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分类方剂的分类,历代不一。
有以病证分类,有以组成分类,有以脏腑分类,有以治法分类。
这些分类,各有取义,但以治法分类较为科学。
而且实用。
一、按病证分类按病证分类方剂的文献首推《五十二病方》。
该书记载了52类疾病,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目,医方共283首。
汉代《伤寒杂病论》、唐代《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清代《张氏医通》等。
都是按病证分类方剂的代表作。
这种分类,便于临床以病索方。
二、按组成分类这种分类最早来于《黄帝内经》。
它是按“组成”药物指多寡、用量之轻重、病势之缓急、病体指强弱作为分类依据,将方剂分为大、小、缓、急、奇、偶、重七类。
“七方”分类由于没有很大的实质性意义,现已不用。
三、按治法分类这种分类始于北齐徐之才《药材》。
该书原始对中药进行分类的。
他根据中药的功用,归纳为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到了清朝,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分类方法,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利湿、消导等22剂。
这种按治法(或功效)分类的办法,概念比较明确,并能概括众多方剂的功效,切合临床与教学的实际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方剂分类法,一是按治法(或功效)分类,其次是按疾病分类。
剂型所谓“剂型”,是指药物经加工而制成的形态。
如汤剂、片剂、丸剂等。
现将常用剂型的制作方法及其主要特点简介如下。
1.汤剂: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适量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滓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主要内服、含漱、外洗、熏蒸之用。
优点是吸收快,能较快地发挥药效。
其次是制作容易,不需特殊设备。
而最大的优点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最能显示中医治病的灵活性,因此,疗效比较理想,病家所采用。
汤剂的不足之处是药材用量大,同时非水溶性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挥发性成份易挥发散失。
此外,汤剂还不适于大规模生产,不便于携带。
2.散剂:是将物粉碎、过筛、制成粉状的一种剂型。
分为内服与外用两类。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方剂的分类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方剂的分类一、七方说人们过去常说《内经》有七方说,把它叫做七方分类法。
所谓七方是指的大、小、缓、急、奇、偶、重,后来又改为大、小、缓、急、奇、偶、复,复方,这个实际上是《内经》里较早的一种,也可以看作一种方剂归类、一种设想,也反映出当时方剂学在发展当中不是很成熟的一种提法。
《内经》有这个七方提法,作为一个常识了解。
二、病证分类法病证分类法是在历史上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如果向前推应该说《五十二病方》就是一种病证分类,按病证分类,当然很粗糙。
《伤寒论》它还是个病证分类法,包括《千金方》,以及宋元时代很多医家的方书,都是属于病证分类,用得比较多的。
三、主方分类法祖方(主方),有不少医家也挺推崇,施沛的《祖剂》,是很典型的一个,《祖剂》这本书,它是一个以基础方为首统帅系列的,包括当代和后代的变化方,以基础方为主。
这实际上也是学习方剂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按治法,以法统方,从方剂角度是以功用,每一个方的功用,实际上针对了什么,方剂针对病机体现治法的就是治法。
宋徽宗主持的那本《圣济经》里最早提出十剂,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到后来很多方剂它都有这个,比如说张景岳的《新方八略》,那它的功效,按功效分类,当然以后到《医方集解》、《成方切用》、《成方便读》等等都是以功效分类。
讨论到具体方剂,辨证立法结束了,到达遣药组方阶段,这个时候有两个环节,一个是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这个结构法体现在君臣佐使的组织结构上,它目的是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第二个是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
熟练的配伍技巧,配伍应当是我们方剂学的,方剂复方是配伍,应该是方剂学教学、研究讨论的重要任务之一。
配伍这两个字,配,它有组织和搭配的意思,把药物组织、搭配成一个方剂。
伍,有队伍、序列的意思。
那作为配伍来说,我们是利用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因为药物既是作功效的,彼此之间功效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这种特点它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合理的配伍,能够调整它药性的一种偏性,制约它的毒性,减缓它的毒性,增强它的原有功能,或者改变它的原有功能,消除、缓解它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它的作用有相辅相成的,有相反相成的,这种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群体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
中药及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以补肝之体,体用并治,为调肝的常用组 合。
四逆散
* 佐:枳实 — 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 合柴胡一升一降,舒畅调达肝脾气机;
合白芍则调畅气血而止腹痛。 * 使:炙甘草 — 合芍药酸甘化阴,增强养
阴柔肝,缓急止痛之力。 — 调和诸药。
小柴胡汤 (Minor Decoction
of Bupleurum)
(《伤寒论》)
• 1.小柴胡汤证的病机、治法、组方原理 及用法.
