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10月20日上课内容-投入产出下集-2014-2015 ppt
产业经济学课程第三章PPT

最新课件
47
二、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生产 的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可以对中国 产业结构变化的市场原因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分析可借助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 生产的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来进行。
最新课件
48
最新课件
49
最新课件
50
最新课件
51
最新课件
52
最新课件
53
三、运用上述方法对我国产业发展与调整的重点 进行综合分析
消费、进口对其影响大;从需求诱发的角度看,受进口替
代、投资的影响最大。2001年,该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工 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均位列第4,资产在工业各行业中位 列第3,职工人数位列第5,利润总额位列第7位,1999年 综合经济效益约为第12位。该产业中的钢产量现已超过1
最新课件
2
第一节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表按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产品投入产出表、 投资或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生产能力投入产出表、劳 动投入产出表等;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型投入产 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两种;按范围的不同,分为国 民经济(全国性)投入产同表、地区投入产出表、部门 投入产出表和企业投入产出表等。
0
1
最新课件
5.4 4.5 4
1
33
用例子说明列昂惕夫逆距阵和完全消耗系数距阵
农业
中间产品 工业
建筑业
最终 产品
运输业商业
总产 品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商业
0.1709 C12 0.1230 C22 0.0471 C32 0.0250 C42
0.1154 C12 0.4394 C22 0.5882 C32 0.2500 C42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完整最新ppt
3
第四章 市 场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即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 。其市场结 构的特点是:(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 。(2)没有 替代产品 。(3)进入壁垒非常高。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 分产品的供给,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 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 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1)产 业集中度高。 (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3)进入 和退出壁垒较高。
粗分
细分
C8值(%)
产业规模状况(亿日元)
大规模
小规模
寡占型 竞争型
极高寡占型
70<C8
高、中寡占 型
40<C8<70
低集中竞争 型
20<C8<40
分散竞争型
C8<20
完整最新ppt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
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
100
90
80
市 70
场 60
占 有
50
率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企业累计百分比(从最小到最大排列)
完整最新ppt
10
第四章 市 场
衡量指标:(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基尼系数也是 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 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 之间的面积(图4-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 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 比,用公式表示为: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企业董事会通
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管理者的薪酬并保留在
必要的时候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
存在,管理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
企业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进
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他对于
4
精选ppt
二、企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问题包含两层含义:横向边界和纵 向边界。所谓横向边界,就是指企业生产特定产 品的数量及其产品种类,而纵向边界,则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5
精选ppt
第二节 企业的目标
一、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安排,使管理者
2
精选ppt
第1章 企业:目标、结构与组 织
3
精选ppt
第一节 企业的本质
一、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性质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 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 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 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 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 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短期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是为了
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先存活再去谋发展。
8
精选ppt
第三节 企业的结构
一、常见的企业结构
业主制企业结构 合伙制企业结构 股份制企业结构
9
精选ppt
二、股份制企业内部结构
U型组织结构 H型组织结构 M型组织结构 其他结构
10
精选ppt
三、股份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化
产业经济学 教学PPT课件

第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生了同 类产品企业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者集团。同时 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一定相互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 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业间、集团企业与非集团企 业间纵横交错的竞争关系。
▪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一个企 业既受集团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业制约而决定 其行为的问题。
第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 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系的基本因素 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难易程度。
第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市场结构进行 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 定产业内的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关 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森和贝恩,提 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 继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之后,包括梅森在内的许多学者 对有效竞争的标准进行研究,促进了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发展。
▪ 贝恩在长期实证研究中,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于1959年发表 了《产业组织》,标志了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的产业 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 贝恩对产业组织研究、分析框架通常是假定市场结构(S)决定 市场行为(C),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P)。
一、市场集中度
(一)涵义 ▪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
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即集中程度的指标。 ▪ 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
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产业经济学课堂PPT

12
.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产业组织 产业政策
13
.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发展
产业是具有同类特征的企业的集合,它有着与单个企 业发展不同的发展规律。
产业发展的主要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 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产业政策 等问题
.
