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五脏与六腑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

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和神明,合脉开窍于舌,喜为心志,汗为心液。

肺主气和呼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开窍于鼻,合皮其华在毛,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统血,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为脾志,涎为脾液,生理特性为主生清,喜燥恶湿。

肝主疏泄和调畅情志、气机、脾胃纳化和胆汁排泄功能,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调畅任督二脉,藏血,合筋其华在爪,怒为肝志,开窍于目,生理特性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

肾藏先天和后天之精,主水液代谢,纳气,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生理特性为主降和喜润恶燥;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化和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与六腑不同。

其中,脑主神志,髓主精髓,骨主生髓,脉主血液循环,胆主决断,女子胞主生殖。

中医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中医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中医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在事业单位卫生人才招聘考试中, 藏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包括五脏与六腑。

考点主要集中在脏腑的生理功能上。

包括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 五脏与六腑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其功能特点, 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拿到高分。

一、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六腑包括胆、胃、小肠、膀胱、三焦, 其中胆不但是六腑之一, 也是奇恒之府之一, 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是形态似腑, 功能似脏。

六腑形态特点是多为中空的官腔或囊性器官。

对于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的对比鉴别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

二、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重点掌握泌别清浊的功能。

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2.泌别清浊。

(1)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 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2)将水谷精微吸收, 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3)小肠吸收大量水液, 与尿量有关。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 则大便稀薄, 小便短少。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原理。

【例题】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A.肾司二便, 大便小便相关B.淡渗利水, 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C.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D.利小便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的具体应用。

若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 则大便便稀薄, 而小便短少, 也就是说, 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

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 即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人体五脏六腑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

“脏”是指实心或有机构的器官。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指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合并体为第六个腑)** 三焦,不是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五脏功能】就像一个国家的各个部门,在明确分工和相互协作中维持着正常运转—样,五脏六腑也是各司其职地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其外。

是人体的生命主宰。

《内经》认为,心有三大主要生理功能:其一,主血脉。

即心推动血液运行和促使脉管跳动。

若心跳停止,脉跳亦停,血液不流,人体各组织器官就“断炊”而死亡。

其二,主神明。

“神明”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功能正常,就表现神志清晰、对外界反应灵敏;若心有病变,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的症状。

中医认为,血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临床上接受心脏移植的人,其性格、爱好、兴趣、爱憎都有倾向于授予脏器者倾向,足以说明心脏是人的主宰。

其三,开窍于舌。

开窍,是指心脏与体表五官九窍的特定联系。

透过舌质的淡红、淡白、紫暗,可知血的亏损和血中有热,此皆与心紧密相连。

《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中医认为肺为国之宰相。

肺有四大生理功能:其一,主气司呼吸。

全身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随着呼吸而动。

肺也是人体吸入清气的场所;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修炼瑜珈功法,除“调身”、“调心”外,更重要的是“调息”,只有配合腹式呼吸才能达到真正的功效。

其二,主宣发、肃降。

“宣发”可呼出浊气,把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华宣发至全身;“肃降”可吸入清气,把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华向下布散。

中医基础知识之脏腑

中医基础知识之脏腑

中医根底知识之脏腑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照内脏的功能特点,主要分为五脏、六腑两类。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腑学说是阐述人体内脏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根底理论。

人体的内脏各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互相居于胸腹腔中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在内脏之间,无论是五脏之间、六腑之间或脏与腑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脏腑学说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中医学对内脏形态与部位的记载比拟简单,而着重用气、血、阴、阳等来概括内脏的物质构造,认为它们是构成内脏和维持内脏生理的根本物质。

由于气血阴阳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因而它们在腑脏的生理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亦有加上心包络,称为六脏者。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不予并列,故仍称为五脏。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作用。

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根底来进展阐释的。

1、心心居于胸腔,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络维护于外的心脏,即"血肉之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五色主赤〔红〕色,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而依赖于心脉的搏动才能循环不息,发挥着濡养的作用。

"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脏腑循环〞。

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在心脏。

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从而以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保证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

中医知识----五脏六腑

中医知识----五脏六腑

五神脏: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五脏是贮藏精气的(精气,指精血津液),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的。

因而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

心(与小肠相表里)主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肝主疏泄(气血),藏血,筋爪,开窍于目胆,胆汁,助于消化。

脾主运化,统血(循环),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与大肠相表里)主宣发,外合皮毛(营养物质),主肃降,调通水道,开窍于鼻。

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华,耳、司二阴。

[1.宣发功能:宣发即有宣通发散之意。

其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排泄汗液及病邪等。

因此肺失宣散,即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和无汗等病变。

2.肃降功能:肃降即有清肃和下降之意。

其功能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肺为华盖之脏,故将吸入之清气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因此肺失肃降, 可出现呼吸短促,咳喘、咳痰等病变]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如下:①心与肺。

