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工艺学12月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制品考试复习资料(简答题)(DOC)
![生物制品考试复习资料(简答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5b7cba12844769eae009edcb.png)
1、生物制品的纯化分离法的一般程序?1)根据产品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制定出可行的分离纯化方法,然后破碎生物材料的组织细胞,提取生化产品的混合物,利用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及其他沉淀剂等方法对应的生化产品进行粗提,2)再利用电泳技术,色谱技术和膜分离等技术对粗体产品进一步分离化,3)最后可对纯化产品进行鉴定并制成制剂,即完成了对生化产品的制备2、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免疫反应从功能上可以分为3个相互关联的过程:1起始阶段,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抗原或抗原多肽与MHC复合物2激活阶段:又称增殖分化阶段,淋巴细胞被激活,大量复制、分裂、增值,分泌各种细胞因子3反应阶段,激活后的免疫细胞与感染的细胞相互作用将它们从人体内清除3、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学特性?1)抗肿瘤活性2)免疫调节作用3)炎症活性4)促凝血活性5)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的作用6)热原质活性7)参与骨质的吸收4、一般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1)原料的选择、预处理和保存2)提取目的产物3)分离纯化目的产物5、蛋白类制品分离纯化方法?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和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纯化:1)过滤盒超过滤技术2)离心和超离心技术3)凝胶过滤层析技术4)透析利用蛋白质的电性进行分离纯化1)等电点沉淀2)离子交换层析3)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利用蛋白质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分离:1)盐析法2)乙醇和聚乙二醇沉淀法3)疏水层析法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分离纯化:1)辛酸沉淀法2)利凡诺沉淀3)固相化染料柱层析4)螯合柱层析利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分离纯化主要有亲和层析法利用蛋白质多种结合能力,用羟基磷灰石层析分离纯化6、工程菌的组成及保存方法?组成: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保存方法:通常采用将工程菌种冻干后封存于菌种管内再作低温保存的方法7、血清学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所谓血清学实验是指体外抗原抗体反应实验,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用已知的一方检测另一方,抗原抗体在体外结合时,可因抗原的物理性状不同或参与反应的成分不同出现各种类型的反应8简述生物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1搅拌式生物反应器适用于大多数的生物过程,即用于微生物的发酵,也广泛用于动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2气升式生物反应器气体通过装在罐低的喷管进入生物反应器的导流管致使该部分液体的密度小于导流管外部区域的液体密度,从而使液体循环流动3中空纤维式生物反应器既可适于贴壁细胞培养,也适用于悬浮细胞培养4透析袋或膜式生物反应器可将有害代谢产物透析或过滤掉,从而使细胞生长更高密度,同时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膜,使产物保留在膜内或与细胞分开5固定床或流化床式生物反应器可以重复利用生物催化剂,便于讲生物催化剂与反应产物分开9疫苗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那些反面?1重组DNA技术2蛋白质化学3单克隆抗体技术10疫苗的基本成分有哪些?1抗原2佐剂3防腐剂4稳定剂5反活剂及其他相关成分11疫苗的基本性质1免疫原性2安全性3稳定性12疫苗的种类有哪些?1传统疫苗:a灭火疫苗b减毒c亚单位或成分2新型育苗a基因工程b遗传重组c合成肽d抗独特型抗体e微胶囊13联合疫苗中各抗原的相互作用主要指那些?1加强反应2抑制反应3机体已有的免疫力对新抗原应答的干扰14常见免疫佐剂的类型1铝佐剂2矿物油乳剂3植物油佐剂4植物来源佐剂5细菌来源佐剂6人合成佐剂7细胞因子佐剂15免疫系统包括那两个部分?包括先天性的非特异免疫系统和后天性的特异性免疫系统。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52820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f.png)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论1、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2、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3、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4、术语: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反义药物,核酸疫苗,RNAi, APC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1、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有哪些主要方法?2、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和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3、怎样保存微生物菌种?何谓菌种退化?如何检查菌种退化?4、诱变育种的总体流程是怎样的?选择出发菌需注意哪些事项?5、生物制药工艺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6、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哪些类别?术语: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薄膜浓缩,自然选育,诱变育种,蛋白质工程,转基因动物,蛋白质组学,酶工程,immobilized enzyme,抗体酶,模拟酶,药物基因组学,DNA Shuffling,定向进化,甘油冷冻保藏法,液氮保藏法,斜面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1、去除发酵液中杂蛋白有哪几种方法?2、去除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有哪些?3、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5、超声波破碎细胞的原理?术语:凝聚作用,絮凝作用,渗透压冲击法,错流过滤,超声波破壁,酶法破壁,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反复冻融法,渗透压冲击法,液氮研磨法,丙酮粉第四章萃取法1、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其特点是什么?2、溶剂萃取法按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3、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萃取剂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4、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改变pH值将如何影响酸性或碱性抗生素的分配系数?5、乳化剂为何能使乳状液稳定?6、破坏乳状液的方法有哪些?7、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有哪些?8、双水相萃取的优缺点有哪些?