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合集下载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幼儿教育篇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幼儿教育篇

尿失禁
表现
夜间小便失禁或无法控制尿液等 是小儿尿失禁最常见的表现。
治疗方法
如没有其他严重症状,一些行为 方法,药物或计划膀胱训练可以 帮助幼儿控制尿液。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幼儿保持膀胱 和括约肌的控制,减少尿失禁。
膀胱炎
1 表现
小儿膀胱炎的最常见症状是排尿困难和尿急。
2 治疗方法
如果幼儿有膀胱炎的症状,则应向医生咨询有关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建议。
最常见的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尿 失禁和膀胱炎。
诊断方法和检查
儿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检查,以 确定是否患有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检查可能包 括尿液检查,超声波或X光等。
预防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 以降低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 率。
预防措施和建议
情绪和心理的支持
2
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措施等。
幼儿在治疗期间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
和专业的心理医疗。
3
康复后的管理
幼儿需要进行长期康复,同时可以使用 预防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来控制疾 病。
尿路感染
• 尿路感染是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 多发于女性儿童 • 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和腹泻等 • 能够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手段控制好病情
3 预防方法
饮食和生活方式在膀和生活习惯
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最好方法。
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
如果您的幼儿已被诊断出患有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请按照医 生的指示,及时进行治疗和康 复训练。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通 过合作和协商来保护幼儿的身 心健康。

儿科临床护理指导:小儿泌尿道感染护理措施

儿科临床护理指导:小儿泌尿道感染护理措施

1.对症护理婴幼儿常有高热、哭闹,可用物理或药物降温、镇静。

要鼓励患儿多饮水而使其多排尿。

要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高压消毒。

2.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全身症状的变化,尤其是婴幼儿,除注意体温外,尚应观察消化道、神经系统等症状。

3.观察药物副作用按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

口服抗菌药物可出现恶心。

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饭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副作用,若副作用仍明显,必要时减量或更改其它药物。

磺胺药服用时应多喝水,并注意有无血尿、尿少、尿闭等。

4.尿培养留尿时,常规清洁消毒外阴,取中段尿及时送检,婴幼儿用无菌尿袋收集尿标本;如疑其结果不可靠可行耻骨上膀既穿刺抽取尿标本;非不得已方行导尿,必须严格消毒,以免插管时将前1/3尿道细菌带入膀胱。

5.健康教育幼儿不穿开裆裤,勤换尿布;便后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引起上行性感染。

泌尿道感染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泌尿道感染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1.上行感染 正常小儿尿道有少许细菌存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损伤时细菌可 入侵或沿尿道上行引起膀胱、肾盂和肾间质的感染。正常输尿管蠕动可使尿液注入膀胱。 女孩尿道短,上行感染机会比男孩多。婴儿用尿布,外阴容易受粪便污染是婴幼儿容易 发生上行性感染的原因之一,以下因素可促发上行感染:
(1)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小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弹力纤维发育不全,蠕动力弱, 易于扩张,尿流不畅。
.
4
尿反流分5级:
①Ⅰ级:反流仅见于输尿管。
②Ⅱ级:反流至肾盂、肾盏。
③Ⅲ级:输尿管轻~中度扩张与扭曲,肾盏中度扩张,穹隆无或轻度变钝。
④Ⅳ级:输尿管中度扩张,穹隆角完全消失。
⑤Ⅴ级:输尿管显著扩张与扭曲,肾盂肾盏显著扩张,多数肾盏不见乳头压迹。
尿液反流的危害在于可造成上行性尿感反复发作引起肾瘢痕,而且,Ⅲ级以上的尿反流 也可因肾盏内压力过高引起肾内反流和肾间质损害。两者同时或单独存在均可致慢性肾 功能衰竭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可探查泌尿系的结构和膀胱排泄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结石、梗阻、 残余尿等引起感染的诱因。
2.X线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泌尿系统有பைடு நூலகம்先天畸形(如重肾、多囊肾等)、 肾盂积水及其程度。了解肾的大小,有无肾盂肾盏变形等慢性炎症和肾瘢痕证 据。对<5岁的第一次尿感应做排泄性膀胱造影,以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后 尿道瓣膜等尿感诱因。
3)其他先天畸形和尿路梗阻: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肾盂积水、后尿道瓣膜、多囊 肾等均可使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此外,还可由神经源性膀胱、结石、肿瘤等引起梗阻。
(4)病原菌:病原菌的致病力也是影响尿感的主要因素,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例,其菌体抗 原和荚膜抗原K是决定大肠埃希杆菌尿路致病性的必要条件。此外,大肠埃希杆菌菌体 表面有许多P菌毛,能表达黏附素。能特异地与泌尿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 使菌体紧密黏附于泌尿道上皮,避免被尿液冲洗,得以在局部繁殖引起上行感染。

