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历史概况和文化

合集下载

先秦文化总结

先秦文化总结

先秦文化总结先秦时期,即公元前约221年以前,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化涵盖了哲学思想、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对先秦文化进行总结,探讨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一、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早的时期之一,经历了春秋时代和战国时期的变革。

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但同时,各国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孕育了先秦文化的繁荣。

二、哲学思想先秦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哲学流派:1. 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提倡君主立身、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强调仁爱、忠诚、礼节等价值观。

2. 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主张追求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无为而治、道德自觉的境界。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3. 墨家思想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墨家思想倡导节俭、兼爱等理念,反对战争和浪费,并提出了“非攻”和“兼爱”的观念。

4.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重视言辞、辩论和名声,注重说服力和辩证思维。

名家思想对后世的法家和儒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哲学思想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脉络,对后世的思想和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政治制度在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改革。

这一时期,各国之间形成了封建制度,以封建宗教和封建礼制为基础,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体制。

1. 封建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核心,封建体制包括有君主、贵族和士人。

君主通过封官让民,以维持政权稳定和统治秩序。

2. 诸侯分封制在春秋时期,诸侯国逐渐兴起,通过分封制度,各个国家中的贵族统治着一方土地,形成了分封政权体系,各自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3. 考试选拔制度在战国时期,各国开始注重才能的选拔。

例如,齐国的国君引入选拔制度,聘请名士担任官职。

先秦研究报告

先秦研究报告

先秦研究报告
《先秦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先秦时期进行研究,包括先秦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先秦时期的综合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一、历史背景: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大致包括夏、商、周三代的时间段。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时期,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二、社会制度:
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以封建制为主,国家政权以君主制为核心。

在先秦时期,封建制度逐渐成熟,封建领主逐渐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同时,君主权力的继承和权衡也成为了社会制度的核心问题。

三、文化思想:
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是先秦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三种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强调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之道和无为而治;墨家思想则主张兼爱和非攻。

四、先秦文化的影响:
先秦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化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

同时,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
通过对先秦时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对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先秦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当重视和研究这段历史时期。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刘护生
山顶洞人
河姆渡文化时代
良渚文化时代 红山文化时期
半坡文化时期
掌握了穿孔 技术;已经 有了审美观 念。
距今约7000年
玉璜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先民艺术感提 升

距今约4~5000年
玉璧
玉琮
组 合 项 链
半坡文化时期
距今约5~6000年
半坡文化时期
彩陶鱼纹盆
半坡彩陶文化发展
红山文化陶塑艺术高超
春秋战国
战国七雄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燕 赵 秦 魏 韩 齐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秦始皇
思考?
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 )。
• A.齐桓公
• C.晋文公
B.宋襄公
D.楚庄王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 化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大家回忆一下,身边有 什么事物与宗法制有关?
族谱、祭祀等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
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 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 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
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
原始乐器——吹土成乐
我国文字的起源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行书
楷书
草书
Hale Waihona Puke 隶书黄帝 人文初祖
教人们盖房子,打水井,舟,车,马,弓箭
等(教人们生活) 嫘祖(养蚕,制作衣服) 仓颉(文字) 伶伦(创造音乐)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况和文化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况和文化

(商代·北京平谷出土)
已经出土了大量商代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 说明商代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 经很发达。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司母辛方鼎
司母辛方鼎: 立耳,长方形 大鼎,用作炊 食具或祭祀时 放祭品的礼器。 该鼎现藏中国 国家博物馆。
历史
首页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从殷墟宫殿窖穴中发现的石镰刀
镰刀是农业收割庄稼的用具,在殷墟宫殿区域内属
于王室贵族的圆形窖穴里,考古工作者曾发现444件有
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这反映了商朝农业生产规模很大。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对待他?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昔有成汤,自彼 氐羌(边远的少数 族),莫敢不来享 (进贡),莫敢不来 王(朝见),曰商是 常(永远的主人)。
——《诗经·商颂》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联合一些部落,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 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夏桀战败,夏朝灭亡。成汤建立起新 的王朝——商朝。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 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 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你能说出他 的暴行吗?
历史

