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
案例解析政府补贴收入的账务处理

政府补贴收人作为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收人来源之一,由于补贴收入形式比较多,实务中不少财税人员对什么样政 府补贴收人应由政府补助准则规范,什么类型的政府补贴收 入不应由政府补助准则规范区分不清楚,由此带来不必要的 涉税风险。
下面就不同类型政府补贴收人的账务处理及需 要注意的涉税事项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_、《企业会计准则第16 ^—政府补助》规范的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范了政府补助的 确认、计量、列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 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政府补助分为与资 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根据财会2017 年15号《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以下简称财会[2017]15号)的规定,政府补助具有下 列特征:一是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二是无偿性。
如财政拨 款、税费返还、财政贴息等属于典型的政府补助。
二、 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根据财会[2017] 15号的规定,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 整。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 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 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如财政拨款购 买设固定资产是典型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 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 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或确认为递延收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按 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一是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 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 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人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二是用 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在计人当 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 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17)》及其应用指南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17)》及其应用指南解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17)》及其应用指南解读2017年,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以下简称“新政府补助准则”或“新准则”)。
鉴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06)(以下简称“旧政府补助准则”或“旧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施行至今已有十年时间,随着经济业务日益复杂,旧政府补助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为切实解决我国企业相关会计实务问题,同时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对政府补助准则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政府补助准则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允许选择采用净额法对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旧准则仅允许采用总额法)。
2、要求企业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确定政府补助在利润表中的列报项目: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根据采用的不同方法计入其他收益(在“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增设)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也应当根据采用的不同方法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冲减营业外支出。
3、修订了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区分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和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4、将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关于政府补助和收入的区分原则引入到准则正文中,明确了来自政府的经济资源如果是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其组成部分的,应当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本项内容并无实质性变化。
继技术标准部在2017年6月发布的第62期谨信计要中对新旧政府补助准则的变化进行比较后,本期谨信计要将结合最新发布的政府补助应用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政府补助准则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解读。
一、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一直以来,无论是旧政府补助准则还是新政府补助准则,都将政府补助定义为企业无偿从政府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课件

外的政府补助。
三、总则
【案例1】A公司是主业为制造业的上市公司。2017年3月A公司 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正式经当地经济发展局核准,该 项目属于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为 1.8亿元,其中长期资产的建设投资额为1.5亿元,流 动资金等其他投资额合计0.3亿元。A公司就该技改项 目向当地政府申请补助,补助用途为资产建设投资。 2017年度,A公司全额收取“中央预算投资”项下的 政府补助1,000万元,相关补助文件未明确上述政府 补助是与收益相关还是与资产相关。
【提示2】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质上是政府归还企 业事先垫付的资金。
【提示3】部分减免税款属于政府补助范畴。 (1)小微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应交增值税,如 其销售额满足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时,应当将免征的税额转入 当期损益(其他收益)。参见财税【2014】71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 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 (2)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加工型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招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并 按定额扣减增值税的,应当将减征的税额转入当期损益(其他收益) 。参见财税【2014】42号《关于调整完善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 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三、总则
(四)政府补助的特征(新增内容)
来源 于政 府的 经济 资源
政府资本性投资: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相应
的所有者权益。政府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中,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作 为"资本公积"处理的,也属于资本性投入的性质。政府的资本性投入无论 采用何种形式,均不属于政府补助。
政府购买商品(服务):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 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务等对价。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新旧对比

