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分子的空间结构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分子的空间结构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造第 2 课时分子的空间构造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习目标】 1、能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学习要点】σ键电子对、孤电子对和价层电子对的计算,VSEPR 模型【学习难点】分子立体构型的推测课前预习案一、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阅读课本 P37-38 达成填空)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为,分子的“立体构型”是的结果。

2、价层电子对是指;价层电子对 =+;( 1)σ键电子对数:可由确立。

比如,H2O的中心原子是______,构造式是 __________,有个σ键,故σ键电子对数是______;(2)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数:依据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此中 a 为,关于主族元向来说,价电子数等于;x 为;b 为;氢为 _____,其余原子等于。

阳离子: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 _______________;阴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绝对值)。

2-的孤对电子数 =1/2(6+2-2*3 )=13比如: SO【预习检测】1、运用你对分子的已有的认识,达成以下表格,写出C、 H、N、O 的电子式,依据共价键的饱和性议论C、H、N、 O、F 的成键状况。

原子H C N O F 电子式可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讲堂研究案研究一: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即VSEPR 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对AB 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A 价层电子对(包含成键σ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之间因为存在排挤力,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老是采纳电子对互相排挤最小的那种构型,以使相互之间斥力最小,分子系统能量最低、最稳固。

问题 1:请你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总结出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即 VSEPR 模型)(利用牙签与橡皮泥模拟)空间构型价电子对数量234VSEPR 模型形形形问题 2: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计算出以下分子的中心原子含有的σ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数及价层电子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共价键—————————————————————————————————————[课标要求]1.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了解σ键和π键的形成特点及其本质。

2.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洁分子的某些性质。

1.σ键的特征是轴对称,键的强度较大;π键的特征为镜像对称,一般不如σ键坚固,比较简洁断裂。

2.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共价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3.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坚固,含有该共价键的分子越稳定,键角打算分子的空间构型,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等电子体,具有相像的化学键特征和相近的化学性质。

共价键1.本质和特征(1)本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2)特征:饱和性——打算分子的组成;方向性——打算分子的立体构型。

2.类型(按成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类)(1)σ键形成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头碰头”重叠而形成类型s-s型s-p型p-p型特征①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②σ键的强度较大(2)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p-p型特征①π键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即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假如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②π键不能旋转;一般不如σ键坚固,较易断裂现有①N2②CO2③CH2Cl2④C2H4四种分子(1)只存在σ键的分子有哪些?(2)同时存在σ键和π键的分子有哪些?(3)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1∶1的是哪种分子?提示:(1)③(2)①②④(3)②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推断方法(1)依据成键原子的价电子数来推断能形成几个共用电子对。

假如只有一个共用电子对,则该共价键肯定是σ键;假如形成多个共用电子对,则先形成1个σ键,另外的原子轨道形成π键。

(2)一般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两个是π键。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一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课标要求]1.生疏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简单性。

2.能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简洁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1.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CO 2呈直线形,H 2O 呈V 形,HCHO 呈平面三角形,NH 3呈三角锥形,CH 4呈正四周体形。

2.价层电子对是指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

中心原子形成几个σ键就有几对σ键电子对,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可由下式计算:12(a -xb ),其中a表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 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 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3.价层电子对为2时,VSEPR 模型为直线形;价层电子对为3时,呈平面三角形;价层电子对为4时,呈四周体形,由此可推想分子的立体构型。

形形色色的分子1.三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有直线形和V 形两种化学式 电子式结构式 键角 立体构型立体构型名称CO 2O===C===O180°直线形H 2O105°V 形2.四原子分子大多数实行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形两种立体构型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键角立体构型立体构型名称CH 2O约120°平面三角形NH 3107°三角锥形3.五原子分子的可能立体构型更多,最常见的是正四周体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键角立体构型立体构型名称CH 4109°28′正四周体形CCl 4109°28′正四周体形1.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ABCD解析:选D CO 2分子是直线形,A 项错误;H 2O 分子为V 形,B 项错误;NH 3分子为三角锥形,C 项错误;CH 4分子是正四周体结构,D 项正确。

