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工具书简介

合集下载

古汉语的常用工具书简介

古汉语的常用工具书简介

第四节古汉语的常用工具书简介学习古代汉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或成语典故,需要查考一些有关材料或诸家说法,因此,了解古汉语的工具书、特别是常用的字典、辞书等的有关情况,进而学会使用它们,就成为古汉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初期,即有完整的工具书问世。

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孜孜以求、辛勤耕耘,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工具书。

这些工具书中有许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上乘之作,它们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光彩夺目的奇葩。

在本节中,我们打算介绍一些同古汉语学习关系最密切的工具书,特别是字典、辞书类工具书,以及与工具书有关的一些知识。

一、汉语字(词)典排列汉字的主要方法一部字(词)典收有成千上万个汉字,读者怎样才能较快地从中查到自己想查的字呢?这就需要了解字(词)典排列汉字的方法。

汉语字(词)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所谓音序,指读音顺序。

古代的一些字(词)典,往往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和格律诗的106个韵部来排列汉字。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查检起来难度很大;如果不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许多字是查不到的。

解放以后编写的字典辞书,一般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汉字。

只要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念准要查的字的读音,就能很快地查到。

2、按部首和笔划排列部首分为造字部首和检字部首两类。

明清时代的字典,一般有214个检字部首;现代字(词)典的部首,一般不到214个。

使用部首检字法的字(词)典,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

部首的先后是以笔划的多少为序的,同一部首的字也是以笔划的多少为序的:凡笔划少的靠前,凡笔划多的在后。

使用这类字典,只要能准确地写出要查的字的字形,在字典前页的“部首索引”中找到它所属的部首,再到该部中按笔划查找,就能很快地查到。

3、按号码排列所谓按号码排列,是指按照每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给它编上特定的号码,然后按号码的顺序排列汉字。

目前通行最广、最有影响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一)《十三经索引》(重订本)[以句为单位]:叶绍 钧(圣陶)编。
(二)《史记索引》[电脑编排,以字为单位]。 (三)网络搜索与现代电子本古籍索引。
(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
馆出版。全书只收录古汉语中的常用字和常用 义,便于一般学习者使用。
(三)《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汉语 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收56000余字,是目前最权 威的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 工具书。
《中华字海》,冷玉龙等编,收字数量多达 8万5千多,是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工具书。
《汉语大词典》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 余万字,是目前收词最多、解释汉语词语形音 义最权威的大型历史性工具书。
二、古代语言专著
(一)《说文解字》 1、年代和作者:《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东汉时期许慎著。 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
部有系统的文字学著作。 3、体例: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
《太平御览》每条下先列书名,后引材料,如 “饮食”部十八“饼”。
四、书目
书目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出版情况等,并按一定 顺序编排的工具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晓岚等 撰)。
五、索引
索引,又叫引得、通检。它是将图书资料中的各种事 物名称(如字、词、人名、地名、篇名、书名或主题等) 分别摘录,按一定方法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古代汉语
常用工具书简介
一、常用字典辞书
(一)《辞源》和《辞海》(含古今汉字归部原则); 1、《辞源》最大的特点是“重在溯源”,即尽可能
追溯每个词语的最早出处。 2、《辞海》最大的特点,一是包罗宏富(见上);
一是解释准确(与《现代汉语词典》一样,具有法律效 力)。
3、古今汉字归部原则: 古代是“以义归部”,即选取汉字中与该字字义关 系最密切的部分作为部首; 现代是“据形定部”,即左右结构选左;上下结构 选上;内外结构选外。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3)工具書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學工作的工具
(二)工具书的种类
1.字典、詞典
字典——解釋字的形、音、義及其用法的工具書。
詞典——解釋詞語的概念、意義及其用法的工具書。 2.類書、政書
類書——輯錄古書中的史實典故、詩賦文章、儷詞駢語等,按類
政書——專門記載典章制度的工具書。如《政典》《通典》。
或韻編排以便尋檢和徵引的工具書。如《藝文類聚》《冊府元龜》。
(4)《漢語大字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形:反映字形演變過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形體。 字音:用中文拼音注音,並收錄中古的反切,還標明上古的韻部等。 字義:釋義詳盡,並收有語言例證。
2.查檢詞語、典故
《辭源》《辭海》
3.查檢虛詞和特殊詞語
(1)《助字辨略》(清劉淇著,1711年出版)
體例:按四聲分卷,依韻排列。 內容:取材從先秦到元代,內容包括經傳、諸子、史書、小說等。
(1)《說文解字》
依義相聚。
編排體例:按部首的不同分為540部,每部之內的所屬字大體上是以義為序,
說解體例: 先釋義,後解形,再注音。以秦漢通行的篆書為對象進行的,
間或舉出古文和籀文,為後人認識和研究古代漢字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缺點和局限:對一些字的解釋有歷史唯心主義和封建思想;對一些字形的解 釋不正確,失於穿鑿。
5.表譜、圖錄 表譜——包括年表、曆表和其他歷史表譜,是供查年月日、歷史
大事、人物生卒以及職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書。如《中國歷史年
表》《歷代名人年表》。 圖錄——包括地圖、歷史圖譜、文物和人物圖錄,是一種以圖形 揭示歷史文物和事物形象的工具書。如《鄭和航海圖》《歷代輿地 圖》。
(三)漢語字典的漢字排列法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1 10 11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2 I1 4 3 2 5 4 3 15…… 6 …… 5 …… 4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N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B、采用同训的方式来训释词语的含义
《尔雅· 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俶、落、权舆,始也。” 《尚书· 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诗经· 大雅· 生民》:“后稷肇祀。” 《尚书· 胤征》:“俶扰天纪。” 《诗经· 周颂· 访落》:“访予落止。” 《大戴礼记》:“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杜甫
唐 亲唐
190下3586· 2 201 4099· 4
(4)《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臧励和等编,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诗经· 大雅· 公刘》:“夹其皇涧,溯其过涧。” 曲阜:在山东曲阜县治东,《礼记· 明堂记》:“成王封 周公于曲阜。”《后汉书· 郡国志注》:“《帝王世纪》曰, 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穷桑在鲁北,后徙曲阜。”《风俗通》: “《春秋左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阜者,茂也,言 平地隆踊,不属于山陵也。
④《说文解字》的研究
弟弟 徐锴《说文系传》——“小徐本” 宋代徐氏二兄弟 哥哥 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大徐 本” 段玉裁 江苏金坛人 《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 江苏吴县人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四大家 桂 王 馥 山东曲阜人 《说文解字义证》 筠 山东安丘人 《说文解字句读》
(2)《经籍籑诂》 清阮元主编,大型字典。收录唐以前各种古籍对汉字的各种注释。

