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徐州师范大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资料第一章 商业银行管理学导论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1)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平衡、自我发展;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价值最大化。
(2)在性质上不同于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中介职能、支付职能、信用创造职能、金融服务职能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 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可表述如下:n i i i MaxPV )1()1(1221++++++=πππ ∑=+=nt tt i 1)1(π其中PV 为商业银行的价值,πt 为商业银行在第t 年的利润,i 为适当的折现率。
这一目标模式提出了这样一种经营理念: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时间上可至无穷)形成的。
二、基本目标:“三性”平衡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平衡。
基本目标与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商业银行只有围绕基本目标开展日常的经营活动才能实现其最终目标1.效益性(1)决策指标上,银行在配置每一笔资金时,都要考虑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选取机会成本最低的资产项目,或者在一定的机会成本水平上,选取收入最高的资产项目,以期取得最大的经济利润。
(2)会计指标上,银行在某一考核期内,表现出较高的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运营净收入率和每股利润等。
2.安全性:一是银行投入的信用资金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如期收回,能保持和发展银行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能力;二是银行不会出现因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而影响客户提取存款的情况。
3.流动性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在:时刻满足资金的流动性需求。
根据资金流动性变化规律,运用一定的预测分析工具对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做出正确估计并做出适当的资金安排。
三、“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三性”之间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2.资金的效益性是核心,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是实现效益性的基础。
离开资金的效益性,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就失去存在的价值;离开了这两个基础,资金的效益性就成了空中楼阁。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大纲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大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在借贷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即商业银行运用信用方式将社会上各种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然后依据一定的原则,运用信用方式将这些资金再投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企业单位,满足经济对资金的各种需求。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在办理负债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代理客户支付贷款和费用、兑付现金等,逐渐成为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人、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
信用创造即银行通过在其日常业务活动中发行银行卷和支票等信用工具,以及借助于支票流通,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的资金总额而扩大信用时所发挥的一种职能。
分行制设有总行,又可以设立分支行的银行体制。
又称总分行制。
分支行制的总行一般都设立在大城市,作为分支行,所有业务都同意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
流动性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二、单项选择1、()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A英国 B英格兰 C丽如 D东方2、商业银行能够把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使闲臵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3、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转账、兑换、转移存款等业务,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4、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活期存款,通过转账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5、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是()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6、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古老的功能是()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7、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特殊的功能是()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8、下列银行体制中,只存在于美国的是()A分行制 B私人银行 C国有银行 D单元制9、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是()A单元制银行 B分支行制银行 C银行控股公司 D连锁银行10、实行分支行制最典型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法国D英国1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利机构是()。
