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最新版】

合集下载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了2019版的患者安全目标,其中包括十个目标,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

目标一是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为此,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并鼓励应用身份信息识别技术。

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

同时,还要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是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医疗机构应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同时,还要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以及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

目标三是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同时,还要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目标四到目标十分别是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提升管路安全、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以及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这些目标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为了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并且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持续改进。

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设施和有效的监管。

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用品,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确保安全注射,并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和监测机制,制定多重耐药管理制度。

最后,我们需要落实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并加强相应感染监测与反馈。

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了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我们需要建立医务人员间的有效沟通机制,规范信息交接流程,保障相关医疗照护措施落实到位。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2019版

第3步
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 份 、实际术式,术中 用药、输血的核查,清 点手术用物,确认标本, 检查皮肤完整性、各管 路,确认患者去向等内 容。
麻醉实施前
手术开始前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 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 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 医师共同核查。
【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 理
(一)加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安全等级管理。
(二)加强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培训,有效避免电子病历系统 的使用错误。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 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 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
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报告制度,
背景
○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了严肃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交接错误。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一项关于药物重整的报 告显示,据估计在药物重整工作中发生药物交接的错误 率可能高达70%。
★不良注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3%的乙肝由 不良注射引起。
★相关患者安全事件案例,不胜枚举……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 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目标三 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目标四 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目标五 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目标六 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七 提升管路安全 目标八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 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目标十 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五)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 加强相应感染监测与反馈。
(六)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控,落实相应 预防措施。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 度
(一)明确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二)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明确“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
•1.规范药品种类和基数,药剂科审核、备案并监管。 •2.专人管理、专柜放置,“双人双锁”管理、专册 登记、专帐管理。 •3.有警示标识,有交接使用登记及剩余药液弃去处 理登记。 •4.空安瓿的保存符合要求。
正确的药品
正确的剂量
5R
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途径
正确的患者
案例一 危险的药物过敏反应
一位老年患者因感冒给予青霉素和解热镇痛药治疗,3小 时后患者口唇部刺痒发红,但患者认为是感冒将愈,口唇出 现的复行性疱疹,经治医生也没有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未意 识到时过敏反应,继续治疗。24小时后,粘膜水泡面积扩大, 全身皮肤出现红斑,这时方意识到是过敏反应。由于患者年 老体弱,加上用药时间较长,迅速出现全身广泛性皮肤水泡, 后演变成表皮坏死松解症,抢救近一个月,方转危为安。实 际上,患者是由于青霉素迟发性过敏,未及时采取措施而造 成的。所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持续、严密不断的观察是降 低风险的重要步骤和有效方法。
背景
患者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 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 许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损 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不发 生医务人员在执业允许范围 之外的不良执业行为的损害 和影响。
患者安全的内背涵 景
技术安全: 不发生误诊误治、不发生诊疗规范和 操作规程规定
之外的损害,不发生其它医源性损害。
管理安全:因管理不当而致的意外伤害,如坠床、碰 伤、跌倒、压疮、搬运意外及其它意外伤害。

中国医院协会发布《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发布《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上海护理2019年7月第19卷第7期•13•4小结本研究通过采用队列研究收集了来自两个肝移植中心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ROLT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肝移植患者术后MDRO感染发生与否的总体预测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性。

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对该模型进行了双中心验证,暂未进行模型的改良及调整工作。

后期应对该模型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验证工作,以调整改良模型,并结合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构建。

