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频与步幅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跑步步幅最佳标准

跑步步幅最佳标准

跑步步幅最佳标准跑步步幅最佳标准:所谓步幅,是指每迈出一步所跨越的距离。

成年人步行时的步幅与身高相关(约等于身高的37%),成年人跑步时的步幅则主要与肌肉力量及跑步总距离有关。

步幅并非越大越好无论是长跑还是短跑,步幅都不是越大越好。

理由有三点:1、与能量经济性有关,如果步幅过大,身体上下起伏的幅度就越大(想象一下圆规从小角度变成大角度的情形),在跑步过程中为了克服身体重量而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大;2、与运动损伤有关,如果步幅太大,在跃起时就需要骨骼和肌肉产生更大的爆发力,在落地时,还需要足弓、踝、膝、髋、脊椎等部位承受数倍于身体重量的冲击力,对于运动组织的损伤不容忽视;3、与跑步效率有关,当步幅过大时,每迈出一步所花费的时间就会有大幅增加,在效率方面反而不如缩小步幅、增加步频。

步幅与身高的关系很多人都以为跑步时的步幅大小与跑步者的身高有关,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尽管跑步者的身高腿长与步幅有关,但更关键的其实是每次跃起后的腾空距离。

跑步与走路不同,走路如同圆规单脚扭动前进,跑步却更像是篮球在弹跳。

所以,跑步时的步幅主要由腿部力量、核心肌肉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决定。

如何确定最佳步幅1、快速原则。

在短跑中,不用过于担心肌肉疲劳的问题,如果你力量十足并能保持平衡,请用大步幅奋力狂奔,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2、经济性原则。

在长跑步比赛中,更需要考虑经济性问题。

为了确保体能消耗的经济性,首先要让运动强度保持在无氧阀值以内,然后在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允许的情况下让步频保持在合理范围,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之下,很容易就可以算出一个最佳步幅数值。

3、健康原则。

如果只是为了健康而跑,请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保持最舒适的步幅,然后再结合有目的的步幅调整来让腿部肌肉群得到全面锻炼。

1、步幅与步频的关系。

灵活性和协调性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跑步也是一样(跑步冠军从来都不属于大个子)。

如果步频过快导致重心不稳,再大的力量也是徒劳。

所以,在确定长跑的步幅之前,应该先确定最佳步频:运动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长跑时的最佳步频为每分钟180步左右,尽管这个数字只是理论值,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普通长跑爱好者还是专业长跑运动员,在匀速奔跑阶段的步频都比较接近这个数字。

短跑运动员步频步幅和训练

短跑运动员步频步幅和训练

短跑运动员步频步幅和训练步频、步幅和训练是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关键,训练中无论是发展运动员的素质,还是提高奔跑能力,或是改进跑的技术,其目的都在于提高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力。

因此,步频、步幅训练备受人们重视。

然而,实践中发现,许多基层教练员对如何提高步频与步幅,训练中可采用哪些方法手段等基本知识,缺少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致使他们训练目的不明确,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不科学,结果训练事倍功半。

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经验,就步频、步幅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手段等问题作一个介绍,供参考。

一、提高步频、步幅训练方案发展运动员的速度,需提高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力,根据速度的定义:V=S/ T,可得出速度下列关系式:V=L× F(速度=步频×步幅)。

从该数学表达式中可以看出,步频、步幅与跑速存在头着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当步幅不变时,增加步频就会提高跑速,或当步频不变时,增加步幅也会提高成绩。

当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步频、步幅又存在反比关系,实践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即步频加快了,晃幅却减小了。

这种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要求教练员必须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和训练水平,首先要明确训练方案,是增加步频还是增加步幅,或是两者都增加,然后制定整个训练计划方案。

提高步频与步幅一般有五种训练方案。

(一)步幅不变,提高步频;(二)保持步频,提高步幅;(三)增大步幅,同时提高步频;(四)适当降低步频,增大步幅;(五)适当缩小步幅,提高步频。

上述五种方案适应于不同技术特征、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训练实践中运动员究竟选用哪种方案,教练员应在全面评价运动员技术特征、步频能力、步幅能力、身体素质的情况下,制定符合运动员实际的,提高跑速行之有效的方案。

二、训练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发展步频训练方法1、原地快速踏脚练习,或原地快速高抬腿、支撑高抬腿;2、原地最快速度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15秒,或随节拍器(或击掌)的变化,做快慢交替的抬腿与摆臂练习;3、快速小步跑、快速半高抬腿小步跑、快速小幅度车轮跑;4、支撑最快速度频率跑,持续时间5、10、15、20秒;5、10米、20米、30米快速单足跳(计时计步);6、行进间快速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过渡到加速跑;7、高频率跑、匀加速频率跑、碎步快频率跑;8、20米、30米加速跑、追逐跑,20米、30米行进间快频率跑,缩短步幅、加快频率的“短格跑”;9、下坡跑、顺风跑、牵引跑;10、跨栏的专门练习、跨低栏等。

短跑重难点训练之步频、步幅训练方法

短跑重难点训练之步频、步幅训练方法

短跑重难点训练之步频、步幅训练方法步频和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制约对立统一。

改善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其练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练习方法。

改善步频的练习方法:1.原地快慢交替摆臂摆臂不仅能维持跑动中的身体平衡促进支撑腿的后蹬同时也促进腿的摆动频率。

方法:原地站立听击掌信号做练习。

击掌要有快慢节奏一般是慢一快一慢。

每次练习2-3组每组15〃―20〃。

要求是肩关节放松有耸动感。

前摆时注意向前用力。

2.高抬腿跑增强大腿前群肌肉力量和髓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发展小腿肌肉力量和膝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动作频率。