关联方式分类法
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 关联方式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 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 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原料关联分类法(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 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 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个量分析到总量分析到 产业分析的过程。
3
.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经济分析,他以单个经济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厂商如 何将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适当地分配与其准备 生产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以求得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或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与其准备 消费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取得最大的效用满 足。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了先导产业和狭义的先行产 业。
34
.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 创立。
第一阶段: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阶段:以机械大工业迅速发展为标志 第三阶段: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进
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35
.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
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PPT课件

❖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之间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然而 它们之间也有着很强的联系。 ❖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 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 ❖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第4页/共99页
第9页/共99页
3.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处于衰退期的产业称为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特点是其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发展速度开始 变为负数,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下降。发达国家对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一般采取两种措施:一是进行产业转移,将其 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去,通过开辟新市场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二是对 其进行高新技术改造,通过提升其技术含量来创造新的需求,使其“焕 发青春”,再次走向发展。
第12页/共99页
刘易斯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由于工业资 本不多,无力吸收全部剩余劳动力,因此无论对劳动力的需求如何扩大, 总能在不变的低工资水平上源源不断地得到劳动力供给。这样,工业总 产值中利润部分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工资部分增长的速度,于是出现 一个资本加速积累和迅速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时期,直至剩余劳 动力被吸纳完毕。此后,经济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由于劳 动力也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稀缺的,而不再是无限供给的,因此工资 水平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利益等开始在两个部门 之间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
最后,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 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正是主导部门的这种不断更替,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发展 阶段的变迁。促使主导部门不断更替的原因,除了人的欲望不断变化外,主要 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因此,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
产业经济学导论(ppt 52页)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 将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 。
❖优点:
❖ 直观、简便、易行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缺陷:
❖ ①未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全面、不系统; ❖ ②农轻重界限模糊,有些新兴产业难于归类; ❖ ③分类较为粗略。 ❖ 一方面难以揭示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
产业属于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方法。 ❖该方法指出产业可划分为: 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 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三)生产流程分类法
❖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存 在两种情况,一是相对于某一产业的工序位置而言;二是没有 基准产业做比较的更加模糊的习惯称法。 ❖按生产流程可以划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 ❖例如: ❖ 棉花种植—— 纺纱 —— 织布 —— 成衣 ❖ 汽车设计 零部件加工 组装
•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
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
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
范畴。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 (六)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 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 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
2.原料关联分类法:
按照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为依据来划分企业经济活动。如:造纸业、 纺织业、服装业等都具有相同原材料。
3.用途关联分类法:
第二十五章 投入产出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25.2.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产出投入 1
中间产品 消耗部门
2…n
最终产品
小 计
固定 资产 积 消 更新 累 费 改造
净 出 口
小 计
总 产 品
生 产 资 料 转
生பைடு நூலகம்产 部 门
移
价
值
1
2 ︙
n 小计 固定资产折旧 物质消耗合计
x11 x12 … x1n x21 x22 … x2n ︙︙︙︙ xn1 xn2 … xnn
25.4.2分析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可以根据投入产出表分析社会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国民收入的部门构成, 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分析各部门的中间产品率和最终产品率(中间 产品率是指中间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率,最终产品率是指最终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率)
25.4.3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
D1 D2 … Dn
Y1 X1 Y2 X2 ︙︙
Yn Xn
劳动 报酬
V1
V2 … Vn
新
创
造 社会
