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题强化心理测量学练

合集下载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分析题及答案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分析题及答案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分析题及答案(1)1、针刺麻醉真的有效果吗?请结合信号检测论分析“针刺麻醉”说,并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答:(1)针刺麻醉,即针灸镇痛说,用心理学的术语解释是指被试或患者由于接受了针灸处理而使得他们的痛阈提高的说法。

(2)设计思想: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在实验中分别采用传统心理法的极限法测量针灸前后的阈限变化,和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来测量针灸前后的d’和β的变化。

(3)具体程序:采用被试内设计,针灸前后用枪式热辐射仪测量被试的痛觉感受方面的反应,并记录各个刺激值和被试相应的反应值。

极限法——计算微痛阈限和耐痛阈限。

对结果进行t检验,看针灸前后微痛阈和痛阈的差异是否显著。

信号检测论——计算针灸前后的虚惊率、击中率,和由此得出的d’和β。

对结果进行t检验,看针灸前后被试的客观感受性和主观决策标准的变化情况。

(4)结果分析:针灸前后,如果d’不变,而只是β发生了变化,那么可知针灸镇痛说,看到的只是主观因素对痛觉报告的影响;如果用极限法得到的阈限是随着针灸前后而发生变化的话,或者说表现出了针灸镇痛的效应,与信号检测论的结果非常不同,那么可能信号检测论是一个好的指标,能将主客观因素区分开。

2、“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该故事说明了什么心理现象?请参照心理学研究的整个程序(查阅文献——实验研究——形成理论——深入研究——实际应用及理论校正),概述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步骤。

答:“和尚挑水”的故事揭示了责任扩散现象,即某一情景中所涉及的个体越多,分散在每个人身上的责任就越小,人们心里越会萌生一种想法“自然有人会去做的,我就不必去了”,所以,此时,情景引发特定行为的压力也越小。

(1)查阅文献: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和尚挑水”事件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责任扩散现象。

确定了研究问题后,就要查阅大量。

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测量学知识(强化练习)

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测量学知识(强化练习)

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测量学知识(强化练习)1、多选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

A.百分等级B.四分位数C.百分点D.百分位数正确答案:C, D2、多选正确的测验观包括()。

A.心理(江南博哥)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B.做心理测验时,态度要正确C.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D."一考定终身"说明心理测验最重要正确答案:A, C3、单选样本团体的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和任何有关的特征。

由于这些特征的影响,使得测验对于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故测量学上称这些特征为()。

A.测验变量B.主观影响变量C.客观影响变量D.干涉变量正确答案:D4、多选关于测验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验分数的解释不必考虑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B.使用常模可以对分数做出确切的解释C.不同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D.比较不同测验的分数时要将二者放在统一的量表上正确答案:A, B5、多选可以作为构想效度的测验间比较的有()。

A.内容效度B.相容效度C.区分效度D.因素分析法正确答案:B, C, D6、单选关于测量,正确的是()。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B.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C.测量就是用数字表描述事物的法则D.测量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正确答案:B7、单选()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同一受测者,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正确答案:A8、多选做测验时,几种常见的反应定势有()。

A.求"快"与求"精确"B.喜好正面叙述C.喜好较长选项D.喜好特殊位置正确答案:A, B, C, D9、多选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随机抽取若干份测验卷,由两位评分者按评分标准分别给分,然后再根据每份测验卷的两个分数计算相关,即得评分者信度B.所有的题目看起来好像测量同一特质,但相关很低或为负相关时,则测验为异质的C.人的多数心理特征,如智力、性格、兴趣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间隔一段时间,不会有很大的变化D.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正确答案:A, B, C, D10、多选相关法是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间的相关,这一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反映测验结果可靠性、稳定性的指标是()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学中测量指标的掌握情况。

信度也叫测量可靠性,指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所得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

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题目的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所测心理特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故选B。

2.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

他的气质类型是()A.多血质B.胆汁质C.抑郁质D.黏液质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气质的种类及其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胆汁质的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是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行动敏捷、生机勃勃而且刚毅顽强,但是这种人常遇事欠考虑,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性强,但是他们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

粘液质的人情绪稳定、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是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这种人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抑郁质人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捷、不善交际,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是这种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故本题选C。

3.根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个体身上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概括的人格特质是()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人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又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以及次要特质三个部分。

