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
![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https://img.taocdn.com/s3/m/b194f60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2.png)
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民族音乐是每个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精神。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音乐的流行,许多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接触相对较少。
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升。
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让民族音乐深入学生心灵。
一、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民族音乐进入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
一是增加民族音乐课程设置。
学校可以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专门的民族音乐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类型、演奏方式等知识。
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增加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兴趣。
二是举办民族音乐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民族音乐比赛、演出或者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并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情感和魅力,从而深入学生心灵。
三是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民族音乐欣赏课程或者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精神。
通过欣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和领悟民族音乐的意境和内涵。
二、家庭教育一是让孩子接触民族音乐典籍。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典籍,让他们在家中进行阅读和学习。
通过典籍的学习,孩子可以初步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传承和流派,从而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认知。
三、社会环境一是丰富民族音乐资源。
社会可以通过音乐节、音乐会、比赛等活动丰富民族音乐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资源,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丰富性。
二是增加民族音乐宣传推广。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平台,增加对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民族音乐。
通过宣传推广,可以让民族音乐走进更多的人心里,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和平台。
校本教研音乐案例(3篇)
![校本教研音乐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6f860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e.png)
第1篇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作为一门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主题,旨在通过校本教研,探索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有效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案例描述(一)教学背景1. 学生情况:本次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对民族音乐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
2. 教学内容:《茉莉花》是一首广为人知的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本节课通过学习《茉莉花》,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它有什么特点?”2. 新授环节:-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茉莉花》不同版本的演奏,让学生感受歌曲在不同乐器、不同演唱方式下的不同韵味。
- 音乐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茉莉花》的歌词、曲调、节奏等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民族风格。
- 音乐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学唱《茉莉花》,并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唱跳中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 拓展环节:- 民族音乐知识拓展:教师介绍我国其他著名民族音乐作品,如《赛马》、《康定情歌》等,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 民族音乐创作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民族音乐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茉莉花》的基本演唱方法,了解了民族音乐的特点,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教学改进:- 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 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民族音乐教育,共同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三、案例总结本案例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主题,通过校本教研,探索了在音乐课堂中有效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
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
![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https://img.taocdn.com/s3/m/bdc6615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2.png)
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其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当今社会,受到流行音乐的冲击,民族音乐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学生群体当中。
为了让民族音乐再次走入学生的心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和教育引导。
学校应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教育。
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民族音乐的机会。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举办校园民族音乐演出、开展民族音乐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民族音乐演奏家来校进行讲学表演,向学生们介绍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色,增加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家庭也是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的重要场所。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播放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孩子们逐渐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民族音乐相关的活动,如音乐会、演出等,让孩子们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增加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好感。
传媒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推广民族音乐的知识和作品,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可以通过制作相关专题节目、报道推送等形式,向学生群体传递民族音乐的魅力与价值,引导学生们主动欣赏和了解民族音乐。
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以及传媒,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各自领域内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和教育引导。
只有通过多方协力,才能让民族音乐再次在学生的心里根深蒂固,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621c7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9.png)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一、引言民族民间音乐是指那些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流传并不断发展的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音乐的冲击,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1.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交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2.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增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此外,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三、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途径和方法1.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庭是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等方式将民族民间音乐传授给孩子。
新疆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问题论
![新疆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问题论](https://img.taocdn.com/s3/m/6ed12889d4d8d15abe234ed8.png)
不起 来 . 以学 习起 来 比较 困难 。 所 赵塔 里 木在《 新
疆 高 师 少数 民 族音 乐 教 育 中 的一 个 误 区》 中指
出 : 以新 疆 师 范 大 学 音 乐 系 1 9 年 毕 业 的两 届 “ 95 少 数 民族 班情 况来 看 ,音乐 基础 课 达标 率 极 底 。
民间音乐 较普 遍 的一种传 承 方式 。我们 可 以从 以
下几 点来 阐述 :
新 疆 少数 民族 音 乐传 承 的变 迁 。建 国 后 , 新
疆 少 数 民族 民 间 音乐 仍 然 继 续 着 口传 心 授 的方
式 , 承 的途 径是 社 会 民俗 活动 和 师承 关 系 。在 传 国 家及 自治 区政 府 的重 视 以及 新 疆 少 数 民族 民 间音 乐研 究 者 的努力 下 , 疆 少数 民族 民间 音乐 新
摘
要: 随着 多元文化音乐教 育和以“ 中华文化 为母语 的音 乐教 育” 观念的提 出, 我们对 民族音 乐文化教育价