• 2.小柴胡汤配伍生姜、半夏的意义
【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柴胡半斤 半夏
洗,半升
黄芩三两
人参 三两
生姜 大枣 甘草 切,三两
擘,十二枚
炙,三两
用法
* 原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去渣再煎,可使药性更 为醇和,汤量更少,减少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附方 • 1.柴胡疏肝散
• 组成:四逆散去枳实,加枳壳、陈皮、香 附、川芎
•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
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 〖典型病案〗 龚某某,女,83岁。
• 主诉:发热5天,加重1天。
• 病史:5天前开始发热,头昏痛,口干苦, 渴欲冷饮,大便3天未行,小便色红而 短。 昨夜起昏眩不能起,四肢冰冷。查体温 38.3℃,苔白厚,脉弦有力。
• 方歌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 少阳病 •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
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 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方剂分类
一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柴胡汤、
补益剂
一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
二类方: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左归丸、右归丸
固涩剂
一类方:牡蛎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完带汤
二类方:精索固经丸、桑螵蛸散、固经丸
解表剂
辛温解表
一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败毒散
二类方:香苏散、再造散
三类方: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
一类方:大承气汤、温脾汤、麻子仁丸、十枣汤、
二类方:济川煎、黄龙汤
三类方:大陷胸汤、大黄附子汤、
和解剂
一类方: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安神剂
一类方: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二类方:珍珠母丸、交泰丸
开窍剂
一类方:安宫牛黄丸
二类方:紫雪、苏合香丸
三类方;至宝丹
理气剂
一类方:越鞠丸、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天台乌药散、苏子降气汤、定喘汤、
二类方: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橘皮竹茹汤、
三类方:四磨汤、丁香柿蒂汤
理血剂
祛湿剂
一类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五苓散、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
二类方:甘露消毒饮、连朴饮、二妙散、猪苓汤、萆薢分清饮羌活胜湿汤
祛痰剂
一类方: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止嗽散、半夏白术天麻汤
二类方:小陷胸汤、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
三类方:三子养亲汤
二类方:痛泻要方
清热剂
一类方: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清瘟败毒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泻白散、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第3章方剂的分类
• 目的要求 • 掌握:七方、十剂及治法分类的
含义。 • 熟悉: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
代表著作
分类
• 病症分类法:《五十二病方》 • 组成分类法:《黄帝内经》(七方分类) • 脏腑分类法:《备急千金要方》五脏六
腑 • 病因分类法:《张氏医通》风、寒、热 • 治法分类法:《伤寒明理论》宣、通、
内容
• 宣可去壅:宣散之剂可以治疗壅塞之证。 • 通可去滞:具有通利作用的穴位,去除气滞邪
壅之。 • 补可去弱:用补益药物可以治疗虚弱病证。 • 泄可去闭:用泻下药去除闭阻之证。 • 轻可去实:轻清疏解的药物,可以解除外感表
实证。 • 重可去怯:用质重镇坠的药物,治疗惊怯与
精神失常之证。
内容
•涩未药物取其酸味收敛、 涩味止滑作用。
• 燥可去湿:用燥湿的药物,以治疗湿 浊内盛的病证。
• 湿可去枯:用滋润的药物治疗津枯血燥 证。
八阵
• 明·张景岳鉴于“古方之散立于诸家者,既多 且杂,或互见于名门,或彼此之重复”,而 “类为八阵,曰补、和、攻、散、寒、热、固、 因”。并解释说:“补方之制,补其虚也”; “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 攻其实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寒方 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 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 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景岳全书·新方 八略引》)。
补、泻等 • 综合分类法:《医方集解》
七方
