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地位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5f78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f.png)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度越来越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其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对
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教育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和文化根基。
在小学语
文教学中,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精髓
内涵和博大深厚。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卓越成就和文化底蕴,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
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
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中华传统
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篇文章针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进
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也有利于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推动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df2e8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1.png)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阶段,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功利性知识教授,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材内容过于单一,缺乏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缺乏深入了解和体验。
急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加强其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这也是本研究的背景所在,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及效果的研究。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优秀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阶段,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研究对于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7f13c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d.png)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课标指出的三大主题之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学要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
通过优秀文化的积极融入和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将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实践于环境创设之中,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环境,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诞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结晶和伟大哲思,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加强学生美育的客观需求,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利用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维学习单元知识。
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结合单元主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情境创设优秀传统文化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音乐、绘画、诗词、建筑,还是历史背后的人文故事,都能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通过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出生动且富有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明确单元主题,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深刻解读教材资源,根据单元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1]。
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和七单元的教学。
教师可以分析语文教材,寻找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翻阅语文课本,找出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教材插图中,有国画艺术,教材文章有古诗词和文言文等。
通过让学生一起翻阅课本,找传统文化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如在《墨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国画艺术和书法艺术,结合古诗描绘的墨梅、水墨画的墨梅、水墨画题诗等内容进行学习,不断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61512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8.png)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思想、道德、艺术、制度和习俗。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思想文化、民间传说等,培养他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自豪感。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寓言故事等方式来教育学生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珍爱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这些思想和道德观念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积极影响。
孔子的仁爱之道、庄子的自然观念、道德经的修身养性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行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对道德品质的塑造和修炼的影响,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科,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古诗词、戏曲、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综合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讲解中国古代典籍、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5541bfcaaedd3382c4d3b4.png)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发表时间:2020-12-08T14:24:24.4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作者:曾荟桦[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全面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曾荟桦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锦江小学湖南省怀化市 419400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全面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对小学生意识形态、价值观、思想品德、人格素质、人文素养进行全面熏陶启蒙,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路径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分析引言:在小学教育阶段,为保证人才培育质量,应当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不断探索现实教育渗透路径,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不断提升我国小学教育水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实意义(一)陶冶小学生心灵情操小学生身心思维成长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学生形成意识形态、心灵情操、思想道德观等。
为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可对小学生心灵情操进行陶冶影响,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二)培养小学生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即国民个体对民族文化、民族风俗、民族历史的认可与尊重,可在民族文明中找到精神依靠。
笔者认为小学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工作,可不断培养并增强小学生文化认同感,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具有深远影响[1]。
(三)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需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宣扬工作,而小学校园则是重要的教育场域之一,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将文化软实力建设工作落实到实际教学环节中,在文化人才培育进程中,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为例
![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f03cb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2.png)
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并以部编版教科书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传授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体现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当前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接着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最后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具体内容,探讨如何实施这些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材中占有显著位置,不仅贯穿于各个年级的课文和练习,还通过插图、课后阅读等方式进行多维度呈现。