方法:(1).原地或支撑练习定时(10〜15")或定次(50次~~60次):(2).行进间练习从慢到快逐渐对渡到途中跑(亦可加信号节奏)(3).原地负重(轻沙袋系于小腿上部)练习.要求是大腿与躯干成直角,支撑腿蹬伸充分提高重心防止上体前倾或后倒。

3.快慢交替小步跑缩小跑的动作幅度加快动作频率。

方法:①快慢节奏变化练习②逐渐过渡到加速跑练习。

练习距离60米〜80米。

要求是上下肢动作协调放松快频率前脚掌积极扒地。

4.交换跳步推举轻杠铃发展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方法:原地进行定时(20〃〜30”)或定次数的成组练习。

要求是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速率。

5.牵引跑改善动作频率提高刺激阀限。

方法:跟随跑、下坡跑或顺风跑。

练习距离在20米左右。

要求是以最大努力做练习。

改善步幅的练习方法:1.后蹬跑发展腿部力量、改善用力顺序。

方法:①练习定时(15〃左右)或定次(60次左右)成组进行②负重支撑练习方法60米〜80米练习提高练习质量为主。

要求是上体稍前倾髓、膝、踝关节充分蹬伸尽量打开两大腿的夹角。

2.专门性跳跃发展腿部爆发力和弹跳力。

方法:1.立定跳远和多级跳及蛙跳.各种距离的跨步跳(跑)如80米~300米均采用成组练习。

长距离练习可安排在课的后部。

要求是注意用力顺序及爆发用力。

2.上坡跑发展腿部力量。

跑步如何提高步频

跑步如何提高步频

跑步如何提高步频跑步如何提高步频跑步如何提高步频?步频与步幅之争可谓是跑步界的“三大著名争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前脚掌和后脚跟落地之争,晨跑与夜跑之争)。

所谓步频就是1分钟的步数,而步幅是1步的长度。

速度=步频X步幅,要想提高速度,无非是增加步幅和增加步频这两种手段。

那么究竟是提高步幅好还是提高步频好呢?我们一般总会感觉步子越大跑得越快,可事实上,步幅过大会导致落地较重,对膝盖和脚底的冲击力很大,非常伤膝盖和脚。

而小步幅高步频可减轻膝盖承受的紧绷和受力,减少膝关节受伤的几率。

小步幅使得腾空时间缩短,并改变落地的角度,关节承受的压力都会比大步幅小很多。

并且高频增加落地的次数,在跑的过程中更容易调整并维持稳定的跑步姿态。

如何练习增加步频1. 重视摆臂不少跑友跑起来手臂是“为了摆动而摆动”,并没有对跑步提供更多的帮助。

增加步频离不开摆臂的加快,一旦加快摆臂,步频也会提高。

你的手臂挥动会带动双腿,因此,如果你挥臂更快,双脚节奏也会随之加快。

加强摆臂时,注重后摆以及控制后摆的发力肌肉,也就是手臂的三头肌用力,摆臂时加快向后拉的速度,也不是光增加向前摆的速度。

每次跑步时不断提醒自己,三头肌快速发力,向后拉动手臂后摆。

同时要留意脚步的流畅性,而不是迈步时离地的距离,采取轻快的步伐,这样能带来更高的步频,降低因为双脚冲击地面压力造成的受伤。

2. 专项练习12345加速训练法:忽略速度,只计算步频,用每分钟180步的速度跑一分钟,然后用稍微放松的节奏跑一分钟;以此类推,每次增加锻炼时间一分钟,直到达到5分钟为止。

下坡跑:找一个斜坡,向下跑150到200米,注意专心控制加速,才用快速的小步跑,避免步幅过大。

慢跑回坡顶,重复练习6次。

此外,还有原地快速高抬腿、原地快速踏步、快速小步跑、高频率跑、碎步快频率跑等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步频。

3. 注意腿的折叠跑步是向前的运动,人们很容易把增加步频和提高向前迈腿的速度联系在一起,但往往容易忽视收腿的问题,收腿时经常表现得非常被动。

中学生短跑训练中步幅、步频与成绩的关系

中学生短跑训练中步幅、步频与成绩的关系

浅谈中学生短跑训练中步幅、步频与成绩的关系摘要:采用实验法等方法对中学生百米跑的优秀运动员步频步幅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随着短跑运动的不断发展,要求的技术越来越高,每个单项技术动作都能提高短跑成绩,合理的步幅,步频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手段,但是步幅、步频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制约的,在指导学生短跑训练时,不要只强调某一个因素,而忽视另一个因素,即要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要合理取好步幅,步频的比例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短跑运动步幅步频1 前言短跑是世界体育史上最古老的竞赛项目,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始源于公元776年前古希腊奥运会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今,人民都渴望提高短跑成绩,把短跑作为发展速度素质的重要手段,短跑的动作感最强是体育美的集中表现,短跑比赛是力量,意志的自我能力的较量与体现,是运动项目中最公正、最精彩、最激烈和最激动人心的竞技比赛,短跑成绩登记卡上的十分之一秒,或百分之一秒都包含着运动员多年的痛苦、希望、拼搏与探索,它是汗水、泪水、血水的超常付出,是向生命极限的挑战,是光明正大科学、是可歌可泣的牺牲……。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国家对百米跑的优秀运动员步频和步幅,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的步频指数,与步幅指数的比例关系(步频指数:步频×身高,步幅指数步长÷身高)根据资料显示,国外优秀运动员步幅指数是:1.325±0.24步频指数是:8.216±0.24而我们的优秀运动员的步幅指数是:1.20±0.05步频指数为:7.90±0.137国内外运动员的指数差异是由不同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素质差异和技术特点等决定的根据不同的步幅,步频的搭配形式,大体上分为步频型,步幅型和均衡型三种,那么中学生又应以什么样的步幅,步频搭配形式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短跑成绩呢,这也是在教学中的重点,有人认为以步幅为主,有的强调以步频为主,就这些问题,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结论。