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超临界流体萃取有哪些特点?常用的流体为哪种?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超临界萃取的流程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术语:有机溶剂萃取,反萃取,双节线,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能斯特分配定律,表观分配系数,萃取因素,萃取剂,萃余液,HLB值第五章沉淀和结晶1、什么是“盐析沉淀”?盐析的基本原理?2、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有哪些?3、影响有机溶剂沉淀的因素有哪些?4、有哪些方法可形成过饱和溶液?5、哪些因素可影响晶体的大小?6、等电点沉淀有哪些特点?如何应用?7、术语:Ks盐析,β盐析,盐析分布曲线,透析结晶法第六章吸附法1、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区别?2、吸附剂及被吸附物的极性对吸附的影响如何?3、吸附剂用量及被吸附物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如何?4、例举两种以上常用吸附剂的性质和用途。
生物制品复习题
![生物制品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293f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a.png)
生物制品复习题生物制品复习题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具有医疗或工业用途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制品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和巩固我们对生物制品的了解。
1. 什么是生物制品?它们有哪些应用领域?生物制品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具有医疗或工业用途的产品。
它们可以用于医学领域,如疫苗、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等;也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如转基因作物、生物农药等;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如生物降解材料、生物能源等。
2. 疫苗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或注射等方式,引入人体的一种抗原物质,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疫苗中的抗原物质可以是病原体的部分或者是病原体的代表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
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性细胞,以便在真正接触到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产生免疫应答,防止疾病的发生。
3. 抗体药物是什么?它与传统药物有何不同?抗体药物是一种利用人工合成的抗体来治疗疾病的药物。
相比传统药物,抗体药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更准确地靶向疾病相关的分子或细胞。
抗体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中和病原体、阻断信号通路等。
此外,抗体药物还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和较长的半衰期,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安全和方便。
4. 什么是基因治疗?它的原理是什么?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引入、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缺陷基因的方法来治疗疾病的技术。
其原理是将正常的基因序列导入到患者的细胞中,以恢复或增强细胞的功能。
基因治疗可以通过载体介导的基因传递或直接注射基因等方式实现。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等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
5. 转基因作物是什么?它的优势和争议点是什么?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的植物。
转基因作物具有多种优势,如抗虫、抗病、耐逆性等,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制品学复习题库
![生物制品学复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aa70e00e87101f69e3195ef.png)
一名词解释⒈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⒉透析: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⒊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⒋ GMP: 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⒌CPE: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之细胞病变作用。
⒍ Lf: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最先出现絮状沉淀反应的毒素量。
⒎共熔点:溶液和溶质共同融化的点称为共熔点。
⒏灭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活性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激素、酶、血清因子和补体等)丧失活力过程。
⒐佐剂:当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同时注射于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其辅佐作用者,都称之为佐剂。
⒑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⒒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反应的物质。
也可称为免疫原。
⒓类毒素: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制剂。
二填空题⒈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抗血清、抗毒素、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⒉ 1953年至今属于现代生物技术阶段,它又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代谢控制发酵阶段,②开拓发酵原料时期,③基因工程阶段⒊生物制品的检定一般分理化检定、安全检定和效力检定三个方面。
生物制品学 复习题
![生物制品学 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471ff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1.png)
