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及其研究成果幻灯片
合集下载
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研究进展图片课件
2.稻瘟病菌群体的无性谱系
• 从田间和地理位置的隔离的相对交配型菌系的 菌株生殖水平低,表明侵染水稻的田间群体主 要是无性繁殖。
• Levy等(1991)通过用中间重复DNA序列亚克 隆为pCB586的分子分析稻瘟菌群体。清楚论证 稻瘟病菌群体的无性特征,在稻瘟菌中,MGR 586指纹有50以上可改变的EcoR I片段,范围 0.7-20kb,这些片段是分散在所有的染色体 上.Levy证实了在南美洲病菌群体分为8个明显 不同的类群(谱系),且每一个类群是通过同 一祖先无性繁殖所致。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若干对植物具毒性的病菌代谢物在稻瘟 病菌致病过程起作用。
• 细格孢酸CTA,来源一种环化的乙酰基 异亮氨酸。在植物保素中具代表性的, 因为与真菌的培养繁殖有联系。
• 稻瘟病菌根据其在不同水稻栽培品种的致病力 不同分为若干个小种或致病小种。
• 关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的程度与致病小种之 间的联系已引较大争议。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遗传研究已能确定稳定的和不稳定无毒基因, 虽然这些研究中描述不稳定的程度没有出现象 欧世璜报道那样极度异常。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Talbot等鉴定了MPG1,在侵染结构起修饰作用 的基因
• 克隆的MPG1基因编码一小的,分泌富含半胱 氨酸的蛋白质,具有病菌疏水的特性。
• Lee和Dean证明 cAMP在干扰侵染结构形成时 起的作用。加入外源的cAMP和筛选的cAMP类 似物,在非诱导的表面刺激对附着胞的形成。
• 从田间和地理位置的隔离的相对交配型菌系的 菌株生殖水平低,表明侵染水稻的田间群体主 要是无性繁殖。
• Levy等(1991)通过用中间重复DNA序列亚克 隆为pCB586的分子分析稻瘟菌群体。清楚论证 稻瘟病菌群体的无性特征,在稻瘟菌中,MGR 586指纹有50以上可改变的EcoR I片段,范围 0.7-20kb,这些片段是分散在所有的染色体 上.Levy证实了在南美洲病菌群体分为8个明显 不同的类群(谱系),且每一个类群是通过同 一祖先无性繁殖所致。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若干对植物具毒性的病菌代谢物在稻瘟 病菌致病过程起作用。
• 细格孢酸CTA,来源一种环化的乙酰基 异亮氨酸。在植物保素中具代表性的, 因为与真菌的培养繁殖有联系。
• 稻瘟病菌根据其在不同水稻栽培品种的致病力 不同分为若干个小种或致病小种。
• 关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的程度与致病小种之 间的联系已引较大争议。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遗传研究已能确定稳定的和不稳定无毒基因, 虽然这些研究中描述不稳定的程度没有出现象 欧世璜报道那样极度异常。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Talbot等鉴定了MPG1,在侵染结构起修饰作用 的基因
• 克隆的MPG1基因编码一小的,分泌富含半胱 氨酸的蛋白质,具有病菌疏水的特性。
• Lee和Dean证明 cAMP在干扰侵染结构形成时 起的作用。加入外源的cAMP和筛选的cAMP类 似物,在非诱导的表面刺激对附着胞的形成。
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研究进展图片
• Talbot等鉴定了MPG1,在侵染结构起修饰作用 的基因 • 克隆的MPG1基因编码一小的,分泌富含半胱 氨酸的蛋白质,具有病菌疏水的特性。 • Lee和Dean证明 cAMP在干扰侵染结构形成时 起的作用。加入外源的cAMP和筛选的cAMP类 似物,在非诱导的表面刺激对附着胞的形成。
2.扩展
六.结论
• 插入诱变技术正在鉴定,致病性或孢子 形成的所要求的基因。 • 不同的cDNA 克隆技术在鉴定附着胞形 成期间所表达的一些基因或病菌在寄主 植物侵染性生长期表达的一些基因。 • 使用基因干扰技术突变分析已有可能鉴 定克隆的一些基因的功能。
• 主要的突破将来自发现单个AVR基因作用,例 如PWL2和AVR2-YAMO对病菌起什么作用。 • 具有致病性要求的AVR基因可能与持久抗性基 因相对应,这些基因在田间仍然有效,因为病 菌必须保持相应的AVR基因。 • 群体研究鉴定有菌系中特定克隆谱系内保留的 AVR基因,与AVR基因相反,在一些菌系中存 在,而另一些菌系没有,可以给这些病菌在田 间适应性的关键功能提供线索。因此,AVR基 因的研究也可能对致病过程关键
• 1.侵入 • 2.扩展 • 3.孢子形成
1.侵入
• 稻瘟病菌已进化了一种复杂的机械侵入寄主组 织的机理,使用一种专门的附着胞,可能产生 最高的所知膨胀压。
• 附着胞发育特征包括附着胞孔,与基质相连接, 孔壁的覆盖物,和有局部浓缩的侵入栓,细胞外 的粘液和胶质物在侵入过程起关键作用。 • 遗传或化学方法阻止黑色素DHN的生物合成, 使附着胞不能产生侵染功能。沉积在原生质膜 和附着胞壁较厚一层黑色素,在附着胞内对可 溶性小分子渗透性起着栅栏作用。对构建巨大 的侵染栓压力起关键作用,估计在8obar,对非 生物降解,人工表面病菌使用机械侵入方式, 调节压力。构建的可溶性分子可能来源于糖原 的分解,因为在侵入前压力构建期,细胞质糖 原球体消失。
水稻病虫害课件
• ①慢性型:见图“叶斑 类型”(3)
• ②急性型:见图“叶斑 类型”(2)
• ③白点型:见图“叶斑 类型”(1)
• ④褐点型见图“叶斑类 型”(4)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 3.节瘟:多发生于 穗以下的第1、2节 位上,见图“节瘟”
水稻病虫害
