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三)失控后处理
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 据违背了质控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 对失控结果要进行回顾、检查、重复测定 ,或另取质控品分析,或检查仪器、试剂 和操作等,以纠正失控。
38
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 一标本,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 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 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 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2、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 3、特殊情况的处理
27
设定控制限
对新批号的质控品应确定控制限,控 制限通常是以多个标准差表示,即以标准 差的倍数表示。不同项目(定量测定)的 控制限要根据其采用的质控规则来决定。
28
Levey-Jennings质控图 1.均数-标准差(X-s)质控图
是临床最常用的质控图,以监测分析的精密度。 均数-标准差(-S)质控图 (1)方法: 根据前面确定的靶值( X)和标准差绘制 X -s质 控图,得到均值线( X )、警告线( X±2s)和失控 线( X ±3s)。与质控图制作相同批号的控制血清, 每天随病人标本分析,结果点在图上,直线连接。
39
(一)室间质评的目的
①鉴定实验室的工作缺陷(操作程序、制度) ②建立方法的可接受限 ③鉴定方法的可信性 ④为实验室执照评定或认可提供客观依据 ⑤评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能力 ⑥评价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
目的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观察各实验室结 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各实验 室结果渐趋一致。
质控品
13
人员培训
实验室每个工作人员都应对开展质量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基础知识、一般方法 有充分的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 、提高。每个实验室都应培养一批开展质 控工作的技术骨干。
临床医学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
临床医学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法。
方法:本院生化检验科于2022年7月起开展质控工作。
随机选取2022年4~6月的220例受检者纳入对照组,7-9月的220例受检者纳入试验组。
统计检验结果误差较大的病例,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并观察管理效果。
结果:1)16例检验结果误差较大的生化检验项目中,影响因素包括样本、检验操作、人员三个方面。
2)试验组受检者的生化检验结果误差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和检验质量评分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医学生化检验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多样化,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能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生化检验;影响因素;质量控制;满意度生化检验是利用受检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通过测定指定项目了解机体的健康状态,是疾病诊断与预后评价的重要手段[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仪器设备的升级,生化检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然而,检验操作具有专业性,从样本采集到得出结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440例生化检验患者为对象,分析了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院生化检验科于2022年7月起开展质控工作。
随机选取2022年4~6月的220例受检者纳入对照组,2022年7-9月的220例受检者纳入试验组。
对照组内,男117例、女103例;年龄19~83岁,平均为(46.83±11.60)岁;就诊科室来源:普外科73例、内科65例、妇产科37例、骨科24例、其他21例。
试验组内,男115例、女105例;年龄18~84岁,平均为(47.35±12.14)岁;就诊科室来源:普外科80例、内科61例、妇产科32例、骨科21例、其他26例。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受检者的基线资料相近(P>0.05),可对比研究。
探讨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常结果应及时 与临床联 系 ; 只有做 到临床 与检 验的相 互沟通 , 各
自加强质量控制 的责任感 , 才能切实抓好易被忽视 的分 析前质量
控制工作 , 确保 检验 结果 的准确性 、 可靠性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0年 1 1月 第 8卷
第2 5期 C I 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C L R S A C
毒暑 l ≥《≯ ≯∥≯
( )3 2 6 :3 .
