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主要引脚功能

合集下载

51单片机引脚功能

51单片机引脚功能

51单片机引脚功能51单片机是一种基于MCS-51架构的8位单片机。

它有40个引脚,其中包括I/O引脚、电源引脚和时钟引脚等。

每个引脚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下面是一些常见的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1. VCC:为51单片机供电的正电源引脚,一般连接到3.3V或5V电源。

2. GND:为51单片机供电的地引脚,负电源引脚。

3. RESET:复位引脚,当复位引脚电平为低电平时,可以重启或者复位51单片机。

4. EA/VPP:外部访问使能/编程电压引脚。

当电平为低电平时,可以通过外部器件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当电平为高电平时,用于外部扩展存储器的使能。

5. P0.0~P0.7:第0口每个引脚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义,可以作为输入或输出引脚使用。

6. P1.0~P1.7:第1口I/O引脚,与第0口相似,具有输入和输出功能。

7. P2.0~P2.7:第2口I/O引脚,与第0口和第1口相似,具有输入和输出功能。

8. P3.0~P3.7:第3口I/O引脚,与第0口、第1口和第2口相似,具有输入和输出功能。

9. RST/AP:复位端口/辅助功能端口。

这个引脚可以用作复位单片机的辅助功能,也可以用于电源监控。

10. XTAL1:外部晶振输入引脚,一般通过晶振提供单片机的时钟信号。

11. XTAL2:外部晶振输出引脚。

12. PSEN:程序存储器使能引脚,用于选择程序存储器或外部存储器之间的切换。

13. ALE/PROG:地址锁存器使能/编程引脚。

当电平为高电平时,用作地址锁存器使能引脚;当电平为低电平时,用作一个外部编程信号。

14. RXD:串口接收数据引脚,用于串行通信。

15. TXD:串口发送数据引脚,用于串行通信。

16. INT0:外部中断0引脚,可以通过设置中断使能来检测外部的中断事件。

17. INT1:外部中断1引脚,与INT0引脚类似,用于检测外部的中断事件。

18. T0:定时器0的计数引脚,可以通过程序来对其进行读写操作。

MCS-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

MCS-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
载。
要特别注意准双向口与双向三态口的差别。当3个准双向I/O口作输入口
使用时,要向该口先写1,另外准双向I/O口无高阻的浮空状态。
1.电源引脚
(1)Vcc(40脚):+5V电源;
(2)Vss(20脚):接地。
2.时钟引脚
(1)XTAL1(19脚):如果采用外接晶体振荡器时,此引脚应接地。
(2)XTAL2(18脚):接外部晶体的另一端。
2.2.2控制引脚
提供控制信号,有的引脚还具有复用功能。
(1) RST/VPD(9脚):复位与备用电源。
2.2.3 I/O口引脚
(1)P0口:双向8位三态I/O口,此口为地址总线(低8位)及数据总线分时
复用口,可驱动8个LS型TTL负载。
(2) P1口:8位准双向I/O口,可驱动4个8位)复用,可驱动4个LS
型TTL负载。
(4)P3口:8位准双向I/O口,双功能复用口,可驱动4个LS型TTL负
MCS-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
40只引脚双列直插封装(DIP)。40只引脚按功能分为3类:
(1)电源及时钟引脚: Vcc、Vss;XTAL1、XTAL2。
(2)控制引脚:PSEN*、EA*、ALE、RESET (即RST)。
(3)I/O口引脚:P0、P1、P2、P3,为4个8位I/O口的外部引脚。
2.2.1电源及时钟引脚
(2)ALE/PROG*(30脚):第一功能ALE为地址锁存允许,可驱动8个LS
型TTL负载。PROG*为本引脚的第二功能。为编程脉冲输入端。
(3)PSEN*(29脚):读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可以驱动8个LS型
TTL负载。
(4)EA*/VPP(EnableAddress/VoltagePulseofPrograming,31脚)EA*为内