【心理学考研】测量心理学测试题二

【心理学考研】测量心理学测试题二

【比邻学堂】心理测量学测试题第二章经典测量理论【本章习题精练】一、判断题1.系统误差具有稳定性,因此一些系统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2.随机误差是难以控制的,在测量中是无法避免的。

3.CTT假设真分数是不变的,所以测量的任务就是估计真分数并通过改进测量工具等方法来是观测分数等于真分数。

4.真分数中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5.测量特质单一表示同质性信度高,同样,同质性信度高也可推出测量特质单一。

678912.的影响。

345.。

67度P为8910111213.有 2.2分(该题满分为5分),那么该题的区分度约为__________。

14.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表达为__________。

15.若以测量信度趋向于1,则该测量的标准误趋向于__________。

16.效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

17.若某题通过率为0.5,则D最大为__________。

18.如果某测验的信度系数为0.9,那么该测验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__________、由误差分数造成的变异占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1.测量过程中由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A.系统误差B.恒定误差C.测量误差D.随机误差2.某次考试中,由于老师的粗心而给错了一道题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成绩产生的误差是A.系统误差B.恒定误差C.测量误差D.随机误差3.CTT数学模型的假设公理不包括A.真分数(T)和误差分数(E)之间的相关为零B.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零C.观察分数(X)和误差分数(E)之间的相关为零D.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用平行测验反复测量多次,则其误差分数(E)的均值会接近04.在经典测量的真分数模型下,公式中,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变异是A.B.C.D.5.Thorndike关于经典测量理论提出的观点是A.“心理特质是一种客观存在”B.“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C.“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D.“心理特质可以测量”6.下列选项属于测验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程度的是A.信度B.标准化C.效度D.常模7.关于各类信度系数及其主要的误差方差来源,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重测信度的主要误差方差来源是时间取样B.分半信度的主要误差方差来源是内容取样C.同质性信度的主要误差方差来源是内容的异质性D.重测复本信度的主要误差定方差来源是评定者间差异8.下列关于重测信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重测信度要求我们测量的特质是稳定的B.两次测量之间需要保证适当的间隔时间C.重测信度可以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化的资料D.重测信度适合测量那些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质9.已知经过矫正的分半信度为0.89,则原来一半测验的信度系数为A.0.84 B.0.94 C.0.80 D.1.0610.对于创造力测验或投射测验最适合用以下哪种信度估计方法A.评分者信度B.同质性信度C.分半信度D.重测信度11.已知迷死他赵,凉音,眼泪三位老师对君君侠同学和度同学的试卷进行打分,求该试卷的信度君君侠度迷死他赵 1 2凉音 2 1眼泪 2 1A.1/9 B.1/16 C.3 D.27/1612.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A.两半测验间的一致性B.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C.所有题目与分测验间一致性D.所有分测验间的一致性13.一次测验结束后,将测验按一定的标准分为等值的两半来求相关系数。

心理测量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测量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测量练习题及答案心理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测量方法的科学。

它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教育评估、职业指导、临床诊断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心理测量练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练习题1: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1. 心理测量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预测个体的行为B. 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C. 诊断心理疾病D. 以上都是答案:D. 心理测量学的主要目的是预测个体的行为、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以及诊断心理疾病。

2. 信度和效度是心理测量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请问以下哪个不是效度的类型?A. 内容效度B. 构念效度C. 标准效度D. 信度答案:D.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效度则是指测量工具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准确性。

内容效度、构念效度和标准效度都是效度的类型。

练习题2:理解心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1. 以下哪个因素可能会影响心理测量工具的信度?A. 测量工具的复杂性B. 测量时的干扰因素C. 被测者的疲劳状态D. 以上都是答案:D. 测量工具的复杂性、测量时的干扰因素以及被测者的疲劳状态都可能影响心理测量工具的信度。

2. 一个心理测量工具的效度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来验证?A. 通过与其他测量工具的结果进行比较B. 通过专家评审C. 通过理论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 效度的验证可以通过与其他测量工具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专家评审以及通过理论分析等多种方式。

练习题3:心理测量的类型1. 以下哪种心理测量属于客观测量?A. 智力测验B. 性格问卷C. 心理投射测试D. 行为观察答案:A. 智力测验通常采用客观的评分标准,因此属于客观测量。

2. 心理测量中,哪种类型的测试通常需要专业的评估者来解释结果?A. 客观测试B. 投射测试C. 自我报告问卷D. 行为评估答案:B. 投射测试的结果通常需要专业的评估者来解释,因为它们依赖于对被测者反应的主观解释。