宝宝尿路感染症状隐蔽难治

宝宝尿路感染症状隐蔽难治

宝宝尿路感染症状隐蔽难治晓芳的孩子眉眉不满周岁,经常不明原因地发烧,一发烧就不吃奶也不吃东西,总是哭哭闹闹。

去看医生,有说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有说消化不良、肠道炎症。

孩子瘦弱、贫血、发育很差,发烧似乎越来越频繁了,有时还伴有寒战•… 一次,晓芳发现眉眉的尿有些混浊,赶快送去化验,这才找到了病根儿,原来是“尿路感染”。

你说怪不怪,眉眉没有尿频、尿急、尿疼这些尿路感染症状,却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遂请教儿科主任。

主任给他们详细地讲解了婴儿泌尿系感染的特点——易被遗忘的多发症尿路感染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

事实上,尿感是小儿常见病,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几率不低。

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

5%。

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 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

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 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

婴儿为啥易“尿感”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

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

尿路症状隐蔽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实际上他的哭闹、拒哺也是尿道不适的表现。

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

而尿路感染的这些症状,却容易被忽略。

相反,最多见的感染外在表现如发烧,常与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联系在一起,转移了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泌尿道感染的实质。

捕捉线索及早发现如果婴儿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烧伴生长迟滞或体重减轻,或有找不到原因的哭闹、呕吐等,要想到泌尿道感染。

儿科护理学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张莹

儿科护理学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张莹

03
儿科护理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中的应用
日常护理指导
保持患儿会阴部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尿布,清洗会阴部,避免尿液和粪便刺激。
饮食调整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指导家长调整患儿饮食,控制蛋白质和盐摄 入量。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监测患儿的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病情观察与评估
01
02
03
观察患儿症状
饮食调理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 安排患儿的饮食,以促进康复。
常见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患儿不配合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疼 痛或恐惧等原因,可能会不配 合护理。此时需要耐心安抚患 儿,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焦 虑和疼痛。
02
护理难度大
由于小儿泌尿系统的特殊生理 结构,护理难度相对较大。需 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准 确性和安全性。
深入研究病因
针对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 病因进行深入研究,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 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 技术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患儿李明,男,5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诊断为急性 泌尿道感染。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痊愈出院。
案例二
患儿王芳,女,3岁,因血尿、蛋白尿就诊,诊断为肾病综合 征。经过规范治疗和细致护理,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护理经验总结
重视病情观察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儿尽快康 复,还能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 发生。
02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PPT课件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PPT课件

包括 B超、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静 态核素肾扫描(DMSA)
B超 主要是发现和诊断泌尿系统发育畸形 伴有发热的UTI均做
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
确诊膀胱输尿管返流(VUR)的基本方法及
分级的金标准
静态核素肾扫描(DMSA)
诊断急性肾盂肾炎(APN)的金标准
肾瘢痕的发现
<2岁 患儿伴发热者,无论男女、B超检查有无异 常,均建议在感染控制后行MCU检查,有顾虑的尽
THANK YOU
2024/7/8
上泌尿道感染
目的 根除病原体、控制症状、去除诱发因素和 预防再发
1、一般处理
休息、多饮水增加尿量、保持外阴清洁
2、抗菌药物治疗
选择原则:感染部位、肾功能损害小、药敏
结果、抗菌力强、抗菌谱广
头孢
多选用2代以上
上尿路感染的治疗
疗程7-14天
小于等于3月 全程静脉敏感抗生素治疗10-14天
内蒙古某医院检查30 株尿阳性菌株中, 革兰 氏阴性杆菌占 76. 6%, 其中仍以大肠埃希氏菌为 主; 革兰氏阳性菌占 23. 3% , 其中肠球菌占 10%。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唑 啉、头孢噻肟那、头孢呋新钠等抗生素耐药性普遍 高, 对丁胺卡那、呋喃妥因及部分三代头孢类抗生 素耐药性相对较低, 为 13% ~ 33% , 对亚胺培南 敏感性为 100% ; 肠球菌对万古霉素 100% 敏感。
大肠埃希杆菌是存在于健康人肠道内的正常 菌群,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侵入不同部位引起相 应疾病。大肠埃希杆菌主要引起肠道和泌尿道感染,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条件致病菌占优势 地位,大肠埃希杆菌已经成为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的 致病菌之一。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临床治疗论文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临床治疗论文

