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器纹样
简述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
简述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一、背景介绍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商代青铜器是当时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种类1.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最简单的一种,它以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为主要构成元素。
2.动植物纹样:动植物纹样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各种动物和植物为主要构成元素。
3.人物纹样:人物纹样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它以人物形象为主要构成元素。
4.神话传说纹样:神话传说纹样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较为神秘的一种,它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要构成元素。
三、几何纹样1.圆形图案:圆形图案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代表了天圆地方的观念。
2.方形图案:方形图案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次于圆形图案的一种,它代表了四面八方的观念。
3.三角形图案:三角形图案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它代表了三才之道的观念。
四、动植物纹样1.龙纹: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之一,商代青铜器上出现了大量的龙纹。
龙纹通常被认为是吉祥之物,具有辟邪驱瘟、祈求丰收等寓意。
2.虎纹: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之一,在商代青铜器上出现过许多虎纹。
虎被认为是勇猛、威武、神秘而神圣的动物。
3.鸟纹:鸟在商代青铜器上也出现过很多次,其中以凤凰和鸟兽面为最常见。
凤凰被视为吉祥之物,具有美好、祥瑞的寓意。
4.花纹:商代青铜器上的花纹主要有莲花、菊花、牡丹等,这些花被视为高贵、典雅、美丽的象征。
五、人物纹样1.神人图像:商代青铜器上出现过许多神人图像,如太阳神、月亮神等。
这些神人被认为是掌管天地之间的重要角色。
2.舞蹈图像:商代青铜器上还出现了许多舞蹈图像,这些图像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3.战争图像:商代青铜器上也出现了一些战争图像,这些图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形态和武装力量。
夔纹——精选推荐
“ 夔纹” 新识夔纹是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的重要纹样,一般指张口、一足、卷尾的动物侧面形象。
“夔纹”这一名称早在《西清古鉴》等清人著述中就已出现,但大多使用混乱且无定规。
首次系统、明确地将商周青铜器纹样划分出一类“夔纹”来的,当属容庚先生。
他在《商周彝器通考》及随后的《殷周铜器通论》中,根据《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及《庄子·秋水》:“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而将“像龙的形态,有一角和一足”的动物纹样称为“夔纹”,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
容氏对青铜器纹饰所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定名的开创性工作,为纹饰研究定下了基调,此后学者便将夔纹视为与龙有关的纹饰。
由于“夔”在观念中是像龙的一种动物,其最突出的形状特点是“仅有一足”,所以人们就将青铜器上这类仅有一足的动物纹样称为“夔纹”,后来连带着二足、无足的不能辨识的动物形象也都被冠以“夔纹”的名称,并且自然而然地被作为龙纹的一类。
可以看出,不论是初始时“像龙的动物”还是成为共识的“龙形的一种”,“夔纹”所指代的动物形象都离不开“龙”这一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神话动物。
依朱凤瀚先生的归类,殷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常见的夔纹可分为3型6式,其中除Ab型较为复杂,“躯干背上生出刀状羽翅”之外,其他5种形式的夔纹,均为短身、首向前、张口、卷尾,背上无刀状羽翅。
(图一,2~5)对这类“无刀状羽翅”的夔纹进行形态上的考察,却发现这类夔纹、尤其是体躯下接有双足的一类动物侧身像,其形态所反映的特点却未必像龙形,甚至与龙无关。
仔细比较所谓的夔纹与青铜龙纹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明显差别。
马承源先生说“凡是蜿蜒形体躯的动物,都可归之于龙类”。
(《中国青铜器》,2003)其中形象最为确定、表现最为完整的纹样,当为一类饰于青铜盘内底的“蟠龙纹”。
以安阳小屯M18:14上的龙纹为例,该龙纹头部刻画非常仔细,有两直立伞帽状角、刀形大耳、圆睁大眼、尖状鼻和虬曲的胡须,面部填以卷云纹;躯干蜿蜒细长且无足,躯体表面用填雷纹的菱形表示鳞片。
名词解释饕餮纹
什么是饕餮纹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纹样。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有许多学者曾作过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饕餮是由双鸡相对组成一个羊头,鸡羊谐音,有“吉祥”之意;有人认为是“通天地(亦即通生死)”;有人认为是“辟邪驱鬼”;有人认为是“戒之在贪”;有人认为是“象征威猛、勇敢、公正”;还有人认为是“祭神”等等。
夔纹。
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饕餮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一只贪吃的神兽,而装饰在青铜器上的这种饕餮形象结合了牛、羊、虎等动物的特征,经过夸张、变形而形成的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纹饰,使它看似像很多动物,但是又都不像,实则是当时人们通过想象所创造的神的形象。
《大盂鼎》周。
夏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发展
夏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纹样的发展经历了从简
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
在夏朝时期,青铜器纹样较为简单,主要以波纹、横纹、拱形纹等为主,表现出简洁大方的特点。
这些纹样既有简单的几何图案,也有一些生
物植物的形象,如蟠虺纹、雷纹等。
这些纹样在青铜器上的呈现,具有一
种神秘感和神圣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宇宙天地力量的崇拜。
进入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纹样逐渐丰富起来。
在商代青铜器上,出现
了猛兽纹、龙纹、鸟纹等更加具象的图案。
其中,猛兽纹是一种比较常见
的纹样,如角纹、兕纹等。
这些猛兽纹样在青铜器上的呈现,寓意着勇猛