≯ 曩 ≯≯ ≯≯ l≯ ≯≯≯ ≯≯≯叠≯
【 关键词 】 分析前质量控制 ; 临床化 学检 验
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 制包 括 3个方 面 , 即分 析前 阶段 、 分 析中阶段 、 分析后 阶段 。其 中分析 中阶段 的质量控 制 已引起人 们 的重视 , 分析 中阶段可通过室 内质量控制 和室 问质 量评价来 确定 检验结果 的精 密度 和准确度 , 但是影 响检验结果 的因素不只是 在 分析中。以下笔 者通 过对 3 标本 结果异 常 的分析 , 8份 以说 明分
≯曩 曩_≯≯ ≯
000-
期 诊 断 的探 讨 . 中华 妇 产 科 杂 志 ,9 3 2 ( 2 :3 7 5 19 ,8 1 )7 4— 3
[] 2 李士珍 , 董英. 葡萄胎 13例 , 5 临床分析. 实用妇产 与产科 杂志 ,
1 991, 93. 7:
[] 5 王慧芳 , 吴英 , 徐全锋. 色多普勒 血流显像 对妊娠 滋养 细胞 彩
样 本 合 格 率 作 为 临床 部 门 的质 控 指 标 。结 果 临床 化 学 检 验 的 不 规 范采 集标 本 差错 发 生 率 为 2 0 % , 析 前 、 . 2 。分 分析 中和 分 析 后 环 节 差 错 构 成 比分 别 为 6 .5 、4 7 % 和 1. 2 。 采 样 不 规 范 、 本 送检 延 时 、 本 不 合格 和 患 者 未 按 规 定 准 备 是 影 响 分 析 前 质 量 的 前 4 3 2 % 2 .3 20 % 样 样
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
评价本实验室所用分析方法的不精密度(CV%)和不准确度(Bias) ↓
绘制功效函数图(QCCS2008, QC EasyTM) ↓
评价误差检出概率(Ped)和假失控概率(Pfr) ↓
确定控制方法(包括控制规则和控制物测定结果的个数) ↓
重新评价性能
图 1 利用功效函数图设计室内控制方法流程图
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王治国 王薇 李少男
临床检验室内控制方法评价和设计的工具有:功效函数图法、控制方法选择 和设计表格和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图法。
一、功效函数图法 功效函数图(power function graph)为分析批失控概率(误差检出概率和假 失控概率)与该批发生随机或系统误差大小关系的图,即表示统计功效与分析误 差大小(临界随机误差△RE 和临界系统误差△SE)的关系。在临床实验室难以进 行这种特性的实验研究,因为必须控制许多变量。然而,计算机模拟研究就很容 易地获得这种信息,所建立的研究模型包括所考虑的因素及变量。利用功效函数 图可以评价不同控制方法的性能特征和设计控制方法,同时功效函数图也是建立 控 制 方 法 选 择 和 设 计 表 格 和 操 作 过 程 规 范 ( operational process specifications , 简称 OPSpecs)图的基础。 (一)确定质量目标 这是设计控制方法的起点。质量目标可以用允许总误差(TEa)的形式表示, 目前可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作为允许总误差。 (二)评价分析方法 对本实验室定量测定的项目逐一进行评价,确定每一项目的不精密度(用 CV%表示)和不准确度(用 bias 表示)。 (三)计算临界系统误差 临界系统误差△SEc = [(TEa - |bias| ) / s ] - 1.65) (四)绘制功效函数图 功效函数图描述了控制方法的统计“功效”,其中 Y 轴为误差检出概率 Ped, X 轴为临界误差大小。在图中,Ped 作为控制测定值个数 N 和检出分析误差大小 的函数,Y 轴的截距则为假失控概率 Pfr。功效函数作为一种函数,可以认为其自 变量为△SEc 和 N 或△REc 和 N, 其中的 N 为控制值的测定个数( 同一控制物的 重复测定次数或同一批内不同控制物测定结果的总数),而误差检出概率 Ped 则 为其应变量。功效函数图就是该函数在笛卡尔坐标上的轨迹,Y 轴上的截距则为 其假失控概率 Pfr。功效函数图的绘制比较复杂,可利用计算机模拟程序进行绘
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临床 化学检验分析前质 量控 制的影 响因素 与对策
胡德 华 (湖北省咸宁市麻塘风湿病医院 ,湖北 咸宁 437000)
【摘要】 目的 对临床 中化学检验分析之前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管理 与控制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以建立一个
检 验 分 析前质 量控 制 的科 学 管理体 系。方法 应 用 VFP6.0来建起 气数据 库 的管理 系统 ,对 2009年 8月至 2011年 3月期 问我 院进行 化 学检
餐后2h的血糖测定或 口服 的葡萄糖耐量试验 ,应该详细的告之 患者 掌握饮食量和进食 时间,禁止其在检查 的过程当中进食 。曾经发生某患 者在餐后2h的血糖高于其餐后1h血糖 ,经过了解得知该患者在检查的过 程 当中存在再 次进餐而影响 了检 测结果 。同一项检查 需要进行 多次测 定 ,最好可 以计划进行同一时刻的多次采样 ,以便于分析比较其结果。 3.4送检 和处理
应用 Microsof t VFP6.0以建立数据 库 ,作为管 理系统 进行分 析 、 统计 。 2 结 果
临床 中化学检验 的分析前质 量的影 响因素为样 本延时送检 、不规
范采样、患者未 按照规定进行 准备 以及样本质量 不合格 ,以上 是临床 中化 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首要4位 影响因素。具体结果见表1。
3.2输 液影响 在 日常 的临床工作 当中 ,经常可 出现患者 的检验 结果与临 床情 况
不符 的现象 。正 在进行输液 的患者 ,若在其 同侧 进行采血可 以使 其肌 酐 、尿素、蛋白、氯化物等数值显著降低 ;输注高渗葡萄糖或胰岛 素可 以使 患者 的血糖检 测结果显著增 高或为 “0”;当输入 l%的KC1 时 ,血钾 的浓度 可超 过 10mmol/L,当输入脂肪 乳以后患者的血脂可 以 显著升高 。此类患者应该在其 输液结束后8h再进行血液采集 。 3.3采样 时间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总结
大于2.0要复查,如果怀疑携带污染问题处理办法:X-X-A-X-B-X-C-X-D-----,标本针污染可造成低值偏高,尿蛋白建议连续测两次. • 5、酸碱试剂相互影响白蛋白对肌酐有携带污染. • 6、CK-MB比CK高,方法学影响,主要CK-BB增高影响,主要是儿科及消化 道肿瘤病人. • 7、HDL-C+LDL-C大于TCHO,胆固醇偏低或高低密偏高,找原因. • 8、标本混浊增加吸光度引起总蛋白偏高. • 9、胆汁酸负数因空白吸光度偏高,试剂针污染有关,血脂类试剂加有大 量胆酸钠,可降低胆汁酸结果.
生化实验干扰因素
• 10、AMY含高浓度钙离子. • 11、CHE\GLU\UR\UA\LDH等含磷. • 12、ALT\AST含LDH干扰 • 13、CK\CK-MB含GLU • 14、钒酸盐法直胆影响ALT • 15、真假胆酶分离:如果反向发展,病情严重,重度肝细胞坏死.特别注
意仪器提示观察反应曲线,是否底物耗尽. • 16、反复离心可使钾升高. • 17、标本采集顺序:血培养-血凝-无填写试管-其他有填写剂试管,EDTA
维生素C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对于临床检验,它却是多种物质测定的干扰者, 这是因为它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特殊缘故.