心、肺同居上焦。

心主血,肺主气、朝百脉。

心虽行血,但肺主宗气,贯通心脉,两者配合,才能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②心与脾。

心主血而行血,脾生血而统血。

心血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

血液的正常运行,除心气的推动外,有赖于脾气的统摄。

③心与肝。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心肝配合,能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调节,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

④心与肾。

心属火,肾属水。

在生理状态下,心火下行,肾水上济,两者间维持着动态平衡关系,称为水火既济。

黄帝内经中的五脏六腑功能阐述

黄帝内经中的五脏六腑功能阐述

黄帝内经中的五脏六腑功能阐述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对于五脏六腑的功能有着详细的阐述,本文将对黄帝内经中的五脏六腑功能进行介绍。

一、五脏功能阐述1. 心脏:黄帝内经认为心主血脉,主宰人体的血液循环。

心脏的功能是将气血推动到全身,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心脏还与神志相关,控制人的思维、情绪和意识活动。

2. 肺脏:肺主气,主宰呼吸。

肺脏的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排出体内的废气二氧化碳。

肺脏还与皮肤相关,通过排汗调节体温。

3. 肝脏:肝主疏泄,主宰气机的调节。

肝脏的功能是疏泄气机,保持气血的顺畅运行。

肝脏还与情绪相关,调节人的情绪状态,保持心情舒畅。

4. 脾脏:脾主运化,主宰消化吸收。

脾脏的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脾脏还与肌肉相关,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

5. 肾脏:肾主藏精,主宰生殖和生长发育。

肾脏的功能是储存精气,控制生殖功能和性发育。

肾脏还与骨髓相关,调节骨髓的生成和血液的生成。

二、六腑功能阐述1. 胆囊:胆囊主疏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消化脂肪的重要物质,胆囊的正常功能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 胃:胃主受纳,主要功能是接受和储存食物。

胃腑的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小颗粒,与胃液混合,形成食糜,为后续的消化吸收做准备。

3. 大肠:大肠主传导,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

大肠腑的功能是将消化道中的残渣物质排出体外,维持排泄功能的正常运行。

4. 小肠:小肠主吸收,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腑的功能是将食糜分解成更小的颗粒,与肠液混合,使营养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

5. 膀胱:膀胱主藏尿,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膀胱的功能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暂时储存起来,当膀胱充盈时,通过排尿将尿液排出体外。

6. 三焦:三焦主温煦,主要功能是调节水液代谢。

三焦腑的功能是将水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体内水液平衡。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

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

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

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

例如:内心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考虑。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1、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循环和神志活动。

2、肝:肝主疏泄,与情绪、消化等功能有关。

3、脾: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
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4、肺:肺主气,主管呼吸和氧气的交换。

5、肾:肾主藏精,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6、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容纳和初步
消化食物。

7、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排泄糟粕。

8、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负责进一步消化
食物并吸收营养。

9、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统称,它没有具体的
解剖位置,但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有关。

10、膀胱: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11、胆:胆与消化功能有关,参与胆汁的贮存和排泄。

五脏六腑的概念强调了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人体五脏六腑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

“脏”是指实心或有机构的器官。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指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合并体为第六个腑)** 三焦,不是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五脏功能】就像一个国家的各个部门,在明确分工和相互协作中维持着正常运转—样,五脏六腑也是各司其职地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其外。

是人体的生命主宰。

《内经》认为,心有三大主要生理功能:其一,主血脉。

即心推动血液运行和促使脉管跳动。

若心跳停止,脉跳亦停,血液不流,人体各组织器官就“断炊”而死亡。

其二,主神明。

“神明”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功能正常,就表现神志清晰、对外界反应灵敏;若心有病变,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的症状。

中医认为,血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临床上接受心脏移植的人,其性格、爱好、兴趣、爱憎都有倾向于授予脏器者倾向,足以说明心脏是人的主宰。

其三,开窍于舌。

开窍,是指心脏与体表五官九窍的特定联系。

透过舌质的淡红、淡白、紫暗,可知血的亏损和血中有热,此皆与心紧密相连。

《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中医认为肺为国之宰相。

肺有四大生理功能:其一,主气司呼吸。

全身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随着呼吸而动。

肺也是人体吸入清气的场所;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修炼瑜珈功法,除“调身”、“调心”外,更重要的是“调息”,只有配合腹式呼吸才能达到真正的功效。