和力量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狩猎和战争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代青铜器的纹样更加复杂精细。
周代的青铜器上
常见的纹样有云雷纹、缠枝纹、蛇纹等。
云雷纹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纹样,
在青铜器上经常出现。
这些纹样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于天文现象的关注,同时也展现出周代社会的繁荣和富裕。
此外,周代青铜器中也出现了一些有政治意义的纹样,如勾魂纹、六
韬纹等。
这些纹样在青铜器上的出现,象征着政治上的权力和威望,体现
了周朝王室的统治地位和政治权威。
综上所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样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抽
象到具象的过程。
从波纹、横纹到猛兽纹、龙纹,再到云雷纹、蛇纹等,
这些纹样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宇宙力量、狩猎和政治
的关注。
这些青铜器纹样的发展,不仅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研究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研究商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类型。
它们在器形、装饰纹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对于研究商代社会、宗教信仰、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商代青铜器就其装饰纹样而言,主要包括装饰纹饰和铭文。
装饰纹饰是在器物表面、边沿等位置刻画出的纹样,主要包括龙纹、兽面纹、鸟纹、凤纹等。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饰采用了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形象,这些形象富有生动、变化多端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龙纹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最为常见的元素之一,它象征着贵族的权力、地位和尊贵。
龙纹通常呈现出龙的头、躯干、四肢和尾巴等特征,线条流畅、曲折有致,给人以飘逸、神秘的印象。
龙纹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有关,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具有祥瑞、吉祥的寓意。
兽面纹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另一种常见的元素,它以兽类的面部形象为主要特征。
兽面纹通常呈现出狮子、虎、豹、麒麟等兽类的面貌,线条严谨有力、雕工细腻精美,给人以威严、庄重的感觉。
兽面纹常以一对一对地出现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如翻盖的锁钮、爵杯的柄等,象征着神灵的保护和守护。
鸟纹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较为常见的元素之一,它主要以鸟类形象为主要特征。
鸟纹通常呈现出鹤、凤、鸽子、鹿等鸟类形象,线条流畅、轻盈,给人以舒展、灵动的感觉。
鸟纹在商代青铜器中常以孔雀形象呈现,孔雀被认为是吉祥、祥瑞的象征,具有神秘、壮丽的特点。
除了装饰纹饰,商代青铜器还常常刻有铭文。
这些铭文通常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刻画,以文字的形式表达着一定的寓意。
铭文常常记录了器物的别名、制作者、用途、来源等信息,对于研究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社会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研究是对古代艺术、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通过研究青铜器的装饰纹样,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商代社会的制作工艺、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深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整理]商周时代装饰纹样
夏商两朝,青铜本身与王权做紧密地结合,摆脱以往制作工艺粗糙,以及式样少的印象,大量被贵族所采用,只要是礼乐器,兵器,杂器,甚至是王权的象征,常见的纹路有饕餮纹(兽面纹),蝉纹。
且青铜器制造成本高,留下来的少,通常分为饪食器、水器、酒器、兵器、乐器、工具、杂器等七大门类。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
鼎是礼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虽以精湛的冶炼铸造技术为前提,却主要体现在器物的造型和装饰方面。
因而对青铜器进行艺术史角度的考察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制的变化,一是各种纹饰的演变。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1、夏代青铜器:夏代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有关文献里多有提及夏代的铜器。
2、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艺术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
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
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
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因为大量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所以又被称为殷墟期青铜器。
殷墟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墟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多;一个是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奇异的动物纹样。
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后期代青铜器狞历之美的时代风格。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报告姓名:***学号:**********班级:15级视觉传达2班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摘要:夔龙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是仅次于饕餮纹的主要纹样之一。
它直接反应出了商周时期人神交感的巫术观、吉祥祈愿的美好祝愿、君权神授的力量感和凝重古朴的审美观。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器物种类,具有古朴典雅,神秘凝重的艺术特点。
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纹样之一,以它独特的审美面貌地位仅次于饕餮纹,比文字更加直观的反映商周时期的历史风貌和审美意味,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文思想。