• 来源与内容:源于《黄帝内经》。其记 载“七方”虽早,但并无具体的分类内 容,至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药方 论序》提出:“制方之用,大、小、缓、 急、奇、偶、复七方是也”。这时才明 确提出“七方”的名称,并将《内经》 的“重方”改为“复方”,后世又引申 其义,将“七方”称为方剂的分类法之 一。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分类方剂啊,那可是中医里的宝贝呀!就好像是一个魔法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奇妙的“魔法药水”。
你想想看,有的方剂就像是一碗暖暖的热汤,能帮你驱走身体里的寒气,让你从里到外都觉得舒服。
比如说麻黄汤,那可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一把好手,喝下去就像给身体来了一场温暖的洗礼。
还有些方剂呢,就像是一把精准的钥匙,能打开身体里那些被堵住的“门”。
比如桃仁承气汤,专门对付那些血瘀的情况,把瘀堵的地方给清理得干干净净。
这方剂的分类呀,也挺有意思的。
有解表剂,这就像是给身体的表面穿上一件防护衣,把外邪都挡在外面。
像银翘散,那就是对付风热感冒的得力干将,让你在风热来袭时也能安然无恙。
再有泻下剂,哎呀呀,这就像是给身体来一次大扫除。
把那些不需要的东西都快快地清理出去,让身体变得轻松又自在。
大承气汤就是这样的厉害角色。
还有补益剂呢,这可是给身体补充能量的好东西。
就像给汽车加油一样,让身体动力满满。
比如四物汤,那是对女性特别好的一个方剂,能让气血充足起来。
祛湿剂呢,就像是一把扫帚,把身体里的湿气都给扫出去。
让你不再感觉身体沉重、困倦。
藿香正气水大家都熟悉吧,就是祛湿的好帮手呀。
方剂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啊!每一种方剂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就好像是不同口味的糖果,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咱可不能小看了这些方剂,它们可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和检验的呀。
老祖宗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财富。
我们得好好珍惜,好好利用呀!所以说呀,方剂的分类真的很重要呢!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剂,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航行的方向。
大家可得好好了解了解这些方剂呀,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哟!。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方剂的分类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方剂的分类一、七方说人们过去常说《内经》有七方说,把它叫做七方分类法。
所谓七方是指的大、小、缓、急、奇、偶、重,后来又改为大、小、缓、急、奇、偶、复,复方,这个实际上是《内经》里较早的一种,也可以看作一种方剂归类、一种设想,也反映出当时方剂学在发展当中不是很成熟的一种提法。
《内经》有这个七方提法,作为一个常识了解。
二、病证分类法病证分类法是在历史上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如果向前推应该说《五十二病方》就是一种病证分类,按病证分类,当然很粗糙。
《伤寒论》它还是个病证分类法,包括《千金方》,以及宋元时代很多医家的方书,都是属于病证分类,用得比较多的。
三、主方分类法祖方(主方),有不少医家也挺推崇,施沛的《祖剂》,是很典型的一个,《祖剂》这本书,它是一个以基础方为首统帅系列的,包括当代和后代的变化方,以基础方为主。
这实际上也是学习方剂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按治法,以法统方,从方剂角度是以功用,每一个方的功用,实际上针对了什么,方剂针对病机体现治法的就是治法。
宋徽宗主持的那本《圣济经》里最早提出十剂,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到后来很多方剂它都有这个,比如说张景岳的《新方八略》,那它的功效,按功效分类,当然以后到《医方集解》、《成方切用》、《成方便读》等等都是以功效分类。
讨论到具体方剂,辨证立法结束了,到达遣药组方阶段,这个时候有两个环节,一个是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这个结构法体现在君臣佐使的组织结构上,它目的是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第二个是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
熟练的配伍技巧,配伍应当是我们方剂学的,方剂复方是配伍,应该是方剂学教学、研究讨论的重要任务之一。
配伍这两个字,配,它有组织和搭配的意思,把药物组织、搭配成一个方剂。
伍,有队伍、序列的意思。
那作为配伍来说,我们是利用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因为药物既是作功效的,彼此之间功效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这种特点它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合理的配伍,能够调整它药性的一种偏性,制约它的毒性,减缓它的毒性,增强它的原有功能,或者改变它的原有功能,消除、缓解它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它的作用有相辅相成的,有相反相成的,这种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群体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
《中药学课件-方剂分类》
矿物炼制成丸剂的方剂
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胶囊
以多种草药制成的胶囊剂型
中药复方颗粒
以多种草药制成的颗粒剂型
中药复方口服液
以多种草药制成的口服液剂型
中药材制剂
中药膏剂
