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维修 项目5 充电系统检修

新能源汽车维修 项目5 充电系统检修

任务一
活塞连杆快组充故系障统诊的断检与修修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描述快充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2.能说出快充系统的控制原理; 3.能分析快充系统常见故障。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别实车中快充系统的部件; 2.能正确检修快充系统故障。
建议学时
8学时
任务描述
一辆北汽EV200轿车,行驶673km。车主反应快充无法充电,仪表板 上的充电线连接指示灯和电池组充电指示灯均不亮。如果你是维修技师,你 能正确排除充电系统故障吗?
信息收集
1.快充系统的组成
(2)快充接口。 BMS与数据采集终端快充CANH与CANL之间分别串联了一个120Ω的电阻,从
快充口测量S+与S-之间的阻值应为两个120Ω电阻的并联值60Ω,如图5-4所示。
图5-4 快充CAN总线终端电阻和相关线束
信息收集
1.快充系统的组成
(3)快充线束。 连接快充口到高压盒之间的线束,如图5-5所示。
图5-5 快充线束
信息收集
1.快充系统的组成
(4)高压控制盒。 高压控制盒(也称配电盒)是将由快充线束输入的高压直流电经过动力蓄电池
高压线束输送到动力蓄电池,同时完成动力蓄电池电源的输出及分配,如图5-6所示。
图5-6 高压控制盒
信息收集
1.快充系统的组成
(4)高压控制盒。 高压控制盒内有PTC控制板、PTC熔断器、空调压缩机熔断器、DC/DC熔断器、
1.快充系统的组成
(2)快充接口。 快充接口各针脚定义如下。
DC-:高压输出负极,经过高压控制盒快充负继电器,输出到动力蓄电池高压负极。 DC+:高压输出正极,经过高压控制盒快充正继电器,输出到动力蓄电池高压正极。 PE(GND):车身搭铁,接蓄电池负极。 A-:低压辅助电源负极,接蓄电池负极。 A+:低压辅助电源正极,为12V快充唤醒信号,经过熔断丝FB27。 CC1:快充连接确认线,属内部电路,CC1与PE之间有一个1000Ω的电阻。 CC2:快充连接确认线,接VCU T121/17脚。 S+:快充CANH,与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BMS及数据采集终端通信。 S-:快充CANL,与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BMS及数据采集终端通信。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与放电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与放电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与放电控制系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电动汽车作为新型的出行方式,其电池充电和放电控制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就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与放电控制系统进行探讨。

一、电池充电原理电池充电是指将原先被用过的电池内的电荷全部或部分地恢复,使电池重新获得储能能力的过程。

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方式分为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两种。

交流充电是将电能由电网供给充电器,由充电器将电能转换为交流电供电给电动汽车电池;而直流充电是由充电桩将电能转换为直流电,直接供应给电动汽车电池充电。

电动汽车电池充电需要注意的是,充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电流和电压,以确保电池正常充电,不会烧毁电池或者对充电设备产生危险。

因此,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系统必须具备合理的控制策略和系统保护措施,确保安全性能。

二、电池放电原理电池放电是指电池将其内部储存的电荷释放出来,通过电流进行空气/液体电池等方向的运动,转换为机械或其他形式的能量,用于电动汽车驱动。

电动汽车电池放电方式分为直流放电和交流放电两种。

直流放电是将电池内储存的能量通过电路转化为直流电能输出到驱动电机;而交流放电是将电池内储存的能量转换为交流电输出到电机,然后利用电子器件进行同步和波形调制,驱动电机进行正常运转。

电动汽车电池放电需要考虑的是,不同类型的电池在使用状态、放电性质等方面都具备较大的差异性,其放电结束电压、放电曲线等参数也存在变化。

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电池放电控制必须进行精细化设计,并合理控制放电速度和电压,以避免电池过早损坏或者驱动电机运行异常。

三、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被称为“电池管理系统(BMS)”。

BMS是电动车电池的核心控制部件,它具备电池状态监测、电池充电与放电控制、安全保护等多重功能,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电池充电和放电的精准控制,以确保电池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能。

电池管理系统需要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电池的特征和充放电控制的需求,以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和算法。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认知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认知