一、夔龙纹的艺术形态:夔龙是传说中单脚的龙。
《说文》:“夔,即魅也,如龙一足,从文,象有角手人面之行”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也有称夔龙为“肥遗”。
又传说夔龙是虞舜时期两位大臣的名字,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因此,夔龙不仅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神兽,同时还象征着受人们崇拜的正直有才干的大臣。
从纹样上来看,夔龙是一种单脚龙形的怪兽。
商代夔龙纹饕餮纹夔龙属于龙类,夔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形式。
在商代早期,由于社会、军事和宗教因素,饕餮纹一直作为主体地位出现在青铜器上,起到祭祀天地神明、标榜君权神授、震慑百姓的作用。
这个时期夔龙纹作为辅助图形,是在饕餮纹两侧经常出现的两个蛇形的适合纹样,这种图案经常是长条、单足、头部向下、嘴巴张开,这就是夔龙纹的雏形,有稚拙感,在其中多填以云雷纹。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纹饰开始有了复杂的变化,到商周中后期,夔龙纹渐渐从辅助转为一种单独的纹饰,以长条形的身躯为主,两唇上卷或一上卷一内卷,一足,当侧面描写时,四足则表现为两足,两足表现为一足,这个时期的夔龙纹装饰繁缛而富丽。
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铜器功能的变化,西周时期雕刻夔龙纹的青铜器数量明显多于商时期。
兽面纹逐渐退出了青铜器的历史舞台,而这一时期夔龙纹便越来越多的活跃在青铜器上面,样貌则变化为回首形,呈S状。
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征分析
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征分析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的黄金时期,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本文从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的特征。
一、装饰纹样的形式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形式十分多样,主要包括动物纹、几何纹、人物纹、图案、符号等。
其中,动物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纹样,主要有龙、鸟、虎、熊、犬、鱼等。
几何纹则是线条、点、圆、方、三角形、梯形等的组合,呈现出复杂而富有节奏感的图案。
人物纹主要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纹样,如神仙、士兵、舞蹈家、乐师、官员等。
图案则是用各种几何形状和动物形象构成的各种图案。
符号则是商周时期大量运用的一种纹样,如姓氏、地名、神祇符号等。
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内容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例如,龙纹象征皇权、权威、神秘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图腾。
鸟、虎、熊等动物纹则是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祭祀的表现。
人物纹则是商周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化成就的反映,如商周时期官员的装束、舞蹈家的表演等。
符号则是商周时期祭祀文化的表现,如青铜器上的神祇符号、姓氏符号等。
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线条和曲线的运用,装饰纹样呈现出流畅、优雅、富有动感的风格。
其次是对称的设计,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通常采用镜像对称或中心对称的方式进行编排,呈现出统一、和谐、谐调的视觉效果。
此外,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色彩运用较为单一,主要以铜自身的色彩为主,装饰纹样的色彩少见。
整体来看,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理念的特点,追求优美、和谐、稳重和神秘。
总之,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是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出流畅、优雅、和谐、稳重、神秘等风格。
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当时文化和审美的特点,也对后来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有什么特点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有什么特点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特点我国出土的商周时代的青铜器都有装饰图案.这种图案是由原始社会后期的陶器装饰图画发展而来的.青铜装饰图案的特点在于通过凹凸效果,展现形和线的完美结合.由于古人绘画开始追求对称美、静止美、神秘美,导致了原始图画的图案化.常见的有饕餮纹、云雷纹、夔纹和鳞纹.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怪兽.形似饕餮头部形象的装饰纹样称饕餮纹.云雷纹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龙纹因其纹样似传说中龙的形象为名.有的表现屈曲的形态,有的则是几条龙互相盘绕.夔是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蜷.鳞纹形似鱼鳞,常上下几层重叠出现,此外,有的青铜器饰有鸟纹图案.这些纹饰反映了古人对神的崇拜,也显示了奴隶主阶级的权势威仪.这种青铜装饰纹样,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在装饰规律和形象塑造技艺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的衰退.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青铜装饰打破了商周的僵化格式,令人耳目一新.青铜装饰图案向反映战争场面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新颖领域发展,如汲县铜鉴上的《水陆攻战图》,它刻划了二百九十多人,包括格斗、射击、划船、击鼓、犒赏、送别等炽热的战斗生活场面.这一类的青铜装饰图画对汉代的画象石、画象砖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到明代的铜建筑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春秋战国之遗风,如五台山铜殿便是证据.可以说,青铜装饰图案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它对后代铜工艺美术品的开拓有着深刻的影响.现代的敲铜浮雕其源头就是青铜器装饰图画.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产生背景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
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
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也。
