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4.2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收集上来之后,首先应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符合分析的需要。
数据整理是统计分析之前的必要步骤,通过加工整理可以简化数据,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数据,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和所适用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数值型数据则主要是做分组整理。
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用图形将其显示出来,以便对数据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和图示分类数据本身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分类,因此,在整理时我们除了列出所分的类别外,还要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比率,同时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显示,以便对数据及其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分类数据的整理分类数据的整理通常要计算下面的一些指标。
(1)频数与频数分布。
频数也称次数,它是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
我们把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全部列出来就是频数分布或称次数分布。
将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
例如,为研究广告市场的状况,一家广告公司在某城市随机抽取200人就广告问题做了邮寄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您比较关心下列哪一类广告?”1.商品广告;2.服务广告;3.金融广告;4.房地产广告;5.招生招聘广告;6.其他广告。
这里的变量就是“广告类型”,不同类型的广告就是变量值。
调查数据经整理分类后形成表的频数分布表。
很显然,如果我们不做分类整理,观察200个人对不同广告的关注情况,既不便于理解,也不便于分析。
经分类整理后,可以大大简化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关注“商品广告”的人数最多,而关注“其他广告”的人数最少。
(2)比例。
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
假定总体数量N 被分成K 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数量分别为1N ,2N ,…,k N ,则比例定义为N N i /。
显然,各部分的比例之和等于1,即121=+++NNN N N N K K比例是将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值都变成同一个基数,也就是都以1为基数。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之次数分布
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 示例 )
Income Income
数据 (EXCELL)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系列1
1500
1000
500
0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41 45 49
Index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系列1
女生
1442
合计
4578
比重 68.5% 31.5% 100.0%
次数分布数列的分类
次数分布数列的分类:1)品质分布数列;2)变量分布数列
变量分布数列
变量数列
按变量分布形成的次数 分布,称为变量分布数 列。
连续型
离散型
等距 不等距 单项变量 组距
等距
不等距
次数分布数列的分类
次数分布数列的分类:1)品质分布数列;2)变量分布数列 变量分布数列
居民人均收入
1994年
1995年
400—500
20
10
500—600
30
20
600—700
40
40
700以上
10
30
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
适用范围:各单位标志值集中、变动范围不大 ?
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1)计算全距,即变量值的变动范围 2)确定组数计算组距 3)确定组限和组限的方法 4)计算频数、频率、编制变量数列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5
10
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3)确定组限和组限的方法
医院统计管理制度和流程范文
医院统计管理制度和流程范文医院统计管理制度和流程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的统计和管理工作,规范统计业务流程,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便于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个部门,包括门诊、住院、医技科室、行政部门等。
第二章统计管理的原则第三条统计工作必须依法、依规开展,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四条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原则,形成统计管理工作的集体合力。
第五条统计管理工作必须依托信息化技术,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效率。
第六条统计数据必须及时发布,向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收集第七条统计数据的收集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各部门必须按照规定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报表进行数据的收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第九条门诊部门必须按照就诊流水号和身份证号进行数据的收集,确保数据的个体化。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第十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必须由专门的统计人员负责,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必须依托信息化系统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第十二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必须及时完成,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第五章统计数据的发布和使用第十三条统计数据的发布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并在指定的平台上发布。
第十四条统计数据的发布必须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第十五条统计数据的使用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六章统计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第十六条统计管理的监督必须由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并定期对统计工作进行评估。
第十七条统计数据的监督和评估必须依据相关的统计标准和业务要求,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第十八条统计数据的监督和评估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可信性。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
拉 美
条形统计 图能清楚 地表示出 每个项目 的具体数 目。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 地 表示出各部 分在总体中 所占的百分 比。
折线统计 图能清楚 地反映事 物的变化 情况。
À
À Ã
/¼ Ó
直方图能 够显示数 据的分Hale Waihona Puke 情况。专题二 常见统计图
例3 要反映乌鲁木齐市区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C)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以上都不可以
达标检测
运动 20% 娱乐 40% 阅读
50 40 30 20 10 0
其他
阅读 运动 娱乐 其他 项目
À
À Ã
/¼ Ó
常见统计图:特点
条形统计图 60 50 40 30 20 10 0
洲 洲 美 勒 比 洲 欧 非 北 /加 亚
È Ð É Î Í ³ ¼ Æ Í ¼
Û Ï Õ ß Í ³ ¼ Æ Í ¼ 60 50 40 30 20 10 0
² Å Þ Ö ± À Ã ² Ç Þ Ö È ± Õ À Ç Ñ Þ Ö
4% 9%
Å Þ ² Ö Ç Ö ² Þ ±À à à À À /¼ Ó À Õ ± È Ç Ö Ñ Þ
² Ç Þ Ö
±
× Ç µ ø
Û Ï Õ ß Í ³ ¼ Æ Í ¼ 60 50 40 30 20 10 0
