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转化调查报告
学困生调查报告
学困生调查报告学困生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在我进入工作岗位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数学学困生,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调查概况我利用课余时间,对我所工作学校的部分学困生进行了调查,因而对学困生有了较深的了解。
三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2学困生转化的对策(二)调查方法通过与学生、老师的沟通交流以及家访的方式收集了很多有效资料。
四调查结果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我找到了学困生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以及让学困生转化的六个主要对策。
正文所谓“学困生”,我是这样界定的: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率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持续困难状态的学生。
学困生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和班级,而我实习的班级学困生人数竟达到班上总人数的30%—40%。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在与学生,老师的交流中,特别是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家庭,社会,个人方面。
1、家庭方面我认为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这在我们班上特别严重,班上有超过20%的学生都遭遇过家庭变故,出现单亲、离婚、再婚、夫妻关系破裂等现象。
这些都给学生的心里蒙上了很深的阴影,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全,以致于让他们产生厌学,目无纪律的情况;二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亲朋好友照顾,没有很好的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而孩子也疏于管理,性格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三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一部分家庭富裕的孩子,由于生活优越,家长有求必应,让孩子养成了自私、懒惰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并且很多家长没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经常在孩子面前骂脏话、吸烟、喝酒,我们班有七八个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坏榜样而染上了吸烟的坏毛病。
2、社会方面社会方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网吧,媒体方面的侵蚀,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学困生转化研习报告
学困生转化研习报告1. 引言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
针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从“step by step thinking”的角度,介绍学困生转化的过程和方法。
2. 学困生的特点学困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无法持续投入学习。
•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能力有限:对于某些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低。
•自我管理不善:缺乏计划、目标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 “step by step thinking”理念“step by step thinking”指的是逐步思考和行动的理念。
针对学困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3.1 分析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学困生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所在。
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记录、成绩单和教师的观察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学困生存在的具体问题。
3.2 制定目标根据问题的分析结果,制定学困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可以分解为多个小步骤。
3.3 制定计划针对每个小步骤,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计划应该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并且合理安排学习顺序。
3.4 实施行动根据制定的学习计划,学困生需要按照计划逐步实施行动。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5 反思总结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学困生需要进行反思总结。
总结可以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收获和不足,并且对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
4. 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在实施“step by step thinking”理念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4.1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小组讨论或者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
4.2 激发兴趣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范文3200字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范文3200字一、引言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中存在困难、成绩下滑的学生,他们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习,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
学困生问题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我们开展了一项调研工作。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研过程和结果,为进一步改善学困生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学困生的定义和特点;2. 探究学困生问题的成因;3. 分析学困生的转化途径;4. 提出改进学困生问题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的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困难等方面。
我们在三所中学进行了随机抽样,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280份。
2. 个别访谈我们随机选择了10名学困生进行个别访谈,目的是深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个人体验。
我们录音并详细记录访谈内容,进行后续分析。
四、调研结果1. 学困生的定义和特点根据调查结果,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无法有效进行、成绩下滑、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等特点。
调查显示,学困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方法不当、时间管理不善、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等。
2. 学困生问题的成因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个别访谈结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学困生问题的主要成因:(1) 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学困生产生影响。
家庭环境不良、学业支持不足可能导致学困生问题的发生。
(3) 学习动机不足: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往往无法主动参与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4) 学习环境不良:学困生在学习环境上面临着挑战,如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
3. 学困生的转化途径通过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访谈和资料收集,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学困生转化的途径:(1) 优化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师资力量的提升、教学资源的完善等。
初中学困生调查报告
初中学困生调查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学习负担的增加,初中学生学习困扰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我们团队决定对初中学困生进行一次调查,旨在了解他们学习困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涵盖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习压力、学习困扰原因等方面,并随机抽取10所初中学校的1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2.访谈法我们对10所初中学校的20名学习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等。
三、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有70%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在3-4小时之间,只有15%的学生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学习习惯不良:有40%的学生熬夜学习,60%的学生没有合理的学习规划。
3.学习压力过大:有80%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其中60%的学生认为这主要是来自于升学压力。