探讨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69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86-01【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尿培养情况。

方法对8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急性初次感染经以下药物治疗,症状多于2~3天内好转、菌尿消失。

如治疗2~3天症状仍不见好转或菌尿持续存在,多表明细菌对该药可能耐药,应及早调整,必要时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结论重视发热小儿泌尿系统检查,尤其对于夏季发热的小儿,应及早留取尿液标本。

【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尿/分析;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其绝大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泌尿系统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小儿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除了生理解剖特点,小儿局部防卫能力差,易致上行性感染外,还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感染局限能力差,菌血症时易致下行感染有关。

因使用尿布,尿道口已被污染,感染机会增加。

此外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也是有别于成人的重要原因[1]。

但是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非特异性,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小儿,在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或漏诊。

笔者对本院儿科住院的泌尿系统感染小儿,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力图发现特点,以期减少误诊。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2012年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泌尿系统感染86例患儿,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1~12个月。

86例患儿中有52例在入院前已经用过抗生素。

1.2 诊断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2)年龄<1岁。

2. 临床治疗药物选择一般根据:2.1感染部位:对肾盂肾炎应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而下尿路感染则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如呋喃类或磺胺;2.2尿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2.3肾损害少的药物。

泌尿系感染的健康指导

泌尿系感染的健康指导
泌尿系感染
➢定义
➢日常护理
➢危险因素 尿系感染
定义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病原 微生物侵入泌尿道引起尿道炎、 膀胱炎、肾盂炎症。以婴幼儿 较多见,女孩多于男孩。
泌尿系感染
危险因素
1、细菌上行感染,在女性极为多见;
2、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可导致膀胱输尿管反 流,即排尿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肾盂的反常现象
2.观察尿色,尿量遵医嘱 及时留尿标本送尿常规检 查。
3.遵医嘱用止血药物。 4. 保持会阴部清洁,便后 冲洗会阴。
泌尿系感染
日常护理
5. 遵医嘱用抗菌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6.鼓励患儿多饮水,勤排尿,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7.体温高,每天监测体温4次至 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2次,高热时 给予物理降温,出汗多时及时擦 干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尿路梗阻,是诱发尿路感染易于上行感染的重要 原因,由于结石、肿瘤、狭窄等原因,出现尿流不畅, 细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易发生感染。
泌尿系感染
多饮水,忌刺激性油 腻食物,如辛辣食物, 辣椒、生蒜等,多进 食富含维生素的,有 营养的清淡类食物。
饮食指导
泌尿系感染
日常护理
1. 注意休息以增加肾脏血 流量,利于血尿消退。
用药指导
泌尿系感染
早期积极采用抗生素,上 尿路感染可静脉给药,下 尿路感染可选择口服抗生 素。慢性或经常复发的尿 路感染,抗生素应足量、 疗程延长2~4周。
泌尿系感染
康复指导
1、认真作好婴儿外阴部很重要, 每次大便应清洗臀部,尿布要常 清洗, 2、婴儿所用毛巾及盆应与成人分 开,尽早不穿开裆裤等。 3、在儿童期应加强教育注意会阴 卫生,如每天洗臀部,勤换内裤, 不可用洗脚后的水洗臀部等。

200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病例临床诊疗分析

200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病例临床诊疗分析

200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病例临床诊疗分析导语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200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疗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引言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涉及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部位,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

严重的感染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二、临床病例分析在200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病例中,男性患儿占60%,女性患儿占40%。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岁至3岁之间。

其中,病原体分析显示细菌感染占90%,病毒感染占8%,真菌感染占2%。

三、临床表现感染部位不同导致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大部分患儿表现出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部分患儿出现腹痛、患侧肾区疼痛和腰痛等症状。