三、 新能源汽车充电操作
➢ 不要使用损坏的充电电缆。 ➢ 为高电压动力电池充电时,充电插头和充电电缆可能会变热。如果变得过热 ,则充电插座不适用进行充电或充电电缆已损坏。应立即中止充电并让电气专业 人员进行检查。 ➢ 反复出现充电故障或中断情况时,联系具有资质的维修人员。 ➢ 仅使用防潮和防侵蚀的插座。 ➢ 不要用手指或物体接触插头触点区域。 ➢ 切勿自行维修或改进充电电缆。 ➢ 进行清洁前将电缆两侧均拔出,注意电缆不要浸入液体内。 ➢ 充电期间不允许进行自动洗车。 ➢ 仅在经过电气专业人员检查的插座上进行充电。 ➢ 在不了解基础设施/插座上充电时,遵守用户手册内的特殊说明。在车上将充 电电流设置为“较低”。
二、 新能源汽车充电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电动汽车用户可租用充满电的蓄电池,更换需要充电的蓄电池,有利于提高 车辆使用效率,也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2)对更换下来的蓄电池可以利用低谷时段进行充电,降低了充电成本,提高了 车辆运行经济性。 3)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解决了充电时间乃至蓄存电荷量、电池质量、续驶里 程不足及价格高等难题。 4)可以及时发现电池组中单元电池的故障,对于电池的维护工作将具有积极意 义。电池组放电深度的降低也将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寿命。 应用这种方式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是:电池与电动汽车的标准化;电动汽车的 设计改进、充电站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电池的流通管理等。
一、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结构组成
如图是比亚迪E6 车载充电器接线 端子功能图。
比亚迪E6 车载充电器端子功能图
一、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结构组成
4)车载充电器技术参数 比亚迪E6车载充电器的技术参数如表所示。
比亚迪E6车载充电器技术参数表
一、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结构组成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主要是指电动汽车的供电设备和设施,它是电动汽车运行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充电设备、充电桩、充电站等。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建设与运营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电设备充电设备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核心,它主要包括充电器和电池组。

充电器是将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源供给电池组充电的设备,电池组是储存电能的元器件。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较大,所以充电设备的功率较大,可以快速为电动汽车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

二、充电桩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电动汽车用户进行充电的设备。

充电桩包括充电接口、显示屏和支付终端等,用户可以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操作,并通过显示屏查看充电状态和充电信息。

支付终端可以方便用户进行充电费用的支付。

充电桩的建设和布局需要考虑用户的充电需求和充电点的密度,以便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三、充电站充电站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集中充电设施,通常由多个充电桩组成。

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充电设备的数量和功率,以满足大量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充电站一般部署在交通便捷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城市中心、居民小区和商业区等。

充电站可以提供多个充电桩同时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和充电容量。

四、充电网络充电网络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充电设施之间的连接和管理系统。

充电网络可以实现充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包括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充电时间和充电费用等信息。

充电网络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和远程支付,提高了充电系统的智能化和便捷性。

五、充电策略充电策略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合理利用电力资源和充电设备而制定的一套充电规划和管理方案。

充电策略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电网负荷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充电系统的利用率和稳定性。

充电策略可以根据用户的出行计划和电池容量进行充电计划,以保证用户的出行需求和电池寿命。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及应用分析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及应用分析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及应用分析摘要:截止至2021年末,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78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的数量占据了保有总量的80%,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电动汽车作为其重要类型之一,因具有节能高效、污染小的优点而逐渐占据汽车市场的重要地位。

电动汽车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的差异较大,其主要是以充电的形式来储能,消费者在购置电动汽车后需要使用充电桩来满足日常的充电需求。

而这对区域内的电力资源和充电装置配置情况有较高的要求。

就常规的电动汽车充电模式来看,其有常规充电、快速充电、快速更换电池等多种,需要对其充电系统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以确保电动汽车充电的进步与发展。

基于此,在结合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技术原理和运作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利于推进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市场与公众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分析引言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进入到了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在改变公众生活的同时也对现有的充电系统技术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不同的充电模式、充电时长和充电系统都会对其运行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电动汽车充电桩、选择充电技术时需要结合汽车的特点和需求,并对各种影响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行考察,从而保证电动汽车的稳定运行,帮助司机在行驶范围内找到最短距离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进而解决公众需求。

且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量日益激增,其日平均用电量数量将会持续上升,这为城市充电站的建设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分析电动汽车的发展非常迅速,日益成为公众选择交通工具的主流,其发展依赖于充电系统的发展。

