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与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与处理基础知识》一、公文的概念1、公文:公文是公司和二级单位在履行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公司规定,请示和报告问题,批复和部署工作,商洽和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
2、公文处理: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工作管理规定》,做到准确、及时、安全。
在公文处理中:公司总经理(党委)办公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部门,主管公司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二级单位综合办公室负责本单位公文处理工作。
二、公文的作用1、领导和指导作用。
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公文,都具有领导和指导作用。
上级机关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定和规定等公文,必然要对下属机关产生领导作用。
而批复等公文,则对具体工作产生指导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
通过公文发布的一些法律和法规等,对所辖成员起着规范和准绳作用。
3、宣传教育作用。
公文在传达某一方针政策,规定人们应该怎么做的同时,还要讲清道理,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就增强了它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知照作用。
机关之间的许多工作是通过公文进行联系、协调的,许多具体问题也是因此而得到及时处理的,还有许多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资料也是这样获得的。
因此,公文在保证各机关正常而有秩序地开展工作上,起着极大的作用。
5、依据凭证作用。
各种公文都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都具有法定的效力,受文机关则以此作为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的依据。
公文不仅仅传达了发文机关的意图,同时也是证实这一意图的最好凭证。
三、公文特点1、作者的法定性。
公文作者是法定的,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公文起草者,只是组织的代笔人。
2、读者的特定性。
公文读者具有特定性。
有的公文的读者是特指的受文机关,有的公文的读者是社会全体成员。
3、作用的权威性。
公文具有代行法定职权的功能,对受文机关在法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强制性。
公共基础的知识点公文写作与处理要点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要点整理1、写作基础知识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
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
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1)规范性文件条例。
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
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办法。
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第一节公文处理概述一、公文的定义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处理公务时所形成的现行公用、法定效力和特定体式的文字材料。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部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办理程序收文办理:包括签收(含拆封、清点、分类)、登记、拟办、送批、批办、分发、传阅、承办、催办、办复、立卷、归档等12个程序。
注意:1.要有规范收文登记本、阅文处理笺;2.各单位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向有关人员收取(指通过会议发的文件)文件;3.需清退的文件必须要放在保密柜,由专人保管;4.复制上级秘密文件,须经发文机关批准或授权。
复印件应加盖复印机关印章。
复制的公文应与正式印发的公文同样管理。
5.借阅文件要登记。
发文办理:包括起草(含修改、协调)、校核、会签、签发、复核、登记(编号)、印制(含排版、校对、装订)、缮印、分发、立卷、归档11个程序。
注意:1.要有规范的发文登记本、发文签批单;2.校核、复核、登记、印制等程序必须由文秘人员和办公室主任把关;3.要有会签程序,由办公室文秘拟定会签人、签发人。
4、发文要严守程序,坚决杜绝“倒行文”。
第二节公文种类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文种类主要有14种:1.决议。
用于发布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决定。
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
3.指示。
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意见。
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5.通知。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摘要:一、公文概述1.公文的定义与分类2.公文的作用与重要性二、公文格式规范1.公文文头2.公文编号3.公文正文:一、公文概述1.公文的定义与分类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之间,用于处理公务的正式文件。
根据用途、性质和格式等方面的不同,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和事务性公文等。
2.公文的作用与重要性公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传递信息、沟通上下级、汇报工作、请示意见、指导工作、签订协议等的重要工具。
掌握公文写作知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文格式规范1.公文文头公文文头是公文的标志,一般包括发文机关名称、文件字号和发文日期。
文头应简洁明了,便于识别。
2.公文编号公文编号是公文的唯一标识,由发文机关代码、年份和序号组成。