古代汉语工具书

古代汉语工具书
常用工具书:传世古文字类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成绩最佳者,当推段玉裁的 《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 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桂 王朱四家虽同攻《说文解字》,但成绩各有所得。段氏 《说文解字注》在校订文字,阐释许慎解字方面多有发明。 桂氏《说文义证》重在博辑群集佐证字义,其中多有创见。 王氏《说文释例》赖六书分析字体结构,并以字体实例阐释 六书。《说文句读》重在解说文字形义,纠正许书错误。朱 氏《说文通训定声》主要是通过形音训释字义,博举群书阐 释通假正别。总之,清代学者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四家的研究,可以说是对过去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总结。
常用工具书:故训类
1、《经典释文》 唐代陆德明著。此书摘录《周易》等经典中的文 句,训释其中的关键字词。目前有中华书局2006出版 的《经典释文汇校》,这个版本经过了黄焯先生的精 心校勘,汇集了历代的相关资料,是最值得信赖的一 个版本。 2、《经籍篡诂》 清人阮元等编纂,1789年出版,1982年成都古籍 书店影印出版。此书先按照四声,再按照平水韵排列。 一韵为一卷,共一百零六卷。另外还附有笔画索引。 字条下,先释义,再引书证。义项的排列,先本义, 再引申义,再假借义。此书专门收集唐代及唐代以前 的各种古书中的古注。 此书有引用书证有不少错误,且资料不够完备。
常用工具书:战国文字类
1、《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著,全书以小篆做为字头,共收篆 文9353个,重文1163个,分540部首,14篇,书末 有“叙”和“目录”合为一篇,全书共15篇。每字 之下解释字形、字义,并兼收古字、异体字等,是 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说 文解字》从公元100年开始编写,121年由许慎的儿 子上献朝廷,历时二十年方编峻。在流传过程中, 造成许多脱误,又有唐代人李阳冰的窜改,渐失本 来面目。