值 的独特性和不 可替代性认识越加 明确和重视 。 在今天的音 乐教 育中, 本土音 乐仍在学校的音 乐教 育中处 于 “ 边缘位置” 作为 文化 中一部分 的音 乐和音 乐教 育如何在 当代 的 多元文化 语境 中去更好地发展 , , 应该成为我 国音乐教 育必须 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 关键词 : 新疆 民族音乐
民族 音 乐理 论 教 学 。我们 所 用 的乐 理 书 , 几
求 。 毕业 生工 作后 的信息 反馈 中, ‘ 师音 乐 从 如 高
专业 的毕业 生 居然 不能 准 确读 谱 ’ 类 的意 见 时 之
有所 见 。那 么 教师 的态 度 、 执行 大 纲 的情况 及 学
收 稿 日期 :0 9 0 — 1 2 0 — 2 1 作 者 简 介 : 艳 (9 0 )女 , 疆 乌鲁 木 齐 人 , 疆 艺 术 学 院 音 乐 系 助 教 , 要 从 事 音 乐 教 育 理 论 教 学 与 研 究 。 余 18 一 , 新 新 主
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f6a93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c.png)
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确保学生能全面了解和学习。
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教育、教育途径、兴趣培养、课程设置、文化活动、现代化技术、家庭合作、社会合作、有效途径、总结。
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文化的脉络,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以及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和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基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可以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根基。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激发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魄力。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89f952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8.png)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摘要: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象征,体现了一个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文化交流不断增加,但是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呈现相反的发展态势,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的强烈碰撞和冲击,民族音乐影响不断弱化。
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由于独特的旋律或曲调,不为现代人所接受,有些人甚至排斥民族音乐。
即使现在的音乐教材中包含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对其提不起兴趣,觉得民族音乐离生活太遥远,很难理解。
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将民族音乐渗透到音乐课堂中,使学生深入理解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渗透;引言《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的音乐气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它能把师生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既有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用权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展者。
一、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农村的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实践工作让我越来越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极少有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
学生向我坦言“喜欢”上音乐课的真正原因是:这节课没有像其他文化课那样有很多任务,没有作业,没有压力,心理上很放松。
由于学校和学生对音乐课重视不够,音乐教学至今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上面弹唱,学生下面跟唱。
论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创新中的有效渗透
![论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创新中的有效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7fde5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2.png)
论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创新中的有效渗透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创新中的有效渗透问题。
针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师生互动不够等问题,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
通过研究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与传承方式,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程,开展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和创造能力。
同时,还对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总结。
研究表明,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时代背景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其音乐文化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文化;小学音乐课程;有效渗透;教育教学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nno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and insuffici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By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anc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it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to primary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carry out diversified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and creative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ed knowledge points that teachers need to understand in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re summari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era background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creativity, cultivate their music culture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traditional culture; primary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effective penetra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正文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程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包含了民族的习俗、信仰、传统美学理论与姿态、艺术表现方式等元素,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创新高中议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创新高中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2099e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7.png)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创新高中议论文在一些特殊典型的民族地区,静态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但对于总体来说,或在普遍意义上来说,更需要的是动态保护。
因为动态保护其目的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应该以保护、继承为手段,以创新发展为目的。
求异求新是人类发展的本性。
一种含有特殊调式或节奏的音乐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会激起聆听者极大的兴趣。
在钢筋水泥堆积的现代化城市里,喧闹的环境、压抑的空间与飞快的生活节奏令现代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惫,回归自然的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
这种心态在音乐需求方面的反映,就是在城市中形成了一股少数民族音乐热潮:《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作品久唱不衰;萨顶顶的《天地合》等“新民族根源音乐”得到普遍好评;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还特别加入了原生态唱法,让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走进我们。
这些事实说明,少数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纯真质朴的风格很符合现代城市听众的口味,能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灵得到慰藉,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及少数民族乐手的表演已得到了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音乐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
我们所说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动态保护,也就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历史继承性这一问题。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由于这种历史继承性的存在,艺术的发展就有了自己的传统。
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应该保持它的民族文化特征。
例如:有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在室内演唱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特征和文化内涵。
如普米族的歌曲有些是在山坡上唱给妈妈听的,有些是在星空下唱给心上人听的。
最有代表性的是甘、青、宁地区的“花儿”,可以说“花儿本是心上的话”,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唱的歌,表达率直自由。
正是由于这一点,一般不能在长辈面前演唱。
这样一来户外便成为“花儿”的集散地。
关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1e612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3.png)
