一、活动名称:《有趣的声音》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践,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3. 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鼓、木棍、纸张等;2. 幼儿园环境布置,包括安静的角落和宽敞的活动空间。
四、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教师引导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周围的环境声音,然后提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关注和思考。
2. 探索环节:(1)教师展示各种发声物品,让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制造声音。
并引导他们注意观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并鼓励他们用动作模仿声音的产生过程。
3. 实验环节:(1)教师示范如何用纸杯和线制作电话,然后让幼儿两两一组,尝试用自制电话传递声音。
(2)通过实验,让幼儿体验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 游戏环节:(1)玩“听声辨物”游戏,教师悄悄地敲击一个物体,让幼儿猜测是哪个物体发出的声音。
(2)玩“声音接力”游戏,幼儿分成两组,依次传递一个声音,看哪组传递得又快又准。
五、活动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同时,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声音的奥秘。
六、活动延伸: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探索活动,如寻找家里的各种声音,或者制作简易乐器等,以加深孩子对声音的理解和兴趣。
七、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但在活动中也应注意控制音量,保护幼儿的听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精选11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精选11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2.获得探索的快乐,感受打击节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1.装有大米、黄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个。
2.磁力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3.音乐《小动物的声音》《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标记牌3个。
活动过程一、听一听,摇一摇1.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罐子宝宝一起玩好吗?”2.教师出示一只空罐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装进几个核桃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3.让幼儿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自己摇一摇,听一听。
二、听一听,猜一猜1.幼儿探索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为自己找朋友。
师:“罐子宝宝有声音了,听听里面东西一样吗?”2.幼儿相互听取罐子的声音,找出自己的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坐在一起。
3.老师摇有东西的罐子,让幼儿猜出老师的好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放在一起。
4.幼儿自由操作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听一听,玩一玩1.出示放在罐子里三样东西的标记牌,听一听对应找出罐子里的三样东西:米宝宝、黄豆宝宝、核桃宝宝。
2.幼儿取回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游戏。
(1)师:“孩子们,拿好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告诉孩子们游戏的规则:警察叔叔是这样的,出示红灯时大家不能出声,警察叔叔翻过标牌,是哪个罐子宝宝谁就出声摇一摇。
(2)警察叔叔的指挥加快,孩子们随着加快反应摇动罐子宝宝。
3.老师清唱音乐伴奏,幼儿摇动罐子作出相应的节奏。
4.老师的伴奏不断加快,幼儿伴随着老师做出加快的摇动动作。
四、用响罐为音乐伴奏结束活动播放《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幼儿随着老师的指挥打出相应的节奏。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篇2一、活动背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而小班的小朋友对倾听很感兴趣,他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着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以倾听为基础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一内容设计本次活动。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以及声音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教学重点: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小鼓、小锣、小铃铛、塑料瓶、水、米粒等。
2. 学具: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不同物体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猜测是哪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敲击小鼓,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并让他们模仿鼓面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教师演示音响、话筒的使用,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教师展示小鼓、小锣、小铃铛等物体,让幼儿分辨它们的声音特点。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用小纸杯、棉签、橡皮泥等学具制作小鼓、小锣等发声物体。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3. 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小鼓、小锣、小铃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三种物体,模仿它们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发声物体。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不同物体的声音,进行声音展览。
(2)组织幼儿进行声音模仿比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向家长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让幼儿在家庭中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精选5篇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噪声与乐音的区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够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培养观察和分辨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器材、各种物体(如铃铛、鼓、木鱼等)、录音机、磁带。
学生准备:空瓶、橡皮筋、纸片、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器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操作音响器材,让幼儿倾听并描述它们的声音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2)声音的传播:教师通过录音机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传播。
(3)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教师让幼儿分别敲击不同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分辨它们的声音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空瓶、橡皮筋、纸片等,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易乐器,并尝试演奏。
(2)幼儿分组进行“声音接龙”游戏,增强对声音的感知。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介质3. 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音调、音量、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不同的物体,尝试敲击并描述它们的声音特点。