2.硫化氢(H 2S)分子中,两个H —S 键的夹角都接近90°,说明H 2S 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CO 2)分子中,两个C===O 键的夹角是180°,说明CO 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甲烷(CH 4)分子中,任意两个C —H 键的夹角都是109°28′,说明CH 4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三的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的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的教案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化学键在分子结构中的作用
3. 能够通过Lewis结构和VSEPR理论描述分子的几何构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键的种类和分子结构的描述
难点:理解VSEPR理论在描述分子几何构型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分子模型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几种常见物质的分子结构,引入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概念。

2. 讲解:介绍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并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种类化学键的
形成。

3. 实验:让学生用分子模型组装几种分子的结构,加深他们对分子结构的理解。

4.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画出几种分子的Lewis结构,并根据VSEPR理论预测分
子的几何构型。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分子结构,独立进行Lewis结构和VSEPR理论的分析。

2. 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他们对分子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题并撰写一篇关于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小论文。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对于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和解释,强化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能够运用Le Chatelier's原理来解释平衡反应的变化。

3. 能够进行平衡反应的计算和实验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分析。

2. Le Chatelier's原理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3. 平衡反应的计算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材。

2. 实验器材:反应瓶、试剂、温度控制装置等。

3. 教学PPT:包括知识点总结、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或案例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Le Chatelier's原理,让学生理解平衡反应如何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的化学平衡反应,让学生运用Le Chatelier's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4. 实验设计:设计平衡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5. 计算演练:进行一些平衡反应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6. 总结和讨论: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反馈:1.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程度。

3. 教师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2. 提供相关实验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发现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比赛和研究,拓展化学知识和技能。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思维拓展。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参考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参考教案

[课堂练习]1、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

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碳酸盐难溶于水2、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A.ns2np3 B.ns2np5 C.ns2np4 D.ns2np63、下列说法正确是A、第3周期所含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4、A、B、C是短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C同族,B+ 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元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之间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A、B、C的电子排列式: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直击高考]5.(03上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

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填写字母)元素。

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Y是周期表中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教材: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室: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主要内容:1. 化学动力学2. 化学平衡3. 电化学4. 溶液5. 配位化学教学目标:1. 熟悉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和相关计算3. 掌握电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4. 熟悉溶液的性质和相关计算5. 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电化学现象引入本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分别介绍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溶液和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3. 实验: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动力学、平衡、电化学、溶液和配位化学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掌握重点,做到知识点的串联和延伸。

6.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考试:根据本单元内容设计考试题目,检测学生对化学动力学、平衡、电化学、溶液和配位化学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内容并提交,评估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考试成绩、作业质量、实验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动力学
课时安排:4课时
一、课堂活动1: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而有些反应速率慢。

2.通过实验展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探讨可能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课堂活动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和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介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讨论它们的作用机理。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课堂活动4: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
1.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讨论平衡状态下反应速率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探讨平衡常量和平衡位置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课堂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并梳理知识框架。

七、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扩展对化学动力学的理解。

以上为化学选修3全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含答案

1.了解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极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范德华力、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相似相溶原理。

4.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5.了解无机含氧酸分子酸性强弱的原因。

细读教材记主干1.共价键依据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非极性键和极性键,依据电子云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

2.分子间作用力是化学键吗?其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提示:不是,其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溶解性等。

3.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含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中可能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4.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若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5.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溶质和溶剂之间形成氢键,可增大其溶解度。

6.无机含氧酸的通式(HO)m RO n,若成酸元素R相同,n值越大,酸性越强。

[新知探究]1.键的极性2.分子的极性3.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1)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2)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

[名师点拨]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只含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单质分子,如Cl2,N2,P4,I2)等[对点演练]1.(2016·桓台高二检测)下列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①CCl4②NH3③CH4④CO2⑤N2⑥H2O ⑦HF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④ D.以上均不对解析:选C ①CCl4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②NH3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③CH4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④CO2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直线型,属于非极性分子;⑤N2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⑥H2O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V型,属于极性分子;⑦HF是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①③④,C项正确。