编号应完整、规范,便于查找和管理。
3.公文正文公文正文是公文的核心内容,应做到观点明确、论述严谨、条理清晰。
正文结构一般包括开头、正文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4.公文附件公文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补充材料,应与公文正文紧密相关。
附件应标注序号和名称,并注明页数和份数。
5.公文签发与盖章公文签发是指领导人对公文审批同意后签字的过程。
盖章是指在公文上加盖发文机关公章。
签发和盖章是公文生效的标志。
三、公文写作技巧1.明确主旨与目的在撰写公文时,要明确公文的宗旨和目的,确保内容紧密围绕主题展开。
2.结构清晰公文结构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公文内容。
3.语言简练公文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
同时,注意措辞得体,符合规范。
4.规范用词公文中应使用规范的汉字、标点符号和计量单位,避免错别字、口语化和不规范的表达。
5.注重行文逻辑公文行文应注重逻辑性,论证充分,避免跳跃性和矛盾性。
四、公文处理流程1.拟稿拟稿是公文写作的第一步,要做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语言准确。
2.审稿审稿是对公文内容、格式等进行审查,确保无误。
党政机关公文基础知识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第一节公文概述一、公文的概念:公文:公务文书的简称,只在公务活动中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达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
二、公文的特点:1、主要特点:法定作者、法定效力、特定体式2、公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庄重、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三、公文的种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六种:决议。
2、按公文来源分类:按公文的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种。
3、按行文方向分类:按行文方向区分,公文可分为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三种。
4、按性质作用分类:按公文的性质作用,可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通联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六种。
5、按保密程度分类:按涉及机密程度,保密公文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三种。
6、按办文时限要求分类:按办文时限要求,分为特急件、加急件和平件。
四、公文的作用: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法规行政约束作用;2、领导指导作用;3、联系公务作用;4、宣传教育作用;5、沟通信息作用;6、依据凭证作用。
第二节公文的行文规则行文规则:控制公文行文对象、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行文规则规范着各种这回组织之间的行文行为,旨在确保公文有序、有效地运行,顺利实现公文的效用。
行文主体:依照法律法规成立、能够独立行使职权、具有独立法律行为能力的组织及其负责人,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类机构及其负责人。
一、行文依据:1、行文方式:依据公文需求发文、依据职责权限发文、依据工作关系发文。
2、工作关系: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平级关系、不相隶属关系。
二、行文对象:公文的行文对象可分为:主送机关、抄送机关。
主送机关:受理并负责办理公文内容的主要机关。
1、选择主送机关应遵循下列规则:①公文应主送主办机关;②、一般不主送单位负责人个人;③、上行文应避免“多头主送”;④、党政组织互不主送公文。
抄送机关:只需要了解公文内容或需要协助办理公文的机关。
公文处理的基本知识
公文处理的基本知识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公文处理是一项重要而必要的工作。
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学校、社团组织,都需要处理大量的公文来进行内外部的沟通和协调。
本文将介绍公文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公文的定义、分类、格式要求以及处理流程等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由机关、组织或个人为了履行职责、传达信息或者解决问题等目的,用文字记录并发出的文件和文件集合。
公文通常具有正式性、权威性、明确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公文是组织内外部协作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对于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公文的分类公文按照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公文类型包括:1.通知公文:用于传达重要信息、安排工作或者通告事项。
2.呈报公文: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或请示决策。
3.请示公文:用于向上级请示决策、征求指导或汇报工作。
4.批复公文:对请示公文或呈报公文进行答复和决定。
5.纪要公文:用于记录会议、谈话等工作内容和决策结果。
6.决定公文:用于发布重大决策、政策、规定等文件。
通过对公文的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公文的特点和用途,有助于进行准确和高效的公文处理。
三、公文的格式要求公文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标题公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的内容和用途,能够引起阅读者的注意。
标题一般位于公文的顶部,采用加粗、居中的方式展示。
公文的抬头包括机关名称、发文日期、文号等信息。
其中,机关名称一般位于公文的左上角,发文日期位于右上角,文号位于左下角。
3. 正文公文的正文是公文的核心内容,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正文的字体一般为宋体,行距为1.5倍,段落间需要空一行。
4. 结尾公文的结尾通常包括落款、签名、联系方式等信息。
其中,落款位于正文下方,签名位于落款的右侧,联系方式通常位于签名的下方。
