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与高考分析指导(共16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备考策略课件

高三历史备考策略课件

凡事预则立
38 60 … … 31 45 30 45
第二 单元 …… 第九 单元
第三 单元 ……
第三 单元 …… 必修一 纠错
29 60
必修一整体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二 整体 一单元 一单元
凡事预则立
28 60 … … 21 45 20 45 19 60
必修二 一单元 …… 第八 单元
第二单元 ……
⑶准确简洁明了的历史语言。
⑷书写工整,杜绝错别字。
规矩成就方圆
(2009南京一模)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我所知,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 起全世界的注意,并不是因为印度正在为 自己的解放而战,而是因为我们为争取解 放而采取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不曾为历 史上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 ——甘地《论非暴力》
规矩成就方圆
⑴“有针对性”:
就是针对当天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瓶颈” 选择训练的内容。
规矩成就方圆
⑵“适量” :
就是要控制题量和时间。通常以8题选择 题和1题非选择题的题量和约15分钟的练 习时间适中。题型以多种形式呈现的材料 题、情景题为好。
规矩成就方圆
⑶ “规范” :
就是强调“练”过程要“规范”。 一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试题 二要严格遵循审题常规思路与方法。 三要根据试题的意图与要求规范答题。 四要关注练的结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贵族政治: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秦中央集权制形成 历程 官僚政治: 历程 汉至元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 制度 作用与影响
特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木无本必枯
西 周 的 政 治 制 度
时间:前1046年 前提: 西周的建立 人物:周武王 方式:伐纣灭商 内容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方法、对 象、权利义务 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内容、特 点、作用

高考历史考前提分策略+课件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高考历史考前提分策略+课件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3、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差。解决办法:日常学习中多联系相关学科知识。
4、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差。原因:不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构历史 事实、现象,结论。
5、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差。解决办法:清楚把握章、节、子目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
6、语言表达能力差。解决办法:答题序号化、内容要点化、每问段落化、表述规范条 理化。
2、批改要H求EA宽D松ER,能给分则给分,就高不就 低。
只要写字,不许打0分,最低打1分(只要有 与历史学科有关的字, 不犯政治错误,绝对给 分)。
五、了解高考阅卷规则
1、不准试卷空白。 即使不会,抄段材料即可得分;错了 也可得分,只要有其中的关键词。
YOUR
2、字迹H工EAD整ER、要点化、层次化、逻 辑性强、即可得高分,满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解题技巧缺乏。解决办法:多做题,多找感觉和方法。
8、概念混淆不清。解决办法: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会完整归纳历史概念的 内容。准确区分不同的历史概念,运用相关的概念分析历史问题。
四、每天坚持适当训练
俗话说:“一天不练就手松”。
所以高考之前要坚持每天训练,
控制题量和时量,每次做一组小
题或1-2道大题,每道小题平均1
五、了解高考阅卷规则
1、高考评卷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公平、公正的。 省质检组要求:0分卷和满分卷必须百分之百复查,其他分值的要复查百分之 二十。
2、答案要点化、序号化。 虽然在评卷时不大强调序号化、条理化。但能做到序号化、条理化的考生 是占优势的。即使是抄材料,但按层次抄和大段抄是不一样的。 3、注意字体YO,U要R 工整、清楚,要让评卷人看得懂。 45、、注不意要历随H史意EA语的D言用ER的简应称用尤,其尽是量自少己写随大意白写话简,化注的意语准言确。表达,语句通顺。 6、尽量准确的抄原材料,不要分层次的大量抄原材料,并注意对原材料 做一些修改,总体意思不变即可。 7、主观题不答错位置。尽量不打补丁,因为补丁可能跌落。选择题答案 尽量少改,少涂擦。整个答题卡保持整洁美观,不折不压痕。

