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2ca2e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e.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及其读法和写法,理解三位数的大小关系。
2. 加减运算:进一法和退一法的运用,三位数的加减运算,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加减
法混合运算。
3. 成倍数的认识:认识2、5、10的倍数概念和判断方法,能利用倍数关系进行计算。
4. 时钟的读法:认识时钟的指针和读写时间的方法,学会判断时间的前后顺序。
5. 圆的认识:认识圆的形状和特征,画圆和用圆量角。
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 计量:认识千克、克和升的概念,会使用千克、克和升进行计量。
8.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会读写常见分数。
9.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及其读法和写法,理解二位数的大小关系。
10.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11. 分数的比较:学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使用分数进行比较。
12. 二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学会对二位数和三位数进行加减运算,进位和退位运算。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掌握数的认识、计算、测量和数据分析等基础数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0c61b52b160b4e777fcf49.png)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有意义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字母表示:a÷a=1(a不为0)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四、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a5a50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d.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可以归纳如下:
1. 分数的引入:理解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命名和读法,掌握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大小。
2.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分数的乘法:学习分数的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分数的除法:学习分数的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非加减的算法:学习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口诀的应用。
6. 规律的探究: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数的规律,形成数学概念。
7. 图形的认识: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8. 长度的估算:学习使用尺子和标尺测量线段的长度,掌握估算长度的方法。
9. 重量的估算: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估算质量的方法。
10. 弧线和扇形:认识圆的中心角、半径、直径等概念,学习计算扇形的面积。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会有相应的练习和题目可以进行巩固和训练。
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08a5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a.png)
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四则运算: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例如,a+b=b+a。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例如,(a+b)×c=a×c+b×c。
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2.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法: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
中间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写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是可以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在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运算顺序:算式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3d28f1b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c.png)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一、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的大小和排列二、加减法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三、乘除法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四、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五、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六、有关长度和面积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七、有关时间和温度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常来说,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小数、有关长度和面积以及有关时间和温度的知识点。
其中,加减法为数学基础,乘除法为数学进阶,而分数和小数则为数学拓展。
对于数的认识,学生们需要了解数的大小和排列,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加减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而在乘除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
此外,学生们需要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
在分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
在小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
有关长度和面积的学习中,需要了解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在有关时间和温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等内容。
总之,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可以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e119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e.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7、整数除法计算法则(1)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2020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2020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02a3f7b964bcf84b9d57bce.png)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 +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 +差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 X 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 ×除数
5、有余数的除数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 ×除数 +余数
已知△ +□=○,下面哪道算式是错误的?(
) A. ○- □=△ B. □ +△ =○ C. ○+△=□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关于“ 0”的运算: “ 0”不能做除数;
6、小数的 数位 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 最
高位是十分位 。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 10。
(1)6. 378 的计数单位是(
)。( 2)6.378 中有 6 个( ), 3 个( ), 7 个
( ), 8 个( )。( 3)6.378 中有(
)个千分之一( 0.001)。( 4)9.426
)。
8、根据 8820÷36=245,写出一道乘法除法算式:(
(
)
)和 99×26
35 ×68+35 ×33— 35
758×101 — 758
9、 32 ×( )= 800 728 ÷( )= 25…… 3
( )- 147= 243
10、列式计算:128 减去 38 的差去除 2790,商是多少? 45 与 25 的和乘以它们的差, 积是多少?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b0e38d83c1ec5da50e27097.png)