生物制品学复习题生物制品学复习题生物制品学复习题生物制品: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缔造一些条件,借予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去生产某些初级新陈代谢产物或次级新陈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做成做为确诊或化疗或防治疾病或达至某种特定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盐析:指在药物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无机盐,使某些高分子物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作为沉淀析出,而与其他成分分离的方法透析: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微滤:就是以多孔膜(微孔滤膜孔径为0.1~10μm)为过滤器介质,在压力促进下,侵吞溶液中的淤泥、黏土等颗粒藻类和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够借由膜的拆分过程超滤:超滤是采用中空纤维过滤新技术,配合三级预处理过滤清除自来水中杂质;超滤膜孔径在0.001~0.1μm,能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保留水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包含体:真核生物重组小分子目的蛋白,以不溶性形式产生并聚集形成蛋白质聚合物亲和层析:利用等待拆分物质与其特异性配基之间特异性的亲和力展开拆分的一类特定的层析技术色谱法:借助液态色谱法剂中的离子与叶唇柱溶液中的离子展开互换,以达至抽取或除去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目的疏水层析:利用固定相载体上偶联的疏水性配基与流动相中的一些疏水分子发生可逆性结合而进行分离肝素:就是一种黏多糖的硫酸酯,就是由二种多糖交错相连接而变成的磷酸酯体,在体内外都存有抗凝血促进作用内毒素:就是存有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由菌体水解后放出的毒素,又称作“热原”外毒素:病原细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排泄至菌体外周环境中的毒素类毒素: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制剂疫苗:用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掉制取的生物制品,用作人工自动免疫系统,以使人或动物产生免疫力的制剂灭活疫苗:利用加热或甲醛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裴炎过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而保持器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减毒活疫苗:将微生物的自然弱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并使其对原宿主失去病原体能力,或只引发亚临床病毒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此毒株制取的疫苗亚单位疫苗:抽取或制备细菌、病毒外壳的特定蛋白质结构,即为抗原决定簇做成的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抗原纯化后制成的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将病毒微生物的免疫原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拆分,然后与载体dna相连接,同时实现遗传性状的迁移与再次融合,再经载体将目的基因拎入受体展开正常激活与抒发,从而赢得细胞分裂培育物供制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将病原微生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基因序列除去或失活,使之成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仍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制得的安全有效的疫苗核酸疫苗:将一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原基因,经质粒载体dna通过肌肉注射等途径注射给人或动物,能够在动物体细胞中经mRNA、译者制备抗原物质,提振被免疫系统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接收者蛋白质工程疫苗:将抗原基因加以改造,使之发生突变、插入、缺失、构型改变,甚至进行不同基因或部分结构域的人工结合,以期达到增强其产物的免疫原性,扩大反应谱,去除有害作用或副反应的一类疫苗遗传重组疫苗:经遗传重组方法赢得的重组微生物做成的疫苗合成肽疫苗:使用化学方法合成能够诱发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多肽制成的疫苗微胶囊疫苗:采用微胶囊技术将特定抗原包覆后做成的疫苗1.原料的选择、预处理和保存方法:生物制品的原料具有生物活性,起始原料的质量是生物制品制备研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终产品的质量和工艺的稳定。
生物制品工艺学12月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制品工艺学12月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51f0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8.png)
生物制品工艺学12月考试复习资料1、菌株分离: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
2、筛选:是指一种以多数物质中按预定目标就某种具有特定性质的物质进行精选的操作过程。
3、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
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4、菌种的复壮:狭义的复壮是一消极措施,一般指对已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广义的复壮是一积极的措施,即在菌种的生产性状未衰退前就不断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测定,以在群体中获得生产性状更好的自发突变株。
5、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6、培养基: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7、前体物质:指某一代谢中间体的前一阶段的物质。
8、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
9、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的条件下只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10、补料分批培养:介于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培养方法。
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消耗,间歇或连续地添加营养成分或新鲜培养基,但不同时收获培养液。
11、连续培养:又称连续发酵,指在分批式液体深层培养至微生物对数后期时,以一定的流速向发酵罐中连续添加灭菌的新鲜液体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流速自发酵罐中排出发酵液的发酵方法。
12、发酵热: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各种产生的热量和各种散失的热量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
广工生物制品考试复习资料
![广工生物制品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dffedf20242a8956bece4db.png)
一生物制品:泛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人为的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作为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是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结构、功能、制备工艺、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等内容。
原料的选择原则:①有效成分含量高,新鲜;②原料来源丰富,产地较近;③原料中杂质含量少;④原料成本低等。
原料的预处理与保存:①动物原料:采集后要立即处理,去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并迅速冷冻贮存。
②植物原料:要择时采集并就地去除不用的部分,保鲜处理;③微生物原料:要及时将菌细胞与培养液分开,进行保鲜处理。