步频和步幅的科学

步频和步幅的科学

步频和步幅的科学---找到合适的步频和步幅,提高跑步效率作者:榎本靖士翻译:@跑者阿飞作者简介: 榎本靖士, 1973年生,生于大阪府,日本筑波大学体育科学博士,现任筑波大学体育系副教授,日本田径竞技联盟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耐力选手的体力/技术的发达特性,动作与体力/运动能力的发达特性等.大家都知道步幅和步频的概念。

要提高速度,要么提高步频,要么增大步幅,或者两者兼备。

虽然一般都把步频高的跑步方法叫做“步频跑法”,步幅大的跑步方法叫做“步幅跑法”,但是具体两种跑法的明确界限,却没有定义。

仔细研究研究步幅和步频,可以知道很多东西。

1.大多数跑友的步幅都太大对于跑马拉松,一般都认为比起“步幅跑法”来说,“步频跑法”更好。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有什么道理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大多数跑友都是怎么跑的吧。

基本知识:马拉松的速度=步频 x 步幅。

步频与步幅这两个因素,随便提高哪一个都可以提高速度,但是步频太高或者步幅太大来跑步,效率都不好。

这里先说结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步频和步幅。

所谓“适合”,就是按照那个步频和步幅来跑,能量效率最高。

能量效率通过测量消耗的氧气来测量。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跑友的步幅都太大。

下图所示:在保持同样的速度下,不同步幅和能量消耗的关系。

图片来源The effect of stride length variation on oxygen uptake during distance running. Cavanagh,P.R. and Williams,K.R. Med.Sci.Sports Exerc打星号的地方,也就是2步距离达到2m60cm的时候,氧气的消耗量最少。

但是很多跑友自然跑的时候,2步都在2m80cm左右。

(图中的步幅和一般的概念不同,是指2步跨过的距离。

)步幅太大,导致脚的着地点在重心的前面,着地时就会产生向后的力,像刹车一样,所以能量效率差。

对于长跑训练,经常听到教练说“加快步频,再加快步频”,几乎没人说“加大步幅再加大步幅”,也是这个道理。

100米步频和步幅训练方法

100米步频和步幅训练方法

100米步频和步幅训练方法
步频和步幅是短跑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它们直接影响
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效率。

下面我将从步频和步幅的定义、训练
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详细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脚步的次数,而步幅是指每一步的
距离。

要在100米短跑中取得好成绩,步频和步幅的训练都至关重要。

步频训练方法:
1. 频率训练,通过短距离的快速奔跑来提高步频,比如进行
30米的加速奔跑,确保每步踏频都非常快速。

2. 节奏训练,进行间歇训练,快速奔跑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休息,然后再次快速奔跑,以此类推,训练身体快速启动和停止的能力。

3. 技术训练,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来提高步频,比如加强腿
部和腹部的力量训练,保持正确的站姿和摆臂动作等。

步幅训练方法:
1. 强化训练,进行爆发力训练,如跳跃训练、重物推动训练等,以增加腿部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从而提高步幅。

2. 技术训练,通过正确的摆臂和腿部动作来提高步幅,保持身
体姿势的稳定和正确,确保每一步都能产生最大的推进力。

3. 柔韧性训练,进行拉伸和柔韧性训练,保持肌肉的柔韧性和
关节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步幅。

需要注意的是,步频和步幅的训练需要结合起来,不能只注重
其中一个方面。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
度训练导致受伤。

另外,合理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也是提高步频和
步幅的重要因素。

总之,步频和步幅的训练是短跑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
有综合训练才能够提高短跑成绩。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快步频优于大步幅(附步频训练方法)

为什么快步频优于大步幅(附步频训练方法)

1、美国肌⼒体能协会(N S C A)耐⼒训练第⼋章——跑步运动技术训练强调⾼步频的重要性,在1分钟的跑动过程中对运动员右脚着地次数进⾏统计,并建议运动员每分钟的步频维持180次。

如果运动员低于这⼀步频数据建议通过训练得到改善。

2、美国运动医学协会(A C S M)基础肌⼒与体能训练第⼗五章——冲刺与敏捷训练强调速度快的运动员⽐速度慢的跑者拥有较⾼的步频与较长的步幅。

步幅的长短与运动员的腿部长度、肌⼒、爆发⼒、跑步技术有关。

提⾼步幅可以通过⾜部着地的爆发⼒来提升,步幅的增加应该⾃然⽽⾮刻意或跨⼤步,跨⼤步还会带来很多⿇烦。

步频是提⾼速度快慢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冲刺训练、敏捷训练、增强式训练得到提⾼。

如果过度提⾼步频反⽽会缩短步幅度。

当步频与步幅能以最理想的⽐例互相搭配,跑步的经济性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3、美国著名跑步教练杰克丹尼尔斯在1977年的研究调查及著作(R unning F or m ula)中,丹尼尔斯发现精英跑者的步频很少低于每分钟180下。