中国先秦历史文化(精品)

中国先秦历史文化(精品)
炎帝还发明了医药,陶器。
神农教 稼图 明刻本
●黄帝号有熊氏●相传, 黄帝时代发明了铜器。还 发明了舟车。●黄帝时代农 业有所发展,发明了历法。 ●炎、黄时代的传说,已被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 考古发掘所证实。
黄帝是时代的象征
传说中的黄帝,不能视为一个简单的个 人,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这个时代,正是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 转化的开端,后世常把有关向文明时代转 化的创造发明,如文字、历法、舟车、蚕 丝等等,大都集中到黄帝的身上,正反映 了这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
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卯榫构件
马 家 窑 文 化
●首次在甘肃临洮马家 窑发现而命名。 ●受仰韶文化影响并有 地区特点。 ●其时代稍晚于仰韶文 化,目前一般认为 是仰韶文化晚期的 一个地方分支,故 又名甘肃仰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 3300~前2050年。
彩陶罐
一、 原始社会
• 3.神话和传说
• 中国传说最早的人物是盘古,说他将一个混沌世界开 辟成天地,身躯化作万物。后又有女娲氏抟土造人,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巣,伏羲氏教人 们捕鱼打猎,驯养家畜;神农氏教人种植五谷、发明 农业。父系氏族时期又有黄帝,炎帝、尧、舜、禹的 故事。有“三皇”、“五帝”之说。伏羲、神农、女 娲后世称三皇。司马迁依据《世本》、《大戴礼》的 记载,将黄帝列为五帝之首,在史记中称黄帝、颛 • 顼 、帝喾、尧、舜为五帝。
中国先秦历史文化
• 中国古代史分为:
•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诸阶 段。
• 秦朝统一之前叫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 春秋和战国六个时期。夏、商、西周合称三代,春秋 和战国合称东周。
一、 原始社会
(距今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背景与分期1.1 先秦时期的定义: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1.2 先秦时期的分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五个时期。

1.3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夏商周更替,诸侯争霸,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第二章:先秦时期的经济生活2.1 农业: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2 手工业:青铜器制造、陶瓷、纺织、建筑等行业的进步。

2.3 商业贸易:市井制度的形成,货币的使用,商业路线的拓展。

第三章:先秦时期的的政治制度3.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世袭制度,分封制度。

3.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五霸、七雄的崛起,战国时期的变法。

3.3 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儒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

第四章: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4.1 先秦时期的文学: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散文等。

4.2 先秦时期的哲学: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理论。

4.3 先秦时期的艺术:青铜器、陶瓷、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第五章:先秦时期的社会风俗5.1 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制,婚姻礼仪的发展。

5.2 丧葬制度:厚葬薄养,棺椁制度,墓室建筑。

5.3 宗法制度:家族观念,宗族组织,世系传承。

第六章:先秦时期的思想体系6.1 儒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的伦理道德观和社会政治理念。

6.2 道家思想:老子和庄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6.3 法家思想:韩非子的法治国家、术数政治。

6.4 墨家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6.5 名家、杂家、阴阳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特点。

第七章:先秦时期的宗教信仰7.1 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自然神、祖先神灵的祭祀仪式。

7.2 道教的起源:道教教义、神仙观念、道教仪式。

7.3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7.4 先秦时期的宗教政策:国家对宗教的管理与支持。

第八章:先秦时期的历史人物8.1 夏商周时期的著名君主:夏桀、商纣、周武王等。

先秦史知识点总结

先秦史知识点总结

先秦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史概述1. 先秦时期的历史时代包括夏、商、西周、东周四个王朝时期,时间跨度大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2. 夏、商、周是先秦时期的三个朝代,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由王族建立的王朝。

3. 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得到稳固。

4. 先秦时期是战国时期的前半段,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标志着封建制的全面确立与王权削弱。

二、夏商周三代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致可以时间跨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有夏启、太康、仲康、相等、杼等五代君主。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大致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最有名的商朝君主是商汤和商纣。

3. 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由王族建立的王朝,大致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周朝最有名的君主是周武王、周文王、周公,西周以崇尚礼乐而闻名。