原料的保存方法:①冷冻法。
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
常用-40℃速冻。
②有机溶剂脱水法。
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丙酮。
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如脑垂体等。
③防腐剂保鲜。
常用乙醇、苯酚等。
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
细胞破碎是指选用物理、化学、酶或机械的方法来破坏细胞壁或细胞膜目的:破坏细胞的外壳,使细胞内含物有效地释放出来,获得有效的提取。
细胞破碎是生物大分子初级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了产物的加收率及纯度对于胞内产物需要收集菌体或细胞进行破碎。
大多数情况下,抗生素,胞外酶,一些多糖,及氨基酸等目标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
有些目标产物存在于生物体中。
尤其是由基因工程菌产生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在细胞内沉积。
脂类物质和一些抗生素包含在生物体中。
物理破碎法的分类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物理破碎方法多用于微生物细胞的破碎。
化学破碎方法:通过化学试剂的作用,使细胞膜的结构改变或破坏,使细胞膜的透过性改变。
常用的化学试剂可分为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两大类。
生物制品复习资料
![生物制品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8654070c22590103029d4e.png)
生物制品复习资料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生物制品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物制品:(biologics)--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和动物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2.疫苗:(Vaccines)指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减毒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制剂,或用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制备的生物制剂,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
(由特定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枝原体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制成的主动免疫制品,一律答为疫苗。
)3.弱毒(减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度株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失去致病力,或产品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这样的菌毒株制备的疫苗。
4.灭活疫苗:凡将特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毒力致弱或采用异源毒制成的疫苗,称“活疫苗”;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后制成的疫苗,称“灭活疫苗”。
5.微生态制品:是用非病原性微生物,如乳酸杆菌、醋样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或双歧杆菌等活菌制剂,口服治疗动物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的一类具有调整微生物失调恢复微生态平衡促进宿主健康作用的生物制品。
6.原代细胞:7.传代细胞:是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
例如宫颈癌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8.血液制品:由健康血液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各种制剂。
如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及纤维蛋白等,称为血液制品。
9.人血液代用品:(human blood substitute)是指能够携带氧、维持血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及扩充血容量的人工制剂。
获准上市牛血红蛋白进行适当的化学修饰制成人血液代用品10.保护剂:指一类能防止生物活性物质在冷冻真空干燥时受到破坏的物质。
生物制品复习题(职称考试)
![生物制品复习题(职称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396c1a7f102de2bd960588e9.png)
生物制品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生物制品的定义:是指以天然生物材料为原料,经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工艺制备或以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并以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制剂。
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品,称之为医用(或人用)生物制品。
医用生物制品简称为生物制品。
2.生物制品学的理论基础及技术基础?以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为技术基础的一门新的独立学科——生物制品学。
3.生物制品的种类?主动免疫——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联合疫苗,类毒素被动免疫——用马血清制成:抗毒素及免疫血清,有过敏源。
血液制品4.生物制品的种类?(1)疫苗(主动免疫)细菌类疫苗:由细菌、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如卡介苗、伤寒Vi多糖疫苗等。
病毒类疫苗:由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或其衍生物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如麻疹、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等。
联合疫苗: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疫苗抗原的原液配置而成的具有多种免疫原性的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等。
类毒素:由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经解毒精致而成。
如破伤风类毒素等。
疫苗类制品由于富含免疫原性强的抗原,用于疾病预防的,又称预防制品或防疫制品。
(2)抗毒素及免疫血清(被动免疫):由特定抗原免疫动物所得血浆制成的抗毒素或免疫血清,如白喉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抗蝮蛇毒血清等。
(3)血液制品(被动免疫):由健康人血液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人血浆蛋白组份或血细胞组份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特异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红细胞浓缩物等。
(4)细胞因子制品:由健康人细胞增殖分离提纯或由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类或蛋白类制剂,如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CSF)、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生物制品学》复习题