四则运算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难点: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术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积商之和(差的混合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及有关O的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运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O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一: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李,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历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知识点三:有关O的运算。
有关O的运算字母可表示为:a+0=a a-0=a 0×a=0 0÷a=0(a≠0)学生常见问题与数学指导: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在实际做题中往往会忘记先乘除后加减和先乘括号内后算括号外地式子的规则,老师应时常提醒。
2:四则混合运算的考察不拘泥于简单的算式,更注重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考察,也就是应用题的方式。
3:0的不能做除数这一知识点老师一定要讲清楚(不参与全解P17)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加减运算定律重点:理解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知识点二: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钱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看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便是:(a+b)+c=a+(b+c)在一个加法运算式中,当某些加数可凑成整+整百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来改变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学指导:1:加法的变换律和结合律往往在同一道题中出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7a202aeff9aef8941e067c.png)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①、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三、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②、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0③、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④、任何数乘0都得0⑤、0不能作除数四、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098458c16edb6f1afe001f8c.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第1单元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P12:加 .减 . 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3.P13:有关0的运算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与0相乘.得0·0除以一个数.得0·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1.确定物体的位置(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P28:加法交换律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1.只有加法.减法·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P29:加法结合律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P34:乘法交换律a × b=b× a 4×58×25=4×25×581.只有乘法·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3.注意找好朋友:2×5=104×25=1008×125=1000P35:乘法结合律a×b×c=a×(b×c) 125×67×8=67×(125×8)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 25×(200+4)=25×200+25×4 合:a×b+a×c =a×(b+c) 265×105-265×5=265×(105-5)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2.运算性质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公式:a-b-c=a-(b+c)举例:128-57-43=128-(57+43)记忆:减变.加不变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公式:a÷b÷c=a÷(b×c)举例:2000÷125÷8=2000÷(125×8)记忆:除变.乘不变3.两个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简便计算·第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每一份占其中的...P5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P5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小数的数位顺序表2.309 .2在个位.表示2个一.3在十分位.表示 3个0.1 .9在千分位.表示9个 0.001·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读写①先读(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写)法来读(写)·②再读(写)小数点③最后读(写)小数部分.依次读(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注意: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要读几个零.小数末尾的0也要读出·3.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4.P60:小数的大小比较①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②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③如果十分位还相同.再看百分位.直到比较出两个小数的大小为止·注意:数位不够.用0占位·5.P6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6.P68:名数的改写(单位换算+题组练习)(一)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二)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三) 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四)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1元=10角=100分 1分=0.1角=0.01元7.P73: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求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类似.都是用法·P74: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①先分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②在万(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亿)字.求出精确数·③再按要求求出近似数·最后注意带上单位·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构成·第5单元三角形1.定义:三角形一定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三条高·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5.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四边形的内角和=360°五边形的内角和=540°第6单元小数的加法与减法1.小数的加减法方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也就是数位要对齐·②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③不够位时.用0占位·2.小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一样·小数的简便计算与整数的简便计算一样.都是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第7单元统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1.看统计图回答问题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①定点②写数据③连线④写日期2.根据问题画统计图第8单元数学广角1.植树问题(1)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总距离÷间隔距离+1总距离=(棵树-1)×间隔距离(2)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总距离÷间隔距离—1总距离=(棵树+1)×间隔距离(3)一端栽:棵树=间隔数=总距离÷间隔距离(4)封闭棵数=间隔数2.锯木头问题:①次数=段数—1②总时间=锯一次的时间×次数3.敲钟问题:间隔数=钟声数—14.上楼梯问题:层数=楼层数—1解决问题的策略常用的数量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ab)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工总=工效×时间工效=工总÷时间时间=工总÷时间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地砖的块数地砖的块数=房间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空间与图形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正确测量和画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应用·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按边分类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4.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5.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7.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9.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10.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11.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的条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4.拓展:(a-b)×c=a×c-b×c5.简便运算典型例题:102×35=(100+2)×3536×101-36=36×(101-1) 35×98=35×(100-2)=35×100-35×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f73c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d.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数字的认识:四位数的认识与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溢出与借位。