51单片机每个引脚功能

51单片机每个引脚功能

.RST 复位输入用来完成单片机单片机的复位初始化操作ALE/ ( 30 引脚):地址锁存控制信号(ALE )是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锁存低8 位地址的输出脉冲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当AT89C51RC从外部程序存储器执行外部代码时,在每个机器周期被激活两次,而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不被激活。

EA: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XTAL1 ( 19 引脚):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XTAL2 ( 18 引脚):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

锁存器 (Latch) 是一种对脉冲电平敏感的存储单元电路,它们可以在特定输入脉冲电平作用下改变状态。

锁存,就是把信号暂存以维持某种电平状态。

锁存器的最主要作用是缓存,其次完成高速的控制其与慢速的外设的不同步问题,再其次是解决驱动的问题,最后是解决一个I/O 口既能输出也能输入的问题。

单片机的下一个模块是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上位机是下载通信模块。

⒈电源 :⑴ VCC -芯片电源,接+5V;⑵VSS - 接地端;⒉时钟 :XTAL1 、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控制线 :控制线共有 4 根,⑴ALE/PROG: 地址锁存允许 /片内 EPROM 编程脉冲ALE 功能:用来锁存 P0 口送出的低 8 位地址PROG 功能:片内有 EPROM 的芯片,在 EP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PSEN:外 ROM 读选通信号。

⑶RST/VPD: 复位 /备用电源。

RST( 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VPD 功能:在Vcc 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EA/Vpp: 内外 ROM 选择 /片内 EPROM 编程电源。

EA 功能:内外ROM 选择端。

Vpp 功能:片内有EPROM 的芯片,在EPROM 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

XTAL1 :接外部晶振和微调电容的一端,在片内它是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若使用外部时钟时,该引脚必须接地。

AT89C51单片机各引脚功能

AT89C51单片机各引脚功能

AT89C51单片机各引脚功能(1)I/O引脚(4×8=32):P0,P1,P2,P3。

1、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2、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3、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4、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2-2所示:表2-2 P3口的第二功能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2)控制引脚(4个):1、ALE——地址锁存使能。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

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

80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引脚功能(如下图所示),引脚的具体功能将在下面详细介绍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 电源:⑴ VCC - 芯片电源,接+5V;⑵ VSS - 接地端;⒉ 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 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⑴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① 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② 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 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 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 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 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 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 Vp 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 I/O线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

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拿到一块单片机,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须要知道怎样去连线,我们用的一块89C51的芯片为例,我们就看一下如何给它连线。

1、电源: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单片机使用的是5V电源,其中正极接40管脚,负极(地)接20管脚。

2、振蒎电路:单片机是一种时序电路,必须供给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在单片机内部已集成了振荡器,使用晶体振荡器,接18、19脚。

只要买来晶体震荡器,电容,连上就能了,按图1接上即可。

3、复位管脚:按图1中画法连好,至于复位是何含义及为何需要复要复位,在单片机功能中介绍。

4、 EA管脚:EA管脚接到正电源端。

至此,一个单片机就接好,通上电,单片机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用单片机点亮一只发光二极管LED,显然,这个LED必须要和单片机的某个管脚相连,不然单片机就没法控制它了,那么和哪个管脚相连呢单片机上除了刚才用掉的5个管脚,还有35个,我们将这个LED和1脚相连。

51单片机各引脚

51单片机各引脚

51单片机各引脚51单片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微控制器。

它具有多种功能引脚,这些引脚在不同的电路和项目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对51单片机的各引脚进行介绍和解释。

引脚P0: P0口是51单片机最常用的I/O口之一。

P0口具有8个引脚,可以通过设置它们的电平来进行数据输入/输出。

它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LED灯、按键、数码管等。

P0口可以配置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可以通过程序对其进行控制和操作。

引脚P1: P1口也是51单片机的一个I/O口。

P1口同样具有8个引脚,与P0口相比,P1口的输入输出能力更强。

它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LCD液晶显示屏、继电器、蜂鸣器等。

P1口同样可以配置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通过程序可以对其进行高低电平的控制。

引脚P2: P2口是51单片机的另一个I/O口。

P2口也具有8个引脚,它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ADC(模数转换器)、数码管、EEPROM(电可擦程存储器)等。