抗坏血酸干扰临床机检验的机制: 主要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三个特性,其一是强还原性,它可干扰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许多反应.如:使班氏尿糖定性试验 呈假阳性,使酶法测定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结果下降,对血尿酸的酶法测定呈负干扰,而对血尿酸的磷钨酸法测定呈 正干扰.其二是具有弱酸性可竞争尿胆原的排泄,使尿胆原下降.其三是其药理特性,如: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抗坏血酸对 临床检验的影响见附表. 总之,抗坏血酸对检验的干扰是广泛的,其中对有的检验项目只须治疗浓度就可干扰,如胆红素、尿糖等.因此,临床检验时 应特别注意其影响,这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中应非常重视的问题. 抗坏血酸对临床检验的影响 检验项目 影响性质 影响机制 血清胆红素 升高 干扰反应程序 血清胆固醇 下降 药理特性并干扰试验 血清肌酐 升高 干扰试验 血清葡萄糖 下降 干扰试验 尿葡萄糖 升高或下降 班氏法升高 氧化酶法下降 血清乳酸脱氢酶 下降 干扰试验 粪潜血 假阴性 干扰试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减少 可缩短抗凝剂作用 血清甘油三酯 下降 对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有降低作用 血清尿酸 升高或下降 磷钨酸法升高 酶法下降 尿血红蛋白 下降 抑制愈创木酚法 尿胆原 下降 低PH值时减少排泄 尿17-酮类固醇 升高 影响间二硝基苯法 尿17-羟类固醇 升高 干扰试验
临床化学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化学质量控制流程1.质控样品的选择与准备质控样品通常由专业机构提供,一般分为质控品和质量评价品两类。
质控品是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样品,在不同批次之间、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仪器之间的结果差异较小,用于判断仪器、实验室的精密度。
质量评价品是一种模拟患者样本的样品,其浓度范围广泛,用于判断仪器、实验室的准确度。
根据检验项目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质控品和质量评价品,并按照厂家提供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和保存。
2.进行质控质控样品应该在每日检验开始前、中间和检验结束后进行测定,以覆盖整个工作过程。
测定质控样品的频率应该根据仪器的稳定性和项目的特点来确定,一般每日至少测定2-3次。
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质控样品的测试应该由不同操作人员进行。
3.质控结果的统计分析与评价每次检验后,将质控结果输入计算机数据库,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常见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获得一个主观判断质控结果的量化指标,用于判断实验室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根据统计结果,将各批次的质控结果与规定的质控范围进行比较,判断结果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4.异常结果的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规定的范围,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进行仪器和试剂的检查,排除仪器或试剂本身的问题。
如果仪器和试剂无问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该调查是否存在系统性误差,并及时采取相关纠正措施。
如果发现大范围异常,可能需要停止检验并进行全面调查。
5.质控标准的制定与更新质控标准是质控的基础,用于判断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根据内外质控数据和临床需求,制定合理的质控标准,并定期更新。
一般情况下,质控标准应该具有合理的范围,既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过于严格。
在制定质控标准时,应该考虑不同仪器、不同项目和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临床化学质量控制是临床化学检验的关键环节,通过选择适当的质控样品、进行质控、统计分析与评价以及处理异常结果等步骤,可以保证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_0
---------------------------------------------------------------最新资料推荐------------------------------------------------------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一.分析前的质量的控制 1 人员培训 1) 备临床化学实验室应该配备与医院的性质和所开展的项目范围相适应的人员数,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和临床化学专业相关知识。
所有专业人员应定期参加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和各级临检中心组织的临床化学专业学习班、质控培训班和研讨会。
专业主管负责规划及落实本专业的发展计划及质量方针,制定本专业的质量手册,组织编写各检验项目的操作手册及仪器的操作手册(包括室内质控措施及要求) ,经常检查执行情况,积极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2.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分为仪器室、标本处理室、电泳分析室。
符合有关健康、安全的要求(如危险品、防爆炸、防毒、防火、安全接地、防雷电、防触电、防机械损伤、防盗、安全保密等) 。
3 实验仪器的质量管理 1) 建立仪器的相关档案妥善保存仪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并有仪器维护、使用、工作状态、适用范围等记录。
2) 建立仪器的操作程序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 的要求,建立生化仪器的中文操作程序,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1 / 11操作程序实施。
3) 仪器的检定按计量法规定的计量器具应定期由计量部门检定,并保存合格证及检定合格标记。
◆仪器的校准对本实验室的相关仪器要定期按要求进行校准,校准应在仪器使用前、维修后、厂商规定周期、结果发生偏移以及更改测定系统时进行,仪器校准必须选用与仪器配校准品(校准品是公司系列产品的配套组分,其校准值仅对用系统仪器和试剂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所有校准都应有时间、结果、变更和频度的记录和说明。
