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情绪调节与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 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 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整合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一定行为策略和机制, 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策略是建立在情绪调节的基础上。广大学者不仅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 还注重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差异, 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影响。
有关成人情绪调节策略,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的调节和心境调节, 主要是通过开放式问卷、个体访谈、座谈等方式, 了解当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时, 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国外有学者在研究避免抑郁行为时, 发现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多到少依次是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积极行为和欣赏音乐。在比较这些方式的有效性时, 认为社会支持、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宗教活动、锻炼等积极行为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
国外学者还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了百余种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 初步归纳出回避(从情绪或关注对象中转移注意力)、分心(寻找注意和行动的替代性焦点) 、面对(对情绪和关注对象的积极活动)、接受(被动地授受发生的结果)四种情绪调节策略。
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注重个性表达,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高兴时忘乎所以, 看什么都顺眼, 消沉时心灰意冷, 看什么都别扭,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思想内涵的丰富,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疾风怒涛”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情绪失控,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如果不予以引导,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作为国家的希望, 未来的人才,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竞争压力的增大,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有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有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16所大学统计,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自我感觉良好”,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天外有天”、“强者更有强中手”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
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强调自我意识,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对别人要求严,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孤芳自赏,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合作能力差,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四、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 )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3 )有幸福感。(4 )在职业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方法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五、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抑制冲动, 抵制诱惑,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