(2)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简易乐器,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1)音调: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2)音量: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 可在下一节课中引入音乐元素,让幼儿体验音乐中的声音变化,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和好奇心激发。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中的第2节《有趣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生活中的有趣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能够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培养观察和倾听的能力。
3. 感受生活中的有趣声音,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以及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倾听和观察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铃铛、小木棒、塑料杯、绳子、气球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鼓、铃铛、小木棒,每人一个塑料杯、绳子、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音响、鼓、铃铛等物体发声,引导幼儿倾听并说出声音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敲鼓,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教师用绳子将两个塑料杯相连,让幼儿听到传递的声音,解释声音是通过空气、物体传播的。
(3)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让幼儿分组用小木棒敲击鼓、铃铛等物体,倾听并描述声音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用气球摩擦头发,感受气球吸附头发的现象,解释声音的产生。
(2)用塑料杯传递声音,感受声音的传播。
(3)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如鼓、铃铛、塑料杯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物体3. 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鼓、铃铛、塑料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并记录有趣的声音。
(2)用图画或文字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声音。
2. 答案:(1)家庭中有趣的声音:闹钟滴答声、水流声、锅铲翻炒声等。
(2)最喜欢的声音:如小溪流水的声音、小鸟叫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开展“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主题活动,让幼儿收集不同声音,培养观察和倾听能力。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精选8篇

《有趣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三单元《奇妙声音》中第2节《有趣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声音,解声音产生,探索声音传播,以及声音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各种声音,解声音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各种声音,解声音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气球、纸杯、绳子等。
2. 学具:小鼓、小铃、沙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敲击小鼓、摇动小铃,让幼儿闭上眼睛,猜一猜是什声音。
2. 讲解声音产生通过展示音响、话筒等设备,让幼儿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 探索声音传播用绳子将两个纸杯连接起来,让幼儿分别在两个纸杯上说话,观察声音传播现象。
4. 认识各种声音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具,尝试发出不同声音,并记录下来。
5. 例题讲解以小鼓为例,讲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
6. 随堂练习每组幼儿用学具发出声音,并解释声音产生和传播。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振动传递3. 声音特点:音调、音量、音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声音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声音,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声音产生和传播。
2. 答案:示例:汽车喇叭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声音有更直观认识。
但在讲解声音传播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今后可以尝试用更简单易懂方式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探索声音奥秘。
同时,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声音传播和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是声音产生和传播讲解,以及作业设计。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8篇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围绕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多样性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学会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橡皮筋、纸杯、细线等。
学具:小鼓、小铃铛、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敲击鼓,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并询问他们听到了什么。
(2)教师用纸杯、细线制作“电话”,让两名幼儿分别拿着纸杯,通过线传递声音,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传播。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让幼儿观察音响发声时喇叭的振动,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教师用鼓、铃铛等不同物体发出声音,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并引导他们思考声音的传播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小鼓、小铃铛等学具,让幼儿自己尝试发出声音,并观察振动。
(2)组织幼儿进行“声音接龙”游戏,让他们用不同的声音传递信息。
六、板书设计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能发出声音的物体,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声音特点。
答案示例:鼓的声音低沉,铃铛的声音清脆。
2.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话解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答案示例:声音是通过空气、物体振动传播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避免直接告诉答案。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详案《有趣的声音》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详案《有趣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鼓、铃铛、木块、塑料杯、纸张等。
2.图片:各种动物、乐器、生活用品等发声物体的图片。
3.音乐:《欢乐颂》等欢快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过声音吗?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关于声音的知识,你们准备好了吗?2.声音的来源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声音的来源。
请大家看这些图片,你们能告诉我它们分别是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吗?(出示图片:狗吠、猫叫、鸡鸣、鸭叫、火车鸣笛、汽车喇叭等)3.探究声音师:现在,我们来动手操作一下,看看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鼓、铃铛、木块、塑料杯等。