² Å Þ Ö ± À Ã Ç ² Þ Ö È ± Õ À Ç Ñ Þ Ö
À
À Ã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本章的重点: 是简单随机抽样与数据的整理、扇形统计图 的制作; 难点是理解样本的随机性; 关键是理解抽样的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 体的过程。
统计学第三版笔记
统计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导论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统计。
1、掌握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政治算数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威廉·佩蒂和约翰·格朗特2、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客观事物的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3、掌握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分析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4、了解统计研究的基本程序:统计目的→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服务5、了解统计具有的职能:信息职能、监督职能、咨询职能、辅助决策职能6、重点掌握统计学的基本范畴:①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②标志和标志表现③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统计指标六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④变异、变量与变量值。
统计学上把总体各单位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某一标志表现的差异称为变异。
变量按其值是否连续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7、问答:说明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质量指标还是数量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
而标志则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而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联系: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没有总体单位的标志值就不会总体的指标值。
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互换关系。
8.、质量指标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
统计指标分为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总量指标(数量指标)。
9.第二章统计设计1、掌握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
2、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搜集1、掌握数据的计量与分类。
计量尺度由低级向高级、由粗略到经济分为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分类: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2、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与形式。
种类①调查单位是否完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②登记时间是否连续: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间隔时间相当长)③组织方式不同: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生产统计管理规定范本
生产统计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产统计是指对单位内的生产活动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系统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以促进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统计工作。
第三条生产统计管理是指对生产统计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的管理活动。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四条生产统计工作由单位的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和领导。
第五条单位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生产统计工作,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总责。
第六条生产统计工作应当由专门的统计人员负责具体实施,统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七条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生产统计管理制度,明确统计工作的职责、流程和标准。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录入第八条统计数据的收集应当及时、准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统计数据的收集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定期向各生产部门、车间、班组等发送统计表格,由相关人员填写后上报;(二)利用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三)定期召开生产统计会议,由相关负责人现场报告。
第十条统计数据的录入应当规范、准确,输入错误率不得超过2%。
第十一条统计数据采集和录入应当进行双重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汇总第十二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应当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第十三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应当及时完成,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第十四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应当参考相关的统计指标和分类,将数据进行合理的归类和汇总。
第十五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应当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五章统计报告和分析第十六条统计报告应当按照单位的规定格式和时间进行编制和提交。
第十七条统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统计数据的基本情况和变动趋势;(二)异常情况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三)相关政策和措施对生产统计工作的影响。
第十八条统计报告应当及时向上级单位和相关部门汇报,确保统计数据的传递和利用。
项目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项目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在项目管理中,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来评估项目的进展和成功程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整理和显示项目统计数据,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项目进展,并采取正确的决策。
收集数据第一步是收集项目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各种项目指标,例如进度、成本、质量和风险等。
可以通过各种工具来收集这些数据,包括口头报告、文件和软件工具等。
数据的收集需要遵循标准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整理数据在收集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分析和使用。
以下是一些整理数据的方法:1. 数据分类在整理数据之前,需要确定数据的类别。
数据分类可以基于各种指标,例如时间、地区、部门和项目阶段等。
将数据分类可以使得数据更有意义,可以快速地了解项目的发展趋势。
2. 数据清洗当数据被收集时,通常存在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数据。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前,需要先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
数据清洗可以通过删除不必要的数据,或通过手动矫正错误的数据进行实现。
3. 数据分割根据项目的需求,可以把数据分解成更小的部分。