5. 附件如果公文有需要附带的文件、资料等材料,可以在公文的末尾添加附件部分。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摘要:一、公文基础知识概述二、公文类型与格式三、公文写作技巧四、公文语言特点五、常见公文错误解析六、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正文:一、公文基础知识概述公文是我国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进行工作沟通、协调、决策的重要工具。
掌握公文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公文主要包括: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
二、公文类型与格式1.通知: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2.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3.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4.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5.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6.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7.函:用于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单位请求批准。
8.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内容和议定事项。
三、公文写作技巧1.明确目的:明确公文的写作目的,确保内容与主题紧密相关。
2.结构严谨:合理划分段落,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地表达观点,避免冗长、啰嗦。
4.规范用词:遵循公文用词规范,准确、规范地使用词语、成语。
四、公文语言特点1.规范性:遵循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标准普通话。
2.正式性:使用正式场合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网络用语。
3.准确性:表达清晰、准确,避免歧义和模糊。
4.朴实性:简洁明了,言之有物,避免空洞无物。
五、常见公文错误解析1.格式错误:如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等不符合规定。
2.语言错误:如语法、拼写、标点等错误。
3.用词错误:如使用不当的词语、成语,出现歧义。
4.逻辑错误:如内容混乱,层次不清,逻辑关系不明确。
六、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的方法1.学习公文写作基本知识,掌握公文类型、格式、语言特点等。
2.多阅读优秀公文,学习借鉴优秀写作技巧。
3.勤加练习,多写多改,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实用版)目录1.公文的定义与分类2.公文的格式与结构3.公文的行文规则4.公文的起草与审核5.公文的处理与归档正文一、公文的定义与分类公文是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和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
公文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工作联系和指导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定的效力和规范的体式。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公文可以分为行政公文、党务公文、军事公文、企业公文等。
二、公文的格式与结构公文的格式是指公文的外部组织形式,包括公文的版面布局、文字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等。
公文的结构是指公文的内容组织和层次关系,通常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签发单位及日期)等部分。
不同类型的公文在格式和结构上可能略有差异。
三、公文的行文规则公文的行文规则是指在撰写公文时需要遵循的规范,包括文种选用、行文方向、行文格式、行文程序等。
在公文写作中,要严格遵循行文规则,保证公文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公文的起草与审核公文的起草是指根据公文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初步的文字表达。
在起草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公文的背景和相关政策法规,保证公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公文的审核是指对起草好的公文进行审查和修改,确保公文的质量。
五、公文的处理与归档公文的处理是指对公文进行接收、传递、办理等过程。
在公文处理过程中,要遵循公文的行文规则,保证公文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公文的归档是指将处理完毕的公文进行整理、归类、存放等过程。
归档工作对于保障公文的完整性和可查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公文基础知识考点涉及公文的定义与分类、格式与结构、行文规则、起草与审核、处理与归档等方面。
公共基础公文基础必学知识点
公共基础公文基础必学知识点1. 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国家、政府、组织、机关等公共机构在办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文件,用以记录、传达、决策和执行工作。
2. 公文的分类:按照内容和用途可分为通知、批复、报告、指示、决议等不同类型的公文。
3. 公文的要素:公文的要素包括标题、编码、日期、主题、正文、落款、签发人等。
其中,标题是公文的名称,编码是为了方便管理和查找,日期是指文件的制作日期,主题是公文的核心内容,正文是详细阐述主题的内容,落款是公文的署名,签发人是公文的发出单位的负责人。
4. 公文的格式:公文的格式包括页眉、题名、开头、正文、结尾等部分。
页眉通常包括发文机关的名称和编号,题名是公文的标题,开头是公文的致函内容,正文是详细阐述主题的内容,结尾一般包括请示、报告、联系方式等。
5. 公文的语言特点:公文的语言应当严谨、简练、准确、规范。
应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注意用词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避免使用主观性的词语和评价性的表达。