其二,主宣发、肃降。

“宣发”可呼出浊气,把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华宣发至全身;“肃降”可吸入清气,把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华向下布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中医的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而六腑则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器官的中枢,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密切相关。

下面详细讲解一下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调理方法。

1.心脏(心)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循环血液和控制血液的运行。

心脏有开窍于舌,所以通过舌象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适度的运动对心脏保健非常重要。

心脏疾病患者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保持定期复诊。

2.肺(肺)肺主气,主要功能是呼吸,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进行适度的呼吸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肺部健康。

均衡饮食,多吃一些对肺有益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有助于肺脏的保养。

3.肝(肝)肝主疏泄,主要功能是调整气血的运行。

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有利于肝脏的健康。

饮食调理方面,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调理肝脏的食物,如苦瓜、柠檬、红枣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肝脏的保健。

4.脾(脾)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运输和转化水谷精气、水液和血液。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是脾脏保养的关键。

避免过度饮食,不要过食生冷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脾脏调理的食物,如山药、白果、山楂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脾脏保健有好处,如散步、晨跑等。

5.肾(肾)肾主藏精,将精液输送到生殖系统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疲劳和性生活不节制,有助于肾脏的保养。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肾脏调理的食物,如黑豆、黑木耳、芝麻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肾脏保健有好处,如太极拳、跳绳等。

6.六腑胆:胆下行于肝,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吸收和排泄废物。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和暴饮暴食,有助于胆腑的健康。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脂肪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胆腑调理的食物,如荠菜、柿子等。

胃:胃主受纳,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脏腑(或五脏六腑)是中医对内脏的总称。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篇》,“脏”指的是人体内的五脏,即:肝、心脏、脾、肺、肾,主要功能为化生和贮藏精气;以及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为受盛和传化水谷。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中医学论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五脏六腑图示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折叠编辑本段五脏介绍折叠五脏之心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上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心脏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中医五脏六腑与脏腑调理

中医五脏六腑与脏腑调理

中医五脏六腑与脏腑调理中医学中,五脏六腑是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分类和组织方式,其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膀胱、大肠、三焦。

这些脏腑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组织功能和调节作用,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心脏心脏是中医学中的至高无上之官,被视为人体的君主。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血液循环,保障全身器官和组织的营养和氧气供给。

此外,心还与情绪、思维、记忆等精神活动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保持心的健康需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劳累。

二、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储存血液、调节血液量和清除有毒物质的功能。

肝的主要功能是调畅情绪,保持血液的顺畅循环。

中医认为,肝的健康与情绪的稳定息息相关,过度愤怒、焦虑等情绪会影响肝的功能,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肝的健康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脾脏脾脏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同时参与免疫调节。

脾的健康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中医强调“饮食为养生之本”。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保持脾的健康,避免脾虚引发的脾胃不和等问题。

四、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呼吸和气血的代谢。

中医强调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密切,保持肺的健康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此外,中医还强调运动,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肺的功能和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五、肾脏肾脏是中医五脏之一,被视为人体的先天之本。

肾的功能主要包括调节水液代谢、排除代谢废物、控制生殖功能等。

中医认为,肾主管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以及激素分泌,保持肾的健康需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六腑调理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脏腑调理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饮食调理等。

中医强调一切从阴阳调理出发,通过调整脏腑的阴阳平衡来实现调理目的。

例如,如果肾气虚导致腰痛、夜尿频多等症状,中医会通过调整肾脏的功能来改善病情,常用的方法包括食疗、按摩、艾灸等。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强调身心的相互关系与平衡。

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五脏六腑的了解以及如何调理它们。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基础知识。

一、五脏六腑功能1. 心脏:中医认为心脏主管血液循环,同时与情绪、记忆、激情和睡眠等方面有关。

调理心脏的方法包括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等。

2. 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器官,同时也与皮肤和情绪有关。

中医认为肺脏主要功能是呼吸并控制气机。

调理肺脏的方法包括保护好呼吸道、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加氧气摄入量等。

3. 脾脏:脾脏是中医认为对消化和吸收有重要作用的器官。

调理脾脏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以及减少食用寒凉食物等。

4. 肝脏:肝脏是中医认为掌控情绪与气血畅通的重要器官。

调理肝脏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当运动、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避免过度饮酒等。

5. 肾脏: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的根本之源,掌管生长、发育和繁殖。

调理肾脏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水平活动、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补充水分以及避免熬夜等。

6. 胃和小肠:胃和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的关键部位,负责分解和吸收食物。

调理胃和小肠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以及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等。

二、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1. 饮食调理:在中医理论中,饮食是调理五脏六腑的重要方面。