以中药材制成的外敷膏剂
中药浸出物
以中药材浸出制成的制剂
中药浴剂
以中药材泡浴制成的制剂
中成药制剂
糖衣片
糖衣包裹的中成药制剂
水丸
水丸状的中成药制剂
特点 根据经络归类,以调理相应经络为主 根据疾病分类,以病因病机为导向 根据组合特点分类,以方剂特效为依据 根据方剂名字分类,方名如指南参汤、逍遥散等
方剂分类的现代理论和方法
1 系统草药学
基于系统分类和草药学方法 进行方剂分类研究
2 网络药理学
运用网络数据和药理学手段 进行方剂分类研究
3 分子生物学
从分子层面研究方剂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药用植物方剂
单味药方剂
单一草药制成的方剂
复方药方剂
多种草药组合制成的方剂
药用动物方剂
海马方剂
以海马为主要药材的方剂
蛇皮方剂
以蛇皮为主要药材的方剂
鹿茸方剂
以鹿茸为主要药材的方剂
药用矿物方剂
1
矿物粉末
矿物粉末制成的方剂
矿物研磨液
2
矿物研磨成液体的方剂
3
矿物炼制丸剂
《中药学课件-方剂分类》
中药学概述 方剂分类的基本概念 方剂分类的历史演变 传统方剂分类方法 方剂分类的现代理论和方法 药用植物方剂 药用动物方剂 药用矿物方剂 复方制剂 中药材制剂 中成药制剂 现代中药制剂
中药学概述
中草药的起源
探索中草药的源起及其作用
第三章方剂的组成
二、组方原则的内涵 4.使药有两种意义: 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第三节 组成变化
三、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组成变化
一、组成变化的意义 · 病情的轻重 · 邪正的虚实 · 兼证的有无 · 体质的强弱 ·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第三节 组成变化
二、组方原则的内涵 3.佐药其意义有三: 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兼证。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 物。 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 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第三节 组成变化
浙贝
方剂变化的形式(续):
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的变化: 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同时发生变 化,从而使方剂的配伍、功效与治证亦随 之改变,使方剂更适合临床治证的需要。
d、剂型更换的变化。 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完全相同,只 改变方剂的剂型,其功效和适应证也有轻 重缓急的不同,以适应临床上轻重缓急不 同证候的需要。
第三节 组成变化
一、组成变化的意义 · 病情的轻重 · 邪正的虚实 · 兼证的有无 · 体质的强弱 ·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二.组成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物,方剂的治证与功效都有所改变,从 而使全方功效发生改变以适合临床证候 的需要。 b、药量增减的变化; 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不变,仅仅增加或 减少方中主要药物的用量,方剂的治证 与功效亦有所改变,改变其药效或配伍 关系,以适应临床证候需要。
第二节 组方原则
一、组方原则的概念
依法选药,主次有序 辅反成制,方证相合
方剂知识点
方剂知识点一、方剂定义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基本治疗单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配伍而成,用于防治疾病。
二、方剂的组成原则1. 主药:针对主要症状或病因选择的药物。
2. 辅药:协助主药发挥作用的药物。
3. 佐药:减轻或消除主药的毒副作用的药物。
4. 使药: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
三、方剂的分类1. 按照治疗作用分类:- 发散风寒类- 发散风热类- 清热解毒类- 补益类- 活血化瘀类- 利水渗湿类- 温里祛寒类- 安神类- 平肝息风类- 化痰止咳类- 理气类- 收敛固涩类- 驱虫类- 其他类2. 按照处方来源分类:- 经典方:源自古代医学典籍的方剂。
- 经验方:根据医生个人临床经验创制的方剂。
- 民间方:流传于民间,未经正式文献记载的方剂。
四、方剂的配伍禁忌1. 十八反:某些药物共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2. 十九畏:某些药物共用会减弱药效。
3. 妊娠禁忌:对孕妇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应避免使用。
五、方剂的临床应用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2. 随证加减:根据病情变化对方剂进行调整。
3.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六、方剂的现代研究1. 方剂药理研究:研究方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 方剂剂型改革:开发新的方剂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依从性。
3. 方剂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方剂配比和质量控制标准。
七、常用方剂举例1. 麻黄汤: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2. 四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
3. 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表证。
4. 八宝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
