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说课稿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
2。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说课稿说课教师:清远市清城区清城中学蒋晓清《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蒋晓清,来自于清远市清城中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SSS之后展开的。
它不仅是下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其它条件的基础,还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的模式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边角边公理"的内容及含义,能初步运用“边角边公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猜想-作图-验证“边角边”公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探索等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求知欲望;通过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1)教学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SAS)”(2)教学难点:验证并归纳边角边公理内容,运用此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全等三角形定义、性质及“边边边”(SSS)公理,对本节课学习的三角形全等判定—-“边角边”(SAS)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个别学生在理解、运用上还须借助教师、同学的帮助。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SAS)(人教版)(基础)(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SAS)(人教版)(基础)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1.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150°B.180°C.210°D.225°答案:B解题思路:由题意得:AB=ED,BC=DC,∠B=∠D=90°,∴△ABC≌△EDC(SAS),∴∠BAC=∠1,∴∠1+∠2=∠BAC+∠2=180°.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2.如图,将两根钢条,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可以绕着点自由旋转,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的长等于内槽宽,那么判定的理由是( )A.SSSB.ASAC.SASD.AAS答案:C解题思路:∵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OA=OA′,OB=OB′,在△OAB和△OA′B′中,,∴(SAS).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3.如图,已知AB∥DE,AB=DE,BE=CF,∠B=32°,∠A=78°,则∠F等于( )A.55°B.65°C.60°D.70°答案:D解题思路:∵AB∥DE∴∠B=∠DEF∵BE=CF∴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F=∠ACB=180°-32°-78°=70°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4.如图,线段AD,CE相交于点B,BC=BD,AB=EB,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EBDB.AC=EDC.∠CBD=∠ED.∠ACB=∠EDB答案:C解题思路:在△ABC和△EBD中∴△ABC≌△EBD(SAS)所以AC=ED,∠ACB=∠EDB故选项A,B,D正确,选项C错误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5.如图,已知∠ABC=∠DEF,AB=DE,若以“SAS”为依据来证明△ABC≌△DEF,还要添加的条件为( )A.∠A=∠DB.AC=DFC.∠ACB=∠FD.BC=EF或BE=CF答案:D解题思路:在△ABC和△DEF中,已知∠ABC=∠DEF,AB=DE要以“SAS”为依据来证明△ABC≌△DEF,只需要BC=EF故需添加的条件为BC=EF或BE=CF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6.如图所示,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可以说明△DEC≌△ABC,得ED=AB,那么量出DE的长,就能求A,B两点间的距离.判定△DE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A.SSSB.ASAC.SASD.ASS答案:C解题思路:要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三组条件,由题意知CD=CA,CE=CB,根据对顶角相等,又有∠DCE=∠ACB,所以可以根据SAS得到△DEC≌△ABC.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7.如图所示,要测量池塘AB宽度,在池塘外选取一点P,连接AP,BP并分别延长,使PC=PA,PD=PB,连接CD,测得CD长为10m,则池塘宽度AB为________m,理由是________.上述两个空格处应填( )A.5,SSSB.10,SASC.5,SASD.10,SSS答案:B解题思路:由题意可得,在△APB和△CPD中∴△APB≌△CPD(SAS)∴AB=CD=10m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例01.如图,已知:21∠=∠,43∠=∠. 求证:BCD ADC ∆≅∆.分析:ADC ∆与BCD ∆的对应边是DC 与DC ,AD 与BC ,AC 与BD . 对应角是1∠与2∠,ADC ∠与BCD ∠,DAC ∠与CBD ∠. 由条件已有一对应边DC 与DC ,和一对应角1∠和2∠相等,只需证明BCD ADC ∠=∠,就可以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证明:21∠=∠,43∠=∠(已知),∴ 4231∠+∠=∠+∠. 即BCD ADC ∠=∠ 在ADC ∆与BCD ∆中,⎪⎩⎪⎨⎧∠=∠=∠=∠)(12)()(已知公共边已证CD DC BCD ADC ∴ )(ASA BCD ADC ∆≅∆例02.已知:如图,21∠=∠,C B ∠=∠. 求证:COD BOE ∆≅∆.分析:欲证COD BOE ∆≅∆,已有两组条件,即C B ∠=∠和COD BOE ∠=∠. 因此,必须再具备一组对应边相等这一条件. BE 和CD 是在BOE ∆和COD ∆中,但直接证明CE BE =比较困难. 若证OE 和OD 相等或OB 和OC 相等,可以分别转化到证明AOD AOE ∆≅∆和AOC AOB ∆≅∆. 由已知条件,不难证出这两对三角形分别全等.证明:∵ 21∠=∠(已知),DOC EOB ∠=∠(对顶角相等), ∴ DOC EOB ∠+∠=∠+∠21. 即 AOC AOB ∠=∠. 在AOB ∆与AOC ∆中,⎪⎩⎪⎨⎧=∠=∠∠=∠)()()(公共边已证已知AO AO AOC AOB C B ∴ )(AAS AOC AOB ∆≅∆. ∴CO BO =在EOB ∆与COD ∆中⎪⎩⎪⎨⎧∠=∠=∠=∠)()()(已知已证对顶角相等C B CO BO COD EOB∴ COD BOE ∆≅∆(ASA )例03.如图,已知:AB 与CD 相交于点O ,且OD OC BD AC =,//,E 、F 为AB 上两点,且BF AE =.求证:DOF COE ∆≅∆.分析:欲证DOF COE ∆≅∆,已具备了两个条件,OD OC =和DOF COE ∠=∠. 所以只需证另一对角相等或证明OF OE =,即可. 证明另一对角相等,比较困难. 所以就证明OF OE =. 因为有BF AE =. 要证OF OE =只需证OB OA =即可. 由已知条件容易证得BOD AOC ∆≅∆,从而证明OB OA =.证明:∵BD AC //(已知)∴B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OC ∆与BOD ∆中,⎪⎩⎪⎨⎧=∠=∠∠=∠)()()(已知对顶角相等已证OD OC BOD AOC B A ∴)(AAS BOD AOC ∆≅∆∴BO AO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BF AE =(已知), ∴BF BO AE AO -=-. 即OF OE =在COE ∆与DOF ∆中,⎪⎩⎪⎨⎧=∠=∠=)()()(已证对顶角相等已知OE OE DOE COE DO CO ∴)(SAS DOF COE ∆≅∆例04.如图,已知:CE BD ACE ABD DAE BAC =∠=∠∠=∠,,. 求证:AE AD =.分析:欲证相等的两条线段AD ,AE 分别在ABD ∆和ACE ∆中,由于CE BD =,ACE ABD ∠=∠,所以只需再证CAE BAD ∠=∠即可,这由已知条件DAE BAC ∠=∠容易得到.证明:∵DAE BAC ∠=∠(已知) ∴DAC DAE DAC BAC ∠-∠=∠-∠ 即CAE BAD ∠=∠ 在ABD ∆与ACE ∆中,⎪⎩⎪⎨⎧∠=∠∠=∠=)()()(已证已知已知CAE BAD ACE ABD CE BD ∴)(AAS ACE ABD ∆≅∆∴AE 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05.