仪器的比对对具有两台或两台以上同类仪器,并开展有相同检测项目,应定期进行仪器间的比对实验,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一般 3 个月或有以下情况应进行一次比对:质控结果相差较大,一台仪器经维修保养、更换元器件、试剂更换厂家等。
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
・
临床检 验 ・
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
张翠 萍 高晋 鲜 国际标 准化 组 织 在 2 0 0 3年 3月 正式 颁 布 医 学 实 验室 质 量 和 能 力 专 用 要 求 ( I O I C 5 8 ) 即 S /E 1 1 9 , 文 件 的核心就 是加 强实 验室 的全 面质量 管理 Ⅲ 。检 验人 员 对临床 实验 室 质 量 控 制 意识 比较 深 刻 , 如仪
抽 血 前 告 知 病 人 按 所 检 测 项 目要 求 在 有 效 时 间
性 高 于男性 。新 生儿 C I H 常为 成人 的 23 , K、 D —倍 新 生 儿 AI P值 略 高 于 成 人 , 周 岁 增 至 成 人 23 至 -
作 者 单 位 山 西 省 忻 州 市 人 民 医 院检 验 科 0 4 0 300
器 、 剂、 试 质控 品、 析方 法 等 , 较重 视 , 常 常忽 分 都 但 视标 本分 析前 的质 量控 制 。随着 国外现代 化仪 器和 室 内质量 控制 管理 方 法 的 引入 , 本 在 分 析 中的质 标 量控 制有 了较 大改 善 和 提 高 , 标本 在 分 析 前 的质 量
GGT可降 至 正 常 。如 禁 食 数 天 可 导 致 血 清 AMY
下 降 。血脂测 定应 严 格 空 腹 , 血标 本 检 测 血 脂 比 脂
关 重要 项 目, 的 申请 医生 忘 了 签名 等 。前 者 导 致 有
实验人 员不 能正 确输 入 病 人 信 息 , 使 结果 张 冠 李 也 戴 或无 法在微 机 上查找 和储 存结 果 。后 者对 于过 高 或过低 医学 决定 水平 的结果 无法 直接 与主 管医生 联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探讨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探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是一种能够自动实现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仪器设备,能够实现样本的自动处理、检测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高通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化验室。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质量控制问题也不容忽视。
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对于免疫分析仪器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质量控制的概念、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发现和纠正由于人员、方法、仪器等原因导致的误差和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首先,要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系统。
这包括选取合适的质控品、建立合理的质控标准和范围、建立质控样本档案等。
质控品的选取要符合实际临床需求,并保证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质控标准和范围的建立要根据仪器的特点和实验室的情况确定,经过验证和校准后才能使用。
质控样本档案要详细记录每一次质控样本的检测结果,以便日后比对和分析。
其次,要进行日常的质量控制监测。
这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室内部进行的质控监测,通过参比实验室内的质控样本进行验证。
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将实验室的质控样本送至外部质量评估机构进行验证,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室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另外,还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仪器操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要对质控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对异常结果进行查找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例如,对于质控样本的多次检测结果出现较大波动时,首先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例如光源是否老化、荧光传感器是否灵敏等。
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临床医学检验是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准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预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仪器设备、试剂和技术的精度,也离不开质量控制这一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是指应用于加工生产、检验、服务等工作中,为保证生产和服务质量而采取的有组织的控制活动,从而达到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目的。
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和不良事件的监测与管理。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室内部开展的、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参数和标准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
内部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标准曲线、试剂质量、仪器校准、日常质量控制及纠错等。
(1)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是临床化验中常用的一种标准化控制方法,通常采用制备、检测和使用同一批次的标准品,根据不同样本浓度设置不同的标准曲线,用来评估样本中的化学浓度。
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各项参数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标准曲线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试剂质量试剂质量也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使用试剂时,需要仔细确认其有效期、保存条件、正确性和耐受性,以及有无污染。