充电系统技术主要由充电设施、充电方式、PLC技术等几部分构成。

其中,充电设施就是电动汽车电池蓄电的重要基础,是其动力的最主要来源,包括充电站、充电桩和换电站。

其中充电站主要由配电室、充电区、监控区和维护区等多部分构成,能够满足多汽车的充电需求,且基础设施的安全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测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测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测与维修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了未来的趋势。

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来源便是电能,这也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充电系统。

然而,由于充电系统的复杂性,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和维修。

1.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组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主要由电池组、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插头和线束等组成。

电池组是储存电能的关键部件,充电机则是将电源输出的电能转化为电池组可接受的电能。

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电池组的状态,保证电池组的安全和寿命。

车载充电插头和线束则是用于将电能从充电桩传输到电池组的重要部件。

2.充电系统故障的表现当充电系统出现故障时,车主通常会遇到以下几种表现:(1)充电速度变慢或无法充电:这可能是充电机故障或是电池组问题导致的。

(2)电池电量不足或充不满:这可能是充电机输出功率不足或者电池组本身问题导致的。

(3)充电插头或线束损坏:这可能导致电能传输不畅或者无法传输。

3.充电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当充电系统出现问题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和维修。

一般情况下,充电系统的故障可能是由于充电机、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插头和线束等任何一个部件出现故障所导致的。

因此,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车主反映的问题进行逐一排查。

在进行充电系统维修时,技术人员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如电池分析仪、充电机测试仪、电子万用表等,来检测和诊断故障。

在修复故障后,还需要进行充电系统的功能测试,以确保充电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4.充电系统的维护除了在出现故障时进行检测和维修之外,充电系统的维护也很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充电系统维护方法:(1)定期检查电池组的电量和状态:电池组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定期检查电量和状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保持充电插头和线束清洁:充电插头和线束的损坏会影响充电速度和充电效果,保持其清洁可以减少损坏的发生。

(3)定期检查充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的工作状态:充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会导致充电效率下降或者无法充电,定期检查工作状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第1章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概述

第1章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概述

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
31
1.3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程状态简述 1.3.1动力蓄电池内部功能组件
动力蓄电池内部由单体蓄电池、母排、蓄电池模组、电压检测器件、电流检 测器件、温 度检测器件、绝缘监测器件、直流接触器、线束与插接器、电 池管理系统等组成。
8)直流接触器:安装在充电设备的直流输出侧和动力蓄电池内部的正负母 线上,实现充、放电时接通、断开主回路的作用,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它具 备耐高电压、大电流的特性。
电动汽车主要的充电模式: 充电模式2:
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
12
1.1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概述 1.1.2充电模式
充电模式:连接电动汽车到电网(电源)给电动汽车供电的方法。
电动汽车主要的充电模式: 充电模式3: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交流电网 (电源)时,使用了专用供电设 备 ,将电动汽车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并且在专用供电设备上安装了控制导引 装置。
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
19
1.2充电系统的构成及相关术语
充电系统:直流充电(快充),交流充电(慢充)。
快充系统:一般使用工业AC380V三相电,经过大功率直流源模块后, 将直流电通过枪、线连接到动力蓄电池进行充电。 快充系统主要部件包含了电网电源、供电设备、快充接口、高压配电装置、 动 力蓄电池、BMS。
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
35
1.3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程状态简述 1.3.2动力蓄电池充电与停止充电条件
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
36
1.3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程状态简述 1.3.2动力蓄电池充电与停止充电条件
动力蓄电池能否在充电系统中充电成功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动力蓄电池自身的 状态是否满 足充电条件。
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直流充电系统和交流充电系统。

直流充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中的一种常见方式。

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电源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其传递到充电桩上。