已知:(如图)21,∠=∠∠=∠D A . 求证:DO AD =分析:要证DO AD =,只要证DOC AOB ∆≅∆即可,在AOB ∆和DOC ∆中,已知D A ∠=∠,DOC AOB ∆=∆,只要再证一边对应相等即可,根据已知可得DCB ABC ∆≅∆,从而可证DC AB =,进而可证DO AO =,思路即为:DO AO =⇐DOC AOB ∆≅∆⇐DC AB =⇐DCB ABC ∆≅∆⇐“AAS ”证明:在ABC ∆和DCB ∆中⎪⎩⎪⎨⎧=∠=∠∠=∠)()()(21公共边已知已知CB BC D A ∴)(AAS DCB ABC ∆≅∆∴DC A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AOB ∆和DOC ∆中⎪⎩⎪⎨⎧=∠=∠∠=∠)()()(已证已知对顶角相等DC AB D A DOC AOB ∴ )(AAS DOC AOB ∆≅∆∴ DO AO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06.求证:三角形的一边的两端到这边的中线或中线的延长线的距离相等.分析:这是一道了题,必须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结合题意写出已知,求证,再证明.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 如图,且AD CF ⊥于F ,AD BE ⊥的延长线于E , 求证:CF BE =证明:∵AD 为ABC ∆的中线(已知) ∴ CD BD =(中线定义)∵ AD BE ⊥ AD CF ⊥(已知)∴ ︒=∠=∠90CFD BED (等于定义) 在BED ∆与CFD ∆中⎪⎩⎪⎨⎧=∠=∠∠=∠)()(21)(已证对顶角相等已知CD BD CFD BED ∴CFD BED ∆≅∆(AAS )∴CF B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说明 本题还可利用面积相等来证明,提示,过A 作BC AN ⊥于N ,希同学们自己来证明.例07.已知:如图,BC AD CD AB //,//, 求证:CD AB =.分析:因为四边形,我只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因此只要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从而把四边形的总是转化为三角形的总是来解决.证明:连结AC∵BC AD CD AB //,//(已知)∴43,2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ABC ∆和CDA ∆中⎪⎩⎪⎨⎧∠=∠=∠=∠)(43)()(21已证公共边已知CA AC∴ )(ASA CDA ABC ∆≅∆∴CD A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08.已知:如图,AO CO DO BO ==,求证:OF OE =证明:在BOC ∆和DOA ∆中⎪⎩⎪⎨⎧=∠=∠=)()()(已知对顶角相等已知OA OC DOA BOC DO BO ∴ )(SAS DOA BOC ∆≅∆∴ D 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BOE ∆和DOF ∆中⎪⎩⎪⎨⎧∠=∠=∠=∠)()()(对顶角相等已知已证DOF BOE DO BO D B ∴)(ASA DOF BOE ∆≅∆∴OF O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说明 找到题目中的隐性条件并加以应用是关键.例09.如图,在ABC ∆和DBC ∆中,43,21∠=∠∠=∠,P 是BC 上任意一点, 求证:PD PA =.证明:在ABC ∆和DBC ∆中,⎪⎩⎪⎨⎧∠=∠=∠=∠)(43)()(21已知公共边已知BC BC ∴ )(ASA DBC ABC ∆=∆∴ DB A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ABP ∆和DBP ∆中,⎪⎩⎪⎨⎧=∠=∠=)()(21)(公共边已知已证BP BP DB AB ∴ )(SAS DBP ABP ∆≅∆∴ PD P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说明:本题也可通过DBC ABC ∆≅∆,得到DC AC =,从而证DCP ACP ∆≅∆,得到PD PA =.选择题(1)已知ABC Rt ∆与C B A Rt '''∆,︒=∠90C ,︒='∠90C ,B A '∠=∠.B A AB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C A AC ''= (B )C B BC ''= (C )C B AC ''= (D )以上答案都不对(2)在ABC ∆和C B A '''∆,甲:B A AB ''=;乙:C B BC ''=;丙:C A AC ''=;丁:A A '∠=∠;戊:B B '∠=∠;己:C C '∠=∠,则不能保证ABC ∆≌C B A '''∆成立的条件为( )(A )丙、丁、己 (B )甲、丙、戊 (C )甲、乙、戊 (D )乙、戊、己 (3)如图,已知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那么ADC ∆≌ABE ∆的根据是( )(A )ASA (B )SAS(C )AAS (D )以上都不对(4)如图,C 是BE 上一点,CD AB =,D A ∠=∠,E BCA ∠=∠,那么( )(A )ECD B ∠=∠ (B )C 是BE 的中点 (C )CD AB //(D )以上结论都正确参考答案:(1)C (2)B (3)B (4)D填空题(1)如图,已知:21∠=∠,D C ∠=∠. 求证:AD AC =.证明:在ACB ∆与ADB ∆中,⎪⎩⎪⎨⎧=∠=∠∠=∠) _______()()(21AB D C 已知已知 ∴ACB ∆≌ADB ∆( ) ∴AD AC =(2)如图,已知:BC AB ⊥,DC AD ⊥,垂足分别为B ,D .21∠=∠. 求证:AD AB =.证明:在ABC ∆与ADC ∆中,⎪⎩⎪⎨⎧=∠=∠∠=∠) ()(21)(AC AC ADC ABC ∴ ABC ∆≌ADC ∆( ) ∴AD AB =( )(3)如图,已知:CE AE =,C A ∠=∠.求证:ADE ∆≌CEB ∆.证明:在AED ∆与CEB ∆中,⎪⎩⎪⎨⎧==∠=∠) _____(______)()(已知CE AE C A ∴ AED ∆≌CEB ∆(ASA )(4)如图,已知:C B ∠=∠,AD AE =.求证:AEC ∆≌ADB ∆.证明:在AEC ∆与ADB ∆中,⎪⎩⎪⎨⎧=∠=∠∠=∠) ()()(AE AE C B A A 已知 ∴AEC ∆≌ADB ∆( )参考答案:(1)AB ;公共边;AA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垂直定义;已知;公共边;AA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已知:AED ∠;CEB ∠;对顶角相等 (4)公共角;已知;AAS证明题1.如图,已知,21∠=∠,DCB ABC ∠=∠. 求证:DC AB =.2.如图,已知:E D ∠=∠,AM EM CN DN ===. 求证: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3.如图,已知:21∠=∠,AE AD =. 求证:OC OB =.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AB DE ⊥于E ,AC DF ⊥于C ,求证:AF AE =.5.如图,已知:E 在AC 上,21∠=∠,43∠=∠. 求证:DE BE =.6.如图,已知:BC AD //,21∠=∠,43∠=∠,直线DC 过E 点交AD 于D ,交BC 于C .求证:AB BC AD =+.7.求证:三角形一边的两个端点到这边上的中线的距离相等. 8.如图,已知:DE AB =,直线AE ,BD 相交于点C ,︒=∠+∠180D B ,DE AF //,交BD 于F .求证:CD CF =.9.如图,已知:AB 与CD 相交于点O ,O 是AB ,CD 的中点,过点O 引直线EF 分别与AD ,BC 相交于E 、F 两点.求证:BF AE =.参考答案:1.证:由DCB ABC =∠,21∠=∠,可得ACB DBC ∠=∠.易证ABC ∆≌DCB ∆,∴ DC AB =2.证:易证DNB ∆≌EMB ∆,∴ EB DB =,由此可证:EA DC =.因此,可证DCB ∆≌EAB ∆.∴BC AB =,∴B 是AC 的中点.3.易证ABE ∆≌ACD ∆,∴C B ∠=∠,AC AB =,又∵AE AD =,∴CE BD =.由此可证BOD ∆≌COE ∆,∴OC OB =4.︒=∠=∠90AFD AED ,FAD EAD ∠=∠,AD AD =,∴AFD AED ∆≅∆,∴AF AE =.5.∵ 21∠=∠,AC AC =,43∠=∠,∴ABC ∆≌ADC ∆,∴AD AB =,又∵21∠=∠,AE AE =,∴ADE ABE ∆≅∆,∴DE BE =6.在AB 上取一点F ,使BF BC =,又∵43∠=∠,EB EB =,∴EC B EFB ∆≅∆,∴C EFB ∠=∠,又∵BC AD //,由此可推出D EFA ∠=∠.可证AFE ADE ∆≅∆,∴AF AD =,∴BC AD AB +=.7.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AD BF ⊥于F ,AD CE ⊥于E . 求证:CE BF =.证:︒=∠=∠90BFD CED ,BDF CDE ∠=∠,BD CD =,∴ BFD CED ∆≅∆,∴ CE BF =8.证:∵ DE AF //, ∴AFC D ∠=∠,又∵︒=∠+∠180AFB AFC ,︒=∠+∠180D B ,∴ AFB B ∠=∠∴ DE AF AB ==,∴ 可证ECD ACF ∆≅∆,∴CD CF =9.