• 4.穗颈瘟: 发生于主 穗梗至第 一枝梗分 枝的穗颈 部,见图 “穗颈瘟”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三、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 1.水稻的抗病性 • 2.气象因素 • 3.栽培管理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五、防治(control)
• 病原物无 性态为稻平 脐蠕孢霉 (Bipolaris oryzae), 有性世态为 宫部旋孢腔 菌,此菌的 自然寄主有 水稻、看麦 娘、黍、稗 等。
水稻病虫害
水稻胡麻叶斑病 Rice brown spot
三、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 土壤贫瘠、保水差的砂质田和通气性不良 呈酸性的泥炭土,易发病,缺氮、钾及硅、 镁、锰等到元素的田块易发病,苗期和抽 穗前后易感病。
水稻病虫害
• Leaf blast
• Panicle blast and node blast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 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国粮食总产的 1/2。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 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300亿公斤, 即使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 公斤。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②急性型:见图“叶斑 类型”(2)
• ③白点型:见图“叶斑 类型”(1)
• ④褐点型见图“叶斑类 型”(4)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 3.节瘟:多发生于 穗以下的第1、2节 位上,见图“节瘟”
水稻病虫害
• 4.穗颈瘟: 发生于主 穗梗至第 一枝梗分 枝的穗颈 部,见图 “穗颈瘟”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三、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 1.水稻的抗病性 • 2.气象因素 • 3.栽培管理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五、防治(control)
• 病原物无 性态为稻平 脐蠕孢霉 (Bipolaris oryzae), 有性世态为 宫部旋孢腔 菌,此菌的 自然寄主有 水稻、看麦 娘、黍、稗 等。
水稻病虫害
水稻胡麻叶斑病 Rice brown spot
三、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 土壤贫瘠、保水差的砂质田和通气性不良 呈酸性的泥炭土,易发病,缺氮、钾及硅、 镁、锰等到元素的田块易发病,苗期和抽 穗前后易感病。
水稻病虫害
• Leaf blast
• Panicle blast and node blast
水稻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 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国粮食总产的 1/2。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 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300亿公斤, 即使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 公斤。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水稻主要病害PPT课件
•
长 削
期 弱
深 了
灌 植
或 株
山 抗
泉 病
冷 性
灌 ,
, 易
土 发
壤 生
缺 稻
瘟O 2病,。土长温期低水,份根不系足发或育干不旱良,,对这水样
稻生长不利,也容易发病。
• (4)病菌越冬基数 病稻草多,种子带菌率高,稻瘟病的初 次侵染源广,来年病害可能重。反之初侵染源少病害较轻。
第16页/共148页
• 稻瘟菌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水稻,近年证实马唐瘟菌可 侵染水稻,主要引起穗稻瘟,铺地黍的叶瘟菌可侵害水 稻中的一些品种。
第12页/共148页
• 3.侵染循环 • 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节和穗颈)和种子上越冬。在
干燥情况下,分生孢子可以存活半年至1年,病组织里的菌丝体可存活1 年以上。但在潮湿情况下经过2-3个月便死亡。种子上的病菌容易引起 苗稻瘟,病稻草是次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 春季气温均温回升到15℃左右,四川约在4月上旬前后,若又遇降雨,空 气湿度大,露天堆放的病草就陆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 稻田。水稻叶片受初侵染发病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斑上可产生大 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较大的风力更有助于扩大传 播范围。水稻成熟收割,病菌在病组织内外越冬。
第15页/共148页
• (2)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温湿度,其次是光和 风。稻瘟病流行的适宜温度为20-30℃,特别是24-28℃。田 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每天保持一层水膜达6-10小时的 情况下,最宜发病。光照少,稻株组织柔嫩,抗病性降低。连续 晴天,大气湿度低于85%,温度超过32℃或低于15℃,病害则 会受抑制。