充电桩是用于连接电源和新能源汽车的设备。

当新能源汽车连接到充电桩时,充电桩会识别车辆的类型和电池情况。

然后,充电桩会通过直流充电连接器将直流电传输到车辆的充电端口。

在充电端口,直流电会经过车辆的充电控制器进行处理和管理,以满足电池的充电需求。

充电控制器会监测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并根据电池的状态进行调整和控制。

当电池充满或达到设定的充电目标时,充电控制器会停止供电。

交流充电系统也是一种常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方式。

其工作原理稍有不同。

在交流充电系统中,电源将交流电传输到充电桩上。

类似于直流充电系统,充电桩会识别车辆的类型和电池情况。

然后,充电桩会将交流电通过交流充电连接器传输到车辆的充电端口。

车辆的充电控制器会对交流电进行处理和管理。

与直流充电系统不同,交流充电系统需要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才能进行充电。

因此,在车辆的充电控制器中,交流电会经过变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并根据电池需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充电控制器同样会监测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并在充电完成或达到设定目标时停止供电。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交流电或直流电传输到车辆的充电端口,通过充电控制器对电压和电流
进行调节和管理,以实现对汽车电池的充电。

不同的充电系统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其故障分析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其故障分析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其故障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清洁能源车辆的代表,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系统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其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概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主要包括充电接口、智能充电桩、充电线路、电池以及控制器等部分。

充电接口是新能源汽车与外部充电桩连接的通道,智能充电桩则是提供电能输入输出的设备,充电线路负责传输电能,电池则是储存电能的关键组件,控制器则是调控整个充电系统运行的大脑。

这些组件密切配合,确保新能源汽车能够顺利充电,并实现高效稳定的充电效果。

二、充电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1. 充电接口故障充电接口作为新能源汽车与外部充电桩连接的关键部分,其故障将直接影响充电效果。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接口接触不良、接线松动等,导致充电桩无法正常与汽车通信,影响充电的进行。

解决方法通常是及时清洁接口,检查接线是否牢固。

2. 智能充电桩故障智能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外部充电设备的核心,其故障会造成充电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充电的情况。

常见的故障包括断电、充电功率异常、充电功率无法调节等,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电源问题等引起的。

解决方法一般是检查电源供应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更换设备。

3. 充电线路故障充电线路作为传输电能的关键通道,其故障将导致电能传输受阻,影响充电效果。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线路老化、绝缘破损等,造成电能传输不畅。

解决方法是定期检查线路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更换线路。

4. 电池故障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储存电能的关键组件,其故障将导致新能源汽车无法正常充电。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电池内部损伤、容量下降等,造成储能能力减弱。

解决方法一般是及时更换电池。

5. 控制器故障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大脑,其故障将导致整个充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控制器程序异常、通讯故障等,造成充电无法启动或无法停止。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组成与充电原理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组成与充电原理

二、充电系统工作原理
3、直流充电工作原理 利用直流充电桩对电动汽车充电,充电过程如下: (1)将车辆插头和插座插合后,车辆的总体设计方案可以自动启动某种触发条件,通过互锁或 者其他控制措施使车辆处于不可行驶状态。 (2)操作人员对非车载充电机进行充电设置后,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通过测盘检测点1的电压 值判断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是否已完全连接,如检测点1的电压值为4V,则判断车辆接口完全连接,非 车载充电机控制电子锁锁止。 (3)在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后,如非车载充电机完成自检,则闭合接触器K3和K4,使低压辅助供 电回路导通,同时开始周期发送充电机辨识报文;在得到非车载充电机提供的低压辅助电源供电后, 车辆控制装通过测量检测点2的电压值判断车辆接口是否已完全连接;如检测点2的电压值为6V,则车 辆控制装置开始周期发送车辆控制装B(或电池管理系统)辨识报文,该信号也可以作为车辆处于不可 行驶状态的触发条件之一。
图5-2-5 车载充电器高压线束连接
一、充电系统的组成
4、充电指示灯 充电指示用不同的颜色(通常是绿、黄、红三种颜色)来说明电量状态。充电指示灯的 功能和在车辆上的位置因车型而已。表5-2-1是江淮电动充电指示灯功能。
表5-2-1 江淮电动车充电指示灯的功能
一、充电系统的组成
4、高压配电箱(PDU) 高压配电箱是新能源汽车集中高压配电设备,是动力电池与各高压设备的电源和信号传递的桥梁 ,如图5-2-6所示。
二、充电系统工作原理
3)充电过程中 (1) 充电过程中,车辆控制装置可以对图6.16中检测点3的电压值及PWM信号占空比进行监测, 供电控制装罝可以对图6.16中检测点1的电压值进行监测。 (2) 在充电过程中,当充电完成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满足充电条件时,车辆控制装置发出充电停 止信号给车载充电机,车载充电机停止直流输出、CAN通信和低压辅助电源输出。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充电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充电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充电系统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充电系统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具备了便捷、高效、安全等诸多优势,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出行体验。