通过实际的研究报告他将⾼频技术列⼊好的跑步技术原则之⼀。

备注:世界级运动员中⾼步频、步幅⼤是普遍现象。

例如:格布雷西拉西耶、⾝⾼:164c m、体重:55k g、马拉松成绩:2h03、每分钟步频约190,单步步幅约1.8m。

如果在较快的速度下刻意提⾼步频(190以上)⽽缩短步幅(1m 左右),虽然能够获得较⼩的垂直振幅、较好的⼒学效率。

但是,可能会带来较⾼的⼼率爬升。

因为双脚转得越快,下肢肌⾁参与就越多。

⽽下肢肌⾁参与得越多,对⾎液的要求就越⾼,⼼脏压⼒也越⼤,⼼脏跳动得越快会使⼼率增⾼。

建议:如果平时的训练中可以维持每分钟180的步频,建议通过下肢的⼒量训练、爆发⼒训练、敏捷训练、拉伸训练来获取较⼤步幅,以此达到步频与步幅的理想⽐例。

参考⽂章:《怎样才能步频和步幅兼得?》如果较快的速度通过⼤跨步和低步频(170以下)实现,会给膝关节带来致命的伤害。

中学生100米跑中的步频与步幅

中学生100米跑中的步频与步幅

中学生100米跑中的步频与步幅作者:李贵芳张恒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摘要 100米跑是速度快且距离短的径赛运动项目之一。

100米跑中步频与步幅是影响跑速的主要原因。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辩证等方法,进一步认识100米短跑中的步频与步幅,分析影响它们的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并针对中学生100米跑制定出有效的训练计划,来指导实践。

关键词中学生 100米跑步频步幅相关研究显示,中学生体质有所下降,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对于教练员来说,运动员的成绩是对他们的定性化的肯定,分析理解短跑中步频与步幅的关系,怎样提高成绩是他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据近几年中学生体质监测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学生的100米短跑成绩总体没有很大的提高,间接的反应出中学生的体质总体没有提高,教练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体育老师面临的难题。

一、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图书馆书籍和维普、万方等中文期刊数据库查阅相关研究论文,结合运动特点和自己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在西昌市五中学生训练过程进行实地观察记录。

使用逻辑分析对搜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二概念(一)步幅的含义步幅是由运动员跑步时的爆发力和腿接触地面的时间所支配。

步长受支撑腿与地面夹角作用力而产生的影响。

1.影响步幅的因素(1)肌肉力量大小的影响。

在短跑中肌肉快、慢肌的百分比成分影响肌肉的爆发力;肌肉的初长度和腿部肌肉的力量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有关。

(2)下肢长度的影响。

由于人体体型差异和运动项目的不同,这对运动员的要求也有所变化,所以运动员的下肢也是决定步幅大小的重要因素。

(3)柔韧性。

髋关节韧带和肌肉是否有弹性,可以显示柔韧性的好坏,直接影响髋关节的运动幅度,进而影响步幅。

(4)上肢力量。

从跑的技术上看,上肢强有力的摆动,不但能维持跑进时的身体平衡,还可以加大支撑腿作用于地面的压力和加大腿部蹬伸的力量,增大支撑反作用力和加大蹬地作用力;而且能使以躯干为纵轴的旋转幅度增加,有效地延伸了大腿前摆的距离,从而加大步幅。

步态中常用的5项参数

步态中常用的5项参数

步态中常用的5项参数步态是人体走路姿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和分析步态中的参数,可以了解人体的运动状态,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诊断和研究各种疾病。

下面将介绍步态中常用的五项参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步频:步频是指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它是衡量步态中步行速度的关键参数之一。

步频过快可能意味着紧张、焦虑或者兴奋,而步频过慢则可能表示疲劳、虚弱或其他健康问题。

通过合理控制步频,可以提高步态的美感和舒适度。

2. 步幅:步幅是指每一步行走的距离。

它与步频密切相关,两者共同构成了步行速度。

步幅过大可能导致姿势不稳、摔倒等意外伤害,而步幅过小则可能表示肌肉力量不足或者关节问题。

因此,步幅的合理掌握对于保持稳健的步态至关重要。

3. 双支持时间:双支持时间是指两脚同时触地的时间。

在正常的步态中,双支持时间应该占整个步态周期的一小部分,约为10%。

双支持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肌肉力量不足、不稳定的关节或其他运动障碍引起的。

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训练,可以减少双支持时间,提高步态的稳健性。

4. 单支持时间:单支持时间是指每次行走时只有一只脚着地的时间。

在正常步态中,单支持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40%。

单支持时间过短可能表示步行姿势不稳定,容易摔倒。

而单支持时间过长可能是步行效率低下的表现。

通过核心肌群训练和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步态的稳定性和效率。

5. 揭地时间:揭地时间是指脚离地的时间。

在正常的步态中,揭地时间应该是短暂的,约为步行周期的16%。

揭地时间过长可能表明步行时脚部的支撑不足或者肌肉受损。

通过增强脚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可以改善步态的平衡和协调性。

综上所述,步态中常用的五项参数包括步频、步幅、双支持时间、单支持时间和揭地时间。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运动状态,发现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合理掌握这些参数,可以改善步态的美感、舒适度和稳定性,提高步行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通过对步态参数的掌握和应用,我们可以为自己的运动健康提供指导和参考。