古代汉语专题之工具书种类和简介

古代汉语专题之工具书种类和简介

其他辞书,如《甲骨文字集释》 其他辞书,如《甲骨文字集释》(李孝 定)、《甲骨文虚词词典》 定)、《甲骨文虚词词典》(张玉金)、 《金文大字典》(戴家祥)、《古玺文编》 金文大字典》(戴家祥)、《古玺文编》 (罗福颐)、《陶文编》 (罗福颐)、《陶文编》(金祥恒)、 《古钱大辞典》(丁福保等)、《古文四 古钱大辞典》(丁福保等)、《 声韵》(宋夏悚)、《汗简》 声韵》(宋夏悚)、《汗简》(宋郭忠 恕)、《古文字诂林》(李圃等)、《 恕)、《古文字诂林》(李圃等)、《古 字通假会典》 字通假会典》(高亨)。
(十一)《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着重研究先秦和汉 十一)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着重研究先秦和汉 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收虚词160条。编排以 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收虚词160条。编排以 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清人刘淇的《 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清人刘淇的《助字辨 略》也是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的著作。 (十二)《词诠》——近人杨树达著。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 十二) 词诠》——近人杨树达著。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 介词,连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 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全书按注音字母编次。 (十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等编,共收文言 十三)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等编,共收文言 虚词549个,对每个虚词都从词类、用法、意义、举例 虚词549个,对每个虚词都从词类、用法、意义、举例 等几个方面加以解说。全书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十四)《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汇集了唐宋 十四) 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汇集了唐宋 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537个,是阅读 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537个,是阅读 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
用540部首,按照“始一终 亥”、“据形系联,不相 杂厕”原则编排,每字先 列小篆形体,再解说本义, 再分析结构。 气:云气也。象形。凡 气之属皆从气。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 言男用力于田也。凡男之 属皆从男。
《说文解字》的贡献
①《说文》是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探 求汉字本义的字典; ②首创540部,按照“始一终亥”、“据形系联, 不相杂厕”原则编排,对后世字书的编排有重要 启发; ③确立汉字“六书”理论系统; ④保存了“篆文”书写系统及部分古文、籀文; ⑤保存了汉以前的古音古训,为汉语的词源学和 古音学提供资料。 当然,《说文》也有不足之处。
(3)《经籍纂诂》
阮元主编,汇集唐以前 各种古籍对汉字的注解。 体例: 按106韵编排,同韵字 集录在一起,共分106卷。 每字下收录故训解释字 义,不注音切。各义项 之间用“o”隔开,每义项 先说字义再列出处。被 释字用“|”代替。
二、工具书的局限
1、工具书不是万能的 2、工具书中存在错误 《说文》:“为,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 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母,通沐。 沐猴,即猕猴。)
三、怎样查字典辞书
1、常用汉语字典辞书的编排方法 (1)音序法 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 的顺序排列。 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平水韵一百零六 韵排列。(注:平水韵是唐宋以后的人写诗所用的 诗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 声30韵,入声17韵。) 优点:音序检字法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 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
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 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 字四万七千多个。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 《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成书体例:字头用214个部首编排,部首以笔画为序。将 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 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字之下先列历代主要韵书 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如有 别音别义,另释。 不足:错误较多。王引之《字典考证》纠错2588条,附后。 1981年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音读错误5900多 条。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一、释义为主1、《尔雅》与郝懿行《尔雅义疏》(小学专书)《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

它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前人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

现在人们一般都认为今本《尔雅》是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说经典,多人收集典籍的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非成于一时一人。

《尔雅》是用通行的“雅正之言”来解释典籍中的许多古语词、方言和俗语,黄侃先生认为“雅正之言”即“夏言”,是华夏民族的共同语。

《尔雅》是用标准语来解释方言俗语,用当代语言解释古语,用常用语言解释难僻词语。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样概括它的特点:“大抵采诸书训诂名物之同异,以广见闻。

”因此《尔雅》大量保存了周秦时期的词义解释。

今本《尔雅》共三卷,分为19篇。

其中前三篇是解释普通词语的意义,《释诂》、《释言》解释的是当时觉得难以理解的古语词(包括古方言),《释训》解释《诗经》中的叠音词、其他双音词以及一些语句。

正如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诂之为言古也,博举古人之语而以今语释之也。

言之为言衍也,约取常行之字而以异义释之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诂”是通古今,“言”是解异义,《释诂》是用今语解释古语,《释言》主要是解释秦汉间不同的词语,《释训》就是解说事物的容貌。

前三篇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词典,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后十六篇相当于现在的百科词典,按物类编排,专门解释名物术语,解释了亲属、宫室、器物、音乐、时令、天文、气象、祭祀、地理、动物、植物等等的名称,实际上是按事物的类别进行分类,而不是按意义类别进行分类。

