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用论文
中药论文范文
![中药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dc5d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b.png)
中药论文范文中药论文范文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中药在心脑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
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例如,丹参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等作用,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另外,川芎、桂枝、细辛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一方面,中药通过调节血液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如血浆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影响心脑血管的收缩与扩张。
另一方面,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直接靶向心脑血管系统,发挥它们的药理作用。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途径,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保护心脑血管功能。
尽管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其次,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生产仍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
最后,中药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仍需明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可以为中药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支持,促进中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700字)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王五. 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19(3):256-260.2. 王六,赵七. 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21,33(4):478-483.3. Liu J, Zhu M, Shi 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treasured natural resource of anticancer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mJ Chin Med. 2018;46(4):739-755.。
中药论文范文
![中药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2df6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8.png)
中药论文范文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通过对相关研究和临床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药;慢性疾病;治疗;临床案例;研究方向。
引言。
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病情进展缓慢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
1. 中药的优势。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使其能够综合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对慢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时,常常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个性化地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时,往往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代谢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从而减缓疾病的进展和发展。
2. 中药的局限性。
然而,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中药的疗效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用,这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中药的药效成分较为复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需要医生在用药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调整。
此外,中药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
临床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我们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
以糖尿病为例,一名患者在长期使用西药治疗无效后,转而采用中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药学论文范文
![中药学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b9e2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2.png)
中药学论文范文中药学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药的药理、药效、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学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临床医学的贡献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中药学的研究现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学的研究手段和技术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药理学方面,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在药物化学方面,通过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可以大大提高中药的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使中药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在药用植物学方面,对中药材的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也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中药材的资源调查、开发和利用,可以更好地保护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药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成为中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是中药的规范化研究。
通过对中药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用药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使中药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是中药的个性化应用。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根据个体的基因特征来选择最适合的中药治疗方案,实现中药的个性化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中药学对临床医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应用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疗效,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慢性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中药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中药在调理养生、预防疾病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中药学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表明了中药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药学对临床医学的贡献不可忽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疗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中药学的研究和发展,我们有必要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为中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关于中药的论文1500字
![关于中药的论文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2a008f83169a4517623a3d7.png)
