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免征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方法

合集下载

会计经验:免税税金账务处理

会计经验:免税税金账务处理

免税税金账务处理按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减免规定,减免增值税分为先征收后返回、即征即退、直接减免三种形式。

因此,其会计处理也有所不同。

一、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增值税各项优惠政策的含义1、直接免征:直接免征增值税,纳税人不必缴纳。

如销售残疾人专用品;2、直接减征:按应征税款的一定比例征收,目前除了对简易征税的旧货规定了减半征收外,多是采用降低税率或按简易办法征收的方式给予优惠,还没有按比例减征的规定;3、即征即退:指税务机关将应征的增值税征收入库后,即时退还,比如对软件企业的超3%税负的部分即征即退,退税机关为税务机关;4、先征后退:与即征即退差不多,只是退税的时间略有差异;5、先征后返:指税务机关正常将增值税征收入库,然后由财政机关按税收政策规定审核并返还企业所缴入库的增值税,返税机关为财政机关。

如对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

(一)先征收后返回、即征即退增值税的会计处理1.按指定用途返回的会计处理。

(1)用于新建项目。

实际收到返回的增值税税款时,直接转作国家资本金。

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国家投入资本(2)用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

收到返还的增值税税款时,视同国家专项拨款。

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xx专项拨款实际用于工程支出时,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在建工程-xx工程贷:银行存款等工程完工,报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对按规定予以核销的部分(不构成固定资产价值),作会计分录如下:借:专项应付款-xx专项拨款贷:在建工程对构成固定价值的部分,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3)用于归还长期借款。

经批准归还长期借款,即贷改投时,可转为国家资本金。

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国家投入资本借:长期借款贷:银行存款2.返还进口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会计处理。

国家根据需要,可以规定对进口的某些商品应计征的增值税采取即征即退的办法,退税额冲减采购成本,退税的直接受益者必须是以购进商品从事再加工的生产企业。

小规模免征增值税分录

小规模免征增值税分录

小规模免征增值税分录摘要:小规模纳税人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记录增值税相关事项,在符合免征增值税政策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免征增值税分录进行账务处理。

本文将介绍小规模纳税人的免征增值税分录及其核算方法。

1. 引言在中国,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通常需要缴纳增值税。

然而,根据相关税法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

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小规模纳税人需要记录增值税相关事项,并采用免征增值税分录对账务进行处理。

2. 免征增值税的条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相关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免征增值税的条件如下:- 年销售额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标准;- 从事免税项目或者免税行业的企业;- 不适用上归并、抵扣的增值税计税方法。

3. 免征增值税分录的核算免征增值税分录是小规模纳税人进行财务会计处理的一种方法,通过记录免征增值税相关科目和金额,确保账务核算的准确性。

以下是常见的免征增值税分录示例:3.1 免征增值税销售收入分录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不征收增值税的销售收入,可以按照以下分录进行核算:借:应收账款-免征增值税销售收入贷:免征增值税销售收入3.2 免征增值税进项税额分录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购买符合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商品或服务,可以按照以下分录进行核算:借:免征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3.3 免征增值税相关费用分录若小规模纳税人发生符合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其他费用,可以按照以下分录进行核算:借:相关费用贷:应付账款4. 小规模免征增值税分录的核算过程在进行小规模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小规模免征增值税分录的核算:4.1 确认销售额是否符合免征增值税标准根据国家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标准,确认企业年销售额是否超过免征增值税标准。

若超过标准,则不能使用免征增值税分录进行核算。

4.2 根据销售额和进项税额进行免征增值税分录核算根据销售额和进项税额,按照免征增值税分录的核算方法,记录相应的科目和金额。

1-与增值税优惠相关的会计处理

1-与增值税优惠相关的会计处理

涉税会计处理——增值税各项优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一)对于直接免征增值税的,销售免税货物时,不必计提销项税额,为生产免税货物而购进的原材料的进项税做转出处理,计入成本。

①、销售免税货物时: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②、按规定计算转出进项税时:借:主营业务成本(应分摊的进项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大同小异。

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的税款由税务机关退还;先征后返的税款由财政机关返还。

应于实际收到时: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三)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其他应收款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三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增值税优惠如何入账【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增值税优惠如何入账【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增值税优惠如何入账【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不但对一部分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新条例实施后又陆续出台了与增值税相关的优惠政策。

企业财务人员除需要掌握相关的税收政策外,还需明确与其相关的会计处理,否则会带来审计风险。

笔者对几种常见的会计处理进行梳理。

五种常见的增值税优惠增值税优惠主要有直接免征、直接减征、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