2. 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的加法与减法,进位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的混合运算,解决有关进位和不进位的问题。
3.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表示,分数的大小比较,相同分子和相同分母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和自然数的关系,分数的简化与扩大等。
4. 数量的运算:几个数相乘的有关问题,四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5. 简单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认识,图形的边数、顶点数和角数的认识,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等。
6. 时、刻钟和日历:小时的认识,分的认识,解决有关时、刻钟的问题,日历的认识和使用,解决日历上的问题。
7. 量的换算:长度、重量、容量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解决有关量的问题。
8. 数据的统计:用直方图和折线图表示数据,解决有关数据的
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最新最全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总复习)
![人教版最新最全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8b616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7.png)
人教版最新最全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总复习)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三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把积与第三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a×(b×c)=(a×b)×c。
三.分配律:乘法分配律和加法分配律。
1.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的和的积。
a×(b+c)=a×b+a×c。
2.加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的和再相加。
a+b×c=(a×c)+(b×c)。
四.乘方:1.一个数的平方是这个数自己乘以自己。
a²=a×a。
2.一个数的立方是这个数自己乘以自己再乘以自己。
a³=a×a×a。
3.一个数的n次方是这个数自己连乘n个自己。
aⁿ=a×a×a×。
×a(n个a)。
五.简便运算:1.末尾是0的数,可以先把0去掉再计算。
例如:30+50=3×10+5×10=8×10=80.2.相邻的数相减,可以把相同的数去掉,例如:9876-9870=6.3.乘法口诀表:用来快速计算两个数的积。
例如:7×8=56,可以在口诀表中找到7所在的行和8所在的列,交叉处的数就是积。
加法结合律指出,三个数相加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例如,165+93+35=93+(165+35)。
这个定律通常与加法交换律一起使用。
连减的性质是指,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2020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2020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7f1b00bbceb19e8b8f6bab0.png)
2020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5、有余数的除数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已知△+□=○,下面哪道算式是错误的?()A.○-□=△ B.□+△=○ C.○+△=□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关于“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把分部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时,数所在的位置不能改变。
54÷6=9 23-9=14 7+14=21。
综合算式:。
20×3=60,30+60=90,450÷90=5的综合算式是()6、把264—28×6÷2的运算顺序改变成先求差和商,最后求积,变为()7、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120,被减数是(),如果差是22,减数是()。
小林在计算□-15÷5时,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得到的结果是6,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8、根据8820÷36=245,写出一道乘法除法算式:()和()9、 32×()=800 728÷()=25……3 ()-147=24310、列式计算:128减去38的差去除2790,商是多少? 45与25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b96e42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d.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数与代数部分)一单元:四则运算重点: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数量关系)运算顺序:1.同级运算:由左至右依次计算。
2.不是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的运算:a+0= a、a-0= a、a×0=0、÷a=0(不能做除数)。
解决问题:根据教材的编排,以两、三步为主。
重点:加法2个+乘法3个+减法1个+除法1个,重在运用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
注意: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进行实际的运用的时候会结合起来使用,比如25×8×4=8×(25×4)。
5.乘法分配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c=a×c+b×c。
注意:这是小学阶段孩子们所学最难的一个运算定律,在运用的过程中变化最多,也最容易出现问题,主要是“分别相乘”错误多。
6.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a-b-c=a-(b+c)。
7.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连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a÷b÷c=a÷(b×c)。
本单元概念多,重在理解。
1.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是10.注意:小学阶段对数位顺序表的拓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a73a23580216fc700afd45.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总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a-a =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a÷a =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注意:“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6、运算顺序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165f64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0.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重点知识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加法中,和=加数+ 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乘法中,积= 因数×因数,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含义,尤其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运用这种关系。
-正确处理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特别是多层括号的情况,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3. 考点-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或解决简单问题,如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常以脱式计算的形式考查,要求准确遵循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 重点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由多个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根据视图还原物体: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想象和还原出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2. 难点-从斜方向观察物体的视图判断,以及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视图准确还原立体图形,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复杂的组合几何体,准确分析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尤其是有遮挡情况的判断。