直接取得费用化,对应于费用化借款费用的部分,冲减财务费用;对应于资本化利息支出的部分,冲减相关资产价值。
该规定与历史上各项以“财建”文号发布的贴息的财务管理规定一致,通过会计准则规定向财务规定靠拢的方式,消除了两者规定不一致的矛盾。即,对于贴息的会计处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不再计入营业外收入。
(一)债务豁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
(二)所得税减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
第五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一收入》等相关会计准则。
明确从银行取得财政贴息贷款的,可选择处理方式。其中方法(一)的做法与《瑞华研究2010~2016汇编》之问题4-1-49中的做法类似。
但是,如果采用方法(一),则将导致相关借款(金融负债)的入账价值与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不一致,这两者之间存在潜在的矛盾。
鉴于IFRS下并没有此处方法(一)的选项,因此建议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尽可能选择方法(二),以避免出现境内外准则差异。
第二条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第二条本准则中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定义一致;资本性投入调整到第五条。
第三条政府补助具有下列特征:
(一)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财会[2006]3号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财会[2006]3号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98e2db3dd3383c4ba4cd20f.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财会[2006]3号比较2017年5月25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财会〔2017〕15号,改文件发布的背景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了修订,针对新修订的政府补助,我们做逐条对照:项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 [2017.05.10 发布]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06〕第3号)[2006.02.15 发布]修订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新旧一致第二条本准则中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第二条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去掉了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的描述,但定义一致。
第三条政府补助具有下列特征:(一)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二)无偿性。
即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务等对价。
新增第三条:不再强调从政府直接取得,明确政府是实际拨付者的代收代付的,也属于来源于政府,明确无偿性无对价。
以便于区分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是政府补助、政府资本性投入还是政府购买服务。
第四条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7.05.10•【文号】财会〔2017〕15号•【施行日期】2017.06.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财会〔2017〕15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政部2017年5月10日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中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第三条政府补助具有下列特征:(一)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二)无偿性。
即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务等对价。
第四条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第五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18年)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18年)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本准则)规范了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列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企业应当根据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对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进行判断,并按照本准则的要求对政府补助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列报。
政府向企业提供经济支持,以鼓励或扶持特定行业、地区或领域的发展,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对企业而言,并不是所有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都属于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除政府补助外,还可能是政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或者政府购买服务所支付的对价。
本准则要求企业首先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实质对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所归属的类型作出判断,对于符合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的,再按照本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列示与披露。
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增设“6117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计入本科目的政府补助可以按照类型进行明细核算。
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二、关于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一)政府补助的定义本准则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政府补助主要形式包括政府对企业的无偿拨款、税收返还、财政贴息,以及无偿给予非货币性资产等。
通常情况下,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资源,不适用政府补助准则。
需要说明的是,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根据税法规定,在对出口货物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的同时,退付出口货物前道环节发生的进项税额,増值税出口退税实际上是政府退回企业事先垫付的进项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新政府补助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方式探究

新政府补助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方式探究作者:徐常艳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2期摘要 2017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新准则从政府补助的范围、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的使用、政府补助的列报以及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等方面对原准则进行了完善,更好地与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相衔接。
本文总结了政府补助准则的主要变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会计处理方式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补助;主要变化;会计处理2017年5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修订的通知》(财会[2017]15号),新政府补助准则自2017年6月12日起实施,并自2017年1月 1日起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新政府补助准则使得企业会计处理更规范,更契合实际,但也增加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难度。
把握新修订政府补助准则的具体应用,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一、新政府补助准则的主要变化(一)补充完善了政府补助的特征,明确了政府补助准则的适用范围新准则明确了政府补助的两大特征: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和无偿性。
“来源于政府”不再强调“从政府直接取得”,明确政府是实际拨付者,其他方代收代付,间接取得的也属于政府补助。
“无偿性”指的是“无对价”,如果政府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资,或者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又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不符合“无偿性”特征,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不能够确认为政府补助,而应作为收入处理更为恰当。
新准则增加了对政府补助特征的表述,以便于区分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是政府补助、政府资本性投入还是政府购买服务。
(二)会计处理方法上引入“净额法”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原准则要求采用总额法,即全额确认为收益,以完整地反映补助的相关信息,新准则在保留总额法的同时,为更好地反映经济业务实质,允许企业采用净额法,将收到的政府补助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成本费用,以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相关资产折旧、相关成本费用、相关借款的融资成本,从而提高相关资产和营业成本项目核算的准确性。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6.02.15•【文号】财会〔2006〕3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部分失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本篇文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已被《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财会〔2017〕15号)同时废止。
本篇文件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已被《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通知》(财会〔2019〕8号)自2019年5月9日起废止。
本篇文件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已被《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通知》(财会〔2019〕9号)自2019年6月17日起废止。
本篇文件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已被《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的通知》(财会〔2020〕20号)自2023年1月1日起废止。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二○○六年二月十五日附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5、政府补助“其他收益“如何列示明确