同时,在选择试剂时也需要注意相关批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3)仪器校准临床化验仪器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使用仪器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校准仪器时,需要仔细检查相关参数和标准值,并进行测量和比对,以确保仪器性能和准确性。
(4)日常质量控制日常质量控制是指在分析样本前,对仪器、试剂和标准曲线等进行的标准化测试。
通过不断监测和比对测试结果,可以及时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检验质量。
(5)纠错纠错是内部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当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时,需要及时确认问题所在,纠正错误,以保证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以及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以及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内生物化学物质的含量和特性,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常规项目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项目,包括血液中常见生化指标的检测,如血糖、肾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等。
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常规项目的分析质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性:即检测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准确性是检验结果是否与患者真实状况一致的重要指标。
为了保证准确性,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例如标本采集、样品储存、试剂的准确配比等。
精密度:即同一个样本的重复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
精密度反映了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可以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标准物浓度来评估。
精密度越高,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
灵敏度:即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浓度。
灵敏度是指方法对低浓度其中一种物质的检出能力。
灵敏度高意味着方法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物质,对于血液中微量物质的检测很重要。
特异性:即方法对于目标物质的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物质,而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
特异性高意味着方法可以准确地区分目标物质和其他干扰物质。
在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来测量物质的浓度。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可以选择紫外、可见或红外光谱范围进行检测。
电化学法:利用电极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测定物质浓度或电位变化。
常见的电化学方法有电解法、电导法、电位滴定法等。
酶法:利用特定酶与底物发生反应,通过测量反应产物的生成速率或光学信号变化来测定物质浓度。
酶法广泛应用于血糖、肝功能等项目的检测。
色谱法: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通过固定相或液相中分离物质,再测定物质浓度。
常见的色谱方法有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质谱法:结合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将待测物质通过分离技术与质谱技术相结合分析。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析中。
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教学(一)
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教学(一)引言概述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教学内容。
正文1. 质量控制基础知识- 重要性:介绍质量控制在生物化学检验中的作用,强调进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 指标介绍:介绍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如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等,以及其评价方法。
- 仪器校准和维护:讲解仪器校准和日常维护的原理和方法,包括使用外部质控品和内部质控品进行仪器校准和维护。
2. 质量控制实验操作- 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详细介绍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浓度的确定、配制方法以及保存条件等。
- 质量控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讲解如何收集和记录质量控制数据,并介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如西格玛法则、方差分析等。
- 错误判断和排除: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判断质量控制实验中的错误类型,并提供相应的排除方法。
3. 质量控制质量评价- 数据分析:介绍如何根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稳定性。
- 质量评价指标:讲解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包括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评价。
- 质量控制结果的解释和应用:指导学生通过质量评价结果,分析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并提供如何调整检验方法的建议。
4. 质量控制相关技术和装备介绍- 质量控制相关技术:简要介绍生物化学检验中常用的质量控制相关技术,如电子盘计数技术、酶标仪操控技术等。