4. 东周:周公是周文王的大臣,他致力于改善周王室与周国近臣僚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将周王族及帝室的实际政治权力移交给群臣,以解决这一问题。

周公追郑、继续太、伯煊伯、叔敖、叔度、叔帒、叔虞、叔匄、叔犮、叔心、叔全、公瑶、公旦、公宇、公仪、公洛、公嵩、公庚、公叔。

公叔出身太公僚姓,是虞姬之子。

三、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国家政权的基本单位是封建制度下的诸侯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2. 诸侯攘地称王:在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出现了七雄争霸的局面,这种情况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削弱和国家的分裂。

3. 封建王朝的衰落:先秦时期的最后阶段,封建制度的依附性逐渐减弱,地方势力日益强大,导致中央政权的衰落。

四、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1. 诸子百家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开端,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和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

高考历史先秦时期知识点

高考历史先秦时期知识点

高考历史先秦时期知识点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并且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先秦时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制度和政权结构先秦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主要政权形式是分封制。

以西周为例,它采用了封爵制度,将国家分封给各个诸侯国,以维持统一的政权。

不过,由于诸侯国实力的太度发展,渐渐地演变为分封体制。

这个制度的基础是权贵家族的地位和利益,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存在腐败和剥削的问题。

二、经济发展和贸易在先秦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发达地区相对较为繁荣。

这个时期出现了冶铸业、农耕业、纺织业等行业的兴盛,同时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与此同时,可以看到商业贸易的兴盛也带动了社会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然而,由于封建社会制度的限制,贵族阶级往往把精力放在享乐上,社会财富比较集中,农民阶级的生活相对较为困难。

三、哲学思想与学问的兴起先秦时期是儒家、道家、墨家等,各个学派思想兴起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思考人生、社会和宇宙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比如,《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基本经典。

墨子则提出了以兼爱和非攻为核心的墨家思想,强调中庸之道和和平共处。

道家思想则强调“无为而治”的观念,主张顺应天道、追求自然。

这些思想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四、文化传统与文学艺术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萌芽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间歌谣,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情感。

《楚辞》则是出现在楚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激昂、奔放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此外,陶器、青铜器等艺术品也开始有了较为丰富的创作与应用。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瑰宝,也是后世文化的重要源泉。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先秦时期是指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中国历史时期,整个时期大概经历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阶段。

先秦文化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里将对七年级学生所需了解的先秦文化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礼制先秦时期是奠制礼制这一文化基础的时期。

礼制的核心是要求人们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把正确的行为视为正当的,从而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礼制观念下,人们必须学会如何向长辈尊敬,如何对待同龄人以及如何与下级交往。

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重要礼制有祭祀、宴礼、婚礼、葬礼等。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等,要求人们遵循道德规范,与人为善,追求协调和谐的社会关系。

在先秦时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对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年级学生需要知道的儒家经典有《论语》、《大学》、《中庸》等。

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流派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是自然主义和道德哲学,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和道的法则生活,追求生命的本质和真谛。

在先秦时期,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七年级学生需要知道的道家经典有《道德经》和《庄子》等。

4. 兵器制作兵器制作是先秦时期的技术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在自然、政治、文化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人逐渐发展了一系列和平和战争所需要的先进工具和技术,包括战车、弓箭、铠甲、剑等。

通过突破技术瓶颈,中国兵器的制作水平逐渐提高,使得中国在战争中占了不少优势。

七年级学生需要知道的兵器有弓箭和战车等。

5. 诗歌和文学先秦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有大量诗歌和文学著作被流传下来,其中包括《诗经》和《楚辞》等名著。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语言,曾经轰动整个古代中国,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小学历史教案: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

小学历史教案: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

小学历史教案: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一、介绍先秦时期的背景与概述二、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2.1 思想家与学派的兴起2.2 社会制度变革与法律体系建立三、先秦时期的政治特点3.1 封建制度与诸侯国竞争3.2 君主集权与中央集权趋势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代之一,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到公元前漢朝成立。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在文化方面,我们将探讨思想家和学派兴起、社会制度变革及法律体系建立等;而在政治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封建制度与诸侯国竞争以及君主集权与中央集权趋势。