《尔雅》有重要的价值,在汉代它就和《论语》、《孟子》、《孝经》同列于学官。

它是唯一被列于儒家经典的小学著作。

虽属十三经之一,但实际上它是解读经书的工具。

《尔雅》的前三篇和古代汉语的学习、研究关系非常密切。

它的价值就在于保存了大量的先秦词语及古义古训,全书收录了2019个词条,共4300多个词。

01-6古代汉语工具书

01-6古代汉语工具书

聲調:
点于字母的四角: ∷
左下阳平,左上上声,右上去声,右下入声。阴 平不标示。
1922年以后,改为ˉ(阴平,可不标)ˊ(阳平)ˇ(上声) ˋ(去声)˙(入声,后废止)。
• 优点:懂得汉语拼音,掌握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查检 速度也比较快。
• 缺点:如果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无法查检,而且, 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 检也带来一定的麻烦;
• 按照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汉字笔画相同 的,又根据横、竖、撇、折、点的顺序进行排列。
• 优点:容易掌握。 • 缺点:不熟悉汉字笔画、笔顺规则时容易出错,
查检的速度也不快。
(4)按照号码编排
四角號碼口訣
橫一垂二三點捺, 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點下有橫變零頭。
汉字笔划中“横”(含横、挑、右钩)的号码是1, “垂(竖)”(含直、撇、左钩)的号码是2,“点、捺”的 号码是3,“叉”(即两个笔划相交)的号码是4, “插”(一笔通过两笔以上)是5,“方框”(如“口”、 “囗”)是6,“角”(横和垂的锋头相接处,如“厂”字 的左上角,“雪”字的右下角)是7,“八”(八字形和它 的变形,如“金”、“午”的前两笔,“足”的末两笔) 是8,“小”(小字形和它的变形,如“系”的末三笔, “党”的前三笔,“杲”的末三笔,“惟”左边的竖心 旁)是9,“点下有横”(独立的点和横结合,如“言”的 前两笔,“主”、“广”、“疾”的前两笔)是0。
注音字母
附:写作b; ㄆ,攴草体,滂母, 拉丁文写作p; ㄇ,冃简体,明母, 拉丁文写作m; ㄈ,古簠字,敷母, 拉丁文写作f; ㄉ,古刀字,端母, 拉丁文写作d; ㄊ,同突,透母, 拉丁文写作t; ㄋ,古乃字,泥母, 拉丁文写作n; ㄌ,古力字,来母, 拉丁文写作l; ㄍ,见母1, 拉丁文写作g;

古汉语工具书

古汉语工具书
《康熙字典》有叶音法
释义方式: 训诂: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训诂学:传统上研究词义的学科。
1. 直训,也叫语词式,最常见。用一个词去解 释另一个词。如:
元,始也;书,箸也。骜,骏马;柄,把。
互训:用同义词相互解释:考,老也; 老,解释。土, 吐也。
《辞海》
《辞海》:中华书局组 织编撰出版。1936年问 世,体例与收词的范围 与《辞源》相同。也是 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主编:舒新城,吴文淇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 收古汉语常用字。 2. 专门解释各字的古汉语用法。 3.注意词义的辨析。 举例:穷
A. 注意词义异同的辨析:
但: ①只,仅。②徒然。【注意】在古汉 语里,“但”字不当“但是”讲。“但 是”的意义用“然”或“而”来表示。
A.《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B.《简明古汉语字典》 C.《十三经索引》 D.《汉语大字典》
4.下 列工具书,专门收罗以连绵词为主的古 汉语双音词的是
三、工具书的注音和释义 注音方法(课本P68-69 ): 1. 直音法:康熙字典:汜,音祀;筹,音陶。
2. 反切法:毛,莫袍切;筹,徒刀切;访,妃 罔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运用最普遍的注 音方式。
3. 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前者是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订,四 十个字母;
1958年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 罗马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此后新编字 辞书多用之。
重要的善本丛书,共收504种(包括 附31种),经史子集四类,选择现存最 好的版本。
(五)目录书 按一定的编检方法汇编各种书名、篇名或
者专书中各类语句以提供材料的书。包括书目、 索引、引得、通检。主要有: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史书中的艺 文志、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书目答 问补正》《四部备要书目提要》(丛书《四部 备要》的书目,1936)

2.第二讲古汉语工具书介绍

2.第二讲古汉语工具书介绍
8
1.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和释义
1.2 注音 1.2.3 反切

清代著名学者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指出: “切语之 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 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 入;上字定清浊而不论平、上、去、入,下字定平、上 、去、入而不论清浊。”(“清浊”指声母是清辅音还是浊 辅音)。
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教材中所介绍的一般中文工具书常用的编排 体例及查检方法。熟知几部与本课程相关的常用工具 书。了解重点介绍的几部工具书《说文解字》《康熙 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 字字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经传释 词》《词诠》《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等的基本情况, 能说出它们各自的成书年代、编著者、编排体例、用 途及主要特点。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工具 书,并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查字典、辞书的习惯。
9
1.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和释义
1.2 注音 1.2.3 反切

清代著名学者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指出: “切语之法,以 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 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上字定清浊 而不论平、上、去、入,下字定平、上、去、入而不论清浊 。”(“清浊”指声母是清辅音还是浊辅音)。
其次,部首的排列还依据“据形系联”的原则,就是把形体
相近的部首排列在一起。
19
2. 常用工具书简介
2.1 《说文解字》
20
2. 常用工具书简介
2.1 《说文解字》

21
2. 常用工具书简介
2.1 《说文解字》 《说文》的价值 由于《说文》所释字义是从字形结构的分析中得出的, 因此,一般来说,都是字的本义。这对于后人研读古书、 探讨词义的源流变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直到今天 ,它仍然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字和语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 具书。许慎主要是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说明每个字的造字 本义,书中保存了东汉以前大量的古字古义。