关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是每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在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在发展方面,民族音乐的传承面临着来自时代变革和文化融合的巨大压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深入,这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文化贸易的便捷和多样化的文化选择导致了传统音乐的边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不断下降。
全球化的影响也为民族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例如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在教育领域,一些国家通过将传统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提高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在艺术节和演出方面,举办民族音乐会和音乐节,为音乐人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还有一些机构和团体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保护民族音乐的文化遗产,例如成立音乐博物馆和音乐科研机构,记录和保存传统音乐的原始形式和技艺。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音乐家和艺术家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负有责任将传统音乐的精髓发扬光大,并且在作品创作中注入新的元素与灵感。
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新的音乐作品,将传统音乐形式与新的音乐风格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他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音乐录制和网络传播,将民族音乐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在传承方面,需要通过口头文化的传统传承和现代音乐教育的介入来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的元素。
在发展方面,需要面对全球化和文化融合的挑战,通过教育、演出和保护等各种手段来推动民族音乐的创新与繁荣。
音乐家和艺术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政府、社会机构和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民族音乐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展,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当代表现形式
![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当代表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3164926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6.png)
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当代表现形式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丰富多彩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和历史。
然而,在当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中,传统民间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面临着传承危机。
本文将探讨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问题,并介绍一些当代表现形式,以期激发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和热爱。
一、传统民间音乐的背景与意义民间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传递着各个地区的特色和民族的情感。
传统民间音乐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歌唱、乐器演奏等形式,表达对大自然、人生百态以及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同时,传统民间音乐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当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古典音乐作品中的灵感来自于传统民间音乐,其中包括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旋律。
因此,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当代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问题然而,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民间音乐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首先,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民间音乐的受众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于传统音乐缺乏了解和兴趣。
其次,音乐市场的商业化导致了传统民间音乐的商业化程度不足,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许多传统民间音乐的曲谱和技艺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逐渐失传。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传承和发扬传统民间音乐。
三、当代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在当代社会,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音乐,许多音乐家和艺术团体纷纷开展了相关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以下是几种当代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1. 民间音乐现场表演:许多民族音乐团体和专业音乐家通过在剧场、音乐厅等地进行现场表演,将传统民间音乐带给观众。
这些表演不仅能够传承传统音乐的特色,还能够将其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2. 传统音乐节目: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举办的传统音乐节目也为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
浅谈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b658a3102de2bd960588d7.png)
浅谈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在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有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国内的民族音乐发展并不乐观,中小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也缺少足够的兴趣,政府、社会、学校、教师等多种因素形象着民族音乐的发展,要让传统的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得以长足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少数民族音乐,是一种少数民族把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通过曲调和唱词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是一个族群符号的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承载体,民族音乐伴随着他们劳动生产、社交、娱乐活动。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
一、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1、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需要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发扬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精神决定着民族的兴衰,我国的文化思想与民族信仰是与民族音乐一脉相承的,民族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了解民族精神在音乐里的存在,使民族意识得到强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日益密切,这给音乐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他们口中唱的音乐基本为流行歌曲,而民族音乐则没有收到学生的追捧,即使是音乐课堂,他们所学也鲜有民族民间音乐,那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在被忽视中渐渐消失。
民族音乐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支点,它的发展既是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需要,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扩大审美文化发展的需要各地的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组成了我国的民族音乐,他们各自表达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审美习惯与审美观也是不同的。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风格与特点也不一样,在表达方式与节奏上也有并不一样的特色。
然而很多青年人都青睐于流行音乐,缺乏民族音乐知识,审美观范围也就相对狭窄,更为严重的行为就是对明星的刻意模仿。
“花儿”的校园传承
![“花儿”的校园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fd615323a216147917112895.png)
“花儿”的校园传承作者:周欣刘明来源:《卷宗》2016年第07期摘要:“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独具风格的民歌形式,自09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花儿的传承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一小《绽放的花儿》的校本课程开发为例,对花儿的校园传承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花儿;校园传承;现状及对策;音乐校本课程开发1 “花儿”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通过地方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弥补国家课程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学生教育的弊端。
“花儿”作为宁夏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对“花儿”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既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有能够将“花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的传承和创新。
在学校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将“花儿”这一西北特有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发挥了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力,而且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主要分为一下几点:1.有利于“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对“花儿”的内容、题材、风格进行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这一民歌形式的理解和热爱,发挥学校作为有组织、有计划保护非物质遗产的中坚力量的重要作用。
