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天线系统隔离度
天线隔离度的相关问题解释
天线隔离度相关问题的解释
一,天线系统隔离度要求。
1,天线高度:由网络规划确定。
2,天线方位角:由网络规划确定。
3,天线下倾角:有网络规划确定,通常为0—10度可调
4,天线指向:由天线方位角确定,同一扇区的两付天线指向一定相同。
5,分集天线间距离:同一扇区两天线互为分集接受天线,两天线的垂直高度相同,水平方向距离d尽量大,满足公式D≥10—20λ(或H/d=11)。
d –分集天线间水平距离,H—天线到地面的高度,载频为1.9G时,分集距离大于1.5米;载频为800M时,分集距离大于3.5米。
二,天线异系统安装隔离度要求
三,天线隔离度的注意事项
全向天线:1)铁塔鼎平台安装全向天线时,天线水平间距必须大于4m
2)全向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
3)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1.5m
4)上下平台全向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
定向天线:1)同一小区两单极化天线在辐射方向上间距应大于4m(最小不小于3.5m)
2 )相邻小区间两天线间距应大于0.5m
3)上下平台间天线垂直分极化距离应大于1m
900MHz天线和DCS1800MHz天线安装与同一平台上时,天线水平间距应大于1m。
微波天线与GSM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天线朝向应处于GSM同一小区两天线之间。
直放站中的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应满足水平距离≥30m,垂直距离≥15m
GPS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与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1.5m,两个或多个GPS天线安装时要保持2m以上的间距。
天线隔离度
CDMA系统:两发射天线之间以及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隔离度至少30dB;天线垂直布置:Lh=28+40log(k/λ)(dB)天线水平布置:Lv=22+20log(d/λ)-(G1+G2)-(S1+S2)(dB)其中k为两天线的垂直距离,d为两天线的水平距离;G1,G2分别为两天线的增益;S1,S2分别是两天线的夹角方向的副瓣电平.以上天线隔离度公式中,λ为载波的波长,k为垂直隔离距离,d为水平隔离距离,G1 、G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增益(dBi),S1、S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90°方向上的副瓣电平(dBp)。
通常65°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18dBp,9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9dBp,12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7dBp,这可以根据具体的天线方向图来确定。
全向天线的S为0。
关于直放站收发天线的隔离度天线隔离度即信号从直放站前向输出端口至前向输入端口(或者从反向输出端口至反向输入端口)的路径衰减值,与直放站设备本身没有关系,它取决于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安装位置,与垂直及水平的距离、相向的角度有关。
其大小直接影响直放站的增益配置,关系到直放站系统的稳定。
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隔离度较大,才能提高主机增益,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天线之间的隔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空间隔离(水平隔离度和垂直隔离度)及建筑物隔离。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天线隔离度L(dB)应大于直放站最大工作增益Gmax 约10dB~15dB,若取值12dB,考虑通常情况下Gmax为90 dB,故L一般应不小于102 dB。
●水平隔离度Lh是收发信天线在水平间隔距离上产生的空间损耗,表示公式如下:Lh=22.0+20lg(d/λ)-(Gt+Gr)+(Dt+Dr)(1)其中:22.0为传播常数;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m);λ为天线工作波长(m);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dB);Dt、D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水平方向性函数造成的损耗,具体数值可以在天线方向图中查得,当上下行天线夹角为180°时,方向性损耗即为天线的前后比。
天线隔离度
5G NR天线隔离度5G NR(2.6GHz频段)与其它无线系统共址时,需预留足够的干扰隔离距离规避干扰,同时多系统共址时需要预留不同天馈系统间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因此建议:(1)5G NR(2.6GHz)系统与D频段TD-LTE系统邻频,需要时隙对齐避免交叉时隙干扰。
(2)5G NR大规模天线阵与GSM/NB-IoT(900MHz)CDMA 1X/NB-IoT(800MHz)/FDD LTE(900MHz和1.8GHz)/WCDMA/FDD LTE(2.1GHz)/TD-SCDMA(A频段)/TD-LTE(F频段)/5G NR(3.5GHz)/5G NR(4.9GHz)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3)5G NR大规模天线阵与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9m;垂直距离≥0.3m。
(4)如果安装空间有限,可以适当缩减隔离距离,以不影响天馈系统安装和维护为宜。
同时隔离距离不应该小于下表所示数值:表 10.1-1 5G NR(2.6GHz频段)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共站站时的隔离距离要求1.15G NR(2.6GHz频段)与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谱划分方案,在5G NR系统使用的2600MHz频段(2500~2690MHz)附近,有低端和高端无线系统存在。