古代汉语专题之工具书种类和简介

古代汉语专题之工具书种类和简介
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辞书的种类 侧重于语言词汇的成为辞书,称作词典;
侧重于文字的成为字书,称作字典。 有关语言词汇的辞书又可以分为:探讨语
源,记录方言,解释词义等三种。 关于文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分别形成形书、
音书、义书。
探讨语源
《释名》(汉刘熙)、《白虎通义》(汉班 固)、《风俗通义》(汉应劭)、《通俗编》 (清翟灏)、《恒言录》(清钱大昕)、 《同源字典》(王力)
义书
义书主要是解释字义(单音节词)。如《说文解字》 (汉许慎)、《字林》(晋吕忱){清任大椿《字林考 逸》、陶方琦《字林补逸》、周中孚《郑堂读书记》的 《补逸》卷八《字林考逸》}、《玉篇》(梁顾野王) {《原本玉篇残卷》、《大广益会玉篇》(宋本)}、 《篆隶万象名义》(日释空海)、《字汇》(明梅膺 祚)、《正字通》(明张自烈)、《康熙字典》(清张 玉书等)、《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古汉语 常用字字典》,另外还有《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义证》(清桂馥)、《说文解字系传》(南 唐徐锴)、《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说文释 例》(清王筠)、《说文解字诂林》(丁福保)
记录方言
《方言》(汉扬雄)、《续方言》(清杭 世骏)、《续方言补正》(程际盛)、 《吴下方言考》(清胡文英)、《新方言》 (章炳麟)、《金元戏曲方言考》(徐嘉 瑞)
《方言》
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 为《輶轩使者绝代语》、《别国方言》、 《方言》。
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 间谓之蜋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 之[虫奇],其大者谓之蟧,或谓之蝒马,其 小者谓之麦蚻,有文者谓之蜻蜻,其雌蜻谓 之尐,大而黑者谓之[虫戋],黑而赤者谓之 蜺。
(六)《简明古汉语字典》——一部供中等以上文 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时参考 的工具书。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汇》、张自烈《正字通》、《康熙字典》。
( 宋 ) 徐 锴 《 说 文 解 字 系 传 》 。 小 徐 本
徐( 本南 。唐 ) 徐 鉉 校 定 《 說 文 》 * 世 稱 大
清代研究《說文解字》的四大家: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桂馥《說文解字義證》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王筠《說文句讀》、《说文释例》
按照注音字母顺序
排列,收词500多个,
是当时收词最多的 一部虚词词典。
p37 近人张相《诗词曲 语辞汇释》,利用
传统训诂方法解释
唐宋以来的口语语 辞。
p38王学奇、王 静竹,语文出版
社,2002.收录
元明清杂剧、散
曲、明清传奇,
兼及宋元戏文及
金代的诸宫调词
语共一万多条
《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2003
以虚词为收词对象的工具书
[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清]刘淇《助字辨略》。 近人杨树达《词诠》。
P36 王引之《经传释 词》 ,按照古声 母的顺序排列。专 收有特殊用法的虚 词160多个。
p37 [清]刘淇《助字辨
略》,专门收集古
汉语虚词,时间跨
度从上古至唐宋。
p37
杨树达《词诠》,
《释名· 释兵》 剑其末曰锋,锋,末之言也。《释 名· 释兵》 锋起谓如锋刃齐起,言锐而难拒也。 《荀子· 王制》尝试之说锋起,注。
锋侠,言如其锋之利也。《后汉· 袁 绍传注》 缝与锋同。《晋书· 音义上》
《史记· 五帝纪》陈锋,《汉书· 古今 人表》作陈丰,《大戴记· 帝系》作隆
书 宗 馆 福 , 邦 、 陈 世 铙 、 萧 海 波 主 编 , 商 务 印

小篆 字形
说解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关于《说文解字》的研究
宋代徐氏二兄弟 弟弟 徐锴《说文系传》——“小徐本” 哥哥 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大徐本”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 朱骏声 桂 馥 王 筠 江苏金坛人 《说文解字注》 江苏吴县人 《说文通训定声》 山东曲阜人 《说文解字义证》 山东安丘人 《说文解字句读》
(2)《康熙字典》
2、指引治学门径
工具书能够告诉我们研究一个问题需要看那些书。如: 《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乙编) 工具书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些研究线索。如:清· 陈澧《切 韵考》
3、提供研究资料
《诗经· 卫风· 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贰’当为貣之讹。貣,他 得切,即‘忒’之借字。《尔雅》:‘爽,差也。’‘爽, 忒也。’······‘爽’与‘忒’同训为差也。‘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言女也不差,士则差其行耳· · · · · · 。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
工具书:是把某种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汇 集编排,供人们参考、检阅、查询的书籍。 1、解答疑难问题 昔者吾舅死于虎。(《礼记·檀弓》)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 母曰姑。” 其风窢(huò)然。 (《庄子·天下》) 《中华字典》:“窢,余洫切。”又:“逆风 所动之声。”又:“窢然,迅速貌也。”
3.韵书类
韵书是以归纳字的音韵为主的工具书,类似于同音字典。 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查韵索字,和作诗填词时准确押韵。 一般对单字不作形义的解释,后来有的也进行释义和指明 原文出处。 (1)《广韵》 我国最早的韵书魏李登的《声类》,该书早已亡佚。其 次是隋代陆法言主编的《切韵》,但该书也早已失传。所 以,现存最早的韵书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的《广韵》, 全名叫《大宋重修广韵》。它是在《切韵》、《唐韵》 (已失传)的基础上增广而成的。后又有宋人丁度增广 《广韵》而为《集韵》,收有大量异体字,可资参考。 《广韵》的韵部为206韵,到平水韵时为106韵,也即后来 的所谓“诗韵”。