难题破解:步频,步幅

难题破解:步频,步幅

难题破解:步频,步幅速度= 步频×步幅,一条极为简单而又冰冷的公式。

要跑得快,你可以提高步频,或者加大步幅,或者两者兼有,貌似很简单。

但是这个问题,已经被反复讨论了几十年,主要在于,步频与步幅,是两个相互制约的因素。

你很难完全撇开一个因素,谈论如何改进另一个因素。

你一步两米顶人家两步,人家却可以小鸡啄米似的怎么也甩不掉,正是说明了步幅与步频的对立关系。

如果你既大步流星,同时也小鸡啄米,那恭喜你,实力上了两个台阶不止,冲300去的。

那我想跑的快,增加哪个更有效呢?先来看看顶尖运动员是怎么跑。

2007年的世锦赛万米,贝克勒(万米世界记录保持者)与Mathathi以同样的速度跑了前面九千米。

贝克勒身高1.63米,步频190/分钟。

在最后的一公里冲刺阶段,他的步幅不变,步频提高到惊人的216/分钟,一举摘金。

Mathathi身高1.7米,步频接近200/分钟,在最后冲刺阶段,加大了步幅,步频反而下降,维持速度不变(后来他表示最后没有提速,是疲劳所致)。

而女子万米记录保持者王军霞,则是典型的全程高频率跑法,她的平均步频达到209/分钟。

在冲刺阶段,她一般采用加大步幅,步频不变的方式。

上述例子说明,首先,专业运动员的步频都很高。

而且,他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步频/步幅的节奏。

那么,业余跑者,应该怎么跑呢?运动生化检测表明,长跑运动员在同一速度下用不同的步频步幅跑步时,摄氧水平呈现U型,既过高和过低的步频都会增加摄氧水平。

也就是说,对某个运动员,确实存在着最经济的步频。

欧美的跑风盛行,跑步教材多如牛毛,他们经常提到一个“标准步频”:180/分钟。

他们宣称,达到或接近这个步频,是每一个长跑者应该改进的技术。

据我自己观察,大部分业余跑者的步频达不到这个数字,包括一些全马进了二级的快马。

业余跑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大的步幅,把步频限制在不经济的低水平,同时也带来伤痛增加等其他负面作用。

【步幅过大】我们需要先对“步幅过大”进行定义。

短跑训练中的步频与步幅调整

短跑训练中的步频与步幅调整

短跑训练中的步频与步幅调整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最为精彩和激烈的项目之一。

在短跑比赛中,选手的步频和步幅是决定速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短跑训练中,合理地调整步频和步幅对于提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短跑训练中的步频与步幅调整方法。

一、步频与步幅的概念及作用步频和步幅是短跑运动员步行节奏和步长的量化指标。

步频指的是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步数,通常以每分钟的步数来计算。

步频高意味着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迈出更多的步子,频率更快。

步频直接关系到起跑速度和快速节奏的维持。

步幅指的是运动员每步前进的距离,通常以米来计算。

步幅长意味着运动员在每一步中覆盖更长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冲刺速度和运动员的爆发力。

二、步频与步幅的关系及训练重点在短跑训练中,步频和步幅是紧密关联的。

步频与步幅的调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步频和步幅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增加步频可以使步幅缩短,减小单步的力量输出,更加注重快速的步行节奏和反应能力。

相反,增加步幅可以降低步频,加大单步的力量输出,强调一次跨越更大的距离,注重对力量的合理利用。

在短跑训练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竞技目标和技术特点来调整步频和步幅。

例如,100米短跑中,步频较高,步幅较短,强调快速反应和爆发力;而200米短跑中,步频适中,步幅适度延长,注重速度的持久性和耐力的训练。

因此,整个短跑训练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调整步频和步幅,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竞技水平。

三、步频与步幅的训练方法1. 步频训练方法(1)起步反应训练:通过起跑训练,加强运动员对起跑信号的反应能力和爆发力。

(2)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通过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肌肉爆发能力,为步频的提升奠定基础。

(3)频率干扰训练:通过频率干扰训练,即在正常训练过程中突然提高所完成的步伐数或者迫使运动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步伐数,以逐渐适应更高的步数要求,从而提高步频。

步频是什么意思

步频是什么意思

步频是什么意思
步频是田径运动术语之一、步频,即脚步的频率,竞走或跑步时两腿在单位时间内交替的次数。

是决定走、跑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步频和步幅都是上拉的结果。

上拉得快,步频就快。

上拉得高,步幅就高。

上拉的快慢高低,又是由前倾角度决定的。

对优秀的运动员而言,步频180是最佳状态,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跑到步频160就有点吃力,想要向运动员的最佳状态靠近,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步频与个人的身体特点、运动能力有关系。

比如亚洲选手,普遍来说力量不如非洲选手,会采取较快的步频,而非洲选手因为天赋的原因,在同样配速下,普遍来说步幅比较大。

扩展资料
小步高频是一种最安全的跑步方式,增加落地次数可以减少每次落地的压力,避免运动损伤。

假设人用6分配速跑,步频160心率140;如果在配速不变的情况下步频提高你会发现他心率就会飙升。

同理,同一个人在以同样的配速情况下,分别以160、180、200的步频跑,步频是200的时候心率最高。

虽然200的步频对肌肉和骨骼的压力更小,但是随着摆臂、迈腿的增多,心率上升快,消耗的能量多,全身的疲劳度也会增加。

低于180的步频说明你跑步时候身体垂直幅度变化比较高,对关节和肌肉的支撑压力会大,受损伤风险提高。

所以,180步频是相对经济的步频,能减少运动损伤风险的35%。

浅谈短跑中步频与步长的辩证关系

浅谈短跑中步频与步长的辩证关系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成员包括小组成员:王杰茹、任正兴、王林铜、吴帮发、赵兴成,其中选取吴帮发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2、研究方法实验法、数据分析法。