参考文献:[1]SHUKLA A,VADEYAR H.RELA M,et al.Liver Transplanta-tion:East versus West J.J Clin Exp Hepatol,2013,3(3):243-253.[2]LI C,WEN T F,MI K,et al.Analysis of infections in the first3-month afte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_J 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16):1975-1980.[3]SANTORO-LOPES G,de GOUVEA E F.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an ever-growing chal-lengef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20):6201-6210.[4]钱海泳.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1例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07,7(5):力-80.[5]杨富.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5.[6]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国医药科学,2012(08):3-8.[7]HOSMER D W,HOSMER T,Le CESSIE S,et al.A comparisonof goodness-of-fit tests for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J].Stat Med,1997,16(9):965-980.[8]HOWITT S H,CAIADO C,MCCOLLUM C,et al.Validation ofThree Postoperative Risk Prediction Models for Intensive Care Unit Mortality after Cardiac Surgery[J].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8.[9]DONG J J,LOU N J,ZHAO J J,et al.Evaluation of a risk factorscoring model in screening for undiagnosed diabetes in China populationfj].J Zhejiang Univ Sci B,2011,12(10):846-852. [10]KOLEK M J,GRAVES A J,XU M,et al.Evaluation of a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 Repository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J].JAMA Cardiol, 2016,1(9):1007-1013.[11]杨富,方芳,陈兰,等.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护理研究,2017,31(17):2076-2080. [12]彭贵主,叶啟发,曾承.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研究现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5):353-357.[13]李弦,范林,李玲,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6):469-472.[14]WADHAWAN M,KUMAR A,GUPTA S,et al.Post-transplantbiliary complications:an analysis from a predominantly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 center[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 28(6):1056-1060.(本文编辑:裴艳)UUUUUU-WWVMW£UUUUUUUUUUe:E~G€~egUWUU-UUVUUUUUU€:UUUUUUUUGU€IUUW<ZWUUUUUUUUUUUUUUUUUC:UUUWWlEUUUUUWUU<ZU •学术快讯•中国医院协会发布《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2019年5月31,在2019年中国医院质量大会上,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了《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
(一)建立管路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流程。
(二)建立管路事件的监测流程,及时处置管路事件,减少 对患者的伤害。
(三)建立管路事件的报告流程并鼓励主动上报,对管路事 件的发生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有效减少管路事件的发 生。
(四)落实非计划拔管风险防范措施,建立相应防范和处置 预案,并进行有效演练。
(六)防范医院暴力,确保“安全的人员”在“安全的环境” 中执行“安全的医疗照护”。
标准化沟通SBAR模式即 现状:患者目前发生了什么? 背景:造成目前疾病的原因。 评估:我认为问题是什么? 建议:治疗的意见和建议。
案例 地塞米松与呋塞米
对病人抢救结束后,查看病人的化验单,发 现病人是糖尿病病人,此时,医生和护士对“地 塞米松”和“呋塞米”这两种药产生了争执,医 生说,他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呋塞米”,护士说, 他下达的医嘱是“地塞米松”,因此用的是“地 塞米松”。
【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一)加强高风险意外伤害人群管理,制定相关风险防范应 急预案。
(二)落实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风 险评估。
(三)识别具有自我攻击风险的患者,评估自我伤害、拒绝 饮食、自杀倾向等行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完善意外伤害的报告及处置流程,有效降低伤害程度, 改进相关风险防范能力。
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 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 标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甘露醇注射液
看似、听似(易混淆)药品 远离放置,有警示标示。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最新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最新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患者安全目标(2019年版)

患者安全目标(2019年版)
患者安全目标 2019年版
背景
2019年5月31日中国医院质量大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 全国各地4000多位医院管理者参加了这一行业盛会
发布患者安全是大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
背景
技术安全:不发生误诊误治、不发生诊疗规范和操作规 程规定之外的损害,不发生其它医源性损害。
管理安全:因管理不当而致的意外伤害,如坠床、碰伤、 跌倒、压疮、搬运意外及其它意外伤害。
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 施,医院能集中配置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
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 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 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甘露醇注射液
心理安全:不发生由于不良的医疗行为造成患者心理及 精神的损害。如由于保护性医疗执行不好、沟通不当, 给患者造成担心、疑虑、恐惧甚至巨大的心理压力。
患者安全的内涵
医院感染:WHO统计数据如下:
5%-15%的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 感染,ICU高达40%
欧洲医院约500万例/年 • 用药错误:美国发生150万人/年 • 手术差错:国内曾有患者右脚有病,左脚挨刀的报道 • 不良注射:全球有33%的乙肝由不良注射引起
2008年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 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二、提高用药安全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 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 发生错误 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符合医院感染 控制的基本要求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独立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报告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2019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9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9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相关背景患者安全目标是倡导和推动患者安全活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工作,中国医院协会从2006年起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标》。