病情复杂的患儿可能出现尿潴留、脓尿和血尿等症状。

四、诊断依据临床诊断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依据主要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中,尿常规检查、尿培养和B超等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对于怀疑肾损害的患儿,还需进行肾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等。

五、治疗方法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感染,可应用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地尼、呋喃妥因等。

对于严重感染,需住院治疗,并按照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静脉抗生素治疗。

六、并发症防治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并发症包括肾功能损害、尿路梗阻和脓肿等。

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需及时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如行肾功能支持治疗、血液透析和手术治疗等。

七、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应加强儿童个人卫生的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规范使用抗生素、及时排尿和避免尿路梗阻等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八、结语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和家长应密切合作,在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共同为小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儿泌尿道感染讲课PPT课件

小儿泌尿道感染讲课PPT课件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药物 治疗无效或病情 严重时考虑手术 治疗
手术方式:尿道 内切开术、尿道 成形术等
手术效果:大多 数患儿术后恢复 良好,症状得到 缓解或治愈
注意事项:手术 需在专业医师指 导下进行,术后 需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泌尿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可采用手术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影响家庭生活: 小儿泌尿道感染 可能需要更多的 休息和治疗,影 响家庭的生活和 日常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对社会的影响降低儿童生活质量
增加家庭负担
增加医疗资源负担
对儿童身心发展造 成不良影响
04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针对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疗程足够。 对症治疗:解痉、止痛、镇静、利尿等。 局部用药:尿道内注入抗生素,尿道扩张术等。 联合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小儿泌尿道感染主要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其中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而下尿 路感染则指的是膀胱炎和尿道炎。
上尿路感染多见于2岁以内的女婴,而下尿路感染则多见于男孩。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因包括尿道口污染、免疫力低下、神经源性膀胱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细菌感染是最常 见的病因,如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等
预防复发:为了预防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复发,家长应保持孩子外阴部的清 洁卫生,定期更换尿布或内裤,尽量避免尿路感染的诱因。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注意事项: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孩子会阴部的清 洁干燥。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疾病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疾病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urinary system infection of newborn)是指因某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菌尿或尿中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多,细菌可由血行播散或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由于感染病变难以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临床上无法定位,统称为泌尿系感染。

尿路感染的存在常提示我们是否有潜在的尿路畸形(输尿管疝、输尿管肾盂交界处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功能性膀胱特别。

病因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1.病原菌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以大肠埃希杆菌感染(Escherichia coli)最多,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链球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domonas)、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等,偶可由支原体、病毒或真菌引起。

2.感染途径有以下几种:(1)血行感染:为新生儿期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途径,常见于败血症(septicemia)、化脓性脑膜炎、肺炎(pneumonia)、脓疱病等过程中,与新生儿免疫功能较低有关。

(2)上行感染:新生儿尿路的特点是肾盂和输尿管较宽,输尿管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弯曲度大,易被压和扭转,易有尿潴留引流不畅而致感染;新生儿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的瓣膜功能较弱,当膀胱充盈压力增高时,尿液易向上逆流而感染。

新生儿女婴尿道仅长1cm(性成熟期为3~5cm),外口暴露且距肛门甚近,故上行感染机会多。

新生儿男婴虽尿道较长,但每次排尿时膀胱内尿液不易排空,尤其有包茎的小儿,污垢积聚也易发生上行感染,以上特点均为上行性感染易发生的因素。

(3)淋巴感染:肠道与肾脏、泌尿道之间有淋巴通路,新生儿肠道感染,尤其患大肠埃希杆菌性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时,易致泌尿系感染。

(4)直接感染:较少见,但邻近器官或组织有化脓性感染,如化脓性腹膜炎、肾四周脓肿等,可直接波及泌尿道而感染。

(二)发病机制1.新生儿易患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1)生理特点:因使用尿布,尿道口易受粪便污染引起上行感染;新生儿抗菌力量差,易患败血症导致细菌血行播散。

小儿泌尿感染50例临床分析

小儿泌尿感染50例临床分析

小儿泌尿感染50例临床分析作者:甘祖耀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5期【摘要】目的: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致病细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确诊为泌尿感染的患儿50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病情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

结果:小儿泌尿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以及女童这一群体,其临床表现缺少典型性,尿培养是此病重要的诊断依据。