第11页/共148页
植物保护学课件8稻瘟病
种子传播
带菌种子可随播种传播到其他 地区。
03
稻瘟病的发病规律
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
稻瘟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 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稻瘟病 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因素。通常, 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繁
殖和传播。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pH值、肥力等因素 也会影响稻瘟病的发生。酸性土 壤和贫瘠土壤可能增加稻瘟病的
发病特点
01
地域性
稻瘟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某些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条
件适宜,稻瘟病可能频繁发生,而在其他地区则较少发生。
02
季节性
稻瘟病的发生与季节也有关。通常在多雨、雾露重的季节,稻瘟病更容
易发生和流行。
03
周期性
尽管稻瘟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的年份和地区,稻瘟病的发
生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了解和掌握稻瘟病的发病周期,对于预防和控
在90%以上。
病菌对光照不敏感,可在土壤、 病稻草、种子等病残体上越冬。
病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 通过气流、雨水传播,从寄主表
皮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分生孢子可随气流远距离传播 。
雨水传播
带菌的雨水落在稻田中,可随 水流传播。
昆虫传播
部分昆虫可携带分生孢子在稻 田间传播。
源。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
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处 理,可以有效预防稻瘟病的发
生。
喷雾防治
在稻瘟病发病初期,使用杀菌 剂进行喷雾防治,可以控制病 情的蔓延。
浸种处理
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浸种处 理,可以提高种子的抗病性。
植物病理学课件:稻瘟病
✓分生孢子的形成條件:RH﹥93%,光暗交替。
✓分生孢子的萌發條件:RH﹥90%,最好有水滴或水膜。
✓侵入條件:適溫+持續結水6~7h。一定溫度條件下,葉 表結水時間越長,病菌侵入率越高(此病在山區多發生的 原因之一)。
✓稻 瘟 菌 產 生 五 種 毒 素 : 稻 瘟 菌 素 (piricularin) 、 - 吡 啶 羧 酸 (picolinic acid) 、 細 交 鏈 孢 菌 酮 酸 (tenuazonic acid) 、 稻 瘟 醇 (piricculol)及香豆素(coumarin),對稻株有抑制生長發育的作用 3.生理分化 ✓對不同品種的致病性具明顯的專化性,形成不同生理小種。 ✓目前長江流域雙季秈粳稻混栽區小種組成較為複雜,秈稻品 種上以ZB、ZC群小種為主,粳稻上以ZF、ZG群小種居多。
2. 節瘟 ✓多發生於穗下第一、第二節位上。 ✓病斑:褐色小點→→呈環狀擴展至整個節部,黑褐色。 ✓濕度大→→大量灰色黴層。 ✓後期病節幹縮凹陷→→易折斷→→病節以上部分早枯。
3.穗頸瘟
✓發生部位: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頸部;穗軸、枝梗。 ✓病斑:水漬狀褐色小點→→褐色或墨綠色。 ✓發病早→→白穗 ✓發病遲→→癟粒增加,粒重降低,影響米質。 ✓濕度大→→灰色黴層。
1.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
2.加強肥、水管理
R
N:P:K:Si:Mg…
✓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適當施 用含矽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礦渣、窯灰鉀肥等),施足鉀肥, 早施追肥,中期看苗、看田、看天巧施肥。
✓矽、鎂肥混施,可促進矽酸的吸收,能較大幅度地降低發病 率。綠肥埋青量要適當,適量施用石灰可促進其腐爛,中和酸 性。冷浸田應注意增施磷肥。
(1)抗病機制:
水稻常见病害简介PPT课件
农业防治
15
抗病品种 打捞菌核 肥水管理 控制传播
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施 磷钾肥或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 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 做到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 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 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 的原则。
16
农业防治
27
28
3)白点型
病斑呈白色近圆形小白点。
• 在病菌侵染嫩叶后遇不利天气条件或土壤 缺水时发生
• 气候条件继续不适时,可转为慢性型;在 短期内气候条件转适时,可以转为急性型。
29
4)褐点型 病斑呈褐色小斑点,限于两脉 之间,边缘黄色晕圈.