练习题4:心理测量的应用1. 心理测量在教育领域中通常用于:A. 选拔学生B. 评估学生的学业成就C. 诊断学习障碍D. 以上都是答案:D. 心理测量在教育领域中可以用于选拔学生、评估学生的学业成就以及诊断学习障碍。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名词解释及答案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名词解释及答案
12.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13.等响曲线:响度不仅和声压(声音的物理强度)有关,而且和音频有关。例如,对两个频率为1000赫和100赫的声音,声压级虽然都是40分贝,但响度感觉却大不相同,1000赫声音要比100赫的声音响得多。等响曲线就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图中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响曲线。可以用调整法来制作等响曲线,先选定一定强度的1000赫纯音作为标准刺激,用各个不同频率的声音为比较刺激,由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强度,直至和标准纯音响度感觉相等。
(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并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名词解释及答案(2)
1.人差方程式:1823年,贝塞尔与另一位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共同观察七颗星时,发现二人反应时的差别是恒定的,以公式表示为:B-A=1.233(秒)。其中,B是贝塞尔的反应时,A是阿格兰德的反应时。这个等式即是著名的人差方程式,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2.自然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自然界里客观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比如很典型的月亮错觉,指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比月亮到正顶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
3.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内隐记忆的提出离不开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两个新兴研究领域——启动效应的研究和遗忘症的研究。有关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中较为著名的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适当迁移加工理论。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某儿童认为周围世界绕着他转,月亮跟着他走;他只知道自己有个哥哥,但不知道自己就是哥哥的弟弟。

该儿童心理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具体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后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掌握情况。

他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17岁)。

皮亚杰用“无能”刻画儿童在前运算阶段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自我中心、中心化、缺乏可逆性的特点。

本题所述的儿童行为展现了儿童自我中心、缺乏可逆性的特点。

故本题应选B。

2.下列关于样本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本量需要等于或大于总体的30%B.样本量大小不是产生误差的原因C.总体差异越大,所需样本量就越小D.己知置信KI司和置信水平可以计算出样本量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中样本容量知识的掌握情况。

样本量与总体之间没有固定的数量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产生的误差越小。

如果总体差异很大,所需的样本量就不能过少,不然抽样误差会加大。

在已知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公式和查表的方式计算或找到对应的样本量大小。

故本题应选D。

3.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500Hz以下B.1000~5000HzC.5000~10000HzD.10000Hz以上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听觉理论的了解与掌握。

频率理论是1886年由物理学家费尔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

但是由于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故频率理论不能解释人为什么能听到1000。

Hz 以上的声音,故本题适宜答案为A。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什么是速度准确率权衡?反应时的速度与准确率如何分离?正确答案:反应速度和准确率是反映被试信息加工的最基本的指标。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被试有时会牺牲准确率以提高反应速度,有时也会牺牲反应速度以提高准确率,也就是说,被试会主观地权衡速度准确率平衡来完成实验任务,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

在实验中,当被试权衡的标准发生变化时,反应时也会相应变化。

采用速度与准确率权衡范式(SAT范式)分离反应时间和准确率,这种范式操控了被试的反应时间,并将其作为自变量,测定不同时间下的准确率。

这样就可以得到以横轴为反应时间,纵轴为准确率的权衡曲线,该曲线可以反映刺激出现后关于速度和准确率的各种不同的结果。

梅耶等人在该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速度一准确率分解技术,包括滴定的反应时程序和平行精细的猜测模型。

滴定程序需要测得两部分的数据:第一,在预备信号出现后呈现测试刺激,此时要求被试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尽快地反应;第二,在测试刺激出现后呈现反应信号,要求被试在该信号出现时就立即反应。

刺激和反应信号二者出现的时间间隔长短不同:当时间间隔很短时,被试来不及充分加工该刺激,就需要猜测,而当时间间隔很长时,对刺激的加工就会更好。

这样,就可得到随时间间隔增加的被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的分布曲线。

再通过平行精细的猜测模型对滴定程序获得的两部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便可分离加工速度和准确率。

2.简述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正确答案:总体的特性称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样本特征值叫作统计量,又称特征值,是描述一个样本情况的统计指标。

(1)联系:一个参数是从整个总体中计算得到的量数,通常是通过样本特征值来预测得到的。

从数值上讲,当总体大小已知并与实验观察的总次数相同时,它们是同一统计指标。

当总体未知时,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通过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能够做出预测和估计。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数据类型属于比率数据的是( )A.智商分数B.反应时C.年级D.数学成绩正确答案:B解析:比率数据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能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反应时属于比率数据。

