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 2011级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姓名:杨帆(1108121009)课程名称:教育思想流派与中外名著选读任课教师:罗平

成绩:

批改日期:

《理想国》读书笔记

杨帆

作者简介:

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Aristocles),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他的母亲是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卡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建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又译作《国家篇》)和《法律篇》中。

主要作品:

柏拉图的著作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苏格拉底”的对话;

2.成熟期的对话,包括《理想国》;

3.后期的对话,包括《法律篇》。

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

V、《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

主要思想: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但是另一方面,柏拉图把太阳比作正义和真理,强调我们所看见的阳光只是太阳的“形式”,而不是实质;正如真正的哲学道理、正义一样,是只可见其外在表现,而其实质是不可言说的。

创作背景:

《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是柏拉图集中阐释其政治思想的三篇著作,其中《理想国》最为著名。《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实现正义理想,哲学王统治是必要的。同样,

哲学王统治也是合法的,它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它无需经过人们的同意。有了必要性和合法性,不等于就有了可能性。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统治尽管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极其困难。哲学家的产生就比较困难,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更为困难。最后,柏拉图提到,如果哲学家有幸成为统治者,它要根据理想的模型来改造现实的城邦,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

在《理想国》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上半部分,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名批判了三种正义观。当被批判者要求苏格拉底阐述自己的正义观后,苏格拉底采用以大见小的方法,先论述城邦正义,再论述个人正义。要阐释城邦正义,必须构建完整的城邦。第二卷下半部分到第四卷上半部分,即是对完整城邦的构建。城邦完整构建后,就可以在其中找到了正义。第四卷下半部分柏拉图阐释了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

读书笔记:(全书共426页)

8月20日至9月16日(p1-p81页)

P3:他说:“别提啦!洗手吧不干啦!谢天谢地,我就像从一个又疯有狠的奴隶主手里挣脱出来似的.”这句话里体现出在索福克勒斯看来,过去自己生活在谈情说爱的世界里并不幸福、快乐,就想当奴隶一样没有自由,也就是那并不是自己真正向往追求的生活。

P5:“苏:我看你不大像个守财奴,所有才这么问问。大凡不亲手挣钱的人,多半不贪财;亲手挣钱的才有了一文想两文。像诗人爱自己的诗篇,父母疼自己的女儿一样,赚钱者爱自己的钱财,不单是因为钱有用,而是因为钱是他们自己的产品。这种人真讨厌。他们除了赞美钱财而外,别的什么也不赞美。”这段话让人联想起什么是教育里面的话,大概这么说的:只有从自己身上产出的东西才会有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得注意这一点,尤其是德育里一定得让学生有情感的产出,这样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

P6:“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所以说不是拿了别人东西还就一定时正义的,还应看具体情况与最终的结果是好还是坏。

P21——p43: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辩论有关正义与不正义者之间快乐与痛苦及哪个强有力有一些启示:如医生、音乐家等苏都是通过其他事物逐渐引导色到讨论的话题上证明他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学生也应如此,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能理解的事物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更深奥的到来。

第一卷总结:(p1-p43)

第一卷主要是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在陈述一些自己有关爱情、生活的观点,然后从他与色拉叙马霍斯的对话引入到正义和不正义的话题。并且着重讨论了正义与不正义者之间快乐与痛苦还有哪个更加强有力这一话题。

P71:在教体操之前先教音乐。也就是说对儿童讲故事,看起来是假的但是需要向孩子们传达最真实的教育。体操前的音乐也是为了能教好体操。

P72:苏:一个人没有能用言语描绘出诸神与英雄的真正本性来,就等于一个画家没有画出他所要画的对象来一样。一本书一个故事没有正面的思想支撑就是没有价值的,比如明明是神却去丑化他诽谤他,该树立的美好形象完全没有,反倒给他坏的形象,好比老鼠是忠臣,猫、狗是奸臣因,这是一种是非颠倒,错误的价值宣传,是不好的故事或者书本。

第二卷总结:(p44-p81)

通过对教育和有关画家的陈述,苏格拉底清楚的陈述了,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做一个有辨别力的人,从而说明正义与不正义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9月18日(P81-p141)

P83:苏:如果一个人相信地狱是确实存在的而且非常可怕,他能不怕死,打仗的时候能宁死不屈不做奴隶吗?事实上不知道就无所畏惧,何况地狱到底恐怖与否只有去过的人知道,活着的人是无法得知的。言下之意就是能否对我们的儿童去掉这些对死亡的恐怖的教育,让儿童能更加勇敢做一个勇士。事实上这一说法很有道理,不是说那些对死亡描述的诗词歌赋不好不美,但是相比之下如果不能让我们儿童成为一个勇士、好人,那是否应该去掉呢?也就是说去掉消极教育,进行更多积极教育。但是,如果人真的这么勇敢,对死亡无所畏惧,那他不怕死也不怕周围的人死,是不是会成为冷血动物,人类生活就没有了情感。

P88:苏:我们还必须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如果我们刚才所说不错:虚假对于神明毫无用处,但对于凡人作为一种药物,还是有用的。那么显然,我们应该把这种药物留给医生,一般人一概不准碰它。也就是说真实固然重要,就像下文的例子,病人不对医生说真实情况,那他可能得不到好的治疗甚至死亡。但是虚假有时候也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支持。但是得学会克制,也就是节制。

P101:说到故事的音乐部分,大家喜欢混合载体。事实上,人的总是会趋向选择刺激视觉、听觉且新颖的东西,但是事实上这些东西不见得对人们好。

P106:苏:不过有一点你是可以立刻决定下来的,——美与丑是紧跟着好的节奏与坏的节奏的。生活中这一点非常容易发现,正是因为有丑才让人们对比出什么是丑。不仅仅是音乐,做人做事或者周围的事物都是如此。因此要学会判断生活中的好与坏,因为他们往往会在一起。

P107-108:苏:亲爱的格劳孔啊!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儿童阶段文艺教育最关紧要。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和谐浸入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再者,一个受过适当教育的儿童,对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物的缺点也是最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对优美的东西会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