• 不产生分生孢子。 • 多发生于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
老叶
叶部症状
叶片染病,病斑也呈 云纹状,边缘退黄, 发病快时,病斑呈暗 绿色,叶片发病严重 时,呈现沸水烫过似 的污绿色而枯死,很 快腐烂。
6
侵染循环
菌丝体
在病残体、杂草等中 在
越冬
土
壤
中
菌
核
下
年
或 下
健
一康
季
植
株
在适宜的温 度湿度条件 下,菌核生 成菌丝体在 叶鞘通过气 孔或直接侵 入初侵染
健康植株 雨水、灌溉等再侵染
10
农业防治
11
抗病品种 打捞菌核 肥水管理 控制传播
农业防治
12
抗病品种 打捞菌核 肥水管理 控制传播
在春耕灌水时,打捞菌核悬浮渣集中 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对稻飞虱第2 代及第4代进行重点防治,抓二压三, 抓四压五,抓六压七,控制稻飞虱发 生。
13
农业防治
14
《水稻病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稻节初生褐色小点,以后扩大至整个节部, 病节缢缩凹陷,变黑褐色
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易折断,常 因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造成白穗
医学PPT
30
五、穗颈瘟和枝梗瘟
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
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病斑 穗颈瘟发病早的形成白穗 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发病晚
医学PPT
23
二、叶瘟
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 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
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
医学PPT
24
①白点型
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 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
病斑, 病斑白色或灰白色 多为圆形 不产生分生孢子。
医学PPT
25
②急性型
医学PPT
46
急性型
发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感病品种上 病叶暗绿色 扩展后全叶呈青灰或灰绿色,迅速失水
医学PPT
33
病原
真菌病害
医学PPT
34
初侵染来源: 发病规律
(1)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籽粒、病稻草上越 冬,病籽粒和病稻草是次年稻瘟病的初侵染源
(2)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粪肥也可成为初 侵染源
(3)带病稻种播种后容易发生苗瘟
带病稻草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附着在秧苗上或随 风雨传播到秧田或本田形成叶瘟的中心病株
医学PPT
41
医学PPT
42
症状
普通型 急性型 凋萎型 中脉型 四种症状类型
医学PPT
43
医学PPT
44
医学PPT
45
普通型:典型的叶枯型症状
分蘖后症状明显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侵染线, 后沿叶脉扩展 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波浪状,黄褐色,最
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易折断,常 因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造成白穗
医学PPT
30
五、穗颈瘟和枝梗瘟
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
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病斑 穗颈瘟发病早的形成白穗 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发病晚
医学PPT
23
二、叶瘟
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 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
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
医学PPT
24
①白点型
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 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
病斑, 病斑白色或灰白色 多为圆形 不产生分生孢子。
医学PPT
25
②急性型
医学PPT
46
急性型
发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感病品种上 病叶暗绿色 扩展后全叶呈青灰或灰绿色,迅速失水
医学PPT
33
病原
真菌病害
医学PPT
34
初侵染来源: 发病规律
(1)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籽粒、病稻草上越 冬,病籽粒和病稻草是次年稻瘟病的初侵染源
(2)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粪肥也可成为初 侵染源
(3)带病稻种播种后容易发生苗瘟
带病稻草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附着在秧苗上或随 风雨传播到秧田或本田形成叶瘟的中心病株