直接免征就是直接免征增值税,纳税人不必缴纳税款,如蔬菜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

直接减征一般有按应征税款的一定比例征收,例如销售旧货和物品征税的旧货规定了减半征收,还有按一定金额直接扣减,例如增值税纳税人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

即征即退是指税务机关将应征的增值税征收入库后,即时退还,比如对软件企业超3%税负的部分即征即退,退税机关为税务机关。

先征后退与即征即退差不多,只是退税的时间略有差异,主要是外贸企业出口一般采用先征后退。

先征后返指税务机关正常将增值税征收入库,然后由财政机关按税收政策规定审核并返还企业所缴入库的增值税,返税机关为财政机关。

如对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

税收返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的第二条第三款中明确规定:“除了税收返还之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它们体现了政策导向,但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因此不作为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处理。

”税收返还是指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

所以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属于政府补助,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而增值税直接免征、直接减征虽不作为政府补助,但属于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应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他”科目。

应交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

应交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

应交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1税控设备这张发票如果有认证,税金已进进项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设一个三级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金转到应纳税额减征额),价款则: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2、税控设备这张发票如果没有认证: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价税合计),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3、维护费: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以上是我个人的作法。

1、根据财税[2008]151号文件规定,用于直接抵减增值税税额的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价税合计金额)应在抵减当期作为财政性资金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2、财税[2012]15号文件未明确抵减增值税税额的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的专项用途,因此不得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3、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及技术维护费用可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摊销或扣除。

财务处理如下:1、购入专用设备、支付技术维护费用时借: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现金)2、抵减增值税税额时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贷: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3、购入的专用设备已申报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根据财税[2008]151号文件规定,用于直接抵减增值税税额的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价税合计金额)应在抵减当期作为财政性资金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2012年7月5日财会【2012】13号财务处理如下:1、购入专用设备时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现金)、应付账款2、抵减增值税税额时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贷:递延收益3、购入的专用设备按期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借:递延收益贷:管理费用购买税控专用设备的费用和技术维护费可全额抵减会计分录根据财税[2012]15号规定,自2011年12月1日起,增值税纳税人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注意,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支付的两项费用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增值税会计科目设置及核算方法详解

增值税会计科目设置及核算方法详解

增值税运⾏⼏年来,其核算的会计科⽬有所增加,核算⽅法不断完善。

为了便于税务⼲部及纳税⼈充分理解和运⽤,现将现⾏的增值税会计科⽬的设置及处理⽅法编撰如下: ⼀、增值税会计科⽬的设置 企业应在“应交税⾦”科⽬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增值税检查调整”、“未交增值税”三个明细科⽬。

⼆、各明细科⽬的核算内容 (⼀)“应交税⾦——应交增值税”科⽬核算内容 1.“应交税⾦——应交增值税”科⽬的借⽅发⽣额,反映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付的进项税额和当⽉实际已缴纳的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出⼝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发⽣额,反映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当⽉多交的增值税额、出⼝货物退税。

期末借⽅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尚未抵扣的增值税,可以抵顶以后各期的销项税额;期末贷⽅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增值税,⽉终应将尚未缴纳的增值税转⾄“应交税⾦——未交增值税”科⽬。

2.企业的“应交税⾦”科⽬所属“应交增值税”明细科⽬,可按上述规定设置有关的专栏进⾏明细核算,也可以将有关专栏的内容在“应交税⾦”科⽬下分别单独设置明细科⽬进⾏核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沿⽤三栏式帐户,在⽉份终了时,再将有关明细帐的余额结转“应交税⾦——应交增值税”科⽬。

“应交税⾦——应交增值税”明细科⽬可按规定设置九个专栏进⾏明细核算,如下所⽰: 借⽅: 合计记录:借⽅各栏数额 进项税额:记录购⼊货物及应税劳务⽽⽀付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已交税⾦:记录⽉终转出未交增值税额 转出未交增值税:记录⽉终转出未交增值税额 减免税款:记录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 出⼝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记录按免、抵退办法计算的出⼝货物的免抵增值税额 贷⽅: 合计:记录按免、抵退办法计算的出⼝货物的免抵增值税额 销项税额:记录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记录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正常损失,以及购进货物改变⽤途等其他原因不应从销项税额抵扣、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转出多交增值税:记录⽉终转出多交的增值税 出⼝退税:记录出⼝适⽤零税率的货物,凭出⼝报关单等向税务机关办退收到的税额 (1)“进项税额”的帐务处理 ①企业在国内采购货物,按照专⽤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按照专⽤发票上记载的应计⼊采购成本的⾦额,借记“材料采购”、“商品采购”、“原材料”、“制造费⽤”、“管理费⽤”、“经营费⽤”、“其他业务⽀出”等科⽬;按照应付或实际⽀付的⾦额,贷记“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银⾏存款”等科⽬。