而智商分数和年级都有高低之分,没有绝对零点,因而都属于等级数据。

数学成绩有高低之分,也有相对零点,因而属于等距数据。

故本题选B。

2.下列选项中,可以不写进测验使用手册的是( )A.测验题目B.信度证据C.效度证据D.测试对象正确答案:A解析:测验使用手册是对某测验的总体说明,需要提供表示该测验一致性水平和有效水平即信度和效度证据,以及对该测验的适用人群特点和性质的介绍。

不需要提供测验题目。

故本题选A。

3.下列是四位儿童的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结果。

心理年龄超过8岁的儿童是( )A.小明、小丽B.小丽、小芳C.小刚、小芳D.小刚、小明正确答案:B解析: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测得的智商分数为比率智商,即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乘以100。

对于6岁儿童,若其心理年龄超过8岁,则其比率智商应大于8/6×100=133;题中小明的生理年龄为6岁,比率智商为120,因此其心理年龄没有超过8岁。

对于7岁儿童,若其心理年龄超过8岁,则其比率智商应大于8/7×100=114;题中小丽生理年龄为7岁,比率智商为115,因此其心理年龄刚刚超过8岁。

对于8岁儿童,若其心理年龄超过8岁,则其比率智商应大于8/8×100=100;题中小刚生理年龄为8岁,比率智商为95,因此其心理年龄小于8岁。

对于9岁儿童,若其心理年龄超过8岁,则其比率智商应大于8/9×100=89;题中小芳生理年龄为9岁,比率智商为90,因此其心理年龄刚刚超过8岁。

故本题选B。

4.某初中招收600名新生后,进行了一次分班考试。

按照考试的功能,这次考试属于( )A.诊断性评估B.形成性评估C.安置性评估D.终结性评估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测验的目的可以将测验分为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

2011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二)

2011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二)

2011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数列11,11,11,11,13,13,13,17,17,18对应的中数是()。

(A)12.66 (B)13.33 (C)12.83 (D)12.52.A 和B两名学生在数学和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如下:平均数标准差 A考生 B考生语文 70 8 70 57数学 55 4 57 70则()。

(A)A考生与B考生的成绩一样好;(B)A考生的成绩较好;(C)B考生的成绩较好;(D)无法比较;3.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A)符号检验(B)秩和检验(C)t检验 (D) χ2检验4.拒绝H0假设时所犯统计错误的概率为()。

(A)α(C)β5.已知某智力测验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从中随机抽取10名被试,其平均值,方差,则总体均值的0.95的置信区间为()。

(A)(B)(C)(D)6.下面关于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7.已知智商测验的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某人智商为130,智商比他低的人约占()(A)5% (B)50% (C)95% (D)98%8.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的F检验,总的变异可以被分解为()。

(A)误差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两部分;(B)残差平方和、组间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三部分;(C)总平方和、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三部分;(D)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两部分。

9.一项研究收集了一批大学新生的高考分数,在他们四年后毕业时又测量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报告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努力程度)。

高考成绩和动机分数的相关为.42,这个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什么?(A)再测信度(B)内部一致性(C)预测效度(D)同时效度10.外向性测量在面试和测验上的相关为r=+.50。

面试的信度为.6,测验的信度为.8。

2011年心理学考研统计心理学计算专项强

2011年心理学考研统计心理学计算专项强

2011年心理学考研统计心理学计算专项强化习题及答案计算题1.某研究者欲研究光线亮度对颜色识别的影响,随机选取了28名被试分成4组,每组被试进行12次测试,要求他们在两种颜色的物体中判断哪一个色彩的饱和度(客观指标)更高,4个组的实验条件分别是四种不同的亮度环境:正常、稍微昏暗、比较暗、非常暗。

记录下12次测试中的正确判断次数,数据如下表。

试进行方差分析。

正常照明9 12 8 7 5 87有点暗2 8 3 9 4 27比较暗4 3 2 5 3 22非常暗2 0 1 0 1 21答:这是一个典型的完全随机化设计,假设检验步骤省略(下同,正式考试时千万不能省略!!),方差分析表如下:查表得F>F0.01(3,24)=4.72,所以不同照明条件对色彩识别的效果差异显著。