6. 公文的写作原则:公文的写作应当遵守如下原则:明确、简明、传真、一贯、规范和正式。
明确指公文的内容应当清晰明了,简明指公文应当简洁明了,传真指公文应当准确传达信息,一贯指公文应当保持文风一致,规范指公文应当符合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正式指公文应当具备正式性和权威性。
7. 公文的写作技巧:公文的写作应当注意使用正确的词语和语法,避免冗余和重复,注意条理和层次的安排,注意使用恰当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方式,避免情感色彩和个人观点的介入。
8. 公文的审核和审定:公文的审核是指对公文的内容、格式、表述等进行审查,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审定是指对经过审核的公文进行最终的批准和确认。
9. 公文的公开和备查:公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公开,便于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和决策;公文也应当进行备查,方便查阅、整理和管理。
10. 公文的保密和归档:公文中涉及国家秘密和机关内部事项的内容需要进行保密,确保国家和机关的利益安全;公文的归档是指将公文保存并分类整理,便于日后查阅和使用。
公文知识
联合行文 • 就是同级机关、部门或单位可以联合 发文的形式。 • ※行文的各机关部门必须是同级的; • ※多个单位联合行文,其发文字号只 有一个,也就是主办单位的发文字号。 • ※党政机关联合行文一般使用( 党委 ) 机关的版头
• 根据《国务院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 定,“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成文 时间之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 • 公告、通告及部分事项性通知可不写主送 机关
通告(行政机关)
• 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时使用的公文。通告不同公告,它主要用于有关 单位开展业务工作需要。 • 其主要特点是知照性、专业性、约束力。 • 分类:周知性通告: 传达告知业务性、事务性事 项,一般没有执行要求,仅供人们知晓。 • 规定性通告: 公布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或要求遵 守的约束事项,告知对象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用 于公布带有强制性的行政措施。为确保某一事项 的执行与处理,它将提出具体规定,以要求相关 单位与个人遵守
批复(党政、下行文)
•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 • 特点:具有法定的权威性与执行性,批复 意见就是指示,下级机关务必遵守执行; • 具有被动性,批复是针对下级机关报送的 请示被动制发的; • 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批复的内容需针对请 示事项予以明确答复,不涉及其他问题。
公告(行政机关)
(四)行文规则
•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 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 除“函”以外,政府各部门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 府正式行文。 •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 文。 • 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 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同级党政军机关,政府 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也可以联合行文。(不得用黑头)
公文管理基础知识及公文管理制度
公文管理基础知识及公文管理制度一、公文管理基础知识1.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发布、报送和传达工作内容和管理决策意图的文件。
2.公文的分类按照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公文可以分为党政文件、行政文件、内部文件、对外公文等几大类。
3.公文的构成公文一般由发文单位、题名、正文、日期、签发人、印章等几个部分组成。
4.公文的要素公文要素包括发文单位名称、发文文号、文件标题、办文日期、正文内容等。
5.公文的格式6.公文的编号公文一般都要进行编号,方便日后查阅和管理。
编号应按照一定规则,一般包括年份、机关代码和连续号等部分。
1.公文的起草与审核公文的起草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简练明确、内容真实、语言通顺等。
公文的起草一般需要经过审核,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公文的传送与收文公文的传送一般采用签发、发送、传达等方式,确保公文能够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
收到公文后,需要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
3.公文的保密与备案一些涉及机密信息或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文需要进行保密处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对公文的备案也是必要的,以便日后查阅和管理。
4.公文的公开与销毁一些公文需要进行公开,便于公众了解和监督。
而一些公文在保管一定期限后可以进行销毁,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
5.公文的电子化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公文采用电子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便利性,但也需要加强对电子公文的安全管理和防护。
总之,公文管理基础知识和公文管理制度对于一个机构的规范和高效运转非常重要。
只有建立科学的公文管理制度,加强对公文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公文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技术和新环境的要求。
公文基础必学知识点
公文基础必学知识点1. 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政府及其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依法办理公务或为公共利益而发布的文件、书信、表格等各种文字资料。
