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不产生免疫应答,而显示免疫耐受
一、中枢耐受
对自身抗原形成的耐受 1)T细胞克隆在胸腺中的缺失(阴性选择) 2)B细胞克隆缺失
免疫耐受机制的克隆清除学说
二、外周耐受
1. 淋巴细胞移行限制
(1)未活化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仅表达 达L-选择素和
CD45RA等黏附分子,不能穿过血管壁进入外周组织,自 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很少有机会接触外周组织中的自身抗
2、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的形成取决于:抗原和机体 (一)抗原方面 抗原诱导耐受建立的因素: 剂量 抗原的性质 免疫接种途径 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是否添加佐剂
1.抗原的剂量
(1)低带耐受( (low zone tolerance) 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激活 活T ,B细胞,不能诱导免 疫应答。小剂量 量TD-Ag致T细胞耐受。 (2)高带耐受( (high zone tolerance) Ag剂量过高,抑制性 性T细胞被活化,产生抑制性细 胞因子抑制免疫应答。大剂量 量TD-Ag和TI-Ag致T细胞和 B细胞耐受。
1)Owen 的观察 1945年 异卵双生牛:血型嵌合体,皮片移植互不排斥,无关 牛皮片排斥
异卵双生小牛的嵌合现象(天然免疫耐受)
1、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免疫耐受
2)Medawar等的实验证实 实---实验性免疫耐受 1953年, ,Medawar:获得性免疫耐受
Medawar的人工免疫耐受实验
2.抗原的性质
(1)结构简单、分子小、亲缘关系近,易诱发免疫耐 受,如血清蛋白、多糖和脂多糖。 (2)蛋白质的聚合体为良好的免疫原,非聚合、单体
物质常为耐受原。
(一)抗原方面
3.抗原注射的途径 经口服、鼻内、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皮下及肌肉注射 易 难
耐受分离(split tolerance):
解) 固有免疫系统的免疫耐受—两种机制(了解
由于缺乏识别自身抗原的受体,使自身处于被忽视的状
态;
由于某些细胞表面存在抑制性受体或抑制性结构,传递 抑制性信号到细胞内,使细胞处于不应答的状态。
(一) 吞噬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耐受
吞噬细胞 (膜表面受体) 识别、杀灭病原微生物 不识别正常细胞
(二) )NK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耐受
应答状态,称为获得性免疫耐受。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1、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免疫耐受
----天然免疫耐受现象
不成熟 熟T、B接触自身和外来 来Ag发生耐受,终生 2、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获得性免疫耐受现象 T、B因多种因素对原本应答的 的Ag发生耐受,非终生
1、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免疫耐受
原。
的B 细胞失去进入淋巴滤泡的能力, (2)与自身抗原接触的 从而失去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能力。
二、外周耐受
2. 克隆失能及免疫忽视 T细胞无能反应 a. 缺乏第二信号 CD28-B7或信号弱
b. 抗原浓度低不能激活免疫细胞
APC
APC
MHC- II
MHC- II
TCR
TCR 共刺激信号
T细胞
,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称为耐受原(toleragen)。
不同于免疫缺陷和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
免疫耐受
正常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自身抗原 处于不应答状态,这种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称自身免疫耐受 ,又称天然免疫耐受。
自身耐受异常将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
疫,相关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在某些条件下,免疫系统对本应发起免疫应答的抗原产生不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及发育阶段 免疫系统越成熟越不易诱导耐受。 2.生理状态
3.遗传背景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根据其形成时期的不同,分为中枢耐受及外周耐受 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 后 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
发育的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耐受是指成熟的 的T、B细胞,遇内源性抗原或外源性抗
T细胞
T细胞活化
