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DCB配置

合集下载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1 接口基础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1 接口基础配置

1接口基础配置关于本章1.1 接口简介通过本小节,您可以了解到设备的接口分类和接口编号规则。

1.2 配置接口基本参数配置接口基本参数,包括接口描述信息、接口流量统计时间间隔功能以及开启或关闭接口。

1.3 维护接口您可以通过清除接口统计信息以方便查询一定时间内接口的流量信息。

1.1 接口简介通过本小节,您可以了解到设备的接口分类和接口编号规则。

接口分类接口是设备与网络中的其它设备交换数据并相互作用的部件,分为管理接口、物理业务接口和逻辑接口三类,其中:l管理接口管理接口主要为用户提供配置管理支持,也就是用户通过此类接口可以登录到设备,并进行配置和管理操作。

管理接口不承担业务传输。

关于管理接口的详细配置,请参见《CloudEngine 7800&6800&5800系列交换机配置指南-基础配置》。

设备支持的管理接口如表1-1所示:表1-1各管理接口介绍l V100R005C00版本下,仅CE6850-48S6Q-HI支持Mini USB接口。

V100R005C10及以后版本,CE6850-48S6Q-HI、CE6850–48T4Q-HI和CE6850U-HI支持Mini USB接口。

l CE6850HI和CE6850U-HI设备上有两个Combo类型的管理接口,每个Combo口包括一个光接口和一个电接口。

光接口和电接口只能同时激活其中一个。

l物理业务接口物理业务接口是真实存在、有器件支持的接口。

物理接口需要承担业务传输。

物理接口有时也被称为端口,为便于描述,在本手册中,统一描述为接口。

设备支持的物理接口如表1-2所示。

表1-2物理接口缺省情况下,设备的以太网接口工作在二层模式,如果需要应用接口的三层功能,可以使用undo portswitch命令将接口转换为三层模式。

l逻辑接口逻辑接口是指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功能但物理上不存在、需要通过配置建立的接口。

逻辑接口需要承担业务传输。

设备支持的逻辑接口如表1-3所示。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MQC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MQC配置

2 MQC配置关于本章通过配置MQC,按照某种规则对流量进行分类,并对同种类型的流量关联某种动作,实现针对不同业务的差分服务。

2.1 MQC简介模块化QoS命令行MQC(Modular QoS Command-Line Interface)是指通过将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报文划分为一类,并为同一类报文提供相同的服务,也可以对不同类的报文提供不同的服务。

2.2 配置注意事项介绍MQC的配置注意事项。

2.3 配置MQC介绍MQC详细的配置过程。

2.4 维护MQC使能了流量统计功能后,可以查看MQC配置的统计信息,分析报文的通过和丢弃情况。

2.1 MQC简介模块化QoS命令行MQC(Modular QoS Command-Line Interface)是指通过将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报文划分为一类,并为同一类报文提供相同的服务,也可以对不同类的报文提供不同的服务。

随着网络中QoS业务的不断丰富,在网络规划时若要实现对不同流量(如不同业务或不同用户)的差分服务,会使部署比较复杂。

MQC的出现,使用户能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精细化处理,用户可以更加便捷的针对自己的需求对网络中的流量提供不同的服务,完善了网络的服务能力。

MQC三要素MQC包含三个要素:流分类(traffic classifier)、流行为(traffic behavior)和流策略(traffic policy)。

l流分类流分类用来定义一组流量匹配规则,以对报文进行分类。

流分类规则如表2-1所示:表2-1流分类的分类规则流分类中各规则之间的关系分为:and或or,缺省情况下的关系为or。

–and:当流分类中包含ACL规则时,报文必须匹配其中一条ACL规则以及所有非ACL规则才属于该类;当流分类中没有ACL规则时,报文必须匹配所有非ACL规则才属于该类。

–or:报文只要匹配了流分类中的一个规则,设备就认为报文属于此类。

l流行为流行为用来定义针对某类报文所做的动作。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1 堆叠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1 堆叠配置
1.5 缺省配置 介绍堆叠常见参数的缺省配置。
1.6 组建堆叠 介绍堆叠的组建过程。
1.7 堆叠组建后配置增强功能 介绍堆叠组建后的配置,用来增加堆叠系统的可靠性和易操作性。
1.8 维护堆叠 介绍堆叠的维护功能。
1.9 拆分堆叠 介绍拆分堆叠的相关操作。
1.10 配置举例 介绍堆叠配置举例,配置举例中包括组网需求、配置思路、配置过程等。
定义
堆叠iStack(Intelligent Stack)是指将多台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虚拟化成一台交换 设备,如图1-1所示。
图 1-1 堆叠示意图 iStack
iStack Link
Eth-Trunk
物理拓扑逻辑拓扑来自目的通过交换机堆叠,可以实现网络高可靠性和网络大数据量转发,同时简化网络管理。
1.2.2 堆叠建立
堆叠建立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文档版本 07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3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虚拟化
1 堆叠配置
1. 物理连接:根据网络需求,选择适当的连接拓扑,组建堆叠网络。
的配置。 l 备、从交换机的堆叠端口在主交换机上有Shutdown或与堆叠冲突的配置。 l 同一堆叠端口下的堆叠物理成员端口的类型不同。 l 所有堆叠物理成员端口被配置在不同的堆叠端口下。 上述冲突产生后,备、从交换机将无法与主交换机建立堆叠。用户需要修改主交换机 或备、从交换机上的配置,使其符合配置要求,然后再重新启动交换机。
l 备、从交换机将与主交换机的配置进行合并,合并的配置包括堆叠属性配置、堆 叠端口配置、端口拆分配置。如果主交换上有备、从交换机的离线配置,则以主 交换机配置为准。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1 智能无损网络简介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1 智能无损网络简介