医学PPT
41
医学PPT
42
症状
普通型 急性型 凋萎型 中脉型 四种症状类型
医学PPT
43
医学PPT
44
医学PPT
45
普通型:典型的叶枯型症状
分蘖后症状明显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侵染线, 后沿叶脉扩展 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波浪状,黄褐色,最
《农业植物病理学》稻瘟病 ppt课件
品种上的致病表型,到1987年,全国共测定了13000个单孢菌株,将其划分为8群85个生理小种。
•我省稻瘟菌小种组成较为复杂,但以ZB、ZC群为
主。
•但是,我国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筛选出的这7个
鉴别品种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并不能客观反映病
原菌的毒性组成。
•日本于1976年筛选了含9个品种,且各带一个已
性)和水平抗性(微效基因抗性)两类。垂直抗性符合“基因对基因”学说。水稻
对稻瘟病的抗病性多为显性,少数为不完全显性或隐性。迄今,已发现70多个主效抗瘟基因和20多个QTL位点,已克隆19个R基因和2个抗性QTL位点。
2.气象因素:在菌源具备、品种感病的前提下,气
象因素是影响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主导因子。气象
喷1次,连喷2~3次。药剂防治穗瘟适期是破口期、
齐穗期各喷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则可
在灌浆期再喷药一次。
常用药剂: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春雷
霉素水剂、40%的富士1号(稻瘟灵)可湿性粉剂等。
•水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2002年4月5日
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了由中国完成的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图。2002年12月18日,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工作组在东京宣
农业植物病理学--
稻瘟病
(Rice Blast Disease)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在我国明代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1637年)一书中便有记载。是世界性分布、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尤其在东南亚、日本、韩国、印度和我国发生特别严重。
流行年份,一般发病田块损失在10%~30%左右,如不及时防治,局部田块会颗粒无收。
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
•我省稻瘟菌小种组成较为复杂,但以ZB、ZC群为
主。
•但是,我国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筛选出的这7个
鉴别品种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并不能客观反映病
原菌的毒性组成。
•日本于1976年筛选了含9个品种,且各带一个已
性)和水平抗性(微效基因抗性)两类。垂直抗性符合“基因对基因”学说。水稻
对稻瘟病的抗病性多为显性,少数为不完全显性或隐性。迄今,已发现70多个主效抗瘟基因和20多个QTL位点,已克隆19个R基因和2个抗性QTL位点。
2.气象因素:在菌源具备、品种感病的前提下,气
象因素是影响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主导因子。气象
喷1次,连喷2~3次。药剂防治穗瘟适期是破口期、
齐穗期各喷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则可
在灌浆期再喷药一次。
常用药剂: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春雷
霉素水剂、40%的富士1号(稻瘟灵)可湿性粉剂等。
•水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2002年4月5日
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了由中国完成的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图。2002年12月18日,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工作组在东京宣
农业植物病理学--
稻瘟病
(Rice Blast Disease)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在我国明代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1637年)一书中便有记载。是世界性分布、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尤其在东南亚、日本、韩国、印度和我国发生特别严重。
流行年份,一般发病田块损失在10%~30%左右,如不及时防治,局部田块会颗粒无收。
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
稻瘟病-PPT文档资料
3、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 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
4、褐点型病斑
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 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 病