(1)低端:2483.5~2500MHz频段,分配给移动、固定、无线电定位、卫星移动(空对地)、卫星无线电测定(空对地)使用。
(2)高端:2690~2700MHz频段,分配给卫星地球探测、射电天文以及空间研究业务;2700~2900MHz频段,分配给航空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定位业务使用。
在2.6GHz频段低端,主要是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
在2.6GHz 频段高端,主要是5G NR与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干扰。
(1)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协调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主要是5G NR基站和终端对北斗系统终端的干扰。
天线隔离度
1.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1.1. 需考虑的干扰类型由于各系统需要共址建设,为了保证各系统间不至于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间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
从形成机理的角度,系统之间的干扰可以分为杂散辐射、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由于一般系统之间的间隔频率可以大约工作带宽数倍,所以系统间一般不容易出现邻频干扰)。
1)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s)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器件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较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
3GPP 将该部分信号通归为杂散辐射,因为其分布带宽很广,也有文献称为宽带噪声(Wideband Noise)。
邻频干扰和杂散辐射不同,邻频干扰中所考虑的干扰发射机泄漏信号指的是:被干扰接收机所处频段距离干扰发射机工作频段较近,但尚未达到杂散辐射的规定频段的情况;根据3GPP TS25.105,杂散辐射适用于指配带宽以外、有效工作带宽2.5倍以上的频段;当两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差带宽2.5倍以上时,滤波器非理想性将主要表现为杂散干扰。
2)接收机互调干扰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交叉调制(XMD)干扰3种。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3)阻塞干扰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天线隔离度要求
天线隔离度要求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隔离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不同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程度。
天线隔离度要求越高,意味着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越小,系统的性能也就越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天线的隔离度通常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天线的工作频率、极化方式、安装位置和高度等。
一般来说,工作频率越高,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也越高。
此外,不同极化方式的天线也会对隔离度产生影响,例如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通常比相同极化方式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高。
安装位置和高度也会影响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一般来说,天线之间的距离越远,隔离度越高。
为了满足天线隔离度要求,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具有高隔离度的天线产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安装位置和高度来增加天线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隔离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附加的抗干扰技术,例如采用跳频技术、扩频技术等来降低天线之间的干扰。
总之,天线隔离度要求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天线隔离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天线隔离度
1.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1.1. 需考虑的干扰类型由于各系统需要共址建设,为了保证各系统间不至于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间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
从形成机理的角度,系统之间的干扰可以分为杂散辐射、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由于一般系统之间的间隔频率可以大约工作带宽数倍,所以系统间一般不容易出现邻频干扰)。
1)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s)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器件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较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