适宜的饮食可以增加机体的营养摄入,同时也可以帮助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

对于不同的脏腑,需要遵循相应的饮食原则,例如,对于肝脏,应该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清淡的蔬菜水果。

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传统方法之一。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帮助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芪、当归、枸杞等。

使用中草药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中医医师的建议。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1. 心与小肠: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

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

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

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2. 肝与胆: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

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

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脾与胃: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

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

胃主要是消化食物。

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

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

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

不良情志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引发各种疾病。
情志调养的方法包括调节情绪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情
绪波动等。
饮食调养对脏腑影响
饮食是脏腑养生保健的基础,合理的 饮食调养有助于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
不同脏腑对食物的需求不同,应根据 脏腑特性选择合适的食材。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 原则,避免过度油腻、辛辣、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
一旦发现脏腑疾病,应尽早进行 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控制病情
根据疾病传变规律,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发展。
阻断病传途径
了解脏腑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 影响,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愈后防复,重视巩固疗效和康复期调理
巩固疗效
生活调养
脏腑疾病治愈后,应继续巩固疗效, 避免复发。
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注意饮食、运动、 情志等方面的调养。
运动锻炼应注意适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 伤。
按摩保健对脏腑影响
按摩是一种有效的脏腑养生保 健方法,可促进气血流通、舒
缓身心紧张。
针对不同脏腑的按摩手法有所 不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脏腑
特性选择合适的按摩方式。
按摩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频率 适当,避免过度按摩导致身体 不适。
按摩前可适当进行热身运动, 按摩后应注意保暖和休息。
响。
02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形成表里关系。例如,胆与肝相表里,胃
与脾相表里,小肠与心相表里等。这种表里关系体现了六腑在生理功能
上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为用。
03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阴阳表里关系。例如,心与小肠相
表里,肝与酸、绿色、春季等相应等。这种阴阳表里关系体现了脏与腑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

脏者,藏也。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有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受五脏浊气,名传化之府,故为六腑。

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2、心藏神心的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

心脏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又有温养作用。

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窍为舌。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外应胸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五脏之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

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

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

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1.肺主气:①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②肺主呼吸之气。

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2.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

由于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血证论‘肿胀》)。

3.肺朝百脉:全身血脉均汇总流经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呼吸交换,因此说肺朝百脉。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一、中医五脏六腑的基本概念中医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中医对人体脏器的整体和系统观念的呈现。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共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心心是人体的主宰之官,主司血脉,其功能包括主持血液循环、控制血压、调节情绪等。

在中医理论中,心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心脏器官本身,还包括心与情绪的关系。

2. 肝肝主疏泄,调节气血,具有重要的解毒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还包括调节情绪,保证气血畅通。

3. 脾脾主运化,是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脾也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4. 肺肺主呼吸,管理体内气的运行,对外界气息的吸收和排出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肺与人体的抵抗力、皮肤的呼吸功能等有密切联系。

5. 肾肾主存精,调节水液代谢和生长发育。

在中医理论中,肾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还包括对骨髓、脑髓的调节作用。

二、经络系统的重要性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沟通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通道,包括经络和络脉。

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1. 经络的流注按照中医理论,经络中气血“流注不止”,即气血在经络中不断运行循环。

正常情况下,气血畅通,经络不阻滞,人体健康状态良好;反之,如果气血阻滞,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 经络与腧穴经络与腧穴是相辅相成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部位,对人体气血具有调节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针灸、推拿等手法可以通过作用在腧穴上对经络中的气血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的重要性气血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气机和血液。

1. 气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濡养肌肤、温养脏腑、抵御外邪的作用。

中医说五脏

中医说五脏

中医说五脏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健康。

其中,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它们如同人体的五大支柱,支撑着生命的运转。

心,被称为“君主之官”,位居人体最高,主血脉、主神志。

心藏神,心主血脉,心脉畅通,则血脉流畅,精神充沛。

心主神志,心神安宁,则精神愉悦,思维敏捷。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肝,名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

肝藏魂,肝主疏泄,肝气畅达,则情志舒畅,气血调和。

肝藏血,肝血充足,则筋骨强健,血脉通畅。

古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脾,被誉为“仓廪之官”,主运化、统血。

脾藏意,脾主运化,脾脏健运,则水谷精微得以化生,气血充足。

脾统血,脾脏固摄,则血液循行有序,不致外溢。

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肺,被称为“相傅之官”,主气、司呼吸。

肺藏魄,肺主气,肺气充足,则呼吸均匀,气息顺畅。

肺司呼吸,肺脏调匀,则皮肤润泽,毛发荣养。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肾,誉为“作强之官”,主水、藏精。