3.节瘟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 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 造成茎秆弯曲。影响水稻的正常开花结实,严重时形成白穗或 瘪粒。
稻瘟病
稻瘟病
稻瘟病(rice blast)全世界水稻产区发生极为广泛的主要病害 之一,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居于三大病害之首。
病原菌为灰梨孢,属半知菌类梨孢属真菌,有性态为灰大角 间坐壳,属子囊菌门大角间坐壳菌属真菌。
稻瘟病
水稻生长期叶瘟严重时,受害叶片成片枯死, 植株倒折,全田呈火烧。有的虽不枯死,但 新叶不易伸展,植株萎缩,不抽穗或穗头短 小;抽穗期穗颈瘟发生严重时,导致大量白 穗和半白穗,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
一、危害与诊断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生。各个部位均可受害。据此可分为 :
① 苗瘟 ② 叶瘟 ③ 节瘟 ④ 穗颈瘟 ⑤谷粒瘟
1.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 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 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 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受水稻品 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技术和气候条 件的影响
三、防治方法
稻瘟病的防治应以选育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加强肥水管理 为主,尽可能减少初侵染来源,结合预报预测,发病期间 及时用药剂防治。
稻瘟病菌 PPT课件
(5)孔生式 内生芽殖型的一种产孢方 式。产孢梗不呈瓶状,产孢过程中长 度可以变化,孢子从产孢梗顶部或侧 面的产孢孔道内长出。
半知菌分类系统的特点
1. 半知菌缺乏有性阶段,但有些半知菌可以准性生殖的方式进行遗传物质重组。 2. 半知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无性阶段(分生孢子阶段)的形态特征,而且半知菌
半知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的(酵母类),菌丝 体可以形成子座、菌核等结构,也可以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梗 上产生分生孢子。
半知菌的载孢体类型: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 盘、分生孢子器等。
半知菌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的无性繁殖大多十分 发达、以芽殖、断裂及裂殖 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芽殖型分生孢子的产孢方式
(2)环痕式 是外生芽殖型孢子的—种产孢方式。 产孢梗顶端的分生孢子形成后,产孢点以内部 层出的方式向上延长一次,顶端又产生孢子, 结果在分生孢子梗顶部留下一个个的环痕。
(3)芽生式 产孢细胞以外生芽殖方式产生 孢子,形成单生或串生的分生孢子。串生 的孢子链是由于产孢细胞上产生的孢子成 熟后转化为产孢细胞,继续芽殖产生新的 孢子,如此不断重复产生的。
芽殖型分生孢子的产孢方式
(4)瓶梗式 产孢细胞多少呈瓶状,孢子从瓶梗型 顶部孔口长出,产孢过程中产孢梗(细胞)长度基 本不变,所产生的孢子均为内生芽殖型。瓶梗孢 子有的也可以串生,但这种孢子链是基生串孢型 (向基序列)的,孢子链顶部的孢子最先产生,基 部的孢子最后产生。
芽殖型分生孢子的产孢方式
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
半知菌的分类不仅要便于它的鉴定与利用,还要尽 可能反映半知菌各群体内部个体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一般而言,目前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1.载孢体的类型,即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 盘、分生孢子器内或着生在散生、束生的分生孢梗 束或分生孢子座上; 2.分生孢子的形态、颜色和分隔情况;分生孢 子形成方式和产孢细胞(产孢梗)的特征等。
半知菌分类系统的特点
1. 半知菌缺乏有性阶段,但有些半知菌可以准性生殖的方式进行遗传物质重组。 2. 半知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无性阶段(分生孢子阶段)的形态特征,而且半知菌
半知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的(酵母类),菌丝 体可以形成子座、菌核等结构,也可以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梗 上产生分生孢子。
半知菌的载孢体类型: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 盘、分生孢子器等。
半知菌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的无性繁殖大多十分 发达、以芽殖、断裂及裂殖 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芽殖型分生孢子的产孢方式
(2)环痕式 是外生芽殖型孢子的—种产孢方式。 产孢梗顶端的分生孢子形成后,产孢点以内部 层出的方式向上延长一次,顶端又产生孢子, 结果在分生孢子梗顶部留下一个个的环痕。