第三章商业银行经营学(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储蓄存款
西方国家储蓄的含义:
S = Y-C
现金
内 银行存款
容 有价证券
股票及公司债券
各种保险(财险、寿险、医疗险等)
关于储蓄的概念:
美国指“存款者不必按照存款契约的要求,而是按照存款 机构所要求的任何时间,在实际提取日前7天以上的时间, 提出书面申请提款的一种账户”。
我国的储蓄存款专指是为居民个人积蓄货币和获取利息收 入而设立的一种利率比较高的存款。
该产品适合于对收益要求较高,对外汇汇率及 利率走势有一定认识,并有能力承担一定风险 的客户。
(四)非存款类负债的种类
是指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1.非存款类负债的特点
主动性 成本高 风险大
2.短期借款渠道——商业银行一年期以内的融资
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是商业银行之间利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时间差、 空间差来调剂资金余缺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方式。 最初的交易动机是调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即法定准备 金不足的商业银行向有超额准备金的商业银行借入资金, 这样拆入方就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补足准备金,避免中央 银行的惩罚;而拆出方也可以利用闲余的资金,获取一 定的收益。
发行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信誉好的大公司发行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工具,面值一 般为10万美元,期限在30-270天不等。 在限制混业经营的国家,商业银行可能不能够直接出售自己的商 业票据,但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它们的持股公司或成立单独的子公 司来发行商业票据,并将所得资金用于发放贷款和进行投资。
发行商业票据
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二)银行存款的特点
被动性 派生性
客观性
(三)存款类负债的种类
1.交易账户
所谓交易账户是指私人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 的而开立的支票账户,客户可以通过支票、 汇票、自动取款机、电话互联网和其他电子 设备来提款或对第三者支付款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章节习题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2、信用中介3、支付中介4、商业银行制度5、总分行制6、持股公司制7、流动性8、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二、填空题1、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有、、、.2、按组织方式的区别商业银行可分为、和。
3、商业银行内部职能组织机构一般可分为四个系统,即、、、。
4、商业银行流动性包括和两个方面。
三、判断改错题1、商业银行基本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和证券。
2、银行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从信用活动发展的历史顺序看,是先有商业信用,然后才有银行信用。
3、商业银行经营诸原则具有有机联系,盈利性是目的,安全性是基础,流动性是条件。
4、严格地讲,商业银行的安全性表现在资产无损、规模扩大、信誉提高等方面.四、简答题1、商业银行的性质?2、商业银行具有哪些职能?3、设立商业体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4、什么是盈利性原则?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主要有哪些策略?5、什么是安全性原则?如何保持商业银行的安全性?6、什么是流动性原则?如何保持商业银行的的流动性?五、论述题1、商业银行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管理。
2、对如何建立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谈谈你的看法.3、你对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与合看法如何.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一、名词解释1、核心资本2、附属资本3、外源资本4、内源资本5、风险加权资产6、巴塞尔协议7、资本充足率8、资本性债务二、填空题1、商业银行资本金从经营管理角度观察,具有三大功能,即、、。
2、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分为四个部分,即、、和.3、我国商业银行附属资本主要有、、、。
4、商业银行资本金外部筹措的方式主要有、、。
三、判断改错题1、与工商企业不同,商业银行资本除所有权资本外,还包括债务资本。
2、《商业银行法》规定,在我国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二十亿人民币。
3、银行资本的保护功能体现在客观存在是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利益的最后手段.4、资本金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实力的重要指标,因而数量应越多越好.5、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金与商业银行贷款和投资资产的比率.6、与内部筹措资本金相比,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措资本金是商业银行扩张资本的最重要方式.7、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因其信誉度不高,很难通过发行长期金融债券的方式筹集资本。
第三章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银行笔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一)关于资本充足性的不同看法
(1)银行家,股东的观点: 要求银行资本适度,而不宜过度,即要规避资本过多 稀释利润的坏处,又要避免资本过少不利于业务发 展的害处. (2)存款人的观点: A.建立了存款保险的国家,大额存款户希望银行资 本越多越好,小额存款户不怎么关心; B.未建立存款保险的国家,存款人一般希望银行资 本越多越好. (3)银行监督管理当局的观点: 监督管理当局希望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与管 理保障银行经营的安全,避免金融市场的动荡.
相关概念
普通股(Common Stock) 资本盈余:指银行在发行股票或增发新股时股 票的市场价格与票面价值的差额,即股票的溢 价部分. 未分配利润 股本储备帐户:按银行资产的一定比例提留的 专门用于应付意外事件或预料中的突发事件的 准备金,通常存于股本储备帐户.
(2)优先资本和债务资本
优先资本:银行发行的一种收益固定的 股票(优先股Preferred Stock). 债务资本:以发行资本期票和资本债券 负债而筹集的资本. 资本期票—期限较短,发行额度不同的 银行借据; 资本债券— 是期限较长的债务证券.