古代汉语工具手册简介

古代汉语工具手册简介

古代汉语工具手册简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工具书简介阅读古书,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困难,比如一些字不认识,一些词语、典故不知道它的意思或出处,一些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名物器用不熟悉等,这时就需要去查工具书。

工具书是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编排起来供人们翻检查阅的书。

用於学习古代汉语的工具书很多,对於初学者来说,首先要熟悉一些常用工具书的内容和查检方法。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古汉语工具书的介绍,共分字典、词典、类书、政书四类。

第一节字典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

“字典”一词出现於《康熙字典》问世以後,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见的字书有以下几种。

一、《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撰,这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成书於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後,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西元121年)许慎病卧在床时才让其子许冲将书献给朝廷。

《说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义,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说解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五百四十个部首,将所收字按五百四十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五百四十个部首的排列顺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後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读音。

《说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伸义,这对於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古代汉语工具书简介

古代汉语工具书简介

工具书简介阅读古书,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困难,比如一些字不认识,一些词语、典故不知道它的意思或出处,一些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名物器用不熟悉等,这时就需要去查工具书。

工具书是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编排起来供人们翻检查阅的书。

用於学习古代汉语的工具书很多,对於初学者来说,首先要熟悉一些常用工具书的内容和查检方法。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古汉语工具书的介绍,共分字典、词典、类书、政书四类。

第一节字典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

“字典”一词出现於《康熙字典》问世以後,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见的字书有以下几种。

一、《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撰,这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成书於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後,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西元121年)许慎病卧在床时才让其子许冲将书献给朝廷。

《说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义,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说解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五百四十个部首,将所收字按五百四十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五百四十个部首的排列顺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後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读音。

《说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伸义,这对於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例如:又:手也。

象形。

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概览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概览

1983年修订出版完毕。

根据与《辞海》的分工,《辞源》修订成了一部阅读古籍用的专用
工具书和古代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是专为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词语
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的,仍用繁体字排版,所
收古代词语和典故相当丰富,释义精当,引文详细注明出处,成为我国一
部大型的古代汉语辞书。

2.笔画法: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 汉字
也属形序法。一般先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内 部再按笔形顺序排列,起笔笔形相同的,再按第 二笔的笔形顺序排列,依此类推
优点:是不明字音或读不准字音的字均能查找 缺点:是8至12画的字数相当多,不便查找
3、按編碼排列
• 把漢字按照一定的原則分別編出號碼,通行的是四角號碼檢字 法。
政書—是專門記載典章制度的工具書。它收集了歷代或某一朝 代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門別類地加以編排和敘述, 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學術史的性質。如《政典》、《通典》 《通志》《會要》等。
4.書目、索引類
書目——是圖書目錄的簡稱,它著錄一 批相關的圖書,按一定的次序編排而成的 工具書。如《藝文志》、《經籍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1. 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 把同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部首的先後以筆劃的多少為序。 部首筆劃相同時按起筆的筆形排列。一般順序是:橫(一)、 直(丨)、撇(丿)、點(丶)、折(乛)。 同一部首內,筆劃少的列前,筆劃多的列後。 同一部首內,筆劃相同時按起筆的筆形排列。一般順序是: 點(丶)、橫(一)、直(丨)、撇(丿)、折(乛)。
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 毛——莫 袍 切
则无注音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書簡介閱讀古書,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困難,比如一些字不認識,一些詞語、典故不知道它的意思或出處,一些典章制度、禮儀習俗、名物器用不熟悉等,這時就需要去查工具書。

工具書是將某一方面的知識或資料編排起來供人們翻檢查閱的書。

用於學習古代漢語的工具書很多,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熟悉一些常用工具書的內容和查檢方法。

下面是對一些常見古漢語工具書的介紹,共分字典、詞典、類書、政書四類。

第一節字典字典主要是以解釋單個字的形、音、義為出發點的。

“字典”一詞出現於《康熙字典》問世以後,在此之前,凡是解釋漢字形、音、義的書,都籠統地稱之為字書。

古代的字書外延較廣,與今天字典相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幾種。

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這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的字書。

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後,亦即漢安帝建光元年(西元121年)許慎病臥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獻給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獨體的稱“文”,合體的稱“字”。

全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說解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首創部首分類法,從漢字中歸納出五百四十個部首,將所收字按五百四十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謂“分別部居,不相雜廁”。

五百四十個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據形系聯”,即大致以部首形體相近的特點為依據列次。

各部內部的字,則是根據“依類相從”的原則排列,即按照字的意義,將表示同類事物的字或者意義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這就是段玉裁所說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義之相引為次。

”《說文》對每個字的說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著解釋其意義,然後按“六書”分析其字形結構。