一、智能充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智能充电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

其基本原理包括充电桩与车载电池之间通过通信传输充电需求和状态信息,实现精确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以及动态调节充电速度等功能。

通过智能充电系统,既保障了电池的安全和寿命,又提高了充电效率,使得用户更加愿意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智能充电系统的主要特点1. 能力识别与诊断:智能充电系统能够通过内置的智能芯片,识别车辆型号和电池类型,从而准确掌握每一辆车的充电需求,实现个性化的充电诊断与调整。

2. 充电通信与控制:智能充电系统支持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通信交互,实现充电模式自动设置和充电参数的远程调整。

同时,还能实时监测车辆和充电桩的状态信息,并进行智能控制,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

3. 快速充电技术:智能充电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快速充电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车辆充满,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4. 环境友好性:智能充电系统采用了高效的充电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三、智能充电系统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智能充电系统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智能充电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智能充电系统能够进行精准的充电模式设置和电池状态监测,有效延长电池寿命。

再次,智能充电系统通过车辆与充电桩的通信交互,提供更方便、灵活的充电服务。

最后,智能充电系统的环境友好性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排放,有助于保护环境。

2. 挑战智能充电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智能充电系统需要与各种不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适配,需要充分考虑车辆的充电需求和系统的兼容性。

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 项目五 充电系统检修

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 项目五 充电系统检修

2. 直流 (快充) 充电桩和充电接口选择 (1) 快充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和主要参数,如图 5-18 所示。 (2) 快充充电口 快充充电口位置如图 5-19 所示。
一、比亚迪秦 ProEV 充电系统检修 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① 将检修车辆开进维修间; ② 检查蓄电池电压, (标准电压值: 11V~14V, 如果电压值低于 11V, 在进行下一步之前先充电或 或更换蓄电池) ③ 参考故障诊断表,(现象不在故障诊断表中, 进行第④步, 全面诊断, 现象在故障诊断表中,之间 进行第⑤步) ④ 全面诊断; ⑤ 调整,维修或更换; ⑥ 确认测试; ⑦ 结束。
学习目标
一、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结构组成 充电系统是电动汽车主要的能源供给系统,图 5-1 是动力汽车充电系统的简单示意图,电动汽
车充电系统主要由充电桩、 充电线束、 车载充电器、 高压控制盒、 动力蓄电池、 DC / DC变 换器、 蓄电池以及各种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等组成对于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高压 蓄电池充电系统是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之一,其功能是将电能转化为车载高压蓄电池的电能,高压蓄 电池充电系统主要由充电器、 充电设备和车载充电接口三部分组成。
2.充电设备 (1) 移动充电包 (2) 充电桩
1.车载充电器
3.车载充电接口
二、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主要有常规充电、 快速充电、更换电池充电、 无线充电等方式。
1 1.常规充电
2 2.快速充电
3.更换电池充电 3
4 4. 无线充电
三、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1.充电系统低压设计的功能 充电系统低压部分主要是用于低压供电及控制信号。 (1) 车载充电器相关低压部分 (2) DC / DC 变换器低压部分
2.快充充电系统组成和原理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认知与检修-电子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认知与检修-电子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教案教学过程图2-1交流充电桩2.直流充电(DCcharging)指通过直流电对带充电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组充电。

进行直流充电时,直流电被输送到动力蓄电池组,由充电站来调整动力蓄电池组的充电电压。

如图2-2所示图2-2直流充电桩3.充电器(Charger)指将电气设备或其他电能供应设备输出的交流电,转变成直流充电电流的设备。

车载充电器安装在车辆上,而非车载充电器则是EVSE的一部分。

如图2-3所示图2-3充电器4.充电插头(Chargeconnector)充电插头即充电枪,插入汽车充电端口对动力蓄电池组充电。

在北美地区,一级和二级充电插头遵循SAE标准J1772,该标准规定了充电插头的形状、电路和通信协议。

如图2-4所示图2-4充电插头5.充电口或充电插口(Chargingport或Chargeinlet)指安装在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的电气插座,通常位于保护盖后面。