1.3、实验器材与材料计时秒表、20米长卷尺、计算器等。

2、跑的技术原理(步频、步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打破百米世界纪录,以9秒69的成绩跑完百米。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博尔特在最后快要冲刺的时候步伐放慢,科学家预测若博尔特保持原速度成绩则9秒61,若最后还能冲刺成绩能取得9秒55。

然而2009年8月17日博尔特再一次在德国柏林创造的9秒58的百米世界纪录。

奥运会百米成绩从1912年的美国运动员利平科特的10秒6到2009年博尔特的9秒58,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但百米跑的成绩却仅仅提高了1秒。

图桑特说,到2027年,一半运动项目的纪录将到达人体极限,到2060年,百米赛跑的纪录将跨入以千分之一秒作为尺度的时代,马拉松速度将以减少百分之一秒为目标,而举重比赛的增重也精确到“克”了。

即便如此,每次微小的纪录突破也可能要间隔50年的时间。

怎么提高百米跑成绩,成为体育研究者的重中之重。

步长与步频是影响跑速的两个基础变量,两者的合理组合是变换节奏、节省能量和提高跑步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在短跑训练实践中,运动员在蹬离起跑器后应该先通过加快步频来提高加速度,还是应该先通过增加步长来提高加速度,一直是短跑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

有的教练员认为,起跑后迅速增加步频有利于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但也有教练员认为,起跑后先增加步长有利于节省能量、优化节奏和提高全程表现。

总体而言,具体选择步长、步频的哪一种方式,还是要根据运动员个人的身体条件及各方面的素质决定。

3、结果分析3.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测试者身体基本情况:身高1.88cm,体重95kg。

3.2、结合测试的数据分析表1不同跑速时步长与步频登记表根据实际的结果来看,两次最高速度的步长身高比值与1.14相差较远,由于人体体型差异,身高与比例不同,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也不同,下肢的长度也是决定步长因素,步长、步频是两个相互依存的动态参数,一个参数的改变就会导致另一个的变化,所表现的速度也就会改变,因此,无论是改变步频或是步长两者都会改变,都将对跑速发生影响。

步态中常用的5项参数

步态中常用的5项参数

步态中常用的5项参数步态是人体行走时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表现,是人体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不仅体现了个体的生理状态,还反映了个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步态分析对于临床诊断、康复训练以及运动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参数有五项,分别是步幅、步频、着地角、摆臂角和步态节奏。

首先,步幅是指每一步行走过程中前脚跟起始点到下一次起始点之间的距离。

正常步态中,步幅通常在1-1.5米之间。

步幅的大小与个体的身高、年龄、性别和运动能力有关。

步幅的增加表明个体运动能力的增强,而步幅的减小可能暗示着潜在的行走障碍或运动能力下降。

其次,步频是指每分钟行走步数。

正常步态中,步频通常在80-120步之间。

步频的大小和个体的身体机能、运动控制能力以及行走速度有关。

步频过快可能导致动作不稳定,步频过慢可能导致姿势不协调。

通过调整步频,可以改善个体的行走姿势和提高行走效率。

第三,着地角是指每次着地时足底与地面之间的角度。

正常步态中,着地角通常在20-30度之间。

着地角的大小与步态的稳定性、关节活动度以及肌肉力量有关。

着地角过大可能导致步态不稳定,着地角过小可能增加对关节的压力。

通过适当地调整着地角,可以改善个体的步态稳定性和减轻关节负荷。

再次,摆臂角是指上肢在步态过程中的摆动范围。

正常步态中,摆臂角通常在0-45度之间。

摆臂角的大小与个体的上肢力量、协调性以及步态控制能力有关。

摆臂角过小可能影响平衡能力和行走效率,摆臂角过大可能增加能量消耗。

通过训练和调整摆臂角,可以提高个体的行走姿势和节约能量。

最后,步态节奏是指每分钟行走步数和行走节拍之间的比例关系。

正常步态中,步态节奏通常为1:1。

步态节奏的大小与个体的运动控制能力、协调性以及步行速度有关。

步态节奏不协调可能导致步行不稳定和动作不流畅。

通过训练和调整步态节奏,可以提高个体的协调性和行走效果。

综上所述,步态分析中常用的五项参数包括步幅、步频、着地角、摆臂角和步态节奏,它们都对个体的行走姿势、协调性和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育学习田径运动技巧

体育学习田径运动技巧

体育学习田径运动技巧田径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体育项目,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技巧和训练方法。

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职业运动员,在学习田径运动技巧上都需要有系统性的训练和专业指导。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田径运动技巧,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

一、速度奔跑训练技巧速度奔跑是田径运动中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无论是短跑、中跑还是长跑,都需要有相应的速度掌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速度奔跑训练技巧:1. 起跑姿势:起跑时,保持平稳的出发动作非常重要。

准备姿势要低,膝盖稍微弯曲,重心略微向前倾斜,保持身体的平衡。

2. 步频和步幅:步频指的是每分钟脚步的次数,步幅则是每步前进的距离。

要想提高奔跑速度,需要平衡步频与步幅的关系。

一般来说,步频较高、步幅较大的组合适合短跑,步频较低、步幅较小的组合适合长跑。

3. 跑道利用和技巧:在训练中,要学会合理利用跑道。

盯着目标迈步,保持正确的姿势,将力量集中在脚趾和膝关节,循着弧线跑,利用离心力来增加速度。

二、跳远技巧跳远是田径中的一项技巧性较强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爆发力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跳远的基本技巧:1. 起跳步伐:起跳时,运动员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起跳步伐。