关于中药的论文1500字篇一:有关-中药的论文中药麻黄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姓名:井源博专业:药剂学学号:104753121090中药麻黄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摘要]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麻黄汤的指纹图谱。
方法:采用RP-HPLP法,色谱柱为WatersXTerraRP18(3.9mm×150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碳酸氢铵溶液(用浓氨水调pH至9.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0.8ml/min。
结果:以麻黄碱为参照峰,标示出麻黄汤10个共有峰,并说明了其药材归属。
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为麻黄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麻黄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麻黄汤为医圣张仲景名方,出自《伤寒论》,全方以麻黄为君,配伍桂枝、杏仁、炙甘草所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1],主治太阳伤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无汗而喘[2]。
现代药理及拆方实验研究表明,麻黄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生理活性及药动学不尽相同,且方中桂枝、杏仁、炙甘草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药动学影响较为显著[3-5]。
因此,笔者试图运用RP-HPLC法,通过建立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麻黄汤指纹图谱,为较深入地研究该方有效成分的变化提供分析手段,同时,以期从多药物、多成分的系统化角度实现对麻黄汤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
1 仪器与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690分离单元,Waters 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药材均购于安国药材市场,经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研究员鉴定为正品,即: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L. var. ansu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yrrhizauralensis Fischer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医学论文范文6000
![中医学论文范文6000](https://img.taocdn.com/s3/m/445e1f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1.png)
中医学论文范文6000中医学论文范文。
标题,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慢性疾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临床效果,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疾病;治疗;临床效果。
引言。
慢性疾病是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存在且难以痊愈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传统中医药作为我国悠久的医学传统,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临床效果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和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
在我国,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受到患者和医生的好评。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受控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中药治疗、推拿按摩等。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还能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等。
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学论文范文5000字(实用16篇)
![中药学论文范文5000字(实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6bf52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4.png)
中药学论文范文5000字(实用16篇)【关键词】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我国的中药行业也加快了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步伐。
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学课程体系。
中药学人才供求将趋于饱和,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就对中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而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建设。
因此,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知识结构,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实现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充分体现高等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1]。
积极推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优化专业学科结构,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带动专业教学,促进专业学科发展,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带动课程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我们进行探索的主要目的。
下面介绍对本校中药学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的体会。
1推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我们对本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以下: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机制;建立系统的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2]。
以教师为主导,培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让学生查阅、翻译外文资料、撰写读书报告、参与老师科研、设计实验方案、申请并直接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中药方面的论文
![中药方面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f4b8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9.png)
中药方面的论文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研究内容。
近年来,人们对中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中药的分类、药效、研究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其中常见的方式有按来源、按功能和按组成成分等。
按来源分为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三类;按功能分为补气药、活血药、消炎药等多个类别;按组成成分分为单味药和复方药等。
中药的药效中药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拥有多种药效。
这些药效可以归纳为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个方面。
不同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常常通过中药复方的方式来发挥综合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研究方法中药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理学研究、化学成分分析、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等。
药理学研究通过观察不同中药对生物体的影响来分析其药效;化学成分分析则通过对中药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来研究其化学成分及其对药效的贡献;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则通过体外和动物模型的实验来验证中药的疗效;而临床研究则通过人体的实际应用来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未来发展方向中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现代化研究和国际化应用两个方面。
现代化研究通过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药物合成等,来加快中药研究的进程,并探索新的中药研发路径;国际化应用则是指将中药推广到国际市场,加深中药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影响力。