政府补助“其他收益“如何列示明确2017年5月10日,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版(财会〔2017〕15号),自2017年6月12日起实施;新准则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项目,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在该项目中反映。
新准则发布后,关于其他收益具体如何在利润表上披露,有很多不同意见,比如2017年CPA注会教材中的举例是在营业收入之下、营业成本之上列示;也有不同意见,是要放在汇兑收益之下、营业利润之上列示。
2017年7月7日,深交所“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全文版(支持2017中期报告)“系统更新,对于“其他收益”具体如何列示,以及附注的披露格式,有了官方的指导意见。
1、利润表中“其他收益”列示2、附注披露:会计政策披露:公司核算政府补助的政策,披露格式无变化,披露内容要根据新准则就行修订。
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营业外收入科目披露格式均无变化。
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新增深交所定期报告系统披露格式具体如下文(1)会计政策披露(披露格式无变化)(2)其他应收款(披露格式无变化)(3)递延收益(4)其他收益(新增项目)目前深交所定期报告系统,只要求披露“产生其他收益的来源”,并不能达到新准则的披露要求,即披露如下信息:政府补助的种类、金额和列报项目;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本期退回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
而其中“产生其他收益的来源”,也没有标明具体的填列口径,笔者判断,产生其他收益的来源,应当是原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披露中的项目名称。
由于深交所并没有明确如何填列,可能后续会导致实务中大家的专业判断和理解各有不同,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准则应用指南和系统的填报指南,明确下披露口径。
(5)营业外收入(披露格式无变化)营业外收入与政府补助有关的披露格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仍有子披露项: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并注明了一些要披露的性质类型。
财政部关于政府补助准则有关问题的解读【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财政部关于政府补助准则有关问题的解读【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我部于2017年5月修订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为便于理解,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一、关于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
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政府补助准则不对“日常活动”进行界定。
通常情况下,若政府补助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之中的项目,或该补助与日常销售等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如增值税即征即退等),则认为该政府补助与日常活动相关。
二、关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总额法和净额法。
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一次或分次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成本费用等的扣减。
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所补偿成本费用等的扣减。
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判断某一类政府补助业务应当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
通常情况下,对同类或类似政府补助业务只能选用一种方法,同时,企业对该业务应当一贯地运用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对某些补助只能采用一种方法,例如,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即征即退只能采用总额法进行会计处理。
三、关于“其他收益”科目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增设“6117 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
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四、关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企业先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再确认所购建的长期资产,总额法下应当在开始对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时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收益;净额法下应当在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预定用途时将递延收益冲减资产账面价值。
会计实务:政府补助新准则采用净额法的处理技巧

政府补助新准则采用净额法的处理技巧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财会〔2017〕15号)的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不同情况计入相应期间的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可见,与修订前的准则相比,政府补助新准则的核算既可以采用总额法,也可以采用净额法。
案例:A公司为进行节能环保改造,2017年12月初购置一批设备。
当月底,A公司收到当地政府财政性资金100万元,作为购置设备的补助。
该批设备不含税价500万元,会计与税法上预计净残值均为50万元,以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10年。
该公司以净额法对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收到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1. 企业购置设备时:(单位:万元,下同)借:固定资产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贷:银行存款5852. 企业收到政府补助时:借:银行存款100贷:固定资产1003. 收到政府补助后固定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根据相关税法,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同时符合规定的3个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1)政府补助作为不征税收入时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2017年末,A公司购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由于不征税收入所形成资产计算的折旧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其计税基础也是400万元,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2)政府补助作为应税收入时所得税会计处理。
A公司应在取得当年将其全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购买设备的计税基础应包含政府补助部分(即为5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
但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该交易并非企业合并,同时,该交易发生时会计上只影响相关资产科目,对会计利润并无影响;税法上固定资产只有在以后计提折旧时才能在税前扣除,交易发生时并不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前后准则变化及信息披露影响探析

