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预习说明

1.附录不必看,因为示波器改用Kenwood CB4125A 型,它的使用指南见实验室说明资料。 2.测量B-H 曲线,用示波器直接测出R 1上的电压值u 1(3.11.1)式和电容上电压值u C ()式。 3.由于R 1、R 2和C 值不确定,仍需要用教材方法标定B 0、H 0,但是(3.11.7)、()式中L x 、L y 分别用标

定时的电压u x 、u y 代替。u x 、u y 为电压的峰峰值。

选做实验 高温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的测定

一.引言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默林

翁纳斯(Kamerling Onnes)首次发现了超导电性。这以后,科学家们

在超导物理及材料探索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BCS 超导微观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超导微观机理的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强磁场超导材料的研制成功和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使超导电技术在强场、超导电子学以及某些物理量的精密测量等实际应用中得到迅速发展。1986年瑞士物理学家缪勒(Karl Alex

Muller)等人首先发现La-Ba-Cu-O 系氧化物材料中存在的高温超导电性,世界各界科学家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研制

出临界温度高于90K 的Y-Ba-Cu-O (也称YBCO )系氧化物超导体。1988年初又研制出不含稀土元素的Bi 系和Tl 系氧化物超导体,后者的超导完全转变温度达125K 。超导研究领域的一系列最新进展,特别是大面积高温超导薄膜和临界电流密度高于105

A/cm 2

Bi 系超导带材的成功制备,为超导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测量超导体的基本性能是超导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临界转变温度T C 的高低则是超导材料性能良好与否的重要判据,因此T C 的测量是超导研究工作者的必备手段。

图1 一般金属的电阻率温度关系

T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氧化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T C 两种方法的测定,加深理解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性;

2.了解低温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3.了解几种低温温度计的性能及Si 二极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

4.了解一种确定液氮液面位置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1.超导现象及临界参数 1)零电阻现象

我们知道,金属的电阻是由晶格上原子的热振动(声子)以及杂质原子对电子的散射造成的。在低温时,一般金属(非超导材料)总具有一定的电阻,如图1所示,其电阻率 与温度T 的关系可表示为:

50AT +=ρρ

(1)

式中

是T =0K 时的电阻率,称剩余电阻率,它与金属的纯度和晶格的完整性有关,对于实际的金属,

其内部总是存在杂质和缺陷,因此,即使使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也总存在0

1911年,翁纳斯在极低温下研究降温过程中汞电阻的变化时,出乎意料地发现,温度在附近,汞的电阻急剧下降好几千倍(后来有人估计此电阻率的下限为10

23

cm ,而迄今正常金属的最低电阻率

仅为10

13

cm ,即在这个转变温度以下,电阻为零(现有电子仪表无法量测到如此低的电阻),这就是

零电阻现象,如图2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直流情况下才有零电阻现象,而在交流情况下电阻不为零。

目前已知包括金属元素、合金和化合物约五千余种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转变为具有超导电性。这种材料称为超导材料。发生超导转变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以T C 表示。

图2 汞的零电阻现象

10

5

电 阻 ︵ T (K)

由于受材料化学成分不纯及晶体结构不完整等因素的影响,超导材料的正常一超导转变一般是在一定的温度间隔中发生的。如图3,用电阻法(即根据电阻率变化)测定临界温度时,我们通常把降温过

程中电阻率-温度曲线开始从直线偏离处的温度称为起始转变温度,把临界温度T C 定义为待测样品电阻率从起始转变处下降到一半时对应的温度(

=

/2),也称作超导转变的中点温度。把电阻率变化从

10%到90%所对应的温度间隔定义为转变宽度,记作T C ,电阻率值刚

刚完全降到零时的温度称为完全转变温度。T C 的大小一般反映了材料品质的好坏,均匀单相的样品T C

较窄,反之较宽。 2)完全抗磁性

当把超导体置于外加磁场中时,磁通不能穿透超导体,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始终保持为0,超导

体的这个特性称为迈斯纳效应。注意:完全抗磁性不是说磁化强度M 和外磁场B 等于零,而仅仅是表示M = B / 4。

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与完全抗磁性的两个特性既相互独立又有紧密的联系。完全抗磁性不能由零电

阻特性派生出来,但是零电阻特性却是迈斯纳效应的必要条件。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是由其表面屏蔽电流产生的磁通密度在导体内部完全抵消了由外磁场引起的磁通密度,使其净磁通密度为零,它的状态是唯一确定的,从超导态到正常态的转变是可逆的。

利用迈斯纳效应,测量电感线圈中的一个样品在降温时内部磁通被排出的情况,也可确定样品的超

导临界温度,称电感法。

用电阻法测T C 较简单,用得较多,但它要求样品有一定形状并能连接电引线,而且当样品材料内含

有T C 不同的超导相时,只能测出其中能形成超导通路的临界温度最高的一个超导相的T C 。用电感法测T C 则可以弥补电阻法的不足,即可以把不同的超导相同时测出。

3)临界磁场

图3 正常-超导转变

T

90%

50%

10%0

变温度

T C T C 变温度

把磁场加到超导体上之后,一定数量的磁场能量用来建立屏蔽电流以抵消超导体的内部磁场。当磁

场达到某一定值时,它在能量上更有利于使样品返回正常态,允许磁场穿透,即破坏了超导电性。致使超导体由超导态转变为正常态的磁场称为超导体的临界磁场,记为H C 。如果超导体内存在杂质和应力等,则在超导体不同处有不同的H C ,因此转变将在一个很宽的磁场范围内完成,和定义T C 样,通常我们把H = H C /2相应的磁场叫临界磁场。

临界磁场是每一个超导体的重要特性,实验还发现,存

在着两类可区分的磁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一般的超导体来说,在T C 以下,临界磁场H C 随温度下降而增加,由实验拟合给出H C 与T 的关系很好地遵循抛物线近似的关系:

()()[]

2/10C C C T T H H -=

(2)

式中,H C (0)是T =0K 时的临界磁场。此类超导体被称为第I 类超导体,在远低于T C 的温区,它们的临界磁场H C (T )的典型数值为100Gs ,因此又被称为软导体。

对于第II 类超导体来说,在超导态和正常态之间存在过渡的中间态,因此第II 类超导体存在两个

临界磁场H C 1和H C 2 ,当HH C 1时,磁场开始进入到超导体中,但这时体系仍具有零电阻的特性,我们把这个开始进入超导体的磁场H C 1叫下临界磁场。随着

H 的进一步提高,磁场进入到超导体中愈来愈多,同时伴随着超导态的比例愈来愈少,随着H 增加到H C 2,

超导体完全恢复到正常态。我们把这个H C 2叫上临界磁场,磁场H 处于H C 1

Gs ,被称为硬超导体。

但对高温超导体来说,H C (T )-T 关系并不符合(2)式关系式。

4)临界电流密度

实验发现当对超导体通以电流时,无阻的超流态要受到电流大小的限制,当电流达到某一临界值I C

后,超导体将恢复到正常态。对大多数超导金属,正常态的恢复是突变的。我们称这个电流值为临界电流I C ,相应的电流密度为临界电流密度J C 。对超导合金、化合物及高温超导体,电阻的恢复不是突变,而是随电流的增加渐变到正常电阻R 0。

图4 第I 类超导体临界磁场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0

T C T

H C H 0

超导态

正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