二、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2.1 思想家与学派的兴起在先秦时期,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崛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提倡儒家学说,强调以仁爱、道德为核心的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

老子创立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平和与自由。

孟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并强调人性本善。

墨子则倡导兼爱和非攻的墨家学派。

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2.2 社会制度变革与法律体系建立在先秦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重要的社会制度变革,从部落联盟逐渐过渡到封建制度。

诸侯国之间争夺势力地位是当时政治舞台上最为显著的特点。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分封制成为诸侯国之间清晰界定领土归属的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发展。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统一进程的推进,法律体系也得到逐步完善与建立。

先秦时期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法律,有的记录了政治制度、经济领域、社会关系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法令与条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尚书》、《礼记》等经典文献中所记载的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体系为后来中国古代法治思想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先秦时期的政治特点3.1 封建制度与诸侯国竞争在先秦时期,中国出现了多个强大的诸侯国,彼此之间进行着激烈而复杂的争夺与竞争。

这些诸侯国以王爵世袭,实行封建制度,各自拥有独立的军队与地方行政管理权力。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积淀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七年级的先秦文化知识点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一、先秦历史概述先秦时期是指从周朝衰落到秦朝建立的这段时间。

这个时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各诸侯国争霸的时期,是传统的封建时代;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则是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国家之间互相争斗。

二、先秦诸子百家在先秦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被合称为“诸子百家”。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学派和代表人物:1.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爱、礼仪、忠诚等传统美德,并倡导君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秩序。

儒家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通过君主的德行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道”和“无为”,主张遵循天道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个体自由发展,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3. 墨家学派墨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强调兼爱、非攻、尚同等观念。

墨家主张消除战争和冲突,追求人类和平与社会公正。

4. 兵家学派兵家学派以孙子和孙膑为代表,主要研究战争与军事策略。

兵家学派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 阴阳家学派阴阳家学派以张仪和申不害为代表,研究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转化而成。

三、经典著作在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后来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本著作:1. 《尚书》《尚书》是古代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商、周等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小雅、大雅、周颂等诸多篇章,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弟子之间的对话,传承了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

先秦知识点总结历史

先秦知识点总结历史

先秦知识点总结历史一、先秦历史概述先秦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时代,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

先秦时期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诸侯争霸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都出现了,如大禹治水、商汤建立商朝、周武王灭商、孔子等。

二、先秦政治和社会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为主。

商朝时期,王权逐渐强大,形成了类似封建制的统治体系。

西周时期,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并奠定了周天子封建诸侯的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春秋战国时期,中央政权开始衰弱,导致诸侯相互争霸、战争不断。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分裂、混乱的局面,同时也促进了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社会制度和文化风貌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民、工匠、商人、奴隶等阶层为主。

在文化风貌方面,先秦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繁荣,如楚辞、诸子百家等。

三、先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仁政。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他们提出了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教育理念等许多观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另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他们提出了相对主义、自然无为等观点,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墨家、法家、农家等除了儒家和道家之外,先秦时期还有许多其他的思想体系,如墨家的兼爱、法家的法治、农家的务实等。

这些思想体系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先秦文化1. 文学艺术先秦时期的文学艺术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如楚辞、诸子百家等。

在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2. 科技发展先秦时期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农业生产技术、冶炼技术、工艺制作等方面都有所进步。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

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1简介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发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等几个时期。

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为中国原始社会阶段。

此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级阶段,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生产力水平很低,生活环境艰险,只有依靠群体的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族悠久的历史。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历经夏、商、西周三个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阶段。

夏朝创建了奴隶制国家机器,初创了水利灌溉技术,有了天文历法知识。

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夏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商汤推翻。

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

商朝创造了高度的奴隶制文明,青铜冶铸技术和甲骨文是商代文明的突出特色,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约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西周实行井田制和分封制,成为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家,奴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剧烈变革。