证:BO AO =,BOC AOD ∠=∠,CO DO =,∴B O C A O D ∆≅∆,∴B A ∠=∠.而BOF AOE ∠=∠,BO AO =,∴BOF AOE ∆≅∆,∴ BF AE =能力:1、如图1,已知:AD 平分∠BAC ,AB=AC ,连接BD ,CD ,并延长相交AC 、AB 于F 、E 点.则图形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A 、2B 、3C 、4D 、5答案:C.2、如图2,已知:∠1=∠2,AB=DC ,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A 、0B 、1C 、2D 、3答案:A3、如图3,已知:△ABC 中,DF=FE ,BD=CE ,AF ⊥BC 于F ,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5对B 、4对C 、3对 D2对答案:C.1、如图4,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D=BD ,DE=D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BF 是△ABC 中边上的高. 图1 A B B 、E F D C AD B O C 1 2 图2 图3 D FE C AF C D B E 图4提示:关键证明△ADC ≌△BFC2、如图5,已知:∠D=∠E ,DN=EM ,AM=CN ,求证: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提示:欲证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只需证AB =BC.选择AB 、B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然后证这两个三角形△AMB ≌△CNB.由条件可得△EMB ≌△DNB ,所以得到∠EMB =∠DNB ,MB =NB由此易证△AMB ≌△CNB.3、如图6,已知:AB=CD ,∠A=∠D.求证:∠ABC=∠DCB提示:欲证∠ABC=∠DCB ,选择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只需证△ABC ≌△DBC由条件可知△ADC ≌△DAB ,所以得到∠DAC =∠ADB ,BD =AC ,加之条件利用边角边公理可证△ABC ≌△DBC4、如图7,已知:在△ABC 中,∠ACB=090,AC=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D.(1)求证:AE=CD.(2)AC=12cm ,求BD 的长.提示:欲证AE=CD ,只需证△ACE ≌△CBD 由条件可知∠CAE =∠BCD (同角的余角相等)加之其它两个条件易证得结论.由E 是BC 的中点,EC =BE又BD =EC ,BC =AC 知BD =6 cm5、如图8,已知:在△ABC 中,AB=AC ,∠A=90,BD 平分∠ABC 交AC 于D ,C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提示:本题的关键是从结论BD=2CE 出发,想到构造线段CF =2CE ,再证BD =CFA M N E C DB 图5 A D BC 图6 O E ┛ ┓ ┏D A CF 图7 B A E C D 图8 F。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边角边》判定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边角边》判定姓名:傅春明工作单位:陆丰市铜锣湖农场中学学科年级:八年级数学(上)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边角边》定理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第二课时,它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以及学习第一种判定方法“SSS”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后续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础,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SAS”判定方法。
(2)使学生会运用”SAS”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初步渗透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演绎推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2)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 体会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1)在合作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从这章开始出现了几个图形的变换或叠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是一个难点,而且八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发现归纳→运用与拓展”来展开,并用多媒体辅助演示和训练,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别方法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发现课本上给出的判别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从而调动、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且教师给于充分肯定。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边角边公理”,并能利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初中数学_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1.知识与能力:(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判定方法,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3.情感与态度: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获得和使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品质以及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地位,重点确定为:“边角边公理”的内容及应用学习难点发现、验证并归纳边角边公理内容,运用此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法分析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实验发现法,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发现法,同时以直观演示教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为辅。
在教法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主地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特征,通过对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情境等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边边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由生活中遇到的全等问题情境自然引入。
2.画一画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一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会有几种情况。
全等三角形(二)
练4-1.如图,在△ABC中,AC = BC,AD = CE,BE⊥CE于点E,AD⊥CE于点D.求证:∠ACB = 90 .
练4-2.已知:如图,BE⊥CD,BE = DE,BC = DA.求证:(1)△BEC≌△DEA; (2)DF⊥BC.
拓展题:
1.如图,点A在DE上,点F在AB上,且AC = CE,AB = 3,∠DAF =∠ACE =∠DCB.求DE的长.
练3-1.如图,AE⊥EC于E,AF⊥FB于F,小明想要利用HL判定△ AEC≌△ AFB,那么他需要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
练3-2.如图,AD⊥BC,AC = AB.若BD =13,那么BC = __________.
例4.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点F,且有BF = AC,FD = CD.求证:BE⊥AC.
全等三角形(二)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思考:小明不小心打碎一块三角形模具,他应该带哪块去商店配一个与原来一样的?
全等三角形判定3: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別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例. 中, B= E, C= F,BC=EF,求证: .