周人装饰饕餮纹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知道贪吃必将害己,也暗含着人对猛兽恐惧万分、痛恨不已又无能为力而诅咒它们自食其果的感情成分。
浅谈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发展及成因
浅谈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发展及成因相较于西方设计史,史论中考察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往往并不算多,但在这一小部分里,青铜器占据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版块。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使得我们在复习时不得不重点关注,而青铜器的纹饰样式极多,极具考究,是学习青铜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今天小理就来讲讲青铜器的纹饰发展,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对其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
青铜器纹饰发展青铜器纹饰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
奴隶社会的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到春秋时代结束,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
青铜器经过不断的演变与发展,在提高生产力和改善人们生活方面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更是直观地记载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历史人文和审美趋向,同时也反映出人类早先的物质及精神活动,为学界探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原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源。
在青铜艺术中,装饰纹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青铜器装饰展现了它在艺术的造型及结构上的仿生、夸张、变形和想象的创造性,以高度的“程式化”显现了其艺术样式的成熟、严谨和完美,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成熟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在数量上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使我国青铜器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样也经过了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
下面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的发展历史分别加以介绍并加以梳理和回顾。
育成期大约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我们通常指的夏代青铜器,具体指夏代晚期的青铜器,从考古文化来说,是指二里头文化期的青铜器。
其时间在前1900-1600年之间。
育成期一般指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3世纪,主要是商代中前期。
从夏代至商代晚期,—个显著特点是青铜器的器壁较薄,青铜器器壁的演化规模大致是由薄到厚,越早越薄。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马纹、兔纹、雷纹、冏纹、窃曲纹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马纹、兔纹、雷纹、冏纹、窃曲纹1.马纹夏商周三代,中国本土的马并不如大象或秦汉与后朝由外国引进的马那般优雅与美丽,反而是矮小、粗颈、大耳的动物。
尽管如此,由于其速度、力量与活力以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马依旧被中国人高度重视,在活力上经常与龙比较。
马纹在早期的青铜器上并不十分常见,但是中国过去80年间出土的商代与西周青铜器却有若干青铜马纹器物。
1955年出土了一件西周中期青铜马尊(陕西眉县),尊上还铸有极长的铭文,目前保存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马饰,商代,殷墟时期2.兔纹由于其温和的本性、灵活的动作以及生殖能力,在古代中国人眼中,野兔或兔子成为温和、高贵与多产的象征。
虽然不常见,野兔或兔子有时以辅助装饰图案的角色出现在商代与西周的青铜器上。
一件特别吸引人的实例是1971年在河南洛阳发掘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觯,器身中央饰有带状的生动兔子侧面。
立体兔形的青铜器非常罕见,已知的有一件为1992年在山西曲沃晋侯墓出土的、写实性极强的兔尊。
3.雷纹雷纹是从商代到西周的青铜器上最常见的辅助纹饰。
雷纹指的是铸成圆形或方形类似指纹的螺旋纹,通常作为填补主要纹饰周围的空间之用。
4.冏纹冏纹,又称为火光纹,或是涡纹,是从早商的二里岗时期一直到西周时期都十分普遍的纹饰。
根据中国青铜器专家马承源的看法,囧纹或火光纹是火神的象征。
火神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诸神之一,在夏商周三代作为火源而广泛受到祭祀崇拜,火是上天赐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之一。
囧纹这个词在《周礼·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的公元前5世纪)当中有记载,定义囧纹为圆形的旋涡状火焰。
青铜斝之囧纹,商代,二里岗晚期与殷墟早期,玫茵堂收藏5.窃曲纹青铜簋之重环纹,西周晚期(约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玫茵堂收藏窃曲,其形状略为类似倒下的倾斜”S”字母,其内部中心的圆形部位宛若一只眼睛或是带着光芒的太阳。
用来描述这种图案的最早记载见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浅说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商代
浅说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商代
浅说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商代
【商代主要纹饰】
一:饕餮纹(兽面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凶猛庄严,结构严谨。
这种概括夸张的动物纹饰和造型都呈现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气氛和力量,李泽厚先生称之为“狞厉的美”。
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
眼目为兽面纹的主体。
二:夔纹
夔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青铜器上的装饰。
夔是汉族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
一说为龙纹、蜗身兽纹。
主要形态近似蛇,一般指张口、一足、卷尾的动
物侧面形象。
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
3.回纹