(2)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铃铛等,观察声音的变化。
(3)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呢?4.声音的传播师: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教师将手机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里,播放音乐。
(2)幼儿用手触摸塑料袋,感受声音的振动。
(3)教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声音的知识,知道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
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活动中的收获。
6.结束语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真棒!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听一首欢快的音乐,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播放音乐《欢乐颂》,幼儿跟随音乐欢快地结束活动。
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发声物体,并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拍照至班级群,教师进行评价。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由于篇幅限制,我将提供一个详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的大纲和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教案名称:《有趣的声音》一、活动目标认知目标:幼儿通过听声音,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学会辨别不同的声音。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声音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耳朵、保护听力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如小鼓、铃铛、沙锤等)眼罩或布(用于蒙眼辨声)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的猜测和发现)经验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声音传播和物体发声的基础知识。
三、活动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敲击不同的物体,引起幼儿的兴趣。
简单介绍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听声辨物:教师用眼罩蒙住幼儿的眼睛,然后敲击不同的物体。
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猜测是哪种物体发出的。
声音探索:幼儿自由探索各种发声物体,尝试制造不同的声音。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记录分享: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和猜测的物体。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记录的结果,纠正错误的猜测。
声音游戏:进行“声音蹲”或“声音接力”等游戏,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认识。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体,与家人一起分享探索的乐趣。
四、活动反思教师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和活动效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照片附上幼儿听声辨物、探索发声物体和游戏活动的照片,记录活动过程。
部分详细内容示例:三、活动过程(续)记录分享(详细):记录指导:教师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画出听到的声音对应的物体。
分享讨论:幼儿轮流分享自己的记录,教师和同伴一起讨论猜测的准确性。
四、活动反思(详细):幼儿表现:幼儿对听声辨物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声音探索和游戏。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锻炼,对声音的产生有了基本的认识。
改进建议:在下次活动中,可以增加更多关于声音科学的知识,如声音的传播、回声等,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不同。
活动准备:1、课件《有趣的声音》。
2、图片:大鼓和小鼓。
3、小瓶人手一个,小盆每组一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一、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1、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敏,你听!(播放宝宝笑声)这是什么声音呀?你知道是谁的笑声吗?你们猜对了,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
2、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叫醒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那除了大公鸡会叫,还有什么动物也会叫呢?会叫的小动物有很多很多,不过这次妈妈只请了大公鸡来叫醒小宝宝。
3、宝宝被叫醒了,你们听听,现在小宝宝在干什么?(播放洗手声音)洗手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啊?(哗啦啦)4、洗漱完,吃完早饭,宝宝准备坐上爸爸的大汽车去上幼儿园啦!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播放汽车的声音)马路上除了汽车发出声音声音之外,还有什么车也能发出声音?(摩托车,自行车)马路上的声音有很多很多,我们下次再去慢慢听。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1、到了幼儿园里,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啦,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好玩的呢?(出示空瓶子)听听这个瓶子有声音吗?(没有),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呢?(幼儿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
)师小结:瓶子碰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师:我们在瓶子里装点豆子,瓶子能发出声音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提醒幼儿盖紧瓶盖)3、幼儿集体装黄豆4、表演大鼓和小鼓师: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有都有声音了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瓶子来学学这两样东西,看看,这是什么?(大鼓和小鼓)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就来学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到并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小鼓、玩具汽车等。
2. 环境:安静的教室,音响设备。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声音。
2. 探索声音:教师出示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触摸并听声音,引导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
3. 分辨声音: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分辨出是哪个物品发出的声音,并让幼儿尝试模仿。
4. 创造声音: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嘴巴等方法发出不同的声音,并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不同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声音角”,放置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供幼儿自由探索。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3.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习声音的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游戏教学法: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八、教学步骤:1. 讲解声音的产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向幼儿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实验验证:教师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原理。