高三历史后期备考计划与建议PPT课件

高三历史后期备考计划与建议PPT课件

勤反思
每训练之后,都要求学生简要写出失误的原因 及对策(写在纠错本上),让学生从思想上 重视,避免两次“掉进同一条河”。
4、做好综合科考试训练系统工作
“高考成败在文综,文综成败在选择。”
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转换。各学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与角度不同,如何在150分钟内让学生灵活转换思维完 成三门学科试题,对考生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最好的方法就 是提前进入综合科考试训练。
2.二轮复习的基本思路
考纲要求——整体感知——典例分析——总结提升—— 针对训练。
内容的设计要针对高考考点,选取典型例题(最好用 典型高考题)呈现。通过教师对例题解题方法思路的讲解 归纳,帮助学生掌握考点,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以提高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达到高考的能力要求。
(2012年课标27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
2013年 一卷 2013年 二卷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历年40题的命题主题
中国古代至晚清时期的 海洋利用
一战后西方和中国掀起的爱因 斯坦热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 学的不同态度
城市交通信号灯的诞生 和改进
中国古代至清末官员选 拔标准的演化
相同点(时代、学术、长 效)热点和主题、大跨度
主观题41题属于信息说明题,迎合了2013高考的考察方向,特 需引起重视。本题难度适中,但由于学生接触此类较少,所以 失分还是较严重的,很多同学对于信息和说明分不清,互相混 淆。
选作45题和48题难度相当,但选45题的偏多,答题总体情况较 好。我们还是要加强选修课的指导。谈到选修课,也很有意思, 课本学的基本不考,考的学生却基本接触不到,这使许多学生 很是困惑,甚至老师们也不解和质疑。我们学校认为,选修课 本还是应该认真学一遍的,理由有二:第一,选修课时必修的 自然延伸,相辅相成,既能加强学生对必修的理解,又能修补 必修知识的空白。第二,现在的历史更侧重学生能力的考察, 比如必修客观题,往往考察一个很大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具体知 识,缺乏宽厚历史背景的学生很难准确做对。

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关于改革相关知识详解

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关于改革相关知识详解

高考历史选做题改革部分相关知识总结一、改革的基本认识(一)改革的内涵(什么是改革)1.含义: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

2.实质: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改革的要素1.原因(为什么改):政治改革的发生基本上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⑴目的利益和社会危机具体是什么?统治者为什么要改革?一般来说当然是为了他的统治,他的利益——答题时需要具体化一下,在当时他的具体利益是什么?改革,要么是领导人想有一番作为——他想做什么?要么是感受到来自下面的威胁——当时是什么威胁?民众们对什么不满?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民众的诉求有哪些?也就是说统治者发起这个改革是想解决哪些社会问题?⑵改革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货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

2.过程(怎样的改):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3.结果(改的怎样)⑴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

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共16张

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共16张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 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 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 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 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
考查材料内容很多与教材无关,贴近时代主题,材料较 少,一般一到两个,设问形式较为固定单一,一般都是 归纳特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等。 从答题依据来看,主要两种形式“根据材料”和“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考点在材料呈现方面的突出特 点是:新材料,新情境;小切口,深层次;篇幅短,信 息多,试题更多的是对小切口材料所依托的大时代特征 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夯实必修内容对选做题 的解答至关重要。
二、归纳 “改革背景 ”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 2019全国卷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
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 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 进行改革,最终以 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 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 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 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 渐消亡。 ?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 原因。(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6分)

高考历史考前提分指导课件 (60张PPT)

高考历史考前提分指导课件 (60张PPT)
的研究)
唯物史观
①80年代以来,我国的唯物史观以现代化史观备受 瞩目。现代化的含义: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 以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的全球发展进程。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 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 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如各国的工业化进程)
③非经济因素(亲缘关系、宗教观念、政治权力等 等)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二、试卷的共同特点
5、突出历史阶段特征,重视中外历史 横向联系比较
“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重 要。”(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 的命制》)
例9:2009试卷第38题第 (3)有学者认为,李贽
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 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
全球史观
①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特征之一是对欧洲中心论 的批判。
②全球史观的兴起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 相关。
③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而不是以“国家”作 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
④人类的主观行为在社会规律的面前并非无能为 力。
⑤全球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启示:
要把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 等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用新的视角和史 学观念统领备考,整合知识。
二、试卷的共同特点
3、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
试题重视考生思维的严密性,对考生 准确理解材料、正确全面的分析问题、迁 移知识及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启示:
复习时既不能纯粹讲知识点,也不能 以练代讲,应讲练结合,注意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如信息解读能力、 知识再现及迁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文 字表述能力、历史评价和反思能力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选修改革题保稳分数技巧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选修改革题保稳分数技巧
作答• 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3分)年号 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3分)
• (2)方便纪年;(2分)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3分)长期使 用,影响深远;(2分)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2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选修改 革题保 稳分数 技巧
措施题小技巧
• 措施一般课内改革要结合记忆归纳概括,课 外改革来源于材料,要注意相同措施归纳概 括,分条理概括
作用题小技巧
• 作用一般材料当中出现的比较少,一般是指 改革后的社会情况,书写时注意什么领域的 改革要多从这个领域去分析 ,如军事改革多 写军事方面,有时还要写积极作用和消极作 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拓展分析。
②措施:2016全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 改革的内容。(9分)
③作用:2019全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 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 作用。(10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选修改 革题保 稳分数 技巧
改革题快速答题:方法技巧---划线法
改革题 简单技巧
(高考分值:15分) 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10分
改革题三大设问方式
• 改革的原因 • 改革的措施(内容、过程) • 改革的作用(影响、评价)
• 注:高考材料一般是专项改革:如军事、教 育、土地、年号、财政、政策、爵位、货 币。。。
原因题小技巧
• 原因一般是材料当中提到的改革前的一些问 题、改革前的社会条件。所以要结合材料归 纳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条理作答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选修改 革题保 稳分数 技巧