春秋时期,私田增多使得井田制瓦解,诸侯争霸使得分封制被破坏,促使奴隶制度走向崩溃。

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开始变法运动,封建制度开始确立。

商鞅变法使秦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攻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此时期,新制度的确立使得经济迅速发展,文化极度繁荣。

1.2 重要历史人物1.2.1 大禹大禹是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姓姒,名文命,涂山氏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其为大禹。

传说远古时期,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命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

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因而受到流放羽山(今山东蓬莱)的处罚。

舜继帝位后,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先秦文化故事

先秦文化故事

先秦文化故事摘要:一、先秦文化的概述1.先秦文化的概念2.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二、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1.儒家2.道家3.法家4.墨家5.其他诸子百家三、先秦文化的故事1.孔子的故事2.孟子的故事3.老子的故事4.庄子的故事5.其他先秦诸子百家的故事四、先秦文化的意义和影响1.对后世中国文化的贡献2.对世界文化的启示和影响正文:先秦文化,指的是公元前1046 年周朝建立至公元前221 年秦朝统一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化。

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流派不断涌现,诸子百家争鸣,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先秦文化。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衰落,各诸侯国争霸,战争不断。

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更加激烈,社会变革加快,思想活跃。

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各种思想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先秦诸子百家,是指在先秦时期涌现出的一系列思想家和学派。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儒家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主张仁爱、礼治、忠诚、孝顺等道德观念。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提倡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孟子则主张君主要爱民如子,实行“王道”,使百姓安居乐业。

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强调“无为而治”,即不干预自然规律,让事物自然发展。

庄子则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阐述了道家的哲学观念,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等。

法家以韩非子、李斯等为代表,主张法治、权谋。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

韩非子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以实现国家的强盛。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提倡无差别地关爱所有人,反对战争和杀戮。

墨家主张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百姓互助互爱。

先秦文化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它奠定了后世中国文化的基石,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道家、法家等学派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史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史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史学知识点总结先秦史学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学科,主要包括对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先秦史学源远流长,自先秦时期就有了各种历史记载和史学思想,这些史学思想的传承对于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先秦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先秦史学的发展历程1. 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史官记载,如《春秋》《战国策》等,这些史官记载一般受到统治者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另一种形式是史家的史学著作,如《史记》《左传》等,这些著作多由历史学家自行编纂,相对客观。

这两种形式的历史记载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的史学体系。

2. 先秦史学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历史观、史学方法和史学价值观等方面。

先秦时期的历史观主要有事件史观、人物史观和成化史观等,这些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变革。

史学方法方面,先秦时期的史学家提出了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历史事实的考证和历史事件的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学价值观方面,先秦史学家多强调道德规范和政治伦理,他们认为历史应该以教育人民为目的,因此,在史学研究中一般不太注重客观性。

3. 先秦时期史学思想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学思想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为后世的历史著作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历史资料;其次,它为后世的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借鉴;最后,它为后世的历史观和史学价值观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二、先秦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1. 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学,与史官之职方英”。

他著有《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四十四万字,比前面作者的其他史书都多。

《史记》以其庞大的体例和浑厚的文采,描绘了先秦时期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风貌,成为后世中国历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丰富多样转变的时期。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的发展对于后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一方面可以看到贵族地主阶级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复杂多元的社会结构和族群,其中包括了小农、农民、奴隶和商人。

贵族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治和经济的核心,他们依靠土地和农业收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们通常通过联姻和领土争夺来扩大自己的权势。

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

世袭的贵族家族是政治和社会的核心,他们通过婚姻联姻和扩大土地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家族内部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更上一层贵族家族的成员享有更多的特权。

此外,社会地位同时也与人的出身和功绩有关,有人人贵族的观念。

在经济方面,以农业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昌盛发展,农民成为社会的基本劳动力,通过辛勤劳作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农业生产不仅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还能满足贵族地主阶级和城市居民的需求。

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使得商品交换活动开始兴起,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

先秦时期的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学派相继兴起,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础。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

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文学方面,诸子百家学派的兴起使得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文学作品。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的文风和深沉的情感而著名。