![《生物制品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27a7f5783e0912a2162a9a.png)
聂国兴《生物制品学》复习题有颜色部分为主要考点2014.12.08一、名词解释1、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是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以微生物、细胞、动物及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使发生差错事故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
5、诊断制品(diagnostic preparation):指利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培养物、代谢物、组分(提取物)和反应物等有效物及动物血清等材料制成的,专门用于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诊断和检疫的一大类制品,又称为诊断液。
6、细菌类诊断制品:根据抗原与抗体能特异结合的原理,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已知的抗原以检测未知的抗体或用细菌及其相关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已知的抗体以检测未知的抗原。
这些已知的抗原或抗体称为细菌学诊断试剂,可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细菌鉴定。
7、病毒类诊断制品:病毒学诊断试剂是根据病毒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发生特异结合的原理,制备的病毒抗原或其抗体,用于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体或抗原,以诊断是否病毒感染或鉴定病毒。
8、抗原:在机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起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的物质,称之为抗原。
9、疫苗:凡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
10、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
11、遗传重组疫苗(genetic recombinant vaccine):是指利用经遗传重组方法获得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生物制品考试复习题
![生物制品考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a5ee91d915f804d2b16c1d7.png)
第一章:生物制品概述1.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物制品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按照其用途分为以下三大类1、预防用生物制品:这类主要是疫苗2、诊断用生物制品3、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抗毒素、微生态制剂、免疫制剂如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二)按制备方法及物理性状分类:1、粗制品(普通制品):未经浓缩纯化的生物制品,如普通的结核菌素,用的较少。
2、精制品:将粗制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无效成分,进行浓缩提纯制成精制品。
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及抗毒素、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提纯的结核菌素(PPD)等。
3、多联多价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几个同类制品者称多联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同一制品的不同群、型别者称多价制品。
如犬六联苗可预防犬瘟热病、犬细小病毒病、犬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副流感病。
4、液态制品:一些疫苗、诊断试剂如血清等是液体状的生物制品。
如大多数灭活疫苗、新型疫苗等。
5、冻干制品:是将液体制品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的固体制品。
这类制品有利于保存、运输和使用,几乎所有活菌苗、减毒活疫苗都为冻干制品。
6、吸附制品(佐剂制品):在液体制剂中加入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等佐剂后制成。
这类制品具有延长刺激时间(使抗原缓慢释放持续刺激机体)、增强免疫效果和减少注射次数及剂量等优点。
3.生物制品的发展前景1、改善和提高现有传统疫苗的质量,改进品种结构2.研制针对新疫病的疫苗3、研制高效的新型疫苗4、与疫苗直接相关的新型佐剂、免疫增强剂、活疫苗耐热保护剂的研究开发将成为热门5.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出现,诊断制品的研制将进入异常活跃的时代第二章:生物制品的菌种与毒种1.菌、毒种系指直接用于制造和检定生物制品的细菌、立克次体或病毒,以下简称菌、毒种2.LD50(半数致死量):是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通常用药物致死剂量的对数值表示。
生物制品总复习整理
![生物制品总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6e5af5a5e9856a57126026.png)
一、《生物制品学》有关的概念1、什么是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指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体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或手段人为地创造条件,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制成用以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通称生物制品.2、什么是外毒素?什么是类毒素?外毒素:一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
类毒素:外毒素经化学法处理后,失去毒力作用,而保留抗原性,这种类似毒素而无毒力作用的物质称为类毒素。
制剂的特点:吸收慢,刺激时间长,抗体滴度高,免疫效果好。
3、高免疫血清指由特定抗原免疫动物(如,马),分离血浆或血清,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品。
4、等电点沉淀法(Isoelectric point precipitation)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5、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6、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或活动。
7、什么是血液制品(blood products)?指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有形成分统称为血液制品。
用于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8、什么是冷沉淀(cryoprecipitate)?又称冷沉淀抗血友病因子。
将约200ml 新鲜冷冻血浆在1~6摄氏度复融后留下冰渣状不溶性成分,迅速高速离心,移去上层血浆,剩下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
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XⅢ缺乏症病人。
9、什么是疫苗?疫苗是针对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蛋白质(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体或通过载体经预防接种进入人体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疾病的免疫力。