高中历史 高考改革史命题规律与解题指导(共15张PPT)

高中历史 高考改革史命题规律与解题指导(共15张PPT)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 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 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 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第53课 第1题
方式、服役期限及所用兵器等方面归纳新军的特点。
P105
1 1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 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 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 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 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 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可知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9
课后提分练
2.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 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 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 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 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 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 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 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高考改革史命题规律与解题指导
一、近几年国卷改革史试题回顾 二、全国卷改革史命题特点分析 三、全国卷改革史解题方法指导

2023-2024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课件

2023-2024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课件
“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 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 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 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3.来年高考的理论指导——“十九大报告”
“十九大”渗透相关历史考点及命题方向
卷一
商汤保护鸟兽
文景赋税政策
武则天中枢机构改革
战后西方国家的农业发展
大豆等物种交流
汉阳铁厂及其发展
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
三娘子
卷三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
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
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1.精选题目:高考原题;最新模拟题。 2.科学做题:关注做题的过程:心情和方法。归纳答题方法、
分析错因、总结规律和技巧。非选择题的答案组 织要“广积粮”,不宜“深挖洞”。 3.重点讲评:既要讲知识,更要讲方法。即可以分门别类地讲, 也可以就题论题或借题发挥,达到由一题而多题 的练习效果,训练学生答题规范化、知识系统化、 思路规律化、思维逻辑化。
⑴历史阶段的划分要合理 ⑵历史主题的确立要准确 ⑶阶段特征的归纳要到位
阶段划分的原则
历史知识的逻辑性 知识归纳的便利性 节点事件的转折性 发展规律的阶段性
主题提炼的原则
发展的规律性 方面的典型性 阶段的独特性 系统的概括性
(二)重点突破与限时题练
重点知识的选择
⑴核心概念 时代特征鲜明的历史概念 ⑵关键知识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的知识 ⑶高频考点 全国卷近3-5年考题集中的知识 ⑷薄弱环节 学生容易混淆、出错的知识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复习课件: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高考备考策略复习课件(48张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复习课件: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高考备考策略复习课件(48张ppt)

全国Ⅰ 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目录 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卷 摘编
中国近现代史
2015 公式生产力公式材料摘编自齐世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
全国Ⅰ 荣总主编《世界史》
讨。


世界近现代史
2016 文献摘录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规律: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化商品化生产,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等主干知识的考查。
主干内容 重复考查
1.(2015 · 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
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规律:彰显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力量、组织能力的强大对经济、
社会、文化发展的正面作用,即便古代中国也不例外。
10
重点知识 立意相似
1.(2014 ·全国II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 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 景。(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思路指导PPT教案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思路指导PPT教案
第5页/共48页
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
• 重要原因:2016年全国Ⅱ卷33题 •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
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 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 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第7页/共48页
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
• 主要目的:2016年全国Ⅱ卷35题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
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 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D )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016年
24、27、28、 30、31、32
第15页/共48页
二、说明、反映型选择题高频出现
• 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 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 条件型。举例分析如下:
• (一)充分条件型: • 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
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 论往往是必然的。 • 这类题难度系数不大,因此我们将不展开介绍
第10页/共48页
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
• 必修材料题对于历史背景的考查:2015年全国Ⅱ卷40题 • 材料一: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
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 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 ,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 ,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 。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 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 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 饮下了毒药,从容赴死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改革题备考指导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改革题备考指导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PPT课件:高考历史 改革题 备考指 导ppt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PPT课件:高考历史 改革题 备考指 导ppt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 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 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 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 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
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
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
部门掌握。规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
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PPT课件:高考历史 改革题 备考指 导ppt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PPT课件:高考历史 改革题 备考指 导ppt
(二)能力考查目标
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 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点
考查目标
(概括、指出) 特点 内容 背景
获取和解读信息 描述和阐释事物
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况;今后中央只管省、
高考历史“改革题”备考指导
提纲
• 一、对历史改革的基本认识 • 二、了解“改革题”命题特点 • 三、“改革题”解答要领与方法