3GPP 将该部分信号通归为杂散辐射,因为其分布带宽很广,也有文献称为宽带噪声(Wideband Noise)。
邻频干扰和杂散辐射不同,邻频干扰中所考虑的干扰发射机泄漏信号指的是:被干扰接收机所处频段距离干扰发射机工作频段较近,但尚未达到杂散辐射的规定频段的情况;根据3GPP TS25.105,杂散辐射适用于指配带宽以外、有效工作带宽2.5倍以上的频段;当两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差带宽2.5倍以上时,滤波器非理想性将主要表现为杂散干扰。
2)接收机互调干扰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交叉调制(XMD)干扰3种。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3)阻塞干扰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天线隔离度
F频段与其他系统的隔离度其他系统水平隔离距离垂直隔离距离GSM/DCS不推荐≥1.8m GSM/DCS≥0.5m≥0.3m CDMA1X不推荐≥2m CDMA2000不推荐≥3m WCDMA≥0.5m≥0.2mTD-SCDMA不推荐≥0.9mTD-SCDMA≥0.5m≥0.2m WLAN不推荐≥3.4mWLAN≥8/2.6m≥0.9/0.5m D频段与其他系统的隔离度其他系统水平隔离距离垂直隔离距离GSM/DCS不推荐≥1.8m GSM/DCS≥0.5m≥0.3m CDMA1X不推荐≥2.7m CDMA2000不推荐≥2.7m WCDMA≥0.5m≥0.2mTD-SCDMA不推荐≥0.7mTD-SCDMA≥0.5m≥0.2m WLAN不推荐≥2.5mWLAN≥6/2.2m≥0.8/0.5m备注GSM/DCS符合3GPPTS05.05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GSM/DCS符合3GPPTS45.005V9.1.0(2009-11)规范要求时无无无符合《YD/T1365-200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遵循《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要求遵循《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要求(“/”前后两个值对应WLAN基本型和增强型要求)备注GSM/DCS符合3GPPTS05.05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GSM/DCS符合3GPPTS45.005V9.1.0(2009-11)规范要求时无无无符合《YD/T1365-200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遵循《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要求遵循《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要求(“/”前后两个值对应WLAN基本型和增强型要求)。
天线隔离度的定义
天线隔离度的定义
天线隔离度是指在多天线系统中,其中一对天线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在多天线系统中,如果不同天线之间存在干扰,会导致传输的信号质量下降,影响通信的可靠性和性能。
因此,天线隔离度是评估多天线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天线隔离度通常用信号干扰比(SIR)来衡量。
具体定义如下:天线隔离度= 接收信号功率/ 干扰信号功率。
接收信号功率指的是目标天线接收到的主要信号的功率,而干扰信号功率表示其他天线发送的信号对目标天线的干扰功率。
通过计算这两者的比值,可以评估天线系统中各天线之间的隔离效果。
天线隔离度越高,表示不同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越小,系统的性能越好。
相反,天线隔离度越低,表示相互干扰越大,会导致通信的质量下降。
要提高天线隔离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设计天线的布置,避免天线之间距离过近,减少相互的物理干扰。
2. 使用高品质、高性能的天线和天线系统,减少信号损耗和干扰。
3. 采用适当的信号处理和调制技术,以降低多路径干扰和其他干扰来源对信号的影响。
综上所述,天线隔离度是评估多天线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衡量接收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功率比来评估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程度。
提高天线隔离度可以改善通信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移动LTE天线隔离度要求
1.1 网间干扰协调在TD-LTE频段附近使用的移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式:(1)GSM1800:1710-1755MHz(上行),1805-1850MHz(下行);(2)CDMA2000: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3)WCDMA: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4)TD-SCDMA:1880-1900MHz(F频段),2010-2025MHz(A频段),2320-2370MHz(E频段)(5) WLAN: 2400—2483.5MHz;经过分析计算,各系统间的干扰协调要求如下。
1.1.1TD-LTE宏站(F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时的干扰协调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 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 m;GSM/DCS符合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 m。
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 m。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TD-SCDMA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0.9 m。
天线隔离度