2019年5月31-6月1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19年中国医院质量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3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了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我是分割线——————《患者安全目标》细目【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安全】中国医院协会发布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5月31日,2019中国医院质量大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大会以“奋进新时代,质量新水平”为主题,重点围绕医疗质量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聚焦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改善医疗服务。

全国各地4000多位医院管理者参加了这一行业盛会,共同分享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先进经验。

患者安全是大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李路平发布了《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并进行了解读。

患者安全目标是倡导和推动患者安全活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工作,中国医院协会从2006年起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标》。

2019版是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使之普适性、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参照: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独立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报告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质量。

2019 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的提出,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旨在进一步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在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至关重要。

这需要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任何诊疗活动前,都要通过两种及以上的方式来确认患者身份,比如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等信息。

同时,要确保患者佩戴的腕带信息准确无误,以便在诊疗过程中随时进行身份确认。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用药错误是医疗安全中的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医疗机构要加强药品管理,规范药品的储存、调配和使用流程。

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和给药时,要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等。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用血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做好输血前的评估、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工作。

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围手术期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整个过程。

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疾病情况、手术风险等,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手术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规范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手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感染是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安全。

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染防控工作,建立健全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和流程。

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控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与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与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瞧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与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与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与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与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资料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资料

2019 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特殊用药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
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AMS)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
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并注重围术期疼痛管理。

(五)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六)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回报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与制度,落实医院感染
监控指标并持续改进。

(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设施和有效的监管。

(三)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用品,遵循无菌操作要求。

确保安全注射。

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四)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和监测机制,制定多重耐药管理制度。

(五)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加强相应感染监测与反馈。

(六)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控,落实相应预防措施。

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建立医务人员间有效沟通机制,规范信息交接流程,保障相关医疗照护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跨专业协作,倡导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三)建立健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四)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及强制性报告的制度和流程,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公正的患者安全文化。

(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关注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六)防范医院暴力,确保“安全的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执行“安全的医疗照护”。

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一)加强高风险意外伤害人群管理,制定相关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二)落实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风险评估。

(三)识别具有自我攻击风险的患者,评估自我伤害、拒绝饮
食、自杀倾向等行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完善意外伤害的报告及处置流程,有效降低伤害程度,改进相关风险防范能力。

(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意外伤害防范的教育。

七、提升管路安全
(一)建立管路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流程。

(二)建立管路事件的监测流程,及时处置管路事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三)建立管路事件的报告流程并鼓励主动上报,对管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有效减少管路事件的发生。

(四)落实非计划拔管风险防范措施,建立相应防范和处置预案,并进行有效演练。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管路安全的培训,鼓励和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管路安全管理。

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照护过程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信息沟通。

(二)为患者提供多种方式与途径参与医疗照护过程,协助其正确理解与选择诊疗方案。

(三)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患者身份识别、手术操作部位确认、输液输血、药物使用、患者转运等诊疗过程。

(四)引导患者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相关信息,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五)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和指导患者建立更好的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

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一)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制度。

确保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及时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二)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三)加强对医疗设备警报的管理,提升警报管理意识,制定警报的设置、修改和响应流程,评估医务人员对警报的敏感性及警报对临床工作流程的影响。

(四)鼓励监测并上报医学装备相关不良事件,鼓励评价医学装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一)加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安全等级管理。

(二)加强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培训,有效避免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错误。

(三)加强电子病历系统的登录和使用者权限管理,强化患者隐私保护。

(四)确保录入内容的标准、完整及准确,避免由于复制、粘
贴所致的错误。

(五)建立电子病历用药医嘱的闭环管理,建立电子病历用药医嘱知识库,利用诊断、检验结果进行细致核查和有效提示,并将处方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至临床医生。

历年《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年)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五、提高用药安全
六、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
八、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
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十、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1-2012年)
一、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三、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五、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六、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09-2010年)
一、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三、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五、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六、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08年)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二、提高用药安全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07年)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二、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六、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
八、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