结论中药作为我国医药文化的瑰宝,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中药的分类、药效、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能够更好地推动中药研究的进程,并将中药的疗效应用于实践中,造福人类的健康。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药将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1.Li, S.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An approach for the next century.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1999;5(4):297-303.2.Xie JT, Wang CZ, Wicks S, et al. Ganoderma lucidum extract inhibits proliferation of SW 480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Exp Oncol.2006;28(1):25-29.3.Cheng FB, Wang HF, Qian ZC. Radix Astragali (Huangqi): A promising medicinal herb with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Phys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3:611-614.。
中医药论文: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谈中药的合理应用
![中医药论文: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谈中药的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4d479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6.png)
中医药论文: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谈中药的合理应用引言中药作为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在很多时候受到质疑和批评,尤其是其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入手,以期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的定义不良反应是指人体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和该药物相关的有害反应。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较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过敏反应、毒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其不良反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 药材质量问题中药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动植物,而药材质量的良莠对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药材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集环境和方法:不同的采集环境和方法可能导致药材中杂质含量的差异,从而影响药材的质量。
•贮存和加工:药材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微生物、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伪劣药材掺入:不法商贩可能会向药材中掺入伪劣药材,进一步影响中药的品质和安全性。
2. 药物配伍问题中药的复方性质决定了其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然而,不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配伍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中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剂量不当:中药的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用药过量或过少,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补充不当:一些中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其成分与其他药物相似,可能会导致某些成分的过量摄入,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3. 个体差异问题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对于某些人群而言,使用中药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
个体差异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排泄不彻底,从而引起中药的积聚,进而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的论文范文
![中药的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a34ef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4.png)
中药的论文范文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本文旨在探
讨中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首先,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
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中华民族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历代医学家对中药的研
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次,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药以其天然的草本
成分,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药
的副作用相对较小,这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中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也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中药的标准化
和现代化程度不高,这限制了其在国际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药的疗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证实其
疗效。
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中药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中药的科学研究,提高其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
其次,完善中药
的疗效评价体系,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证实中药的疗效。
最后,
加强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综上所述,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中药有望在未
来的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265ca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a.png)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药论文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重要学术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药论文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一】题目: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黄芪,中药名。
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
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
黄芪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芪甙、黄芪酸、黄芪醇等。
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抗氧化、抗炎症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脾胃虚弱、自汗盗汗、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症状。
黄芪还可用于治疗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能够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文二】题目:人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人参,中药名。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具有补气养血、益气生津的功效。
人参主要化学成分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酸等。