《左传》和《国语》是春秋时期的史书,记述了当时的政治事件和各国间的战争。

在艺术方面,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萌芽时期。

青铜器和玉器被广泛应用于贵族的礼仪和祭祀活动中,展现出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

我所知道的先秦历史

我所知道的先秦历史

诸子百家
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 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huán公》、 《五蠹dù 》、《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 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 《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 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 后的朝代。共传30代37王,共计867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其中东周时期又称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武王姬(jī)发(约前1087年―前1043年),公元 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纣王,夺取全国政 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 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赧(nǎn)王(?-前256),是东周最后一位国王。 在位59年,是两周在位最长的君主;但他在位时期, 东周王室的影响力已经很弱,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 周天子的地位。公元前256年,秦灭周,东周亡。
诸子百家
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 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 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 shāng》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 江》、《橘颂》等9篇)。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 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 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 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 “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一、什么是先秦时期 二、先秦时期的帝王 三、先秦时期的文化 四、先秦时期的服饰 五、先秦时期的货币
《诗经》略读

先秦资料

先秦资料

先秦文学概说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第一节先秦社会与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从800万年前的云南腊玛古猿化石到三百万年前的湖北古猿牙齿化石,直到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化石,都是中国土地上类人猿向人类进化的遗迹。

此后一直到夏王朝建立以前,中国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大约经历了100多万年。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以狩猎和渔捞为生,人类遗址中大多存在用火的遗迹。

在这一悠久漫长的历史时代,中国的远祖完成了直立行走和向智人过渡,逐渐形成无数的原始群落。

约28万年前到5万年前的早期智人遗址有辽宁营口、陕西大荔、广东曲江、山西阳高、湖北长阳、山西襄汾等地,晚期智人的遗迹有内蒙古乌审、北京周口店、广西柳江、台湾台南、吉林榆树、江苏泗洪和四川资阳等地。

古书中远古神话传说颇多,“三皇”有各种不同的说法,都是创始神话中的神人,是史前人类生活方式的象征。

《韩非子•五蠹》有所谓“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的有巢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燧人氏,《易传•系辞下》有所谓“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的伏羲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神农氏,他们大多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群落生活的影子。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以磨制石器、陶器和农业的出现为标志,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饲养家畜逐渐发展为畜牧业。

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是母权制,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期创造了黄河流域以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与文化第三节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与文化第三节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妇好觚 ( gū ) 【饮酒器】商
用途——酒器
偶方彝yí【 盛酒器】商
兽面纹斝(jiǎ) 【温酒器】商中期
兽面纹龙流盉 (hé) 【调酒器】春秋中期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用途——乐器
牛角兽面纹立鸟青铜镈bó 【打击乐器】 商
勾连雷纹铜编钟 战国
青铜句鑃 diào【打击乐器】春秋 勾连雷纹铙【打击乐器】商
宽0.78米
后母戊鼎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32.84公斤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后母戊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
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
是中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
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
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
超的铸造水平。
金属冶炼技术和工艺
•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之一。大约 在原始社会末期,即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就已经 进入青铜时代。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A
B
C
D
E
F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 1、什么是青铜器? •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铜锡合
功能
• 《周礼》记载,贵族在使用青铜礼器的 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所用鼎簋 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 级的高低。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 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长1.10米
高 1. 33 米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 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期
平王迁都洛邑
西周
东周
前1046
春秋
战国
前771
前476
前256
前770
前475
前221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因其时间起止与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所记载的 时间基本一致而得名;战国:公元前475年——公 元前221年,因这一时期主要的诸侯国之间不断相 互攻战而得名。
避退三舍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老马识途 三令五申 卧薪尝胆
商朝玉人
商朝玉象
三、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兴盛 ①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北达辽河一带, 南抵长江流域 ②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粮食作物增加(粟、黍、稻、麦) 畜牧业:六畜(chu ) 手工业:青铜冶炼;玉器制作;酿酒
商纣王的暴政
主要表现:第一,奢侈淫乐,荒淫无度; 第二,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译文:现在的道义(正道)已经不再施行了,天下成为 家天下.各自亲近自己的亲人,各自抚养自己的子女. 食物物资归自己所有,贵族的世袭制成为社会规范。 “世”父子相传:“及”兄弟相传。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天下为家是世袭制度。天下是他一家人的。
司母辛方鼎
司母辛方鼎:
立耳,长方形 大鼎,用作炊 食具或祭祀时 放祭品的礼尊:商代盛酒器。 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 尊的腹部四面分别铸有四只 大卷角羊,故名。尊的外部 还铸有夔形纹、兽面纹等。 四羊方尊是商代高超青铜工 艺的代表。
商朝玉蚕
商朝玉凤
禅让制与世袭制的比较
禅让制:在原始社会,在部落联盟内部 经过民主选举(民主推举和长期考察) 将政治权力“传贤”。
世袭制:是“家天下”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 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 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你能说出他 的暴行吗?
个人品德 暴虐,把人当坐骑 宽厚,有功于民
政事态度 不理朝政,日夜饮酒 勤于政事,任用有
作乐,大臣淹死在酒 才干的伊尹等人执
池里