价 纯收 值入
M1
M2 … Mn
小 计
总投入
X1 X2 … Xn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故可得平衡方程如下: (i=1,2,…,n) (22-2)
这组方程反映了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分配使用情况,称之为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组。 从表22-2的垂直方向看,“劳动对象消耗+固定资产折旧+活劳动消耗(劳动报酬+社会纯收入)=产品 总价值”,有:
(j=1,2,…,n) (22-3) 这组方程反映了各部门产品的价值构成,称之为价值构成平衡方程组。
25.3 消耗系数与数学模型
《产业经济学教案》课件

《产业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解释产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产业经济学在理解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中的重要性1.2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框架和基本概念阐述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领域的关联1.3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技术强调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重要性第二章:市场结构2.1 完全竞争市场描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和福利效应2.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定义和特征探讨垄断市场中的价格设定和产量决策2.3 寡头垄断市场描述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分类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第三章:企业行为和战略3.1 企业最大化目标解释企业最大化目标的含义和假设条件探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关系3.2 企业进入和退出决策分析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条件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探讨企业进入和退出决策对市场效率的影响3.3 企业竞争策略介绍企业竞争策略的类型和目标分析不同竞争策略下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果第四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4.1 市场失灵的概念解释市场失灵的定义和原因强调市场失灵对资源配置和福利分配的影响4.2 政府干预的理由和方式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和目的介绍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和政策工具4.3 政府干预的效果和评价探讨政府干预对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影响分析政府干预的利弊和实际效果第五章: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5.1 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解释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动力探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5.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意义5.3 产业发展政策介绍产业发展政策的类型和目标分析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产业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6.1 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假设和需求函数探讨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和消费决策6.2 市场需求分析分析市场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探讨价格变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6.3 市场需求估计介绍市场需求估计的方法和模型强调市场需求估计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应用和限制第七章:生产者行为和生产成本7.1 生产者行为理论解释生产者行为的目标和约束条件探讨生产函数、技术进步和生产决策7.2 短期和长期生产成本分析短期和长期生产成本的差异和特点探讨生产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概念7.3 成本函数估计介绍成本函数估计的方法和模型强调成本函数估计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应用和限制第八章:产品和要素市场8.1 产品市场结构分析不同产品市场的结构特征和竞争程度探讨产品差异化、品牌竞争和市场定位8.2 要素市场结构解释要素市场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特点和运行机制8.3 产品和要素市场之间的关联分析产品和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探讨价格体系、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的变化第九章:企业战略和竞争政策9.1 企业战略选择解释企业战略的定义和类型探讨企业竞争优势、市场定位和战略联盟9.2 竞争政策目标分析竞争政策的目标和原则介绍竞争政策的基本工具和实施机制9.3 竞争政策评价探讨竞争政策的效果和评估方法分析竞争政策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第十章:产业发展和政策建议10.1 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特点探讨数字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和创新驱动的影响10.2 产业发展政策介绍产业发展政策的类型和目标分析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和区域政策的作用和实施策略10.3 产业发展建议提出针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强调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条件。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第九页,共11页。
9
到目前为止,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 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地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 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 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 效。
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 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 生变化。所以(suǒyǐ)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 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第十一页,共11页。
第八页,共11页。
8
四、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对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产业组 织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学派的学者在观点上 尽管有一定的差异,但都作出了各自的理论和实证贡献。
尽管SCP模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已趋于完善。但是,对
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并没有(méi y章 市场 绩效 (shìchǎng)
一、市场绩效的定义
二、绩效指标 三、 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四、市场结构(jiégòu)、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第二页,共11页。
2
一、市场绩效的定义
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xíngwéi)所 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 果。
第四页,共11页。
4
以贝恩为代表:产业组织学者相继(xiāngjì)对不同产业的长 期利润率同市场结构的若干要素(如市场集中度)之间的相 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集中度的提高产业 长期利润率也有所提高,但两个指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 是显著(相关性的系数=0.28),如何解释这个结果呢?