构成形式是源自于旋涡纹;中国回纹的四种主要类型,即方回单体型、减笔组合型、正反“∽”型和一笔连环型等;阐述了回纹与旋涡纹、云雷纹和窃曲纹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商代是回纹开始大规模兴盛的时代,作为青铜器上的主要装饰纹样,回纹以它简朴凝练的风格使得青铜器祭祀礼器更具庄严、厚重之感。
在民间有“富贵不断头”
的说法。
-商代为典型奴隶制社会,纹样带有宗教迷信色彩。
-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因此表现出威严神秘,让人慑服的精神力量。
-多采用对称规整格式,宗教意义大于审美。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兽面纹浅析
时 期 汉 武 帝 就 有 收 藏 商 周 时 期 青 铜 器 的 历 史 记 载 . 束 朝 时 期 收 藏 研 究 这 些 青 铜 器 些 纹 样 冠 以 饕 譬 ” 一 g . 取 其 口 太 能 食 之 意 。 ‘B 謇 秋
■ I ‘ 一 V
1
■■■ 磐难 ■ 矗 月 ■ I
菪耋 ; 嚣
一
制作 这样复杂 的兽面纹 无疑是件耗 时耗 的 事,人们不 厌其炳的制 作一件 又一件带 的脸 部形象 .脸部沿 鼻辩左右 分开并严 格对称 .左右两 个完全对 称
一
有复 杂兽面纹纹 饰的青铜器 究竟出 于什么原 目呢7速可 能与远古先 民的目腾 崇拜有
美
脸 部形象
( 闺1 。 如 )
小 兽面纹 自千面积 所限就 无法做鄄 严格的左 右对称 .或者是 无 件 . 比 如 说 躯 干 就 往 往 被 省 去 .而 且 多 浅 浮 雕 。
如 目 2所 示 . 兽 面 纹 一 般 都 具 备 大 嘴 .根 鼻 ,耳 朵 , 肢 体 . 躯 巴 . 腰 毛 . 自 , 还 有 从 鼻 子 自上 延 伸 到 额 头 的 像 鸟 类 长 长 的 尾 羽 样 。 这 一 部 分 与 目 骨 文 的 “ 字 形 状 相 目 .又 目 这 部 分 纹 饰 在 舌
秘的面纱 。本文列举 T部分 典型的兽面 纹进行浅析 人 们 寨 敬 神 灵 和 忻 末 幸 描 的 羹好 愿 望 ・
关键词 :青铜器 兽 面牧 人 面纹
难 发 现 , 让 人 感 嫩 到 狰 狞 的 青 铜 器 只 很 少 的 一 部 分 .也 有 一 些 却 是 活 泼 可 爱 的 , 这 可 能 跟 青 铜 器 慢 慢 的 从 只 作 礼 器 转 自 也 作 为 生 活 月 具 有 黄 联 . 从 这 个 自 度 来
探析商周青铜器的几何纹样
探析商周青铜器的几何纹样对称与均衡1.对称对称,是形式美法则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
所谓对称,是指一个轴两侧及四周的形象相同或相似,或是相对于一个中心点相同或相似,即所谓的轴对称和点对称。
对称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形式,即完全对称、近似对称和反转对称。
对称是一种有秩序的美感,显得庄重、大方。
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是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其装饰纹样中采用的对称法则所表现出的凝重、浑厚、神秘之感恰好的表现出了统治者的威严。
如河南郑州张寨村出土的乳丁纹虑耳方鼎(商代早期)(图1)其恢弘的气势不仅是由其腹上部所饰的饕餮纹,其大面积的乳钉纹的规律排列也产生了强有力的视觉震撼效果。
乳钉纹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其基本形为凸起的乳突,在应用时很少单独出现,一般是排成单行或方阵形式。
此鼎腹部的乳钉纹即采用的是方阵形式,由于其单形很简单,可以说是一个点,所以其对称形式可以说是上下左右全对称。
乳钉纹的这种对称形式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包括了不同的器物和同一器物不同部位的应用,例如安徽屯溪出土的方格乳钉簋(西周)(图2),其通体腹部以方格形式划分,每一个方格内装饰一个乳突,用这种上下左右全对称的方式形成一种方阵排列,不仅精致大气,同时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
均衡均衡侧重于视觉方面的平衡,比对称更具变化性。
美国的托伯特•哈姆林在《20世纪建筑的效用与形式》中说:“在视觉艺术中,均衡是任何欣赏对象中都存在的特征,在这里,均衡两边的视觉趣味中心,分量是相当的。
”[1]均衡打破了对称的静态画面,容易产生一种动态的美感。
均衡与对称是一对矛盾,均衡打破了完全对称的呆板,而对称又能使画面更有秩序感,所以如果把二者相结合则能产生更加和谐的美感。
要想达到均衡一般来说是通过两种形式表现,一种是“异形等量”另一种是“同形近量”。
均衡的形式在青铜器动物纹样中的应用相对较多,而在几何纹样中的运用相对较少,这里百乳雷纹为例进行分析。
以乳钉纹为主纹的青铜器中,乳钉的排列数量有横向三排、四排及五排之分,也可能更多,如上述安徽屯溪出土的方格乳钉簋就是以更多的乳钉为主纹。
商周时期青铜纹饰大全
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大全2017-05-29 20:52中国的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
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
青铜器纹饰一弊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
1、饕餮纹名称出自:“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
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夔龙纹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纹饰。
多用作辅助花纹。
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品”。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2、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
“夔,神也,如龙一足。
”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
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
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夔龙纹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足,有的没有。
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
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
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被称为火龙纹。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1. 引言1.1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意义商周青铜器兽面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种常见的装饰纹样,它起源于商周时期,被广泛应用于青铜器的制作中。
兽面纹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神灵崇拜和动物崇拜的表达,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装饰作用,更在于其象征意义和精神寓意。
兽面纹的出现让青铜器具有了更加神秘和庄重的气氛,使器物更具有仪式感和神圣性。