起跳脚距离跳板应适中,同时保持良好的平衡。

2. 腿部力量:跳远需要强大的腿部力量,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腿部的力量训练。

蹲跳、深蹲、单腿跳等练习可以有效增强腿部的力量。

3. 跳跃技巧:在跳远过程中,要学会利用臂部和上半身的力量来增加距离。

起跳后,利用摆动臂膀和身体转动来增加旋转力量,使跳跃更加稳定。

三、投掷项目技巧田径中的投掷项目包括了铁饼、铅球、标枪等,它们都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投掷项目的基本技巧:1. 姿势和平衡:在投掷时,运动员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平衡感。

身体直立,注意重心的控制,保持稳定的站立姿势。

2. 步伐和旋转:投掷项目通常会采用两步投掷或三步投掷的方式。

在步伐过程中,要保持稳定和平衡,并在投掷的瞬间用上半身的旋转来增加力量。

体测跑步评分标准

体测跑步评分标准

体测跑步评分标准一、速度控制在跑步过程中,控制好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体测跑步的速度控制主要依赖于呼吸和步频。

1. 呼吸:在跑步过程中,呼吸要均匀,不要急促或过于深沉。

一般来说,深呼吸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帮助你保持稳定的速度。

2. 步频:步频是指每分钟迈步的次数。

在体测中,稳定的步频有助于保持速度的稳定。

一般来说,男性每分钟180-200步,女性每分钟160-180步是比较合适的。

二、步频与步幅步频和步幅是跑步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的关系会影响跑步的速度和效率。

1. 步频:是指每分钟迈步的次数。

一般来说,高步频可以增加跑步的节奏感和稳定性,有助于提高速度。

但过高的步频也会增加肌肉负荷,容易导致疲劳。

2. 步幅:是指每次迈步的距离。

大步幅可以增加跑步的距离和速度,但过大的步幅容易导致姿势失衡,增加受伤的风险。

在体测中,合适的步频和步幅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男性每分钟180-200步,女性每分钟160-180步是比较合适的。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跑步距离来调整步幅。

三、耐力水平耐力水平是体测跑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它是指身体在长时间运动或疲劳状态下的承受能力。

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增加身体的耐力。

在体测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跑步成绩。

2. 肌肉力量:肌肉力量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支撑和推进身体,增加跑步的距离和速度。

在体测前,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3. 心理调节:心理调节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疲劳和挑战。

在体测中,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呼吸调节等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

四、技术运用在体测跑步中,正确的技术运用可以提高跑步效率,减少能量消耗和受伤风险。

1. 姿势:正确的姿势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和能量消耗。

在跑步中,身体要保持直立,肩膀放松,手臂自然摆动,膝盖弯曲适度,脚掌着地均匀。

2. 起步:起步要稳,不要急于加速。

在起步时,可以先用较慢的速度适应节奏,然后逐渐加速。

短跑中的步频与步幅关系

短跑中的步频与步幅关系

短跑中的步频与步幅关系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最简短、最强烈的项目之一,它需要选手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在短跑项目中,步频与步幅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选手的速度与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短跑中的步频与步幅关系。

1. 步频的定义与影响步频是指运动员的脚步频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脚步的次数。

步频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的频率与速度。

通常情况下,步频越高,运动员所迈过的步子越多,身体快速地往前推进。

高步频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快地完成腿部的运动,提供更多的推力,从而在短时间内产生更大的速度。

2. 步幅的定义与影响步幅是指运动员每一步跨出的长度,也就是从脚落地到踏出下一步的距离。

步幅的长短直接决定了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每一步的推进力与距离。

通常情况下,步幅越长,运动员每一步的推进距离越大,相应地,速度也会提升。

较大的步幅可以帮助运动员更远地推进身体,更大程度地利用推力,加速到达终点。

3. 步频与步幅的关系步频与步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常说的"互为矛盾"。

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不能同时提高步频与步幅。

增加步频会降低步幅,因为单位时间内的步伐次数增多,时间相对较短,无法保持步幅的长度。

反之亦然,增加步幅会降低步频,因为每一步要跨越的距离增加,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

因此,步频与步幅之间需要选择一个平衡点,找到最佳的组合来实现最快的速度与最佳的短跑效果。

4. 步频与步幅的训练方法为了在短跑中达到最佳的步频与步幅组合,运动员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a) 力量训练:通过重量训练和爆发力练习,增加腿部和核心肌肉的力量,提高突然爆发的能力。

b) 高强度间歇训练:利用短跑负荷强度高,时间短的特点,进行反复的快速冲刺与恢复训练,提高爆发力与恢复速度。

c) 灵活性训练:进行拉伸和关节活动训练,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步幅的长度。

步态中减少能量消耗的运动策略

步态中减少能量消耗的运动策略

步态中减少能量消耗的运动策略以步态中减少能量消耗的运动策略为标题,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改变步行方式来降低能量消耗。

步态是指人体行走时的姿势和动作,它直接影响着我们行走时的能量消耗。

通过改变步态,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消耗,提高步行效率。

第一种策略是调整步幅和步频。

步幅是指每一步的长度,步频是指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通常情况下,步幅和步频是相互影响的。

一般来说,增加步幅会降低步频,而增加步频会降低步幅。

如果我们想要减少能量消耗,可以通过适当减小步幅来增加步频。

这样一来,我们每分钟迈出的步数就会增加,而每一步的距离却相对减少,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第二种策略是调整身体姿势。