充电端口或充电插口的技术标准必须与插入车辆的充电插头一致,才能进行充电。

如图2-5所示图2-5充电口6.充电电缆(Chargingcable)一级交流充电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一端插入车辆,另一端插入220V墙壁插座。

如图2-6所示图2-6充电电缆7.充电桩(Chargingstation)一种用来将电能输送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的固定设备(通常安装在家庭车库、工作地点、停车装置或公共区域)。

充电站可能如220V电气插座那样简单,也可能是适合多种车型、多种充电标准的复杂充电装置。

一些公共充电站可免费使用,而有些则需缴费,并由专人操作。

如图2-7所示图2-7充电桩四、常用充电方法在日常人们使用电动汽车时一般采用的有恒流充电方式或恒压充电方式,在实际生产应用实践中,经过大量的实践后人们一步步对其进行改进,研究开发了许多不同的充电方式。

接下来介绍目前常采纳的一些充电方法,在如下的充电电路图中,用虚线表示充电电流的大小,用实线表示充电电压的大小。

2017 款比亚迪E5 纯电动车充电系统故障与排除

2017 款比亚迪E5 纯电动车充电系统故障与排除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结构;常见故障排除
1 比亚迪电动汽车概述
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的佼佼者, 近几年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为了抢占新 能源市场,技术研发等方面已经日渐成熟。 相对于其他欧美、日本等国家传统汽车多年 的研究和发展,我国想要超越可能性微乎其 微,新能源领域将是突破方向,加上混动版 领域日本、德国发达国家起步比中国又快, 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了技术壁垒,而纯 电动汽车领域相对空白,因此想要实现我国 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纯电动领域将是一个突 破口。之前购买车你想到的会是价格、操控、 配置、空间方面,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横 空出世,或许大家伙儿关注的并不是只有价 格、操控了,更加关注是续航和充电问题。 我们来分析下新能源电动车的优点和缺点:
电机输出唤醒是否正常。 (3)DC/DC 转换器不工作 应检查连接器是否正常连接,检查高压
熔丝是否熔断,检查使能信号是否输入。 5.2 常见的慢充故障案例分析及诊断 下面以 2017 款比亚迪 E5 纯电动车为案例,
分析一种比较常见的故障现象:该辆汽车充电 枪与充电桩已经连接,仪表盘显示灯亮,但是 无法充电,并且该辆汽车是无其他故障。
优点:第一,排气近乎零污染,电池污 染问题随着发展可循环回收利用就可以实现 减少污染问题。第二,新能源汽车不限号, 目前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一牌难求,通过摇 号的希望微乎其微,这也是政策的优势。第三, 省钱,传统汽车同样路程需要的费用比新能 源汽车要高很多。
缺点:第一,充电问题。现在国内充电 设施还不完善,虽然有充电桩补贴,但安装 和维修也是一大问题,公众场所充电桩的缺 乏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出行。加上目前大 多数充电桩只是慢充,充满需要 6 ~ 8h,如 果车主有急事弊端就无限放大。第二,续航 里程短。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续 航里程技术水平在 350Km 左右。由于我国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充电系统
2.电动汽车充电方式
(1)传导式充电方式 传导式充电方式又称接触充电方式,接触充电方式通
常采用传统的接触器控制,使用者把充电电源接头(插头) 连接到汽车上(插座),即利用金属接触来导电。 接触充电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技术成熟、工艺简单和成本 低廉。接触充电方式的缺点是:导体裸露在外面不安全, 而且会因多次插拔操作,引起机械磨损,导致接触松动, 不能有效传输电能。接触式电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安全性 和通用性,为了使它满足严格的安全充电标准,必须在电 路 上采用许多措施使充电设备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安全充电。
第五章 充电系统
5.2 充电接口
充电接口是指用于连接活动电缆和电动汽车的充电部 件,它由充电插座和充电插头两部分组成,是传导式充 电机的必备设备,充电插头在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插座进 行结构耦合,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GBT 20234.2-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 口》和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两个国家标准,对充电接口进 行了规范。
第五章 充电系统
(2)快充接口定义 快充接口如图5-3所示,各端子含义如下表5-4所示:
图5-3 快充接口
第五章 充电系统
表5-4快充接口各脚含义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端子名称 DC+ DC— PE S+ SCC1 CC2 A+ A—
作用 直流电源正 直流电源负 保护接地(PE) 充电通信CAN_H 充电通信CAN_L 充电连接确认 充电连接确认 低压辅助电源正 低压辅助电源负
第五章 充电系统
中电流充电方式主要应用在购物中心、饭店门口、停车 场等公共场所的小型充电站。小型充电站的充电电流为30〜 60A,充电功率一般为5 ~20kW,采用三相四线制380V供电或 单 相220V供电,计费方式是投币或刷卡,用户只需将车停靠在 小型充电站指定的位置上, 接上电线即可开始充电。该方式 的充电时间是:补电1~2小时,充满5 ~8小时(充到 95%以 上),在小型充电站使用中电流充电1小时,电动汽车的行驶 里程可增加40km。

