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在现代住宅中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在现代住宅中的反映
————————————————————————————————作者:————————————————————————————————日期:
浅谈传统民居在现代住宅中的反映
林新新朱一帆邹怡廖望辉
指导老师:沈瑜黄炜
【摘要】建筑创新的出发点总离不开传统建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随着需求、文化、经济技术不断更新的住宅建筑更是如此。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杭州钱江时代”以及“深圳万科第五园”这两个住宅小区的调研,从而浅探传统民居在现代住宅中的应用继承,从而启发出创新设计的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住宅;钱江时代;万科第五园
贺拉斯曾写过一句很美的诗:光辉的塔楼和低矮的茅屋,都迈着同样的步履匆匆。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符号。但是在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建筑越发千篇一律,不再诉说着什么。城市的差异性丧失,建筑的精神和文化性也在褪去。随着社会经济物质的富余,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遮风挡雨以及枯燥的造型,反而更倾向于一些带有传统印记的,能反映出人们传统情结的住宅建筑。而当今对传统民居的借鉴,大多都还停留在运用风格化表象或者符号化元素的层面上。中国传统建筑的辉煌成就对于当代建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批判性地继承而不是概而扬弃之。其造型手法中有生命力的部分应该并且可以为当代建筑造型设计所借鉴引用。
1.传统民居的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最大的特点就是与自然保持和谐。由于各地社会经济不尽相同以及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差异,各地民居带有深深的文化印记以及地理烙印。中国现存的传统民居可归纳为六种形式:木构架庭院式、四水归堂式、一颗印式、大土楼、窑洞式以及干栏式。比如蕴含了丰富文化内涵的京津合院、反映了民居选址以及平面处理和空间布局的特点的江南天井院落、反映了地理环境因素对民居文化影响的云南民居等等,其建筑运用的材料、造型、装饰与它们所处的环境都是相协调的。
2.传统建筑符号的意义
现代住宅造型上的传统符号最能直接反应建筑的人文特性,既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于文化多元性以及地方性民族性的要求,又使得中国当代建筑造型设计语汇得以丰富。
传统建筑符号在宏观意义上包括了选址、村落布局方式、建筑单体的组合等。在微观意义上包括传统民居单体建筑的比例、屋顶形式、墙面处理、建筑材料运用以及细部门窗设计等等。
3.传统民居符号的提炼
3.1 浅层面上,包括单纯的符号化运用。
马头墙的造型直接反应出徽派建筑情结。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筑风格。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
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是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这些造型符号在南方一些现代住宅上到处可见。当然,在运用这些符号化元素时也有以下几种手法。
3.1.1 直接运用传统建筑符号
直接运用这些传统符号能清晰表达出建筑的所指,体现建筑造型的传统意味。在建筑造型的处理中,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来部分地模仿传统建筑的形式,如传统建筑的屋顶、檐部、柱头、窗套等部分,并严格地遵守传统的做法和比例。这是中国建筑师在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过程中最先选择采用的手法之一。
3.1.2 对传统建筑符号进行抽象提炼
对传统建筑符号进行抽象提炼后应用到建筑的重要部位,如建筑的屋顶、檐部、窗口、入口和楼梯间等处,并真实地反映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这种手法抽象而现代,既突出了建筑的时代特征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脉络。如在第五园的造型处理中,设计师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和披檐抽象提炼出来,用现代的建造方式予以表达,这样既具有现代性又很容易让人体会到传统的意味。
3.2 深层面上的继承运用以及创新包括对传统符号功能上的进一步提取演化。
例如,传统民居中的院落以新的形态——垂直院落出现在现代住宅建筑中,院落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象征着人向往自然的天性。与传统院落相比,垂直院落的三维立体形式使得其层次更加丰富,顶部遮挡有阴影,私密性良好,且具有视野开阔、采光通风良好、干燥卫生少蚊虫的特点。并且保留了传统院落最基本的生活感受——安全感、舒适感、群体感。
而传统的吊脚楼也转而以架空层的形式出现,传统吊脚楼是为适应潮湿的环境而出现的,有通风、干燥、防潮的优点。而如今,随着小高层、高层的出现,架空层住宅也越来越多。架空层的空间通过引入绿化、小品、休憩空间等,将室外景观引入建筑内,形成特殊的“灰空间”,联系了室内外。
另外更有其他例如岭南风格的骑楼长街、陕北风格的窑洞、草原风格的“蒙古包”等等的传统民居符号出现在现代住宅建筑中。
4.现代住宅对传统民居文化的运用及案例分析
4.1 传统民居文化在“钱江时代”中的运用
“钱江时代”位于杭州市东南部钱塘江畔,小区规划呈东西走向。其建筑形象与尺度突破了传统,以钱塘江和过江大桥这样的地理尺度去重新定义。建筑以板式住宅为主,板式与点式结合,强调体量在水平方向上的绵延。
4.1.1“院落”元素的运用
“钱江时代”清晰呈现出竖向尺度上的盒子叠加的意象,它以一个3M*7.2M的大开间,两层高的“盒子”为基本构造单位,居住2~6户。这些“盒子”通过咬合、穿插形成的簇群
极具城市意味(如图4-1-1),也可以看作是把传统中国院落式城市平面转化成了立面形象。“钱江时代”小区除一层住户拥有小型的私家花园外,所有住户均可共享一块公共交往空间(如图4-1-1-1),以期重建邻里关系,并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提供在高层住宅中缺乏的活动与游戏空间。传统的院落形式及其作为情感联系的空间功能得以在现代高层住宅建筑中得以重现。
图4-1-1-1(“盒子”进行咬合、穿插)
图4-1-1-2 (公共交往空间)
图4-1-2(6米高的架空层)
4.1.2“吊脚楼”元素的运用
“钱江时代”住宅组团底层均设6米高架空层(如图4-1-2),将条状住宅区域北面8米高的绿化带和南面4米高的绿化带引入住区内部,模糊了室内外的界定,也使得小区气流贯通,更使狭窄地块相对变大。“盒院”群以及架空层的使用使绵延100多米的建筑如同一大扇江南园林中的漏窗,毫无堵塞之感,让阳光、视觉、风、在小区中得以流通而舒畅。
4.1.3“材质色彩”的运用
“钱江时代”建筑以白色和青灰色为主色调,其中以白色替换传统建筑中的白粉墙,以青灰色混凝土砌块替换青瓦,以绿色喷塑铝合金特制型材和钢材替换木构,配以大尺幅的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