高中化学选修3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优秀教案
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
教学目标:
1. 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
2. 掌握离子在溶液中的电导性质;
3. 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离子在溶液中的电导性质;
2. 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验展示盐酸和醋酸在溶液中的电导性质,让学生了解溶液中离子对电导性的影响。

二、讲解
1. 离子在溶液中的电导性质: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带电导电,不带电不导电,让学生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性质:离子在溶液中能够自由扩散,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速度与粒子大小和浓度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氯化铜和硫酸铜在溶液中的扩散速度,并用扩散速度推算离子的粒子大小。

四、总结
结合实验结果,总结离子在溶液中的电导性质和扩散性质,让学生对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离子在溶液中的其他性质。

选修三高中化学教案

选修三高中化学教案

选修三高中化学教案
教学内容:选择性讲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配位化学等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速率常数的关系,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掌握动态平衡的概念,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力学的关系;
3. 能够运用配位化学理论解释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概念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 影响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3. 实验演示: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化。

二、化学平衡
1. 动态平衡的概念:正反应与逆反应同时进行的过程;
2. 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3. 平衡态的条件: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三、配位化学
1. 配位键的形成:配位子与中心离子的相互作用;
2.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考察不同配体对配位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3. 应用案例:探讨配位化学在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多种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期中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与应用的知识。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与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019-2020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能运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重点)3.理解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重点) 4.了解元素的“对角线规则”,能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基础·初探]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探究·升华][思考探究]已知短周期元素,a A2+、b B+、c C3-、d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问题思考:(1)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有何关系?【提示】由于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四种离子电子数相等,即a-2=b-1=c+3=d+1。

(2)A、B、C、D四种元素在同一周期吗?试推测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提示】A、B、C、D不在同一周期。

A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B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C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D应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

(3)A、B、C、D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A2+、B+、C3-、D-的离子半径呢?【提示】原子半径B>A>C>D;离子半径C3->D->B+>A2+。

(4)分析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关键是什么?【提示】①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比较,先看周期再看主族。

②对于离子的半径比较,要借助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

③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

[认知升华]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如r(Cl-)>r(Cl),r(Fe)>r(Fe2+)>r(Fe3+)。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r(O2-)>r(F-)>r( Na+)>r(Mg2+)>r(Al3+)。

3.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r(Li+)<r(Na+)<r(K+) <r(Rb+)<r(Cs+),r(O2-)<r(S2-)<r(Se2-)<r(Te2-)。

高中化学选修三苏教版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苏教版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苏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描述化学平衡的性质2. 掌握化学平衡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3. 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4. 掌握影响平衡位置的方法5. 掌握实验技术和化学仪器的应用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动力学3. 化学平衡定律4.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5. 影响平衡位置的方法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性质2. 化学平衡定律的掌握和应用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和方法教学难点:1. 化学平衡的动力学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2. 学生讨论3. 实验操作4. 课堂练习5. 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进行讨论2. 理论讲解:讲解化学平衡的动力学和化学平衡定律的内容3. 实验操作:进行一个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4. 课堂练习:进行相关习题训练,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5.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平衡位置的方法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预习内容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选修三》(苏教版)2.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3. 课堂练习题评估方式:1. 参与课堂讨论2. 实验操作表现3. 课堂练习成绩拓展延伸:1.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2. 真实案例分析3. 实地考察相关产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课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但仍需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案例分析的运用。

下节课将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

4.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材料:酶、康噻丁蛋白、过氧化氢等。

3. 教学资料: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练习题、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规律实验报告模板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引入速率常数的概念。

3. 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加深学生对速率的理解。

第二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分析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讲解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3. 进行实验观察,在不同条件下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第三课:化学反应动力学应用1. 讲解化学反应动力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练习相关计算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化学反应动力学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课堂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设计和报告,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2. 组织化学反应速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课堂延伸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实验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和探索意识。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够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

