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 副本
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
例如: 例如:如右图因为 a∥b, ∥ 两直线平行, 所以 ∠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又 ∠3 = ___(对顶角相等 所以∠ 所以∠ 2 = ∠3.
1 3 2 a b
平行线的性质2 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同旁内角互补.
比一比
判定” 性质”有什么不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 设计意图: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 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 同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同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已知 判定 得到
5.3.1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说 课 环 节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五、教学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对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在平行线的判定基础之上的教学,通过平行线的学习,可以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平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奠定基础,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因此,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非常重要。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学习的经验,并对平行线的判定知识进行了学习,已具备了探究平行线性质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但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方面还存在不足,应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技能目标: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证明,培养学生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数学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思考习惯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及综合应用。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合作交流的方法,范例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学法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演绎推理,最后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用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粉笔、黑板擦七、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带领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提出问题(即将已知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深学生对平行线判定的印象,为平行线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三节。
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命题等,其中平行线的性质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在接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讲述平行线的性质,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采用直观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
三、学法指导通过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四、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复习提问: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学生思考、回答.意图是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1、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 1、l 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 3与l 1、l 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角∠1 ∠2 ∠3 ∠4 度数角∠5 ∠6 ∠7 ∠8 度数作业设计课堂小结 复习引入 进行新课 例题示范 巩固练习趣味练习 拓展思路学生画图、测量、填表.意图是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2、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2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5.3.1 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2一. 教材分析《5.3.1 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这些性质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几何图形和其他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础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和证明,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软件,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和证明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例子,如铁路、公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平行线的特点。
2.新课导入: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性质证明: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等软件,进行平行线性质的证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4.例题讲解: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内容:学案中的三个自学探究 方式:前后四人为一组,设定一名组长 要求: 核对答案 帮助纠错
小组研讨 解决疑惑 未知疑难 做好标记 明确收获 准备展示 (时间为5分钟)
设计的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也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三)师生互动 研讨交流
(突破难点:小组交流谈不同,采用类比方法突出区别)
教学关键:类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利用逆 向思维进行迁移。
四、学法、教法
教法: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学法:通过测量、观察、猜想、验证、总结出
平行线的性质。
五、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 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之前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判 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 难点就是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处理方法:
1、通过预习讨论你学会了什么? 2、谈对一些问题的想法 3、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4、老师对重点内容突出强调或提出学生没有想到
的问题
设计的目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解决小
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突出易错点、重点、考点, 师生互动突破难点
(四)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
六、教学过程
㈠、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体验探索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设计目的:
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有的放矢,激发兴趣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1
(二)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3,根据如图,请在括号中填写理由: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5。
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XXXXXXXXXXX5。
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简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分析能力偏差,思考问题不全面,动手及归纳总结能力存在明显不足,针对上述学情我选取探究、归纳、整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总结、描述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线的计算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2)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条性质教学难点: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四、教法和学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做中学",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用指导探究法,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我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活动与学习,让他们自己发现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2、学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依不同水平、性别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互助合作.在例题的选择上由简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并以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的形式进行导学互助、构建目标.这节课要求教师有充分应变准备,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能力,起好引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重在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索,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我校导学助建式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1.情景引入、预设目标利用学校地形图设计问题进行情景导入,引出新问题,为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做好铺垫,在地图中标出学校附近互相平行的两条路A,B与杨崔路相交,两条路均为学生上放学必经路段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对本课内容的探究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重点: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难点: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平行线性质的说课稿(共2篇)
第1篇:平行线性质的说课稿平行线性质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探索直线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的理论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区别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区分平行线判定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三、说学情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平面图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基础等相关知识,对于平行线的有了自己认知,虽然学生基础差,学生间差距较大,但可以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来激发求知欲望。