部分字還用“讀若”這一術語注出讀音。

《說文》專解釋字的本義和分析字的形體,而不涉及引伸義,這對於我們瞭解漢字本義和形體結構之間的聯繫極有幫助。

例如:又:手也。

象形。

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

凡又之屬皆從又。

下:底也。

指事。

友:同志為友。

從二又。

相交友也。

瑤:玉之美者。

從玉,聲。

《詩》曰:“報之以瓊瑤”。

《說文》一書經過數百年的流傳,特別是經過唐代李陽冰的主觀竄改,訛誤相當嚴重。

南唐時徐鍇做了一番整理工作,寫成《說文解字系傳》一書,世稱“小徐本”。

北宋時徐鍇之兄徐鉉奉詔對《說文解字》進行校理,增列了四百〇二個“新附字”,對部分字條作了簡要的注釋,同時依據《唐韻》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稱“大徐本”。

現在通行的本子是大徐本,有中華書局一九六三年影印一篆一行本,書後附有部首檢字和筆劃檢字表。

清代校理研究《說文》學者人數最多,成就也最大。

其中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駿聲四人最為著名,世稱《說文》四大家。

段玉裁的主要著作是《說文解字注》。

書成于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刊行于嘉慶二十年。

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影印本,書後附有針對大徐本《說文解字》和《段注》的《說文解字四角號碼通檢》,極便檢索。

《段注》以大徐本為底本,對《說文》一書作了全面精細的校勘。

其注注重闡明許書的體例、申說引伸義和假借義、推求形音義的互相關係以及辨析同義詞。

全書於每字之後都注明了其在上古的所屬韻部,書後附有他的音韻學著作《六書音韻表》。

桂馥的主要著作是《說文解字義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影印本(附新編四角號碼),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影印本,齊魯書社一九八七年影印本。

《義證》旨在為《說文》的說解做取證群書的工作,其主要特點是臚列群書資料以證明許書,不下主觀斷語。

具體內容有二,一是引證群書資料證明許慎的說解,二是詮釋每字的字義。

所引的材料極為廣博,包括經、史、子、集、傳注、字書乃至鐘鼎彝器銘文。

王筠的主要著作是《說文解字句讀》和《說文釋例》。

《句讀》成書于道光三十年(西元1850年),今有上海古籍書店一九八三年影印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影印本。

此書彙集段玉裁、桂馥、嚴可均等人及作者自己多年研究《說文》的成果而成,類似“集解”,旨在為初學者指示學習和研究《說文》的門徑,故名“句讀”。

《說文釋例》是一部專門探討《說文》體例的專著,共分五十多個大的條目。

成書于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今有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影印本。

除《句讀》和《釋例》外,王筠還有一部《文字蒙求》,編成于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

全書從《說文》中選取常用字二千〇三十六個,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類分卷編成,注釋簡明,是學習《說文》的入門書。

今有中華書局一九六二年影印本。

朱駿聲研究《說文》的主要著作是《說文通訓定聲》,書成于道光十三年(西元1833年),今有武漢市古籍書店一九八三年影印本和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影印本,均附有筆劃索引。

《定聲》全書收字一萬七千二百四十個,除《說文》原有字外,增收七千多字。

在編排上,該書打破了《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以形統字的格局,而代之以以聲統字。

全書確定一千一百三十七個基本聲符作為字音之“母”以統率所有的字,稱之為“聲母”,同時又將這一千一百三十七個“聲母”分隸于朱氏自定的古韻十八部,這就是所謂“定聲”。

書中對每個字的說解,分為本訓、轉注、假借、別義、聲訓、古韻、轉音等項。

其中“本訓”部分首列許慎《說文解字》原文,然後引例加以疏通證明,這就是所謂“說文”。

書中於“轉注”、“假借”用力最勤。

朱氏認為“轉注”、“假借”為用字之法,許慎定義實誤,故他的解釋不但更改了許慎關於“轉注”“假借”的定義,而且連許慎的例字都改了。

朱氏所說的“轉注”,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詞義引申;朱氏所說的“假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本無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通假”。

在“轉注”、“假借”這兩部分中,朱氏徵引古書古注詳細說明文字的引申和假借,旨在“稽考群經子史用字之通融”,這就是所謂“通訓”,是全書的重點所在。

二、《說文解字詁林》近人丁福保等編。

丁福保(1878—1952),江蘇無錫人,曾任京師大學堂及譯學館教習。

此書匯輯《說文》徐鉉、徐鍇校訂本及清人研究《說文》的著作共二百餘種為一書,故名“詁林”。

全書分正編和補遺兩大部分。

正編一百八十二種,一千〇三十六卷;補遺四十六種,一百七十卷。

其排序同于大徐《說文》,共分十一大類。

各字頭之下以大徐本為經,將各書內容逐一剪貼。

其材料豐富,極便使用。

胡朴安曾評論此書有四善,即:檢一字而各家學說悉在;購一書而從書均在;無刪改,仍為各家原面目;原本影印,絕無錯誤。

其不足之處在于未能充分採錄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成果。

此書正編、補遺分別於一九二八年和一九三〇年由上海醫學書局影印出版。

一九八八年,中華書局曾據原書影印發行,另有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六年影印本。

三、《康熙字典》清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撰。

書成於康熙五十五年(西元1716年)。

今有一九五八年中華書局據同文書局原版影印本。

二〇〇二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了標點整理本,使用方便。

《康熙字典》是在明《字彙》和《正字通》兩部字書的基礎上增訂而成,收字四萬七千〇三十五個。

全書按《字彙》首創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字,同部首的字以筆劃的多少為次,共分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