纳税Taxpaying财会研究“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前后准则变化及信息披露影响探析戚长兰(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3)摘要:2006年的政府补助准则施行以来,落实该准则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也随着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逐步显现暴露出来。
2017年5月25日,财政部发出通知印发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并确定自6月12日起施行,旨在进一步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列报。
本文就修订前后准则在政府补助界定、会计科目、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变化做深刻解读和探析。
关键词:会计准则;政府补助;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一、准则修订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行业企业和新三板上市公司受政府补助的影响深远,按照旧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只能将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高额的政府补助让这些企业带上了“靠政府吃饭“的帽子。
政府补助准则在执行中显现出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需明确区分收入与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并非企业从政府获得经济资源的唯一途径。
政府从企业购买服务或者对企业进行资本性投入也时常发生。
在一些情况中,政府补助也会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
有一些行为名义上是政府补助(家电下乡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等),实际上是应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其作为收入进行会计处理,因为它们已经构成了企业产品对价的组成部分。
(二)会计科目使用的问题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科目,在2006年的政府补助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中仅有递延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影响的是非经常性损益和利得。
但在实务中,当政府补助资金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时,计入营业外收入并不适用实务操作需求。
(三)关于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财政贴息在原会计准则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可操作性不强,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实务界迫切希望财政部明确我国政府补助准则中财政贴息的处理原则。
2017年5月,在持续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同时,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财政部印发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修订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已经确认的政府补助的 先冲减递延收益,余额 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
退回
不足冲减的,不足部分 按照调整后的账面价
再计入“其他收益”。 值 计 提 折 旧 或 进 行 摊
销。
先确认为递延收益,之 与“与日常活动相关”
政府补助的确认
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 的会计处理相同。
与日常活
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
动无关
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
冲减生产成本
冲减营业外支出
*企业对经济业务选择总额法或净额法后,应当对该业务一贯地运用
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与日常活动是否相关
总额法
净额法
政府补助的确认 与日常活 动相关
先确认为递延收益,之 冲减资产的账面价值, 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 按照调整后的账面价 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 值计提折旧或进行摊 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 销。 计入“其他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浙江分所沈丽琴 2017年10月
修订政府补助准则的原因
➢原因:
✓ 将所有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都纳入本准则适 用范围是否合理?
政府补助和收入的区分,新能源汽车价格补贴、 家电下乡补贴等名义上是政府补贴,实际上与企 业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且构成了企业商品或服 务对价的组成部分, 应当作为收入而不是政府补 助进行会计处理;
的退回
入”。
出”。
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方法和科目
➢ 1、一家核算单位的政府补助不能将其中的与收益相关的采用总额法,而 将与资产相关的采用净额法,反之亦然!即,即除借款贴息以外的政府补 助,只能在总额法和净额法中选择一项,而借款贴息只能采用净额法。而 原准则采用的都是总额法。 2、如果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不一致,那么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要按照 母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统一)。 3、如果企业选择了一种会计政策,在理论上未来存在变更的可能,但据 了解,在实务中,未来进行变更,其理由是非常难以自圆其说的!所以刚 开始就要选择好。
【精品文档】新准则“会计科目”解()