肾藏志,肾主水,肾脏健康,则水液代谢正常,体液平衡。

肾藏精,肾精充足,则筋骨强健,生殖旺盛。

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五脏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心肝相生,心火可以温暖肝木,肝木可以疏泄心火;脾肺相生,脾土可以生肺金,肺金可以生肾水;肝肾相生,肝木可以生肾水,肾水可以生肝木;心肾相交,心火可以下交肾水,肾水可以上济心火。

然而,五脏亦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心火过旺,可以克制肝木,导致肝气郁结;肝木过旺,可以克制脾土,导致脾虚湿盛;脾土过旺,可以克制肺金,导致肺气郁闭;肺金过旺,可以克制肾水,导致肾水不足。

因此,中医治疗疾病,往往注重调理五脏,使它们恢复平衡状态。

如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滋阴降火、补肾壮腰等,都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五脏六腑的划分原则

五脏六腑的划分原则

五脏六腑的划分原则
五脏六腑的划分原则是根据人体的器官系统来进行分类,主要根据器官的功能和位置来进行划分。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五脏分别代表着五个器官系统,对应着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每个器官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六腑代表着腹腔内的一些器官,包括胆囊、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它们与五脏共同构成了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

划分五脏六腑的原则是基于中医理论的观点,将人体内的器官按照功能和位置进行分类,以便于研究和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划分方式主要侧重于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是中医学研究和诊断疾病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的五脏与六腑一、心与小肠: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

所以说心为五脏六腑之主。

1、心主神志:心主管神经、意识、思维活动,相当于高级神经活动(如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振作,神志清楚;如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多种症状,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发狂、嬉笑不息、昏迷等。

2、心主血脉:心与脉相连,血液所以能在血管内循环,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的强弱直接影响血的运行,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如心气不足,则脉细弱无力。

3、其华在面:开窍与舌,面部和舌体的血脉,分布都比较丰富,所以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容易从面部和舌体的色泽方面反映出来,正常的面色红润,有光泽,舌的颜色(淡红)。

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舌的颜色暗紫;反映在面部则出现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等。

心与汗有密切的关系,有汗为心液之说。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从胃里输送来的食物,继续消化分泌,清浊。

清:是指精华部分,小肠吸收之后运输于脾。

浊:是指食物的糟粕部分,由小肠下输大肠或转输膀胱。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如心火过旺,可见舌红痛,口腔糜烂,发生溃疡,小便短赤,甚至出现血尿。

二、肝与胆:1、肝:主疏泄。

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疏畅条达,如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可引起多种病症,如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疼、胸肋胀痛、月经不调等;若肝气升发过,便是肝阳上亢可见头疼、头晕。

如果肝阳亢盛化火、则头疼剧烈、或眼红、眼疼、耳鸣耳聋。

肝火旺则眼球突出、眼袋大、眼睛模糊;若肝气升发不足、即肝血虚又可引起眩晕,失眠,惊悸,精神恍惚,迎风流泪,眼睛凹陷。

2、肝主藏血: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活动时肝储藏的血液就供给各个器官,休息或睡眠时又归藏于肝;另一含义是能防止出血,若藏血功能发生障碍,则会吐血。

3、肝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近视、白内障、夜盲,肝火旺则目赤、红眼。

4、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手抖、腿抽筋、舌颤,若热之极点可引起肝风内动而抽搐。

肝血充足,指甲红润,如肝血不足,则指甲变软、变薄。

胆的主要动能:储藏胆汁,胆病的主要症状是肋痛,黄胆,口苦,呕吐苦水。

肝与胆互为表里并且肝胆相连,发病时常互相影响,所以治疗时也要同步治疗。

三:脾与胃1、脾主运化: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

食物入胃初步消化后,由脾主持进一步消化,并将所产生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部位,使各组织能利用它作为滋养。

另外,还能运化水湿,当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时,消化吸收,代谢良好则气血旺盛,精力充沛;如果脾虚则运化失常,消化吸收不好,则出现食少、腹胀、便溏或水肿、痰饮(水液代谢不好可生痰)。

2、脾统血:脾具有统摄全身血液的功能。

若脾虚,则统血的功能发生障碍会引起各种出血;如吐血、鼻血、崩漏、便血、脾虚可使生化血液的功能降低而导致贫血。

3、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能正常的运化水谷则食欲旺盛、肌肉丰满健壮,四肢有力,口唇红润;如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则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

4、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水谷,也有腐熟水谷的作用。

胃有病可出现上腹胀满、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脾与胃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一般胃病多属胃热,胃火出现口干、喜冷饮、想吃饭或牙痛、牙龈出血;若胃寒,则出现喜热饮,不想吃饭,胃痛,胃胀,若脾气不升(中气下陷),则出现少气懒言、久泄、脱肛、胃下垂。