经典文学作品占比大: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古代诗词、文言文和经典故事,如《静夜思》《春晓》《悯农》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传统文化知识系统介绍:教材通过“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栏目,系统地介绍了传统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民俗习惯、道德规范等,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强调德育与人文关怀: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德育和人文关怀,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插图与文本相辅相成:教材中的插图设计精美,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传统文化知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上,既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又注重德育和人文关怀的渗透,同时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些特点使得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956f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6.png)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主 题、情节、人物和细节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 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阶段的传统 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中国人。
小学文言文教学研究——以人教 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引言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艺 术价值。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启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语言感悟 和文学鉴赏能力。本次演示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当前小学文言文教 学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 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给学生。同时,鼓励教师开展 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诗 词朗诵、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 化体验和认同感。
人物方面,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故事,让学 生通过人物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展现 了尊敬兄长、谦让的美德,《岳飞传》中的岳飞,体现了忠诚、勇敢的品质。这 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
在细节方面,小学《语文》教材还通过很多细节描写,深化了传统文化教育 的内涵。例如,《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诗人 李白在异乡思乡的情景,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此外, 《回乡偶书》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表达了诗人久居他乡, 回乡后悲喜交加的感情,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浓厚的乡土情结。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de8a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b.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21-07-01T15:03:17.90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作者:李尧[导读]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元素丰富,比重也大大提高。
不论是传统蒙学方法的使用,还是选文的类型、选文的数量,以及插图的配置,都体现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
河南省焦作市学生路小学李尧 454000摘要: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元素丰富,比重也大大提高。
不论是传统蒙学方法的使用,还是选文的类型、选文的数量,以及插图的配置,都体现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源远流长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在许多传统文化节日中都有体现。
目前,国外掀起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浪潮,作为中国人更应该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而小学生正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继承、发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从学生抓起。
一、借力传统蒙学方法,创新识字教学1.传统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材中,学生一入学先接触的是拼音,于是语文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字母,而非汉字。
同时,拼音的学习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统编版教材的改进措施。
为此,统编版教材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它借鉴传统蒙学的识字方法,先认识一些汉字,再学拼音。
学生打开书本第一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地、人,你、我、他”,这是他们对语文的第一印象。
在学生对汉字有了基本的感受后,再进入第二、第三单元的拼音教学。
3.统编版教材的优点。
部编版教材抓住汉字的起源和特点安排内容。
一方面,汉字中有象形字,借助图片来学习汉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这一改变将汉字和拼音两者的位置重新确立,意味着拼音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性的作用,汉字才是第一位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c4d9d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c.png)
周刊180教材教法|教法研究摘 要:传统文化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必要内容,因为语文这一门科目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兴起了一场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革命。
语文科目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因此,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进而发挥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弘扬我国美德以及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研究引言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把能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有效融入到其中去。
只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效继承并弘扬下去才能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一、传统文化的概念教育研究者针对与传统文化的概念解释了不同的理解。
毫二、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1.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研究由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具有博大精2.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分类研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丰富多彩和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编排,是根据一定的分类进行的。
总的来说,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汉语言文化﹑古典文学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科技文化﹑传统宗教文化﹑传统意象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传统礼仪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等。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广泛。
这也正意味着语文教材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但是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着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等,因此在学习目标方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在小学阶段,主要以汉语言文字文化为主。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大部分传统文化的融入都是以识字的形式进行的,比如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4中,主要渗透了我国象形文字这一传统文化。
3.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编排方式研究虽然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但是,要想把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仍然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问题。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0e14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0.png)
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李翠柳摘要: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的基础,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新一代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大使命。
因此,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着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是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实施的课题。
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小学语文阅读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世界的发展呈多极化趋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加之5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各色各异的文化涌入我们的视野。
小学生尚处于启蒙期,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和价值观定位,很容易被迷惑,而遗忘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此年龄阶段实施传统文化教学最容易被小学生所接纳吸收,构建他们的认知世界。
(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灿烂结晶,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健全人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不仅有博大精深的汉字,优美的语言,还有丰富多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设置上,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致以下几个模块展开:从汉语言文字、爱国主义、文学艺术、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等。
(一)汉语言文字认识汉字是阅读的前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体字是历经多次演变的结果,是智慧的象征。
语文教材中的识字量也有标准性的规定,按照年级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由少到多,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缅怀先烈,铭记革命先辈的事迹,珍惜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