2.有利于弘扬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观念。
在花儿校园传承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更增强学校对对传承“花儿”音乐文化的重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使学校在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真正发挥作用。
3.弥补和丰富国家课程的内容。
“花儿”作为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将“花儿”作为音乐课程的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对构建本地区多元文化的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4.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学校发展需求。
在确保国家音乐教育整体的基本前提下,开发具有西北特色的音乐课程,发挥地方特色,促进教学相长。
5.丰富“花儿”艺术的内容。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对花儿校本教材的研究与编写,实现了“花儿”艺术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结合,让花儿不仅能够成为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还能为中小学生演唱。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如何弘扬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如何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2346645dad02de80d4d8401c.png)
人
而导 致 渐 渐 失 传 , 甚 至 处于 濒 临 消 失 的局 面 。在 这种 不 可 忽视 的 情 况下 , 如 何 采 , 采 取 正 确 措 施 防 止我 国 民族 民 间文 化 的 流 失 , 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 意 义 。
到 之处的 . 因此 , 对 于 民 间音 乐 文 化 进 行
传 承 往 往 是 以言 语 相 传 的形 式 进 行 传 递 下去的 . 或 者某 种 民族 音 乐形 式 尤 其 独 特 的 乐器 表 演 . 往 往 会 通 过 老 师 的亲 身 表 演 传承给徒弟 , 以让 徒 弟 获 得 最 为完 整 的音
浅 谈 民族 民 间音 乐如何 弘扬
■ 欧 阳式 建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摘要: 随 着 现 代 社会 的 不 断发 展 , 世 界 逐 渐 走 向 多元 化 的发 展 趋 势 , 各 国的 文 化 慢 慢 渗 透 入 我 国的 文 化 大 家族 之 中 , 这 就
使 得 我 国的 民族 民 间文 化 受 到 了一 定 外 来 文 化 的 冲击 , 在这种高压力的冲击下 , 许 多 民 族 民 间 文化 因 为 没 有相 关 的 继 承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如何弘扬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如何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00f69b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9.png)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如何弘扬【摘要】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传统。
要弘扬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关键。
通过挖掘和发掘民族音乐的独特价值,加强与当代音乐的融合,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现代感。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民族音乐,比如各种社交平台和网络直播。
加强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的推广和培育,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和爱好者。
民族民间音乐的弘扬对文化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民族音乐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与魂灵。
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关注,民族民间音乐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弘扬,传承,创新,挖掘,发掘,价值,融合,推广,科技,学校,社区,培育,文化传承,发展,社会共同努力,生活。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各个民族的情感、思想和生活经验。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特定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民俗传统,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民族民间音乐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也成为了人们认识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窗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族民间音乐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和关注。
音乐家们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深入挖掘和创新,使得传统的民族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民族民间音乐也逐渐走进了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某个民族的情感、历史和生活方式,更是民族身份和认同的象征。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情感,是人们对自己文化和历史的回顾和传承。
通过民族民间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韵味和风情,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和生活方式,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小学四年级音乐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四年级音乐学习的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c2c9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c.png)
小学四年级音乐学习的技巧与方法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学科。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学习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一、培养音乐兴趣在音乐学习的初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学习音乐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例如音符、节拍、调性等。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些知识。
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课外的自主学习,在家里自己弹琴、唱歌等,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础知识。
三、注重音乐欣赏音乐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应该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去感受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培养音乐表演能力音乐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还需要通过音乐表演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教师可以组织合唱团、乐器演奏团等音乐团体,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合作与表演技巧。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并获得更多的舞台经验。
五、结合艺术形式进行创作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编创、曲调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音乐作品。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并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六、注重跨学科的整合音乐学习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程进行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例如音乐和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跨界整合。
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能拓展他们对音乐的认知。
听、唱、奏、动、创——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途径
![听、唱、奏、动、创——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9fbac748f121dd36a22d8290.png)
2020年06期New Generation听、唱、奏、动、创———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途径邹蔓莉(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岭小学广西桂林541001)摘要:音乐是一种陶冶情操的实践艺术形式,实践活动贯穿于音乐的始终,作曲家以个人创作的作品构成音乐的蓝图,演唱者将蓝图直观的呈现以进行音乐表演。
小学阶段音乐教育要打上艺术教育的烙印,就要引导学生们在听、唱、奏、动、创的实践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提升个人艺术综合素养。
本文的研究也正是从上述几个部分着手,提出几点小学音乐老师培养学生们音乐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艺术素养;素质教育音乐是一种由旋律、节奏、声音组合形成的艺术,能够抒发情感,获得审美体验,对学生们智力素质和道德素质等多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加大了小学对音乐这门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在听、唱、奏、动、创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小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小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夯实基础。
一、听是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基础听即聆听,这是音乐素养培养的基础,也是一门艺术,是最简单、基本的音乐素养培养方式。
小学生们要在音乐欣赏课堂上专心听,也要在他人的演唱中专心听,以正确的听的方式提升演奏水平,引导小学生们形成随时听、认真听的良好习惯。
音乐老师要创设与音乐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与氛围,给予学生们美的体验同时给予学生们认真聆听的环境,在音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领略自然音符的美妙,感受悠扬婉转的旋律,体验丰富的音乐美。