(3)芽生式 产孢细胞以外生芽殖方式产生 孢子,形成单生或串生的分生孢子。串生 的孢子链是由于产孢细胞上产生的孢子成 熟后转化为产孢细胞,继续芽殖产生新的 孢子,如此不断重复产生的。
芽殖型分生孢子的产孢方式
(4)瓶梗式 产孢细胞多少呈瓶状,孢子从瓶梗型 顶部孔口长出,产孢过程中产孢梗(细胞)长度基 本不变,所产生的孢子均为内生芽殖型。瓶梗孢 子有的也可以串生,但这种孢子链是基生串孢型 (向基序列)的,孢子链顶部的孢子最先产生,基 部的孢子最后产生。
芽殖型分生孢子的产孢方式
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
半知菌的分类不仅要便于它的鉴定与利用,还要尽 可能反映半知菌各群体内部个体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一般而言,目前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1.载孢体的类型,即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 盘、分生孢子器内或着生在散生、束生的分生孢梗 束或分生孢子座上; 2.分生孢子的形态、颜色和分隔情况;分生孢 子形成方式和产孢细胞(产孢梗)的特征等。
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现状及加收米应用的必要性 PPT课件
加收米的产品特点
低毒 、安全 对人畜、鱼类和天敌低毒,
对农作物和环境安全。特别适合于生产无 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时使用。
高效 、广谱 对多种真菌和细菌性病
害均有理想的防治效果,特别对细菌 性病害防效更为显著, 治疗作用突出。
加收米的产品特点
渗透性强 加收米的渗透传导性很强并 能在植物体内移行,耐雨水冲刷,喷药 后2小时下雨防效完全不受影响。
异稻瘟40% 进口药40%
125ml
Hale Waihona Puke 100ml空白对照
注: 1. 示范点面积为100亩。 2. 于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药。
病指
防效 (%)
喷药时期和次数
叶瘟:发病初期喷第一次药,以后视病情
发 展和天气情况过7-10天再喷一次。
穗瘟:水稻孕穗末期或抽穗初期喷第一次
药,过七天喷第二次药。
并可兼治如下水稻病害
加收米幻灯片封页
天然生物农药 安全环保产品
加收米®
(KASUMIN)
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加收米的杀菌机理
• 破坏病原菌细胞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同时表现 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造成菌丝前端细胞 颗粒化,使病原菌失去生长繁殖和侵染能力, 从而达到杀死病原菌,实现防治病害的目的。
加收米制剂
• 有效成分: Kasugamycin(春日霉素) • 制剂含量: 2%液剂 • 性 状: 浓绿色液体 • 登记证号: PD54-87
农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及某些农药品种 已被或将被禁止使用。
稻瘟病药剂的抗性情况
• 稻瘟病菌已对异稻瘟净产生较重抗性,对稻瘟灵 抗性上升,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下降。
• 异稻瘟净与稻瘟灵、克瘟散又具有交互抗性,稻 瘟病的防治已潜伏危机,其抗性治理刻不容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病原
稻瘟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科、梨形孢属。 病部灰绿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霉层
分生孢 子梗
分生孢 子
发病规律
03
三、发病规律
分生孢子
稻瘟 病菌
病稻 病谷
再侵染 气流
新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梗
04
发病原因
◎一 气象条件
◎三 病菌越冬基数
◎二 种植品种不当 ◎四 栽培技术
四、发病原因
植保1502
稻瘟病及其研究成果
汇报人 王禹程
组员
王禹程 吴赵露 吴娇娇
吴浩 魏芩杰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 水稻真菌性病害。
一般导致减产 10%~30%。
稻瘟 病
白叶 枯病
纹枯 病
主要危害地区
西南地区
东北
长江中游 330万~570万公顷
一 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二 病原 三 发病规律 四 发病原因 五 防治 六 讨论与展望
水稻品种改良 气候条件与种植环境是主要诱发因素 可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来选择改良品种,有效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标性较强,选择品种的效率高,选择的结果准确性强
五、防治
(三)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 (1)研发历史
20世纪五 十年代
1968
20 世纪60 至20 世纪
80 年代
1976
20 世纪90 年代至目前
(一)气象条件
连续晴天,
天气湿度 低于85%, 病害受抑
制
15℃
减弱植株 抗病力
平均温度为 24~28℃, 且有一昼夜
以上的饱和 湿度
20℃
24℃
28℃
气温在20~30℃填田 间湿度在90%以上, 稻株体表每天保持一 层水膜达6~10 h的情
况下
连续晴天,天
气湿度低于 85%,病害受
抑制30℃32℃ Nhomakorabea01
02
03
04
05
叶枕瘟
初期灰绿色 扩展后灰褐色 常引起叶片早枯 和节或穗颈发病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01
02
03
04
05