四、肺与大肠:1、肺主气:指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

2、肺朝百脉:指参与血液循环,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的功能,另外,肺主一身之气,五脏六腑经络之气的盛衰都与肺有密切关系,肺主气的功能发生障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的疾病,出现咳嗽、气喘、乏力、语音低落、少气、懒言等症状,通条水道;若肺气上逆,发生气喘、咳嗽等症状;如果肺主气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影响水液的代谢,出现小便不利或水肿。

因此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如肺气不能宣泄,还可出现哮喘和水肿。

2、肺主皮毛:肺与皮肤肌表关系密切,肺胃之气充盛,则肌表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易受外邪的侵袭。

如肺胃之气不固,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的侵袭,还可发生自汗,盗汗等。

各种皮肤病与肺有密切关系,如:皮肤敏感、毛孔粗大、红血丝、痤疮3、肺开窍于鼻: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肺有病时常出现鼻塞、流涕、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

酒糟鼻、鼻炎5、肺与声音的关系:声音的发生与肺气的作用有关,肺气足时则声音洪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微,风寒犯肺则声音嘶哑,或因其它病邪的损害还可导致失音。

大肠的主要功能:传送糟柏,排泄大便,大肠有病,影响排便或便秘,或腹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不通,也会影响肺气,所以临床上可兼治肺来治疗大肠病。

五、肾与膀胱1、主藏精、生殖精,主管人的生育、繁殖。

2、藏五脏六腑精: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其它重要生命活动,临床上肾病,多为虚症,生殖系统、妇科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可从补肾上来治疗。

3、肾主水:肾是调节内水代谢的重要器官,肾脏的病能引起水的输布失常,可见小便不利,全身水肿,或小便短、或饮多尿多、或夜尿多,遗尿。

4、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生髓,肾又与脑有关,肾精充足则肾随脑,健壮、四肢轻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如肾精不足则出现动作缓慢、骨弱无力、贫血、眩晕、健忘、以及小孩智力发育迟缓,另外牙齿与肾有关,肾气虚衰则牙齿易松、脱落。

5、肾主纳气:呼吸虽由肺所主,但需要肾的协调,肾有帮助肺的呼吸和降气的作用,成为纳气。

如肾不纳气,就会发生虚喘,短气,这种虚喘的特点是:呼的多,吸的少。

要从补肾养肝着手,属肾不纳气。

6、肾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为肾之上窍,如肾气虚,则耳聋,耳鸣。

二阴指肛门与尿道,为肾之下窍。

所以,大小便的排泄与肾有关。

如肾气虚,导致小便失禁或淋漓不尽。

肾阳不足可导致便秘,命门火衰可导致黎明前腹泻。

7、其华在发:毛发的生长脱落,常能反应肾气的盛衰,若肾气旺盛,则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

若肾气虚衰,则毛发稀疏,脱落或变白,无光泽。

膀胱的功能:储存和排泄尿液。

如膀胱有病,就会出现尿频,尿急或排便疼痛。

肾与膀胱相表里;如膀胱的排尿功能失调,有时与肾病有关;若肾虚也可影响膀胱,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六:三焦与心包1、三焦属六腑之一,包括上中下三焦,上焦指心肺,相当于胸部脏气的功能。

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肾和膀胱,大小肠。

2、三焦的功能:指体腔内某几个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三焦病变所出的症状大都与输送水液养料和排泄废液有关。

女子胞包括子宫及其附件,其功能时主月经,司生殖。

它与肾,冲任二脉关系甚为密切,三者共同保证月经,生育,胎产的正常。

2、肾精充沛:冲任二脉充盛则月经生育正常。

如肾精亏损,冲任脉虚,则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七、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共同支配人体的血液循环,心血足则肺气充沛,肺气充沛则血液循环正常;反之,心的功能不好,就会影响呼吸,肺气不足则影响血液循环。

心与肾: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

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互相联系,保持协调。

若心肾不交,或水火不忌时,会出现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心与肝: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两者关系密切,若心血不足,可导致血亏肝虚,出现血不养筋,可见筋骨酸痛,抽筋。

心与脾:脾的运化需要心血的滋养与心阳的推动,而心的功能也须脾输布水谷精微来滋养,其次心主血液的运行,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心脾的关系密切,如出现心脾两虚则出现心悸、健忘、失眠、面色萎黄、食减、便溏。