二级 资本
扣除
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几个公式 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 几个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权重资产总额] ╳ 100% 资本风险权重资产总额=∑资产╳ 风险权重 一级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资产总额] ╳ 100% 二级资本比率=[附属资本/风险资产总额]╳ 100% 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 资产总额╳ 100%=一级资本比率+二级资本比率 要求: (1)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应达到8%以上,其 中核心资本至少要占总资本的50%; (2)一级资本 对风险资产比率不应低于4%; (3)二级资本内普 通贷款准备金不能高于风险资产的1.25%,次级长 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总分行制:又叫分支行制,它是由一家总行和下设的如干架分支行形成的以总行为中心的庞大的银行网络。
3、集团银行制:又叫控股公司制,即由一个集团成立控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二、简答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具有哪些基本功能?(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又不是一般的企业,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是特殊的银行。
(2)基本功能: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e.调节经济2、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目标以及协调目标之间的矛盾?(论述)安全性:安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盈利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银行的利润最大化。
作为一个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在实现盈利的过程中又要受到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制约,忽视这两者,单纯追求盈利,商业银行的经营必然陷入混乱。
因此,现代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性目标的同时,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
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从盈利性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分为盈利资产和非盈利资产,盈利性目标要求提高盈利资产的运用率,而流动性目标却要求降低盈利性资产的运用率;资金的盈利性要求选择有较高收益的资产,而资金的安全性却要求选择有较低收益的资产。
事实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目标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笔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笔记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名词解释)商业银行概念:指依据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吸收社会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的,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标准和唯一目标的多功能综合性机构。
※※※商业银行的性质(细看清楚)(作业题中出现):(1)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特征(2)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它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一特殊商品(3)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这种特殊体现在它与中央银行(服务对象是金融机构和中央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一种或几种金融服务)的对比。
※※商业银行的职能(记住和理解)(作业题中出现)(应该是考选择判断):(1)支付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为商品交易的货币结算提供一种付款机制。
(2)信用中介职能: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它的意义有三点:①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贷放给资金需求方,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将储蓄货币转化为职能资本,扩大了投资规模③实现资本的续短为长。
(3)信用创造职能:形成派生存款,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4)政策传导职能:国家许多的经济政策需要商业银行的配合(5)信息生产和传递职能:商业银行收集掌握了大量信息资料,既指导自身业务发展也向外界有偿提供。
(6)代理监督职能:一定程度上起着监督企业经营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问答题):它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主体,影响着全社会货币资金的供应数量,聚集了大量社会经济信息,是国家实现宏微观调控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1)效益性原则:指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活动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盈利(2)流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要在资产不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客户存贷款需求的能力(3)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应避免各类风险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的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从整体来看是一致的、统一的,但是也存在矛盾性。
统一性表现在各个原则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矛盾性表现在一个原则的实现和其他原则存在一定冲突。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六版知识重点总结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六版知识重点总结第一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概述1. 商业银行的定义和职能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信用调查、支付结算等业务为主要职能的金融机构,其职能包括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为社会提供信贷服务以及支付结算等。
2. 商业银行的特点和经营特点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存款、发放贷款、信用中介和支付结算等特点,其经营特点包括风险大、经营周期长、信用为本、获利于差和资金运用灵活等。
3. 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存款、贷款业务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业务的转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表现在推动金融体系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1. 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组织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组织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和内部管理机构等,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确保银行的稳健经营。
2.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指银行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防范风险,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活动和过程。
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与反馈。
3.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加强风险监测和内部控制,以及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构,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 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包括确定战略目标、战略规划、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等环节,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