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会计分录

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会计分录

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会计分录确认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符合免征条件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营业外收入
销售货物,收到货款
一般纳税人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售货物,未收货款
一般纳税人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举例】
K公司设立了分公司B,并拨付启动资金150万元。

到了年底,B分公司实现利润,按公司规定,B分公司以管理费的名义将利润80万元上交给了总公司K。

假设B分公司是独立核算的,这两笔资金款项的划拨的会计分录怎么做?【会计分录】
K公司划拨资金时:
借:内部往来—管理费(分公司)150万
贷:银行存款 150万
B分公司收到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150万
贷:内部往来—借款(总公司)150万
B分公司上交管理费:
借:内部往来—借款(总公司)80万
贷:银行存款80万
K公司收到管理费:
借:银行存款80万
贷:内部往来—管理费(分公司)80万。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事项会计账务处理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事项会计账务处理

10月需缴回留抵退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0000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100000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1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6.全额退税会计处理。《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商务部税 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1号)明确,继续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根据2021年 度修订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的应退税额为增值税发票上注明 的税额,但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用于进项税额抵扣的,则不得申报退税;已用于退税的,不得用于进项税额 抵扣。《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未对该事项会计处理作出明确规定,结合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从企业增值税管理 风险防范角度,笔者通过案例提出建议。
2.即征即退会计处理。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应先按税法规定全额缴纳增值税,然后再申请定额或 一定比率退还,是在增值税正常缴纳之后的退库,并不影响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链条的完整 性。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可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正常计算销项税额,购买方也可按规定抵扣。因此, 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购进业务、销售业务和缴纳税款的会计处理,与不享受税收优惠的纳税人的会计 处理完全一致,即购进业务取得合法扣税凭证时,按不含税价记入成本费用科目,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记入"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销售业务发生时,按含税价款记入"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借方,贷记"主 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y等科目;月末,企业应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计算 的本期应纳增值税额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y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与不享受税收优惠的纳税人的会计处理不 同点在于,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缴纳完税款后,按规定可以收到退回的增值税额,借记"银行存款"科 目。

增值税免税收入的会计处理有哪些方法

增值税免税收入的会计处理有哪些方法

增值税免税收⼊的会计处理有哪些⽅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57号)规定,⾃2014年10⽉1⽇起,对增值税⼩规模纳税⼈和营业税纳税⼈,⽉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

增值税免税收⼊的会计处理,实务中主要有两种⽅法。

⼀是价税分离记账法,⼆是价税合计记账法。

究竟采⽤哪种⽅法更合理?两种⽅法的分析诊断1.价税分离记账法政策依据:《财政部关于减免和返还流转税的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字〔1995〕6号,以下简称6号⽂件)第⼆条⼆款规定,对于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贷记“补贴收⼊”科⽬。

会计分析:纳税⼈销售免税项⽬,尽管不能开具增值税专⽤发票,但是开具给购买⽅的普通发票⾦额应该是销售额和销项税额的合计数。

如果不向购买⽅收取销项税额,纳税⼈的“补贴收⼊”从何⽽来?会计处理:销售免税项⽬时,借记“银⾏存款”等科⽬,贷记“主营业务收⼊”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直接减免时,按照销项税的⾦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贷记“补贴收⼊”科⽬。

税务诊断:增值税暂⾏条例第⼗条规定,⽤于免征增值税项⽬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同时,免税只是免征本环节的增值税。

⽽价税分离记账法,“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核算的减免税款是销项税额,不是本环节的增值税。

2.价税合计记账法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粮⾷购销企业开具粮⾷销售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明电〔1999〕10号,以下简称10号⽂件)第三条规定,国有粮⾷购销企业开具增值税专⽤发票时,应当⽐照⾮免税货物开具增值税专⽤发票,企业记账销售额为“价税合计”数。

会计分析:增值税免税的⽬的,不是让税于纳税⼈,⽽是让税于负税⼈,也就是说,企业应当以⽆税价格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服务)。