肝与脾:肝气太旺或脾气虚,都容易出现肋痛、胃痛、腹胀等肝脾不和症。

肝与肺:如肝火过剩,则灼烧肺出现易怒,胸肋痛、干咳、咳痰血等症。

肝与肾:中医有肝肾同源之说,肝需要水来滋养,如肾水不足,则肝阴不足阴虚不能敛阳就会出现肝阳上亢,出现头晕、头疼血压高等症。

脾与肺:肺气依懒脾运化水谷精微来滋养,临床上对肺气虚的病,可用补脾宜肺的方法来治疗。

脾与肾:脾的运化有赖于肾的命门火来协助,所以命门火不足可导致脾的虚弱,出现腹泻,此外脾虚运化功能减弱而不能致肾水(脾在五行里归土),出现水肿。

肺与肾:肺主气,肾主纳气,若肾阳虚不能纳气,则出现喘粗,临床上肾虚可致的哮喘,必须从补肾上治疗。

五行表经络运行时间肺经 3--------5大肠经 5--------7胃经 7--------9脾经 9--------11心经 11------1小肠经 1------3膀胱经 3------5肾经 5------7心包经 7------9三焦经 9------11胆经 11------1肝经 1--------3一心脏心为于胸中有心包络维护与外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1 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指血液脉为血行的管道心主血脉是指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已营养全身的功能所以说心主身之血脉心脏之所以能够推动血液的运行不息以共给全身的需要由于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而脉充盈则脉搏缓有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就是所说的其华在面心不足血脉空虚则见脉搏细弱面色白人体无光泽若心血瘀阻又常见到面色其紫脉涩或结代等变化2 主神志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根据现代生理学的认识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及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中医学认为神志与五脏有关而主要是属于新的生理功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灵枢。