穗颈瘟和枝梗瘟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01
02
03
04
05
谷粒瘟
在灌浆后的成熟或半成熟稻谷上出现
病谷颖壳有灰白色或者褐色、黑褐色 椭圆形或不规则病变
多从颖壳前端开始发病
病原
目录
Contents
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一 苗瘟 ◎二 叶瘟 ◎三 节瘟
◎四 叶枕瘟 ◎五 穗颈瘟和枝梗瘟 ◎六 谷粒瘟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01
02
03
04
05
苗瘟
三叶期前 种子带菌
三叶期前 三叶期后
●病苗基部灰黑色 枯死,出现水渍状 斑点,无明显病斑
●叶片病斑呈纺锤形、菱 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病苗 基部变成灰绿色或褐色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01
02
03
04
05
初期病斑为水渍 状褐点
叶瘟
以后病斑逐渐扩大, 最终造成叶片枯死
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慢性型病斑
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形斑拔萃 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 外有淡黄色晕圈 叶背有灰色霉层
白点型病斑
病斑呈白色近圆形小斑点
主要以铜、汞为 代表
以稻瘟净、富士 一号和异稻瘟净 为主要的防治药
剂。
日本立法禁止汞 化合物在农业生
产中的应用
主要以黑色素合 成抑制剂三环唑
防治稻瘟病
日本富士山首次发现了异稻瘟净的抗性 菌株,且发现此菌株有与其他杀菌剂如
富士一号的交互抗性
五、防治
(三)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 (2)药物作用
抗真菌化学药物作用点主要有四类: ①细胞壁生物合成抑制剂; ②神经鞘脂合成酶抑制剂,包括丝氨酸棕榈酰转移
酶抑制剂和磷酸肌醇合成酶抑制剂; ③脂肪酸延伸抑制剂; ④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五、防治
(三)防治方法
一是稻穗未到完熟期,叶片有20%保持绿色,这 时要继续施药以控制病害扩散,而且必须先用强
1、化学防治
氧化剂先灭菌,然后用富士一号等进行后期保护。 二是稻穗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粒皮黄色,稻粒干
(3)操作步骤
③看田施药
3 次,每5~7d 喷施1 次,可基本控
制稻瘟病的发生,具体用量遵从植 保人员的指导或按说明书严格使用。
急性型病斑
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近 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两面都能产
生大量的灰色霉层
褐点型病斑
病斑呈褐色小斑点,针头大小 多产生在气候干燥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01
02
03
04
05
节瘟
发生于穗以下的第一、第二节位上
稻节初生褐色小点 以后扩大至整个节部
病节变黑褐色 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四、发病原因
(一)气象条件
(二)种植品种不当
不同水稻品种,其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同 同一品种,其不同生育期感染能力也不相同
(三)病菌越冬基数 (四)栽培技术
(1)肥料:氮肥施用过量
施肥不均 施用无机肥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2)灌溉:稻田长期灌深水不排 漏水田管理不好,孕稻期、抽穗期缺水 山区直接引用冷泉水灌田
硬,这种情况就不必采取防治措施,因为即使不
7 月1 日开始,在水稻拔在节病期害,发注生意初期,及时用防药治控也制不病会情进,行再侵染和扩展。
观察天气情况,如果阴以天防或病下菌雨扩天散全田造成流行。选用的
连续2d 以上,应马上施药药剂预有防稻稻瘟叶灵、富士一号、50%氯溴
瘟。预防用药有三环唑异、氰咪尿鲜酸胺可或溶性粉剂等,不可漏喷。 其复配剂,视天气情况连续预防2~
(3)土壤:有机质丰富 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排水不良
05
防治
◎一 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二 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三 防治方法
五、防治
(一)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培育光 谱与新 品种
转基 因法
分子生 物学
培育抗 病品种
法
化学药 剂防治
法
早期
五、防治
(二)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主要的研究进展是培育新材料与新品种,部分学者讲利用分子标记法,和Pi9基因紧密连 锁子,标实识现法稻成,瘟功 通病标过抗记S性R,基M其因2中2分比子较标成记功(的和是P案i9例紧是密改连良锁泰的国)香,米成稻功瘟的病将;Pi9官基华因忠,学导者入等“利金用山分 B-1”中发,掘极并大克程隆度了上抗提性高基了因“金山B-1”抗性,是水稻品系抗性研究的一大发展;部分学 者利用分子标记法,对广谱抗稻瘟病中H4品种,成功将主效抗病基因,即Pi46(t)选择 出来,其单中个较显为性著主名效的基是因肖、武多名个等显人性,主将效该基基因因、成隐功形转基育因,控将制其、转微育效到多“基广因恢控9制98”中, 同时还选不育断出地一研系究列改抗良稻,瘟并病做品好种抗,性主鉴要定有恢复系“R1198”,同时还培育出一系列新的 杂交组合,例如:“系安丰优1198、宁优119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