描述
简图

模 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交流电网
式1 (电源)时,在电源侧使用了
符 合 GB2099.1 和 GB1002 要 求 的
插头插座,在电源侧使用了相
线、中性线和接地保护的导体。
模 在 电 源侧 使 用了 符 合 GB2099.1 式 2 和GB1002要求的插头插座,在
电源侧使用了相线、中性线和 接地保护的导体。并且在充电 连接时使用了缆上控制与保护 装置(IC-CPD)。
第五章 充电系统
5.3 车载充电机
第五章 充电Βιβλιοθήκη 统1)常规充电方式类型常规充电分为小电流充电和中电流充电两种方式。小电流充 电方式是以较小的电流根据动力电池的充电曲线进行充电,充 电时间通常为 8~10小时,因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方式对蓄电池 动力电池充电,使整个充电过程更接近动力电池的固有特性, 可有效避免动力电池的过充和欠充问题。这种方式以比较低的 充电电流为动力电池充电,相关技术成熟可靠,充电机的工作 和安装成本也比较低。小电流充电方式主要应用于家庭充电场 合,典型的充电电流约为15A,充电时间为8 ~ 10小时(充到95% 以上)。这种充电方式对电网没有特殊要求,直接从低压照明 电路取电, 充电功率小,一般为1〜3kW。
第五章 充电系统
第五章 充电系统
5.1 充电系统概述
第五章 充电系统
1.纯电动汽车充电机
电动汽车充电机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总体上可分为车载 充电机和 非车载充电机。
(1)车载充电机
车载充电机指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采用地面交流电网和 车载电源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的装置,包括车载充电机、车载 充电发电机组和运行能量回收充电机。车载充电机通常使用 结 构简单、控制方便的接触式充电器,也可以是感应充电器,完 全按照车载蓄电池的种类进 行设计,针对性较强。
第五章 充电系统
3. 蓄电池组快速更换 蓄电池组快速更换,通过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蓄电池
组来达到为其充电的目的。蓄电池组快速更换的时间与燃油 汽车加油时间相近,需要5 ~ 10 分钟,快换可以在充电站、 换电站完成,电动汽车蓄电池不需现场充电,但是需要电动 汽车 的车载蓄电池实现标准化,即蓄电池的外形、容量等 参数完全统一,同时,还要求电动汽车的构造设计能满足更 换蓄电池的方便性、快捷性。由于蓄电池组重量较大,更换 蓄电池的专业化要求较强,需配备专业人员借助专业机械 来快速完成蓄电池组的更换。换电站的主要设备是蓄电池拆 卸、安装设备。
组件(可拆卸电缆组件不是车辆或者充电
设备的一部分。)
C
将电动汽车和交流电网连接时,使用了
和供电设备永久连接在一起的充电电缆和
车辆插头(电缆组件是充电设备电的一部
分)
第五章 充电系统
4.充电模式 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规定,电动给汽车到电网(电源)给电动
汽车供电的连接方有四种模式,如下表5-6所示:
第五章 充电系统