2007年1⽉26⽇天津市保税区国家税务局《关于防伪税控⼀机多票系统纳税⼈开具免税货物增值税普通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防伪税控⼀机多票系统纳税⼈暂以零税率开具免税货物的增值税普通发票。

会计经验:直接减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会计经验:直接减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直接减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一、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增值税各项优惠政策的含义1、直接免征:直接免征增值税,纳税人不必缴纳。

如销售残疾人专用品;
 2、直接减征:按应征税款的一定比例征收,目前除了对简易征税的旧货规定了减半征收外,多是采用降低税率或按简易办法征收的方式给予优惠,还没有按比例减征的规定;
 3、即征即退:指税务机关将应征的增值税征收入库后,即时退还,比如对软件企业的超3%税负的部分即征即退,退税机关为税务机关;
 4、先征后退:与即征即退差不多,只是退税的时间略有差异;
 5、先征后返:指税务机关正常将增值税征收入库,然后由财政机关按税收政策规定审核并返还企业所缴入库的增值税,返税机关为财政机关。

如对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

 二、会计处理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①对于直接减免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贷:补贴收入
 ②对于企业实际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借:银行存。

刍议增值税直接减免的会计处理

刍议增值税直接减免的会计处理

I . 购进 货物且进 项税额 符 台抵扣 条件 时 惜: 原材料 1 0 0 0 0 0 0 应交税 食— —应 交增值 税( 进项 税额 ) 10 0 0 7 0
贷: 银行 存款
2销售 塑料餐 具时 . 借 : 行存 款 锻
1 7 0 100 0
8 7 51 7 【l 【
会【 91 文件中 作出过 比较 明确 的规定 . 中对于增 值 1 56号 9 其 税的直接减 免 . 文件 规定过于简 略 . 相关教材 和研究 资料 在 中甚至 出现 谋解 .本 文将 主婴 对 于增傻 税直接 减免进 行分 .
析. 重点探 I 其会计处 理问题 寸


增值 税直接减 免的性质 、 结果
税[01¨1 文件规 定 , 膜 、 帆 、 肥等 农业 生产 资 2 ̄ 1 3号 农 农 化 料实行政 策性临刚 免征增值税 。
在财政 部财 会【 9 1 l 5 9 6咛文件 中规定 ; №实际收 到印 企、
对 于免税项 目虑计算 分摊的进 项税额 .普遍 认 为比较科 学
的 疗法是采用 销售额 比例法 .即厢免 税项 目的销 售额 占总 销 懈} 的 比例米 }算 分摊膻转 H 的进 项税 额 。由于蠼料 餐 i j l 【 1 {
响纳税 人当期的经营 成米 疑核 算的准 确性。
二、 增值 税直接减 免的会计 处理
贷: 主营业 j收入 }
700 0 5 0
应交 税金—— 应交增 值税 ( 项税额 ) 17 5 0 销 2 0
增值税 的优惠政 策包括退 还和减 免.返还 的形式 有H 口
征即遇 、 先征后退以及 先征税后 返还 ; 值税n 减免 优惠 主 增 勺 要 体现 为法定 减免 ( 直接减 免 ) 和政策性 临时 减 免 . 例如 财

关于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完整版)

关于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完整版)

14.缴纳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企业上缴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退回多缴的增值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15.转出多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为了分别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欠交增值税款和待抵扣增值税的情况,避免出现企业在以前月份有欠交增值税,以后月份有未抵扣增值税时,用以前月份欠交增值税抵扣以后月份未抵扣的增值税的现象,确保企业及时足额上交增值税,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月份终了从“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科目中转入的当月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同时,在“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转出未交增值税”和“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
4.购进免税农产品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按购入农业产品的买价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买价扣除按规定计算的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借记“材料采购”、“商品采购”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10.接受应税劳务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企业接受应税劳务,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加工、修理修配等货物成本的金额,借记“其他业务支出”、“制造费用”、“委托加工材料”、“加工商品”、“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6.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对于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等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应交增值税。

浅议增值税直接减免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

浅议增值税直接减免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
如下的规定 : 当 企 业或 个 人 将 购 进 货 用 作 免 税 项 目时 , 就必须要转出 已 用 作 抵 扣 的 进 项税 额 。 根 据 该 企 业 生 产 的产 品来 看 , 磷 化 肥 明显 是 暂 时
补 贴