4.学习困扰原因主要有:缺乏自信心(30%)、学科难度大(20%)、对学习兴趣不浓(15%)、家庭环境不良(10%)等。
通过对学习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访谈,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学业压力:大多数学习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来自于家庭条件较为贫困的家庭,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由于缺乏经济支持和家庭环境不良,学业压力较大。
2.学习动力:学习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目标和动力,这也是导致他们学习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解决方法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法:1.个性化学习: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
2.改善家庭环境:通过社会力量和学校的帮助改善贫困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减轻学生学习困扰。
3.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开设有趣的学科选修课程、丰富的社团活动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减轻学业压力:教育部门应减少学生学习负担,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减少考试次数,并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上出现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学困生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并探讨其转化的途径,以提供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在学校随机抽取100名学困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2.访谈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选择部分学困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学困生的个体情况。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出以下学困生的成因:(1)学习方法不当:有部分学困生对学习方法不了解或误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低,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3)学习环境不佳:一些学困生来自低收入家庭,学习环境差,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限制了学习能力的发展。
(4)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透彻:部分学困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深入,影响了学习效果。
(5)心理问题:一些学困生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压力过大等,导致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2.学困生转化途径通过与学困生进行访谈,我们了解到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如下:(1)及时发现并提供学习帮助:学校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学困生,并提供帮助,如开展针对性的辅导,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学习方法: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讲座、提供学习技巧指导等方式来实现。
(4)心理辅导: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困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5)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结论和建议1.结论学困生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环境不佳等因素。
学困生调研报告
学困生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学习成绩较差或无法适应学习环境的学生。
学困生问题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解学困生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办法,本次调研旨在对学困生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调研目的1. 了解学困生的定义和特征;2. 分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3. 探究学困生帮扶的有效途径;4. 提出提高学困生帮扶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共收集到600份有效问卷,覆盖各个学院和年级的学生。
调研结果学困生定义和特征根据调查结果,学困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成绩低下:大部分学困生的成绩相对较低,尤其是数理科目;2. 学习动力不足:学困生普遍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3. 学习方法不当:很多学困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容易走入学习误区;4. 自律能力差:学困生中很多人缺乏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容易分散注意力;5. 缺乏自信心:学困生普遍存在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的问题。
学困生主要原因根据调查数据,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背景:一些学困生来自经济困难家庭或单亲家庭,家庭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较大;2. 学习能力:一部分学困生在基础学科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如语文和数学;3. 学习环境:一些学困生在学校或家庭中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4. 学习态度:部分学困生对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学困生帮扶的有效途径调研结果显示,学困生帮扶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较为有效的帮扶途径:1. 情感关怀和支持:学困生需要得到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的情感关怀和支持,以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2. 学习方法指导:为学困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3. 学科辅导和辅助教育:学困生可以通过课后辅导、补习班等方式获得额外的学科辅导,提高学习成绩;4. 学习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学困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一些优质学习资源;5. 心理辅导和帮助:学困生常常存在心理问题,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咨询机构为学困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教师问卷调查报告
教师问卷调查报告教师问卷调查报告篇一:教师问卷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的学困生转化情况教师问卷调查报告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行为习惯也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学困生。
教育工作中最难也是最苦的“差事”就是学困生工作,但这是学校必须而且长久面对的问题,决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
一个班级的管理好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困生的管理。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将直接影响班风甚至校风。
我们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因而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只是走走过场,我们对此十分迷惑。
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解决对策,使转化学困生能真正能够起到提高学困生提高的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教师问卷的方式进行。
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无记名的调查,要求把实际情况如实地反映给我们。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出我校在转化学困生工作已经全面开始实施,但同时也在转化学困生时存在的问题。
1、学困生的产生是由一定内在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的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智商不高直接造成学习成绩落后。
二是学习方法呆板,思维狭窄,学习成绩难以突破。
三是学习马虎,知识残缺,成绩不稳。
四是骄傲自满、放任自流。
五是学风不正,对待学习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或投机取巧。
2、从第7题,第8题中,虽然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但仍有22.3%老师在上课时对后进行了关注,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造成学困生产生消极的心理,他们往往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认为自己“没法就是没法。
”3、问卷调查第4、5题,还有15.6%的老师选存在对学困生的歧视,这样歧视的言行嫌弃他们,践踏其自尊心或侮辱其人格,造成个别学困生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最终影响对学困生的转化。
(二)思考与建议1、应给予学生以真挚的师爱。