新准则“会计科目”讲解《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政部2017年5月10日,印发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并于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该准则新增科目:6117其他收益(损益类)科目:其他收益(新增;损益类)1.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增设“6117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2.“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计入本科目的政府补助可以按照类型进行明细核算。
【提示】利润表表项目也是其他收益,影响营业利润3.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会计分录:(总额法、日常活动)(1)实际收到或应收时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贷:其他收益/递延收益(2)分摊递延收益计入其他收益时借:递延收益贷:其他收益《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政部2017年3月31日印发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具体执行时间: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施行;自2019年1月1日,其他境内上市企业施行;自2021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企业按照本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以下主要科目:(重点学习以下科目)1.“交易性金融资产”。
本科目核算企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本科目可按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持有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在本科目下单设“指定类”明细科目核算。
企业收到政府补助分情况做账分录

企业收到政府补助分情况做账分录1、、资产类补助的会计处理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财会〔2017〕15号)的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不同情况计入相应期间的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可见,与修订前的准则相比,政府补助新准则的核算既可以采用总额法,也可以采用净额法。
【例】某环保产品生产企业研发一项节能环保产品获得专利。
为了支持环保企业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向该企业拨款 250万元给予补助:(1)210万元用于购置生产设备扩大生产;(2)40万元为补偿前期研发费用。
20X7年12月份,该企业收到政府机构拨款250万元。
购置并安装生产节能环保产品的设备,经调试后投入生产。
该设备总价值225万元,超出补助部分由企业自行解决。
该设备有效使用期限为10年。
该企业从20X8年1月份起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X9年12月份,因技术更新,产品升级,将该设备出售,售价150万元。
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解析:①取得政府补助时:借:银行存款 2 500000贷:营业外收入400 000递延收益 2 100 000②各月计提折旧的同时分期平均结转递延收益:借:递延收益 17 500贷:营业外收入 17 500③清理该项生产设备时结转递延收益余额:借:递延收益(2 100 000-累计已结转420 000)1 680 000贷:营业外收入1 680 000固定资产增加、折旧及清理的会计分录与非政府补助取得的固定资产有关会计处理相同,略。
对干与收益相关的专项拨款,政府补助会计准则规定,若该项拨款用以补偿已发生的费用、损失,在取得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营业外收入”;若该项拨款用以补偿以后期间发生的费用、损失,在取得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损失的期间再将“递延收益”结转至“营业外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18目录一、总体要求二、关于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一)政府补助的定义(二)政府补助的特征三、关于适用范围四、关于政府补助的分类五、关于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三)政府补助退回的会计处理六、关于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一)综合性项目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二)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会计处理七、关于政府补助的列报(一)政府补助在利润表上的列示(二)政府补助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八、关于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本准则)规范了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列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企业应当根据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对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进行判断,并按照本准则的要求对政府补助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列报。
政府向企业提供经济支持,以鼓励或扶持特定行业、地区或领域的发展,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对企业而言,并不是所有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都属于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除政府补助外,还可能是政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或者政府购买服务所支付的对价。
本准则要求企业首先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实质对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所归属的类型作出判断,对于符合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的,再按照本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列示与披露。
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增设“6117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计入本科目的政府补助可以按照类型进行明细核算。
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财政部
2017年5月10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中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第三条政府补助具有下列特征:
(一)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二)无偿性。
即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务等对价。
第四条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第五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
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会计准则。
(二)所得税减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相应的所有者权益,不适用本准则。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第六条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二)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第七条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第八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第九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第十条对于同时包含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应当区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应当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第十一条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
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第十二条企业取得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应当区分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和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
付给企业两种情况,分别按照本准则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进行会计处理。
第十三条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的,企业可以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会计处理:
(一)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相关借款费用。
(二)以借款的公允价值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并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借款费用,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借款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
递延收益在借款存续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企业选择了上述两种方法之一后,应当一致地运用,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四条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企业应当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第十五条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的,应当在需要退回的当期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初始确认时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二)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三)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列报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项目,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在该项目中反映。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与政府补助有关的下列信息:下列信息:
(一)政府补助的种类、金额和列报项目;
(二)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三)本期退回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
第四章衔接规定
第十八条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准则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同时废止。
财政部此前发布的有关政府补助会计处理规定与本准则不一致的,以本准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