1智能无损网络简介定义智能无损网络是基于PFC优先级流控机制,结合智能化拥塞控制技术,使以太网满足分布式高性能应用无丢包、低时延、高吞吐诉求的能力。

目的随着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进行,数据中心的使命正在从聚焦业务快速发放向聚焦数据高效处理进行转变。

为了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HPC高性能计算、分布式存储、AI人工智能等当今热门应用要求数据中心网络具有无丢包、低时延、高吞吐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基于TCP/IP协议栈的网络通信由于在数据拷贝等关键环节资源消耗较大并且时延过高,无法满足对网络性能的高要求。

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远程直接内存访问功能)利用相关的硬件和网络技术,使服务器的网卡之间可以直接读内存,最终达到高带宽、低时延和低资源消耗率的效果。

但是RDMA专用的InfiniBand网络架构封闭,无法兼容现网,使用成本较高。

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

RoCE即使用以太网承载RDMA的网络协议,有两个版本:RoCEv1是一种链路层协议,不同广播域下无法使用;RoCEv2是一种网络层协议,可以实现路由功能。

当前高性能计算、分布式存储、人工智能等应用均采用RoCEv2协议来降低CPU的处理和时延,提升应用的性能。

然而,由于RDMA的提出之初是承载在无损的InfiniBand网络中,RoCEv2协议缺乏完善的丢包保护机制,对于网络丢包异常敏感。

同时,这些分布式高性能应用的特征是多对一通信的Incast流量模型,对于以太交换机,Incast流量易造成交换机内部队列缓存的瞬时突发拥塞甚至丢包,带来应用时延的增加和吞吐的下降,从而损害分布式应用的性能。

智能无损网络基于PFC机制提供了智能化拥塞控制技术,可以解决传统以太网络拥塞丢包、时延大的约束,为RoCEv2分布式应用提供“无丢包、低时延、高吞吐”的网络环境,满足分布式应用的高性能需求。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BFD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BFD配置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15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可靠性
2.3.2 BFD 与静态路由联动
2 BFD 配置
与动态路由协议不同,静态路由自身没有检测机制,当网络发生故障的时候,需要管 理员介入。BFD与静态路由联动特性可为公网静态路由绑定BFD会话,利用BFD会话 来检测静态路由所在链路的状态。
l BFD单跳检测是指对两个直连系统进行IP连通性检测,“单跳”是IP链路的一跳。 l BFD多跳检测是指BFD可以检测两个系统间的任意路径,这些路径可能跨越很多
跳,也可能在某些部分发生重叠。
组网应用
典型应用一: 如图2-4所示,BFD检测两台设备之间的IP单跳路径,BFD会话绑定出接口。
图 2-4 BFD 检测单跳链路 BFD session
l 静态建立BFD会话 静态建立BFD会话是指通过命令行手工配置BFD会话参数,包括配置本地标识符 和远端标识符等,然后手工下发BFD会话建立请求。
l 动态建立BFD会话 动态建立BFD会话时,系统对本地标识符和远端标识符的处理方式如下:
文档版本 08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13
目的
为了减小设备故障对业务的影响,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网络设备需要能够尽快检测到 与相邻设备间的通信故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业务继续进行。在现有网络中, 有些链路通常通过硬件检测信号,如SDH告警,检测链路故障,但并不是所有的介质 都能够提供硬件检测。此时,应用就要依靠上层协议自身的Hello报文机制来进行故障 检测。上层协议的检测时间都在1秒以上,这样的故障检测时间对某些应用来说是不能 容忍的。同时,在一些小型三层网络中,如果没有部署路由协议,则无法使用路由协 议的Hello报文机制来检测故障。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10 路由策略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10 路由策略配置
当路由与该节点的所有If-match子句都匹配成功后,进入匹配模式选择,不再匹配其他 节点。匹配模式分permit和deny两种:
l permit:路由将被允许通过,并且执行该节点的Apply子句对路由信息的一些属性 进行设置。
l deny:路由将被拒绝通过。
当路由与该节点的任意一个If-match子句匹配失败后,进入下一节点。如果和所有节点 都匹配失败,路由信息将被拒绝通过。
文档版本 06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675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IP 单播路由
10 路由策略配置
10.1 路由策略简介
介绍路由策略的定义、由来和作用。
定义
路由策略主要实现了路由过滤和路由属性设置等功能,它通过改变路由属性(包括可 达性)来改变网络流量所经过的路径。
– 在RouterC上配置另外一个地址前缀列表,并且配置OSPF利用该地址前缀列 表作为RouterC的入口策略。
l 使用路由策略
– 在RouterA上配置路由策略(其中匹配条件可以是地址前缀列表、路由cost、 路由标记Tag等),并且配置OSPF利用该路由策略作为RouterA的出口策略。
– 在RouterC上配置另外一个路由策略,并且配置OSPF利用该路由策略作为 RouterC的入口策略。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IP 单播路由
10 路由策略配置
10 路由策略配置
关于本章
路由策略是为了改变网络流量所经过的途径而对路由信息采用的方法。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1接口基础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1接口基础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1接口基础配置1接口基础配置关于本章1.1 接口简介通过本小节,您可以了解到设备的接口分类和接口编号规则。