四、说教法、学法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取一张A4纸对折、展开,找出内错角,并猜测内错角是否相等?若将两个对角相折,内错角是否相等?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例导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设问:根据内错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位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通过对平行线判定的复习引入新课,一是巩固已有知识,促使学生知识思维的迁移;二是引导学生比较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2)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2)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能够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利用演绎法和归纳法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性质: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一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两根线段是否平行。
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平行线的定义,让学生复述并展示出来。
•通过给出几个示例,让学生观察线段的位置关系,引导他们尝试总结得出判定两条线段平行的条件。
•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给出的几组线段进行判断是否平行。
•分析并总结判断线段平行的方法和条件。
3. 练习和巩固•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于判断线段平行的条件,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
•点评学生的作业,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告知学生将学习平行线的性质(3)。
四、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且无论如何延长也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判定条件:1.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相交线段对顶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顶角相等。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是初中数学课程中关于平行线性质的学习,位于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第三节,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及判定方法之后,对平行线性质进行深入探究的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不仅是几何图形研究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几何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平行线的三个重要性质展开: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时,内错角相等。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互补。
此外,还会涉及这些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角度、证明线段平行等。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角度、证明线段平行等。
3. 能够通过观察、推理、证明等手段探究平行线性质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 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难点1. 平行线性质的推理证明过程。
2. 将平行线性质应用于解决复杂几何问题。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计划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我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启发:1. 创设情境:利用生活实例,如铁轨、扶手电梯等,让学生感知平行线的存在,激发学生探究平行线性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在学生观察实例的基础上,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平行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如何通过角度关系来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3. 引导探究:鼓励学生通过画图、测量、比较等手段,自主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5.3.1平行线的性质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数学组X号选手,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驾驭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2、经验思索、猜想、测量、验证等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发展推理实力与语言表达实力,领悟类比思想,积累数学活动阅历。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三点:一是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定位是探究并驾驭平行线的性质,驾驭基本的证明方法。
同时课标中指出: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究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实力。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平行线的概念,驾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会画平行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而这一性质又将为后面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相关学问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相识:七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会画平行线,并且也在上节课驾驭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这些为本节课奠定了学问基础,同时平行线的判定为本节课接着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奠定了思维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旧知同化新知的打算。
而且七年级学生学习爱好深厚,活泼开朗,有表现欲望,但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推理实力及语言表达实力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赐予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大胆表达。
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与应用。
由于学生的推理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及自主探究意识都比较弱,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二、教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殊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索,激励学生的创建性思维。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袁晓英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我说课的流程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
一.说教材: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
一方面,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对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是为今后学习平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数学思考:在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的全过程。
(3)问题解决: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4)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二、说学情:我将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两方面进行分析知识储备: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2.1平行线中,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第五章5.2.2平行线的判定中,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新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尊敬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平行线的性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也是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素材。
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这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他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探究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区别。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引导启发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讲解中,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学法: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使学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复习提问,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面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时,画出一条直线c与两条平行线a、b相交。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教学手段运用及目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 线的性质和应用实例,使 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实物模型演示
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平行线 的形成和性质,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练习与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及时反馈, 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 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 果。
创新点及特色体现
跨学科融合
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化学等其他 学科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目录
• 教学内容与目标 • 学情分析与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评价策略及反馈机制 • 板书设计与课件制作 • 总结反思与改进方向
01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概述
平行线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包括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间的距离 等。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在几何证明、计算、作图等方面的应 用。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角 度关系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能够准确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 够灵活运用角度关系判定两直线
是否平行。
了解平行线性质在几何证明、计 算、作图等方面的应用,能够解
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
识和实践能力。
02