保持良好的姿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行走。

首先,保持身体挺直,肩膀放松,这有助于减少能量在身体摆动过程中的损耗。

其次,保持髋部稳定,不要过度晃动。

髋部的稳定性能够减少能量在上下摆动时的消耗。

此外,还可以尽量保持手臂自然摆动,这有助于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第三种策略是调整脚步着地方式。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脚步着地方式有两种,即脚跟着地和前脚掌着地。

研究表明,前脚掌着地的方式相对更加节能。

这是因为前脚掌着地可以减少能量在身体前后摆动时的消耗,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膝盖的冲击。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减少能量消耗,可以尝试改变脚步着地方式,逐渐过渡到前脚掌着地的方式。

第四种策略是利用重心转移。

重心转移是指在行走中将身体重心向前转移,以推动身体的前进。

通过合理利用重心转移,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行走,减少能量的消耗。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尝试将重心集中在身体的前部,然后向前推动身体,以减少每一步时能量的损耗。

除了以上几种策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运动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能量消耗。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在行走时进行一些简单的上肢运动,如摆动手臂或做一些手部的活动,这有助于提高步行的协调性和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鞋子和服装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度,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频与步幅的辩证关系
【摘要】步频与步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对一个人来说在一定速度情况下,步幅的加大将会影响步频,步频的提高也将以减小步幅为代价。

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
间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步频步幅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 G8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09)11-0043-01
我们知道事物是由一对矛盾体构成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步频、步幅就是这
样的一种关系。

它们的对立、统一决定了跑速,在影响跑速的诸多因素中,步频与步幅是其
主要矛盾,步频与步幅的乘积即是跑速。

在一定速度情况下,步频的提高必然使步幅减小,
而步幅的增大又会使步频减少。

所以说它们是对立、统一的。

如何正确地处理这种关系?这
对于实际运动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这一问题做一理论上的分析。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众说不一,观点各异,有的学者认为,步频低是影响运动员成
绩的重要因素,加快步频是提高跑速的重要突破口。

有的认为途中跑的最高速度主要靠步幅
的增加获得的。

各有各的道理。

那么步频与步幅哪个更重要呢?
笔者认为要解决一个矛盾,必要先分析其主要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其他问题便迎刃
而解。

下面举例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若运动员步幅是 160厘米,步频 2.5步/秒,则速度为 4米/秒,可以不改变步频而把步幅增
加 20厘米,或者是保持原步幅不变而把步频加快 0.31步/秒,由此可见,把步幅增加 6.33厘米,步频加快 0.1步/秒,就可以达到目的。

在步幅很大时,这一相互关系就不同了,如步幅为 250厘米,步频 2.5步/秒,运动员可达到6.25米/秒的速度,要把速度提高0.5米/秒(即达到6.75米/秒),则步幅必须增加20厘米,而在保持原步幅情况下,步频只需提高 0.2步/秒。

在跑速更高(步幅为 170厘米,步频为 5
步/秒,速度则为8.5米/秒)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这一相互关系,要把速度提高为9米/秒,则必须把步幅增加 10厘米,把步频增为 0.3步/秒。

这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 0.1步/秒的步
频与 3.3厘米的步幅是等价的。

步幅为 250厘米,步频为 4.6步/秒,则速度可达到 11.5米/秒,要达到 12米/秒的速度,必须把步幅增加 10厘米/秒,或者把步频加快 0.2步/秒。

这里0.1步/秒的步频相当于 5厘米的步幅。

下面是一明显的例子:如果 800米跑运动员的步长为 160厘米,成绩为 2分 2秒,则其平均
步频为 4.1步/秒。

要使成绩达到 1分 19秒,他必须把步幅增加到 180厘米,或者把步频加
快到 4.6步/秒,但是,如果运动员的步幅为 210厘米,成绩 2分 2秒,则平均步频为 3.1步/秒,要把成绩提高到 1分 49秒,可以把步频加快 0.4步/秒,或把步幅再加大 26厘米。

由此可见,如果步频在 160~200厘米之间,最好是通过加大步幅来加大速度。

而步幅在
200厘米以上时,则通过加快步频来提高跑速更为有效。

因前者必须把步频加快 0.5步/秒,
才相当于步幅增加 20厘米;后者步频加快 0.4步/秒,则相当于步幅增加 29厘米。

上述分析明确地说明了在不同情况下,步频与步幅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
以反射性地相互转换,适当减小步幅,而保持速度稳定,可以看作是为了保持这一速度的反
射转换,保持步频加大步幅也是比赛中战胜对手的一个策略,尤其在途中跑中更为重要。

了解了步频与步幅的这种关系,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训练中,应着力发展哪个环节就不言而喻了。

青少年运动训练中,还要考虑一个问题,从生理学角度看,步频受神经系统的兴奋——
抑制的转换速度影响,所以在初期训练中,应注意加强步频的提高,熟练的技术能有效地提
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转换速度而进一步提高步频,当步频达到稳定发展后,通过增加
腿部力量,采取屈蹬技术,增大髋关节灵活性,提高踝关节、掌趾关节的力量及加强手臂的绝对力量来有效地增加步幅,最终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步频与步幅的这种辩证关系,哪一个更重要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运动员及项目特点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步幅、步频组合是最重要的,如果在训练中能经常采用这种组合训练,在比赛中运动员和教练员都能做到胸有成竹。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有不妥之处,望同行给予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