1.2 配置接口基本参数配置接口基本参数,包括接口描述信息、接口流量统计时间间隔功能以及开启或关闭接口。

1.3 维护接口您可以通过清除接口统计信息以方便查询一定时间内接口的流量信息。

1.1 接口简介通过本小节,您可以了解到设备的接口分类和接口编号规则。

接口分类接口是设备与网络中的其它设备交换数据并相互作用的部件,分为管理接口、物理业务接口和逻辑接口三类,其中:l管理接口管理接口主要为用户提供配置管理支持,也就是用户通过此类接口可以登录到设备,并进行配置和管理操作。

管理接口不承担业务传输。

关于管理接口的详细配置,请参见《CloudEngine 7800&6800&5800系列交换机配置指南-基础配置》。

设备支持的管理接口如表1-1所示:表1-1各管理接口介绍l V100R005C00版本下,仅CE6850-48S6Q-HI支持Mini USB 接口。

V100R005C10及以后版本,CE6850-48S6Q-HI、CE6850–48T4Q-HI和CE6850U-HI支持Mini USB接口。

l CE6850HI和CE6850U-HI设备上有两个Combo类型的管理接口,每个Combo口包括一个光接口和一个电接口。

光接口和电接口只能同时激活其中一个。

l物理业务接口物理业务接口是真实存在、有器件支持的接口。

物理接口需要承担业务传输。

物理接口有时也被称为端口,为便于描述,在本手册中,统一描述为接口。

设备支持的物理接口如表1-2所示。

表1-2物理接口缺省情况下,设备的以太网接口工作在二层模式,如果需要应用接口的三层功能,可以使用undo portswitch命令将接口转换为三层模式。

l逻辑接口逻辑接口是指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功能但物理上不存在、需要通过配置建立的接口。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优先级映射配置(CE6870EI CE6875EI)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优先级映射配置(CE6870EI CE6875EI)

4优先级映射配置(CE6870EI、CE6875EI)关于本章优先级映射配置介绍优先级映射等基本概念并介绍优先级映射的配置方法、配置示例以及常见配置错误。

4.1 优先级映射概述优先级映射用来实现报文携带的QoS优先级与设备内部优先级(又称为本地优先级,是设备内部区分报文服务等级的优先级)之间的转换,从而设备根据内部优先级提供有差别的QoS服务质量。

4.2 优先级映射原理描述4.3 优先级映射应用场景4.4 优先级映射配置注意事项(CE6870EI、CE6875EI)介绍优先级映射的配置注意事项。

4.5 优先级映射缺省配置介绍优先级映射表和缺省取值。

4.6 配置优先级映射配置优先级映射后,设备将根据报文携带的优先级信息或者端口优先级映射到相应的PHB行为/颜色,从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4.7 优先级映射配置举例通过示例介绍如何应用优先级映射。

配置示例中包括组网需求、配置注意事项、配置思路等。

4.8 优先级映射常见配置错误介绍优先级映射配置的常见错误。

4.1 优先级映射概述优先级映射用来实现报文携带的QoS优先级与设备内部优先级(又称为本地优先级,是设备内部区分报文服务等级的优先级)之间的转换,从而设备根据内部优先级提供有差别的QoS服务质量。

用户可以根据网络规划在不同网络中使用不同的QoS优先级字段,例如在VLAN网络中使用802.1p,IP网络中使用DSCP,MPLS网络中使用EXP。

当报文经过不同网络时,为了保持报文的优先级,需要在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上配置这些优先级字段的映射关系。

当设备连接不同网络时,所有进入设备的报文,其外部优先级字段(包括802.1p、DSCP和MPLS EXP)都被映射为内部优先级;设备发出报文时,将内部优先级映射为某种外部优先级字段。