5. 五子衍宗丸:用于治疗男性不育。
八、结语方剂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方剂的基本知识,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剂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进步,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请注意,本文仅为方剂知识点的概述,具体应用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分类总论第三章方剂的分类方剂,是由使用单味药治病进而多味治病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又经历了从辨病施治到辨証论治相结合的过程,不断发展成熟的。
方剂是运用药物治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在应用上,由于所用药物的种类多少和产生疗效的快慢不同,故在中医药的发展史中常因历代医家见解迥异,归纳产生不同的方剂分类法。
方剂的分类,历代不一。
历代对于方剂的分类,繁简不一,各有取义。
其中主要的有“七方”说、“十剂”说、按病证分、按治法分、按组成分、按病因分。
本教程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将所辑之方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固涩、安神、开窍、理气、理血、治风、治燥、祛湿、祛痰、消食、驱虫、涌吐计十八章,每章分若干小节,使之纲目清晰,便于学习和掌握。
一、七方之说:最早记载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又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制下,制以急;急则气厚,缓则气味薄。
』;『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
』。
金元.成无己著《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序》首先明确指出七方名称:『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複七方是也。
』。
“七方”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位的上下、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作为制方的依据。
大方: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需要重剂治疗的方剂,如大青龙汤、大承气汤。
小方: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之轻剂治疗的方剂,如葱鼓汤、桑菊饮。
缓方:药性和缓,气味较薄,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方能收效的方剂,如四君子汤。
急方:药性峻猛,气味较厚,以治病重势急,须迅速治疗急于取效之方剂,如四逆汤。
奇方: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如五苓散。
偶方: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如四物汤。
複方:指两方或数方合用而用治疗较为複杂病证的方剂,如八珍汤。
二、十剂学“十剂学”源于北齐·徐之才《药对》,宋·赵佶《圣济经》正式定为“十剂”。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资料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资料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功效与应用。
方剂学知识点涉及方剂的分类、组方原则、药物配伍禁忌、方剂的制备与应用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方剂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方剂的分类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按用途分类:分为治疗疾病的方剂、保健养生的方剂和预防疾病的方剂等。
2.按制剂形式分类:分为汤剂、丸剂、散剂、片剂、膏剂等。
3.按病机分类:分为表里虚实方、寒热方、气血津液方、痰湿方等。
4.按组方原则分类:分为单味药方、复方、方剂等。
二、组方原则组方原则是方剂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指导着方剂的合理搭配和配伍。
以下是常见的组方原则:1.同治同药:指同种病证可用相同的方剂治疗。
2.异治异药:指不同的病证需要用不同的方剂治疗。
3.攻补兼施:指在方剂中既有攻的成分,又有补的成分,以达到平衡的效果。
4.辩证施用: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5.药物配伍禁忌:指一些药物之间不宜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相互影响疗效。
三、方剂的制备与应用方剂的制备过程包括药材的采集、加工、炮制和煎煮等。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质量、比例和炮制方法等。
方剂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应用方剂时,需要了解方剂的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