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方法:五行法
思考: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
练习:判断下列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是否正确,正确请写出原因。
(1)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 )
(2)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 )
(3)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 )
(4)两锐角相等. ( )
例3.如图,AC⊥BC,BD⊥AD,AC=BD.求证:△ABC≌△BAD.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ASA、AAS)
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二(A.S.A)
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在△ABC与△A′B′C′中, ∠A=∠A′ AC=A′C′ ∠C=∠C′
A
说理过程如下:
因为 AB A B ,可以使 AB 与 A B 重合, 并使点 C 和点C 在 AB (A B )的同一侧, 这时点
B
C
A
B
C
知识回顾
1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一(S.A.S).
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
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S.A.S)
C B
D
例2
已知AO=DO,B0=CO,说明△ABO与 △DCO全等的理由.
A D O
图形中的隐含条件: 对顶角相等
B C A D O
∴△ABO≌ △DCO (S.A.S).
B C
A O
B
C
D
如图,已知AD和BC相交于点O,AO=DO,∠A=∠D, 问: △ABO是否全等于△DCO?
例3
已知AB=AD,∠B=∠D,△BAC与△DAE 能否全等?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学习新知
例1、已知AB=DA,AC=AE,∠BAC=∠DAE,
A
说明△BAC与△DAE全等的理由.
E
C B A
D
解
在△ABC与△DAE中,
E
AB=AD(已知), ∠BAC=∠DAE(已知), AC=AE(已知),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例】已知: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 =∠=∠,.求证:AD AE =.EDCB A分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 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 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AC AB C B ∠=∠⎧⎪=⎨⎪∠=∠⎩∴ADC AEB ≌△△ ()ASA ∴AD AE =.问题:①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对吗?为什么?②可不可以不作图,用“ASA ”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呢?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全等三角形判定(二)新知学习FED CBA证明:∵180A B C D E F ∠+∠+∠=∠+∠+∠=︒ A D B E ∠=∠∠=∠,∴A B D E ∠+∠=∠+∠∴C F ∠=∠在ABC △和DEF △中 B EBC EF C F ∠=∠⎧⎪=⎨⎪∠=∠⎩∴ABC DEF ≌△△ ()ASA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1】在ABC △和A B C '''△中,A A'BC B'C'∠=∠=,,C C'∠=∠,则ABC △与'''A B C △ .【例2】如图,点CF 在BE 上,ACB DFE BC EF ∠=∠=,,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BC DEF ≌△△,补充的条件是 .F EDC B A【例3】如图,已知MB ND =,MBA NDC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是ABM CDN ≌△△的是( )A .M N ∠=∠ B. AB CD =C .AM CN = D. AM CN ∥MNDC B A基础演练【例4】如图,90E F ∠=∠=︒,B C AE AF ∠=∠=,,给出下列结论:①CAD BAD ∠=∠ ②BE CF = ③ACN ABM ≌△△ ④CD 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______NMFEDCB A【例5】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DC =,要使ABO DCO ≌△△,请你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ODC BA【例6】如图,已知A C ∠=∠,AF CE =,DE BF ∥,求证:ABF CDE ≌△△. FEDCBA【例7】如图,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D E 、,BE 交CD 于F ,且AD DF = 求证:AC BF =FEDC BA【例8】已知:如图,AD AE =,ACD ABE ∠=∠求证:BD CE =.ED CB A【例9】如图,在t R ABC △中,AB AC =,90BAC ∠=︒,过点A 的任一直线AN ,BD AN ⊥于D ,BD AN ⊥于E ,求证:DE BD CE =-【例10】已知:如图,C D BAC ABD ∠=∠∠=∠,求证:OC OD =ODCBAN EDCBA【例11】如图,已知:AB CD =,AD BC =,O 是BD 中点,过O 点的直线分别交DA 和BC 的延长线于E F ,.求证:AE CF =.FOEDCBA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 【例】已知:如图,AB BD ⊥,CD BD ⊥,AD BC =,求证:AB CD =.DBCA证明:∵AB BD ⊥,CD BD ⊥ ∴ABD CDB ∠=∠在Rt ABD △与Rt CDB △中 AD CBBD BD=⎧⎨=⎩ ∴Rt ABD Rt CDB ≌△△ ()HL ∴AB CD =【习题1】如图,已知321∠=∠=∠,AB AD =.求证:BC DE =.新知学习课后练习321O EDCBA【习题2】已知:如图,AB CD ∥,AE CF =求证:AB CD =OFEDCBA【习题3】如图,已知:BE CD =,B C ∠=∠,求证:12∠=∠21OED CBA【习题4】如图,ABC △中,D 是BC 上一点,DE AB ⊥,DF AC ⊥,E F 、分别为垂足,且AE AF =,求证:DE DF =,AD 平分BAC ∠.21FEDBA【习题5】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且DE DF =, 证明:AB AC =.FEDCBA【习题6】如图,AB CD=,DF AC⊥于F,BE AC⊥于E,DF BE=,求证:AF CE=.F EDCBA至此,我们有六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判定定理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 HL(仅用在t R△中)推证两三角形全等时,要善于观察,寻求对应相等的条件,从而获得解题途径.知识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角边角教学反思
公开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单元反思(二)吴加国八年级上学期第15章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第二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ASA》。
本节在知识结构上,是同学们在学习了三角形有关要素、全等图形的概念及第一种识别方法“SAS”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础,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同时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学好全等三角形对相似三角形的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今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大致是按照下面程序进行的:首先是复习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接下来创设问题情境: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如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教具吗?能恢复原来三角形的原貌吗?教师顺势问学生:由破损的硬纸板你能够获取哪些信息呢?通过上述活动,提出任务,激励学生进入合作讨论、探索新知的过程。
这样自然而然引出新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通过合作讨论、探索新知:按照要求尺规作图,并将所作的三角形剪下来,看是否能够完全重合,从实验中提炼出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推想出来的结论:有两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够重合。
并强调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及三种语言的转化。
在例题和习题的选择上,着实考虑了一番,选了比较适合普通班学生的练习,并精编了几道变式,反复渗透思想和方法。
最后总结升华、布置作业: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完善的过程.在学完本节内容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甚么收获?把你的疑惑说出来。