尿培养之前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其尿培养的阳性率明显比使用了抗生素者高。

尿培养产生的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对此病菌敏感的药物主要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以及环丙氟哌酸等。

结论:小儿泌尿感染其症状通常缺乏特殊性,因此,儿科医生要注重对患者原因不详的血尿、少尿、遗尿、尿道口红肿、腰痛、腹痛以及顽固性质的尿布皮炎等患者进行尿常规等检查。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进行尿培养,并及时使用抗菌敏感类药物治疗。

此外,还要注意检查泌尿的畸形以及包茎等潜在的因素,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性和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泌尿感染;尿培养泌尿系统感染是因细菌直接入侵尿路而引发的炎症。

它是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发病率极高的感染性病症。

感染病菌可扩散至上、下尿道,且诊断定位困难[1-2]。

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与彻底根治,就容易引起肾脏瘢痕病变,严重者可能造成肾功能的不健全。

本院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确诊为泌尿感染的儿童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确诊为泌尿感染的小儿患者50例。

其中男14例,女36例。

年龄4个月~8岁,其中小于1岁为9例,1~3岁为21例,3~6岁为11例,6岁以上9例。

50例患者其突出临床表现:全身发热19例(38%),尿路刺激24例(48%),腹痛5例(10%),肉眼血尿2例(4%)。

1.2 实验检查 50例患者统一给予尿常规、血常规、尿沉渣镜检以及清洁中段的尿培养的专业检查,对部分患者进行泌尿系B超以及肾功能的检查。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是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儿童泌尿系统功能的一系列疾病。

它们可能由先天性缺陷、感染、结石、肿瘤等因素引起。

常见小儿泌尿系统疾病1. 尿道感染尿道感染是小儿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通常由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表现为排尿时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对于小儿,尤其是女孩,尿道感染的风险更高。

及时就医,开展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2.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

与尿道感染不同,尿路感染可以累及到肾脏,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发热、腰痛等。

对于小儿,尤其是婴儿和幼儿,尿路感染的症状难以表达。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小儿的排尿情况,特别是夜间尿床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3.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表现为腰痛、发热、呕吐等。

儿童是肾盂肾炎的高风险人群,特别是6个月到6岁的婴儿和幼儿。

及时就医,开展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是关键。

4.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是指儿童在出生前或出生后发生的泌尿系统畸形。

例如,尿道下裂、肾动脉狭窄等。

这些畸形可能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尿道梗阻、肾功能受损等严重病情。

早期筛查和治疗对于避免不可逆性损害至关重要。

5. 膀胱输尿管逆流膀胱输尿管逆流是一种儿童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它可以导致膀胱的反复感染,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膀胱输尿管逆流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

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小儿的泌尿系统状况,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同时,加强环境卫生、避免畸形因素等也对预防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大有裨益。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健康教育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健康教育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健康教育小儿泌尿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了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小儿泌尿道感染,本文将从定义、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小儿泌尿道感染?小儿泌尿道感染是指儿童泌尿系统的感染,包括尿道感染和膀胱感染。

儿童泌尿道比较短,细菌容易进入尿液,导致感染。

这种感染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而病原细菌多数来自于排便时误入尿道,进而感染泌尿道,最终导致感染的发生。

二、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腹痛等。

婴幼儿由于不会表达自己的不适,常常表现为哭闹不止、食欲不振等症状。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频繁尿尿,尿尿时有灼热感、疼痛、发热等情况时,应高度警惕可能是小儿泌尿道感染。

三、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引起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不成熟,尿道短且接近肛门,容易被细菌感染。

其次,婴幼儿尿布不及时更换或不规范清洁,导致细菌侵入尿道。

除此之外,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触摸不干净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四、小儿泌尿道感染的预防预防小儿泌尿道感染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首先,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其次,培养孩子定期如厕的习惯,避免尿液在膀胱中滞留过久。

此外,儿童应当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最后,提高卫生意识,勤洗手,避免接触脏物,有利于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五、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治疗一旦发现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多喝水、休息,并根据情况开具抗生素等药物。