四、方剂学的研究意义方剂学的研究对于提高中药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方剂的组方原则和药物配伍禁忌,可以合理搭配方剂,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方剂学的研究还可以为新方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方剂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方剂的制备过程和药物配伍规律,可以揭示中药的药物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的变化规律,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总结: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研究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功效与应用。
方剂的分类、组方原则、药物配伍禁忌、制备与应用等是方剂学的核心知识点。
方剂学三类方分类整理
方剂学三类方分类方剂学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方剂:要求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二级方剂:要求熟悉其组成、功用、中医证及方证分析。
三级方剂:要求了解其功用及中医证。
对一级方剂及部分二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
第一章解表剂一类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败毒散二类方: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三类方: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第二章泻下剂一类方: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十枣汤二类方:温脾汤、黄龙汤三类方:大陷胸汤、济川煎第三章和解剂一类方: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二类方:蒿芩清胆汤、痛泻要方三类方:达原饮第四章清热剂一类方: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二类方:竹叶石膏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玉女煎、当归六黄汤三类方:左金丸、清骨散第五章祛暑剂一类方:香薷散、清暑益气汤二类方:六一散三类方:桂苓甘露散第六章温里剂一类方: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二类方:回阳救急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类方:暖肝煎第七章表里双解剂一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二类方:大柴胡汤第八章补益剂一类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右归丸二类方:参苓白术散、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左归丸、益胃汤、地黄饮子、七宝美髯丹三类方:龟鹿二仙胶第九章固涩剂一类方:牡蛎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固经丸二类方:九仙散、金锁固精丸、易黄汤三类方:桑螵蛸散、缩泉丸第十章安神剂一类方: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二类方:天王补心丹第十一章开窍剂一类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三类方:紫雪、至宝丹第十二章理气剂一类方: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歌同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二类方:柴胡疏肝散、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橘皮竹茹汤三类方:金铃子散第十三章理血剂一类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二类方:复元活血汤、生化汤、咳血方三类方:桂枝茯苓丸、失笑散、鳖甲煎丸、槐花散第十四章治风剂一类方: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二类方:大秦艽汤、消风散、天麻钩藤饮三类方: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第十五章治燥剂一类方:杏苏散、桑杏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二类方:清燥救肺汤、增液汤三类方:玉液汤第十六章祛湿剂一类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完带汤、独活寄生汤二类方:甘露消毒丹、连朴饮、五皮散、实脾散、羌活胜湿汤三类方:当归拈痛汤、二妙散、萆薢分清散第十七章祛痰剂一类方: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二类方:茯苓丸、小陷胸汤、三子养亲汤三类方:滚痰丸、定痫丸第十八章消导化积一类方:保和丸、健脾丸二类方:枳实导滞丸三类方:葛花解酲汤第十九章驱虫剂一类方:乌梅丸第二十章涌吐剂三类方:瓜蒂散第二十一章治痈疡剂一类方:仙方活命饮、阳和汤、大黄牡丹汤二类方:苇茎汤、透脓散三类方:五味消毒饮、内补黄芪汤。
第3章 方剂的分类
三、以病因来分类: 病因来分类: 来分类
1. 以病因为纲,分列诸病 以病因为纲, 证。 2. 宋·《三因极一病证方 《 论》、清·《张氏医 《 通》。
四、以组成来分类: 组成来分类: 来分类
1. 金 · 成无己《伤寒明理 成无己《 药方论》提出“七方” 药方论》提出“七方” 名称。 名称。 2. 大、小、缓、急、奇、 偶、复。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来分类: 一、以病证来分类: 病证来分类 1. 以病索方。 以病索方。 2. 《五十二病方》、《伤寒 五十二病方》 杂病论》 杂病论》、宋·《太平圣惠 《 方》、明·《普济方》。 《普济方》