免征增值税 , 所 以 上述 按 照规 定 , 其 已经 抵 扣 的 进 项税 额 就 要 转 出 。 该 企 业 的 购 进 项 目既 用 于 应税 项 目又 用 于 免 税项 目 ,这 是 一 种 相 对 比较 复 杂 的税 务 项 目。 针 对 这 种 税 务 项 目的 计 算 方法 比 较 多 , 目前 公 认 的最 科 学 严 谨 的 处 理 方 法 是 分 摊 计算 法 .即 根 据 各 种 免 税 项 目的 比例 分 摊 计 算 。在 这 个 例 子 中就 是 要 根 据 免 税 项 目的 销 售 额 占总 销 售 额 的 比例 来分摊计算 , 最终得出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在这个例子中 , 南于 磷 化 肥
增值税减免政策主要包涵两个方面内容 : 一个是增值税 的返还 , 主 要 通 过 先 征 税 后 返 还 的 方 式 来 减 免 企 业 的 税 务 额 ; 另一 个 是 增 值 税 的 减免 . 主 要 是 国家 通 过 政 策 的 临 时 性 减 免 来 实 现 的 。国家 这 两 方 面 的 内
税务 筹划
浅议增值税直接减免 的会 计核 算和纳税 申报
中国石 油 宁夏石 化公 司 张玉 兰 郭艳 红
摘要: 增值 税 直 接 减 免 是 增 值 税 优 惠政 策 中 的 一 种 体 现 , 但 是 文 件
贷: 银行存款 1 1 7 0 0 0 0
f 2 1 销 售 纯 磷 时 借: 银行存款 8 7 7 5 0 0 贷: 主 营 业务 收 人 7 5 0 0 0 0 纳税 人 应 交 税 额 一 销项 税 额 l 2 7 5 0 o

会计经验:免征增值税账务处理

会计经验:免征增值税账务处理

免征增值税账务处理
一、直接减免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一)纳税人全部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如果购进货物或劳务时已经明确要用于免税项目的生产或者销售,其购进货物和费用的进项税额应计入成本和费用,不用做进项税额转出。

3.如果其进项税额已做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则做进项转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相应成本和费用科目)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纳税人销售的货物部分免征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销售免税部份会计分录同上(一)1处理。

2.按照增值税条例规定,为生产免税货物而耗用的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也就是要将这部分进项税转出计入成本或费用。

但是在购进货物部分用于应税项目、部分用于免税项目的情况下,对于免税项目应转出的进项税额,按增值税条例规定,采用比例法,即用免税项目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来计算分摊应转
出的进项税额。

会计分录同(一)3处理。

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补贴收入减免增值税
年终,将补贴收入账户的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中去。

借:补贴收入
贷:本年利润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增值税直接免征怎么进行会计处理

增值税直接免征怎么进行会计处理

增值税直接免征怎么进⾏会计处理增值税是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货物的单位和个⼈缴纳的⼀种税收。

但根据关政策规定,有些经营业务是免征增值税的,像经营饲料、农膜、种⼦、化肥、农药、农机等。

对于经营这些在税收政策上属于直接免征增值税的业务,有些纳税⼈也计算增值税,本⽂拟依据现⾏政策和有关规定,结合会计实务考试的重点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对该问题进⾏分析。

案例分析:某公司购进⼀批农膜,增值税专⽤发票上注明农膜价款150万元,增值税税额19.5万元。

货款已经⽀付,农膜已验收⼊库。

当⽉该批农膜已全部销售,取得价款200万元。

1.该公司为⼀般纳税⼈时,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购进农膜时:借:库存商品15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9.5贷:银⾏存款169.5销售农膜时:借:银⾏存款200贷:主营业务收⼊176.99〔200÷(1+1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3.01〔200÷(1+13%)×13%〕结转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3.51(23.01-19.5)贷:营业外收⼊3.512.该公司为⼩规模纳税⼈企业时,会计处理为:购进农膜时:借:库存商品169.5贷:银⾏存款169.5销售农膜时:借:银⾏存款200贷:主营业务收⼊194.17〔200÷(1+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5.83〔200÷(1+3%)×3%〕结转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5.83贷:营业外收⼊5.83其实,上⾯的⼀般纳税⼈企业和⼩规模纳税⼈企业,对于直接免征增值税业务的会计处理都是错误的。

根据《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企业购⼊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直接⽤于⾮应税项⽬,或直接⽤于免税项⽬以及直接⽤于集体福利和个⼈消费的,其专⽤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计⼊购⼊货物及接受劳务的成本。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及核算原则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及核算原则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及核算原则在我国的税收制度中,增值税被广泛应用于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领域,对于国家税收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正确进行增值税的计税,我们需要了解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和核算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及核算原则的相关内容。