書前附有“部首索引”。

其釋字體例是先列本音本義,再列別音別義。

注音以羅列《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洪武正韻》等古代韻書中的反切為主,輔以直音。

釋義以引用古書及傳注中的解釋為主,所引一般都屬於時代最早的用例,且標明書名和篇名。

凡別音別義均以“又”字標明。

《康熙字典》的最大特點是收字量大,在《中華大字典》出版之前它是我國收字最多的字典。

《康熙字典》優點很多,缺點也不少。

在釋義方面,由於拘泥於古書原有的訓詁,致使釋義往往失之簡略,不夠確切。

有時幾個義項一起陳說,眉目不清。

在書證方面問題更多,諸如書名篇名錯誤、引文錯誤或脫落、引文刪節不當、妄改引文,等等。

清王引之曾作《字典考證》,糾正了其中的各種錯誤達二千五百八十八條。

一九八一年,王力著《康熙字典音讀訂誤》,訂正出五千二百個字的錯誤音讀。

四、《中華大字典》陸費逵、歐陽溥存等編纂,一九一五年中華書局出版,一九七八年出了縮印二卷本。

該書收字四萬八千多個,比《康熙字典》多出一千多字。

全書以部首筆劃列字。

部首承用的是《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但次序與《康熙字典》略有不同。

《中華大字典》的編纂目的是為了糾正《康熙字典》的錯誤,彌補其不足,試圖取而代之,故每以《康熙字典》為借鑒,力求編得合理。

在注音上,它一改《康熙字典》羅列韻書反切的作法,以《集韻》的反切為准,每音只加一個反切,《集韻》中沒有的字,再用《廣韻》或其他韻書中的反切。

反切之後加注直音和平水韻韻目。

在釋義方面,它避免了《康熙字典》諸義雜陳的缺點而分條釋義,眉目清晰,且引例簡明,一個義項只一般舉一條書證。

各義項順序大致是先本義,後引申義,最後是假借義。

在收字方面,它能注意收錄俗字、方言用字和反映當時科學發展狀況的用字。

此外,書中還兼收了相當數量的複音詞,分別列於單字義項之後。

《中華大字典》注意吸收清人的研究成果,校正了《康熙字典》錯誤二千多條,不失為一部較好的字典。

但它本身的疏漏也不少,《康熙字典》中存在的問題,有些並未能夠完全避免,諸如沿襲錯誤的舊說、徵引書名前後不一、引用字書不標卷數、引用詩賦不列篇名、引文刪節失當,等等。

該書自出版至今,與《康熙字典》並行於世,各有優劣,並未能夠取代《康熙字典》。

五、《漢語大字典》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

從一九八六年起,由四川辭書出版社和湖北辭書出版社陸續出版,共八卷,至一九九〇年十月全部出齊。

其後又分別於一九九二、一九九五、二〇〇一年出了縮印本、三卷本和四卷本。

《漢語大字典》共收列單字五萬六千左右,是迄今為止收單字最多的漢語字典。

全書按部首筆劃編排,所用部首同於《漢語大詞典》,共二百部。

同部首的字按除去部首以外的筆劃數排列,同筆劃的字再按起筆一(橫)、丨(豎)、丿(撇)、丶(點)、乙(折)五種筆形的順序排列。

各卷之首列有該卷的筆劃檢字表,末卷附有全書的筆劃檢字表。

《漢語大字典》對單字的說解一般包括解形、注音、釋義、引證四項。

各字頭之下首先列出該字可能有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及出處,接著引《說文》以說明其本義和構型,然後依次注出該字的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

如一字多音則分列。

其中今音用中文拼音字母標注;中古音用《廣韻》或《集韻》中的反切標注,同時標明聲、韻、調;上古音只標韻部,採用的是近人考訂的古韻三十部。

在釋義方面,對字義一般按本義、引伸義、假借義的順序排列義項。

所分義項較細,兼收了一些生僻字的義項和常用字的生僻義項以及複音詞中的詞素義。

對義項的確定既注重繼承前人已有的成果,也重視吸收今人新的研究成果。

引證標明了書名、篇名或卷次,便於查檢。

《漢語大字典》力求全面地、歷史地反映漢字形音義的面貌和發展狀況,是到目前為止品質最高的一部大型漢語字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