有义务继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明确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中收录了《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等课文,还列举了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烈士,并在课后向学生推荐了《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嗄》等革命题材的小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330b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5.png)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根基,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语文教学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从教材选择开始。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选择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和古诗词,是渗透传统文化的第一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寓言故事、传统戏剧等,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国风》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文学作品,向学生介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讲解《国风》中的古诗词时,可以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让他们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思想。
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相关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文化体验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组织学生观赏古代传统戏剧、参观古代建筑遗址、品尝传统美食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传统文化深造课程或者课外活动,来弥补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涉及的内容。
教师要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传授技巧,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d9be7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5.png)
创新教育方式,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优秀传 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小学语文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发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 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培 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挖掘文化内涵
强化文化认同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认同 感和自豪感。
通过对代表性篇目的讲解,引导学生 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如儒 家思想、道家哲学、中华美德等。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 生在模拟的文化环境中感受和理 解传统文化,提高学习兴趣和参
历史故事
讲述中国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记,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 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 精神。
01
经典诵读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让学生感受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 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02
03
书法教育
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领略汉字 书写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04
小学语文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研究
目录
• 引言 • 小学语文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 小学语文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 小学语文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 小学语文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案例 • 小学语文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fe9f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2.png)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22T09:01:10.10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0期作者:韩宝丽[导读]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与精华,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韩宝丽漳州市岳口小学摘要: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与精华,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类比和引用古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各种优秀文化精髓,探讨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古籍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将其灵活应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教学,让学生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应用时下,大多数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速成化”等现象,一名教师甚至教我们一个行文之法,名曰“一元钱开无限公司”。
其意,但凡遇到每一个作文命题,只要从一个或数个事例进行套用,便可应付自如。
比如一个诸葛亮,遇到有关“平淡”话题即可以大谈诸葛亮躬耕陇亩、与世无争;若是谈到建功立业的话题,又可以用诸葛亮虽高卧隆中,但时刻关注天下大势,方才有了流传千古的《隆中对》之事进行套用。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种重教学技巧而轻文学素养培养之举,导致学生的作文出现“套路化”和“形式化”,很多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这种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思想自由、人格独立。
所以,让传统文化回归作文教学的确很有意义[1]。
一、胸中怀丘壑,格调自然高《弟子规》是古代圣人教育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的读物,对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都具有深刻意义。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表明它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作者不仅强调教育对于人的意义,同时还对教育儿童的原则、方式方法做了深刻的阐释[4]。
在语言节奏上,它三字一句,四句一组,隔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儿歌一样。
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一览了解各版本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一览了解各版本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869b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9.png)
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一览了解各版本的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材也不断发展和改革。
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在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几个主要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进行一览,了解它们的特点。
一、人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版本之一。
人教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广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通过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和形象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人教版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苏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直以来都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现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经典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同时,苏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各种写作题材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文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人生道理和价值观。
另外,苏教版教材在布置作业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创造力。
三、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内容广泛,既包括经典课文,又包括不同题材的读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通过在教材中融入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北师大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口语和书面表达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c979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7.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工作的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进行研究探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1. 语文课本内容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文学作品和古代诗词等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从而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诗经》、《楚辞》中选择一些蕴含着丰富意境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诗歌,让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2.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