一、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在我国,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般计税方法、简易计税方法、差额计税方法。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一般计税方法一般计税方法是增值税的主要计税方法,适用于纳税人规模较大、销售额较高的企业。

该方法要求纳税人将销售额中的增值税额予以计提,并与进项税额相抵,最后缴纳剩余的税款。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应纳税额 = 销售额 ×征收率 - 进项税额其中,销售额是指纳税人从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中取得的全部收入。

征收率是指国家规定的增值税税率,根据不同行业有所不同。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支付的增值税。

一般计税方法的优点是计算准确,但也存在着复杂度高和纳税义务繁重的问题。

2. 简易计税方法简易计税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对于销售额不超过一定限额的小企业来说,简易计税方法可以减轻其税务负担。

简易计税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应纳税额 = 销售额 ×征收率 ×简易计税方法适用税率其中,简易计税方法适用税率是指国家针对小规模纳税人制定的特定税率,相对于一般计税方法的征收率较低。

简易计税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税务负担较轻,但也存在着计税基础较窄和优惠政策限制的问题。

3. 差额计税方法差额计税方法适用于金融、保险、有价证券等特定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销售额计算相对较复杂,难以直接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

差额计税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应纳税额 = 销售收入 ×征收率 - 免税销售额 ×征收率 - 免税销售额 ×所得税税率 - 进项税额其中,销售收入是指纳税人通过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会计实务:增值税-直接免征-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实务:增值税-直接免征-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增值税”直接免征”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增值税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一种税收。

但根据关政策规定,有些经营业务是免征增值税的,像经营饲料、农膜、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

对于经营这些在税收政策上属于直接免征增值税的业务,有些纳税人也计算增值税,本文拟依据现行政策和有关规定,结合会计实务考试的重点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某公司购进一批农膜,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农膜价款150万元,增值税税额19.5万元。

货款已经支付,农膜已验收入库。

当月该批农膜已全部销售,取得价款200万元。

1.该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时,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购进农膜时:借:库存商品15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9.5贷:银行存款169.5销售农膜时:借:银行存款200贷:主营业务收入176.99〔200÷(1+1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3.01〔200÷(1+13%)×13%〕结转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3.51(23.01-19.5)贷:营业外收入3.512.该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时,会计处理为:购进农膜时:借:库存商品169.5贷:银行存款169.5销售农膜时:借:银行存款200贷:主营业务收入194.17〔200÷(1+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5.83〔200÷(1+3%)×3%〕结转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5.83贷:营业外收入5.83其实,上面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对于直接免征增值税业务的会计处理都是错误的。

根据《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企业购入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或直接用于免税项目以及直接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其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计入购入货物及接受劳务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免征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方法
近年来,会计处理的规定已从《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到《企业会计准则》,增值税制也从生产型到消费型进而发展到“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直接免征增值税从国家政策层面一直没有出台具体规定,本文拟依据现行政策和有关规定,以实际业务为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某供热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免税的居民个人供热业务,同时从事部分企业和商户等应税的非居民供热业务。

2016年12月增值税进项税额360万元,收取居民供热费1243万元,收取非居民供热费791万元。

该公司12月原主要涉税业务处理为:
1.核算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60万元
贷:银行存款360万元
2.提取销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2034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18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34万元
3.转出居民供热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360×=22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220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20万元
4.结转居民供热的减免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43万元
贷:补贴收入143万元。

根据现行政策和有关规定,对一般纳税人直接免征税款业务应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1.是否应作“补贴收入”处理?根据《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决定,财会字〔1995〕6号文自2016年2月21日起全文废止,也就是对直接免征税款不必作“补贴收入”处理。

2.是否应作“政府补助”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中明确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政府补助主要有以下形式:(会计学习网http://)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

“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有关国家规定采取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方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

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

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


因此,可以确定直接免征增值税的优惠不能按照“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3.是否应作“收入”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享受增值税直接免征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应该是完全符合收入的定义,因此应该将其纳入收入的范畴,并且是“主营业务收入”。

所以,一般纳税人直接免征增值税的,就直接以售价全部作为主营业务收入。

直接免征增值税和其他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税收返还的优惠,会计处理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该公司12月居民供热部分正常的业务处理应为:
借:银行存款1243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居民供热11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43万元
同时,再将销项税额中的金额作为应免征的税额进行结转,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43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143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