二、以脏腑来分类: 脏腑来分类: 来分类
1. 首列脏腑,下列病证。 首列脏腑,下列病证。 2.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 清·《古今图书集成医 《 部全录》 部全录》。
(3)不足之处:忽略了方剂 )不足之处: 发现的历史先后顺序。 发现的历史先后顺序。如: 先后顺序 A. 唐 · 《千金方》温胆汤 = 二 千金方》 枳实、竹茹→ 陈汤 + 枳实、竹茹 附方 B. 宋 · 《局方》二陈汤 祖方 局方》二陈汤→
六、以治法来分类: 以治法来分类:
1. ★金 · 成无己《伤寒明理 成无己《 药方论》提出“十剂” 药方论》提出“十剂”: 宣、通、补、泻、轻、重、 滑、涩、燥 、 湿 。
3. ★七方的实质: 七方的实质: 的轻重; (1)以病邪的轻重; ) 病邪的轻重 的上下; (2)以病位的上下; ) 病位的上下 的缓急; (3)以病势的缓急; ) 病势的缓急 的强弱; (4)以病体的强弱;作为制方 ) 病体的强弱 作为制方 的依据。 来分类: 来分类
2. 《景岳全书》“八阵”: 景岳全书》 八阵 八阵”
方剂笔记知识点总结
方剂笔记知识点总结一、方剂的定义和分类方剂是指用中药药材经过某种比例、方法制成的一种具有特定药效和剂型的药物。
根据制剂方法和使用特点,方剂可分为汤剂、丸剂、散剂、丹剂、糖浆、膏剂、胶囊剂、注射剂和酒剂等多种类型。
1. 汤剂汤剂是将药材加水煎煮后去渣而成的液体制剂,常见的有桂枝汤、麻黄汤、逍遥散等。
2. 丸剂丸剂是将药材研成粉末后,加入辅料后制成丸状的制剂。
比较常见的有四君子丸、六味地黄丸等。
3. 散剂散剂是将药材研成细粉后直接服用的制剂,如葛根散、三七散等。
4. 丹剂丹剂是将药材研成粉末后,加入辅料,再用黄酒炒制干燥而成的制剂,如逍遥丸、归脾丸等。
5. 糖浆糖浆是将药材煎煮后加入糖、蜜等成分制成的浓稠液体制剂,如川贝糖浆、桔梗糖浆等。
6. 膏剂膏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后,加入油脂或凝胶类物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如逍遥膏、乌梅丸等。
7.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研成粉末填充于胶囊中,便于服用和吸收,如当归胶囊、灵芝胶囊等。
8.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于溶剂中,通过注射器注入体内的制剂,如益母草注射液、清热解毒注射液等。
9. 酒剂酒剂是将药材研成粉末后,加入白酒或米酒浸泡一段时间制成的制剂,如当归酒、蛇胆酒等。
二、方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方剂的基本概念方剂是指中药治疗的配伍规律,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方剂的配伍要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特点、病证的不同而灵活运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方剂的特点(1)多味配伍:方剂常常由多味中药组成,具有综合调理的作用。
(2)疏泄解酸:方剂的配伍要有通窍利气、疏泄解酸的作用,达到疏窍、利气、解郁的效果。
(3)标本兼治:方剂的配伍要针对病因和表里的虚实缺陷,思考病证的病位,辨证斟酌,标本兼治。
(4)用药对应:方剂的用药要有对应关系,按辩证斟酌,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
三、方剂的配伍原则1. 辩证求因配伍原则要根据辨证斟酌,辩证求因,从疾病的致病原因出发,选用具有相应功能的中药。
第三章方剂的剂型与用法模板
12、栓剂:古称坐药或塞药,是将药物细粉
与基质混合制成一定形状的固体制剂,用于 腔道并在其间融化或溶解而释放药物,有杀 虫止痒、润滑、收敛等作用。 13、冲剂:冲剂是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 剂或部分药物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或块状 制剂,用时以开水冲服。冲剂具有作用迅速、 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等特点,深 受患者欢迎 。
丹、活络丹等。外用丹剂亦称丹药,是以 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 形状的制品。常研粉涂撒疮面,治疗疮疡 痈疽,亦可制成药条、药线和外用膏剂应 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茶剂:将药物经粉碎加工而制成的粗末
状制品,或加入适宜粘合剂制成的方块状制 剂。用时以沸水泡汁或煎汁,不定时饮用。 大多用于治疗感冒、食积、腹泻,近年来又 有许多健身、减肥的新产品,如午时茶、刺 五加茶、减肥茶等。
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 (1)蜜丸:蜜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炼制的蜂蜜为 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分为大蜜丸和小蜜丸两 种。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并有补 益和矫味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 疾病,需要长期服用。
第一节 常用剂型
(2)水丸:俗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冷开水 或蒸馏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
5、酒剂:又称药酒,古称酒醴。它是将药
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或加温隔水炖煮,去 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酒有活血通络、易 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故常在祛风通络 和补益剂中使用,如风湿药酒、参茸药酒、 五加皮酒等。外用酒剂尚可祛风活血、止痛 消肿。