T细胞失能
克隆失能的机制
B细胞克隆无能
无T细胞辅助情况下,自身反应性 下, 性B 在无 B细胞对外周可 溶性自身抗原处于免疫无能状态。
二、外周耐受
3. 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在生理条件下不致免疫应答
脑、眼前房、胎盘
(1) 生理屏障
(2) 抑制性细胞因子 TGF-, IL-4/IL-10抑制 制Th1 胎盘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产生上述细胞因子
LOGO
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
2014-6-11
前情回顾 掌握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固有免疫细胞
熟悉固有免疫组织屏障及其作用、固有免疫分子 及其主要作用
本章重点 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熟悉免疫耐受机制。
免疫耐受的概念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免疫系统对某些特 定抗原所表现出的无应答状态。 当免疫系统与相应抗原接触时,可出现应答和耐受两种结 果,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抗原称为免疫原(immunogen)
只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不杀伤正常细胞,这是
通过细胞表面的两类相互制约的受体 体KAR和KIR实现的。
(三)补体系统
在生理情况下,体内的补体固有成分或以前体酶的形式 存在,或受控于补体的调节因子,防止对自身组织的破坏。
只有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进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的作
用下,补体成分才能依次被激活而发挥作用。 正常自身组织表面可表达多种抑制性分子,抑制补体活
化的进行。
口服诱导局部粘膜免疫,但致全身耐受。
肠内腔 滤泡
50-70%B细胞 10-30%T细胞
绒毛
微皱褶细 胞
抗原转Fra Baidu bibliotek 细胞
吸附、胞 饮和内吞 方式摄取 抗原 初级 滤泡
派尔集合淋巴结
微皱褶细胞
鼓膜中层
黏膜下层
肌肉层
生发 中心
(一)抗原方面
4.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免疫耐受; 抗原持续刺激 抗原消失 免疫耐受逐渐消退。 5.佐剂的作用 不加佐剂易致耐受,添加佐剂易诱导免疫应答。 6. 抗原表位特点 鸡卵溶菌酶蛋白 白(HEL)致耐受, ,N N端有 有Ts表位和 和C C端Th表位 ,去除 3 个aa可诱导免疫反应。 除N N端的 的 3
一、中枢耐受
对自身抗原形成的耐受 1)T细胞克隆在胸腺中的缺失(阴性选择) 2)B细胞克隆缺失
免疫耐受机制的克隆清除学说
二、外周耐受
1. 淋巴细胞移行限制
(1)未活化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仅表达 达L-选择素和
CD45RA等黏附分子,不能穿过血管壁进入外周组织,自 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很少有机会接触外周组织中的自身抗
2、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的形成取决于:抗原和机体 (一)抗原方面 抗原诱导耐受建立的因素: 剂量 抗原的性质 免疫接种途径 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是否添加佐剂
1.抗原的剂量
(1)低带耐受( (low zone tolerance) 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激活 活T ,B细胞,不能诱导免 疫应答。小剂量 量TD-Ag致T细胞耐受。 (2)高带耐受( (high zone tolerance) Ag剂量过高,抑制性 性T细胞被活化,产生抑制性细 胞因子抑制免疫应答。大剂量 量TD-Ag和TI-Ag致T细胞和 B细胞耐受。
1)Owen 的观察 1945年 异卵双生牛:血型嵌合体,皮片移植互不排斥,无关 牛皮片排斥
异卵双生小牛的嵌合现象(天然免疫耐受)
1、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免疫耐受
2)Medawar等的实验证实 实---实验性免疫耐受 1953年, ,Medawar:获得性免疫耐受
Medawar的人工免疫耐受实验
2.抗原的性质
(1)结构简单、分子小、亲缘关系近,易诱发免疫耐 受,如血清蛋白、多糖和脂多糖。 (2)蛋白质的聚合体为良好的免疫原,非聚合、单体
物质常为耐受原。
(一)抗原方面
3.抗原注射的途径 经口服、鼻内、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皮下及肌肉注射 易 难
耐受分离(split tolerance):
解) 固有免疫系统的免疫耐受—两种机制(了解
由于缺乏识别自身抗原的受体,使自身处于被忽视的状
态;
由于某些细胞表面存在抑制性受体或抑制性结构,传递 抑制性信号到细胞内,使细胞处于不应答的状态。
(一) 吞噬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耐受
吞噬细胞 (膜表面受体) 识别、杀灭病原微生物 不识别正常细胞
(二) )NK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耐受