对于复杂或重度感染,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对症治疗。

六、结语小儿泌尿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很好地避免其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小儿非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小儿非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小儿非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邱晓剑;林海;陈翠萍;王世彪【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非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NEUT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住院的NEUTI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NEUTI患儿首次发生UTI的年龄多小于1岁,常合并尿路复杂情况,常反复发作.(2)发热、胃肠道症状和哭吵是NEUTI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3)NEUTI患儿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尿屎肠球菌、粪屎肠球菌最常见;产ESBLs的G-菌株较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EUTI)患儿更常见.(4)部分患儿可发生肾实质损害,而血清肾功能指标正常.结论 NEUTI 患儿首次发生 UTI 时年龄较小,易反复发作,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尿屎肠球菌、粪屎肠球菌最常见,产ESBLs 的 G- 菌株较常见.部分患儿可发生肾实质损害,而血清肾功能指标正常.【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20【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泌尿道感染;儿童;尿液分析;大肠埃希菌;疾病特征;防控【作者】邱晓剑;林海;陈翠萍;王世彪【作者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福建福州 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福建福州 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福建福州 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福建福州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部分患儿可因反复发作导致肾脏疤痕形成[1-2],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脏病。

大肠埃希菌为小儿尿路感染最常见病原体,既往关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报道很多,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大肠埃希菌构成比虽占首位,但有下降趋势。

近期来自芬兰的一项研究证实[4]对于小儿首次UTI,非大肠埃希菌感染与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存在以及UTI 的复发相关;因此非大肠埃希菌的尿路感染(Non- Escherichia coli urinary tract infection,NEUTI)越来越受到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此外,沙眼衣原体、腺病毒感染、结肠内阿米巴原虫、红斑丹毒丝菌 也均有报道。
首次泌尿道感染 复发性泌尿道感染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差异较大 缺乏特Βιβλιοθήκη 性<3 月 发热、呕吐、哭吵、嗜睡、喂养困难、发育落 后、黄疸、血尿或脓尿等
>3 月 发热、纳差、腹痛、呕吐、腰酸、腰痛、尿频、 排尿困难、血尿、脓血尿、尿液混浊
上尿路感染后出现肾瘢痕的比例可高达10% ~ 30%,可逐渐发展为高血压(在成人该比例为 7% ~17%),极少数人最终可发展到透析或肾移 植。因此,还应该加强长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高 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征象,尤其是对那些存在膀胱 输尿管反流、梗阻性尿路畸形、反复泌尿系感染以 及治疗不规范等易导致肾瘢痕的危险因素的人群。
大肠埃希杆菌是存在于健康人肠道内的正常菌 群,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侵入不同部位引起相应疾 病。大肠埃希杆菌主要引起肠道和泌尿道感染,近年 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条件致病菌占优势地位, 大肠埃希杆菌已经成为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 之一。
湖北地区17 所三级医院儿童尿培养分离的 423 株病原菌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58 株,占 37. 4 % ,居首位;其中检出产超广谱β2内酰胺酶 ( ESBLs) 菌株112 株,占70. 9 %;其对阿米卡星、 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在80. 9 %~ 100. 0 %;对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哌酮/ 舒 巴坦、氟喹诺酮类及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的敏 感率在20. 0 %~56. 0 %;产ESBLs 株耐药率明显 高于非产ESBLs 株。因此认为临床医师需根据药 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 大 肠埃希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尿液分析 尿常规检查 大于等于5个/HP 怀疑 试纸条亚硝酸盐实验和尿白细胞酯酶 检测
尿培养 诊断主要依据 清洁中段尿菌落计数 >10^5/ml 确诊 10^4-10^5/ml 可疑 <10^4/ml 污染

结果分析应结合患儿性别、尿液收集方法、细菌种类及繁 殖力综合评价
1、小儿泌尿系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中,大肠杆菌仍然是位于第一位,可见 于60% ~80%的病例中,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如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绿 脓杆菌等也占一定比例,尤其是在存在泌尿系畸形的患儿中,非大肠杆 菌的培养阳性比例增高。 2、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新生儿中,B 族链球 菌所致的泌尿系感染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当儿童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时, 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及医疗操作的增多,由大肠杆 菌、肠球菌、肠杆菌以及假单胞菌等所致的院内感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重视。