CDMA系统:两发射天线之间以及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隔离度至少30dB;天线垂直布置:Lh=28+40log(k/λ)(dB)天线水平布置:Lv=22+20log(d/λ)-(G1+G2)-(S1+S2)(dB)其中k为两天线的垂直距离,d为两天线的水平距离;G1,G2分别为两天线的增益;S1,S2分别是两天线的夹角方向的副瓣电平.以上天线隔离度公式中,λ为载波的波长,k为垂直隔离距离,d为水平隔离距离,G1 、G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增益(dBi),S1、S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90°方向上的副瓣电平(dBp)。
通常65°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18dBp,9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9dBp,12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7dBp,这可以根据具体的天线方向图来确定。
全向天线的S为0。
关于直放站收发天线的隔离度天线隔离度即信号从直放站前向输出端口至前向输入端口(或者从反向输出端口至反向输入端口)的路径衰减值,与直放站设备本身没有关系,它取决于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安装位置,与垂直及水平的距离、相向的角度有关。
其大小直接影响直放站的增益配置,关系到直放站系统的稳定。
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隔离度较大,才能提高主机增益,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天线之间的隔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空间隔离(水平隔离度和垂直隔离度)及建筑物隔离。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天线隔离度L(dB)应大于直放站最大工作增益Gmax 约10dB~15dB,若取值12dB,考虑通常情况下Gmax为90 dB,故L一般应不小于102 dB。
●水平隔离度Lh是收发信天线在水平间隔距离上产生的空间损耗,表示公式如下:Lh=22.0+20lg(d/λ)-(Gt+Gr)+(Dt+Dr)(1)其中:22.0为传播常数;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m);λ为天线工作波长(m);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dB);Dt、D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水平方向性函数造成的损耗,具体数值可以在天线方向图中查得,当上下行天线夹角为180°时,方向性损耗即为天线的前后比。
天线隔离度s21标准
天线隔离度s21标准
天线隔离度S21是指天线之间的信号隔离程度,通常用于衡量天线系统中天线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隔离度S21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天线隔离度S21标准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衡量。
在实际应用中,天线隔离度S21的标准值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系统要求进行设定。
天线隔离度S21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各个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
因此,通过衡量天线隔离度S21标准,可以评估天线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较高的天线隔离度S21标准意味着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较小,系统的性能会更加稳定可靠。
天线隔离度S21标准的具体数值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系统要求。
不同的通信系统对于天线隔离度S21标准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要求较高抗干扰能力的系统,天线隔离度
S21标准的要求会相对较高;而对于一些低要求的系统,天线隔离度S21标准的要求则可以适当放宽。
总的来说,天线隔离度S21标准是衡量天线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无线通信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天线隔离度S21标准,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合理的设定和优化。
室内分布天线隔离度要求
室内分布天线空间隔离分析跨入21世纪,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形成了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格局。
两大移动运营商运营了5个不同频段的网络,加上即将建设的3G网络,那么两大运营商将至少运营7个不同频段的网络。
运营商基本独立建设兼容自己运营网络的覆盖分布系统,那么一栋楼宇里面至少会存在2套室内分布天馈系统,不同系统天线点的布放位置必须考虑最小耦合损耗能够满足规避系统共存干扰的相关要求。
多系统兼容合路时的干扰主要分为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
杂散干扰是系统本身不完善性造成在必要带宽之外的某个或某些频率的无用发射,对该频谱的其他用户造成干扰。
互调干扰是系统内部有用信号在单个系统或多个系统间相互作用而产生不需要的干扰分量。
一般干扰会造成系统接收灵敏度降低,减小系统覆盖范围,相应影响系统通信质量,严重时将阻塞系统接收,造成系统瘫痪,形成阻塞。
天线隔离间距的考虑主要分析是否达到某一系统无用发射经无源天馈和空中耦合衰耗后到达另一系统并造成干扰的空间耦合衰耗要求。