产业经济学课程第一章pPT

第五,产业政策的内容是会变化的。 第五,产业政策的内容是会变化的。
产业政策终究是从整个国家产业发 展的全局着眼而系统设计的较为完 整的政策体系, 整的政策体系,其核心是一国的经 济结构, 济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产业结构和 产业组织问题。 产业组织问题。
第三节 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
对于正在努力寻求现代化出路的发 展中国家来说,建立市场体制无疑是 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构建现代市 场体制究竟如何选择正确的理论指导, 处理好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却是不容易回答的难题。
产业分析 产业分析:就是对根据某一特征而形成的 企业群或企业集合即产业、产业之间的联 系和联系方式、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等 进行分析,以揭示产业演化的规律。 分析的特点:第一,分析构成国民经济总 体的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演化与 发展,这子系统的关系可称为产业结构, 子系统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可称为组合可称 为产业组织。
(2)美国学者布莱昂·辛特利说:“产业政策是装有政府直 (2)美国学者布莱昂 辛特利说: 美国学者布莱昂· 接影响产业结构的措施的皮包” 接影响产业结构的措施的皮包”。 (3)产业政策是“用来改进经济的供给潜力,即促进经济 (3)产业政策是 用来改进经济的供给潜力, 产业政策是“ 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的一切政策手段。 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的一切政策手段。 (4)产业政策是政府实行的与产业有关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4)产业政策是政府实行的与产业有关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是政府实行的与产业有关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日本经济学家下河也淳等编的《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说: 日本经济学家下河也淳等编的《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说: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以全产业 为直接对象,通过对生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 为直接对象,通过对生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 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营业、交易活动, 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营业、交易活动, 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 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市场形成和市场 机制的政策总和。 简言之,产业政策是关于产业的保护、 机制的政策总和。”简言之,产业政策是关于产业的保护、 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政策的总和。 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政策的总和。
产业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产业经济学的对象与性质 1.研究对象 以产业为研究对象。 2.性质 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属
于应用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1.三次产业分类法
目的:为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各项社会经济指标 及其结构变动。
分类: 第一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 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industry) 第三次产业(tertiary industry)
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
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1971)》,将产业划分为四个层次:
5、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
目的: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制定产业政策等。 标准:根据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 (1)幼小产业(Infant Industry) (2)成长产业(Growing Industry) (3)成熟产业(Maturity Industry) (4)衰退产业(Declining Industry) (5)淘汰产业(Falling Industry)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两种主要观点的分野
观点1: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等同于产 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观点2: 还应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 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
二、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市市 场场场 结行绩 构为效
产业经济学教案讲义(全套)(下)

产业经济学教案讲义(全套)(下)第八章产业关联本章学时数:3学时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产业关联的涵义、实质和关联方式,理解投入产出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相关经济涵义,能够对产业波及效果进行分析。
本章重点:产业关联方式类型、投入产出表的各部分的经济涵义、投入产出各类系数、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本章难点:投入产出表的各部分的经济涵义、投入产出各类系数。
教学要点: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1.产业关联的涵义和实质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技术经济联系可以是实物形态的,也可是价值形态的。
由于实物形态的联系难以用计量方法准确衡量,而价值形态的联系可从量化比例角度来进行研究,所以,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实际应用中使用更多的是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2.产业关联方式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
产业间联系主要有产品、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投资联系等。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有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1.投入产出涵义投入产出法是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或区域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投入产出法,具体是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
投人产出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例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
2.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也叫里昂惕夫表或产业联系表,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的是价值型分析工具。
投入产出表包括三部分,即内生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毛附加价值部分。
3.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系数、变量的函数关系组成的数学方程组构成。
其建立一般分两步:一是先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各类系数;二是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建立起投入产出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即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12
ppt课件.
二、中国国有企业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比 重的变化,以及其它转型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经验可 知,市场经济必然要求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 适应,而计划经济则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 与之相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然会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为主向民营 经济为主的转变。
4
ppt课件.
二、企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问题包含两层含义:横向边界和纵 向边界。所谓横向边界,就是指企业生产特定产 品的数量及其产品种类,而纵向边界,则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5
ppt课件.
第二节 企业的目标
一、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安排,使管理者与所 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企业董事会通常会拥有 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管理者的薪酬并保留在必要的时候干 预企业经营的权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管理者往往 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企业的运作,股东或者 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 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他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不计。
11
ppt课件.