2.一项实验检验练习对走迷宫任务作业中错误次数的影响,9名被试参加了实验。

先让他们进行作业测试,之后给他们10分钟练习时间,在进行同样的测试,练习前后的错误次数如下表所示,问练习后的作业成绩是否显著地优于练习前?1 2 3 4 5 6 7 8 9被试号8 7 13 6 5 11 8 9 10练习前错误次数4 2 8 4 6 6 45 6练习后错误次数答:由于是对同样的被试测试了两次,因此可以理解为问题是比较无练习和有练习情况下技能作业成绩的差异,采用相关样本的t检验。

又因为问题是练习后是否显著优于练习前,因此其研究假设是:μ后<μ前(错误次数越少,成绩越优)。

所以应该用单侧检验。

t=5.49,查表的t>t0.05(8)=1.86所以练习后的成绩显著地优于练习前成绩,错误次数练习后明显减少。

3.一项研究考察长跑运动员肺活量的增加如何依赖于每月锻炼时数,测得7名运动员的数据如表所示,试求肺活量与锻炼时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每月锻炼时数40 50 60 70 80 90100肺活量增量500 600 600 800 750 750900答:只有两个变量,因此是一元线性回归,使用最小二乘法推导来的公式求解回归方程中的a、b。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七)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七)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七)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6-14浏览次数:444[大] [中] [小]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那项不属于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A.描述统计B.统计推断C.抽样方法D.问卷编制2.描述统计的主要功能是:()。

A.描述数据全貌,但不能反映研究现象内容和本质B.不描述数据全貌,但反映研究现象内容和本质C.既描述数据全貌,也反映研究现象内容和本质D.既不描述数据全貌,也不反映研究现象内容和本质3.统计图的图题的位置应该在图形的()。

A.下方B.上方C.右侧D.根据实际,随意安置4.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关系是:()A.二者同一图形的两个名称B.都是仅以条形高度表示数据变化的图形C.都是仅以条形面积表示数据变化的图形D.二者所适合的数据类型不同5.既能反映差别又能反映差别大小的变量称为:()A.分类变量B.测量变量C.称名变量D.等比变量6.次数分布反映的是()A.一批数据中多数观测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B.一批数据中少数观测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C.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观测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D.一批数据中理论上数值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7.从分布表的小数值端,逐个区间的进行次数累加的累加次数分布称为()A.上限以下累加次数分布B.下限以上累加次数分布C.上限以上累加次数分布D.下限以下累加次数分布8.量数又称为()A.参数B.统计量C.特征量数D.平均数9.算术平均数是()A.应用广泛的集中量数B.应用广泛的差异量数C.比中数和众数都优越D.总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情况10.数列10、10、10、10、13、13、13、17、17的中数为()A.13B.12.66C.12.499D.12.8311.关于众数,以下正确的是()A.众数又称中位数B.众数不受抽样影响C.众数相对稳定D.众数可以不是数列中的数12.关于众数在分布曲线上对应的位置,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总是对应分布曲线的最高点B.总是对应分布曲线的最低点C.位置不确定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3.如果在一个次数分布中有,则该分布为:()A.正态分布B.二项分布C.负偏态分布D.正偏态分A.离差B.平均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5.变异系数的单位是()A.原测量单位的平方B.与原测量单位相同C.没有单位D.不确定16.相对量数反映()A.各个数据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B.各个数据在总体中的绝对位置C.各个数据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D.各个数据在团体中的绝对位置17.以下表示一列分类数据,一列测量数据之间相关的为()A.相关B.肯德尔W系数C.点二列相关D.系数18.必须满足“每次试验中所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的,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前提条件的概率是()。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论述题及答案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论述题及答案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论述题及答案(6)1.请举例说明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答: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

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

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问题的情景是: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

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

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

其中,条件(2)和条件(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

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2)和条件(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

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

实验涉及三个问题: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

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

心理测量学练习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心理测量学练习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心理测量学练习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00
正确答案:C,D 涉及知识点:心理测量学
24.信度系数在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时的作用是()。

A.估计误差分数的范围
B.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
C.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
D.了解误差分数的大小
正确答案:B,C 涉及知识点:心理测量学
25.一般来说,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
B.测验越长,被试者受猜测因素的影响就越小
C.测验越长,越遵循报酬递增率原则
D.测验太长,有时反而会引起被试者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
正确答案:A,B,D 涉及知识点:心理测量学。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瑞文推理测验主要测量的是()A.言语能力B.特殊能力C.操作能力D.一般能力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学中具体心理测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瑞文推理测验是团体智力测验的一种,属于非文字图形测验,它分为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瑞文彩图推理测验、瑞文高级推理测验三个水平。