人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血管循环、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心脑血管疾病、疲劳乏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人参还可用于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文三】题目:枸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枸杞,中药名。
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
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的功效。
枸杞主要化学成分为枸杞多糖、枸杞甙、枸杞碱等。
枸杞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视力、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视力减退、疲劳乏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枸杞还可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黄芪、人参、枸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应用中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学论文范文
![药学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d2d80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a.png)
药学论文范文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药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药学论文范文一:中药中医药学论文1合理用药基本原理1.1现代合理用药原理从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知,用药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诊断、开处方、包装调配、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品的过程。
简而言之,合理用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
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用药内涵有明确规定,包括:①药品使用与患者疾病相吻合;②符合药品使用指征;③除药品疗效外,合理药品使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④服用方法、剂量要正确;⑤要确保不良反应小,患者无所使用药品禁忌症;⑥医嘱内容情况明确,患者遵医嘱情况良好。
1.2中医药理论下中药用药原理中医治病救人主要依赖与中药的使用。
因此,中药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炮制、配伍、煎服、制剂来减毒增效。
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及身体负担,两全其美。
1.2.1药性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药性理论主要是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几个方面,是中药合理使用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药品药性,才能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1.2.2中药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配伍理论主要是指:组方的应用要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尽量避免无逻辑药物配伍,或者滥用某些药物的情况出现。
1.2.3七情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所谓七情配伍理论是指药品使用中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是指药品的使用要注意彼此之间的配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药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会增加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以甄别。
1.2.4将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中药使用最基本前提是,需对症用药,只有给合适病症使用合理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作用。
而所谓辩证论治理论是指: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再根据证侯临床表现而拟订治法,是中医药最基础理论之一。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论文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198810a8114431b90dd825.png)
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75-01中药的处方,炮制,归经,煎服等是祖国医学的中药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中医药家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总结。
只有科学合理的使用中药,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 中药处方: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着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品名称不准确,用法不明及饮片位数过多,用量过大等现象,如“生白附子”10g水煎内服,“朱砂”6g先煎,“雄黄”30g水煎外洗,“硫磺”10g水煎内服,“五灵脂”先煎等等,中药饮片用法用量错误,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患者生命。
有些医生不注重临床辩证,处方用药庞杂,以药对症,试图以多取胜,但不知《伤寒论》载方百余首,用药多为3-5味,最常见的4味,最少的仅1味,最多的只14味,“药专力强”是伤寒,金匮方的特色。
“麻黄汤”只有4味,只要用用之得当外感风寒实证可愈。
“茵陈蒿汤“仅3味,都能清热,利湿,退黄。
所以,关键在于辩证论治,以法统方。
2 炮制:中药绝大部分是植物,动物,矿物为原生材料,一般不宜直接调配。
必须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方能入药。
中药材因炮制的方法不同,功效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炮制工艺的确定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能直接影响用药安全及疗效。
如“生半夏”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经加工炮制后成“法半夏”广泛用于各种方剂中。
妇科用药“炮姜”,有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去,如吐血,便血,崩漏等。
炮制人员如不认真按照操作规范经行炮制,炮制出的药品达不到质量标准,而医生开处方时继续按照正常量配伍,则疗效不佳。
古人云“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对于一些易挥发的酒,醋等炮制辅料,尽量随用随制,用多少制多少,以防止时间久而辅料挥发失去炮制意义。
总之,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强其定向作用,从而对某一经络,某一脏腑,某一病位有更好的疗效。
中药学论文的参考范文(热门5篇)
![中药学论文的参考范文(热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f52f2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9.png)
中药学论文的参考范文(热门5篇)在中药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中药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中药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根据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中药学岗位工作的任务。
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在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中药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
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
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
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
甘草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论文
![甘草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ac7b5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5.png)
甘草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论文甘草,学名为光叶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甘草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药用价值被人们充分认可。
本文将探讨甘草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以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甘草的功效。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苷等,这些成分赋予了甘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甘草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头痛、牙痛等疼痛症状。