P2口同样可以配置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并能通过程序进行控制。

引脚P3: P3口是51单片机最后一个I/O口。

P3口也具有8个引脚,它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定时器、串口通信、中断控制等。

与其他I/O口不同的是,P3口的引脚具有特殊功能,比如RXD(接收数据)、TXD(发送数据)等。

P3口同样可以配置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并能通过程序进行相应的操作。

除了I/O口之外,51单片机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引脚,如电源引脚、晶振引脚、复位引脚等。

这些引脚对于单片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电源引脚: 51单片机通常需要接受电源供电才能工作,因此具有供电引脚。

根据具体型号的不同,51单片机的电源引脚可以是VCC (正电源)、GND(地线)、AVCC(模拟电源)等。

晶振引脚: 51单片机需要外部晶振来提供时钟信号,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因此,51单片机具有晶振引脚,一般为两个引脚:XTAL1(晶体振荡器输入端,接入外部晶振的输入端)和XTAL2(晶体振荡器输出端,接入外部晶振的输出端)。

51单片机各引脚功能介绍

51单片机各引脚功能介绍

51单片机的引脚及各引脚功能介绍当我们拿到一块MCS-51系列单片机芯片时,看到这么多的引脚,他们都有干什么用的?8051 单片机的引脚图引脚功能:MCS-51 是标准的40 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引脚分布请参照---- 单片机引脚图:l P0.0~P0.7 P0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39~32号端子)。

l P1.0~P1.7 P1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8号端子)。

l P2.0~P2.7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21~28号端子)。

l P3.0~P3.7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0~17号端子)。

这4个I/O口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能,大家可得学好了,其它书本里虽然有,但写的太深,初学者很难理解,这里都是按我自已的表达方式来写的,相信你也能够理解。

P0口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如图1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1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2口有两个功能: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使用2、做一般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P3口有两个功能:除了作为I/O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具体功能请参考我们后面的引脚说明。

有内部EPROM的单片机芯片(例如8751),为写入程序需提供专门的编程脉冲和编程电源,这些信号也是由信号引脚的形式提供的,即:编程脉冲:30脚(ALE/PROG)编程电压(25V):31脚(EA/Vpp)接触过工业设备的兄弟可能会看到有些印刷线路板上会有一个电池,这个电池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就是单片机的备用电源,当外接电源下降到下限值时,备用电源就会经第二功能的方式由第9脚(即RST/VPD)引入,以保护内部RA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51单片机各针脚介绍

51单片机各针脚介绍

51单片机各针脚介绍51单片机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微控制器,它在电子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了解51单片机的各个针脚和其功能对于学习和应用它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51单片机的各个针脚以及它们的功能。

1. VCC和GND:VCC代表供电正极,GND代表接地。

这两个针脚是最基本的供电和接地连接,使用者需要将这两个引脚连接到电源,以提供电压和地线。

2. P0.0 - P0.7:P0口是51单片机最常用的8位通用I/O口之一。

每个引脚可以被配置为输入或输出,用于连接和控制外部设备。

3. P1.0 - P1.7:P1口也是一个8位通用I/O口,具有与P0口相同的功能。

P1口的特点是它具备上拉电阻功能,可以用于外部开关和按钮的输入控制。

4. P2.0 - P2.7:P2口也是一个8位通用I/O口,同样可以作为输入或输出引脚。

与P1口类似,P2口也具备上拉电阻功能。

5. P3.0 - P3.7:P3口是最后一个8位通用I/O口,同样可用作输入或输出引脚。

与P2口类似,P3口具备上拉电阻功能。

6. RST:RST是复位控制引脚,用于将51单片机重启至复位状态。

当对RST引脚施加低电平脉冲时,单片机将会重新启动,并执行初始化操作。

7. EA/VPP:EA/VPP引脚具有两个不同的功能。

在系统中,EA引脚必须连接到GND,以选择外部程序存储器;VPP引脚在烧录代码时使用,通常连接到12V电压。

8. ALE/PROG:ALE/PROG引脚也有两种功能,ALE用于地址锁存器的时钟输入,PROG用于编程电平切换。

在应用中,ALE通常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时序协调。

9. PSEN:PSEN引脚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取操作。

当进行指令获取或通信时,PSEN引脚连接到程序存储器并发送读取控制信号。

10. XTAL1和XTAL2:这两个引脚用于外部晶振或陶瓷谐振器的连接。

XTAL1接收晶振信号输入,XTAL2输出晶振信号。

51单片机常用芯片引脚图

51单片机常用芯片引脚图

常用芯片引脚图一、 单片机类1、MCS-51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 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2、MCS-96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片机系列。