(高考生物)生物制品工艺学年月考试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生物制品工艺学年月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af379a1eb91a37f0115ce6.png)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制品工艺学年代考试复习资料1、菌株分别:就是将一个混淆着各样微生物的样品经过分别技术划分开,并依如实质要乞降菌株的特征采纳快速、正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别、挑选,从而获取所需微生物的过程。
2 、挑选:是指一种以多半物质中按预约目标就某种拥有特定性质的物质进行优选的操作过程。
3 、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向的改造。
经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秀性状增强,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添新的性状。
4 、菌种的复壮:狭义的复壮是一悲观举措,一般指对已衰败的菌种进行复壮;广义的复壮是一踊跃的举措,即在菌种的生产性状未衰败前就不停进行纯种分别和生产性状测定,以在集体中获取生产性状更好的自觉突变株。
5 、种子扩大培育:指将保留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育,最后获取必定数目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6 、培育基: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保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含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7 、前体物质:指某一代谢中间体的前一阶段的物质。
8 、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行缺乏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
9 、分批培育: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目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许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育,使微生物生长生殖,在特定的条件下只达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育方法。
10 、补料分批培育:介于分批培育和连续培育之间的培育方法。
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培育过程中,跟着营养物质耗费,间歇或连续地增添营养成分或新鲜培育基,但不一样时收获培育液。
11 、连续培育:又称连续发酵,指在分批式液体深层培育至微生物对数后期时,以必定的流速向发酵罐中连续增添灭菌的新鲜液体培育基,同时以同样的流速自觉酵罐中排出发酵液的发酵方法。
12 、发酵热:是发酵过程中开释出来的净热量。
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复习题
![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3277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7.png)
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复习题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复习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制品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生物制品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或其他有益的生物产品。
这些产品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疫苗等。
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监测。
下面是一些关于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相关知识。
1. 什么是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或其他有益的生物产品。
它们通常是由活细胞、细胞组织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
2. 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哪些步骤?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培养基的准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 细胞培养:将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中,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细胞能够繁殖和分裂。
- 发酵:将培养的细胞转移到大型发酵罐中,提供合适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促进细胞生长和产生目标产物。
- 分离和纯化:通过离心、过滤、层析等技术,将目标产物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
- 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对分离纯化后的产品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 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哪些因素需要控制?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以下几个因素:- 温度:温度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 pH值:细胞对pH值敏感,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影响细胞生长和产物质量。
- 氧气供应:细胞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代谢,需要提供适量的氧气。
- 营养物质: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等。
- 消毒和无菌操作:生物制品的生产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细菌或其他污染物的污染。
4. 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有哪些?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包括:- 离心:利用离心力将细胞和其他杂质分离。
- 过滤:通过滤膜或滤纸将目标产物和其他杂质分离。
- 层析: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差异,将目标产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生物制品复习题答案
![生物制品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cf581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d.png)
生物制品复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生物制品是指什么?
A. 由生物体或其成分制成的产品
B. 仅指疫苗和血清
C. 仅指基因工程药物
D. 仅指血液制品
答案:A
2. 生物制品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
A. 化学合成
B. 基因工程
C. 细胞培养
D. 以上都是
答案:D
3.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制品的特点?