4.2 优先级映射原理描述优先级映射不同的报文使用不同的QoS优先级,例如VLAN报文使用802.1p,IP报文使用DSCP,MPLS报文使用EXP。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MQC配置(非CE6870EI)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MQC配置(非CE6870EI)

2 MQC配置(非CE6870EI)2.1 MQC简介模块化QoS命令行MQC(Modular QoS Command-Line Interface)是指通过将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报文划分为一类,并为同一类报文提供相同的服务,也可以对不同类的报文提供不同的服务。

随着网络中QoS业务的不断丰富,在网络规划时若要实现对不同流量(如不同业务或不同用户)的差分服务,会使部署比较复杂。

MQC的出现,使用户能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精细化处理,用户可以更加便捷的针对自己的需求对网络中的流量提供不同的服务,完善了网络的服务能力。

MQC三要素MQC包含三个要素:流分类(traffic classifier)、流行为(traffic behavior)和流策略(traffic policy)。

l流分类流分类用来定义一组流量匹配规则,以对报文进行分类。

流分类规则如表2-1所示:表2-1流分类的分类规则流分类中各规则之间的关系分为:and或or,缺省情况下的关系为or。

–and:当流分类中包含ACL规则时,报文必须匹配其中一条ACL规则以及所有非ACL规则才属于该类;当流分类中没有ACL规则时,报文必须匹配所有非ACL规则才属于该类。

–or:报文只要匹配了流分类中的一个规则,设备就认为报文属于此类。

l流行为流行为用来定义针对某类报文所做的动作。

l流策略流策略用来将指定的流分类和流行为绑定,对分类后的报文执行对应流行为中定义的动作。

如图2-1所示,一个流策略可以绑定多个流分类和流行为。

图2-1 流策略绑定多个流分类和流行为MQC 配置流程MQC 配置流程如图2-2所示。

1.配置流分类:按照一定规则对报文进行分类,是提供差分服务的基础。

2.配置流行为:为符合流分类规则的报文指定流量控制动作。

3.配置流策略:将指定的流分类和指定的流行为绑定,形成完整的策略。

4.应用流策略:将流策略应用到全局、接口、VLAN 、VPN 实例。

图2-2 MQC 配置流程2.2 配置注意事项介绍MQC的配置注意事项。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3 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3 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3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3.1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介介绍以太网链路聚合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以太网链路聚合Eth-Trunk简称链路聚合,它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

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间的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目的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用户对骨干链路的带宽和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传统技术中,常用更换高速率的设备的方式来增加带宽,但这种方案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而且不够灵活。

采用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在不进行硬件升级的条件下,通过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为一个逻辑接口,达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

在实现增大带宽目的的同时,链路聚合采用备份链路的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优势:l增加带宽链路聚合接口的最大带宽可以达到各成员接口带宽之和。

l提高可靠性当某条活动链路出现故障时,流量可以切换到其他可用的成员链路上,从而提高链路聚合接口的可靠性。

l负载分担在一个链路聚合组内,可以实现在各成员活动链路上的负载分担。

3.2 原理描述介绍以太网链路聚合的实现原理。

3.2.1 基本概念如图3-1所示,DeviceA与DeviceB之间通过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连,将这三条链路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条逻辑链路,这条逻辑链路的最大带宽等于原先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的带宽总和,从而达到了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互备份,有效地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

Eth-Trunk链路两端的速率必须保持一致,建议Eth-Trunk链路两端相连的物理接口的数量、jumbo和流控配置保持一致。

图3-1 Eth-Trunk示意图DeviceA DeviceB链路聚合接口可以作为普通的以太网接口来使用,实现各种路由协议以及其它业务。

与普通以太网接口的差别在于:转发的时候链路聚合组需要从成员接口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接口来进行数据转发。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智能无损网络配置注意事项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智能无损网络配置注意事项

4智能无损网络配置注意事项涉及网元无需其他网元配合使用。

License支持各设备形态支持的智能无损网络功能、License控制情况如表4-1所示。

对于使用License控制的设备,缺省情况下,新购买设备的智能无损网络功能未打开。

如果需要使用设备的智能无损网络功能,请联系设备经销商申请并购买License。

表4-1各设备形态支持的智能无损网络功能、License控制情况版本支持表4-2支持本特性的最低软件版本说明如果需要了解软件版本与交换机具体型号的配套信息,请查看硬件查询工具。

软件版本演进关系:●除CE6881、CE6863和CE6820V100R001C00 -> V100R00200 -> V100R003C00 -> V100R003C10 -> V100R005C00 ->V100R005C10 -> V100R006C00 -> V200R001C00 -> V200R002C50 -> V200R003C00 ->V200R005C00 -> V200R005C10 -> V200R019C00 -> V200R019C10●对于CE6881、CE6863和CE6820V200R005C20 -> V200R019C10 -> V200R020C00特性依赖和限制无损队列的缓存空间优化的约束●手工配置无损队列的缓存空间优化后,需要保存配置并重启设备使配置生效。