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脚居多。

引脚说明: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口线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两个和HS1共用)Vcc :主电源引脚(+5V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Vpd :内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V CC P0.0/AD 0P0.1/AD 1P0.2/AD 2P0.3/AD 3P0.4/AD 4P0.5/AD 5P0.6/AD 6P0.7/AD 7EA/V PP ALE/PROG PSENP2.7/A 15P2.6/A 14P2.5/A 13P2.4/A 12P2.3/A 11P2.2/A 10P2.1/A 9P2.0/A 8803180518751XTAL1、XTAL2:内部振荡器反相器输入、输出端,常外接晶振。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控制电路的集成电路芯片,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而51单片机(8051 Microcontroller)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一款单片机型号,其引脚布局和功能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51单片机的引脚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引脚简介51单片机共有40个引脚,编号为P0.0至P3.7,其中P0、P1、P2、P3为4个8位的I/O端口,分别对应于32个可编程的引脚。

此外,引脚还包括VCC(供电正极)、GND(接地)以及RESET(复位引脚)、PSEN(程序存储器使能引脚)、ALE/PROG(地址锁存/编程使能引脚)、EA/VPP(外部访问使能/编程电压),共计7个特殊功能引脚。

2. I/O口的功能P0口是可用的8位双向I/O口,可以用于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P0口在模拟输入/输出工作状态下为双向I/O口,在数字输入/输出工作状态下为输出口。

P1口也是一个可用的8位双向I/O口,用于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P2口是一个不可用的8位双向I/O口,它被用作外部总线的高8位数据总线。

P3口是一个可用的8位双向I/O口,用于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3. 特殊功能引脚RESET引脚是用于复位单片机的引脚。

将RESET引脚拉低,即可使单片机复位。

PSEN引脚是用于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EPROM或闪存)的引脚。

当PSEN为高时,表示访问的是程序存储器。

ALE/PROG引脚在T0(定时器0)的溢出和外部中断0激活时产生外部地址锁存信号。

在程序编程时,它与PSEN引脚一起用作编程使能信号,并提供编程电压。

EA/VPP引脚是用于控制单片机是否使用外部存储器。

当EA/VPP 为低时,表示单片机使用外部存储器;当EA/VPP为高时,表示单片机使用内部存储器。

4. 其他引脚VCC引脚是单片机的正电源引脚,需要接入正电源。

51单片机引脚工作原理介绍

51单片机引脚工作原理介绍

51单片机引脚工作原理介绍
51单片机是一种常用的单片机系列,其引脚工作原理如下:
1. 引脚功能,51单片机的引脚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输入、输出、中断、定时器/计数器等。

每个引脚可以通过配置寄存器来设置其功能。

2. 输入引脚,某些引脚可以配置为输入模式,用于接收外部信号。

这些引脚通常与外部传感器、开关等连接,可以通过读取引脚的电平状态来获取外部信号。

3. 输出引脚,某些引脚可以配置为输出模式,用于控制外部设备。

这些引脚通常与LED、继电器等外部设备连接,可以通过设置引脚的电平状态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开关状态。

4. 中断引脚,51单片机具有多个中断引脚,用于实现中断功能。

当外部事件触发中断引脚时,单片机会暂停当前任务,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引脚可以用于处理紧急事件、实现实时响应等功能。

5. 定时器/计数器引脚,51单片机内置了多个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用于实现定时、计数等功能。