杂散干扰分析杂散干扰对系统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降低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在分析杂散干扰时我们主要考虑其它(b)系统的带外杂散落到本(a)系统带宽内的功率与本系统的底部噪声功率的比值关系,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a系统接收到的b系统杂散干扰电平:P b>a=CTX-E 系隔-1010g( W b/W a)其中,P b>a为本系统接受到的杂散干扰电平;CTX为b系统杂散干扰电平;E系隔为系统间的隔离度,包含合路器端口间隔离度、两基站到合路器之间的线损和分配损耗等;W h b 为杂散干扰电平的测量带宽;W a为被干扰系统的信道带宽。
2)、而此时的a系统基站接收机输入端等效热噪声电平:Pbts =KTB+F bts其中,KTB常温下该值与测量带宽B有关;F bts为a系统基站的噪声系数。
天线隔离度要求
硬件安装目录目录附录 B 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1B.1 全向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1B.2 定向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2附录 B 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1 全向天线安装间距要求按全向天线隔离度为30dB考虑,天线间距要求如表B-1所示。
表B-1全向天线安装距离的要求天线类型垂直间距水平间距备注GSM900:TX-TX,TX-RX ≥0.5m增益<10dBi:≥4m增益>10dBi:≥5m天线距塔体2m一般接收天线高于发射天线架设GSM1800:TX-TX,TX-RX ≥0.3m增益<10dBi:≥2m增益<10dBi:≥2.5m天线距塔体2m一般接收天线高于发射天线架设GSM900+GSM1800:TX-TX,TX-RX ≥0.2m增益<10dBi:≥2m增益>10dBi:≥2m天线距塔体2m一般接收天线高于发射天线架设分集接收要求:GSM900:RX-RX ------ ≥4m(推荐6m)天线距塔体2mGSM1800:RX-RX ------ ≥2m(推荐3m)天线距塔体2m注意:z为便于日后扩容,建议严格按照上述天线间距要求架设天线。
z若受安装环境限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共用同一根天线支架时,可以不考虑天线间的水平间距要求,但必须保证上表的垂直间距为必要条件,绝不允许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安装于同一水平面。
系统间隔离度及天线间距计算举例
共址时天线之间的最小间距计算版权所有我们选取以下模型来计算WLAN系统隔离度和室内分布中和共址时天线之间的最小间距在这个模型中,从干扰源基站的功放输出的信号首先被发送滤波器滤波,然后因两个基站间有一定的隔离而得到相应的衰减,最后被受干扰基站的接收机所接收;到达被干扰基站的天线端的杂散干扰功率可以表示:Ib=Ptxamp-Pattenution-Iisolation+10lgBW1/BW2变形得:Iisolation=Ptxamp-Pattenution-Ib+10lgBW1/BW2其中:Iisolation:天线隔离度dBPtxamp:干扰源功放输出杂散功率指标dBmPattenuation:限带滤波器带外衰减Ib:允许最大杂散干扰杂散干扰不应该大于带内总的热噪声PnBW1:被干扰基站信号带宽BW2:干扰信号可测带宽1计算WLAN 频段和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2MHz,因此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Pn=-174dBm+10lg22×106Hz=-101dBm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0MHz,因此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Pn=-174dBm+10lg20×106Hz= -101dBm取值四舍五入,实际计算值均小于-101dBm则Ib= Pn=-101dBm2根据我国无委型号核准测试标准,WLAN杂散指标为-30dBm/MHz;则:干扰源功放输出杂散功率指标:Ptxamp=22 MHz ×-30dBm/MHz=10lg22-30dBm=-17 dBm Ptxamp=20 MHz×-30dBm/MHz=10lg22-30dBm=-17 dBm取值四舍五入,实际计算值均小于-17 dBm 则Ptxamp=-17 dBm3常用WLAN设备的限带滤波器带外衰减Pattenuation为80dB410lgBW1/BW2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2MHz,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0MHz;杂散干扰是相互的,所以此处我们只需计算二者比值较大的条件——22/20,即频段对频段的干扰较大;10lgBW1/BW2=10 lg22/20=5天线隔离度Iisolation= Ptxamp-Pattenution-Ib+10lgBW1/BW2=-17 -80 --101+=6天线水平隔离度计算公式:DHdB = 22 +20 log S /λ - Gt + Gr其中:S =天线水平间距米;λ =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米;Gt =在收发天线直线连线上发射天线增益dBi;Gr =在收发天线直线连线上接收天线增益dBi;此处天线按照全向吸顶天线计算,天线增益取常规的4 dBi由于隔离度与传播波长呈负相关性,满足同意隔离度情况下,波长越长,所需要的天线间距也越大,同时,频段的带外干扰大于频段,则只需要计算频段的情况. 频段的波长为代入计算:=22 +20 log S /λ - 4 +4S =λ=×= m=即在WLAN系统中和共址时,天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 .。
天线隔离度的分析与计算讲稿[优质内容]
高级培训
20
电磁兼容中的天线耦合问题 天线隔离度与空间隔离度
令发射天线发射的功率为 PT,Gt 是发射天线的增益。
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间的距离为 r,收发天线外形尺
寸与 r 相比很小,天线可被当作一个点源,而且发射
天线发出的电磁波为球面波,在接收天线处,该球面 波的半径很大,可当作平面波,则隔离度表示为:
高级培训
11
电磁兼容中的天线耦合问题 天线的工作原理
方向性系数即是最大辐射方向的方向性增益 值。功率增益G( ,) 描述的是在远区场功率 密度增益随方向坐标的变化规律,具体定义 如下: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与天线从所连 发射机得到净功率之比的 4倍。若未指明方 向,则增益通常指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增益。