学困生调查报告3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学困生调查报告3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城乡结合地区家庭教育职能普遍存在弱化、缺位的现象:1.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过分放纵孩子。
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心疼孩子,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顾自己的生意和事业,而忽略了孩子。
他们在物质上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关心他们的教育和心理需求。
这种养而不教的做法,使许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是百般庇护,为孩子开脱,而对来自别人的批评,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顽劣之风。
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自己参与赌博等,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对孩子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也有些是离异等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由于缺失关爱和管束,孩子逆反心理强,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尤其是英语学习起伏较大。
从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教育大部分都处于真空状态。
家庭教育职能弱化,有些甚至缺位、丧失,更不用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了。
2.城镇高中的部分学生家庭多在小镇或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多数学生家长只有初中甚至小学的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家长不懂英语,他们基本无能力指导子女学习英语。
同时对子女的英语也不能提供必要的监督。
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也爱莫能助,长此下去,孩子学习问题堆积如山,到了高中阶段就觉得寸步难行了。
3.也有另外一种类型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太高。
作业完成了不行,还要另加作业,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或根本不给他时间玩。
每逢周六、日和假期,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
时间一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
这种高压政策使一些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叫我学我越不学,对学习逐渐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学困生的转化调研报告
学困生的转化调研报告学困生的转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分析学困生成为优秀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转化情况,包括转化率、关键时期和转化因素等。
2.访谈:与学困生、优秀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转化过程中的细节和影响因素。
三、调研结果1.转化率:经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困生转化为优秀生的总体转化率约为30%左右。
其中,部分学困生在初中阶段转化率较高,可能是由于对学习意识的觉醒和学习方法的转变。
2.关键时期:通过访谈了解到,学困生的转化大多发生在高中阶段。
高中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也是学习态度、动机的重要转折期。
部分学困生能够逐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从而实现转化。
3.转化因素: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影响学困生转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法的改变:部分学困生通过学习方法的调整和改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逐渐提高了学习效果。
(2)家庭环境的改善:部分学困生在家庭环境得到了改善,在家长的关心和教育下,逐渐培养起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3)学校的教育支持:学校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支持措施,包括辅导班、学习讲座等活动,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业成绩。
(4)同伴与社会的影响:部分学困生通过与优秀生的交流和互动,受到了榜样的影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学困生转化率较低,需要加大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力度。
2.高中阶段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时期,需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引导。
3.学习方法的改变、家庭环境的改善、学校的教育支持以及同伴与社会的影响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因素。
4.教育部门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应关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五、建议1.为学困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帮助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精选11篇)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精选11篇)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篇1【内容摘要】: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
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这样,才能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
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不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
有些学困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
所以,能不能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
课题组成立以来,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从调查入手,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负担、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踪教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许多教师、班主任不仅有效提高对学生指导、教育能力,同时提升了处理和学生关系的能力,有效的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选定“学困生转化工作”做研究的课题,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决定的,这个课题已结题,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把成长困难学生称为“难教儿童”。
学困生转化调研报告
学困生转化调研报告学困生转化调研报告一、引言学困生是指在学业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影响下,无法顺利完成学业,需要特殊的教育帮助和支持的学生群体。
针对学困生问题,学校和社会各界一直在积极探索转化方法和途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困生转化情况,找出转化的关键因素,为学困生转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学校教师和学困生家长。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教师对学困生转化的认知和教育经验进行了调查;个别访谈主要了解学困生家庭背景和对学困儿童教育的期望。
三、调研结果1.学困生转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困生转化率整体较低。
学校教师普遍反映,学困生转化存在时间较长、成效不明显等问题。
而学困生家长普遍对学校关于学困生的教育帮助和支持表示满意,但对学困生的转化结果持观望态度。
2.关键因素分析教师认为,学困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专业的教育支持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优秀的教师团队和教育资源的充足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
同时,学困生家庭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3.转化途径和措施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转化途径和措施:(1)建立学困生转化队伍:培养专业的学困生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转化学困生的能力和水平。
(2)完善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为学困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辅导服务。
(3)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通过家长培训和家访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形成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建立学困生案例库:收集学困生转化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为其他学困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建议和展望本调研提出了一些学困生转化的具体途径和措施,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今后还需加强与学困生家庭的沟通和合作,探索更加有效的转化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学困生转化的成功率和效果。