邪客篇》说心者精神之所舍也血液是神志互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心主身之的功能与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心的气血充盈则精神充沛意识清楚思维敏捷若心血不足常可导致心神的病变而出现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等如血热忧心还可见昏迷不醒等症状3 开窍于舌信誉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心的经络上系于舌其气血上通于舌如果心有病变就容易从舌体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质红赤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见有瘀斑瘀点又于新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常影响到舌古城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附心包心包又称为心包络使心脏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由于心包使心的外卫所以邪气烦心事常先侵犯心包心包受邪又必然会影响新的功能而出现新的症状如温邪内陷出现神晕称为热入心包实质上仍属心主神志功能失常所反映的症状二肺脏肺为于胸中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1 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主呼吸之气肺脏有司呼吸的作用是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是体内为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素问阴阳应象论》中说“天气通于肺”就是这个意思主其一之气这是因为肺俞宗气的生成密切相关宗气时有水谷之精气于肺所吸入的清气结合而成的他积于胸中又通过心脉散布到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肺主气的功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肺气不足不仅呼吸功能减弱而且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出现呼吸无力气短懒言语音低微等气虚证候2 主宣发外合皮毛宣发时宣布发展的意思肺主宣发是指由于废气的推动使卫气和津液布散全身以温润肌肤皮毛所谓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就是指非的宣发作用皮毛位于体表是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皮毛是由肺输布的卫气和精液所温养所以肺与皮毛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若肺气虚弱不能选发卫气和精液于皮毛不仅可使皮毛不仅可使皮毛憔悴枯槁而且还可导致卫气不固易感外邪3主肃降通调水道肃降及清肃下降的意思肺的位置在上焦肺气则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不能正常地肃降就会出现胸闷咳嗽喘息等肺气上逆病症同时肺气的肃降可以使上焦的水液不断的下输到膀胱保持着小便的通利正因为肺气肃降能促使水液运行并下输膀胱则会发生小便不利水肿等水液输布障碍的病症肺的宣发与肃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肺有宣有降才能呼吸调匀水道通畅保持水液的正常运行和输送4 开窍于鼻鼻的通气和嗅觉的功能主要依靠肺气的作用肺气和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若外邪袭肺肺气不宣则出现鼻塞流涕嗅觉不灵敏等症状肺热壅盛则出现喘促鼻翼扇动等症状所以称为“鼻为肺窍“三脾脏脾位于中焦他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1主运化主肌肉四肢脾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运化水谷精微主要是指脾有消化饮食和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食物入胃经过位于脾的共同消化其中的水谷精微通过脾气输布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以及皮毛筋骨等各组织器官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实际上既指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由于饮食水谷是人生出后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脾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气健运则消化吸收输布功能旺盛若运化失常则会引起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倦怠消瘦等脾不健运和气血生化不足的病症运化水湿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在肺肾的共同合作下维持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如脾失健运可引起痰饮水肿等水湿驻留的病症脾主肌肉四肢是由于脾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使肌肉四肢得到供养脾的功能健旺营养供应充足则肌肉丰满四肢轻劲灵活有力反之脾失健运营养缺乏则肌肉消瘦或痿弱四肢无力2主统血统是指统摄控制的意思脾主统血是说脾气有统摄血液使血液循环于脉道之中而不溢出脉道之外的功能如果脾气虚衰失去统摄的功能血液就会离开正常的脉道出现便血崩漏等出血病症3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为脾窍指人的饮食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口唇的变化能反映出脾气的盛衰脾气健运则饮食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口淡乏味口唇萎黄不择所以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四肝脏肝位于肋部他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泄藏血1 主疏泄疏泄是疏通畅泄的意思肝主疏泄是指敢对人体的契机有疏散宣泄的功能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情志方面肝有调养某些情志的功能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了由心所主之外与肝的关系也很密切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通畅才能气血平和心情舒畅如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就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表现为抑郁和亢盛两个方面肝气抑郁则见胸肋胀满郁闷不乐多疑善虑等肝气亢盛则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胀头痛目眩头晕等症虽然肝失疏泄可以引起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但是外界的精神刺激特别是郁怒又常常是导致肝失疏泄的一个因素而出现肝气郁结气机不调的变化所以有“肝喜调达而恶抑郁”及“暴怒伤肝的理论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调气机主脾胃之气的升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水谷的消化因此肝主疏泄是保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如果肝失疏泄不仅可出现胸肋胀痛急躁易怒等肝气郁结症状还可以影响的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胀气恶心腹痛等症状称肝气犯胃肝脾不和2主藏血肝主藏血是指干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血液在人体内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活动而改变流量当人在活动的时候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就要增加肝脏将储藏的血液输出一共给机体活动的需要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需要量就减少大量的血液又归藏于脏如果暴怒伤肝则藏血功能失调可出现呕血症3肝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组织肝主筋是指全身的筋膜依赖肝血的滋养肝血充盈则筋膜得到充分儒养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如果肝血不足则不能养筋则可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手足振颤四肢抽搐肝血的盛衰可以影响到抓甲的荣枯变化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透红光泽肝血续筋弱无力爪甲多薄而软色泽枯槁4开窍于目是因为肝的经脉上联目系主藏血肝血虽经脉上属于目目得肝血的儒养才能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如果肝血不足则可出现两目干涩夜盲或视物不明肝经风热可见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五肾脏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液主纳气1肾藏精主人体的发育和生殖肾脏所藏的经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个方面先天之精受制于父母之特难题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精微由脾胃化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醋精的先天之精必须有后天之精的供养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后天之精又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动才能化生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肾气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嘎育和生育繁殖从幼年开始深的经气逐渐冲绳到青春期肾气充盈性能逐渐成熟而有生育能力到了老年肾的经气逐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穗子减退而致消失形体也逐渐衰老这一过程反映了肾的经气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方面的作用如小儿发育迟缓以及某些不孕症都是省的经气不足的表现肾的经气又包含着阴与阳两个方面2主水液是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但主要是肾的气化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输布通过三焦将水液中清的部分运送到全身各脏腑浊的部分化为汗与尿排出体外使体内水液道谢维持着相对平衡这些作用的发挥都有赖于肾阳的正华才能望城如果肾的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3主纳气人体的呼吸功能虽然是肺所主但肾又有摄纳肺气的作用即帮助肺脏吸气使吸入之气下达于肾所以说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只有肾气充足摄纳正常才能是肺的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肾气虚出现呼吸困难动则气喘等症称为肾不纳气4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肾脏精精能生髓髓藏于骨中充养骨骼所以肾精是生长骨骼的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骨髓的升华有源骨骼得到滋养而坚强有力若肾精亏虚骨髓的生化之源不足不能充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所以小儿骨软无力多有先天不足所致髓有骨髓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所以称脑为髓之海人的精神活动主要为心所主但与脑密切相关明代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因为脑髓依赖肾精才能不断生化所以人的精神活动也于肾的功能有关发的润养来源于血称为血余但法还需肾精的充养因此法的生长于脱落润泽与枯槁都与肾的经气有关青壮年肾精充足头发乌黑致密有光泽老年人肾气虚衰则头发变白而易脱落5开窍于耳司二便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经气充养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如果肾精不足则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症老年人多件耳聋失聪也往往是由于肾精亏虚的缘故6尿液的初六和排泄虽在膀胱但要依赖于肾的气化肾虚气化失常则出现小便不利肾虚不固则见小便失禁或遗尿大便的排泄也要受肾气影响及控制肾阳虚衰可治大便秘结肾气不固可致外泄滑脱六腑一胆囊胆附于肝内藏精汁故《灵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