6、丹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丹剂 没有固定剂型,有丸剂,也有散剂,每以 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曰丹,如至宝
第三章 方剂的剂型与用法
方剂的剂型,是指方药制剂的形式。中医方
中药方剂的分类
中药方剂的分类补养剂:凡是能起到滋补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消除人体虚弱症状的方剂,为补养剂。
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左归丸、右归丸。
发表剂:凡能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方剂为发表剂。
代表方为:麻黄汤、桑菊饮。
涌吐剂:凡能引邪上行、有涌吐作用的方剂为涌吐剂。
代表方为:瓜蒂散、参芦饮。
攻里剂:凡能通利大便、去除肠胃积滞的方剂为攻里剂代表方为:三承气汤。
表里剂:凡具有既能解表,又能攻里(包括清里、温里),以适应内外壅实、表里俱急的方剂为表里剂。
代表方为:大柴胡汤、桂枝加大黄汤。
和解剂:凡是以和解的方法,达到去除病邪的方剂为和解剂。
代表方为:小柴胡汤、四逆散。
理气剂:凡能梳理气机、解郁降逆的方剂为理气剂。
代表方为:四七汤、旋复代赭汤。
理血剂:凡能祛除瘀血、制止出血的方剂为理血剂。
代表方为:桃仁承气汤、犀角地黄汤。
祛风剂:凡能散风、息风的方剂为祛风剂。
代表方为:地黄饮子、小续命汤。
祛寒剂:凡具有热性,能补益阳气、祛除寒邪的方剂为祛寒剂。
代表方为:理中丸、四逆汤。
清暑剂:凡能治疗暑病的一两方剂,为清暑剂。
代表方为:藿香正气散、香薷饮。
利湿剂:凡能使湿邪从肌表或二便排泄的方剂,为利湿剂。
代表方为:五苓散、五皮饮。
润燥剂:凡用滋润性和清除燥邪一类药物组成的方剂,为润燥剂。
代表方为:清燥救肺汤、杏苏散。
泻火剂:凡能清热保津、除烦解渴的方剂为泻火剂。
代表方为:清营汤、白虎汤。
除痰剂:凡能促进排痰、化痰的方剂为除痰剂。
代表方为:控涎丹、二陈汤。
消导剂:凡能散积行气、健脾和胃的方剂为消导剂。
代表方为:平胃散、枳术丸。
收涩剂:凡能收敛、固涩精气、津液的方剂为收涩剂。
代表方为:桃花汤、牡蛎散。
杀虫剂:凡能杀死、驱除体内寄生虫的方剂为杀虫剂。
代表方为:乌梅丸、使君子丸。
明目剂:凡能治疗眼睛疾病的方剂,统称为明目剂。
代表方为:拨云退翳丸、滋阴地黄丸。
痈疡剂:凡能治疗一切中医外科疾患的方剂为痈疡剂。
代表方为:真人活命饮、托里透脓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一、选择题
型】
【A
1
1.以病证分类的最早方书是:
A.《伤寒杂病论》B.《太平圣惠方》C.《普济方》
D.《小品方》E.《五十二病方》
2.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
A.张仲景B.孙思邈C.成无己 D.张景岳 E.汪昂
3.明确提出“十剂”之名的医家是:
A.王焘B.徐之才C.张景岳D.刘完素E.成无己
4.下列哪项为最早的方剂分类法:
A.病证分类B.病因分类C.脏腑分类D.组成分类E.治法分类5.“七方”的名称首见于哪本方书:
A.《伤寒论》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C.《五十二病方》
D.《集验方》E.《普济方》
6.“十剂”的概念首见于哪本方书:
A.《五十二病方》B.《本草纲目》C.《药对》
D.《伤寒明理论·药方论》E.《成方切用》
7.“七方”中的急方是指:
A.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疗邪气方盛的方剂
B.药性峻猛,以治疗病势急重意欲快速取效的方剂
C.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邪微病浅或病位在上的方剂
D.两方或数方合成的方剂E.组成药物合乎单数的方剂
8.“十二剂”是在“十剂”的基础再加下列何项而成:
A.寒.热B.升、降C.调、和D.解、利E.淡、清
【B型】
A.病证B.病因C.脏腑D.组成E.综合
9.《伤寒杂病论》方剂分类的依据是:
10.《医学纲目》方剂分类的依据是:
11.《医方集解》方剂分类的依据是:
A.《五十二病方》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C.《普济方》
D.《医方集解》E.《成方切用》
12.以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
13.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
14.率先提出“十剂”之名的医书是:
【X
型】
1
15.以病证分类方剂的医书包括:
A.《五十二病方》B.《伤寒杂病论》C.《外台秘要》
D.《太平圣惠方》E.《医方集解》
16.《黄帝内经》提出的“七方”包括:
A.大、小B.缓、急C.寒、热D.奇、偶E.重
17.《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率先提出:
A.七方B.十剂C.十二剂D.十四剂E.古方八阵
二、名词解释
18.病证分类法19.大方20.急方21.复方
三、填空题
22.方剂分类法中的病因分类和脏腑分类,均隶属于的范畴。
23.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金代,内容包括大、小、缓、急、奇、偶、。
24.方剂的综合分类法是由清代医家新创。
25.北齐徐之才的“十剂”之说原是对的一种分类方法。
四、是非改错题
26.方剂的治法分类又称功效分类。
()
27.成无己的“七方”内容是指大、小、缓、急、奇、偶、固。
()
28.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方书是《黄帝内经》。
()
29.以病证作为方剂分类法,首见于《伤寒杂病论》。
()
五、问答题
30.“十剂”和“十二剂”的内容各是什么?
31.《黄帝内经》与《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所言“七方”各是什么?
32.什么是小方、缓方、奇方、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