瑞文推理测验的理论假设来源于斯皮尔曼的智力一般因素理论。

瑞文将智力G因素(即一般因素)划分为两种相互独立的能力,一种是再生性能力,表明个体经过教育后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推断性能力,表明个体不受教育影响的理性判断能力。

瑞文认为,词汇测验能够对再生性能力进行有效的测量,而非言语的图形推理测验则能够对推断性能力进行最佳测量。

因此,瑞文推理测验主要测量的是人的一般能力,因此本题应选D。

2.在唐德斯(F.C.Donders)ABC戋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A.选择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C.简单反应时D.基线反应时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反应时法的掌握情况。

唐德斯的ABC减法实验中,A代表简单反应时,B代表选择反应时,C代表辨别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就是基线反应时。

具体内容参见2008年考题第32题的解析。

故本题选A。

3.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A.顶叶、颞叶、枕叶B.顶叶、枕叶、颞叶C.颞叶、枕叶、顶叶D.颞叶、顶叶、枕叶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的理解和掌握。

初级感觉区是大脑皮层的一个机能区域,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躯体(机体)感觉区。

它们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

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

因此本题选B。

4.根据Lewis Terman的IQ计算公式,如果一个12岁小孩的IQ分数为75,那么其智力年龄是( )。

2011心理学考研真题(完整版)

2011心理学考研真题(完整版)

2011心理学考研真题(完整版)2011年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押题再次全国遥遥领先,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取得理想的成绩,休息调整以后,准备复试。

2011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完全版)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

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 )A 丘脑B 下丘脑C 海马D 桥脑相关度分析——博仁2011年心理学基础强化班核心习题集第十章情绪和情感,单项选择题第10题,解析了此知识点。

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D )相关度分析——博仁2011年心理学基础强化班核心习题集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单项选择题第8题是近似题,详细解析了此知识点。

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 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D )相关度分析——博仁2011年心理学主观题提高班讲义,普通心理学部分主观题“24. 说明并简单评价共鸣理论。

”涵盖此知识点。

A 顶部B 中部C 背部D 底部4、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D)相关度分析——博仁2011年心理学基础强化班核心习题集,与普通心理学部分第三章第一道选择题是近似题。

A 适应B 对比C 后像D 联觉5、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的,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C)A 层次网络模型B 逆行性遗忘C 编码特异性原理D 激活扩散模型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A )相关度分析——博仁2011年心理学基础强化班核心习题集,普通心理学第五部分的第二道论述题“2.试评述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不足”涵盖此知识点。

考研心理学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A.被试的成熟与发展B.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C.统计回归D.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正确答案:A,B,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效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内部效度指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就是那些能够影响因变量的非自变量因素,包括:研究时间跨度较长造成的被试的成熟与发展、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两次测量中存在的统计回归、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以及主试与被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故本题选ABCD。

2.根据经典测量理论,常用的测验等值方法有A.全距等值B.等百分位等值C.线性等值D.方差等值正确答案:B,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学中测验等值的理解与掌握。

在经典测验理论的指导下,测验等值的计算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等百分位等值法,一类叫线性等值法。

等百分位等值所依据的原理是:两个分数,一个在测验形式x上,另一个在测验形式y上,如果这两个分数在各自测验上所处的百分等级相等,那么这两个分数就被认为是等值的。

线性等值依据的原理是:两个分数,一个在测验形式x上,另一个在测验形式y上,如果这两个分数在各自测验上的标准分数相等,这两个分数就被认为是等值的。

故选BC。

3.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评价“成功”的标准有A.任务标准B.价值标准C.自我标准D.他人标准正确答案:A,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理论中的成就目标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20世纪80年代,尼克尔斯(Nicholls,1984)和德韦克(Dweck,1988)提出成就目标理论(achievement goal theory)。

该理论建构了评价“成功”的标准和原则,主要有3个:①任务标准:主要看个体是否达到了活动的要求;②自我标准:主要看个体现在是否比自己以前做得好;③他人标准:主要看个体是否比群体中的其他人做得好。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8(题后含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8(题后含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称为( )【江西师范大学2011】A.调查法B.实验法C.测验法D.观察法正确答案:A解析: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系统操纵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内在关系的方法。