这些模块的引脚可以配置为定时器/计数器功能,用于产生精确的时间延迟、计数外部事件等。

6. 引脚配置,通过设置相应的寄存器,可以配置引脚的工作模式、电平状态、中断触发条件等。

引脚的配置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实现,使得单片机可以根据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

总结起来,51单片机的引脚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输入、输出、中断、定时器/计数器等。

通过设置相应的寄存器,可以配置引脚的工作模式和功能,实现与外部环境的交互。

这些引脚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引脚的电平状态或触发条件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AT89S52 (51)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各引脚功能说明

AT89S52 (51)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各引脚功能说明

AT89S52 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各引脚功能说明之蔡仲巾千创作由于本书所有的例程均是基于AT89S52 单片机开发的,这里着重介绍AT89S52 各个引脚及功能。

这些关系到在后面学习例程时对原理图的理解,读者要特别重视。

而对于存储器、定时器、中断系统等部分内容,读者可参考介绍MCS-51单片机的相关书籍。

AT89S52 是Atmel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 位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AT89S52 使用Atme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 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也适于惯例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 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S52 具有PDIP、PLCC、TQFP3 种封装形式以适用于分歧的使用场合。

各封装引脚定义如图1.2所示。

图 1.2 AT89S52引脚图下面简单介绍AT89S52 各引脚的功能,更多信息请查阅Atmel公司的技术文档。

VCC:电源。

GND:地。

P0 口:P0 口是一个8 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 口。

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 个TTL逻辑电平。

对P0 端口写“1”时,引脚用做高阻抗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 口也被作为低8 位地址/数据复用。

在这种模式下,P0 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 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

在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 口:P1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逻辑电平。

当对P1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当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此外,P1.0 和P1.2 分别作为定时器/计数器2 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定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具体如表1-1 所示。

51单片机各引脚及端口详解

51单片机各引脚及端口详解

51单片机各引脚及端口详解51单片机引脚功能:MCS-51是标准的40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引脚分布请参照----单片机引脚图:l ~ P0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39~32号端子)。

l ~ P1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8号端子)。

l ~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21~28号端子)。

l ~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0~17号端子)。

这4个I/O口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能,大家可得学好了,其它书本里虽然有,但写的太深,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理解的,我这里都是按我自已的表达方式来写的,相信你也能够理解的。

P0口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如图1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1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2口有两个功能: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使用2、做一般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P3口有两个功能:除了作为I/O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具体功能请参考我们后面的引脚说明。

有内部EPROM的单片机芯片(例如8751),为写入程序需提供专门的编程脉冲和编程电源,这些信号也是由信号引脚的形式提供的,即:编程脉冲:30脚(ALE/PROG)编程电压(25V):31脚(EA/Vpp)接触过工业设备的兄弟可能会看到有些印刷线路板上会有一个电池,这个电池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就是单片机的备用电源,当外接电源下降到下限值时,备用电源就会经第二功能的方式由第9脚(即RST/VPD)引入,以保护内部RA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在介绍这四个I/O口时提到了一个“上拉电阻”那么上拉电阻又是一个什么东东呢他起什么作用呢都说了是电阻那当然就是一个电阻啦,当作为输入时,上拉电阻将其电位拉高,若输入为低电平则可提供电流源;所以如果P0口如果作为输入时,处在高阻抗状态,只有外接一个上拉电阻才能有效。

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及寄存器

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及寄存器

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及寄存器总是记不住,每当拿着一块单片机,总是要翻书查资料,放到这里以便以后查阅40:VCC 电源+5V20:VSS 接地19和18:XTL1和XTL2 振荡电路29: PSEN 片外ROM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30:ALE/PROG 地址锁存信号输出端/EPROM编程脉冲输入端09: RST/VPD 复位信号输入端31: EA/VPP 内外部ROM选择端P0口双向I/O口驱动电流为10mAP1口准双向通用I/O口驱动电流为20mAP2口准双向I/O口驱动电流为20mAP3口多用途口驱动电流为20mAP0口当准双向口使用时,加上拉电阻(P0口作为输出口时,因输出级处于开漏极状态,所以必须加上拉电阻),输入是先将口置1.当数据总线使用时输入八位数据,当地址总线使用时输出8位地址。