3. 讲解声音的传播:教师向幼儿讲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4. 游戏体验: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传播。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认知情况。
3. 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声音(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声音(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声音一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水果照相馆二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魔术师三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声音一教学内容:科学——有趣的声音(小班)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2、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学准备:回形针、黄豆、白沙、硬币、串珠、海棉球每组各一盘、各种容器每人一个教学过程:1、导入:新年就要到了!我们要演节目,想请小朋友来制作乐器2、展开:——介绍材料,提出要求:你们看我都准备了什么?(快速展示一遍)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呢?(幼儿回答,教师示范)要求:a、每次只能放一种东西。
B、注意安全C、仔细听听放不同的东西声音是否一样——请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盒子,试试什么东西放进去声音最好听?你放了什么东西?你们两个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探索比较不同的声音: a、用同样的两个纸盒分别装豆和沙,比较:总结:同样的盒子,装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b、用塑料瓶和纸盒同时装黄豆,比较:总结:不同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c、用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装同样多的回形针,比较:总结:同样的盒子,大小不一样,装同样的东西,声音不一样d、用同样的纸盒,分别装一勺沙、装满沙,比较:总结:同样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装得多少不同,声音也不同e、同样的容器和材料,用力摇和轻轻摇,声音也不同。
力气不大也不小的时候,声音最好听(请两个幼儿上来摇,大家比较不同)——请幼儿用自制乐器为儿歌《哈巴狗》伴奏:请你选一种你认为最好听的材料放进去,准备好乐器:a、按节奏伴奏b、互换乐器,伴奏3、延伸:我们下次创造出更好听的声音好吗?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水果照相馆二活动目标: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2024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
一、背景介绍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声音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能够观察不同声音的特点;
3.能够通过实验和游戏探索和认识声音。
三、教学准备
1.玩具响铃、吹泡泡器、打鼓等制作声音的器材;
2.一些简单的日常物品,如彩色纸张、铃铛等;
3.胶带、纸杯等辅助工具;
4.教学板书、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
1. 什么是声音
•通过展示不同器材制造的声音让幼儿听到声音的不同之处;
•让幼儿说出自己对声音的认知。
2. 声音的传播
•利用声音箱和纸杯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让幼儿自己尝试传播声音。
3. 探索声音
•利用制作简易乐器的方式,让幼儿自由发挥,制造有趣的声音;
•引导幼儿观察声音的特点,如音高、音量等。
4. 探究声音的奥秘
•利用吹泡泡器、响铃等器材进行探究,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音响设备的原理;
•让幼儿尝试制作自己的声音器材。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幼儿进行有趣的声音活动,通过亲身实践让幼儿深入了解声音的奥秘。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六、教学延伸
可以让幼儿在家中尝试利用日常物品制作自己的声音器材,通过继续探索声音,加深对声音知识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有趣的声音》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在探索声音奥
秘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有趣的知识。
以上是本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优质教案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中的第2节《有趣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多样性以及生活中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能够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多样性。
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如何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鼓、锣、木鱼、音叉、气球等。
学具: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
(2)邀请幼儿模仿这些动物的声音,活跃课堂气氛。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敲鼓、摇铃等,让幼儿观察声音产生时物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教师用音响播放音乐,让幼儿用小纸杯接听,观察声音的传播。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观察并描述声音的特点。
(2)让幼儿用学具(小纸杯、棉签等)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
(2)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 声音的多样性:不同物体、不同音调、不同响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答案:如汽车的喇叭声、鸟儿的叫声、流水的声音等。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观察并描述其声音特点答案:如用橡皮泥、小石子等制作一个简易的鼓,描述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多样性。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制作更多有趣的乐器,探索声音的奥秘。
幼儿小班《有趣的声音》科学教案

幼儿小班《有趣的声音》科学教案教案:幼儿小班《有趣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有趣的声音》。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和辨别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辨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2.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听辨不同的声音。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图片、玩具等。
学具:幼儿自己的玩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让幼儿听辨并猜测是什么声音。
例如,汽车鸣笛声、鸟叫声、水流声等。
2. 讲解与演示(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图片,并讲解每张图片中的声音来源。
同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玩具,让幼儿亲手触摸,感受玩具发出的声音。
3.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身边的各种声音,并尝试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4. 实践活动(5分钟)教师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声音,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画,展示这种声音的特点。