复发相关因素 小年龄(<2.5岁)、排尿障碍如夜尿症、摄入减 少、大便失禁、特发性高钙血症、DSMA显示肾 实质缺损、VUR特别是双侧或三级及以上返流。
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对复发性UTI者在控制急性发作后需 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如果患儿在接受预防性治疗 期间出现了尿路感染,需换用其他抗生素而非增加原抗生 素剂量。预防用药期间,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剂量的1/3 睡前顿服,首选呋喃妥因或磺胺甲基异恶唑,若小婴儿服 用呋喃妥因因伴随消化道副反应剧烈者,可选择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或头孢克洛类药物口服。
目的 辅助泌尿系感染定位 检查泌尿系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畸形 了解慢性肾损害或瘢痕进展情况



包括 B超、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静态 核素肾扫描(DMSA) B超 主要是发现和诊断泌尿系统发育畸形 伴有发热的UTI均做

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 确诊膀胱输尿管返流(VUR)的基本方法及分 级的金标准 静态核素肾扫描(DMSA) 诊断急性肾盂肾炎(APN)的金标准 肾瘢痕的发现
儿四
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 生长繁殖,并侵犯尿道粘膜或组织而 引起损伤。
小儿易发生尿感的原因: 1.解剖生理特点 (1)尿道平滑肌发育差 (2)尿道口解剖位置 (3)局部防御能力低下 2.尿路畸形及结构异常 先天畸形、肾发育异常 3.膀胱输尿管返流等
内蒙古某医院检查30 株尿阳性菌株中, 革兰氏阴 性杆菌占 76. 6%, 其中仍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 革 兰氏阳性菌占 23. 3% , 其中肠球菌占 10%。革兰 氏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唑啉、 头孢噻肟那、头孢呋新钠等抗生素耐药性普遍高, 对丁胺卡那、呋喃妥因及部分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 药性相对较低, 为 13% ~ 33% , 对亚胺培南敏感性 为 100% ; 肠球菌对万古霉素 100% 敏感。


下尿路治疗 1、口服抗生素治疗7-14天(标准疗程) 2、口服抗生素2-4天(短疗程) 两组在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菌尿持续时间、UTI复 发、药物依从性和耐药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推荐 短疗程。 48小时后评估及处理同上尿道感染
包括 1、UTI发作2次及以上且均为APN; 2、1次APN且伴有1次及以上的下尿路感染; 3、3次及以上的下尿路感染。

上泌尿道感染





目的 根除病原体、控制症状、去除诱发因素和预 防再发 1、一般处理 休息、多饮水增加尿量、保持外阴清洁 2、抗菌药物治疗 选择原则:感染部位、肾功能损害小、药敏结 果、抗菌力强、抗菌谱广 多选用2代以上头孢


上尿路感染的治疗 疗程7-14天 小于等于3月 全程静脉敏感抗生素治疗10-14天


大于3月 若患儿有中毒、脱水等症状或不能耐受 口服抗生素治疗,可先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2-4天后改用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总疗程1014天。 两种治疗方案在退热时间、复发率无差别

治疗48小时后重新评估 临床症状 尿检指标 未达到治疗预期效果需重新留取尿液进行尿培养细 菌学检查 未完成影像学相关检查,应在足量抗生素治疗结束 后仍需继续给予小剂量抗生素口服治疗,直至影像 学检查显示无VUR等尿路畸形






<2岁 患儿伴发热者,无论男女、B超检查有无异 常,均建议在感染控制后行MCU检查,有顾虑的 尽早行DSMA检查 a、DSMA肾实质损害重的,尽早行MCU检 查 b、DSMA肾实质损害轻的,交代可能性后 暂缓MCU检查,3月后复查(期间建议应用预防 量抗生素1/3治疗量睡前顿服) c、B超异常者需在感染控制后立即行MCU检 查 >4岁 B超异常者在感染控制后行MCU检查 2-4岁 可根据病情而定

1、对于首次发病的新生儿或小婴儿,在急性期 治疗后,更换抗生素继续预防性应用至完成全面 影像学检查以除外可能存在泌尿系畸形为止; 2、在有膀胱输尿管反流、免疫耐受、不全尿路 梗阻等病史时,应预防应用抗生素至这些诱因消 失,从而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性; 3、对不伴尿路功能和解剖异常的反复泌尿系感 染的患儿,也应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对预防用药从2 个月到长达6 年的随访研究 中,已经证明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减 少反复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