通过讲解古代成语的典故或者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故事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渗透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3. 基础知识的传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代诗词的构成和韵律、古代成语的由来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传授,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播1. 传统文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诗词大会、古文观摩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传统文化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比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体验中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3. 文化传统节日在一些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节日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来渗透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19044e0b1c59eef8c7b467.png)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作者:王雪琴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2期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意。
此次全国范围内小学语文教材改版,再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2016年秋季,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面改版正式启动,各地陆续将原来使用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替换为新版部编教材。
到2019年,全国所有小学的所有年级,将全部使用部编版教材。
不久前,在教育部的教育今秋发布会上,相关人员对部编版教材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反映了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而从词义上看,语文一词本身就包含语言、文学、文化等内容。
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题中之意。
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凸显,甚至被长久地忽略了。
我们应该将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版作为一个契机,重拾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在此,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探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课文中。
例如,教材中的古诗词、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都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
二是体现在教材的部分模块设置中。
例如,“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楹联、谚语、古文、成语等。
三是体现在教材的封面和插图中。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小学一年级上下册和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的封面、插图多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且多采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
例如,一年级上册封面中的风筝,二年级上册封面中的哪吒闹海、皮影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直接素材,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403f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e.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准则、审美情趣和人生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文化内容的零散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等,亟需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调查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方法,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旨在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关键阶段,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和国家观,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对比研究了解各年级教材的特点与难度
![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对比研究了解各年级教材的特点与难度](https://img.taocdn.com/s3/m/8f9f35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1.png)
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对比研究了解各年级教材的特点与难度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难度,合理选择适合年级的教材版本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材不同版本的特点与难度进行比较和研究。
一、人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为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择文本方面,注重引入经典文学作品,如《小兔乖乖》、《读书郎》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文的力量。
此外,教材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难度上适中,能够满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材篇章布局合理,内容设置多样,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如识字、阅读、写作、积累等。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通过课文、练习、作业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
教材材料广泛丰富,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语文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内涵。
教材还设置了不少与当下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难度上稍显偏难,对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教材中的课文经过精心挑选,既有经典文学作品,如《聪明的一休》、《龙的传人》等,也有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如《走向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周扬青》等。
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三、苏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材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呈现,内容选材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74e0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e.png)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的学习也能促进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人文素养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使他们更加懂得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不断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全面发展、文化视野、人文素养、语文修养、重要角色、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瑰宝。
1. 引言1.1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文明成果,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具有传统美德的新时代人才。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对民族的热爱和自信心。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攀蓬◎学渤串遮德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从语文课程的目标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关于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有如下表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而人文素养又包含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教材◇王宁风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上述内容指出了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案不可缺少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案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环节.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始,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综观国内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几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都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努力.本研究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这三个版本教材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做了怎样的努力,各自有哪些特点,也力图为今后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和改进提供参照.从内容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源远流长.哪些内容适合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所接受和吸收,这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根据语文课程性质,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如,崔峦老师就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汉语言文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名人故事,风景名胜,节日民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1]]从呈现方式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教材时也要体现便教易学的特点,巧妙渗透到教科书的各部分之中,让学生随着语文学习的进展而不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具体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通过专题,识字课,课文, 单元练习,综合性学习等形式得以体现.一,专题目前国内几套主流教材大都按照专题来组织单元,小学语定37所有教材内容,各项语文活动都围绕专题编排.人教版教材就是按照主题组元,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除了一年级上册以拼音,识字为主,从一下至六上,每册安排了8个主题单元,六下是6个单元,总共86个单元,其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多达18个,占整套教材的20.9%.如,设计了”热爱祖国”“爱祖国,爱家乡”“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国的世界遗产”“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月是故乡明”“遨游汉字王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语言的艺术”“中国的古典名着之旅”“祖国在我心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民风民俗”等单元.