兽面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族观念,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威和尊贵。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不仅是一种装饰纹样,更是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象征符号,承载着古代文明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意义,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承,感受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智慧。
1.2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特点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形态复杂、线条纹理丰富和雕工精湛。
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兽面纹多为神秘幻异的动物形象,如神兽、龙、凤凰等,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民间传说意味。
这些兽面纹在器物上的装饰格局独特,常常以神兽头部为主体,周围配饰祥云、花纹等,展现出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装饰美感。
兽面纹的线条流畅优美,雕工细腻,呈现出深刻的立体感和动感。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特点还体现在其图案符号的含义丰富,常常蕴含着古代人对自然、宇宙、神灵等各种神秘事物的崇拜和理解,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象征意义。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2. 正文2.1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商代晚期至周代初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商周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其中青铜器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为生活用具、礼器和武器,其中兽面纹是一种常见的装饰风格。
兽面纹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比如商代晚期的青铜方壶上就出现了兽面纹装饰。
商周青铜器纹样
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
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集中了中国历代青铜器的纹样造型600余幅,李飞先生通过原器物墨拓法和少量的线描图案,准确而细致地表现出了古代青铜器的原有纹样和造型,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风貌。
李飞先生在多年的编写过程中,尽其所能,注出了他所了解的所有纹饰信息,如:年代、纹样形式、原器物出土地点等。
但是仍然有不少无从考证,本着严肃认真的研究、治学态度,我们在本书中没有对这些青铜器纹样具体内容进行标示,以待来哲,一有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在重印出版时予以标示。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谱大约公兀前30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首先发现,把红铜和锡按照适当的配比熔炼到一起,不仅铜的熔点低了许多,更便于冶炼,而且这样炼出来的铜非常坚硬,更适于铸造兵器和其他的生活用具。
此后,世界上几个古文明同步孕育的民族先后发现了这种铜锡合金的青铜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特性,开始大量制造和使用青铜器。
于是,后人从考古学意义上,把这个与奴隶社会相联系的时代,叫做青铜时代。
古往今来,全世界重要的收藏机构和收藏家们大体都有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尽管古埃及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间也同样经历了青铜时代,而最精美的青铜艺术品却只出在中国。
青铜器云雷纹典故
青铜器云雷纹的典故非常丰富,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云雷纹,它起源于原始人类的渔猎工具和图腾崇拜,发展至商周达到了高峰。
商周的青铜器上,云雷纹是一种主要的纹样,它象征着神灵的存在,驱邪避害,保佑平安。
云雷纹通常作为主纹或辅助纹饰,装饰在铜器(鼎、簋、壶等)的腹部和盖面上。
这种纹样结构严谨,组织有序,富有韵律,极富动感,给人一种如丝如绸,如波如风的流动感。
它既描绘了自然界的云、雷景象,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古代,云雷纹还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
它代表着天地之气,阴阳之和,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同时,它也象征着家族的繁荣和昌盛,是古人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然而,云雷纹并不是一种容易掌握的纹样。
它的结构复杂,变化多端,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安排。
这需要工匠们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将这种纹样完美地表现在青铜器上。
这也反映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他们用云雷纹这种特殊的纹样,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云雷纹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纹样,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它见证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云雷纹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青铜器上的云雷纹是一种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纹样。
它起源于原始人类的渔猎工具和图腾崇拜,发展至商周达到了高峰。
它不仅代表着天地之气、阴阳之和,还象征着家族的繁荣和昌盛。
古代工匠们用精妙的技艺将这种纹样完美地表现在青铜器上,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云雷纹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价值。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本文导读:在某问答网站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最近正在看商周青铜器纹饰相关的资料,正好这个话题能来跟大家聊一聊(附截图如下)。
纹饰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饕餮纹(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圆涡纹、窃曲纹、波纹、蛟龙纹、蟠螭纹、螭虺纹、羽纹、四瓣花纹、勾连雷纹、连珠纹、各种动物(犀牛、鸮、兔、蝉、龟、鸟、象、虎、蛙、牛、羊、熊、猪等)纹、各种兽体变形纹、火纹、人物画像等。