测验法是采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工具来测量心理品质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 )【西南大学2014】A.翻转性B.运动性C.可操作性D.灵活性正确答案:C解析:表象具有三个特点。

直观性是指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

概括性是指表象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具有抽象性。

可操作性是指人们可在大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可操作性用心理旋转实验来证明。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艾森克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结构( )【西南大学2014】A.动力理论B.特质理论C.类型理论D.神经理论正确答案:B解析:人格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主要用来描述个体间的差异,包括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塔佩斯的人格理论、特里根的人格特质理论等。

人格的类型理论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群体间的差异,包括弗兰克.法利的单一类型理论,弗里曼和罗斯曼的A—B型人格类型,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理论和多元类型理论等。

知识模块:人格心理学4.以下哪种观点属于个体语言获得的先天论( )【江西师范大学2011】A.强化说B.认知学说C.模仿说D.转换生成说正确答案:D解析:强化说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题强化心理测量学练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在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准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在测量工具上直接测得的数字,叫____。

(C)A.师生分B.经费数C.原始分数D.测量分数E.标准分数2、通过测量获得的、描述测量对象身心特性水平叫做____。

(D)A.师生分B.经费数C.原始分数D.测量分数E.标准分数3、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叫做____。

(E)A.被试分B.绝对评分分数C.原始分数D.测量分数E.相对评分分数4、相对评分的参照物叫做____。

(C)A.坐标B.标尺C.常模D.测量分数E.相对评分分数5、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常模概念的人是____。

(D)A.龚耀先B.韦克斯勒C.张厚粲D.西蒙E.比纳6、____主持修订过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C)A.龚耀先B.韦克斯勒C.张厚粲D.西蒙E.比纳7、智力随年龄增大表现出____的规律。

(B)A.逐渐增大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同步增长E.同步减小8、心理和教育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是____。

(B)A.平行分布状态B.正态分布C.偏正态分布D.概率分布E.线性分布9、标准分数是一个比值,分子是原始测验分数的____,会随测验分数取值不同而变化的。

(A)A.离均差B.方差C.标准误D.平均数E.标准差10、标准分数的分母是一个固定值,是所属分数组的____,不会随测验分数是在尾端或是中部取值而变化。

(E)A.离均差B.方差C.标准误D.平均数E.标准差11、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Z’值的计算公式为____。

(A)A.Z’=100Z+500B.Z’=100Z+70C.Z’=13Z+4D.Z’=10Z+50E.Z’=13Z+1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离差智商的平均数是____,而标准差是____。

(B)A.100,16B.100,15C.120,15D.100,10E.16,1513、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T值的计算公式为____。

(D)A.T=100Z+500B.T=100Z+70C.T=13Z+4D.T=10Z+50E.T=13Z+14、基本心理特性,如智力和人格特点等,在未经筛选的大范围人群中,其取值也都呈____。

(B)A.平行分布状态B.正态分布C.偏正态分布D.概率分布E.线性分布二、多项选择题(在被选答案中有一个以上是准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以下____属于分数。

(ABCDE)A.师生分B.经费数C.设备数D.测量分数E.校舍数2、可以确定原始分数意义的参照物主要有____。

(BD)A.总分B.其它被试的测值C.原始分数D.社会的客观标准E.标准差3、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分数,可分为____。

(ADCE)A.相对评分分数B.其它被试的测值C.原始分数D.绝对评分分数E.标准分数4、作为绝对评分参照物的应用“标准”,就学业成就测验来说,就要明确界定____。

(ABCDE)A.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B.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C.难度D.测题数量E.题目覆盖程度5、常模包括____。

(ABCDE)A.发展常模B.年龄常模C.年级常模D.组内常模E.标准分数常模6、组内常模可分为____等基本类型。

(BE)A.发展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C.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E.标准分数常模7、发展常模可分为____等基本类型。

(CD)A.组内常模B.等级常模C.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E.标准分数常模8、比例智商是指____的比。

(BD)A.生理年龄与智力年龄B.智力年龄与常模C.标准差与实际年龄D.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E.方差与实际年龄9、建立年级常模所编制出的量表必须符合____等条件。

()A.其项目确能代表打算测查的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与要求B.项目难度跨距要相当地大C.项目概括化D.年级多E.数量要比较地多10、年级常模的主要缺陷是____。