2. 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组织、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等途径,进行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增加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3.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利用和管理银行人力资源,包括招聘、培训、激励、考核和离职等环节,以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效益。
《商业银行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1.试论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金的策略。
1. [题解]商业银行提高资本金有两种策略,即内源资本策略和外源资本策略。内源资本策略是指增加内源资本,即增加以留存收益方式形成的资本;外源资本策略是指通过发行普通股、发行优先股、发行长期次级债券等形式来增加资本。
第三章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
习题
4.资金边际成本是指商业银行每增加一单位可用于投资或贷款的资金所需支付的利息、费用成本。
5.一般担保条件下,借款人贷款到期没有归还银行贷款,担保人即应承担第一还款人责任。
二、单选题
1.按担保合同规定,借款人贷款到期不能偿还银行付款时、按约定由担保人承担偿还贷款的责任,此类贷款称之为。
A.信用贷款B.一般保证贷款C.连带责任保证贷款D.票据贴现贷款
=[(200×8%+300×10%)/(200×85%+300×95%)]×100%
=10.11%
2.利润=贷款收益-存款成本
(1)(10%-7.5%)×100+50×7.5%-50×7%=2.75
(2)(10%-8%)×150+50×8%-50×7%=3.5
(3)(10%-8.5%)×200+50×8.5%-50×7%=3.75
一、判断题
1.×2.√3.√4.√5.√6.×7.√8.×
二、单选题
1.C 2.C 3.A 4.B 5.A 6.D 7.D 8.B 9.B 10. C 11.D 12.B
三、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DE 5.ABCDE 6.ABD 7.BCDE
四、计算题
1.加权平均成本率=全部负债利息总额/全部负债平均余额×100%
(4)(10%-9%)×250+50×9%-50×7%=3.5
商业银行经营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1、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
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金钟道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P5)2、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1930年代大危机后的美国立法,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的风险。
该法案禁止银行包销和经营公司证券,只能购买由美联储批准的债券。
该法案令美国金融业形成了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模式。
允许商业银行以信托的名义代客买卖公司股票。
商业银行普遍设立信托部,通过信托部和银行控股的方式,参与大公司的人事和资本,大量进入非银行金融业务。
(P17)3、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能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的变现成本。
越低,流动性越强。
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
(P24)简答题:1、什么是商业银行?(P1)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确立这些原则?(P15)(一)有利于银行业竞争。
根据经济学原理,经营同质产品的企业最需要竞争。
开展竞争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以国家应当提倡和保护银行业的竞争,允许新银行进入该领域,让各家银行按优胜劣汰规律进行竞争。
(二)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因为银行之间的合理有序竞争可以提高银行经营效率,有利于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过度竞争则可能导致银行破产、倒闭。
而一家银行倒闭会引起各方面连锁的反应,甚至可能触发金融危机,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所以,把保护银行体系安全作为建立本国银行制度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使银行保持适当的规模。
“规模经济”的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企业都具有一个“最合理规模”,在这种规模下,企业的成本最低,利润最优;而大于或小于这一规模,都会引起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笔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商业银行管理导论一、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1. 定义:商业银行是依法成立的,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为主营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2. 特点:- 盈利性:商业银行通过提供服务获取利润,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风险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方式创造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应。
- 服务性:商业银行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满足社会各界的金融需求。
- 法定性:商业银行的设立和运营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1. 性质:- 企业性: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
- 金融性: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参与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
- 信用中介性: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连接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
2. 功能:- 信用创造功能:通过贷款等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创造新的存款货币。
- 支付结算功能:提供汇款、转账、支付结算等服务,促进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 信用中介功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
- 金融服务功能:提供包括储蓄、投资、保险、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 风险分散功能:通过资产组合管理,降低单一风险的影响。
- 政策传导功能:执行和传导货币政策,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三、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1. 安全性: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避免因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
- 资产质量:保持贷款和投资的高质量,减少不良资产。
- 资本充足:维持足够的资本水平,以吸收潜在的损失。
2. 流动性:确保银行能够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和正常经营的流动性需求。
- 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负债结构,确保资金的稳定来源。
- 资产管理: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危机。
3. 盈利性:通过有效的业务经营,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 收入增长:提高贷款和中间业务的收入。
- 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银保监会系统精讲之金融学2(商业银行)

理论攻坚-金融学2(讲义)第三章商业银行一、概述(一)商业银行含义商业银行是以办理存贷款和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
二、商业银行的分类1.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又称分离型商业银行,主要存在于实行分业经营体制的国家。
其基本特点是:法律规定银行业务与证券、信托业务分离,商业银行不得兼营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不能直接参与工商企业的投资。
2.全能型商业银行全能型商业银行亦称“综合性商业银行”。
可以经营长短期资金融通及其他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与分离型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的业务要广泛得多,经营的主动权和灵活性也大得多。
全能型商业银行不但从事短期资金融通业务,而且从事长期信用业务或直接投资于工商企业,还经营信托、租赁、证券等业务,并提供代理、咨询等服务。