分割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将一整天的数据分割成小时或半小时。
4. 数据转换在整理数据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例如,可以将每个数据所代表的意义转换为更加直观的图表和报告,以便更快速地理解。
显示数据当数据被整理好后,需要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示数据。
以下是一些用于显示数据的常用方法:1. 图表图表是数据显示的一种常规方式,用于可视化数据。
可以使用多种图表(例如柱状图、饼状图和折线图)的形式来显示数据。
图表可以用于分析数据趋势和关系,以及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
2. 报告报告是另一种用于显示数据的方式。
报告可以包括文字、图表和表格等元素,以便项目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数据。
报告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概括数据,并展示有关项目的情况。
3. 数据库数据库是另一个能够处理数据的工具。
数据库可以存储大量数据,并提供用户交互式查询的功能。
第四章 统计整理 《应用统计学——以Excel为分析工具》PPT课件
• (2)递减排序:可表示为: x(1)>x(2)>…>x(n)。
• 无论是定性数据还是定量数据,其排序均 可借助EXCEL完成。下面通过实例说明 EXCEL2007中进行数据排序的操作。
• 编制好的统计台账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 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
• 以上五个方面是相互衔接的,其中,统计分组是统 计整理的基础,统计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统计表和统计图是统计整理结果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预处理
• 统 计 调 查 资 料 的 预 处 理 (Statistical data pretreatment) 是 数 据 分 组 整 理 的 先 前 步 骤 ,内容包括调查数据的审核与插补、筛选 (第三章已经介绍)、排序、分类汇总等 过程
一、统计分组的含义
•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要 求,按照统计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成性质 不同的若干个部分或组别,使组和组之间 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组内具有同质性。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 1、区分事物的性质 • 如企业按照经济性质分组,分为国有经济、集体
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 澳台经济。 • 2、研究事物内部结构 • 如将国民生产总值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计算出各 个产业所占比重,以便研究内部结构是否合理。 • 3、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 • 在统计分作的基础上,研究现象和现象之间的相 互依存关系。如施肥量和亩产量之间的关系;商 业企业规模和商品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等。
三、统计调查资料的分类汇总
• 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有时需要对某些 字段按条件进行汇总,称为数据的分类汇 总。如果只是针对一个字段进行分类汇总 ,称为单字段分类汇总;如果同时对两个 及两个以上字段进行分类汇总称为多字段 分类汇总。
学校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统计工作的开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学校统计工作是指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的工作。
第三条学校统计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合法、准确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统计工作由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具体工作由统计部门负责实施。
第五条同时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统计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六条学校统计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保护个人信息的秘密和数据安全。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第七条学校统计工作的数据收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校园设施设备信息等。
第八条学校各部门应当按照统计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的统计数据。
第九条统计数据的采集要求实证可信,应当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不得歪曲或篡改数据。
第十条学校统计部门要建立健全数据收集的制度和流程,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第十一条学校统计部门应当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编制成报表。
第十二条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要科学严谨,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统计数据的分析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供对学校发展的有益建议和决策支持。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报告第十四条学校统计部门应当定期向学校领导和其他相关部门报告统计数据情况。
第十五条统计报告应当准确清晰,内容全面,突出重点,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统计报告的发布要遵循学校内部的信息发布程序,确保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第十七条学校统计部门要根据需要提供非常规统计数据的定制报告,满足各部门的特殊需求。
第五章统计数据的保密和安全第十八条学校统计部门要严格遵守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保护学生和教职工的个人隐私。
第十九条学校统计部门要加强数据的技术安全防范措施,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第二十条学校统计部门要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第二十一条对于统计数据的使用和共享,应当遵守相应的规定和流程,未经授权不得随意传播。
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全章教案( 第1套)新人教版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1)教学目标:了解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教学重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问题: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问国际奥委会是如何决定的?(根据投票结果,中国北京得票最多。
)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在学校课程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二.新课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统计调查。
以“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为例来说明。
1.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调查中所提问题的设计、问题答案的设计、以及提问顺序的设计。
学生每人设计一份问卷。
利用调查问卷,可以收集到全班同学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
分发设计好的问卷,并指导学生填写,收齐。
2.整理数据。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往往需要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中的规律,统记中常采用表格来整理数据。
表格通常有行和列组成。
表格上方一般有表头。
请两名同学整理。
(上黑板,一名念,一名记。
)在上表中,采用划记法记录数据。
一起完成上表。
三.描述数据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引导学生读图(一)、(二),并说出全班同学喜爱六种动物的情况(学生描述,教师指正。
)四.小结在上面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