五、结论学困生转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本次调研发现,学困生转化率整体较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相关政策和措施。
学困生的转化调研报告
学困生的转化调研报告学困生转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困生的存在情况及原因,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其原因。
2.面谈访问:与学困生以及教师、家长进行面谈,深入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3.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了解学困生转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调研结果1.学困生存在的原因据调查发现,学困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方法不正确:学困生常常缺乏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学习内容理解困难。
(2)学习动力不足: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去努力学习。
(3)家庭环境不良:学困生家庭的经济、教育资源有限,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和能力。
(4)心理问题:一些学困生存在自卑心理、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学困生的解决方法(1)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开设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培训班,教会学困生正确和高效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习动力:学校和家庭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与激励,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和自信心。
(3)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的资助,帮助学困生解决经济问题。
(4)心理辅导和疏导: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困生提供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四、结论学困生转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学困生辅导机制,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家庭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家庭氛围;社会组织要加大对学困生的帮扶力度,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辅导。
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和转化,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的双赢。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通过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情况进行调研,探究学困生问题的原因,为解决学困生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以某市五所高中的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一年级学生及曾经面临学困问题但已成功转化的学生。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根据学困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涵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家庭教育背景等信息。
2.个别访谈:选择了学困生的家长、任课老师和成功转化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学困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四、调研结果:1.成因分析:(1)学习习惯不良:学困生容易疏于学习,存在拖延症等问题,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
(2)学习动力不足: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出现厌学心理,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
(3)家庭教育背景:部分学困生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缺乏良好的督促和引导,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良好的榜样。
2.转化调研:(1)家庭教育的改进:成功转化的学困生认为,家长的关注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环境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个人努力的提升:学困生在成功转化后,发现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积极参与学习,他们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学校的支持与帮助:转化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对他们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心理辅导、课外辅导班等。
五、调研结论:学困生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和解决。
家庭教育、个人主动性和学校的支持是学困生成功转化的重要因素。
解决学困生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个体共同努力,为学困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六、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为学困生提供更好的督促和引导。
(2)加强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课外辅导班,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3)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态度。
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报告
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报告
摘要
研究学困生转化一直是教育界最为重要的话题之一。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学困生转化的深入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现象,找出它背后的原因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法。
本研究基于580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其中包括542份初中学困生调查问卷,38份家长调查问卷,以及政府教育部门调查问卷。
研究发现,学困生转变最大的影响因素在于家庭教育水平,其次为学困生本身对学业及改变的意愿,最后是老师对学困生给予协助的程度。
此外,该研究也发现教育政策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缺乏有关学困生转化的重视度,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等。
本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学困生转化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不只是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反,家庭教育水平,学困生本身对学业及改变的意愿,以及老师对学困生给予协助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学困生的转化。
本文还建议,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应被重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支持体系,以便尽快解决学困生转化问题,提高学校教育效果,从而为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家庭;老师;政策。
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本课题提出了学困生转化的主导思想,即要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惯、行为惯和研究惯,揭示研究规律,教给研究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同时,本课题分析了学困生存在的心理状况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转化策略,包括培养研究兴趣、创设条件促其参与、加强意志培养、开展互帮互学、利用家长和发掘闪光点等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我校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榜样示范法等。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策略,可以为其他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经过调查、观察和访谈,我们确定了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找出了学生研究困难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1.研究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学困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研究,作业抄袭,平时贪玩,不能形成良好的研究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研究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心。
3.研究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只关注课上内容,不形成课前预、课后复的惯。
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语文研究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1.研究基础差,跟不上班级进度。