分析可知,近区束缚场的主要成分是似静场,在似 静场中,复数坡印廷矢量是一个纯虚数,天线的有功 功率密度为零,因此,似静场的电磁能量是不会辐射 出去的。同样的,近区感应场的能量也不能被辐射出 去,我们将近区感应场与近区束缚场统称为近区场。
在远区场中,复数坡印廷矢量是一个实数,主要部 分所携带的电磁能量是向外传播的,因此,远区场的 主要部分被称为辐射场。
高级培训
24
电磁兼容中的天线耦合问题 天线隔离度与空间隔离度
简言之,如下天线隔离度公式:
S PT Pr
对于远区场,PT 代表发射天线的辐射功率,对于近区
场,PT 代表发射天线的输出功率。运用上式计算近区
场天线隔离度时是很不方便的。一般是将要分析的两
天线所组成的系统看成是一个双口网络。端口间电流、
无线电系统间电磁干扰主要传输途径是天线间的耦合,常用隔离 度来定量表征这种耦合的强弱程度。天线的载体和天线间的距离 以及障碍物不同,分析它们耦合的方法也不同,分析过程的难易 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对于自由空间分隔相距比较远的天线,天 线间耦合的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天线的远区场进行的,与天线近 场情况的关系较小。但当天线间的距离比较近时,分析它们的耦 合就需要考虑天线的具体形式、馈电结构、安装位置和安装壳体 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mimo通道间的隔离度
mimo通道间的隔离度摘要:一、MIMO 技术简介1.MIMO 技术的概念2.MIMO 技术的基本原理3.MIMO 技术的应用场景二、MIMO 通道间的隔离度1.通道隔离度的定义2.通道隔离度的重要性3.影响通道隔离度的因素4.提高通道隔离度的方法三、MIMO 技术的优势1.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2.提高信道容量和信道可靠性3.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四、MIMO 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我国MIMO 技术的研究现状2.我国MIMO 技术的应用领域3.我国MIMO 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MIMO 技术,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通过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信道容量和信道可靠性,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在我国,MIMO 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MIMO 系统中,各个天线之间的通道隔离度是一个关键的性能指标。
通道隔离度指的是在多天线系统中,各个天线之间的干扰程度。
较高的通道隔离度可以降低系统中的互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影响MIMO 通道隔离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天线间距、天线方向、信道条件等。
为了提高通道隔离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优化天线布局、使用空间分集技术、采用低旁瓣天线等。
MIMO 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短距离通信等。
在我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MIMO 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4G、5G 等移动通信系统。
此外,我国还在积极探索和开发MIMO 技术在卫星通信、无人驾驶、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总之,MIMO 技术为无线通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优势,而通道隔离度是影响MIMO 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降低两系统间干扰,天线要有一定的隔离度,其取决于天线辐射方向图和空间距离及增益,
通常不考虑电压驻波比引入的衰减。
引入下公式:
垂直排列:Lv=28+40*lg(k/λ) (dB)
水平排列:Lv=22+20*lg(d/λ)-(G1+G2)-(S1+S2) (dB)
其中:Lv:隔离度要求(dB)
λ:载波波长(m)
k:垂直隔离距离(m)
d:水平隔离距离(m)
G1,G2:发射与接收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增益(dBi)
S1, S2:发射与接收天线90度方向副瓣电平(dBp)(相对主瓣方向,取负值。
全向天线时为零)
变形后得:
k=λ*10(Lv-28)/40
d=λ*10(Lv-22+G1+G2+S1+S2)/20
本例考虑TD-LTE对GSM900,隔离度Lv的计算方法在(天线隔离度(dB))页给出。
则天线间隔要求如下:
基站天线类型水平间距(m)垂直间距(m)λ(m)隔离度(dB)G1(dBi)G2(dBi)S1(dBp)S2(dBp) TD-LTE对GSM9000.470.180.3331.0015.0015.00-18.00-18.00
水平隔离距离
干扰系统GSM900TDD-LTE(F频段)T DD-LTE(D频段)WCDMA LTE FDD(F频段,联通)CDMA LTE FDD(F频段,电信)
GSM900—0.50.50.50.5 1.30.5 TDD-LTE(F频段)0.5——340.54
TDD-LTE(D频段)0.5——0.50.50.50.5 WCDMA0.530.5—0.50.50.5
LTE FDD(F频段,联通)0.540.50.5—0.54 CDMA 1.30.50.50.50.5—0.5
LTE FDD(F频段,电信)0.540.50.540.5—
垂直隔离距离
干扰系统GSM900TDD-LTE(F频段)T DD-LTE(D频段)WCDMA LTE FDD(F频段,联通)CDMA LTE FDD(F频段,电信)
GSM900—0.30.20.30.30.60.3 TDD-LTE(F频段)0.2——0.50.60.50.6
TDD-LTE(D频段)0.2——0.20.20.20.2 WCDMA0.50.50.2—0.20.50.2
LTE FDD(F频段,联通)0.30.20.20.2—0.20.6 CDMA0.50.50.20.50.2—0.2
LTE FDD(F频段,电信)0.20.20.2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