●手工配置芯片级的Service Pool中独属于无损队列的Service Pool缓存空间的百分比后:–芯片对突发流量的转发能力将会降低,因此,需要相应调整各个端口入方向和出方向的缓存空间大小。

–需要确保不会通过DiffServ域优先级映射或包含remark流行为的流策略等方式将有损优先级映射到无损优先级。

–通过qos burst-mode命令配置的设备缓存管理突发模式仅对有损队列的Service Pool有效。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10 BGP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10 BGP配置

Start Connect
Error
TCP Establieshed
OpenSent
Error
TCP
Establieshed
Receive
Correct Open
OpenConfirm
Error
Receive Correct Keepalive
Established
Error
10 BGP 配置
1. Idle状态是BGP初始状态。在Idle状态下,BGP拒绝邻居发送的连接请求。只有在 收到本设备的Start事件后,BGP才开始尝试和其它BGP对等体进行TCP连接,并转 至Connect状态。
文档版本 05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483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IP 路由
10 BGP 配置
BGP 的路由器号(Router ID)
BGP的Router ID是一个用于标识BGP设备的32位值,通常是IPv4地址的形式,在BGP会 话建立时发送的Open报文中携带。对等体之间建立BGP会话时,每个BGP设备都必须 有唯一的Router ID,否则对等体之间不能建立BGP连接。
受益
BGP从多方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灵活性、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l BGP采用认证和GTSM的方式,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l BGP提供了丰富的路由策略,能够灵活的进行路由选路。
l BGP提供了10.2.8 路由聚合和10.2.9 路由衰减功能用于防止路由振荡,有效提高了 网络的稳定性。
l BGP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协议(端口号为179),并支持10.2.10 BGP与BFD联 动、10.2.11 BGP Auto FRR和10.2.12 BGP GR和NSR,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3 静态路由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3 静态路由配置

3 静态路由配置
3.1 静态路由简介
介绍静态路由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静态路由是一种需要管理员手工配置的特殊路由。
目的
静态路由在不同网络环境中有不同的目的:
l 当网络结构比较简单时,只需配置静态路由就可以使网络正常工作。 l 在复杂网络环境中,配置静态路由可以改进网络的性能,并可为重要的应用保证
带宽。 l 静态路由可在VPN实例中使用,主要用于VPN路由的管理。
图 3-1 静态路由与 NQA 联动应用组网图
IP Network
RouterA
RouterB SwitchA
RouterC SwitchB
...... SwitchC SwitchD
Client1
...... Client10
......
Client91
Client100
3.2.4 静态路由永久发布
静态路由永久发布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种低成本、部署简单的链路检测机制,并提高与 其他厂商设备的兼容性。在客户希望确定业务流量的转发路径,不希望流量从其它路 径穿越时,静态路由永久发布可以通过Ping静态路由目的地址的方式来检测链路的有 效性而达到业务监控的目的。
链路有效性直接影响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因此链路状态的检测对网络维护具有重 要意义。BFD作为一种常用方案,并不适合所有的场景。例如,在不同的ISP之间,客 户更希望采用更简单、更自然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应用
如图3-1所示,每台接入交换机下连接10个用户,共100个用户。由于在RouterB和用户 之间无法使用动态路由协议,所以在RouterB上配置到用户的静态路由。出于网络稳定 性的考虑,在RouterC上进行同样的配置,作为冗余备份。RouterA、RouterB和RouterC 上运行动态路由协议,相互间可以学习路由。其中,RouterB和RouterC配置动态路由协 议引入静态路由,并且设置不同的度量值,这样RouterA也能通过动态路由协议从 RouterB和RouterC分别学习到用户的路由,RouterA根据两条链路的度量值不同选择一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3 FC和FCoE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3 FC和FCoE配置

3 FC和FCoE配置关于本章FC协议是SAN网络中使用的一种数据传输协议。

FCoE是将FC协议承载在以太网上的一种协议。

CE6810LI不支持FCF和NPV功能。

仅CE6850U-HI支持FC接口。

CE5800不支持此特性。

3.1 FC SAN简介介绍FC SAN的定义和作用。

3.2 FCoE简介介绍FCoE的定义和作用。

3.3 FC原理描述介绍FC实现原理。

3.4 FCoE原理描述介绍FCoE实现原理。

3.5 应用场景介绍FCoE的应用场景。

3.6 配置任务概览设备支持三种FCoE模式:FCF模式、NPV模式和FSB模式。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配置相应的FCoE模式。