P1口只能做I/O口使用,使用时不需要再加上拉电阻(P1口内置)。

P2口可以输出程序存储器或外部数据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与P0口输出的低8位地址一起构成16位的地址线,从而可以分别寻址64K的程序存储器或外部存储器。

P3口端口位第二功能注释P3.0RXD串行口输入P3.1TXD串行口输出P3.2INTO外部中断0P3.3INT1外部中断1P3.4T0计数器0记数输入P3.5T1计数器1记数输入P3.6WR外部RAM写入选通信号P3.7RD外部RAM读出选通信号P0-P3做输出控制端时,低电平控制法,在低电平时I/O 口允许灌入的电流比高电平时要大,一般情况下低电平灌入的电流为高电平的4倍机器周期:计算机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

1个机器周期=12个振荡周期(晶振的时间周期)=1/fDJNZ=两个机器周期RAM 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00H-7FH,在这128个字节中又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为00H-1FH,有四组工作寄存器,每组8个字节,分别为R0-R7,同一时刻只能用其中的一组寄存器,通过程序状态字PW中的RS0,RS1两位来控制。

51系列单片机引脚功能图

51系列单片机引脚功能图

51系列单片微机引脚功能图
孙关荣
2:单片机对外呈三总线结构:1:由P0、P2组成16位地址总线 A0~A15(P0口分时复用为低8位地址,P2口用为高8位地址),因为是16位地址线,使片外存储器的寻址范围达到64K;
2:由P0分时复用为数据总线 D0~D7;3:由ALE、PSEN、RST、EA与P3口的INT0、INT1、T0、T1、WR、RD共10个引脚组成控制总线。

3:ALE地址锁存脉冲信号每机器周期出现两次,在不访问片外数据存储器时,由于ALE信号不出现,可用作对外输出的时钟脉冲,脉冲频率为晶振频率fosc的1/6(或机器周期的1/3),但在访问片外数据存储器时,由
孙关荣
于ALE脉冲信号每机器周期出现两次,因而ALE脉冲会跳空一个,因此就不能作为时钟输出。

ALE一般用来连接外接地址锁存器芯片的锁存引脚。

4:51系列单片机常见的晶振频率有12MH、24MH、40MH等,振荡器输出的脉冲经2分频(分成P1、P2两相位)成为内部时钟信号,用作单片机的内部控制信号,其周期称为时钟周期,6个时钟周期构成1个机器周期。

5:设计产品时,要在关键的地方:电源、串口、看门狗的输出和输入、I/O口等加不同颜色的LED指示,便于调试;查看门狗的复位输出可在电路板上加一个下拉LED,这样比较直观。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内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内部结构
﹡P3口(P3.0~P3.7) :8位准双向并行I/O接口。 P3口除 了具有通用I/O口的功能外,同时它的每一个引脚还具有第 二功能。
P3口各引脚对应的第二功能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RXD TXD /INT0 /INT1 T0 T1
/WR /RD
PSW各位定义
D7H D6H D5H D4H D3H D2H D1H D0H CY AC F0 RS1 RS0 OV — P
(1)CY(PSW.7):进位标志位 (2)AC(PSW.6):辅助进位标志位。 (3)F0 (PSW.5):用户标志位。 (4)RS1、RS0(PSW.4、PSW.3):工作寄存器组选择位。 用于选择CPU当前使用寄存器组。
(二)内部数据存储器低128字节
内部数据存储器低128字节按其用途划分为三个区 •工作寄存器区 •位寻址区 •用户RAM区
片内RAM低128字节的配置
30H~7FH 20H~2FH 18H~1FH 10H~17H 08H~0FH 00H~07H
用户RAM区(数据缓冲区) 位寻址区(00H~7FH) 工作寄存器区3区(R7~R0) 工作寄存器区2区(R7~R0) 工作寄存器区1区(R7~R0) 工作寄存器区0区(R7~R0)
单片机硬件系统
一、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内部结构
(一)89C51单片机的引脚
1、电源引脚: VCC:外接+5V;GND:电源地线。 2、时钟引脚 XTAL1、XTAL2为内部振荡器的两条引出线. 3、控制引脚 (1)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信号/编程脉冲输 入端 ﹡ ALE:在系统扩展时,ALE用于控制P0口输出的低 8位地址锁存,以实现低8为地址和数据的隔离。 ﹡ PROG:在EEPROM或EPROM编程期间,该引脚 用来输入一个编程脉冲。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AT89c51(含8051、80S51、8031、8751、8052等)可以说是最常用的51单片机了,下图介绍了AT89c51双列直插和smt两种封装的芯片引脚图资料.供大家查阅.管脚资料与普通的51单片机一样.部分引脚简要说明:1、 RESET:一般接2个元件:①接10K电阻到地,②接10μ电容到电源。