- 质量控制仪器和设备: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仪器和设备,如光度计、离心机等,并讲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5. 质量控制教学案例与实践- 教学案例设计:设计具体的质量控制教学案例,包括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判断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控制的实践应用。
- 实践经验总结:总结教学案例的实践经验,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数据分析的技巧和问题排除策略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要素介绍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要素介绍1.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样品是用于验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样品。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稳定的标准物质组成,可以模拟一定范围内正常和异常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质量控制样品需要与人体样品相似,并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被检测,以评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2.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程序是一系列规范、流程和标准操作步骤,用于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包括样品接收、样品处理、仪器校准与验证、质控样品的测试、数据分析和结果判读等环节。
质量控制程序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
3.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是制约质量控制结果的依据和指导。
它通常由国家或国际标准组织制定,包括仪器校准与验证、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控制标准需要依据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4.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是评估实验过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对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西格玛值等指标的计算,并与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估。
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还可以通过绘制质量控制图、西格玛-马修斯(Levey-Jennings)图、偏倚-精密度图等图形进行直观分析和判断。
5.质量控制结果评估与判读:质量控制结果评估与判读是根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与判断。
评估和判读结果需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一般可采取如下几种方式:判定结果是否在质量控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判断结果是否存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误差、评估实验过程是否稳定和可控等。
6.质量改进措施:质量改进措施是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情况进行的纠正和改善措施。
它包括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与维护、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与验证、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质量改进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并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和调整。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⒈引言在医学诊断中,生化检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临床医生所需的生物体内化学信息,从而帮助确定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⒉质量控制的概述⑴目的质量控制旨在监测和评估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⑵质量控制指标●准确性:测试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精密度:同一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变异程度●稳定性:同样样本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测定结果比较●线性:检测方法对不同浓度样本的测定结果是否呈线性关系●敏感性:检测方法对低浓度样本的检测能力●特异性:检测方法对目标分析物的特异性识别和测定能力●选择性:分析方法对样本中其他干扰物质的选择性识别和测定能力⑶质量控制策略●内部质量控制:包括每日运行质控品、质控样本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质控品的限值设定和结果分析。
●外部质量控制:通过参加评价计划,与其他实验室结果进行比对和交流,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
⒊内部质量控制⑴质控样本的选择●代表性:质控样本应尽可能与临床样本相似,包括不同浓度范围的样本。
●稳定性:质控样本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好,可以长期使用。
●可追溯性:质控样本的制备和测定应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有可追溯性。
⑵质控品的限值设定●数量限值: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和方法的特性,设定合理的质控结果范围,通常取决于临床的要求和专业指南。
●质量限值:根据质控品制造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设定质控结果的接受范围。
⑶质控品的使用与分析●定期测试:在每次检测开始前,运行质控样本,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质控图的绘制:记录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并绘制质控图,用于监测和评估系统的质量。