A. 生物活性
B. 特异性
C. 稳定性
D. 易降解
答案:C
二、填空题
1. 生物制品根据其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动物源、植物源、微生物源
2. 生物制品的检测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
三、判断题
1. 所有生物制品都具有免疫原性。
(对/错)
答案:错
2. 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对/错)
答案:错
四、简答题
1. 简述生物制品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答案:生物制品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疫苗、抗体、重组蛋白、细胞治疗等。
它们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如疫苗用于预防传染病,抗体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组蛋白用于替代疗法等。
2. 描述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答案: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处理、生产环境的控制、生产过程的监控、产品的纯化和检测、以及最终产品的稳定性测试等。
这些控制措施确保了生物制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菌株分离: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
2、筛选:是指一种以多数物质中按预定目标就某种具有特定性质的物质进行精选的操作过程。
3、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
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4、菌种的复壮:狭义的复壮是一消极措施,一般指对已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广义的复壮是一积极的措施,即在菌种的生产性状未衰退前就不断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测定,以在群体中获得生产性状更好的自发突变株。
5、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6、培养基: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7、前体物质:指某一代谢中间体的前一阶段的物质。
8、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
9、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的条件下只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10、补料分批培养:介于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培养方法。
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消耗,间歇或连续地添加营养成分或新鲜培养基,但不同时收获培养液。
11、连续培养:又称连续发酵,指在分批式液体深层培养至微生物对数后期时,以一定的流速向发酵罐中连续添加灭菌的新鲜液体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流速自发酵罐中排出发酵液的发酵方法。
12、发酵热: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各种产生的热量和各种散失的热量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
13、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如蛋白质、核酸等。
14、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15、淀粉的液化:利用化学或生物催化剂,在具有一定量的水和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使淀粉分子断裂而变成较小分子,使淀粉糊的粘度显著下降而成为流动性较好的流体的过程。
主要有酸法和酶法。
16、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
17、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18、热原: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被污染后由杂菌所产生的一种内毒素。
热原注入体内引起恶寒高热,严重的引起休克。
19、前体: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以构成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的一部分,而其本身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这种物质称为前体。
20、介质过滤除菌:是使空气通过经高温灭菌的介质过滤层,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颗粒阻截在介质层中,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一般是棉花、活性炭,也有采用玻璃纤维、焦炭等。
21、同型发酵:是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还原为乳酸的过程。
理论转化率为100%,实际转化率80%以上。
22、异型发酵:是某些乳酸细菌利用HMP途径,分解葡萄糖为5-磷酸核酮糖,再经差向异构酶作用变成5-磷酸木酮糖,然后经磷酸酮解酶催化裂解,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乙酰磷酸。
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后半部分转化为乳酸。
理论转化率为50%。
1、筛选菌种的性能鉴定一般采用两步法,即初筛和复筛,经过多次重复筛选,直到获得1~3株较好的菌株,供发酵条件的摸索和生产试验,进而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
2、工业菌种育种的方法诱变、基因转移、基因重组。
3、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冷冻保藏、干燥保藏、低温保藏、传代保藏、悬液保藏法。
对于重要的菌种,应该选用不同的保藏方法保藏,以避免菌种丢失,其主要保藏原理降低微生物的代谢水平或使其处于休克状态,所以低温,少水环境均可或者两者兼用.4、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要测量的参数可以分为物理参数、化学参数以及生物参数。
5、培养基组成物质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
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液体。