应答状态,称为获得性免疫耐受。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1、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免疫耐受
----天然免疫耐受现象
不成熟 熟T、B接触自身和外来 来Ag发生耐受,终生 2、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获得性免疫耐受现象 T、B因多种因素对原本应答的 的Ag发生耐受,非终生
1、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免疫耐受
原。
的B 细胞失去进入淋巴滤泡的能力, (2)与自身抗原接触的 从而失去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能力。
二、外周耐受
2. 克隆失能及免疫忽视 T细胞无能反应 a. 缺乏第二信号 CD28-B7或信号弱
b. 抗原浓度低不能激活免疫细胞
APC
APC
MHC- II
MHC- II
TCR
TCR 共刺激信号
T细胞
,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称为耐受原(toleragen)。
不同于免疫缺陷和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
免疫耐受
正常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自身抗原 处于不应答状态,这种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称自身免疫耐受 ,又称天然免疫耐受。
自身耐受异常将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
疫,相关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在某些条件下,免疫系统对本应发起免疫应答的抗原产生不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及发育阶段 免疫系统越成熟越不易诱导耐受。 2.生理状态
3.遗传背景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根据其形成时期的不同,分为中枢耐受及外周耐受 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 后 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
发育的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耐受是指成熟的 的T、B细胞,遇内源性抗原或外源性抗
T细胞
T细胞活化
T细胞失能
克隆失能的机制
B细胞克隆无能
无T细胞辅助情况下,自身反应性 下, 性B 在无 B细胞对外周可 溶性自身抗原处于免疫无能状态。
二、外周耐受
3. 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在生理条件下不致免疫应答
脑、眼前房、胎盘
(1) 生理屏障
(2) 抑制性细胞因子 TGF-, IL-4/IL-10抑制 制Th1 胎盘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产生上述细胞因子
LOGO
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
2014-6-11
前情回顾 掌握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固有免疫细胞
熟悉固有免疫组织屏障及其作用、固有免疫分子 及其主要作用
本章重点 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熟悉免疫耐受机制。
免疫耐受的概念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免疫系统对某些特 定抗原所表现出的无应答状态。 当免疫系统与相应抗原接触时,可出现应答和耐受两种结 果,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抗原称为免疫原(immunogen)
只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不杀伤正常细胞,这是
通过细胞表面的两类相互制约的受体 体KAR和KIR实现的。
(三)补体系统
在生理情况下,体内的补体固有成分或以前体酶的形式 存在,或受控于补体的调节因子,防止对自身组织的破坏。
只有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进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的作
用下,补体成分才能依次被激活而发挥作用。 正常自身组织表面可表达多种抑制性分子,抑制补体活
化的进行。
口服诱导局部粘膜免疫,但致全身耐受。
肠内腔 滤泡
50-70%B细胞 10-30%T细胞
绒毛
微皱褶细 胞
抗原转Fra Baidu bibliotek 细胞
吸附、胞 饮和内吞 方式摄取 抗原 初级 滤泡
派尔集合淋巴结
微皱褶细胞
鼓膜中层
黏膜下层
肌肉层
生发 中心
(一)抗原方面
4.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免疫耐受; 抗原持续刺激 抗原消失 免疫耐受逐渐消退。 5.佐剂的作用 不加佐剂易致耐受,添加佐剂易诱导免疫应答。 6. 抗原表位特点 鸡卵溶菌酶蛋白 白(HEL)致耐受, ,N N端有 有Ts表位和 和C C端Th表位 ,去除 3 个aa可诱导免疫反应。 除N N端的 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