这些教案单元从不同的方面(如,风光名胜,神话传说,汉字文化,古典名着,古今诗歌,民风民俗,历史名人等),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专题”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例,该专题安排了一组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有诗人受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启发而作的古诗《乞巧》《嫦娥》,有讲述古人凭借智慧惩治巫婆和官绅,为民除害的课文《西门豹》,有描写古代先民们探索天地万物起源和世界奥秘而创造的瑰丽神话《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北师大版教材同样也是采取”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册安排了l2一l6个专题不等,每个专题一般安排2…3篇课文,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上册总计共132个专题,其中论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有5个: 一年级安排主题单元”元宵节”(包括课文《元宵节》《看花灯》),二年级安排开放-0.元”汉字”(包含课文《汉字》).三年级安排了主题-0.元”过年”(包含课文《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冰灯》),五年级安排了主题单元”龙”(包含课文《龙的传人》《大人们都这样说》《叶公好龙》),六年级安排主题单元”岁寒三友”(包含课文《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其传统文化的专题在数量上不算多,在内容上也相对集中于民风民俗和文学艺术方面.苏教版教材虽然也是按照一定的主题来组织单元,但单元主题不明确,相对松散,故不参与此统计.二,识字课人教版教材低年级单编识字课.识字课很重视吸收中华传统教育的精华,其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六书”,特别是象形,形声,会意等构字规律,编写识字教材,指导学童识字.(1)象形:”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38.I-学谣定(2)会意:”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3)形声:”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2.采用传统的韵语形式,如,三字经,对子歌,词语串,童谣,儿歌,谜语,谚语,歇后语,编进贴近时代,贴近儿童的内容,指导识字.如,以对子歌形式出现的识字课:“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3.利用古诗识字.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共编排了《一去二三里》《画》《静夜思》《舂晓》《林居》《所见》《小池》《赠刘景文》《111行》《回乡偶书》《赠汪伦》11首内容浅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二册识字课共计24课,其中有18课是用古诗,三字经,对子歌,词语串,童谣,儿歌,谜语,谚语,歇后语的形式来呈现的.这种识字编排方式,一改单纯识字枯燥乏味的弊端,让小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书中学习生字,同时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苏教版低年级的识字课共计3O课,大部分都采用“词串”的形式来呈现.如,一年级上册”识字2”的内容由十二个词语组成:“太阳闹钟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用餐上学升旗做操”这种”词串”虽然注意到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注意到了词语的画面感,但总的来说是一种词语的组合,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苏教版识字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借鉴较少,3o篇识字课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主要有两处:一是利用古诗“一去二三里”识字,二是利用会意识字:”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北师大版教材低年级《丁丁冬冬学识字》同样也是大都采取词语识字的方法,即,将词语进行归类学习.当然,也有部分识字课注意到利用形声等构字法来识字,如,二下第三课《丁丁冬冬学识字》:肖消消灭削削皮霄云霄宵元宵捎捎带梢树梢稍稍微峭陡峭但总的方面北师大版教材没能充分体现传统蒙学经验对现代识字教案的借鉴意义.三,课文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一方面,有许多课文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如,古代诗词,古代寓言,古典名着,神话传说.另一方面,许多课文的内容负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介绍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等文化成就的,介绍名人故事,风景名胜的,介绍各民族民风民俗的.读了这些课文,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热爱中华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定会油然而生.教材批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以三上为例,有流传千古的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有蕴含传统文化又体现童趣的《风筝》,有体现古代智慧,启迪思想的故事《找骆驼》《矛与盾的集合》。
选读课文里也安排了《神笔马良》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智慧的故事.苏教版教材的编者在让古诗进入课本时,较多地采用”文包诗”的方式,如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就是在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扩写而成.类似的文章还包括《英英学古诗》《登鹳雀楼》《母亲的恩情》《但愿人长久》《黄鹤楼送别》等.我们可以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粗略地分为”古诗词”“古代文学作品”“历史名人故事…’历史文化交流”“古代神话传说”和”成语故事”六大类,下表是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巾的课文对于人教版教材而言,可以说每册都选编了一大在体现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数据.,,~\版本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工程\\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全套教材课文总数363课289课389课27课7.4%21课7.3%17课4.4%古诗词共计49首共计34首共计26首12课3.3%6课2.1%11课2.8%古代文学作品共计16篇共计7篇共计15篇历史名人故事11课3.o%21课7.3%14课3.6%历史文化交流19课5.2%5课1.7%3课o.8%古代神话传说3课o.8%3课1.O%3课o.8%OO2课o.7%3课o.8%成语故事O共计4篇共计3篇与传统文化相关72课19.8%58课2O.1%51课13.1%的课文总数注:课文统计时,以”课”作为统计单位.有时候一课中包含几篇作品,如,”古诗两首”“寓言两则”等.凡此情况,另以”篇”标明.三个版本教材的统计标准相同.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教版课标教材全12册教材的363篇文章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多达72篇,占19.8%。
苏教版比人教版略高,占2O.1%。
北师大版则占13.1%.在古诗词,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交流部分,人教版的百分比均高于苏教版和-{匕师大版教材。
在历史名人故事和古代神话传说部分,苏教版教材则占有较高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文学作品方面,三个版本教材体现了不同的特征.人教版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共计16篇,北师大版教材共计15篇,苏教版共计7篇,具体分布如下表.类别版本数量篇目《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扁鹊治人教版5篇病》《纪昌学射》《惊弓之鸟》苏教版3篇《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学棋》寓言《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刻舟求北师11篇剑》《郑人买履》《东施效颦》《楚王大版好细腰》《矛与盾》《鹬蚌相争》《田忌赛马》《惊弓之乌》《南辕北辙》孽语39童材研究续表类别版本数量篇目《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伯牙绝弦》(选自《列子》)人教版4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X帚X《关尹子教射》(选自《列子?说符》苏教版无北师2篇《活见鬼》(作者为明代冯梦龙)大版《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人教版7篇《”风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古典《景PEl冈》(选自《水浒传》)文学《将相和》(改编自《史记》)《晏子使楚》(改编自《晏子春秋》)名着《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水浒传》)苏教版4篇《三借芭蕉扇》(选自《西游记》)《哪吒闹海》(选自《封神演义》)北师2篇《和氏献璧》(改编自《韩非子》)大版《晏子使楚》(改编自《晏子春秋》)可见,在古代文学作品方面,人教版教材从中高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安排了4篇简短的文言文,以培养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体现了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其次,古典文学名着也较多地进入了教材, 数量明显多于其他两个版本,增加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古典文化含量.北师大版教材的古代文学作品主要以寓言为主,文言文和古典文学名着占的比重较小. 苏教版教材则主要包括古典文学名着和寓言两部分内容.四,单元练习三个版本教材该部分的名称不一样,人教版教材称”语文园地”(低中年级)和”回顾?拓展”(高年级),北师大版教材称”语文天地”,苏教版教材则称“单元练习”.该部分相当于过去的单元复习,如今赋予它一些新的功能,编进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人教版教材低中年级的”语文园地”和高年级的“回顾?拓展”都设有”日积月累”这一栏目.在该栏40小拳语定目中,有计划地编进了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名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等,这些内容活泼,新颖,学生在熟读成诵中,不但能积累语言,积淀文化,还能体味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以及它的丰富多彩.“趣味语文”栏目贯穿中高年级,该栏目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教材在”趣味语文”栏目中安排了绕口令”花鸭和彩霞”,猜字谜,看图说成语,说”言”,有趣的对联,苏东坡写诗,说”信”,巧联巧对,推敲的来历,改变《出塞》的标点符号,妙答”一”字诗,鲁迅对对联,有趣的标点,巧问巧答等内容,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语故事”栏目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闻鸡起舞,刻舟求剑,买椟还珠,画龙点睛,胸有成竹,杏林春满,手不释卷,鹏程万里,水滴石穿,大公无私,程门立雪,入木三分,竭泽而渔,响遏行云,邯郸学步,舍本逐末……这些成语故事的安排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让学生在读故事的同时,了解成语的出处,获得一些历史的,文化的知识,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三个栏目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评价.在针对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对15个国家级实验区和非国家级实验区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师们的问卷调查中,教师们对”日积月累”“成语故事”“趣味语文”三个栏目的满意率分别为92.1%, 75.3%和69.8%.尤其”日积月累”的满意率高居各栏目之首.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练习”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传统文化内容.首先是中年级的”读读背背”栏目.该栏目主要安排两项内容:一是成语,将成语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写成语歌,让学生记诵,成为”语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