第四节 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概念与性质
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是由国家或者政府所有 的企业。《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国有企业定义 为“由政府代理人所有、控制或经营的企业”。 世界银行 把国有企业定义为,政府(包括政府部门)拥有或者(不 管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实际控制的经济实体。在国际惯 例中,国有企业是指由一国的中央政府或者联邦政府投资 或者控制的企业。在我国,国有企业也包括由地方政府投 资或者控制的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完全消耗系数
a
c b
d
农业部门生产1单位的产品,在生产过程 中直接与间接消耗了0.122的农业产品 农业部门生产1单位的产品,在生产过程 中直接与间接消耗了0.531 的工业产品 工业部门生产1单位的产品,在生产过程 中直接与间接消耗了0.187的农业产品 工业部门生产1单位的产品,在生产过程 中直接与间接消耗了0.5708的工业产品
1. 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 则各地区总产出为 ( )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2. 投入产出分析下列关系何者"不"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基本原理
p237。 我们透过行、列的组成可以帮我们理解:一 个产业生产要有多少部门的投入
工业产值为2280亿元,其中工业本身消 耗900亿元,农业消耗280亿元,交通70 亿元
投入产出表最重要的就是表内的平衡关系
(1)行平衡关系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2)列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初始投入=总投入 (3)总量平衡关系 总投入=总产出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总产出 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 初始投入合计=最终使用合计
•右下为第四象限,主要反映 转移支付,在编制投入产出 时,一般不收集这部分数据。
实物型与价值型两种投入产出表
两者的差别在于: 价值型是以产品的估算价值作为计量单 位; 实物型是以实物量单位 价值型因为是估算价值,所以可以假定 总产出等于总投入; 但是实物型因为以 量为估算单位,在投入增加值的 (固定 资产折旧、税净额) 难以估算,所以一 般不编制第三象限
了解投入产出表就好了,为什么要算系数?
因为: 投入产出表只能帮我们了解产业跟产业第一 层的关系 生产一个面包: 面粉、糖、油、烤箱,从投入产 出表上,可以看到生产一个面包,农业 (生产面 粉、糖、油)跟烤箱 (工业)需要投入的份额。 但是看不到生产面粉、糖、油、与烤箱过程中又 需要农业与工业相互协作的关系
部门 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业 商业 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业
35/165=0.2121
0 0 0
商业
190/615=0.3089
5/615=0.0081 20/615=0.0325 10/615=0.0163
900/2280=0.2947 80/560=0.1429
280/2280=0.1228 120/560=0.1429 70/2280=0.0307 5/560=0.0089 100/2280=0.0439 5/560=0.0089
在P237案例:
第一行表示:工业产品的生产与使用:总产 出为????亿元,其中????亿元作为中间使用, ???亿元作为最终使用;
总产出为2280亿元,其中1205亿元作为中间使用,1075亿 元作为最终使用;
第一列表示: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 种投入:总投入为????亿元,其中???亿元属 于中间投入,???亿元属于最初投入。
Input-Output Analysis
投入产出分析 (下)
课程大纲
投入产出表如何看?
投入产出表在说什么?
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完全消耗系数的算法 各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算法 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代表的产业特性是什么?
投入产出表-复习上堂课说的
投入产出分析,最重要就是要看懂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 投入产出表要获得一定生产,就要有一定的投入。
总投入2280亿元,其中1350亿元作为中间投入,830亿元 作为最初投入;
各个象限的含义
如果用两条线将表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称为象限
左上为第一象限,反映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提供 产品与消耗产品;表示要生产那么多的经济值需要多少技 术的象限),是投入产出表最重要的一部分 右上为第二象限,是第一象限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反映 每个部门产品(或劳务)用于最终使用的情况。 左下为第三象限,是第一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反映 每个部门所最初投入的情况。
投入产出表: 要生产多少东西,就要有多少投入
例如:要生产一公斤的苹果,农夫要利用工业的投入
购买机器,要利用农业技术购买农药,要利用工业 汽车来运输货物,所以p237页,要生产560亿产值的 苹果,需要80亿的工业、 5亿的运输业跟5亿的商业 来完成
行与列的含义
表中每个部门所对应的每一行表示“产出”, 指的是有多少被使用了。被哪些部门使用? 有多少作为最终使用? 表中每个部门所对应的每一列表示“投入”, 即该部门生产(或者经营)过程中所“消耗” 的各种要素的数量。有多少属于中间投入? 分别由哪些部门提供? 165 亿的交通运输业,当中就需要 35 亿的工 业投入,55亿的劳动报酬跟物质的消耗, 譬如 说汽油