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五.练习:P154/1(点评、协助学生完成)六.作业:P155/1。
4.1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2)学习与导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3、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智能目标: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统计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据说理的能力。
统计数据的规章制度
统计数据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利用,保障国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国家统计机构及其所属各级机构、各部门和单位在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利用过程中。
第三条统计数据是国家统计机构通过调查、测算等方式获取的有关社会经济活动和情况的数量表现,包括经济统计数据、社会统计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等。
第四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利用应当依据宪法和法律,遵守统计学和信息学原理,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第五条国家统计机构应当承担统计数据的主体责任,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统计数据的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及时。
第六条地方各级统计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和单位应当协助国家统计机构开展统计数据的工作,共同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第七条统计数据的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查询和利用方式,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八条统计数据的利用应当合法合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统计机构应当加强技术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第十条统计数据的保护应当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维护数据所有者的权益和利益。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第十一条统计数据的收集应当依据调查、测算等科学方法,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十二条国家统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全国统一的统计调查工作,确保数据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统计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国家统计机构组织开展地方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第十四条统计调查的对象应当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依规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第十五条统计调查的内容应当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不断完善和丰富数据的种类和内容。
第十六条统计机构在数据调查过程中应当依法保护数据对象的合法权益和隐私,保障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医院统计数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提高医院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各部门、各科室及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院统计数据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统计:严格遵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确保统计数据合法、合规。
(二)客观真实: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医院实际情况,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
(三)统一规范: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确保统计数据口径一致、可比性高。
(四)分级负责:明确统计工作职责,实行分级管理,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第二章统计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统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统计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统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统计科,负责具体实施统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制定医院统计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统计调查;(二)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口径;(三)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医院统计数据;(四)开展统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五)对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本科室的统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按照统计指标体系和要求,收集、整理本部门、本科室的统计数据;(二)及时、准确地向上级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三)配合统计科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发布等工作;(四)对本部门、本科室的统计工作进行自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七条医院统计数据的收集应采用以下方法:(一)全面调查:对医院内部各部门、各科室进行全面统计调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二)重点调查:针对医院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专项统计调查;(三)抽样调查:根据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获取统计数据。
第八条医院统计数据的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分类整理:按照统计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二)规范化整理: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口径一致;(三)准确性整理: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三维立体图展示多维数据空间结构
三维立体图原理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三维空间中呈现数据,提供更丰富的 视觉信息。
多维数据空间结构展示
三维立体图可用于展示多维数据的空间结构,帮助用户理解数据之 间的复杂关系。
案例分析
如科学研究中的三维散点图、三维曲面图等,可直观展示实验数据 的分布情况和趋势。
交互式图表提升用户体验
相关性分析及应用场景
Pearson相关系数
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适用于连续变量。
Kendall秩相关系数
也是一种等级相关系数,适用于判断两个变量变化趋势 的一致性。
ABCD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单调关系,适用于等级数据或非线 性关系。
应用场景
在金融、经济、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如股票价格预测 、疾病与基因关联分析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
GIS技术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 采集、存储、管理、分析 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 系统。
数据可视化应用
GIS可将地理数据与统计数 据相结合,通过地图、图 表等形式展示数据的空间 分布和变化趋势。
案例分析
如疫情地图,通过GIS技术 展示疫情在全球或某个地 区的传播情况和统计数据。
图表中的文字、标签、图例等应清晰可读 ,字体大小和颜色应与背景形成对比,方 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常用图表制作技巧