其次,甘草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咽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此外,甘草还具有抗痉挛、抗溃疡、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中。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甘草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甘草中的甘草苷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对多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甘草中的甘草酸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的复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以上临床应用外,甘草还常用于调配中药方剂中,发挥着协同作用。
甘草可以增加其他药材的药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中药方的疗效。
因此,在中医临床中,甘草常与人参、黄芪等配伍使用,共同治疗各种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总之,甘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多种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甘草的药理作用、药效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增进对甘草的认识,推动甘草在临床应用和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中药专业论文六篇
![中药专业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0ffdf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8.png)
中药专业论文六篇中药专业论文范文1实践教学可以夯实理论学问,同时提高同学实际操作力量。
通过实践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加深同学对基础理论学问的认知,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养中药专业人才,并为同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把握科学方法、提高课外实践力量搭建宽阔平台。
针对中药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试验教学、实训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1.试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中药学专业课程方案中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课程占试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90%以上,并开设肯定数量的创新性试验。
通过开展试验教学,巩固了同学们的理论学问,同时提高了其实际操作力量。
2.实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中药学专业的课程方案中,支配肯定学时(学分)的实训,让同学在模拟情境中联系理论学问,做到活学活用,从而获得学问综合运用的力量。
3.实习中的自主学习。
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需支配同学进行必要的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中药学专业的同学实习,保证一人一题,并与实际生产问题要紧密结合。
每个同学依据自己的实习方向,设计实习内容,制定实习方案,形成实习成果。
4.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有利于拓展同学学习思路,加强同学专业力量和综合力量的提升。
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同学在大二暑假期间支配去野外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采药,制作标本。
由同学们自由分组,自行打算采集标本的种类,依据采集到的标本,查阅相关资料,猎取与该标本相关的学问。
同时,中药专业的同学每年暑假,每个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并依据自己的实践经受,撰写实践总结,从而熬炼和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二、基于其次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其次课堂是相对教学课堂而言,指在完成本专业的培育方案的专业课程之外,基于专业学问,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项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其次课堂培育同学的综合素养、运用学问的力量、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实践力量等。
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长,其次课堂活动的开展应当符合专业特色,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育目标。
论文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论文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22d5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a.png)
论文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一、引言传统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医疗体系,其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不衰。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药的价值逐渐被发掘和认可。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为大家深入了解中西医结合的新形式提供参考。
二、中医药的基本理念传统中医药的基本理念是“治未病”,即预防为主,重视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强调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人体,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从而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疼痛缓解、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能够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促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合成等多种生理反应,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中药临床运用随着中药制剂的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药临床运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中药提取物、中药注射剂等新型药物,不仅吸收了传统中药理论,还融入了现代药物学的成果,具有安全、有效、低毒、高效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原理是通过拔动特制的吸杯,在局部产生负压刺激,从而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和代谢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疗法可以促进局部及远端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增强局部组织免疫力,从而对各类病症产生疗效。
4、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新形式,既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又结合了现代医学技术,实现了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
中医药运用于现代医学中,在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而且还可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四、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前景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已经在不断扩大,而且随着科技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中西医结合的趋势也日渐明显。
中医药的价值不断被发掘,在传统的领域之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中医药必将在现代医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围绕一种中药写论文
![围绕一种中药写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9a176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f.png)
围绕一种中药写论文中草药论文摘要:中草药(英文名:Chinese Traditonal drug):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