●质控结果的分析:根据质控图的走势和规律,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并根据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⒋外部质量控制⑴参加评价计划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相关的外部评价计划,如国家或地区提供的质量控制项目,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和交流。
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及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化学检验质量控制阶段作为研究阶段,将未开展质量控制的化学检验阶段作为对照阶段,分析两阶段内化学检验的质量情况。
结果开展质量控制后化学检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质量控制前,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能够帮助进一步优化化学检验的相关流程,确保化学检验的准确率,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探讨分析临床化学检验是多种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检验方式,化学检验可以完成对患者血清酶学、肝功能以及血脂等检查,进而为诊断患者临床疾病提供依据,保证诊断的准确率。
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的质量,为此患者在接受临床化学检验中应当重视对检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检验的准确率[1]。
为了具体了解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相关情况,本文以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化学检验质量控制阶段作为研究阶段,将活动未开展之前的化学检验阶段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化学检验质量控制阶段作为研究阶段,参与质量控制活动的人员均为同一批临床化学检验工作人员,符合本次研究标准。
1.2 方法1.2.1 临床化学检验前质量控制①检验项目。
对临床化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应当格外重视化学检验前的相关质量控制,检验项目确定是其中最重要也是众多化学检验开展的前提。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准备化学检验项目时,应当根据患者病情主诉以及疾病史等相关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了解详细情况后选定检验项目。
确定检验项目中应当注意分析检验项目可能受到的生理因素以及试验方法的影响等,做好质量控制的相关分析[2]。
②检验前准备。
开展临床化学检验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准备,患者的前期准备可以分为心理和身体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发表时间:2019-06-06T09:52:25.3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4期作者:罗秋芳
[导读] 结论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能够帮助进一步优化化学检验的相关流程,确保化学检验的准确率,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邵东县中医医院湖南邵阳 422800)
摘要:目的分析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及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化学检验质量控制阶段作为研究阶段,将未开展质量控制的化学检验阶段作为对照阶段,分析两阶段内化学检验的质量情况。
结果开展质量控制后化学检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质量控制前,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能够帮助进一步优化化学检验的相关流程,确保化学检验的准确率,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探讨分析
临床化学检验是多种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检验方式,化学检验可以完成对患者血清酶学、肝功能以及血脂等检查,进而为诊断患者临床疾病提供依据,保证诊断的准确率。
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的质量,为此患者在接受临床化学检验中应当重视对检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检验的准确率[1]。
为了具体了解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相关情况,本文以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化学检验质量控制阶段作为研究阶段,将活动未开展之前的化学检验阶段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化学检验质量控制阶段作为研究阶段,参与质量控制活动的人员均为同一批临床化学检验工作人员,符合本次研究标准。
1.2 方法
1.2.1 临床化学检验前质量控制①检验项目。
对临床化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应当格外重视化学检验前的相关质量控制,检验项目确定是其中最重要也是众多化学检验开展的前提。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准备化学检验项目时,应当根据患者病情主诉以及疾病史等相关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了解详细情况后选定检验项目。
确定检验项目中应当注意分析检验项目可能受到的生理因素以及试验方法的影响等,做好质量控制的相关分析[2]。
②检验前准备。
开展临床化学检验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准备,患者的前期准备可以分为心理和身体两部分。
为患者做好化学检验前的心理准备,为了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检验完成,在进行化学检验前需要注意对患者进行本次检验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检验的项目以及意义,从而提高化学检验的可靠性。
另外在检验前要叮嘱患者做好身体相关准备,目前多数化学检验是通过血液检验方式进行的,为了避免其他非病理因素可能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需要保证患者采血前的常规禁食,避免食物影响到血液的相关参数。