数据排序
在制作柱状图和折线图时,可对数据进行排序,以便更好地展示数据 的分布和趋势。
数据分组
对于大量数据,可进行分组处理,以减少图表的复杂度,提高可读性。
使用颜色
可使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数据系列或类别,但应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对 比度,避免过多的颜色和过于鲜艳的颜色。
综合统计管理制度(4篇)
综合统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统计工作的规范进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统计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执行统计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统计部门和人员应当依法履行统计职责,确保统计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二章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四条统计工作应当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歪曲、隐瞒、篡改统计数据。
第五条统计数据应当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搜集、处理、发布和使用,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六条统计部门和人员应当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三章统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第七条统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统一的统计数据管理系统,明确统计工作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第八条统计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统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统计工作的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搜集和录入第十条统计数据的搜集应当依法进行,并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统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统计调查方法和程序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录入。
第十二条统计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数据录入模板和数据库,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比较性。
第五章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第十三条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当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确保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可靠。
第十四条统计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标准,保障数据处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十五条统计部门应当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意义。
第六章统计数据的发布和使用第十六条统计数据的发布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第十七条统计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数据发布机制和渠道,确保数据的广泛传播和使用。
第十八条统计数据的使用应当依法进行,不得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第七章统计部门的监督和责任追究第十九条统计部门和人员应当接受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时处理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统计部门规章制度包括
统计部门规章制度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统计部门的工作行为,维护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统计部门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从事统计工作的机构,具有开展统计活动的资格。
第三条统计部门的任务是根据国家规定,负责开展统计调查、统计监测和统计分析等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统计信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第四条统计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管理等事项,依据本规章制度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
第二章统计部门的组织机构第五条统计部门的组织机构由部门领导、各部门和各科室组成。
第六条统计部门的部门领导主要负责统计部门的工作领导和决策,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统计监测和统计分析等具体工作,做好各项统计任务的实施,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八条各科室负责具体的统计工作,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情况并提出建议。
第九条统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条统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第十一条统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统计信息收集系统,确保统计数据的来源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完整。
第十二条统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机制,及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报告并向上级部门提供。
第十三条统计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国家统计评价和调查活动,提供必要的统计信息和数据支持。
第十四条统计部门应当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保密和公开第十五条统计部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障统计数据的保密性,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十六条统计部门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必要的统计信息,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高统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重点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东部 西部 北部
本章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第二节 统计数据分组 第三节 频数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显示
数据整理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联系性原则 3.简明性原则
数据整理的内容
编制 统计图表
审核
汇总
分组
数据整理的具体步骤
(1)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以确 保统计资料符合统计研究目的的要求, 资料准确无误。 (2)根据研究目和统计分析的需要,选择 整理的标志,并进行划类分组。
(3)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各项资料进行汇 总,得出反映各组和总体数量特征的 各种指标。 (4)统计资料的显示。即通过编制统计表 和绘制统计图,将整理出的资料简捷 明了、系统有序地显示出来。 (5)对统计数据分门别类地系统积累。
(2)计算检查 即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是否符 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检查各指标 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
3.历史资料的审核:在利用历史资料(或其
他间接资料)时,应审核资料的可靠程度、 指标含义、所属时间与空间范围、计算方 法和分组条件与规定的要求是否一致。一 般可以从调查资料的历史背景、调查者搜 集资料的目的以及资料来源等,来判断资 料的可靠程度,也可以从指标间的相互关 系以及指标的变动趋势来检查它的正确性。
?