其他小组观看后,可以尝试猜测画中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趣的声音1. 汽车鸣笛声2. 鸟叫声3. 水流声七、作业设计1. 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搜集其他有趣的声音,并尝试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答案:略2. 请家长协助,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录音等)展示所学到的声音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其他相关课程,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知识,如音调、音色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经过深度优化和修改后的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幼儿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小班第二册第四章详细内容:本节课将通过一个充满乐趣的声音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对周遭环境中的声音产生兴趣,锻炼他们的听觉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激发幼儿对周围声音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听觉感知。
2. 通过操作体验,帮助幼儿感知和描述不同物体声音的独特性。
3. 利用有趣的活动,促进幼儿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分辨并描述出不同物体声音的细微差别。
重点:通过互动体验,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样化的声音发出物体,例如小铃、木鱼、塑料杯等。
学具:每个幼儿一个耳朵形状的贴纸,用于标记他们听到的声音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讲述一位小熊寻找最美声音的冒险故事,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
3. 小组讨论: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声音物体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其声音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创意表达:鼓励幼儿用贴纸将耳朵贴在发声的物体上,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故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声音的特点——高低、大小、长短、优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声音,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2. 答案:幼儿需要用语言描述家中物体的声音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课程流程,教师应反思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并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教师可建议家长参与幼儿的声音探索活动,如家庭声音日记,让幼儿记录下每天发现的新奇声音,并配上简单的插图,增进亲子互动。
通过上述修改,教案更贴近幼儿的认知水平,同时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声音是什么,通过耳朵听到世界上的声音。
2.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尝试不同方法,学习声音如何发生,并感受到声音的差异。
3.观察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对象,探究它们在发声时声音的变化。
二、教学准备1.黑板、白纸、彩色笔。
2.几种材料来发出声音,如铃铛、鸣笛、小鼓等。
3.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如海绵、叉子、木块、瓶子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声音是什么?1.老师用一块玻璃和一块海绵敲击不同的东西,让孩子们通过听觉感受和看到声音的传播。
2.辅导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声音的定义和特点。
3.孩子们用不同的物品唱歌、喊叫、吹口哨,引导孩子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让老师解释不同声音的产生方式。
第二课:有趣的声音1.辅导老师让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材料,通过敲或摇,让其他同学猜出这个物品是什么。
2.辅导老师引导孩子们在玩游戏的同时尝试多种方法来发出极端的音量,如鸣笛或在空间大的房间里高声喊叫。
3.老师现场演示,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瓶子中的水位和发出的声音之间的关系来感受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发生声音的不同方式。
第三课:植物也能发声1.将两棵植物放在一起,让孩子们通过肢体感受植物之间的声音。
2.让孩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叉子或制服)轻敲植物的叶子或枝干,听到不同的声音。
3.通过探究植物声音发声的方式,感受植物也会发声的现象。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三节课,孩子们学到了声音是什么,以及声音可以通过不同的物品来发出。
通过科学实验,孩子们也感受到了不同大小、形状的物品如何在声音的传播上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对声音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师还要注意营造一个积极创造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中逐渐掌握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对科学充满好奇心。
课堂价值观培养应该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和关心自己周围的事物,并学会合作和分享。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声音》(精选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有趣声音》是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一节精品课程。
教学内容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三章节——《声音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产生、声音传播、身边声音、声音识别等。
二、教学目标1. 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 能够识别和模仿不同声音,培养对声音敏感度。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和识别不同声音,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铃铛、哨子等能够产生声音物品。
2. 学具:小纸杯、绳子、橡皮筋、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播放不同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猜测声音来源。
引导幼儿关注身边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产生:通过敲击鼓、摇铃铛等,让幼儿感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传播:将小纸杯底部穿孔,用绳子穿起来,让幼儿看到声音传播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模仿教具声音。
其他小组猜测是什声音。
4. 讲解和实践活动(15分钟)(1)讲解:向幼儿介绍声音识别方法,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2)实践活动:让幼儿用铅笔敲击不同物体,感受不同物体发出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大《有趣声音》2. 小(1)声音产生(2)声音传播(3)声音识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记录不同声音,并用画笔描绘出来。
2. 答案示例:(1)鸟叫声(2)流水声(3)汽车喇叭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解他们在声音认知方面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作业展示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作业成果。
(2)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更多声音,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
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声音》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
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声音》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