另外,在采血时间选择上应当注意患者的血液的每日、月变化等,尽可能降低时间可能对患者血液造成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意身体运动也可能导致患者血液相关参数的变化,应当注意在检验前提醒患者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减少由于心理因素或者运动因素导致的尿素、肌酐等增高[3]。
药物是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前期检验准备中应当重视分析患者的用药相关情况,了解患者的原发病以及用药史,在接受相关检验前暂时停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③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检验准确率的前提,为了保证采集的可靠性,医务人员应当注意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将患者年龄、性别、标本容器等做好对应的记录。
另外在采集患者血液中,应当注意不同体位可能对标本采集的影响,除卧床患者外,其余患者检验时应尽量选择坐位采血,并且注意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超过1min,避免发生静脉阻滞,影响检验的效果。
采血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完成采血操作,避免由于步骤不规范导致血液标本发生溶血[4]。
④标本运送。
在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要根据相关原则对血液标本进行常规的抗凝等操作,保证血气封闭的严密性,根据检验的具体要求快速将血液标本送至试验室进行检验操作,注意为了抑制细胞代谢可以利用冰瓶冷藏等方式对血液标本进行储存。
标本运送中应当尽量避免标本震荡,同时注意不同季节可能对标本造成的影响,做好标本的保存工作。
1.2.2 临床化学检验中质量控制①信息核对。
在完成化学检验中标本的编号、离心等操作据需要做好信息核对工作,以确保检验的准确。
工作人员在对标本进行正式检验处理前需要注意将标本信息进行记录,并且做好编号工作,方便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格外注意降低混淆患者检验结果的可能性。
②化学检验操作。
在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化学检验时,应当注意控制各项检验操作,根据不同标本的检验项目以及检验要求完成操作。
在进行血液的离心、沉淀等操作过程中,应当重视各项参数的调整,力求操作合格,避免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5]。
不同化学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试剂都存在者差异,在进行检验中检验人员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检验要求,遵循仪器使用规范和规则,完成检验操作流程。
③检验结果评估。
检验操作结束后并非检验过程的完成,检验操作人员在对患者的标本完成检验操作后,应当注意对本次检验活动进行评估,首先分析检验结果的合格情况,而后对本次检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为后续的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提供指导经验,进一步提升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6]。
1.3 观察指标
观察在开展质量控制前后相关工作人员的临床化学检验质量评分差异,从化学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检验的成功率以及检验准确率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来表示计量资料,以t为结果检验,以百分数(%)表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开展质量控制前,我院化学检验质量综合评分为(84.57±3.24)分,质量控制活动开展后化学检验质量综合评分为(95.89±4.19)分。
开展质量控制后化学检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质量控制前,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开展质量控制前后的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临床化学检验对多种疾病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情况,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可以从化学检验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检验前的相关因素控制以及检验中的规范操作等,对整个检验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良,保证检验质量,提升检验准确率。
临床化学检验的前期准备中,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开展有效的健康宣教、检查指导能够减少其他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而血液标本采集中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标本的稳定性,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提升了检验的规范度保证了检验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中,比较分析了开展化学检验质量控制前后的检验质量情况,结果显示,开展质量控制后化学检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质量控制前,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上可知,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能够帮助进一步优化化学检验的相关流程,确保化学检验的准确率,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斌国,裴世静,刘金萍.临床化学检验项目参比检测系统建立与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8,06(03):162-164.
[2]钟熙.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6):76-78.
[3]冯浩,甘智芬,罗铮.探讨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包头医学,2015,39(04):194-195.
[4]李建余.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2):156-157.
[5]陶敏.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7(23):81-82.
[6]孙晓玲,李丽新,杨永章.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