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
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
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
关键词中草药论文中草药中草药论文:大蒜等12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实验【摘要】目的研究大蒜、辣椒粉、黄柏等12种常见中草药的体外抑菌性能及培养基对中草药抑菌效果的影响。
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确定各中草药对各病原菌抑菌性能及最小抑菌浓度(mic)。
结果辣椒粉对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2.5%,12.5%;大蒜对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mic分别为 6.25%,12.5%;黄柏等常见中草药对各病原菌也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结论大蒜、辣椒提取物对特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黄柏等常见中草药对各种病原菌均有较强抑菌效果。
培养基显著影响中草药抑菌效果。
【关键词】辣椒; 大蒜; 黄柏; 药敏纸片扩散法; 体外抑菌大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调味品,具有健胃开食、增进消化的功能,其辛辣成分大蒜素对多种病原菌及深部感染真菌有抑制作用[1,2],在禽类及水产养殖方面对养殖动物能起到防病保健和促进生长的作用[3,4];此外,大蒜还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加入食用油延长其保质期[5];在疾病预防方面,经常进食大蒜可以提高血浆及红细胞抗氧化性能[6],并能有效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7,8];大蒜还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9],也可通过抑制硝酸盐还原细菌繁殖和亚硝酸盐合成预防胃癌的发生[10];除大蒜素外,大蒜还含有大蒜多糖等多种保健成分,可以和银杏叶制成天然保健饮料[11,12]。
中药论文范文
![中药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1e41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4.png)
中药论文范文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从中药在治疗慢性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引言。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慢性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参考。
一、中药在治疗慢性病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其中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传统中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例如,黄芪、人参等中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改善机体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调节慢性病患者的代谢、减轻症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中药在治疗慢性病中的研究进展对于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健康问题,传统中药在治疗肿瘤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血栓通脉丸、三七等中药在调节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减轻化疗的副作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中药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健康问题,传统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丹参、川芎等中药在调节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抑制血栓形成、促进心血管系统的修复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应用体会
[摘要] 本文对油桂、黄柏、百合、高丽参及焦白术几味中药的作用特点予以浅述,如油桂助阳归元,黄柏清降相火,百合养心安神,高丽参大补元气,焦白术健脾消脂,冀在临床中能使这些药物发挥其优势功能,解决主要矛盾。
[关键词] 中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90-01
黄柏、百合、焦白术均为临床常用药物,油桂、高丽参属进口药,数量少,价格高,使用机会较少,可它们的疗效确实独特。
每一种药物都有作用最强的一面,在处方用药时,选用作用最好的药物做为主药治因、治本,达到“以平为期”的治疗目的。
1 油桂与肾虚气逆咳嗽证油桂即进口肉桂,常称为安南肉桂,性大热,味辛、甘。
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典型病案:孙××,男,59岁,卫校校长,1994年4月25日初诊。
子时连声咳逆已连续发作两次,舌质淡白齿痕、舌苔滑腻,右关脉细弱。
此属肾虚,虚气挟痰上阻肺窍之证,治以温肾降逆化痰,以油桂为主药,合二陈汤加减治之。
处方:陈皮10g、半夏12g、茯苓12g、炒白术12g、川朴6g、杏仁10g、炙草6g、怀牛膝6g、油桂5g(分冲)、生姜5片,水煎服。
一煎下咽,当晚即止,继服一剂,巩固疗效。
按:子时连声咳逆,肾虚气逆故也;舌苔滑腻,为中焦饮邪上干。
方中油桂温补肾阳,助阳归元为主药;川朴,杏仁,取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中厚朴杏子降逆作用;怀牛膝取其引逆气下降之理,药证相符,疗效满意。
2 黄柏与相火上炎咳嗽证黄柏味苦,性寒。
入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典型病案:赵××,男,36岁,干部,1998年2月1日初诊。
患者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因受凉后引起咳嗽,干咳为主,白天明显,夜间轻微。
舌根部苔黄厚腻,两边瘀班,舌质嫩红中部裂纹,脉左右尺部均弦大,病已二月余,曾服消炎、止咳药皆无效。
证属下焦阴虚火炎,兼外邪未净为主。
治以清泻相火,方用三才封髓丹加味。
处方:沙参30g、天冬12 g、麦冬18g、熟地18g、盐炒黄柏18g、砂仁9g、炙杷叶15g、桃仁12g、木瓜12g、木蝴蝶15g、防风6g、霜桑叶10g、生甘草10g,五剂,水煎服。
服2剂时已基本不咳,五剂尽而痊愈。
按:咳嗽虽因于受凉,而脉左右尺部均弦大,却是现证主因。
肾阴亏虚,相火上炎之证,多见此等脉象,主以黄柏清降相火,祛除病因,解决主要矛盾。
3 百合与忧郁伤神证百合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中品药。
其性甘、微寒,归肺、心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效。
典型病案:杨××,女,20岁,2006年5月25日就诊。
患者半年来,精神恍惚,动则汗出,每天坐卧不安,烦躁异常,常服镇静西
药,亦未控制着病情。
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数。
辨为心阴液不足,虚阳上扰心神。
治法:养心安神,清火润躁。
以百合为主药,结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治之。
处方:百合30克、浮小麦60克(包煎)、麦冬12克、朱茯神12克、五味子9克、炙远志5克、生白芍15克、连翘18克、柏子仁18克、生甘草15克、红枣八枚为药引,水煎服,三剂。
患者服3剂后效果显著,再以原方调治半月愈。
按:此案治疗用药,以百合与甘麦大枣汤加朱茯神、麦冬养心安神,和中润躁。
白芍、连翘滋阴清心,佐远志以交通心肾,诸药合用则使心阴恢复,虚火得清,神不被扰而疾瘥。
4 高丽参与元气欲脱证人参,《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药。
有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之功。
高丽参即朝鲜人参,大补元气之力比国产人参作用更强。
典型病案:王×,男,78岁,南阳市公安局退休干部,2008年1月25日初诊。
患者罹糖尿病已20年,近一年血糖波动严重,空腹血糖常在15.9-17.2mmol/l之间。
三天来,头太不起来,晨起恶心,每晚夜尿8至9次,神智清晰。
舌质淡嫩、苔白腻而滑,六部脉均无根,太别是天气很冷,切脉时感觉到皮肤潮湿。
此乃元气欲脱证,急予大补气血法,挽回元气之垂绝。
处方:高丽参30克、炙黄芪30克、化龙骨30克、当归身12克、龙眼肉25克、山萸肉30克、炙甘草12克。
一剂,日分两次温服。
2008年1月26日复诊:上方服一剂后,头已能抬起,夜间小便一
次,晨起恶心明显减轻,六部脉象虽弱,但已有根,说明肾中元气已逐渐恢复。
原方再进三剂以巩固之。
按:患者六部脉皆无根,说明阳气欲脱,阴阳即将离决,出现死亡前之病理,急以大补气血法,高丽参作为主药,一剂脉即有根,从而证明高丽参确为大补元气之圣药。
5 焦白术与高血脂症白术味苦、甘,性温。
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典型病案:闻×,男,47岁,个体经营者,2010年6月28日就诊。
两年前发现糖尿病,平素空腹血糖维持在6.7-8.2mmol/l之间。
两天前在查血糖、血脂,结果血脂中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其数值是5.3mmol/l,没有明显的症状。
舌质两边有齿痕,苔黑黄厚腻,舌下静脉增宽紫黯,右关脉轻取弦大,重按无力搏动。
证属脾虚,治以补益脾气。
处方:焦白术50克、炒莲米30克、荷叶12克、云苓15克、陈皮10克、焦山楂35克、党参20克、炒内金18克、土元20克、炒黄芩15克、炒小米60克(包煎),七剂,水煎服,早晚空腹服。
七剂药服完,复查血脂,甘油三酯1.6mmol/l,已恢复正常。
按:脾主运化,脾虚运化无力,使脂类代谢不能维持动态平衡使然。
焦白术为主药健脾益气,荷叶助脾之升清,焦山楂消化脂类物质,再加上其它药物的辅助,脾运很快改善,甘油三脂降至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