3.7 配置注意事项介绍部署FCoE的注意事项。

3.8 兼容性列表介绍FCoE设备与友商网卡、服务器、存储以及交换机对接时的兼容性情况。

3.9 缺省配置介绍FCoE常见参数的缺省配置。

3.10 配置FCF在网络融合中,FCF主要用于连接传统SAN网络和LAN网络。

FCF能够转发FCoE报文,同时具有FCoE封装/解封装功能。

3.11 配置NPVNPV交换机位于Fabric网络边缘,处于节点设备与FCF之间,将节点设备的流量转发到FCF交换机。

3.12 配置FSB在网络融合中,FSB主要用于侦听FIP协议报文,控制FCoE虚链路的建立,预防恶意攻击。

3.13 维护FCoE维护FCoE包括查看和清除FIP报文的统计信息、监控FCoE的运行状态和调试FCoE。

3.14 配置举例介绍FCoE配置举例。

配置示例中包括组网需求、配置注意事项、配置思路等。

3.15 参考标准和协议介绍FCoE的相关参考信息。

3.16 DCB配置通过DCB的配置,可解决数据中心网络融合后的QoS问题。

3.1 FC SAN简介介绍FC SAN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s)是一种将存储设备和连接设备集成在一个高速网络中的技术。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SFC配置注意事项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SFC配置注意事项

CloudEngine 6800, 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业务链 4 SFC配置注意事项
4 SFC配置注意事项
涉及网元
无需其他网元配合。

License支持
设备的SFC功能使用License控制,缺省情况下,新购买CE6880EI, CE5880EI系列交换
机的SFC功能未打开。

如果需要使用设备的SFC功能,请联系设备经销商申请并购买
License。

版本支持
表4-1支持本特性的最低软件版本
特性依赖和限制
l目前只支持通过配置命令行部署业务链,不支持控制器方式。

l SFF只能选择承载网络的网关设备。

l仅支持三层IPv4报文入业务链。

l仅支持SF设备通过路由方式接入SFC网络。

l VXLAN分布式网关组网中Spine设备不支持作为SFF节点。

文档版本 08 (2019-03-05)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3。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硬件管理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2 硬件管理

2硬件管理关于本章硬件管理可减少对硬件资源实际的插拔或加载卸载操作,方便快捷,同时可提高硬件资源的可靠性。

2.1 硬件管理概述硬件管理是指通过命令行对设备的硬件资源进行操作和管理,如复位设备、主备倒换等。

2.2 备份电子标签通过备份电子标签,可以提高网络维护工作的效率。

2.3 复位设备设备升级或工作不正常时,可能需要对设备进行复位。

2.4 预配置通过预配置可以在物理设备不在位的情况下离线部署业务。

2.5 配置主备倒换在多台设备堆叠的情况下,通过配置主备倒换,可以将备交换机倒换为主交换机,实现主、备交换机之间的冗余备份。

2.6 关闭非华为以太网交换机认证光模块告警通过配置光模块告警功能,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光模块告警产生方式。

2.7 配置CPU占用率告警阈值配置CPU占用率告警阈值,实现对CPU使用情况的监控。

2.8 配置内存占用率告警阈值配置内存占用率告警阈值,实现对内存使用情况的监控。

2.9 配置功耗数据更新周期通过配置设备功耗数据更新周期,查看设备功耗情况。

2.10 配置系统资源模式通过配置系统资源模式,调整系统硬件资源的分配。

2.11 配置设备ID指示灯的状态通过设置设备ID指示灯的状态,便于用户现场快速定位设备。

2.1 硬件管理概述硬件管理是指通过命令行对设备的硬件资源进行操作和管理,如复位设备、主备倒换等。

硬件管理可减少对设备硬件资源实际的插拔或加载卸载等操作,方便快捷,同时可以提高硬件资源的可靠性。

2.2 备份电子标签通过备份电子标签,可以提高网络维护工作的效率。

背景信息在处理网络故障以及批量更换硬件等工作中,电子标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电子标签进行备份:l网络出现故障时,通过电子标签能很方便、准确地获得相关的硬件信息,提高维护工作的效率。