学生们在聆听中真正进入到角色当中,有感情的听,形成内心听觉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不断提升小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学生们在聆听的过程中,音乐老师启发学生们的想象与联想,在联觉中创造意境与美感,激发学生们聆听每一音乐作品的跌宕起伏和高潮铺垫,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不断将知识内化于心。
二、唱、奏、动是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实践环节唱、奏、动是小学生们音乐素养提升的重要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亲身实践和感受歌唱、演奏和活动的内容,是音乐课程的丰富表现。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校园传承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校园传承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b43fc1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a.png)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校园传承模式摘要:信息技术不断的更新发展,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的生活和心灵都受到了一些冲击。
而“互联网+”的出现,更使经济、生活、教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影响着校园课堂固有的教学形态和思路,让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新的传承模式。
关键字:互联网+;传统民族音乐;传承模式前言:“互联网+”一词出现后被不断的深化和上升,甚至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由于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无限的潜能,促使人们想要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它。
“互联网+教育”也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一个新兴领域,学校教育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互联网+”的出现,为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广阔的的空间。
1.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和现状传统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它通过不断的时间累积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主要都是展现了本民族的人文环境、地理特点和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它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情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及音乐文化,将这些历史文化和民族音乐相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民族音乐的内容,而且还能让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学校是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这样既能丰富音乐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使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传统的民族音乐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教育方面,缺少一些专业人士和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教导,很多的学生并不了解和接触传统音乐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其次,由于社会的择业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民族音乐并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和传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音乐逐渐出现多元化,导致很多学生受西方音乐元素的影响,觉得西方音乐更具吸引力,慢慢失去了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这对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一、民族音乐作为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条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程资源按功能来划分,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
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音乐课程,并且能够成为音乐课程的素材和来源。
比如,音乐知识、技能、经验,音乐教学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培养指导三纬目标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均属音乐素材性课程资源。
我国民族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并高于真实生活,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在我国,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犹如繁茂的鲜花,竞相争艳。
它涵盖的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等等,它们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巩固凝聚各族人民团结的有力武器,对于保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审美性,并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新修订的《音乐新课标》理念中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二、地方音乐如何得到有效的传承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民解放的武器,是动员民众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
他强调用教育点燃中华民族生命的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第二,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去;第三,学校教育要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富强,“教人创造富有的社会,不创造富有的个人。
”学校教育的功能还体现在它的延续作用上。
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优秀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传给新一代,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
因此,学校教育是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最佳渠道。
地方音乐多姿多彩,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内涵,见证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地方音乐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以,地方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1.“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属于口传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因而古代的音乐教育体现了个体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属全新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基本上是从西方引进的新式教育体制。
音乐的传承不可能仅仅依靠乐谱传声,它更需要的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法,只是作为一个音乐的书面信息载体,给后人提供进行演奏的、演唱的母体形式,是与传承音乐方式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
“口传心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
这种“心授”的传习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演奏学中的重要规范之一,也是东方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习乐手法之一。
我们要重新认识包括音乐操作方式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精华”真正得到继承和弘扬。
2.采用社会大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及音乐教育,通常以校内课堂为主要形式。
而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宽广,民族音乐的精华大多在民间。
所以传统音乐教育,更宜实施校外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学校专职的音乐教师要定时定期地深入各民族采风,
学生出校外采风也实属必要。
这种教学方法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交融中西音乐文化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仍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主,多年来形成的教学体制和观念,使得我国民族音乐在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
中西方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政治、文化各有不同,因而教学体制和理念也是有区别的。
我们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审视两者不同的音乐文化。
在教学中,公平对待两者有利于保持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也有利于保持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性,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4.借鉴国外民族音乐教学经验
我们在研究国外民族音乐的同时,也要吸取其他国家对“世界民族音乐”这门学科的建设经验,学习传授“民族音乐”这门学科的教育法。
当然,我们在学习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时,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本国实际,兼容、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中华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潜在挑战,面对多种文化冲突的加剧,我们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认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对民族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理智地借鉴国外的某些技术成分,与本民族的优秀成分融合,才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民族音乐是关系到民族意识、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
音乐教育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应竭尽全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