3. 直接消耗系数,一般用____表示,其定义是,每生 产单位____产品需要直接消耗___产品的数量
但是,直接消耗系数只描述了部门之间的直接连 系,整个经济各部门之间,除了直接联系之外, 还有各种间接联系。
例如: 做一个面包需要面粉,糖,机器,这些是 做面包的直接消耗,但是作面包的烤箱、电、面 粉的麦、油、对于做一个面包是间接消耗 (第一 次),而做面包烤箱的制作,需要铁设备,电要 有发电厂的建造,麦要有割麦机的收割,这些又 是一次的间接消耗 (第二次),以此类推,还有 第三次,第四次的间接消耗。 因此,完全消耗系数就是将直接消耗系数与所有 间接消耗系数的和
2280/280=0.1228 (生产一单位的工业要耗费 0.1228的农业投入)
数值大说明第j部门与第i部 门关系密切 数值小说明第j部门与第i部 门关系松散 直接消耗系数=产业投入/总投入 工业部门每生产一价值单位的 产品,直接消耗0.0307个价值 单位的交通运输业产品
采一个苹果要直接消耗0.1429个工业 产品
原料需求少、附加价值低
原料需求高、附加价值低
原料需求高、附加价值高 原料需求少、附加价值高
中间需求 (原料需求)+最终需求=1 中间投入+附加价值=1
中间需求=原料需求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公式
中间需求率=中间需求/总需求 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与总投入 农业(农业的总投入)中间投 中间需求+最终需求=1 入率= 中间投入+附加价值=1 (60+90+30)/600=0.3
中間需求=原料需求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需求=原料需求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需求=原料需求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需求=原料需求
课程总结: 上完这堂课,你应该要知道
投入产出表如何看?
投入产出表在说什么? 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第一次及第二次…..n次的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完全消耗系数的算法
第一次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矩阵计算概念
直接消耗
农业的第一次间接消耗
农业品对工业品的第一次间接消耗 系数的算法
工业品对农产品的第一次间接消耗
工业品对工业品的第一次间接消 耗
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与一大堆 间接消耗系数的总合,所以是个很复杂的 运算,就必须要背公式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部门生产一个单位最 终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中间需求率
完全消耗系数是帮助我们了解生产一个产品当 中其他产业投入的错综复杂关系,如果我们只 是要了解产业生产跟消费之间的直接关系,就 看中间需求率跟中间投入率即可 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与总需 求之比,反映了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有多少作 为其他产业所需求的原料,中间需求+最终需 求=1,所以说,一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愈高, 代表这个部门愈有“原料产业”的性质。 而一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愈低,表示最终需求 率愈高,代表这个部门的原料需求愈低。
直接消耗系数
某部门在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各部门产 品的直接消耗量; 某产业生产一个产品, 牵涉到其他部门的投入量 最简单的算法就是拿一个产业的总投入去 除以相对于的其他产业
p234. 直接折旧系数 劳动报酬系数
一个部门产出,需要直接消耗其他部门产 品的数量,因为只算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栏, 所以也称为投入系。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一般用( ) 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 )产品 需要消耗( )产品的数量。 P 238. 生产一单位的工业要耗费多少的农业投入?
总投入=总产出 A=8000 最初投入=最初使用 B=3616 最初投入=最初使用 C=1600 最终使用=消费+资本 D= 941-894 D=47
中间投入率
中间投入率是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与 总投入之比,反映了各产业在生产活动 中,为生产产品,需从其他产业购买原 料在其中的比重,所以中间投入+附加 价值=1,中间投入率愈高,产业的附加 价值愈低,因而高中间投入率的产业就 是低附加价值的部门,所以,中间投入 率愈低,产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投入产出法有几个基本假定:
1. 同构型假定,因为表上假定每个产业部门 只生产一种同质产品;如: 苹果公司出产很 多产品,要估算他的投入产出就会很困难 2. 比例性假定,投入产出表的目的是要了解 产业相互影响的关系, 每个部门的产出跟 投入都是成正比的 3. 相加性假定,为了方便估算产业的联系关 系; 每个部门的产出合计等于每个部门的 投入合计
所以算系数,就是要让我们了解产业跟产业间相互关联的 层层细微关系
所以投入产出表是要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产业 生产价值中,其他产业一层层其中的份额 因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以金额来作估算, 投入产出表的目的在于知道一个产品创造出 来后,其他产业在当中所占份额,为了更清 楚了解其他产业比例,我们必须以系数方式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