2. 公文的分类:- 行政公文:由政府机关、政府部门和其下属单位发布的公文,包括公告、通知、命令、决定、函、报告等。
- 企事业单位公文:由企事业单位发布的公文,包括通知、函电、报告、规章制度等。
- 社会团体公文:由社会团体发布的公文,包括通告、通知、函电、决议案等。
- 个人公文:由个人发布的公文,包括请示、报告等。
3. 公文的基本要素:- 发文机关:发布公文的机关名称。
- 文种:公文的种类,如通知、函件、报告等。
- 日期:公文的发文日期。
- 标题:公文的主题或名称。
- 正文: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事实、理由、意见等。
- 签署:公文的署名和签字。
- 附件:公文中的附加材料,如表格、资料等。
4. 公文的格式要求:- 公文要求使用正楷或宋体字体,字号一般为小四号或五号。
- 公文的页边距一般为上下2.5厘米,左右2厘米。
- 公文要求以黑色墨水或钢笔书写,不得使用号笔、彩色墨水等。
- 公文要求使用统一的文件格式,包括页眉、页脚、标题居中、缩进等规范。
5. 公文的语言特点:- 公文使用的语言应严谨、简洁、准确,避免使用口语化、隐晦或夸张的表达方式。
- 公文要求使用规范的词汇和术语,尽量避免使用冷僻、晦涩或歧义性的词语。
- 公文要求使用正式的语气和语态,属文体语言,禁用口语、方言等非标准语言。
以上是公文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公文写作规范还需根据不同机关、单位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补充学习。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第一节公文处理概述一、公文及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性1、公文是领导机关决策的产物,是领导机关实施领导、进行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工具。
公文总是与新的决策、政令的贯彻和推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一篇正确而优秀的公文,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例如,党的十一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而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南朝刘勰说:“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
”三国魏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说:“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反之,一篇错误的公文,可把社会引向倒退,造成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例如,1966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无产阶级xx的通知》,把刚刚复苏的国民经济再次推向崩溃的边缘。
所以,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好坏与公文的正确与否,决定国家的兴亡。
2、在当代的领导、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公文具有其他任何工具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公文正确与否,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战争的胜负和社会政治稳定与否。
公文的作用主要有10大作用,即:启示和传达作用、规范作用、请示报告作用、控制作用、传递作用、协作作用、联系和知照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教育参考作用、记载和备查作用。
这是被大量事实证明了的历史结论。
3、公文处理水平代表一个机关(单位)的水平,即代表一个机关(单位)的决策、领导、管理、服务水平,反映了一个单位的整体素质。
所以,每一个单位的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文秘人员,都要重视公文处理工作。
二、公文及公文处理的涵义1.公文的定义。
“公文”一词,源于晋代陈寿的《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
”当时仅指一种体式的公务文书。
最早的公文总称为“书契”。
其后又有“典册”、“枢机文”、“官文书”、“案牍”、“公牍”等名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文的种类、名称及其内涵不断发展变化。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公文处理是指对各类公文进行收发、整理、传递和归档的管理工作。
它是现代组织运转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文的定义、特点、种类、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公文处理的基础知识。
一、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或个人向内外部发出或收到的公函、公告、通知、报告等正式文件。
公文具有明确发文人和收文人、严谨的结构和格式、法律效力等特点,是组织内外部沟通、协调工作的纽带。
二、公文的特点1. 正式性:公文是由官方机构或组织发出的正式文件,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格式,具有法律效力。
2. 规范性:公文有着统一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例如发文机关的署名、主题、编号、日期等,使得公文易于辨认和分类。
3. 传递性:公文在组织内外部之间进行传递,反映了组织活动和工作任务的开展。
4. 机密性:公文中的某些内容可能包含有保密性要求或限制。
三、公文的种类公文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组织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公文函件:用于机关与机关之间、机关与个人之间的正式信函。
2. 公文通知:包括会议通知、通告、通报等,用于宣布重要信息、通知工作安排或结果等。
3. 公文报告: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或提出建议等。
4. 公文决定:包括文件、通函等,用于颁布制定机关的重要决策、政策。
5. 公文备忘:记录重要事项、约定、备忘等,用于提醒和提示事项。
四、公文处理流程公文处理的流程主要包括收文、登记、拟文、审核、签发、分发和归档等环节。
下面将对每个环节进行介绍:1. 收文:负责接收外来公文,并进行登记和分类。
2. 登记:对收到的公文进行编号、归档,方便查阅和管理。