同时,通过对故障硬件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进行硬件缺陷问题的分析。

l批量更换硬件时,通过建立在客户设备档案系统中的电子标签信息,能够准确地获得全网硬件分布情况,便于评估更换所造成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策略,从而提高批量替换硬件的效率。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PIM(IPv4)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4 PIM(IPv4)配置
目前设备实际支持的PIM协议包括:PIM-DM(PIM-Dense Mode)、双向PIM (Bidirectional PIM)、PIM-SM(PIM-Sparse Mode)。
目的
1992年,为了承载网络视频会议、音频会议,以MOSPF和DVMRP为组播路由协议的 虚拟IP组播骨干网——Mbone建立成功。这为组播技术应用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在 随后的十几年,组播路由协议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是随着多个组播路由协议的开发与应用,人们渐渐感觉到,如果像单播路由一样通 过多种路由协议算法来动态生成组播路由,会带来不同路由协议间在互相引入路由时 操作繁琐的问题。而且网络设备对于单播和组播路由信息都需要维护。这也就催生了 一种与单播路由协议无关的组播路由协议——PIM。PIM协议只专注于组成员和组播源 状态相关的信息,而选取路径的信息直接从单播路由表获取。因此它不需要维护庞大 的路由信息,从而降低了PIM协议的复杂性。这使得PIM协议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域内组 播协议。
说明
由PIM路由器所组成的网络称为PIM网络。通常一个大的PIM网络可以划分为多个PIM域来管理 和控制组播报文的转发,这里的域内组播协议即是指PIM域内组播协议。
4.2 原理描述
介绍PIM协议的实现原理。
4.2.1 基本概念
通过图1来介绍PIM的一些基本概念。
文档版本 07 (2017-09-12)
– LAN_Delay:表示共享网段内传输Prune报文的延迟时间。
– Override-Interval:表示Hello报文中携带的否决剪枝的时间间隔。
说明
参数DR_Priority只在PIM-SM网络的DR竞选中用到。有关DR竞选的内容请参见“PIM-SM (ASM模型) DR竞选”。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8 组播路由管理(IPv6)配置