按用途分为: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等6、发酵生产中的培养基往往是依据生产流程和作用分为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6、培养基的组成物质有碳素化合物、氮素化合物、水、微量元素(无机盐类) 、生长因子。
7、有机氮源: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膏、鱼粉、蚕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等。
无机氮源:铵盐、硝酸盐、氨水等。
8、发酵工业中为保证纯种培养,在生产菌种接种培养之前,要对培养基、空气系统、消泡剂、流加物料、设备、管道进行灭菌;还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消毒,防止杂菌和噬菌体的大量繁殖。
9、发酵工业中除菌的方法有培养基的加热灭菌(包括常压或蒸汽高压加热法)、空气的过滤除菌、紫外线或电离辐射、化学药物灭菌。
10、过滤介质一般是棉花、活性炭,也有采用玻璃纤维、焦炭等。
11、一般来说,微生物学的生长和培养方式可以分为:分批培养、连续培养、补料分批培养12、根据菌体生长、繁殖的关系将合成代谢产物分为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
13、柠檬酸发酵的糖质原料有薯类:甘薯、薯干、木薯、木薯干、马铃薯、薯渣;谷类:玉米、小麦、面粉、大米;淀粉:谷类与薯类加工的淀粉;砂糖:白砂糖、赤砂糖、糖蜜;淀粉糖:淀粉水解糖(单糖、双糖、糊精、葡萄糖母液);果实、粮食加工下脚料:各种含糖果实、糖食加工的下脚料等。
14、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和前体。
15、柠檬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是葡萄糖经EMP、HMP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一方面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经CO2固定化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生成柠檬酸。
16、发酵过程中常用的化学消泡剂主要有天然油脂:玉米油、豆油、棉籽油等;聚醚类:聚氧丙烯甘油(GP)、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GPE),它们以一定的比例配制的消泡剂称泡敌;高级醇和酯类:十八醇、聚二醇等;硅酮类:最常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也称二甲基硅油。
它表面能低,表面张力也较低,在水及一般油中的溶解度低且活性高。
1、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答: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生成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2、诱变育种步骤答:①出发菌株的选择;②处理菌悬液的制备;③诱变处理;④中间培养;⑤分离和筛选。
3、调节溶氧速率的方法?答:①调节通气量;②调节氧的分压:富氧,增加空气压力;③调节气液接触时间:增加液位高度,增设挡板;④调节气液接触面积:提高搅拌速率,空气分布管及其直径;⑤调节培养液的特性:粘度、表面张力、菌体浓度,离子浓度。
4、简述种子培养基的目的及其特点?答:培养种子的目的:扩大培养,增加细胞数量;同时也必须培养出强壮、健康、活性高的细胞,为了使细胞迅速进行分裂或菌丝快速生长。
种子培养基特点:①必须有较完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需要充足的氮源和生长因子;②种子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不必太高。
供孢子发芽生长用的种子培养基,可添加一些易被吸收利用的碳源和氮源;③种子培养基成分还应考虑与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相近。
5、培养基中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微量元素(无机盐类)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
主要作用是:①构成菌体成分;②作为酶活性基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③调节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④作为自养菌的能源。
6、用工艺流程图表述发酵生产中制备无菌空气的过程?答:空气→高空取气管→除尘器→空气压缩机→贮气罐→一级冷却器→油水分离器→二级分离器→除雾器→加热器→总过滤器→分过滤器→无菌空气7、简述纤维介质阻留微粒的机制?答:①阻拦截留:微粒随空气气流向前运动,当气流为层流时,随气流运动的粒子在接近纤维表面的部分由于与过滤介质接触而被纤维吸附捕集,这种作用称之为阻拦截留。
空气流速愈小,纤维直径愈细,阻拦截留作用愈大。
但是在介质过滤的除尘除菌中,阻拦截留并不起主要作用。
②惯性碰撞截留:空气气流流速大时,气流中的微粒具有较大的惯性力。
当微粒随气流以一定速度向纤维垂直运动因受纤维阻挡而急剧改变运动方向时,由于微粒具有的惯性作用使它们仍然沿原来方向前进碰撞到纤维表面,产生摩擦粘附而使微粒被截留在纤维表面,这种作用称惯性碰撞截留。
截留区域的大小决定于微粒运动的惯性力,所以,气流速度愈大,惯性力大,截留效果也愈好。
③布朗扩散运动:直径小于1μ的微粒在运动中往往产生一种不规则的布朗运动,使微粒间相互凝集成较大的粒子,从而发生重力沉降或被介质截留。
但是这种作用只有在气流速度较低时才较显著。
④重力沉降作用机理:重力沉降是一个稳定的分离作用,当微粒所受的重力大于气流对它的拖带力时,微粒就容易沉降。
⑤静电吸附作用机理:干空气对非导体的物质相对运动磨擦时,会产生诱导电荷,纤维和树脂处理过的纤维,尤其是一些合成纤维更为显著。
8、引起发酵液pH上升或者下降的因素有那些?答:(1)引起pH下降的因素:○1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碳源过多,特别是葡萄糖过量,或者中间补糖过多加之溶解氧不足,致使有机酸大量积累。
○2消泡油加的过多。
○3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氨被利用,pH下降。
(2)引起pH上升的因素:○1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氮源过多,氨基氮释放,使pH 上升○2生理碱性物质的存在。
○3中间补料中氨水或尿素等碱性物质加入过多使pH上升。
9、pH值调节和控制的方法有哪些?答:①调节培养基的原始pH值,或加缓冲溶液(如磷酸盐)制成缓冲能力强、pH值变化不大的培养基,或使盐类和碳源的配比平衡。
②可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弱酸或弱碱进行pH值的调节,进而合理地控制发酵条件;也可通过调整通风量控pH值。
③采用生理酸性铵盐作为氮源时,由于NH+4被微生物细胞利用后,剩下的酸根会引起发酵液pH值的下降,在培养液中可加入碳酸钙来调节pH值。
④在发酵过程中根据pH值的变化可用流加氨水的方法来调节,同时又可把氨水作为氮源供给。
最好是采用自动控制连续流加方法。
⑤如果仅用酸或碱调节pH值不能改善发酵情况时,进行补料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它既调节了培养液的pH值,又可补充营养,增加培养液的浓度和减少阻遏作用,进一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