3. 拟文:根据需要,拟定公文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4. 审核:由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对公文进行审核,确保符合规范和内容要求。
5. 签发:经过审核后,主管领导或负责人签署公文。
6. 分发:将签发的公文送达指定的收文人,确保公文的及时传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第一节公文处理概述一、公文的定义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处理公务时所形成的现行公用、法定效力和特定体式的文字材料。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部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办理程序收文办理:包括签收(含拆封、清点、分类)、登记、拟办、送批、批办、分发、传阅、承办、催办、办复、立卷、归档等12个程序。
注意:1.要有规范收文登记本、阅文处理笺;2.各单位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向有关人员收取(指通过会议发的文件)文件;3.需清退的文件必须要放在保密柜,由专人保管;4.复制上级秘密文件,须经发文机关批准或授权。
复印件应加盖复印机关印章。
复制的公文应与正式印发的公文同样管理。
5.借阅文件要登记。
发文办理:包括起草(含修改、协调)、校核、会签、签发、复核、登记(编号)、印制(含排版、校对、装订)、缮印、分发、立卷、归档11个程序。
注意:1.要有规范的发文登记本、发文签批单;2.校核、复核、登记、印制等程序必须由文秘人员和办公室主任把关;3.要有会签程序,由办公室文秘拟定会签人、签发人。
4、发文要严守程序,坚决杜绝“倒行文”。
第二节公文种类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文种类主要有14种:1.决议。
用于发布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决定。
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
3.指示。
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意见。
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5.通知。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6.通报。
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7.公报。
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8.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
用于请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批准要求。
10.批复。
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11.规定。
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12.条例。
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13.函。
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的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14.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15.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党的机关公文中的决议、意见、公报、规定和行政机关公文中的命令、议案、公告、通告分别为对方所无。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为常用文种。
第三节行文规则一、行文方式党政机关的行文方式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和平行文三种方式。
1.下行文。
是指上级机关给所属的下级机关行文,上级机关的职能部门给下级机关的相关部门行文。
根据行文的目的、任务和传达贯彻的要求,下行文又分为一级下行文、逐级下行文、多级下行文和直贯到底下行文。
2.上行文。
是指下级机关向有隶属关系的直接的上级机关行文和下级机关的部门向上级机关相关的部门行文。
给不相隶属的上级机关或不相关的上级机关的部门行文,不叫上行文。
根据隶属关系和上行文的目的、任务、要求,上行文又分为一级上行文、逐级上行文、多级上行文和越级上行文。
3.平行文。
是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行文。
有些机关虽然是上级领导机关或下级机关,但与行文的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和指导关系,与这样的上级机关或下级机关行文,也是平行文。
平行文没有级别、地区之分。
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交流情况、答复询问和批准管辖的事项等都可以行文,但是,只能用“函”行文。
二、行文规则行文规则,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一切社会团体制发公文、处理行文关系必须遵守的纪律和准则。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确定党政机关的行文规则如下:(一)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1.行文必须确有必要。
2.行文必须注重实效。
3.必须控制行文数量,所发布公文力求精练、简短。
(二)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关系在处理行文关系上,党政机关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每一个领导机关,既要对下级机关负责,又要对上级机关负责。
为了便于上级机关了解本级机关的工作情况和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的情况,便于上级机关指导工作,本级机关向下级机关或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同时抄送直接的上级机关。
2.党委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的相关部门行文。
政府各部门根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
3.党委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行文;党委其他部门,不得向下级党委发布指示性公文。