通过这样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之后我对学生的回答从内容和方法上作进一步的总结。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边边边公理的内容,能运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造条件;2.继续培养学生画图、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1.难点:让学生掌握边边边公理的内容和运用公理的自觉性;2.重点:灵活运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请问同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得两个三角形,△ABC与△全等吗?你是如何判定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如:动手用纸剪下一个三角形,剪下叠到另一个三角形上,是否完全重合;测量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与角,观察是否有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探讨了两个三角形只满足一个或两个边、角对应相等条件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满足三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研究.二、实践探索,总结规律1、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做一做:给你三条线段、、,分别为、、,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先请几位同学说说画图思路后,教师指导,同学们动手画,教师演示并叙述书写出步骤.步骤:(1)画一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c(4.8cm).(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3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a (4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3)连结AC、BC.△ABC即为所求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的图形叠合在一起,你们会发现什么?换三条线段,再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请你结合画图、对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给定三条线段,如果它们能组成三角形,那么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这样我们就得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的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简记为(S.S.S.).2、问题2:你能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法解释这个(SS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法吗?(我们已经知道,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三条边就分别对应相等了,这两个三角形不但形状相同,而且大小都一样,即为全等三角形.)3、问题3、你用这个“SS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法解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吗?(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4、范例:例1 如图19.2.2,四边形ABCD中,AD=BC,AB=DC,试说明△ABC≌△CDA. 解:已知AD=BC,AB=DC ,又因为AC是公共边,由(S.S.S.)全等判定法,可知△ABC ≌△CDA5、练习:6、试一试: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所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相似的,但大小不一定相同).三个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加强练习,巩固知识1、如图,,,△ABC≌△DCB全等吗?为什么?2、如图,AD是△ABC的中线, . 与相等吗?请说明理由.四、小结本节课探讨出可用(SSS)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灵活运用(SSS )来判定三角形全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不一定会全等.五、作业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建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结构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辅导与发现探究法”。
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二)-教师版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二、全等的性质和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tSSS SAS ASA AAS HL R、、、、△(2)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变换形式:平移、对称、旋转(3)由全等可得到的相关定理:①角平分线定理②等腰、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③垂直平分线定理共顶点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手拉手”模型证明全等的基本思想“SAS”等边三角形共顶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知识回顾知识讲解共顶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顶点等腰三角形共顶点等腰三角形【例1】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与等边DEC ∆共顶点于C 点.求证:AE BD =.【解析】通过“SAS ”证明BCD ACE ≌△△,得到AE BD =.【例2】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1)AN BM =;(2)DE AB ∥;(3)CF 平分AFB ∠.同步练习【解析】通过“SAS ”证明MCB ACN ≌△△,得到AN BM =.通过“SAS ”证明MCE ACD ≌△△,得到CE CD =,从而推出DCE △为等边三角形, ︒=∠=∠60NCB DEC DE AB ∥.【变式练习】如图,B ,C ,E 三点共线,且ABC ∆与DC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 ,AE 分别交AC ,DC 于M ,N 点.求证:CM CN =.【解析】通过“SAS ”证明BCD ACE ≌△△,得到CBD CAE ∠=∠. 再通过“SAS ”证明CAN CBM ≌△△,得到CM CN =.【例3】 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N 中点,E 是BM 中点,求证:CDE ∆是等边三角形.【解析】通过“SAS ”证明MCB ACN ≌△△,得到CMB CAN MB AN ∠=∠=,.再通过“SAS ”证明CAD CME ≌△△,得到MCE ACD CE CD ∠=∠=,,从而推出︒=∠60DCE .【变式练习】(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武汉CASIO 杯选拔赛)如图,ABD ∆和CED ∆均为等边三角形,AC BC =,AC BC ⊥.若2BE =,则CD = .【解析】通过“SAS ”证明BDE ADC ≌△△,得到1322-====CD AB BE AC ,,.【例4】 平面上三个正三角形ACF ,ABD ,BCE 两两共只有一个顶点,求证:EF 与CD 平分.【解析】通过“SAS ”证明,得到ACB AFD △≌△,DF CB CE ==; 再通过“SAS ”证明,得到BCA BED △≌△,DE AC CF ==; 得到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例5】 已知:如图,ABC ∆、CDE ∆、EHK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A 、D 、K 共线,AD DK =.求证:HBD ∆也是等边三角形.【解析】连接CH 交AD 于M通过“SAS ”证明FCH FDK △≌△,得到CH DK AD ==,60AMC ∠=︒,推出DAB HCB ∠=∠; 再通过“SAS ”证明,得到ABD CBH △≌△,HB HD BHC BDA =∠=∠,; 进一步推出HBD △也是等边三角形.【例6】 (2008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求证:AE CG =.【解析】通过“SAS ”证明CDG ADE ≌△△,得到DG AE =.【变式练习】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 、ACFG ,求证:CE =BG ,且CE ⊥BG .【解析】通过“SAS ”证明ABG AEC ≌△△,得到ABG AEC BG CE ∠=∠=,, 再通过“8”字图导角得到BG CE ⊥.【例7】 (2004河北)如图,已知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一点,点F 是CB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EA AF ⊥. 求证:DE BF =.【解析】通过“ASA ”证明ADE ABF △≌△,得到DE BF =.【变式练习】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90ADC ABC ∠=∠=︒,AD CD =,DP AB ⊥于P ,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16,求DP 的长.【解析】过点D 作DE BC ⊥交BC 延长线于通过“AAS ”证明DPA DEC △≌△,得到DE DP =,从而推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164ABCD DPBE S S DP ==,【例8】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中,在边CD 上任取一点Q ,连AQ ,过D 作DP ⊥AQ ,交AQ 于R ,交BC 于P ,正方形对角线交点为O ,连OP ,OQ .求证:OP ⊥OQ .QRPOD CBA【解析】通过“ASA ”证明ADQ DCP △≌△,得到DQ CP =,再通过“SAS ”证明,得到ODQ OCP △≌△,POC QOD ∠=∠从而推出OP OQ ⊥.【变式练习】如图,正方形OGHK 绕正方形ABCD 中点O 旋转,其交点为E 、F ,求证:AE CF AB +=.【解析】通过“ASA ”证明AOE BOF △≌△,得到AE BF =,从而推出AE CF AB +=.【例9】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 =︒∠,AB a =,O 为AC 中点,EO OF ⊥.求证:BE BF +为定值.【解析】连接OB通过“SAS ”证明BOE COF △≌△,得到BE CF =. BE BF BF CF BC a +=+==【变式练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90ABC =︒∠,AB a =,O 为AC 中点,45EOF =︒∠,试猜想,BE 、BF 、EF 三者的关系.【解析】过点O 作OD OE ⊥交BC 于D通过“SAS ”证明BOE COD △≌△,得到OE OD BE CD ==,. 再通过“SAS ”证明0E F DOF △≌△,得到EF DF =. 可以推出BE BF EF CD DF BF BC AB a ++=++===【例10】 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且45EAF =︒∠,AH EF ⊥,H 为垂足,求证:AH AB =.【解析】延长EB 至M ,使得BM DF =,通过“SAS ”证明ADF ABM △≌△,得到AM AF =. 再通过“SAS ”证明AME AFE △≌△,得到AB AH =.【例11】 (1997年安徽省竞赛题)如图,在△ABC 外面作正方形ABEF 与ACGH ,AD 为△ABC 的高,其反向延长线交FH 于M ,求证:(1)CF BH =;(2)MH MF =M EFHGD CBA【解析】(1)通过“SAS ”证明AFC ABH △≌△,得到CF BH =. (2)过F H 、分别作FN MD D HK MD K ⊥⊥于,于,再通过“AAS ”证明BDA ANF HKA ADC △≌△,△≌△,得到FN HK =. 再通过“8”字全等证明FNM HKM △≌△,从而得到MF MH =.【注】这道题有很多重要的结论,条件结论互换依然成立,2,ABC AFH BC AM S S ==△△【例12】 (1997年安徽省初中数学竞赛题)在等腰Rt ABC ∆的斜边AB 上取两点M 、N ,使45MCN ∠=︒,记AM m =,MN x =,BN n =,则以x 、m 、n 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随x 、m 、n 的变化而变化【解析】见下题 【答案】B【例13】 (通州区2009一模第25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BC 上两动点,若45DAE ∠=︒.