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

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

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

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 Word版含答案[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word版含答案1.了解共价键σ键和π键的主要类型。

2.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仔细阅读课本1.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hcl分子的形成:2.由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共价键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

这种共价键被称为非极性共价键,如H-H键。

共价键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共同的电子对偏向于具有强电子吸引能力的一方。

这种共价键被称为极性共价键,例如H-Cl键。

3.σ键的特征是轴对称,键的强度较大;π键的特征为镜像对称,不如σ键牢固,比较容易断裂。

4.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强,含有共价键的分子越稳定,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5.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相近的化学性质。

[新知识查询]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3.特征:4.类型(按键合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分类):(1)σ键:S-S型、S-P型、P-P型连续表特征,由键合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正面”重叠形成①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②σ键的强度较大(2)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p-p型①π键的电子云具有镜面对称,即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特征原子核构成的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②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3)价键轨道:由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σ键和π键的总称。

[名师点拨]1.共价键特征(1)饱和因为每个原子所能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因此在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与另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后,一般来说就不能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即每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所以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2)
课题:原子结构②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了解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教学重难点]:了解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如书右图所示)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上述现象与原子结构有关系,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理是什么?本节课我
们来学习有关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等知识。

[板书]: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P7—8并思考: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基态、激发态、电子
跃迁)认识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归纳小结]: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2、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3、激发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
成激发态原子;
说明: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
时,将释放能量。

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4、原子光谱:⑴、定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
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
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⑵、应用: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

在现代化学中,常
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阅读分析]:分析教材p8发射光谱图和吸收(指从基态到激发态吸收能量后而显示的光谱图)光谱图,认识两种光谱的特点。

[归纳小结]:发射光谱图:原子由激发态转化为基态时的光谱。

吸收光谱图:指原子由从基态到激发态吸收能量后而显示的光谱图。

[典型例题]: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B C )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基态时比较稳定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B )
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卫生丸久置后消失
[科学史话]:阅读p8科学史话,认识光谱的发展。

江苏省五汛中学高二化学选修3课课练(2)教师版
课题:原子结构②主备人:王洋先日期:2009-04-27 1、判断某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C)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B.原子核外电子的多少
C.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D.原子核外电子的大小
2、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2p能级向其他低能量能级跃迁时( B C)
A. 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
B. 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C. 产生的光谱线的条数可能是2 条
D. 电子的能量将升高
3、下列能级的能量大小比较,正确的是(D)
A.E(4s)>E(3d) B.E(6p)>E(5f)
C.E(6s)<E(5p) D.E(4d)<E(5p)
4、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A )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5、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仅与电子所处的能层、能级有关,还与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核电荷的数
目有关。

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是1s22s22p63s23p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粒子的1s能级上电子的能量相同
B.两粒子的3p能级上的电子离核的距离相同
C.两粒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产生的光谱不同
D.两粒子都达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同
6、以下现象与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的是(A)
①霓虹灯发出有色光②棱镜分光③激光器产生激光④石油蒸馏⑤凸透镜聚光
⑥燃放的焰火,在夜空中呈现五彩缤纷的礼花⑦日光灯通电发光⑧冷却结晶
A.①③⑥⑦B.②④⑤⑧ C.①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
7、A原子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 B C)
A.18、6、4 B.20、8、6 C.26、14、6 D.15、3、1
8、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4p能级时,可通过光谱仪直接摄取(B)
A.电子的运动轨迹图像B.原子的吸收光谱
C.电子体积大小的图像D.原子的发射光谱
9、以下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是(D)
A.1s22s22p63s13p3B.1s22s22p63s23p63d104s1 4p1
C.1s22s22p63s23p63d2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2 4p1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我们所在的宇宙可能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氢原子光谱是氢原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
C.牛顿在研究光谱的过程中使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D.光谱分析的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反应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