本章教学时数
6学时
本章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本节重点:
数据整理的概念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本节难点: 数据的预处理
一、统计整理及其类型
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 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 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 据的工作过程。对已整理过的资料(包 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 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2.熟悉整理的原则和内容,并能进行预处理; 3.掌握分组的概念、特点和原则,能熟练进行分组,熟 悉分组的作用,了解分组的种类; 4.掌握频数分布的概念及其构成,熟悉频数分布的编制 方法; 5.掌握组限的表现形式及原则、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 6.掌握统计表的含义及其构成,熟悉统计表的编制,了 解频数分布的种类及常用的统计图的绘制;
统计整理的意义: 1、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 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 分析的基础。 2、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 段。
统计整理的类型: 1.定期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 2.专题性统计数据的整理 3.历史统计数据的整理
二、统计整理的原则和内容
六、统计分组的方法
(一)属性分组的方法
1.对事物进行属性分组,其组数的多少首先 取决于事物本身的特点。 2.对于有些事物构成比较复杂,组数可多可 少的情况,就需要考虑统计研究任务的具体 要求
(二)变量分组的方法
按数量标志分组,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首先,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 映事物质的差别。 其次,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宜的组距、 组限。
第二节 统计分组
本节重点: 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原则 统计分组的方法 本节难点: 统计分组的方法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 目的要求,按照某个重要标志(或几 个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不同性质 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二、统计分组的原则
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三、统计分组的作用
划分社会现象的不同类型 揭示社会现象的内部结构 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四、分组的类型
按分组作用或目的不同 类型分组
结构分组 分析分组Fra bibliotek四、分组的类型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 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并列分组
四、分组的类型
按分组标志性质
属性分组
变量分组
五、分组标志的选择
要符合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要选择最能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 要考虑到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
本章重点
1.分组的概念、特点和原则,分组的作用,
能熟练进行分组; 2.频数分布的概念及其构成; 3. 组限的表现形式及原则、组距和组中值的 计算; 4. 统计表的含义及其构成,统计表的编制方 法和原则;
本章难点
1.统计数据的预处理; 2.统计分组的方法; 3.频数分布的编制; 4.组限的表现形式、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
(二)资料审核后的订正
通过上述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项等 情况,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 则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1)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误,应及时代为更正, 并通知原报单位。 (2)对于可疑之数或无法代为更正的错误,应要 求原单位复查更正。
(3)如果所发现的差错在其他单位也可能发生 时,应将错误情况通报所有单位,以免发 生类似错误。 (4)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发还重新填报,并查 明发生错误的原因,若属于违法行为,则 应依法严肃处理。
1.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1)单项式分组:就是用一个变量值(标志 值)作为一组,形成单项式变量数列。单项 式分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变动范 围不大的场合。
(2)组距式分组:就是将变量依次划分为几 段区间,一段区间表现为“从……到……” 距离,把一段区间内的所有变量值归为一 组,形成组距式变量数列。区间的距离就 是组距。对于连续型变量或者变动范围较 大的离散型变量,适宜采用组距式分组。
三、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的审核 1.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就是看调查单位或填报 单位是否齐全;规定的项目是否都有答案, 应报资料的份数是否符合规定。 审核资料的及时性,是看填报单位是否按时 报送了有关资料。对不报、漏报或迟报的 现象都要及时查清。
2.审核资料的正确性: 审核资料的正确性,是检查所填报的资料是 否准确可靠。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两种: (1)逻辑检查 首先,从理论上或常识上检查资料是否有悖 常理、有无不切实际或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其次,是检查各项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