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连结E D ',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⑴ 猜想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⑵ 当动点E 在线段BC 上,动点D 运动在线段CB 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⑴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解析】(1)过点A 作AD 的垂线AF ,使得AD AF =,连接EF CF 、通过“SAS ”证明ABD ACF △≌△,得到45B ACF BD CF ∠=∠==,. 再通过“SAS ”证明ADE AFE △≌△,得到DE EF =.在Rt ECF △中满足勾股定理,,得到222.CE CF EF +=,故222.CE BD DE += (2)同理可证222.CE BD DE +=【例14】 在等边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ABC ∆外一点,且60MDN ∠=︒,120BDC ∠=︒,BD CD =,探究:当点M ,N 分别爱直线AB ,AC 上移动时,BM ,NC ,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 ∆的周长Q 与等边ABC ∆的周长L 的关系.⑴如图①,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 =DN 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此时LQ=_________ ⑵如图②,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N DM ≠时,猜想(1)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⑶如图③,当点M ,N 分别在边AB ,CA 的延长线上时,若AN =x ,则Q =_________(用x ,L 表示.图③图②图①ABCD MNABCD MNN MD CBA【解析】(1)MN BM CN =+,Q 2=L 3(2)延长AC 至E ,使得CE BM =,连接DE通过“SAS ”证明DBM DCE △≌△,得到DE DM =.再通过“SAS ”证明MDN EDN △≌△,得到MN NE BM CN ==+ 2223Q MN AN AM ME AN AC BM NC L x =++=+++==+ (3)在AC 上截取CE BM =,连接DE通过“SAS ”证明DBM DCE △≌△,得到DE DM =.再通过“SAS ”证明MDN EDN △≌△,得到MN NE CN BM ==- 2223Q MN AN AM NE AN AC BM NC L x =++=+++==+【变式练习】(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9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 =12∠BAD .求证:EF =BE +FD ;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 =12∠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ADC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 延长线上的点,且∠EAF =12∠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FED CBAF EDCBA【解析】(1)延长BC 至M ,使得DK BM =,连接AM 通过“SAS ”证明ADF ABM △≌△,得到AF AM =.再通过“SAS ”证明AME AFE △≌△,得到EF EM BE DF ==+ (2)同理可证 (3)同理可证【变式练习】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A =∠C =90°,∠B =135°,K 、N 分别是AB 、BC 上的点,若△BKN 的周长为AB 的2倍,求∠KDN 的度数.【解析】延长BC 至E ,使得CE AK =,连接DE 、BD 通过“HL ”证明ABD CBD △≌,得到AD CD =.通过“SAS ”证明ADK CDE △≌△,得到DK DE ADK CDE =∠=∠,.再通过“SSS ”证明KDN EDN △≌△,得到122.52NDK NDE KDN ADC ∠=∠∠=∠=,【例15】 (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五边形ABCDE 中,90B E ∠=∠=︒,AB CD AE ===1BC DE +=,求此五边形的面积.【解析】延长DE 至F ,使得BC EF =,连接AC 、AF 、AD 通过“SAS ”证明ABC AEF △≌△,得到AC AF =. 再通过“SSS ”证明ACD AFD △≌△, 12212ABCDE ADE S S DF AE==∙∙=△同步课程˙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 【变式练习】(江苏省数学竞赛试题)如图,已知五边形ABCDE 中,∠ABC =∠AED =90°,AB =CD =AE =BC +DE =2.求该五边形的面积.【解析】延长DE 至F ,使得BC EF =,连接AC 、AF 、AD 通过“SAS ”证明ABC AEF △≌△,得到AC AF =. 再通过“SSS ”证明ACD AFD △≌△, 12242ABCDE ADE S S DF AE ==∙∙=△【变式练习】(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第二试试题) 在五边形ABCDE 中,已知AB AE =,BC DE CD +=,180ABC AED ∠+∠=,连接AD .求证:AD 平分CDE ∠.【解析】延长DE 至F ,使得BC EF =,连接AC 、AF 通过“SAS ”证明ABC AEF △≌△,得到AC AF =. 再通过“SSS ”证明ACD AFD △≌△,得到ADC ADF ∠=∠.【习题1】如图,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CE 与AC CD +相等的理由.【解析】通过“SAS ”证明ABD ACE △≌△,得到BD CE AC CD ==+.【习题2】已知: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过点D 作DF 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DE DF =.FEDCBA【解析】通过“ASA ”证明ADE CDF △≌△,得到DE DF =.【习题3】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CG 、CH 分别是ACN ∆、MCB ∆ 的高.求证:CG CH =.课后练习【解析】通过“SAS ”证明ACN MCB △≌△,得到CAN CMB ∠=∠. 再通过“AAS ”证明CAG CMH △≌△,得到CG CH =.【习题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B 、AD 上各存一点P 、Q ,若△APQ 的周长为2,求∠PCQ 的度数.QP DCBA【解析】延长AB 至M ,使得BM DQ =,连接CM 依题可知:PQ DP BP =+通过“ASA ”证明CDQ CBM △≌△,得到,CQ CM DCQ BCM =∠=∠. 再通过“ASA ”证明CQP CMP △≌△,得到45QCP MCP ∠=∠=【习题5】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AC BC =,M 是AB 的中点,点P 从B 出发向C 运动,MQ MP ⊥ 交AC 于点Q ,试说明MPQ ∆的形状和面积将如何变化.【解析】通过“ASA ”证明MBP MCP △≌△,得到BMP CMQ BM CM ∠=∠=,,从而推出 M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 从B 出发向C 运动,MP 先变小在变大, 故MPQ ∆的面积先变小再变大.同步课程˙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习题6】如图,正方形ABCD 中,FAD FAE ∠=∠.求证:BE DF AE +=.【解析】延长EB 至M ,使得BM DF =,通过“SAS ”证明ADF ABM △≌△,得到AFD M DAF BAM ∠=∠∠=∠,. 通过导角推出M EAM ∠=∠,从而推出AE ME =,故BE DF AE +=.【习题7】等边ABD ∆和等边CBD ∆的边长均为1,E 是BE AD ⊥上异于A D 、的任意一点,F 是CD 上一点,满足1AE CF +=,当E F 、移动时,试判断BEF ∆的形状.【解析】依题可知,AE DF =,通过“SAS ”证明ABE DBF △≌△,得到ABE DBF BE BF ∠=∠=,. 从而推出BEF △为等边三角形.【习题8】(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同步课程˙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解析】延长AC 至E ,使得BM CE =,通过“SAS ”证明DBM DCE △≌△,得到BDM CDE ∠=∠. DM DE =,再通过“SAS ”证明MDN EDN △≌△,得到MN EN MN BM CN ==+,.。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其他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
4.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边角边”(SAS)判定法则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 “边角边”(SAS)判定法则的概念及其应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详细讲解“边角边”(SAS)判定法则的原理,并通过实例强调其应用。
-识别和运用“边角边”(SAS)判定条件: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识别符合条件的边和角,并运用该法则证明三角形全等。
-解决与“边角边”(SAS)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将“边角边”(SAS)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边角边”(SAS)判定法则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DE,∠B=∠E,BC=DF,证明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
2.教学难点
-理解“边角边”(SAS)判定法则的严格性:学生需要理解该法则的严格性,即边和角的对应关系必须完全一致,不能有丝毫偏差。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
一、全等三角形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 哪些变化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 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 高线分别相等。
练习
6: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那几对全
等三角形?请任选一对给予证明。
E
答: △ABC≌△DEF
A
F
B
证明:∵ AB∥DE
∴ ∠A=∠D
C
D
∵ AF=DC ∴ AF+FC=DC+FC
∴ AC=DF
在△ABC和△DEF中
AC=DF
∠A=∠D
AB=DE
∴ △ABC≌△DEF (SAS)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
在BM上,
A
ND
M
PF
∴PD=PE
B
E
C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同理,PE=PF.