2、 -EA / VPP:一般情况下接高电平(这时使用MCU内部RAM/ROM)。

3、 ALE / PROG:一般情况下空着(这时使用MCU内部RAM/ROM)。

4、 -PSEN:一般情况下空着(当使用MCU内部RAM/ROM时)。

5、 P0内部没有上拉电阻。

所以必要时需要在每个引脚外接5.1K左右上拉电阻到电源。

6、 XTAL1是片内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端,XTAL2则是输出端,使用外部振荡器时,外部振荡信号应直接加到XTAL1,而XTAL2悬空(特别声明:有些文章把XTAL1、XTAL2的功能正好说反了。

而我们这里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

内部方式时,时钟发生器对振荡脉冲二分频,如晶振为12MHz,时钟频率就为6MHz。

晶振的频率可以在1MHz-24MHz内选择。

电容取20PF左右。

7、 VDD:电源+5V。

VSS:GND接地。

PDIP:PQFP/TQFP:PLCC:引脚功能说明:89C51外部引脚图:(可以直接拷入ASM程序文件中,作注释使用,十分方便); ┏━┓┏━━┓; P1.0 ┫1 ┗┛ 40┣ Vcc; P1.1 ┫2 39┣ P0.0; P1.2 ┫3 38┣ P0.1; P1.3 ┫4 37┣ P0.2; P1.4 ┫5 36┣ P0.3; P1.5 ┫6 35┣ P0.4; P1.6 ┫7 34┣ P0.5; P1.7 ┫8 33┣ P0.6; RST/Vpd ┫9 32┣ P0.7; RXD P3.0 ┫10 31┣ -EA/Vpp(内1/外0 程序地址选择); TXD P3.1 ┫11 30┣ ALE/-P (地址锁存输出); -INT0 P3.2 ┫12 29┣ -PSEN (外部程序读选通输出); -INT1 P3.3 ┫13 28┣ P2.7; T0 P3.4 ┫14 27┣ P2.6; T1 P3.5 ┫15 26┣ P2.5; -WR P3.6 ┫16 25┣ P2.4; -RD P3.7 ┫17 24┣ P2.3; X2 ┫18 23┣ P2.2; X1 ┫19 22┣ P2.1; GND ┫20 21┣ P2.0; ┗━━━━━┛引脚说明:①电源引脚Vcc(40脚):典型值+5V。

51系列单片机各引脚功能概述

51系列单片机各引脚功能概述

51系列单片机各引脚功能概述AT89C51引脚功能VCC/GND:供电电源。

P0口: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标准输入输出I/O,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既可用于标准输入输出I/O,也可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访问时的高八位地址。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既可以作标准输入输出I/O,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管脚备选功能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 / 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 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单片机主要引脚功能
XTAL1(19 脚)和XTAL2(18 脚)为振荡器输入输出端口,外接12MHz 晶振。

RST/Vpd(9 脚)为复位输入端口,外接电阻电容组成的复位电路。

VCC(40 脚)和VSS(20 脚)为供电端口,分别接+5V 电源的正负端。

P0~P3 为可编程通用I/O 脚,其功能用途由软件定义
P0 口:P0 口是一组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 个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0 写1 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 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 编程时,P0 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 口:P1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
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P2 口:P2 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P2 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
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P3 口:P3 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

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P3 口写入1 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