3. 考点-给出立体图形,选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以选择题或判断题形式出现。
-根据给定的几个方向视图,画出或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多为操作题或选择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 重点知识点-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计算25 + 36 + 75,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得到(25 + 75)+ 36 = 1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5、有余数的除数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已知△+□=○,下面哪道算式是错误的?()A.○-□=△ B.□+△=○ C.○+△=□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关于“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把分部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时,数所在的位置不能改变。
54÷6=9 23-9=14 7+14=21。
综合算式:。
20×3=60,30+60=90,450÷90=5的综合算式是()6、把264—28×6÷2的运算顺序改变成先求差和商,最后求积,变为()7、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120,被减数是(),如果差是22,减数是()。
小林在计算□-15÷5时,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得到的结果是6,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8、根据8820÷36=245,写出一道乘法除法算式:()和()9、 32×()=800 728÷()=25……3 ()-147=24310、列式计算:128减去38的差去除2790,商是多少? 45与25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 )× c = a× (b×c )。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4、连除: a÷b÷c=a÷(b×c) 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号5、如果□+△=100,那69×□+69×△=(),如果480÷○÷☆=10,那○×☆=()。
135×99=135 ×()○()25×(40+4)135×12—135×2 99×256+256 45×10199×26 35×68+35×33—35 758×101—758连续减法: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连续除法:3200÷25÷4 52500÷(525×5)83400÷(834÷5)101×38-38 125×25×32 125×88 37×96+37×3+37易错的情况: 0.6+0.4-0.6+0.4 38×99+99 25×4475×201 55×99 93000÷125÷8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0.80里面包含了( )个0.01,将0.80化简得到( )。
0.52里面有( )个0.001不改变2.0100和12的大小,把它们写成三位小数分别是( )和( )。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1)6.378的计数单位是( )。
(2)6.378中有6个( ),3个( ),7个( ),8个( )。
(3)6.378中有( )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 ),[4在( )位]。
与5.7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 )和( )。
一个数由5个百,6个十分之一,7个一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读作( ),把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
由7个百、5个一、7个0.1和6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 ) 。
一个数、百位、百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用0、3、5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的最小的数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单位。
3.4里面有( )个0.01。
用4、3、0和小数点组成一个最大的小数是( ),组成一个最小的小数是( ),组成一个最大的小数是( )。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
11、在8.3.04,3.40,3.040,3.004,最小的数( ),大小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的是( )和( ) 12、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小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1;把0.78扩大到它的( )倍是78;把0.78缩小到它的( )是0.078。
将0.16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是( ),扩大到了原数的( )倍。
把4.25扩大到原来的( )倍得4250,把1200缩小到原来的( )得0.12。
把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把10.3缩小到它的1001是( )。
把2.08先扩大1000倍,再缩小1100,结果是( )。
把(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长度:1km =1000m 1dm=10cm 1cm=10mm 1m =10dm =100cm =1000mm面积: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单位换算:(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2km50m=( )km 8.04m 2=( )d m 21吨500千克-890千克=( )吨 7850千克=( )吨 1.5k m 2=( )k m 2( )公顷 2.08m=( )m ( )cm 3t40kg=( )t 760m 2=( )公顷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4)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7.096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54300改写为“万”作单位是( ),保留到整数是( )。
99800000改写为“亿”作单位是( ),保留到百分位是( ) 。
把950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把1429300000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三角形:1、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具有稳定性。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算第三条边的长度: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
三角形其中两条边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第三边最短( )厘米,最长( )厘米。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条边长8厘米,另一条边长3厘米。
第三条边长( )厘米。
5、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三边不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度数相同。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32厘米,底边长12厘米,腰长( )厘米。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32厘米,腰长12厘米,底边长()厘米。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度,一个底角是()度,按角分是()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度,顶角是()度,按角分是()三角形。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5厘米,底边长4厘米,围成这个等腰三角形至少需要()厘米的绳子。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一个()三角形(按角分类)。
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按照边来分,这是一个()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要()厘米长的绳子。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0度,它的顶角是( )度,它也是()三角形。
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的任意两个锐角和大于90°。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另一个锐角是()。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红领巾按角分是()三角形,按边分是()三角形。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钝角。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三条边相等,每个角都是60°。
把一个等边三角形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后,每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1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六边形的内角和是()14.如右图,一块三角形纸片被撕去了一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