∴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3.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 分线相交于点F,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F作FG⊥AE于G,
E
证明:
A
∵ △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
∴ AC=BC DC=EC
∠BCA=∠DCE=60°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大通五中“目标导学”教学设计科目:八年级第上册第(12)单元单元主题总课时6主备人:李双姐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边课型新授课时安排角边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探索过程。
1学习2.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目标3.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总综合应用边边边、边角边证明有关三角形边角相等的问题。
学法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相互质疑、争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指导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课前三角板准备个性调整互动教学预设过程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导入那么“两条边及其一个角对应相等”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新课“边角边”探索过程;会用“边角边”当堂.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目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1.阅读课本33、34页的内容2.写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的内容。
3.有两边和期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预习导航4.三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探究新知:1.探究: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做一做:画△ABC,使AB=4cm,∠A=60°AC=5cm。
再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试一试:△ABC和△DEF中,AB=DE=3㎝,∠B=∠E=45°,BC=EF=4㎝。
则它们完全重合吗?即△ABC≌△DEF?动画演示,确认△ABC≌△DEF。
推广:在△ABC和△AˊBˊCˊ中,已知AB=AˊBˊ,∠B=∠Bˊ,BC=BˊCˊ,△ABC与△AˊBˊCˊ全等吗?概括“边角边”判定定理。
2.探究“边边角”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做一做:以3cm,4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3cm的边所对的角为45°,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把所画的三角形与同桌同学画课堂的三角形进行比较,那么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助学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ASA ,AAS )(基础)要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1——“角边角”全等三角形判定1——“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 =∠,AB =,∠B =∠,则△ABC ≌△.要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4——“角角边”1.全等三角形判定4——“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要点诠释: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得两个三角形的第三对角对应相等.这样就可由“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就是说,用角边角条件可以证明角角边条件,后者是前者的推论.2.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在△ABC 和△ADE 中,如果DE ∥BC ,那么∠ADE =∠B ,∠AED =∠C ,又∠A =∠A ,但△ABC 和△ADE 不全等.这说明,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要点三、判定方法的选择1.选择哪种判定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已知条件而定,见下表:'A ''A B 'B '''A B C【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角边角”1、(2015•渝中区模拟)如图,已知AD,BC相交于点O,OB=OD,∠ABD=∠CDB求证:△AOB≌△COD.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D,AF∥DE,BE=CF.求证:AB=CD.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角角边”【高清课堂:379110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例6】2、已知:如图,AB⊥AE,AD⊥AC,∠E=∠B,DE=CB.求证:AD=AC.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D是△ABC的中线,过C、B分别作AD及AD的延长线的垂线CF、BE.求证:BE=CF.3、(2015春•雅安期末)如图:AB=A′B′,∠A=∠A′,若△ABC≌△A′B′C′,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有()种.A.1B. 2C.3D.4【思路点拨】本题要证明△ ABC≌△ A′B′C′,已知了AB=A′B′,∠A=∠ A′,可用的判别方法有ASA,AAS,及SAS,所以可添加一对角∠B=∠B′,或∠C=∠C′,或一对边AC=A′C′,分别由已知与所添的条件即可得证.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4、“三月三,放风筝”.下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DF,EH=FH,不用度量,就知道∠DEH=∠DFH.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证明.【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图4-3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2.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M≌△CDN的是()A.∠M=∠N B.AB=CD C.AM=CN D.AM∥CN3. 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①②③都带去4. 如图,已知AB=CD,AD=BC,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B∥DCB.∠B=∠DC.∠A=∠CD.AB=BC5. 如图,AB、CD、EF相交于O,且被O点平分,DF=CE,BF=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共有()A. 1对B. 2对C. 3对D. 4对6.如图,∠1=∠2,∠3=∠4,下面结论中错误的是()A.△ADC≌△BCD B.△ABD≌△BACC.△ABO≌△CDO D.△AOD≌△BOC二、填空题7. 已知,如图,AB∥CD,AF∥DE,AF=DE,且BE=2,BC=10,则EF=________.8. 如图, 已知:∠1 =∠2 , ∠3 =∠4 , 要证BD =CD , 需先证△AEB ≌△AEC , 根据是,再证△BDE ≌△,根据是.9.(2014秋•大同期末)如下图∠1=∠2,由AAS判定△ABD≌△ACD,则需添加的条件是.10. 如图,AC=AD,CB=DB,∠2=30°,∠3=26°,则∠CBE=_______.11. 已知,如图,AB=CD,AC=BD,则△ABC≌,△ADC≌ .12. 已知:如图,∠B=∠DEF,AB=DE,要说明△ABC≌△DEF,(1)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2)若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三、解答题13.(2015•通辽)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其中∠BAE=∠BCE=∠ACD=90°,且BC=CE,求证:△ABC与△DEC全等.14. 如图,已知D、E、B 三点共线,AE=CE ,AE⊥CE,∠D=∠B=90°.求证:CD+AB=DB.15. 如图,已知AB=DC,AC=DB,BE=CE求证:AE=DE.。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教学设计
114.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3;初步运用“边角边”、“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体会说理表达的严密性及规范性。
3.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3.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教学过程】:学前准备:操作:画ABC ∆,使=60A ∠︒,=45B ∠︒,5AB cm =。
剪下所画的三角形并在小组间比较一下你们所画的三角形能否重合。
一、 复习引入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引出课题。
二、 新课探究(一)、探究:“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操作:画ABC ∆,使=60A ∠︒,=45B ∠︒,5AB cm =。
剪下所画的三角形在小组间比较一下你们所画的三角形能否重合。
猜想:具备怎样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也能够全等呢?2、验证:利用叠合法进行说明3、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及符号语言注:这个全等的条件可以简写成“角边角”,“A.S.A ”。
特别注意的是,“角边角”中的“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
在用符号语言书写的时候大括号中的三个条件也要按照这个顺序来书写(二)、探究:“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思考:在ABC ∆和'''A B C ∆中,'A A ∠=∠,'B B ∠=∠,''AC A C =,ABC ∆和'''A B C ∆全等吗?2、说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到第三个角也相等,就能转化到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利用“A.S.A ”的判定方法进行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60°57°57°60°44CA O DB E AC OD B3、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3及符号语言注: 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注意的是这里的“边”必须是“其中一个角的对边”,所以我们不能写在两角的中间位置,我们把它写在第三个位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SAS优秀教案