政府的各部门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4.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
5.同级党的机关、党的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之间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
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应明确主办机关。
6.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
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以由部门行文,文中应当注明经政府同意。
自行行文的方式有四种:⑴直接向下一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⑵经政府批准或同意后向下级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⑶涉及其他部门的事务时,与其他部门联合行文;⑷各部门之间可以互相行文。
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采用恰当的行文方式。
7.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8.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9.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用函行文。
(三)必须按隶属关系和有关规定请示问题和报告工作对于请示、报告公文的拟定和办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请示、报告的拟定和办理,存在不少语法、逻辑、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有文种和内容方面问题,有格式方面的问题,也有办文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便于上级机关操作,甚至制造了上下级之间的矛盾。
“请示”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帮助解决问题的文种;“报告”是下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用的文种。
“请示”与“报告”比较,行文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内容和结构不同,行文时限和批转的重点不同。
然而,由于行文弊端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请示公文办理的难度,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
1.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
不得在非请示中夹带请示事项。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抄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2.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3.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时,应当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经过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当在请示中写明。
4.除特殊情况外,请示应当送上级机关的办公厅(室)按规定程序处理,不应当直接送领导者个人。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5.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
6.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上报公文,上级机关的秘书部门可退回下级呈报机关。
第四节公文格式公文格式,一般由公文的文面格式、用纸格式和排印装订格式3部分组成。
一、公文文面格式公文文面格式是指公文中各要素(各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和标识规则,包括版面安排、字体型号、各要素的标识排序等。
实际上,公文的文面格式是公文全部书面内容的结构。
目前,各类机关的通用公文的格式大体相同,但还有很多区别。
1.眉首部分。
由版头(报送)、份号、密级与保密期限、发往地址、紧急程度(等级)、发文字号、签发人、收发报序号8个要素组成。
一般占首页的1/3左右。
党的机关公文眉首部分与主体部分用两条长60.5、宽0.7的红色横线(1号字线)隔开,两段横隔线相距15,正中用2号红色五角星隔开,行政机关用一条长159、宽0.7的红色横线隔开。
版头(报头)。
版头(报头),又叫发文机关标识。
党的机关公文版头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例如,“中共××县委文件”一种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圆括号标注文种组成,例如,“中国共产党××县委员会(通知)”。
一般用长宋体套红印制,每字的长度在15-22之间,宽度视字数多少而定。
版头字的上边距公文纸的顶边40-45。
行政机关的发文机关标识主要有3种形式:一种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一种由发文机关名称加“令”字组成;一种由发文机关名称加红色横线组成。
发文机关全称应以批准该机关成立的文件核定的名称为准;规范化简称应由该机关的上级机关规定,由本机关自定的,一定要明示其他机关,不能使用全社会不认同的简称。
报头、份号、密级与保密期限、发往地址、紧急程度(略)发文字号(部委号)。
用特定版头印制的公文叫发文字号,用特定报头制发的电报叫“发电字号”,用通用报送制发的电报叫“部委号”。
直接公开发布的公文没有发文字号;先用特定的版头印制、后公开发布的公文,仍用原来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部委号,下同)是公文的代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3部分组成,是每一个用特定版头(报头)制发的公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到便于识别公文、发文机关、发文年度和便于登记、管理、使用的作用。
其中,发文机关代字由发文机关所在行政区(管辖地)地方代字、发文机关代字和公文类别代字3部分组成,有的可省略发文机关代字或公文类别代字,但发文机关所在行政区地方代字不能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