【习题演练】1.(单选)全能银行制在以()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广为流行。
A.瑞士B.英国C.德国D.比利时第二节商业银行业务(一)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重要基础。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分为存款业务和非存款业务。
(一)存款业务存款是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其中,人民币存款分为个人存款、单位存款和同业存款。
1.个人存款业务个人存款又称储蓄存款。
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
个人存款业务包括个人活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个人通知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保证金存款。
2.单位存款业务单位存款业务又称对公存款,是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将货币资金存入银行,并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行为。
3.人民币同业存款因支付清算和业务合作等的需要,由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于商业银行的款项。
同业存款属于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此相对应的概念是存放同业,即存放在其他商业银行的款项,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三章(有作业)

3、银行资本结构的限制:
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
的50%。 4、银行资本项目的扣减规定: 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资本中扣除以下项目:
A、商誉;B、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 本投资;C、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 资本投资。
(二)《新巴塞尔协议》的重大创新
1、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规定: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市场及操
作风险的资本要求 当局的监管 信息披露(市场法则的约束) 2、信用风险计量的标准法与内部法 3、标准法中可以用评估机构的评级结果确定风
险权重 4、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
(三)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彭建刚》P.20-
例如,商业银行为了可赎回优先股或可赎回资本债券,或 者为了偿还债券本息,往往建立偿债基金。在证券发行条 款中常常要求商业银行每年或每半年提出一部分资金建立 偿债基金,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有时,商业银行也根据 本身的经营目标划转资本准备金。资本准备金是逐年累积, 一次或多次使用的,也是商业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一、《巴塞尔协议》的背景》的基本内容
《戴国强》P.46-
1、资本的分类及结构限制 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一级、二级资本) 附属资本≤核心资本 长期次级债务≤核心资本×50%
2、规定资产的风险权重《戴国强》P.47-48 表内资产的权重 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 3、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
3、混合型权益资本(混合型证券)
这种新的资本工具将债务的特征与股票的某些特征结 合起来。
符合监管当局一级资本的标准:利息支付非累积、可 强制转换为永久性权益工具
商业银行管理学_李志辉_第三章商业银行理论

第三章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一、客观题一.单选题1. 银行的证券投资组合中哪类债券基本不存在信用风险,安全性高,可在二级市场转让占有较大份额,并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A、公司债券B、政府债券C、公司股票D、共同基金2. 银行承兑行为反映在未清结承兑余额未结清的客户对银行承兑的负债表中未清结承兑余额方的哪个账户中?A、未清结承兑余额B、未结清的客户对银行承兑的负债C、证券投资D、其他资产3. 在评价银行流动性风险时下列哪个指标的设计考虑了银行一些表外业务的影响?A、证券资产/总资产B、预期现金流量比C、现金资产国库券/总资产D、净贷款/总资产二.多选题1. 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哪些?A、库存现金B、在途托收现金C、代理行存款D、在央行的存款2. 在评价银行绩效当中,营业收入比率或称资产运用率,可分解为下面哪些重要部分A、股本收益率B、资产的平均利息收益率C、资产的平均非利息收益率D、净利息收益率3. 银行主要承担的风险包括下列哪些?A、信用风险B、流动性风险C、利率风险D、清偿力风险三.判断题1. 损益表又称利润表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状况的报表,是静态的会计报表对错2. 资产收益率是管理效率指标,反映银行管理层将银行资产转化为纯收入的能力。
对错二、主观题1.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项目有哪些?其重要程度如何?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按设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报告日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
银行资产项目:现金资产一般包括银行库存现金、在途托收现金、代理行存款和在央行的存款四部分。
现金资产是唯一可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项目,也是银行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和贷款请求,因而被称为一级准备。
但现金资产基本上是无收益的,因而银行在经营中总是力图在缴足准备金,确保银行流动性的前提下减少现金资产的持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黄亚钧-参考答案-第3章

第三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1.概念解释:资本的双重性资本适度《巴塞尔协议》经济资本内源资本与外源资本答:略。
2.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内容是什么?答:(一)优先股(Preferred Stock)优先股和普通股均是商业银行所有权的凭证,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是,优先股股东比普通股股东享有更为优越的待遇,即享有优先支付的固定比率的股息;在公司发生兼并、重组、倒闭、解散、破产等情况时,优先股股东比普通股股东优先收回本金;在股息收入纳税时,优先股股东往往获得部分股息免税的优待。
因此,在很多方面,优先股更与债券相像,是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一种证券。
(二)普通股股权1.普通股(Common Stock)2.资本盈余(Capital Surplus)3.留存盈余(Undivided Profits)(三)长期资本性票据和资本性债券(Long-term Capital Note and Capital Debenture)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发行长期资本性票据或资本性债券来筹集资金。
长期资本性票据与资本性债券从本质上看与一般债券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规定有固定利息率与期限的金融工具,不过,其期限一般很长,往往在10年以上。
我们把长期资本性票据和资本性债券通称为资本债券。
(四)补偿性准备金(Compensative Reserves)补偿性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出来的准备金。
补偿性准备金可分为两种,即资本准备金和贷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
资本准备金又可称作资本储备,是指商业银行从留存盈余中专门划出来的,用于应付即将发生的有关股本的重大事件的基金。
损失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而建立的基金。
3.如何理解银行资本充足性与资产增长的关系?答:商业银行的成长,一般是用其资产的增长来反映的。
资产增长、资产的收益状况以及股息发放比率等与商业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知道,银行资本筹集分作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两种方式,外源融资主要采用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长期债券等方式进行,而内源融资主要通过获取留存盈余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优点:扩大了银行资金组合的范围,增强了商业银行 的盈利性。
➢ 不足:对短期证券变现的外部环境考虑得少。
3. 预期收入理论
➢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它在商业 性贷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银行资产业务的 选择范围。这一理论认为: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 能力,取决于将来的收入即预期收入。