电压达到另一更高值后改用更小的电流。 蓄电池 的前期充电。
式 低 压 恒 低压恒压浮充模式不同于通常的将均充和浮 这种充电方式具有原理简单、实现方便等特点,
压 浮 充 充分开进行的方式,充电电源一直按照稳压 但有可能会导致蓄电池欠充,而且长时间充电
模式 限流的方式工作,蓄电池在浮充状态下渐渐 会损害蓄电池组,加速蓄电池自放电,适用于
第五章 充电系统
2)常规方式的充电模式 电动汽车蓄电池类型不同,适应的充电模式也不同。常规充电方 式采用的充电模式有:
第五章 充电系统
名称 分类 充电过程
特点
常 恒 流 充 恒流充电模式是指电流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 控制简单,设备简单,仅适用于部分蓄电池
规 电模式 模式,也是最常用的充电模式。
(如Ni/MH),不能将蓄电池组完全充满电,充
补足失去的能量,直到充电至终止电压。 锂离子 蓄电池。
梯 度 恒 在充电时根据电流衰减情况逐步提供充电电 梯度恒压充电模式综合了恒流充电方式和恒压
压 充 电 压,电流呈阶梯方式下降。在充电初期 1~3 充电方式的优点。
模式。 小时),蓄电池电压呈直线上升;在充电中
期(3 ~7h),充电电流接近指数衰减;在充电
后期(8 ~12h),当充电电流小于设定值时,
终止充电或转入涓流充电阶段。
第五章 充电系统
2.快速充电 快速充电又称应急充电,是以较大电流短时间在电
动汽车停车的20分钟至2小时内, 为其提供短时充电服务, 一般充电电流为150 ~400A。快速充电不同于常规充电 所采用的恒 流、恒压充电方式。该充电方式是以150〜 400A的大电流对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力求在 短时间 内充入较大的电量,充电时间应该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 接近,因此快速充电也可称为 迅速充电,主要应用于大 型充电站。
第五章 充电系统
3.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现今普遍存在常规充电、快速充电和蓄电池组快速更换三
种模式如表5-1所示。
充电模式 分类 常规充电 小电流充电 方式
中电流充电
特点
用途
充电电流约为15A,充电功率小,一般为1~3kW。 私家车、市内环卫车、企业商
充电时间通常为 8~10小时。
务车等车辆日均行驶里程都在

电效率低。
式 分 级 恒 分级恒流充电模式是在普通恒流充电方式的 这种充电方式的效率较高,所需充电时间较短,
的 流 充 电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初期用较大的电流进 充电效果也比较好,并且对延长蓄电池组使用
充 模式 行充电,充电一定时间或充电电压达到一定 寿命有利,但对充电机系统有较高的要求。分

值后改用较小电流,再充电一定时间或充电 级恒流充电模式适用于Ni/MH蓄电池和锂离子
蓄电池的续驶里程范围之内。
充电电流为30~60A,充电功率一般为5 ~20kW,采 购物中心、饭店门口、停车场
用三相四线制380V供电或单相220V供电。
等公共场所的小型充电站。
快速 充电
蓄电池组 快速更换
一般充电电流为150~400A。充电机功率很大,一 在车辆运行的间隙进行快速补
般为 50~100kW,采用三相四线制380V供电。充 充电来满足运营需要,如公交
模 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交流网(电 式 3 源)时,使用了专用供电设备,
将电动汽车与交流电网直接相 连,并且在专用供电设备上安 装了控制导引装置。
模 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交流电网或 式 4 直流电网时,使用了带控制导
引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
备注
应采用单相交流供电,且不允许超过8A和250V。不应使用 模式1对电动汽车进行直接充电。
序号 1 2 3 4 5
端子名称 L1 L2定义 L3 N PE
6
CC
7
CP
作用 交流电源(单相)
交流电源(三相) 交流电源(三相) 中线 保护接地(PE) ,连接供电设备地 线和车辆电平台 充电连接确认 控制导引
第五章 充电系统
2. 快充口
(1) 快充口位置
北汽新能源目前大部分车型的快充口都设置在前 中网车标的后方,早期的部分车型快充口安装在前机舱 内,每次快充时要开着前机舱盖才可以,EC180车型没 有快充功能,ARCFOX-1的快充口位于车辆右后轮穴上 侧。
电时间为20分钟至2小时内。
车、出租车等车辆。
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来达到为其充电的 车辆的蓄电池组为标准化设计,
目的,时间一般5~10 分钟。
易更换的车辆,例如运营车辆。
第五章 充电系统
(1)常规充电方式
蓄电池在放电终止后应立即采用小电流或中电流以恒压 或恒流方式充电(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应超过24小时),一般 充电时间为5~8小时,甚至长达10~20小时,这种充电称为常 规充电(普通充电)。尽管常规充电的充电时间较长,但可 充分利用电力低谷时段进行充电,降低充电成本,并可提高 充电效率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