饕餮纹(兽面纹)饕餮纹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最主要的纹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达到顶峰,被广泛运用于先秦时期的王室祭器、礼器及食器上。
关于饕餮纹的首次记载,出现在《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
”不过这里所说饕餮纹的教化功能并不能正确地反映其思想内涵。
从汉字结构上看,“饕餮”两字都含“食”偏旁,主要特征是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突出,大口张开,有角与耳;一些两边连着爪与尾,另一些两边是长身卷尾的形状。
据《左传·宣公三年》载:“(王孙满)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用能协与上下,以成天休。
”这里所说商代青铜器上的图像应是驱散“魑魅魍魉”的诸神。
又《礼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
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也就是说商朝时期的社会,什么事几乎都要进行占卜,加上完善的周祭制度,尊神的人们对祭祀用器应该非常重视。
在重要的祭祀用器上铸纹饰,那么这种纹饰一定在商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
饕餮纹最初出现时或许和图腾信仰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进入先秦时期后,逐渐演化成为统治阶级的威严与主导地位的代表。
可见,在青铜纹饰里的代表性地位,饕餮纹的地位难以撼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青铜器纹样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
从而使它不仅直接作用并支配了那一时代,而且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对商周青铜器纹饰演变的影响表现了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
在青铜器上用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从运用智慧、工具与猛兽斗争,从偶尔取胜,逐渐相持,到掌握主动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而进入了人寻兽而猎的时代,前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饕餮纹、夔纹数量减少,面积缩小。
商代和周初青铜彝器,是酒器的组合,尤以祭祀用器为主,其动物纹样与祭祀祖先也有密切的关系。
动物中有一些是帮助巫师通天地的,而它们的形象在古代便铸在青铜彝器上了。
不难设想,青铜彝器怪异的纹饰把人置于恐惧与威严之下,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之中,巨睛凝视,阔口怒张,瞬间即可咆哮的动物纹饰,有助于造成严肃静穆、诡秘阴森的气氛,产生震撼人心的威慑力,充分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学术争鸣空前繁荣。
青铜器的应用则是钟鸣鼎食的组合,已失去彝器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方向发展。
青铜器不仅造型依据人的尺度设计,装饰上一反前一时期的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
商代和周代初青铜彝器,是酒器的组合,尤以祭祀用器为主,其动物纹样与祭祀祖先有何关系?《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在回答楚子的问题时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魉,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在王孙满看来动物中有一些是帮助巫师通天地的,而它们的形象在古代便铸在青铜彝器上了。
不难设想,青铜彝器怪异的纹饰把人置于恐惧与威严之下,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之中,巨睛凝视、阔口怒张,瞬间即可咆哮的动物纹饰,有助于造成严肃静穆、诡秘阴森的气氛,产生震撼人心的威吓力,充分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力量。
西周中期至东周初的青铜器则以礼乐器为主,用于"明贵贱,辨等列""纪功烈,昭明德"。
青铜器饕餮纹饰已退居次要地位,装饰形式也与前期的单独适合对称式不同,多运用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常常一个母题织成带状的连续、反复,整齐中求变化。
其一唱三叹的形式,给人有条不紊的节奏、韵律之美。
这和礼制观念强调等级与秩序密切联系,也与《诗经》叠章法的表现形式相似,于反复中,强化主旨,加强感染力。
装饰上一反前一时期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
怪异的饕餮纹因不适于装饰日常生活用器,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无角小蛇互相穿插重叠,以四方连续形式展开的蟠螭纹。
恰似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结蟠绕。
这一时期频仍的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自身命运,在青铜器纹饰上出现了以独幅绘画的章法表现社会、人事的内容、题材,如宴乐、攻战、采桑等,以剪影的形式组成画幅,生动、富丽,极具装饰性。
总之,功能的演变使青铜器器型、纹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青铜彝器、礼器及其纹饰,随着其所负荷的政治、宗教意义的丧失而消亡。
当虔诚的心理与特定的崇拜观念不复存在时,以饕餮纹为代表的神秘、狞厉的动物纹饰便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及青铜器功能的变化,都对商周青铜器纹饰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演变还与装饰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与工匠的创造心理及使用者的欣赏趣味等多种因素相联系。
饕餮纹消失了,但其所承载的装饰观念与审美意识却长久地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对后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类别及用途1.商朝时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2.饕餮纹代表着鬼神3.夔龙纹代表着祖先4.风鸟是他们的图腾青铜器的纹饰题材丰富,多有几何纹、动物纹等等,到商代中期和西周中晚期,这段时间的动物纹通过人们对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认识和主观的加工,产生的一种以幻想为主的动物纹饰。
其中饕餮纹、龙纹、凤纹等占着主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三种幻想动物纹的分析和介绍(当然也不乏介绍一下其他动物纹),来看商朝时期的受宗教礼治和原始图腾影响的幻想动物纹,及其美的独特之处。
动物纹主要是以动物为原形而进行的动物图案装饰。
动物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写实动物型,以尊最多,像象尊、羊尊、牛尊等等。