1.安全性原则 • 安全性原则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 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够随 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 为实现安全性目标,商业银行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筹措足够的自有资本,提高自有资本在全 部负债中的比重。 2) 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3) 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2.1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2.1.1 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 1.高负债率 2.高风险性 3.监督管制的严格性
2.1.2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商业银行经营高负债率、高风险性以 及受到严 的统一。
▪ 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就是 在保证资金安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 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盈利。这又称为 “三性”目标,“三性”即“安全性、 流动性、盈利性”。
2.3.1 资产管理方法 ▪ 资产管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管理理论,它 主要包括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法与线形规划 法。
1. 资金总库法 :又称资金汇集法,或者资金
集中法。
• 基本操作程序:由银行将来自各种渠道 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金池” 或称作资金总库,将“资金池”中的资 金视为同质的单一来源,然后将其按照 资产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梯次分配。
➢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 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 达到目的。
➢ 优点:
• 负债管理理论意味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的创 新,它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观念,为 银行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
➢ 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
°通过借款融资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不仅提高了银 行的融资成本,而且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2. 流动性原则 ▪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存 以及银行支付需要的能力。 ▪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 ✓资产的流动性: • 资产变现的成本 • 资产变现的速度 ✓负债的流动性: • 取得可用资金的价格 • 取得可用资金的时效
▪ 为满足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做 到的几点:
1) 调整资产结构,维持流动性较好的 资产的适度比例。
➢ 背景: 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第二次大战以后。 ➢ 积极的意义:
• 克服了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 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 ➢ 不足之处:
• 银行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建立在银行主观判 断的基础之上,可能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经营风 险。
2.2.2负债管理理论
➢ 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商业 银行。
✓ 优点:安全性 ✓ 局限性:
1) 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 2) 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 3) 忽视了贷款自偿性的相对性
2. 转移理论
➢ 转移理论又称转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资 产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因而不必将资 产业务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上,也可以将资金的一 部分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证券上,作为银行资产的 二级准备,在满足存款支付时,把证券迅速而无损地 转让出去,兑换成现金,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与劳务收入等; • 商业银行的业务支出包括:
✓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借入资金的利息支 出、贷款与投资的损失以及工资、办公费、 设备维修费、税金支出等。
根据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主 要内容,商业银行追求盈利水平的提高 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非盈利资产,提高盈利性资产 的比重。 2)降低资金成本,扩大资金来源。
3)加强经济核算,节约管理费用开支。
4.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权衡的原则 首先,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客观要求。 其次,安全性与盈利性是一对矛盾。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保证信贷资金 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统一。
2.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2.2.1资产管理理论
▪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由于银行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吸 收活期存款,提存的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管理 起不了决定作用;但是银行掌握着资金运用的主动 权,于是银行侧重于资产管理,争取在资产上协调 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问题。
2) 加强负债管理,注重从负债方面 来满足银行经营的流动性要求。
3) 加强流动性管理,实现流动性管 理目标。
3. 盈利性原则 ▪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 的能力,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动力。
▪ 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业务收入与业务支 出的差额
• 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包括:
2.2.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期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总结了资产管 理和负债管理的优缺点,通过资产与 负债结构的全面调整,实现商业银行 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目标的 均衡发展。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 流动性问题 2. 风险控制问题 3. 资产与负债的对称
2.3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学习目标
•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 盈利性三原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 也正是在“三性”原则的指导下完善和发展起来 的。
•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经 营原则,了解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演变过程, 基本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并能够加以 运用,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利率风险管 理,本书将在第16章给予详细阐述。
▪ 资产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 商业性贷款理论 ▪ 转移理论 ▪ 预期收入理论
1. 商业性贷款理论
➢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 因此它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 的短期自偿性贷款。
➢ 背景: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 ➢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