人心向背 人心涣散,人民指着 人心所向,周围部
太阳骂他
落纷纷前来朝贺
北达辽河一带
盘庚迁殷后,商朝国力日渐强盛。
西到渭 水上游
东至大海
南抵江南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 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其出土 大量的甲骨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
夏桀暴虐无道,大修宫室台榭,赋敛无度。人民在他 的压榨下,非常痛苦。
夏朝的衰落原因:夏桀的残暴统治
夏桀把人当坐骑
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 对待他?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
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楚国 贵族。姓李名耳, 字伯阳,又称老聃 。做过周朝的“守 藏室之吏”(管理 藏书的官吏),道家 学派创始人。《道 德经》一书相传为 其所作,在道教被 尊奉为教主,被称 为太上老君。
阅读材料了解老子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何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特征 是什么? 哲学思想: “百家争鸣”
异百常家繁荣争鸣文,学艺思术想:百异花竞常艳活跃
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一、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
(11、)生老平子:…
A、“道”是世界万物之 源 (2)思想: (B、客观朴唯素心主的义辩思想证)法思想
C、政治主张:“无为”
【商朝祭祀坑中被 用于人祭祀的奴隶】
【安阳武官村商王 大墓中的“人殉”】
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西周分封制
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对象:亲属、功臣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
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交纳贡品,平时 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打仗。
作用:开发边远山区,巩固统治,
维护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商王武丁早 期征讨卜辞 (龟腹甲)
“众人协田”牛骨 刻辞。 长14.8厘米,宽 12.5厘米。有商 王命令“众人” 进行 “协田”的 记载。 (河南省安阳市 出土)
商朝的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
从殷墟宫殿窖穴中发现的石镰刀
镰刀是农业收割庄稼的用具,在殷墟宫殿区域内属 于王室贵族的圆形窖穴里,考古工作者曾发现444件有 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这反映了商朝农业生产规模很大。
重要年代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约前13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重要事件 夏朝建立 汤灭夏,商朝建立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西周灭亡
重要人物 禹 商王汤 商王盘庚 周武王
周幽王
你 知 道 西 施 和 范 蠡 的 故 事 吗
越王勾践
看图说文
卧薪尝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一、夏朝 ——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建立概况: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统治中心: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请思考: 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 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 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 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 的区别吗?
马 牛羊 鸡 狗猪
甲骨文中的牛、马、羊、鸡、狗、猪即是后 世的“六畜”,为当时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
商代祭祀时一次要用数百头甚至上千头家畜。商代畜 牧业很发达。
铁刃铜钺(yuè )
(透商雕代兽·山面东纹益青都铜出钺土)(商代·河青南铜郑戈州出土)
(商代·北京平谷出土)
已经出土了大量商代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 说明商代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 经很发达。
昔有成汤,自彼 氐羌(边远的少数 族),莫敢不来享 (进贡),莫敢不来 王(朝见),曰商是 常(永远的主人)。
——《诗经·商颂》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联合一些部落,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 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夏桀战败,夏朝灭亡。成汤建立起新 的王朝——商朝。
夏亡商兴的原因
夏桀(亡国之君) 商汤(开国之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