2.教材的原因。
语文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研究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语文课的研究。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游戏、网络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
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研究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研究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研究信心,研究成绩一落千丈。
转化学困生调查报告
“转化学困生”问卷调查表(教师转化策略与方法)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调查目的在于对我校教师转化学困生使用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请您认真填写,课题组对您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困生课堂参与度观察表
学科:班级学生姓名(编号):
授课时间:授课教师:课题:
(一)常态课(数据记录:画正字或其它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数据记录:画正字或其它方式)
观察记录人:
学困生课堂参与度数据分析表
学科:班级学生姓名(编号):授课时间:授课教师:课题:
(一)“常态课”数据统计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数据统计
(三)对比分析与结论:
分析人:。
赣榆县沙河小学“学困生转化”调查报告
沙河小学小学学困生转化调查报告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未能及时正常地开发智力,暂时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手段,施以相关的辅导,改变存在的差异的学生。
许多教师都在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中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却没有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导致转化工作收效甚微。
随着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化现象逐步扩大,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对策,对症下药,势必导致班级的学困生越来越多,严重地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为了了解转化学困生的开展情况,我校通过调查的形式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在开展“小学学困生转化”这一领域中,所采取的方法、收到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转化策略,进一步推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调查方法这次调查我们采取课堂观察、与老师谈话、常规检查、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
从课堂的教学,与教师的交流,“备、讲、批、辅、测”等常规工作检查,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广大教师教研教学的观念转变和学困生转化的情况。
三、调查对象1、问卷调查:一至六年级的学困生共抽72人;(每班2名)2、谈话对象:语文、数学和英语老师,部分学困生家长;3、课堂观察:各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的课堂教学;4、常规检查:各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生作业、教师备课和调研测试情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我校在开展“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活动中,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新知,而且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校在转化学困生的一些做法和成效:(一)正确看待学困生,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班内出现部分学困生纯属必然,作为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时间2007、10.15—2007.12.15三、调查对象七年级近300名学生。
四、调查过程1、学困生的界定我本人和参与调查的教师首先学习相关资料,把握准“学困生”的概念。
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
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2、调查过程(1)通过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2)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手抄报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4)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3、数据整理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
(二)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62%左右)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
(57%左右)3、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68%左右)4、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
(94%左右)5、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
(60%左右)6、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
(83%左右)7、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满意。
(94%左右)8、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80%左右)9、对提高成绩、获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
(92%左右)10、对教师、家长的爱能感受得到,从心里爱老师、爱家长。
(95%左右)前六项反映了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后四项反映出他们不满于现状的情感意识和心理动机。
(三)通过学科教师对“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1、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在界定学困生的概念时已将其划为另类研究范畴,本专题不作研究)。
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3、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5、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充满信心。
(四)通过与部分家长的电话沟通了解,感到大多数家长: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
2、家长特别注重的是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的提升。
3、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
4、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5、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六、发现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由于民办学校的高收费体制,来此上学的都是家庭条件相当好的学生。
也正是这种背景,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
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
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
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
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
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
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
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
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
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1、应试教育原因。
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
2、教材原因。
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
“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
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
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
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
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七、转化措施及建议学困生大部分是智力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的。
因此,只要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生也都可以成材,甚至有的可能成为杰出人物(英国对20世纪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400人调查中,发现其中60%在中小学时是学习平平的学生或学习困难生。
我国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我们为师者绝不能以差生甚至于以“笨蛋”来歧视学生,要富有爱心,对其转化充满信心和希望。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
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