教课设计学科:数学第课时任课教师讲课年级初二讲课日期教课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断( SAS)1、建立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研究思路,领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2、掌握“边角边”判断,会运用“边角边”判断解决问题。
教课目的3、在“边角边”判断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浸透分类议论、转变等思想方法,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培育优秀的个性思想质量。
教课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课要点建立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研究思路,“边角边”判断方法。
教课难点建立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研究思路,利用“边角边”判断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案教课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课企图一、知识回首①如何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②两个全等三角形拥有如何A D的性质?联合下边两个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语言表示:∵△ ABC ≌△ DEFB C E F∴回答以下问题③已知以下图中 (1) △ ABC ≌△ ADE ,(2) △ ABC≌△ DEF ,(3)△ ABC≌△ CDA,(4)△ ABC≌△ DEF .请联合图形回答由对应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够获取哪些数目或地点关系?A AE DDBBC(1)F CE(2)AADF EBB CC 回想旧知识,为研究新知识作好准备;使学生产生浓重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欲念;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想 .学科第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课企图二、作图研究内容:小明同学在学全等三角形性质 C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都是全等三角形,都是给定的,那我课前达成如何画一个和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呢?我想大家是否是也有相同的问60°45°A B题呢?那我们此刻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现给定△ABC 如图(三边长自己胸怀,相当于给定),需要画一个和它全等的一个三角形,你如何达成?分为几个步骤?如何考证?结果如何?写出详细步骤、考证方法及考证结果。
1.经过我们自己作图过程,你能回答以下问题?(小组议论)( 1)只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课上达成全等( 4)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一条边和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组内沟通全等(填“必定”或“不必定”)小组展现画出详细实例图形进行说明:( 1)只给一条边时;( 2)只给一个角时学生经过动手操作、自主研究、交流,获取新知,加强了着手能力,同时也浸透了分类思想. 在讲堂教课中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浸透分类议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边角边_课件
证明: ∵ AD平分∠BAC,
∴ ∠BAD=∠CAD. 在△ABD与△ACD中, AB=AC,(已知) ∵ ∠BAD=∠CAD,(已证) AD=AD,(公共边) ∴△ABD≌△ACD(S.A.S.)。
巩 固 一 下
1: 如图,已知AB和CD相交与O,
OA=OB, OC=OD.说明 △ OAD与
△ OBC全等的理由 解:在△OAD 和△OBC中
2.已知:AB=AC、AD=AE、∠1= ∠2.求证:△ABD≌△ACE.
3.如图所示:AB=AC,AD=AE,求证: ∠B=∠C
4.如图:AD平分∠BAC,AE=AC, AB=7,BC=6,AC=4求△BDE的周长。
达标测试:
1.、已知:如图 AB=AC,AD=AE,∠BAC=∠DAE,求证: A △ABD≌△ACE
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全等
C 3cm A 3cm
实践 检验
F
45°
4cm
B
D
4cm
E
结论:
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 两条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全等。(简记为S.A.S)。
温馨提示:
例 1 在△ ABC中, AB= AC, AD平分∠ BAC , 求证: △ABD≌△ACD.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边角边
二中 王丽
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若△AOC≌△BOD, 对应边: AC= BD , AO= BO , CO= DO , 对应角有: ∠A= ∠B , ∠C= ∠D , ∠AOC= ∠BOD ;
A O B
D
C
今天我们来讨论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 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又有几 种情况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SAS)
∴ △ABD ≌ △ACE(SAS)
课堂小结: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
1、准备条件
2、指明范围
3、摆齐根据
4、写出结论
B
C
B
图二
C
符合图二的条件, 通常 说成“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如图19.2.2,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这两条线段 边,以这个角为这两条边的夹角,画一个三角形.
步骤: 1 画一线段AB, 使它等于4cm; 2 画∠MAB=45°; 3 在射线AM上截取AC=3cm; 4 连结BC. △ABC即为所求.
当两个三角形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时,有四种 情况:
(1) 三个角 (2) 三条边 (3) 两边一角 (4) 两角一边
不能! SSS ?
继续探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边一角
思考: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那么这两条边 与这一个角的位置上有几种可能性呢? A A
图一 在图一中, ∠A 是AB和AC的夹角, 符合图一的条件,它 可称为“两边夹角”。
探索边角边
思考: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满足哪三个条件?
结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在△ABC和△A′B′C′中,已知AB=A′B′, ∠B′, BC=B′C′ A A′
\\
∠B=
\\
\
B
C
B′
\
C′
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SAS(边角边)
知识回顾: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
为“边边边”或“SSS”)。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 DEF中 AB=DE BC=EF CA=F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语言:
•在△ABC 和△ A′B′ C′中, AB = A′B′, ∠A =∠A′, •AC =A′C′ ,
•∴ △ABC ≌△ A′B′ C′(SAS).
•课堂练习 • 下列图形中有没有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全等的理由.
• 30
• 30
°
°
•丙 •乙 •甲
• 30 °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尺规作图,探究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 问题1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 使A′B′=AB,∠A'=∠A,C′A′=C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 上,
它们全等吗?
C
A
B
•尺规作图,探究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画法:(1) 画∠DA′E =∠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
•
在射线A′E上截取A′C′=AC;A
•(3)连接B′C′.
•现象: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 能完全重合. •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
C
B E C′
D B′
•尺规作图,探究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归纳概括“SAS”判定方法:
•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
•课堂练习 • 图甲与图丙全等,依据就是“SAS”,而图乙中30°的 •角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所以不与另外两个三角形全等.
• 30
• 30
°
°
•丙 •乙 •甲
• 30 °
•应用“SAS”判定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 问题2 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从两个顶点处打碎 成两块(如图),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 请问如果只准带一块碎片,应该带哪一块去,能试着说明理 由吗?
• 例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 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的点C,连接AC 并延长至D,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至E,使CE =CB,连接 ED,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A •E
•1
•C
•2
பைடு நூலகம்•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