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真实、生动;而另一类为想象动物型。
多有鸟首兽尊、鸟兽纹四足光觥等等。
这类动物多是人们把一些动物典型的特征加以组合创造出来的,多恐怖、怪诞、神秘为主。
1.兽面纹兽面纹古称饕餮纹:(1)传说中的一种贪吃的恶兽。
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2)比喻贪婪凶恶的人。
《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
不分孤寡,不恤穷匮。
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后亦专指贪于饮食。
如饕餮之徒。
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神兽头部的正视图案。
后另名为兽面纹,比之饕餮纹更确切、明了。
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
自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沿用这一名称。
兽面纹形状说法不一,有说是牛、羊、虎、鹿、山魈……。
在这诸说中,饕餮为虎说声音最响。
许多从事原始文化与艺术研究的学者认为,饕餮纹是虎纹的夸张、变形。
在古代,虎亦为很重要的通天神兽,巫师乘虎的造型在后世文物中多有出现。
而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在"龙凤"崇拜之前,曾有过一个相当长的龙虎崇拜的阶段,龙虎斗图案造型在东周至西汉时代大为盛行,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龙虎相斗图最为精美,气势不凡。
古人认为虎为阳兽,"云从龙,风从虎。
"龙虎相斗表示阴阳交合。
在汉代,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东、西、南、北四官。
至少,在中国历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龙之下。
然而,古籍中对虎的神通的描绘显然难与饕餮在青铜器上的显赫地位相比。
这说明兽面纹并不是代表一种动物,而是所有的常见的有代表意义的动物纹样。
不过这些由各种猛兽综合形成的凶恶动物形象,衬托出一股狰狞、神秘、规正、威严的气氛。
兽面纹的特点: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有耳,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
可以说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动物形有所不同。
亦称"兽面纹"。
也有用两个相对的夔纹组成。
其最突出特点是它的双眼: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这是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对青铜饕餮的断语。
兽面纹主要的装饰对象:几乎所有的青铜器都以兽面纹为主。
鼎,最为突出。
青铜鼎除了作为实用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作礼器使用。
兽面纹大都以夸张的兽面、简洁的线条来修饰器物,相信这同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经济与宗教的主要依据。
商朝前期兽面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例如: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
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朝中后期尤其是迁殷后,开始出现双层装饰。
兽面纹下面出现了回纹。
用以衬托兽面纹,更加显示出其的神秘性。
商朝的统治者铸饕餮,号召节俭,劝贪婪。
这是一种政治的需要,而且和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的低下,物品供应严重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
上古的人们从平均主义社会转向私有制社会应该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平均的思想在人们心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加上物质生产的匮乏,统治者占有了大量的食物,就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增加社会的不公平感,如果在饮食上节俭,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戴。
大禹是那个时代的正面典范,而夏桀则是反面的典型。
夏桀的贪婪、豪奢,引起了民众的愤怒和仇恨。
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号,并灭了夏朝。
从民众对夏桀贪吃好饮行为的仇恨中,可以知道民众对饥饿充满了恐惧,他们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多吃"、"多喝"还要严重的罪恶,于是对放纵饮食的声讨就成为全社会最普遍的呼声。
这在几千年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之一。
汤建商后,吸取夏朝教训,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商朝经济发达从商人员特别多。
用饕餮来告戒大家不要贪婪过多。
饕餮的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制。
一个人把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的筹码,然后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欢吃东西一样,他所追求的欲望广,标准高,所伤害的人也很多,是极其有害的。
饕餮的象征意义是我们对后代进行德育教育的好题材。
饕餮是天地的媒介、人神相通的使者,象征着权力。
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崇拜的鬼神。
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便主要来自铸刻其上的动物纹饰,特别是那长睛大耳、大口獠牙的被称作饕餮纹的兽面纹。
《左传》记载:"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好。
"这说明青铜纹样的狞厉之美的社会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宗教意义非常强烈,让我们不得不承认饕餮纹在商朝时的神圣地位。
商朝青铜器主要是作为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祭器。
因为在商周两代,宗教活动特别盛行,一为占卜,二为祭祀。
特别是在商代的时候宗教活动尤为多。
商朝时对卜辞的迷信,已发展到了极至。
并且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
古代记载原有"商人尚鬼"的话,证以卜辞而知其确切。
在商人看来,神鬼的世界是和有形的世界同样地实在,而且这两个世界关系极密切。
鬼神充斥于他们的四周,他们自身及其环境的一切变动,操纵着他们的一切利害吉凶祸福,需要他们不断的馈飨和贿赂。
在日常生活中每遇有可容犹豫的事情或不能解答的疑问,照例要听命于龟壳和牛骨。
神鬼世界的主要成分是他们的祖先。
王室对祖先的祭祀,其名目之众多,次数之频繁,供献之丰盛都非我们所能想像。
用牲的数目有多至一次五十羊、三百牛,或四百牛的。
用牲的方法,除置俎中蒸熟或当场生宰以供陈列外,有以火焚烧,或沉于水中,或埋入土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