华为数据中心5800交换机01-08 组播路由管理(IPv6)配置

组播转发表项超时时间。
Incoming interface: Vlanif10
表项入接口。
Outgoing interfaces: 1
表项出接口列表。
Matched packets :954900 packets(9549000 bytes)
匹配该表项的报文数目。
Wrong interface :0 packets
8 组播路由管理(IPv6)配置
MLD并收到组加入报文就会为每个接口维护一个组加入信息表项,组表项形式如下所 示:
<HUAWEI> display mld group Interface group report information Vlanif100(FE80::4E1F:CCFF:FE44:FFF0):
00001. (FC00::2, FFE3::1) Uptime: 00:00:14 Upstream Interface: Vlanif10 List of 1 downstream interface 1: Vlanif20
组播路由表项中主要字段含义如表8-4所示:
表 8-4 组播路由表项主要字段含义
MLD组表项是由用户主机发送的MLD加入报文触发创建的,用于维护组加入信息并通 知组播路由协议(通常所说的为PIM协议)创建相应(*,G)表项。只要设备接口使能了
文档版本 07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503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IP 组播
Total 1 MLD Group reported Group Address:FF1E::1 Last Reporter:FE80::1 Uptime:00:13:20 Expires:00:04: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先级组的调度
优先级组即一组拥有相同调度方式的优先级队列,用户可通过设置将不同的优先级队 列加入到优先级组中。基于优先级组的调度被称为第一级调度。
缺省情况下,在ETS中定义了3个优先级组PG0、PG1和PG15,分别代表是LAN流量、 SAN流量和IPC流量。
缺省情况下,优先级组的属性如下表所示。
表 4-3 优先级组的调度(除 CE6870EI 以外设备)
图 4-4 基于优先级组的拥塞管理 Offered Traffic
10GE Link Realized Traffic Utilization
3Gbit/s 3Gbit/s 2Gbit/s 3Gbit/s 3Gbit/s 3Gbit/s
3Gbit/s 3Gbit/s
3Gbit/s 3Gbit/s
2Gbit/s 3Gbit/s
在FCoE环境下,管理员可指定FCoE流量对应的队列使能PFC保证不丢包。
产生原因 基本原理
数据中心网络融合后,在网络中存在三种流量:LAN流量、SAN流量和IPC流量。而融 合网络中对QoS的要求很高,例如SAN流量对丢包很敏感、且要求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 保序的;IPC流量用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流量要求低时延;LAN流量则只需要设备提 供尽力而为的服务,丢包和乱序都可以由两端的主机来处理,不需要网络节点做过多 的干预。传统的QoS已经无法满足融合网络的需求,而增强传输选择ETS(Enhanced Transmission Selection)通过灵活的层次化的调度实现网络融合后的QoS。
图 4-2 PFC 帧格式
6octets
Destination address
6octets
Source address
2octets
Ethertype
2octets 2octets
Control opcode Priority enable vector
Time(0)
ms octet 0
1s octet E(7)…E(n)…E(0)
报文类型
优先级
非已知单播
说明 CE8860EI、CE7855EI、 CE7850EI、CE6850HI、 CE6855HI、CE6851HI和 CE6850U-HI优先级和队列为 一一对应关系。
0 1、2、3 4、5 6、7
队列 0 1 2 6
4 DCB 配置
“反压信号”实际上是一个以太帧,其具体报文格式如图4-2所示。
4.2.3 DCBX
产生原因 基本原理
在数据中心网络融合场景下,为实现无丢包以太网,链路两端的PFC和ETS的参数配置 需要保持一致。如果依靠管理员手工配置,不仅工作量庞大而且容易出错。数据中心
反压定时器。 当Time(n)=0时表示取消反压。
预留。 传输时为0。
循环冗余校验。
4.2.2 ETS
由此可见,流量暂停只针对某一个或几个优先级队列,不针对整个接口进行中断。每 个队列都能单独进行暂停或重启,而不影响其他队列上的流量,真正实现多种流量共 享链路。而对非PFC控制的优先级队列,系统则不进行反压处理,即在发生拥塞时将直 接丢弃报文。
ETS提供两级调度,分别基于优先级组PG(Priority Group)和优先级队列,如图4-3所 示。接口首先对优先级组进行第一级调度,然后对优先级组的优先级队列进行第二级 调度。
文档版本 06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402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DCN 和服务器管理
为了解决现有以太Pause机制和链路共享之间的冲突,基于优先级流量控制PFC (Priority-based Flow Control)产生了。
基本原理
PFC也称为Per Priority Pause或 CBFC(Class Based Flow Control),是对现有以太Pause 机制的增强。PFC是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流控机制,如图4-1所示,DeviceA发送接口分成 了8个优先级队列,DeviceB接收接口有8个接收缓存,两者一一对应。当DeviceB的接 口上某个接收缓存产生拥塞时,发送一个反压信号“STOP”到DeviceA,DeviceA停止 发送对应优先级队列的报文。
4.2.1 PFC
产生原因
网络融合后,SAN流量在以太网中传输时要求不丢包。
现有以太Pause机制即可实现不丢包。以太Pause机制的原理如下:当下游设备发现接收 能力小于上游设备的发送能力时,会主动发Pause帧给上游设备,要求暂停流量的发 送,等待一定时间后再继续发送数据。但是以太Pause机制是将链路上所有的流量都暂 停,即流量暂停是针对整个接口。而对FCoE而言链路共享至关重要。链路共享要求:
表 4-1 报文优先级和接口队列的映射表
报文类型
优先级
单播
0
1
2
3
4
5
6
7
队列 0 1 2 3 4 5 6 7
文档版本 06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400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DCN 和服务器管理
16octets
Time(n)
26octets 4octets
Time(7) Pad(transmit as zero)
CRC
表 4-2 PFC 帧的定义
项目
描述
Destination address 目的MAC地址,取值固定为01-80-c2-00-00-01。
Source address
源MAC地址。
4 DCB 配置
项目 Priority enable vector
Time(0)~Time(7)
Pad(transmit as zero) CRC
描述
反压使能向量。 其中E(n)和优先级队列n对应,表示优先级队列n是否需要反 压。当E(n)=1时,表示优先级队列n需要反压,反压时间为 Time(n);当E(n)=0时,则表示该优先级队列不需要反压。
说明
各优先级组的调度方式无法更改。
假设在出接口队列中,优先级为3的队列承载的是FCoE流量,则将优先级队列3划入 SAN组(即PG1);优先级0、1、2、4、5的队列承载普通LAN流量,则划入LAN组 (即PG0);优先级6、7的队列承载IPC流量,则划入IPC组(即PG15)。接口总带宽 是10Gbit/s,PG15占用的带宽是2Gbit/s,PG1和PG0各分配50%的带宽限制,即 4Gbit/s。
Ethertype
以太网帧类型,取值为88-08。
Control opcode
控制码,取值为01-01。
文档版本 06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401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DCN 和服务器管理
优先级组号
优先级队列
调度方式
PG0
0、1、2、4、5
DRR
PG1
3
DRR
PG15
6、7
PQ
带宽占用率 50% 50% -
表 4-4 优先级组的调度(CE6870EI)
优先级组号
优先级队列
PG0
0、1、2、4、5
调度方式 WFQ
文档版本 06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E6870EI)协议规定,PG0、PG1的调度方式是WFQ,PG15的调度方式为是PQ。其 中由于PG15承载IPC流量,对延时要求很高,因此调度方式为是PQ(Priority Queue);PG0和PG1的调度方式为加权公平队列调度WFQ(Weighted Fair Queue)。 另外,用户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优先级组划分带宽。
另外,ETS还提供基于优先级组的流量整形。优先级组的流量整形基于优先级组限制流 量的突发,使该优先级组内的流量以比较均匀的速率向外发送。具体原理请参见
文档版本 06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404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DCN 和服务器管理
4 DCB 配置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QoS配置》中的流量整 形。
优先级的调度
除了基于优先级组的调度外,对于同一优先级组内的队列,ETS提供基于优先级的调度 管理,称为第二级调度。
另外,ETS还提供基于优先级的队列拥塞管理、队列整形、队列拥塞避免。具体原理请 参见《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QoS配置》。
l 一种类型的突发流量不能影响其他类型流量的转发。
文档版本 06 (2017-09-12)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399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loudEngine 8800&7800&6800&5800 系列交换机 配置指南-DCN 和服务器管理
4 DCB 配置
l 一种类型的流量大量积压在队列中不能抢占其他类型流量的缓存资源。
图 4-3 ETS 的处理流程 第二级调度
第一级调度
Priority 0
Priority 1 Priority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