学情分析与教学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角等基 础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正在 逐步发展,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 操作来加深理解。
学生初步接触平行线的概念,对平行 线的性质和应用还不太熟悉。
【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八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课标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讲解下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而自主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
在教学活动中,新课标要求应该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注重对平行线性质推导和探索本身的理解,而不是追求探索的数量和技巧。
二、说教材《平行线的性质》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第5小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进行验证,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在这一性质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外两个性质。
三、说学情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探索活动也有很高的激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也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非常难学。
四、说教学目标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由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1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优质教案(第一份)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平行线的性质。
2.内容解析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
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的基础。
图形的性质是研究图形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和图形的判定是几何中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
教科书由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
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性质1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出的(在九年级“圆”一章中再用反证法证明),在性质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得到性质2和性质3。
这一过程体现了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推理,体现了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
因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到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平行线性质的内容,并会运用性质进行简单推理。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操作确认获得性质1,再借助已有相关知识,通过推理得到另外两条性质。
知道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异同,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获得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于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所以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类比研究平行线的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
对于作为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内容——性质2和性质3的得出,学生可以做到“说理”,但把推理过程从逻辑上叙述清楚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进行模仿。
5.3.1平行的性质课时说课
dc
3a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5 4相等。
6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87
b
设计理念:让学生亲手操作验证猜想,并把各自的猜想在小组间进 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线性质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合作交流,解决
以上三个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1,使学生感受到学习 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 BCD+ D=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4、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前后两条路 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是142゜, 第二次 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
╯C B╭
5、 如图是一梯形机器零件模型,下底两角残 缺了.现只知上底两角度数为115 ゜和100゜. 工人师傅不用测量就知道下底两角度数,你 知道吗?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根据学生的层次,采用分层完成. A组同学:完成第25页练习,第1、2题 B组同学:完成第25页练习,第3、4题 C组同学:一道探索题:如图,已知直线a∥b,c∥d, ∠1=115°,猜想∠2与∠3,∠3与∠4之间的数量 关系,并求∠2、∠3、∠4的度数,验证你的猜想.
设计理念:分层布置作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设计理念: 这时教师让学生画出图形,后放开让学生观察、讨论, 启发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或剪一组同位角中的一个,把它 贴到另一个上面,观察两个角是否重合;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 利用其它方法进行探索.
学生亲手操作寻求数学结论,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也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A
又∵ ∠4+ ∠2 =180 ゜邻( 补角定义) C ∴∠1+ ∠4 =18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梅河口市牛心顶学校数学组:王启财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5.3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2.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流程分五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实验猜想;归纳性质说理证明;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问题:已知公路c分别与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两辆汽车在公路a,b上同向行驶拐弯后上公路c又同向行驶。
(1) 如果公路c与公路a的交角为700那么公路c与公路b的交角是多少度呢?
(2)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导入,引出新问题,为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做好铺垫,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应用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实验猜想
问题1:作出两条平行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标出所得的8个角,你能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吗?如果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首先独立完成问题1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按要求正确画图并准确标记直线和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分别进行讨论,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图,度量角度等简单易行的操作调动所有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爱学。
问题2: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得到的结论相同吗?
学生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1)用量角器进行度量;(2)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能弥补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全面和深入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认知过程.
问题3:试将你发现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设计意图: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 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归纳性质说理证明
1.平行线的性质
2.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设计意图:在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归纳并板演平行线的性质,规范文字语言.
6. 2.试一试用符号语言表达上述三个性质.
7.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补充,并出示准确形式.
8.如图性质 1.∵a∥b(已
知),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a∥b,(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a∥b(已知),
∴∠5+∠6=18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
问题4.你能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说出性质2、3成立的道理吗?
例如:如图,
∵ a∥b,
∴∠1=∠2.()
又∵∠3= ,(对顶角相等)
∴∠2=∠3.
类似的,对于性质3请写出推理过程.
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填空.此处将由性质1推导性质2的过程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师关注学生独立书写性质3的推理过程中能否做到知识的合理迁移,书写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由模仿到独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判定与性质最大的区别在于条件和结论互逆,即从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判定和性质,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防止在应用时发生混淆.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好铺垫.
〈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老师适度点拨,并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板书规范的说理过程。
设计意图:应用平行线的性质3来解决问题,巩固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 如图,直线a∥b,∠1=54o,那么∠2、∠3、∠4各多少度?
2.如图2,填空:①∵ ED∥AC(已知)
∴∠1=∠C( )
②∵ AB∥DF(已知)
∴∠3=∠( )
③∵ AC∥ED(已知)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如图3,∠1+∠2=180o,∠3=108o,求∠4的度数.
设计意图:第1题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计算巩固概念;第2题从不同角度应用性质,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第3题先判定平行再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辨析判定和性质,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单一知识到几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在各个环节的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说明,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