《高三历史复习策略》课件

《高三历史复习策略》课件

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
逐步系统化
多角度理解
• 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复习内容 • 逐步深入,逐一复习每
个时期 • 持续巩固和总结知识点
• 通过不同的学习资源和 解释来理解历史事件
• 对比不同历史学派的观 点和解读
•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 思考能力
积极实践
• 参与历史讨论和辩论 • 阅读历史书籍和非教科
书资料 • 进行历史研究和写作
时序关联
历史知识往往以时序关联的方式出现, 理解事件间的关系是复习的关键。
高三历史复习的目标
1 深入了解历史
通过复习历史,学生应该能够深入了解历史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2 提高应试能力
通过高效的复习策略和技巧,学生应该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 培养综合思考能力
历史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从多个角度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
小组学习
与同学一起组成学习小组,相互 讨论和分享历史知识。
复习资源推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历史教科书
使用高质量的历史教科书作为 复习材料,掌握基础知识。
历史纪录片
观看有关历史的纪录片,加深 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历史名著
阅读经典的历史名著,拓宽历 史知识面。
《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PPT课件
历史复习的重要性
深入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尤其必要,因为它们直接影 响着他们的考试成绩。
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1
复杂概念
2
复习过程中需要理解和记忆大量的历史
事件和复杂的历史概念。
3
知识点广泛
高三历史复习需要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 知识点,从古代到现代,涉及领域广泛。

历史高考复习对策及解题技巧.pptx

历史高考复习对策及解题技巧.pptx

28
谢谢阅读
2019-11-27
B.走自己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夺取全国政权。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 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正确道路。
(3)党史上的三次转折: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2C9 .十谢谢一阅读届三中全会。
2019-11-27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 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 偶然性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理由参见答案二。
8
谢谢阅读
2019-11-27
9
谢谢阅读
2019-11-27
例9(2009年安徽)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 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 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封建 专制 加强 和封 建制 度衰 落
①资本主义 萌芽,但自 然经济占主 体(农耕文 明的鼎盛和 工业文明的 萌动)
②君主专制 空前加强
③思想专制 ④闭关锁国
中外比较角度
①中西政治体制发展 ②西方重商主义与中国 “重农抑商” ③中西资本主义萌芽 ④中西科技发展 ⑤中西思想特征及原因
20
谢谢阅读
2019-11-27
15
谢谢阅读
2019-11-27
16
谢谢阅读
2019-11-27
例:(08天津文综)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 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 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7
谢谢阅读
2019-11-27
18
谢谢阅读
2019-11-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新旧势力力量对比。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4)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用人是否得当)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四、评价改革的原则及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 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 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 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 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高考考情分析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高 考历史 考前复 习备考 策略: 改革归 纳与高 考分析 指导( 共16张PPT)
考查材料内容很多与教材无关,贴近时代主题,材料较 少,一般一到两个,设问形式较为固定单一,一般都是 归纳特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等。
从答题依据来看,主要两种形式“根据材料”和“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考点在材料呈现方面的突出特 点是:新材料,新情境;小切口,深层次;篇幅短,信 息多,试题更多的是对小切口材料所依托的大时代特征 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夯实必修内容对选做题 的解答至关重要。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 。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 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 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 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 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 (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规律方法、高考解析
考纲要求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日本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规律方法总结
一、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1.改革的定义 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 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改革史。 2.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 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三、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 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 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 利于国家发展和社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 才是成功的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 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 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 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 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高 考历史 考前复 习备考 策略: 改革归 纳与高 考分析 指导( 共16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高 考历史 考前复 习备考 策略: 改革归 纳与高 考分析 指导( 共16张PPT)
• 2019全国卷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
五.中国古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 (1)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 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 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 多有强大的王权作保障。 (2)王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 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 的顽强抵抗。
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 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 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 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 渐消亡。 •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 原因。(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