()A.许多学校科目并不连年授课,所以无法求年级常模B.具体年级所代表的生理年龄很难确定C.所得年级等值常易引起误解D.智力年龄并不随生理年龄的增长而增长E.具体年级所代表的生理年龄很难确定11、刻画一个分数在它所属分数组中的相对地位的量数为____。

()A.百分等级B.C.SD.S2E.二是标准分数(Z值)。

12、组内常模可根据分数在它所属分数组中的相对地位的量数分为____。

()A.年级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C.发展常模D.标准分数常模E.年龄常模13、求取百分等级常模的方法有____。

()A.常模组测验分数未经整理时的求法B.整理成次数分布表后的求法C.通过年级常模表的求法D.14、标准分数值具有____等特点。

()A.是等单位量度B.既具可比性又具可加性C.可以累加求和、求平均D.能作进一步的量化分析E.可进行效应的显著性检验三、填空题1、年级常模的发展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数是教育与心理测量所产生的____,又是教育统计____的重要对象。

3、组内常模就是以____的测验分数分布状态作为____的常模,它所说明的是被试特质水平在____,而不是与某一年龄或年级被试的一般水平相等同。

4、一个测验分数的标准分数,就是以它所属分数组的____为单位的,对它所属分数组的____的距离。

四、辨析题1、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F)2、原始分数的意义必须要跟一定的参照物作比较,才能真正明确下来。

(T)3、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

(F)4、百分等级本身是等单位的量度。

()5、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和学业成就测验中,常常建立百分等级常模。

()五、名词解释1、原始分数2、导出分数3、测验常模4、发展常模5、组内常模6、百分等级常模7、标准分数常模8、代表性样组9、比例智商10、离差智商六、简答题1.什么是相对评分和绝对评分?2.什么是标准分数和标准分数常模7为什么说标准分数是等单位的?3.什么是测验常模?它有什么作用?建立常模的步骤如何?4.什么是比纳所说的智力年龄和智商?这种比例智商有什么缺陷?5.什么是年级常模?如何来建立年级常模?6.什么是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7.什么是组内常模?它有哪些种类?8.根据次数分布表求某百分等级对应的原测验分数的方法9.简述Z值作线性变换的必要及其具体办法。

10.为什么说百分等级不是等单位量度?11.什么是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和现在的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为什么要采用离差智商,其离差智商值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各为多少?12.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比较和累加求和、求平均?要这样做必须怎么办?七、综合题1.从某地抽取了高三学生的代表性样组施以数学测验(全卷满分为120),所得分数整理列表如表4—1。

请据以求出第二十五、第五十和第七十五百分等级所对应的百分位数。

若甲生110分,乙生100分,丙生70分,试求他们的百分等级。

表4—1分数组人数分数组人数116-120 2 86-9031111-115 17 81-8524106-110 23 76-8011101-105 37 71-75696-100 53 66-70491-9540 61-65 22.按表4-1数据可求得该数学测验平均数=95.120,标准差S=10.858。

请求出120,108,100,83,71和61各分数的Z值。

3.按表4-1数据,求到当标准分数Z=2.155和-0.166时所对应的数学测验分数值。

当Z=1.155和0.834时又取何值?Z=-0.166与0.834时所对应的原数学测验分数值的差等于10.858吗?4.请按Z’=100Z十500的线性变换办法,求取第1题数据中120,110,100,83,73各数学测验分数的标准分数的线性变换值;再按T=10Z十50求取上述各数学测验分数的71值。

5.若某地12岁女少年的身高平均数 =148.44厘米,标准差S=11.25厘米;体重平均数 =37.06公斤,标准差S=1.72公斤。

8岁女儿童身高平均数=125.64厘米,标准差S=10.76厘米。

现有位12岁女少年,身高156厘米,体重39公斤,是身高还是体重发育得更好?有位8岁女儿童,身高135厘米,她的身高发育情况比那位女少年体重发育情况更好吗?6.假定某智力测验由4个分测验所组成,各分测验分数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4—2。

某被试在分测验Ⅰ、Ⅱ、Ⅲ、Ⅳ上的成绩依次为80,53,150和40分。

请说出他所得成绩的高低顺序,并求取总成绩与平均成绩。

表4—2分测验ⅠⅡⅢⅣ7045 130 29.58 5 22 3.5S7.假定三个学科在标准化样组上分数分布均接近正态,请按表4—3说明4名被试总成绩的优劣。

表4—3S 甲乙丙丁81.5 8 85 94 76 80语文89.5 13 92 80 86 103数学72.5 9 75 81 80 87英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